CN216844913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44913U
CN216844913U CN202220357510.4U CN202220357510U CN216844913U CN 216844913 U CN216844913 U CN 216844913U CN 202220357510 U CN202220357510 U CN 202220357510U CN 216844913 U CN216844913 U CN 216844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heat exchanger
liquid storage
liquid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575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闫瑾
张恒
周敏
高永坤
王江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575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44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44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4491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0394 priority patent/WO202310367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换热器组件以及储液器,换热器组件包括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储液器形成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包括储液本体以及水平设置在储液本体内的分隔件,分隔件上分散形成有多个气孔;储液本体内形成有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与压缩机的冷媒回流口连通,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连接,当分隔件浸没在出液本体内的液态冷媒中时,部分气态冷媒形成的小气泡附着在分隔件表面;当分隔件暴露在气态冷媒中时,分隔件将部分由气态冷媒裹挟上升的液态冷媒从气态冷媒中分离,一方面增强了对储液器中气液分离的控制精度,一方面将液态冷媒尽可能的滞留在分隔件下侧,保证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多联机空调装置通常在出厂时将冷媒充注于室外机内,在安装施工完成后根据连接配管型号计算需要追加充注的冷媒量,而在厂外进行二次充注时易发生充注量不精确的情况,增加了施工难度。
在现行使用的系统控制方案中,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一般会充注较多的冷媒,且在各工况下冷媒全部参与运行,影响装置的能力表现,限定了运转范围。
空调系统中增加了储液器,用于储存循环非必需的冷媒,储液器前后设置膨胀阀,控制储液器中参与热交换的冷媒量,进出储液器的冷媒状态是决定联机配管内冷媒状态、削减循环必需冷媒量的关键,仅仅依靠储液器前后的膨胀阀的开关,可能会造成对参与热交换的冷媒量控制精度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空调的正常运作;
除此之外,储液器出口处的冷媒状态并非纯液态或纯气态,大量气态冷媒裹挟着部分液态冷媒从储液器管口流出,导致储液器中气液两相冷媒的分离不彻底,在少冷媒工况下,存在储液器中液态冷媒储存量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参与空调系统的冷媒量不易控制,储液器中冷媒分离效率较差,在在少冷媒工况下,存在储液器中液态冷媒储存量控制精度不高等问题。
一种空调器,其包括:
压缩机,其上形成有冷媒输出口以及冷媒回流口;
四通阀,其上形成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以及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冷媒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冷媒回流口连接;
换热器组件,其包括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另一端通过输送管路与室内换热器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连接;
储液器,其形成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包括储液本体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储液本体内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上分散形成有多个气孔;所述储液本体内形成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回流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或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器中还设置有端部延伸到所述分隔件下端的第一输送管路以及第二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路从不同的所述气孔中穿过,所述换热管也位于所述分隔件下方的液态冷媒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通过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储液本体的底部,所述分隔部的外径与所述储液本体的内径相适配。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的材料密度小于液态冷媒的密度,其随着所述储液本体中液态冷媒的高度变化而升降。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储液本体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电磁线圈,所述储液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件,其沿着所述储液本体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分隔件为永磁体,其可移动连接在所述导向件上,所述分隔件通过弹性件固定在所述储液本体的底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其套接在所述导向件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孔在所述分隔件上的面积占比在0.1667~0.44之间。