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2308U - 一种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92308U CN216592308U CN202122334486.0U CN202122334486U CN216592308U CN 216592308 U CN216592308 U CN 216592308U CN 202122334486 U CN202122334486 U CN 202122334486U CN 216592308 U CN216592308 U CN 216592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heat exchanger
- outdoor heat
- communicated
- way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机包括多个室外换热器、储液器、可控四通元件;所述储液器用于储存冷媒,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分别用于输入冷媒及输出冷媒;所述可控四通元件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端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可与所述第二端口或所述第四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可与所述第二端口或所述第四端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提高室外机效率,改善机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装置尤其是变频多联机空调装置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内容积以及需要的冷媒量都是基于空调装置在额定工况、额定负荷条件下设计的;各室内机的工作与否及工作状态各异导致空调装置的负荷实际是多变的;当空调装置的负荷小于额定负荷时,空调装置通过降频降低制冷能力,使真正需要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内容积以及需要的冷媒量相对减小,而如果空调装置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内容积及冷媒量均不进行控制,则空调装置就会偏移最佳的运行状态点,液态冷媒将或多或少的滞留在室外换热器中,造成冷媒循环不良,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降低机组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外换热器中滞留冷媒导致的冷媒循环不良及空调装置机组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装置,设置储液器及可变容积及面积的室外换热器,储存多余冷媒冷媒,改善冷媒循环,提高空调装置的运行能效,且提升空调装置运行的稳定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机包括多个室外换热器、储液器、可控四通元件;
所述储液器用于储存冷媒,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分别用于输入冷媒及输出冷媒;
所述可控四通元件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端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可与所述第二端口或所述第四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可与所述第二端口或所述第四端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
所述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吸气口、补气口;所述排气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者各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并连通;
所述储液器还包括第二出口; 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所述补气口连接并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其包括排气口、吸气口;所述排气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者各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并连通;
所述储液器还包括第二出口,其与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控四通元件为四通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控四通元件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所述第一端口;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所述第二端口;
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入口端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所述第三端口;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端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所述第四端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
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或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者各所述室内换热器分别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油分离器、回油毛细管;所述油分离器包括第二入口、第三出口、第四出口;
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出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各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并连通;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者各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四出口通过所述回油毛细管与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三个,分别为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三室外换热器;
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个端口、所述第四端口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三室外换热器串联,其串联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个端口、所述第四端口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分别与所述排气口、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与所述排气口、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
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四端口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室外换热器、所述第四节流元件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四端口连接并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五单向阀;