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为圆形,相邻所述气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分隔件直径的1/9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涉及的空调器,其中设置有储液器,该储液器内水平放置一个与储液本体内径相适配的分隔件,分隔件上分散形成有多个气孔,当分隔件浸没在出液本体内的液态冷媒中时,部分气态冷媒形成的小气泡附着在分隔件表面;当分隔件暴露在气态冷媒中时,分隔件将部分由气态冷媒裹挟上升的液态冷媒从气态冷媒中分离,一方面增强了对储液器中气液分离的控制精度,一方面将液态冷媒尽可能的滞留在分隔件下侧,保证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空调器的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储液器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分隔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分隔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
图6是分隔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分隔件与支撑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储液器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电磁线圈与储液本体连接示意图;
图10是分隔件与弹性部以及导向件连接示意图;
图中,
100、压缩机;
200、四通阀;
300、室外换热器;
400、第一电子膨胀阀;
500、第二电子膨胀阀;
600、室外电子膨胀阀;
700、储液器;
710、储液本体;
711、电磁线圈;
720、分隔件;
721、气孔;
730、支撑件;
740、换热管;
750、第一输送管路;
760、第二输送管路;
770、弹性件;
771、导向件;
800、室内换热器;
900、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压缩机100、四通阀200、换热器组件以及储液器700,压缩机100上形成有冷媒输出口以及冷媒回流口,高温高压的冷媒从冷媒输出口输出的,经过换热循环之后的冷媒从冷媒回流口回流到压缩机100内。
压缩机100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
与压缩机100连接的四通阀200具有第一阀口D、第二阀口C、第三阀口S以及第四阀口E,第一阀口D与第二阀口C或者第四阀口E连接,第三阀口S与第四阀口E或第二阀口C连接。
换热器组件,其包括室外换热器300以及室内换热器800,第一阀口D与压缩机100的输出口连接,第二阀口C与室外换热器300连通,第三阀口S与压缩机100的输入口连通,第四阀口E与室内换热器800连通。
储液器700通过冷媒输送管路连接在室外换热器300与室内换热器800之间,其作用是在制冷系统工况变化时,调节和稳定系统内制冷剂的循环量。
当系统循环需要加大制冷剂供应量时,储液器700可以使得冷媒量能保证供应;当系统循环需要减少制冷剂供应量时,储液器700能将多余的冷媒储存起来;当制冷系统停止工作时,又可将系统中的冷媒全部收存在储液器700内,以避免系统泄漏造成损失。
具体而言,分隔件720上分散形成有多个气孔721;储液本体710内形成有换热管740,换热管740的一端与压缩机100的冷媒回流口连通,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00或室内换热器800连接。
换热管740与室外换热器300连接的管路上形成有第一电子膨胀阀400,用于控制换热管740与室外换热器300之间的开关状态,换热管740与室内换热器800连接的管路上形成有第二电子膨胀阀500,用于控制换热管740与室内换热器800之间的开关状态。
由于在系统中的冷媒循环量较大、流速较快,因此当储液器700入口的冷媒状态为两相态时,储液器700出口处的冷媒状态也并非为纯液态或纯气态,而是由大量气态冷媒裹挟着液态冷媒自中压储液器700底侧管口流出,这可能导致气液两相态冷媒分离不彻底,导致在少冷媒工况下中压储液器700中液态冷媒储存量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出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9所示,设计储液器700包括储液本体710以及水平设置在储液本体710内的分隔件720,当分隔件720浸没在储液本体710中的液态冷媒中时,部分气态冷媒形成的小气泡将附着在分隔件720表面;当分隔件720暴露在储液本体710液态冷媒上方的气态冷媒中时,分隔件720可以将部分由气态冷媒裹挟上升的液态冷媒隔挡在储液器700内,一方面增强对储液器700中气液分离的控制精度,一方面可以将液态冷媒尽可能的滞留在储液器700内,保证换热效率。
储液器700中还设置有端部延伸到分隔件720下端的第一输送管路750以及第二输送管路760,第一输送管路750的另一端与室外换热器300连接,第二输送管路760的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800连接。
第一输送管路750上设置有室外电子膨胀阀600,第二输送管路760上设置有截止阀900,分别用于控制第一输送管路750与第二输送管路760的流路开关大小。
在储液本体710中,第一输送管路750以及第二输送管路760的端部分别从分隔件720上的不同气孔721穿过,延伸至储液本体710中的液态冷媒中。
实验得到,分隔件720上气孔721的面积占比范围在0.1667~0.444之间,相邻两个相邻气孔721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隔挡片直径的1/93,以得到最佳的气液分离效果。
换热管740整体浸没在储液本体710的液态冷媒中,换热管740的两端也从分隔件720上的不同气孔721穿出,换热管740的第一端与压缩机100的冷媒回流口连接,另一端与室内换热器800或室外换热器300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分隔件720通过支撑件730连接在储液本体710的底部,分隔件720的外径与储液本体710的内径相适配。
多个支撑件730分散连接在分隔件720的下表面,通过各支撑件730将分隔件720固定在储液本体710的的底部。
针对上述实施例中,分隔件720只能硬性安装在储液本体710内的既定位置,在冷媒较充足的情况下会出现隔挡片完全浸没在液态冷媒中的情况,使得气液分离效果显著下降。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分隔件720采用密度小于液态冷媒的密度的材料支撑,其悬浮在液态冷媒的表面,随着储液本体710中液态冷媒的高度变化而升降,对由气态冷媒裹挟向上层移动的两相态冷媒产生分离效果。
分隔件720的材料可以聚四氟乙烯,也可以是其他密度小于液态冷媒的材料,在此只是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并不对其具体的材料选择提出限制。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10所示,分隔件720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上下调节,具体而言,在储液本体710的侧壁上,设置有螺旋形的电磁线圈711,电磁线圈711的两端分别与电源两端连接,接通后,电磁线圈711形成有磁场。
分隔件720的材料为永磁体,电磁线圈711通电后,在磁力作用下,分隔件720停留在储液本体710一定高度上,当需要调整分隔件720的高度的时候,改变电磁线圈711中电流的大小,进而使得电磁线圈711产生的磁力变化,带动分隔件720移动到目标位置。
为了使得分隔件720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的平稳,储液本体710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件771,导向件771的底部固定在储液本体710上,导向件771顶部沿着储液本体710的底部向上延伸。
分隔件720可移动连接在导向件771上,沿着导向件771,分隔件720在电磁线圈711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将电磁线圈711通电,分隔件720在受到电磁激励的情况下在磁场中产生上下移动,有利于将裹挟在起泡中的液态冷媒与气态冷媒分离。
分隔件720下表面还连接有弹性件770,弹性件770的下端固定在储液本体710的底部,优选的,弹性件770为弹簧,其套接在导向件771上。
弹性件770辅助电磁线圈711为分隔件720的上下运动提供一定的动力,有利于节约能耗。
在制冷工况中,储液本体710中的冷媒状态分为三种情况:
对于冷媒过多的情况而言,室外电子膨胀阀600处于全开状态且从室外换热器300流出(即C点)的冷媒过冷度≥9℃时,此状态下,从室外换热器300流入到储液器700中的冷媒状态为纯液态,储液器700内处于满液状态,此时不需要对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则不对电磁线圈711进行通电作业,使隔挡片自然浸没于液态冷媒内。
当0℃≤C点过冷度<9℃时,进入储液器700的冷媒处于液态临界状态或气液两相态,此时中压储液器700中处于气液两相态冷媒混流状态,需要将分隔件720调节至伸入储液器700中第一输送管路750和第二输送管路760端部相同高度,保证当气态冷媒裹挟着液态冷媒向筒体上层移动时,液态冷媒将受到分隔件720阻碍留在储液本体710下层。
当C点过冷度<0℃时,储液器700内的气体较多,则此时将隔挡板下移至换热器管上表面附近,保证气液分离效率。
下面,再次参考图1、图2,针对具体的模式,对冷媒输送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制冷模式:
制冷模式下,四通阀200中的第一阀口D与第二阀口C连通,第三阀口S与第四阀口E连通,第二电子膨胀阀500关闭。
压缩机10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200进入室外换热器300,冷媒经室外换热器300冷凝成过冷液态冷媒从室外换热器300流出。
室外换热器300流出的高温高压过冷液态冷媒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输送管路750上的室外电子膨胀阀600降压,室外电子膨胀阀600流出的冷媒流入储液器700进行储存,参与循环的冷媒从储液器700流向第二输送管路760,经过截止阀900输送到室内换热器800。
室外换热器300输出的冷媒另一路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400降压,第一电子膨胀阀400流出的低温低压的两相态冷媒,进入储液器700的换热管740中,与储液器700中的冷媒进行换热,换热管740中流出的低温低压过热气态冷媒流入压缩机100冷媒回流口,完成针对压缩机100的补气增焓过程。
储液器700中,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400流出的低温低压过热气态冷媒与流经室外电子膨胀阀600的中温中压过冷液态冷媒进行充分换热,使流经储液器700的主路冷媒进一步过冷、流经换热管740的补气路冷媒过热,起到调节储液器700内冷媒液面高度的效果。
制热模式:
四通阀200中的第一阀口D与第四阀口E连通,第三阀口S与第二阀口C连通,第二电子膨胀阀500关闭,第二电子膨胀阀500关闭。
压缩机100排出的高温高压过热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200进入室内换热器800。
室内换热器800输出的高温中压过冷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输送管路760分成两路:主路冷媒经过截止阀900进入储液器700中,在储液器700中与经过第二电子膨胀阀500的辅路冷媒充分换热使主路冷媒进一步过冷,达到调整储液器700内液面高度的效果。
压储液器700中流出第二输送管路760的中温中压过冷液态冷媒经过室外电子膨胀阀600节流降压,室外电子膨胀阀600流出的低温低压两相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300;辅路冷媒自截止阀900进入第二电子膨胀阀500进行节流降压。
由第二电子膨胀阀500流出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进入换热管740,与储液器700中的过冷液态或两相态冷媒进行换热,由换热管740流出的低温低压过热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100冷媒回流口,完成对压缩机100的补气增焓;主路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300后蒸发为低温低压的过热气态冷媒,流经四通阀200、回到压缩机100冷媒回流口,至此完成制热循环。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其上形成有冷媒输出口以及冷媒回流口;
四通阀,其上形成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以及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冷媒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冷媒回流口连接;