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靠近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靠近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一端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三室外换热器靠近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靠近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端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五单向阀由所述第三室外换热器向所述第二四通阀可控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装置设置储液器,用于储存多余的冷媒,使冷媒量适应空调装置中、小负荷运转时的冷媒需求的用量,从而适应进入冷媒循环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避免多余的冷媒滞留在进入循环系统的室外换热器中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提高使用中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室外机效率;另外还可提高机组控制的准确性,改善机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制热模式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制热模式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储液器;11、第一入口;12、第一出口;13、第二出口;2、可控四通元件;21、第一端口;22、第二端口;23、第三端口;24、第四端口;25、第一单向阀;26、第二单向阀;27、第三单向阀;28、第四单向阀;31、第一室外换热器;32、第二室外换热器;33、第三室外换热器;4、室内换热器;5、压缩机;51、排气口;52、吸气口;53、补气口;6、第一节流元件;7、第二节流元件;8、气液分离器;9、油分离器;91、第二入口;92、第三出口;93、第四出口;10、回油毛细管;20、第一四通阀;30、第二四通阀;40、第一电磁阀;50、第二电磁阀;60、第三节流元件;70、第四节流元件;80、第五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多个室内机、室外机。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4;室外机包括多个室外换热器、储液器1、可控四通元件2。
储液器1用于储存冷媒,包括第一入口11、第一出口12,分别用于输入冷媒及输出冷媒。
可控四通元件2包括第一端口21、第二端口22、第三端口23、第四端口24;第一端口21、第三端口23分别与第一入口11、第一出口12连接并连通;第二端口22分别与各室内换热器4连接并连通;第四端口24分别与各室外换热器连接并连通。
第一端口21可与第二端口22或第四端口24连通;第三端口23可与第二端口22或第四端口24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装置运转时,根据各室内机的运转情况控制各室外换热器投入冷媒循环系统中;制冷时,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出后经第四端口24及第一端口21进入储液器1;由第一出口12流出的冷媒经第三端口23、第二端口22进入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4进行制冷;制热时,冷媒由至少一个室内换热器4流出后经第二端口22及第一端口21进入储液器1;由第一出口12流出的冷媒经第三端口23、第四端口24进入至少一个室外换热器。
多余的冷媒储存在储液器1内,使工作冷媒匹配空调装置负荷需要的冷媒量及参与热泵循环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避免多余的冷媒滞留在参与热泵循环的室外换热器中,占用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正常换热,提高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面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空调装置的效率。
另外,由于参与循环的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处于最佳状态,则满足用户实际的制冷或者制热需求,提高机组控制的准确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及图3,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5、第一节流元件6、第二节流元件7。
压缩机5包括排气口51、吸气口52、补气口53。排气口51分别与各室外换热器或者各室内换热器4连接并连通,用于制冷或者制热。
储液器1还包括第二出口13,其通过第一节流元件6与吸气口52连接并连通、通过第二节流元件7与补气口53连接并连通。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在制冷模式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7的开度为压缩机5补气,提升压缩机5性能及能力。在制热模式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7及第一节流元件6使储液器1中的气态冷媒直接回吸气口52,满足空调装置制冷、制热不同模式的需求,提升空调装置的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及图4,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5,其包括排气口51、吸气口52;排气口51分别与各室外换热器或者各室内换热器4连接并连通,用于制冷或者制热。
储液器1还包括第二出口13,其与吸气口52连接并连通。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在制冷及制热模式时,储液器1由第二出口13流出的气态冷媒均回吸气口52,减少节流元件及冷媒管的设置,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可控四通元件2为四通阀。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可控四通元件2包括第一单向阀25、第二单向阀26、第三单向阀27、第四单向阀28。
第一单向阀25的出口端与第二单向阀26的出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第一端口21;第二单向阀26的入口端与第三单向阀27的出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第二端口22;第三单向阀27的入口端与第四单向阀28的入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第三端口23;第一单向阀25的入口端与第四单向阀28的出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第四端口24。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通过第一单向阀25、第二单向阀26、第三单向阀27、第四单向阀28实现第一端口21与第二端口22或第四端口24由第二端口22或第四端口24向第一端口21的单向连通及第三端口23与第四端口24或第二端口22由第三端口23向第四端口24或第二端口22的单向连通,使冷媒由各室内换热器4或各室外换热器单向流入储液器1及由储液器1单向流出冷媒,防止储液器1内的气态冷媒逆向进入通向各室内换热器4或者各室外换热器的管路,提高热泵循环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室外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8。
第一节流元件6通过气液分离器8与吸气口52连接并连通;或者第二出口13通过气液分离器8与吸气口52连接并连通。
各室外换热器或者各室内换热器4分别通过气液分离器8与吸气口52连接并连通。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将各室外换热器或者各室内换热器4及储液器1流出的冷媒经气液分离器8进行液态冷媒及气态冷媒进行分离,并将气态冷媒流入吸气口52,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5产生击液损坏压缩机5,保护压缩机5,延长压缩机5的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室外机还包括油分离器9、回油毛细管10。
油分离器9包括第二入口91、第三出口92、第四出口93。第二入口91与排气口51连接并连通;第三出口92分别与各室外换热器或者各室内换热器4连接并连通。即,各室外换热器或者各室内换热器4通过油分离器9与排气口51连接并连通。
第四出口93通过回油毛细管10与吸气口52连接并连通,将油分离器9分离出的润滑油由吸气口52流回压缩机5,并通过回油毛细管10控制润滑油的流量。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通过设置油分离器9对由排气口51排出的气态冷媒中润滑油进行分离,防止润滑油进入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4影响室外换热器或者室内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具有提高室外换热器及室内换热器4换热效率的有益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室外机还包括第一四通阀20、第二四通阀30;室外换热器包括三个,分别为第一室外换热器31、第二室外换热器32、第三室外换热器33。
第一室外换热器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0的一个端口、第四端口24连接并连通。第二室外换热器32与第三室外换热器33串联,且串联后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四通阀30的一个端口、第四端口24连接并连通。
第一四通阀20的一个端口、第二四通阀30的一个端口分别与第三出口92连接并连通;第一四通阀20的一个端口、第二四通阀30的一个端口分别与气液分离器8的输入口连接并连通,进而通过气液分离器8的输出口与吸气口52连接并连通。
第二四通阀30的一个端口与各室内换热器4连接并连通。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在制冷模式时,冷媒由排气口51排出经第一四通阀20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31;由第一换热器流出后由第四端口24、经第一端口21进入储液器1;冷媒由第二四通阀30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32,然后经第三室外换热器33,由第三室外换热器33流出后由第四端口24经第一端口21进入储液器1。由储液器1的第一出口12流出的冷媒经第二端口22及第三端口23进入室内换热器4用于吸热蒸发制冷,最后经第二四通阀30、气液分离器8回到吸气口52。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在制热模式时,冷媒由排气口51排出经第二四通阀30进入各室内换热器4,经各室内换热器4散热冷凝后由第二端口22经第一端口21进入储液器1;由储液器1的第一出口12流出的冷媒由第三端口23经第四端口24分别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31及第三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串联路径,且分别经第一四通阀20、第二四通阀30进入气液分离器8,最终经气液分离器8及吸气口52回到压缩机5。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在制冷循环及制热循环时,冷媒均通过第一室外换热器31及第二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的串联路径,满足空调装置的制冷及制热的大负荷运转。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室外机还包括第一电磁阀40、第二电磁阀50、第三节流元件60、第四节流元件70。
第一室外换热器31、第一电磁阀40、第三节流元件60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四通阀20、第四端口24连接并连通。
第二室外换热器32、第二电磁阀50、第三室外换热器33、第四节流元件70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四通阀20、所述第四端口24连接并连通。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制冷模式时,可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40、第三节流元件60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50、第四节流元件70打开使冷媒由排气口51排出后经第二四通阀30依次流过第二室外换热器32、第二电磁阀50、第三室外换热器33、第四节流元件70,并经可控四通元件2流入储液器1。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制热模式时,可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40、第三节流元件60关闭,控制第二电磁阀50、第四节流元件70打开使冷媒经储液器1后经可控四通元件2依次流过第四节流元件70、第三室外换热器33、第二电磁阀50、第二室外换热器32进行吸热。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适应其制冷及制热的中负荷运转工况。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第一电磁阀40靠近第三节流元件60一端与第二电磁阀50靠近第二室外换热器32的一端连接并连通。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在制热模式时,控制第一电磁阀40、第二电磁阀50、第四节流元件70关闭,控制第三节流元件60打开,使冷媒由储液器1流出后经可控四通元件2只流经第二室外换热器32进行换热;第二换热器位于顶出风式室外机各室外换热器的垂直位置的中部;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满足顶出风空调装置中负荷制热工况。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在制冷模式时,控制第一电磁阀40、第二电磁阀50、第四节流元件70关闭,控制第三节流元件60打开,使冷媒由排气口51排出后经第二四通阀30只流经第二室外换热器32进行换热,第二换热器位于顶出风式室外机各室外换热器的垂直位置的中部;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满足顶出风空调装置小负荷制冷工况。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室外机还包括第五单向阀80,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二室外换热器32靠近第二四通阀30的一端、第三室外换热器33靠近第二电磁阀50的一端,且第五单向阀80可实现由第三室外换热器33靠近第二电磁阀50的一端向第二室外换热器32靠近第二四通阀30的一端单向连通。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40、第二电磁阀50、第三节流元件60关闭;控制第五单向阀80单向导通,第四节流元件70打开;使冷媒由第四节流元件70只经第三室外换热器33换热;第三室外换热器33为顶出风室外机位于垂直方向最下方的换热器;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满足顶出风小负荷制热工况。
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40、第三节流元件60、第四节流元件70、第五单向阀80打开,控制第二电磁阀50关闭,使冷媒分别经第三节流元件60、第四节流元件70分别经并联的第一室外换热器31、第二室外换热器32、第三室外换热器33换热,提高热泵循环系统中的冷媒的压力,提高机组能力,满足空调装置大负荷制热工况。
当然,空调装置可对第一电磁阀40、第二电磁阀50、第三节流元件60、第四节流元件70、第五单向阀80的打开及关闭的不同组合进行控制,实现第一室外换热器31、第二室外换热器32、第三室外换热器33的串并联冷媒路径、第一室外换热器31、第二室外换热器32、第三室外换热器33任两个的串并联冷媒路径及第一室外换热器31、第二室外换热器32、第三室外换热器33任一个接入循环系统,满足顶出风室外机及侧出风室外机不同负荷制冷及制热的工况。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第一节流元件6、第二节流元件7、第三节流元件60、第四节流元件70均为电子膨胀阀。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多个室内机,其均包括室内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包括:
多个室外换热器;
储液器,其用于储存冷媒,包括第一入口、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分别用于输入冷媒及输出冷媒;
可控四通元件,其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端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并连通;所述第四端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端口可与所述第二端口或所述第四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可与所述第二端口或所述第四端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
所述压缩机包括排气口、吸气口、补气口;所述排气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者各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并连通;