换热器组件,其包括室外换热器以及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连接,另一端通过输送管路与室内换热器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阀口连接;
储液器,其形成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包括储液本体以及水平设置在所述储液本体内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上分散形成有多个气孔;所述储液本体内形成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回流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或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器中还设置有端部延伸到所述分隔件下端的第一输送管路以及第二输送管路,所述第一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管路以及所述第二输送管路从不同的所述气孔中穿过,所述换热管也位于所述分隔件下方的液态冷媒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通过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储液本体的底部,所述分隔件的外径与所述储液本体的内径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的材料密度小于液态冷媒的密度,其随着所述储液本体中液态冷媒的高度变化而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储液本体的侧壁,设置有环形的电磁线圈,所述储液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件,其沿着所述储液本体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分隔件为永磁体,其可移动连接在所述导向件上,所述分隔件通过弹性件固定在所述储液本体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其套接在所述导向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孔在所述分隔件上的面积占比在0.1667~0.4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为圆形,相邻所述气孔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分隔件直径的1/93。
CN202220357510.4U 2021-12-07 2022-02-22 空调器 Active CN216844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57510.4U CN216844913U (zh) 2022-02-22 2022-02-22 空调器
PCT/CN2022/130394 WO2023103675A1 (zh) 2021-12-07 2022-11-07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57510.4U CN216844913U (zh) 2022-02-22 2022-02-22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44913U true CN216844913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0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57510.4U Active CN216844913U (zh) 2021-12-07 2022-02-22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4491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675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675A1 (zh) * 2021-12-07 2023-06-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57658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KR100857794B1 (ko) 공기조화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2869930A (zh) 制冷循环装置及制冷剂循环方法
EP2708826B1 (en) System airconditioner
CN216844913U (zh) 空调器
CN111623558A (zh) 一种空调系统
EP1969291B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10966791A (zh) 空调系统
CN101936613B (zh) 集成式热交换系统
CN206739672U (zh) 空调器
CN213119316U (zh) 采用节流阀的空调机组
KR20070111931A (ko) 지열공조 시스템의 급탕장치
CN209960796U (zh) 强化制热热泵系统
CN216592308U (zh) 一种空调装置
CN218936542U (zh) 一种低温热泵空调器
CN205641702U (zh) 节流闪蒸器及具有它的空调器
CN215216771U (zh) 一种高效空气源热泵系统及空调器
CN221035981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17685963U (zh) 冷媒调节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19494283U (zh)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CN115540395B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5540394B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8495413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8495416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20771422U (zh) 一种可控喷液的低温活塞并联压缩冷凝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