所述储液器还包括第二出口;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出口、所述补气口连接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其包括排气口、吸气口;所述排气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者各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并连通;
所述储液器还包括第二出口,其与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四通元件为四通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四通元件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所述第一端口;
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端与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所述第二端口;
所述第三单向阀的入口端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所述第三端口;
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入口端与所述第四单向阀的出口端连接并连通,并引出所述第四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气液分离器;
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或所述第二出口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者各所述室内换热器分别通过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分离器、回油毛细管;所述油分离器包括第二入口、第三出口、第四出口;
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三出口分别与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各所述室内换热器连接并连通;各所述室外换热器或者各所述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油分离器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四出口通过所述回油毛细管与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三个,分别为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三室外换热器;
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四通阀的一个端口、所述第四端口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与所述第三室外换热器串联,其串联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个端口、所述第四端口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一四通阀分别与所述排气口、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四通阀分别与所述排气口、所述吸气口连接并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
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四通阀、所述第四端口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室外换热器、所述第四节流元件依次串联,且串联后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四通阀、所述第四端口连接并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还包括第五单向阀;
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靠近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靠近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一端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三室外换热器靠近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靠近所述第二四通阀的一端连接并连通;
所述第五单向阀由所述第三室外换热器向所述第二四通阀可控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34486.0U CN216592308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一种空调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34486.0U CN216592308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一种空调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92308U true CN216592308U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1637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34486.0U Active CN216592308U (zh) | 2021-09-26 | 2021-09-26 | 一种空调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592308U (zh) |
-
2021
- 2021-09-26 CN CN202122334486.0U patent/CN2165923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357658U (zh) | 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102087057B (zh) |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 |
CN201569204U (zh) |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 |
CN109386983B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109386989B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WO2024103808A1 (zh) |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CN106482407B (zh) | 一种防止空调压缩机液击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101597U (zh) | 多联机循环系统及多联机空调 | |
CN216592308U (zh) | 一种空调装置 | |
CN114001484A (zh) | 冷媒系统和制冷设备 | |
CN216844913U (zh) | 空调器 | |
CN115899887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CN115585513A (zh) |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CN115727446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CN215951838U (zh) | 制冷系统及家用电器 | |
CN114111104A (zh) | 一种多联机系统 | |
CN209326132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8544701U (zh) | 制冷系统 | |
CN218523699U (zh) | 制冷系统 | |
CN218495412U (zh) | 换热装置和空调器 | |
CN218915208U (zh) | 蓄能空调系统 | |
CN218544698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8544693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8523698U (zh) | 空调系统 | |
CN213747405U (zh) | 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