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4283U -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4283U
CN219494283U CN202320652637.3U CN202320652637U CN219494283U CN 219494283 U CN219494283 U CN 219494283U CN 202320652637 U CN202320652637 U CN 202320652637U CN 219494283 U CN219494283 U CN 219494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eparator
gas
air conditioning
liquid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26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仕强
吴晓曼
陈敏
袁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06526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4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4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4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模块;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与所述四通阀之间,并且通过所述四通阀切换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通过排液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热循环下的入口侧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热循环下的入口侧之间连通排液管路,使得气液分离器内腔底部的液体冷媒从所述排液管路排出,在气体冷媒的高气压作用下,使得汽液分离器的排液管路有足够动力排液。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时,室外侧为蒸发侧,随着冷媒蒸发吸热,室外侧管路温度降低,室外换热器的表面逐渐结霜。当空调系统化霜运行时,一般采用四通阀切换冷媒流向为制冷循环,利用高温气态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吸热以实现化霜。化霜结束后,四通阀切换冷媒流向为制热循环,空调系统恢复制热模式运行。空调系统存在制冷模式、制热模式需求冷媒循环量差异大的问题,在满足制热模式需求的冷媒循环量下,制冷模式时冷媒循环量过多,导致系统高低压差大,压缩机负载大,节能效果差。为此一些空调系统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实现对不同模式下的气液调节,即使得多余的液体冷媒暂存在气液分离器内,但是,由于化霜后气液分离器内的大量液态冷媒未能及时转移,导致化霜后制热效果慢、换热效率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空调系统化霜过程中的冷媒囤积在室外侧换热器,导致化霜后制热效果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实现液态冷媒转移的空调系统、空调机组,该空调系统能够在化霜结束切换为制热循环时,依靠排气的高温高压冷媒将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体冷媒气化带入到制热循环中,最终达到化霜后快速制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模块;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与所述四通阀之间,并且通过所述四通阀切换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通过排液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热循环下的入口侧连通。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四通阀,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液管路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之间的第一管路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液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位置不高于所述排液管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管口高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汽液分离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的管路为U形管,所述U形管的管口朝上接近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顶部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汽液分离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顶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的管口与所述第一端的管口上下相对并朝向一侧倾斜设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U形管底部设置有回油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液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
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空调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热循环下的入口侧之间连通排液管路,使得气液分离器内腔底部的液体冷媒从所述排液管路排出,在气体冷媒的高气压作用下,使得汽液分离器的排液管路有足够动力排液。
使得液态冷媒进入到气体冷媒管路,加快液体冷媒汽化,从而加快了空调系统整体液体冷媒的汽化速度,缩短了汽液分离器液态冷媒排出的时间,减少了化霜后制热能力恢复至最大输出的时间,并提升制热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为了展示细节,便于理解其原理,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实施例一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或化霜模式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气液分离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的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或化霜模式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中,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室外风机;5、节流组件;6、液管;7、气管;8、气液分离器;9、回油孔;10、控制阀;101、第一端;102、第二端;103、排液管路;104、连通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实用新型。此外,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的所有组合未必是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须的。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系统能够解决化霜后液态冷媒囤积在气液分离器的问题,在化霜结束切换为制热模式时,依靠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将囤积的液态冷媒气化带入到制热循环中,最终达到化霜后快速制热的效果。
具体来说,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室外风机4、节流组件5以及位于液管6与气管7之间的室内换热模块;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气液分离器8,所述气液分离器8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与所述四通阀2之间,并且通过所述四通阀2切换接在压缩机1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如图4所示,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内腔底部通过排液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热循环下的入口侧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第一端101连接于所述四通阀2,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第二端102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所述排液管路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8的第二端102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之间的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一管路即气管7。
当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在制冷循环或者化霜循环时,气液分离器8接在压缩机1的吸气侧,冷媒经过气液分离器8送回压缩机1的吸气侧,通过气液分离器8储存液态冷媒,防止液态冷媒堆积在室外换热器3中;具体的如图2所示,空调处于制冷或化霜模式运行时,冷媒从压机排出,通过四通阀2进入室外换热器3冷凝换热,通过制热电子膨胀阀和液管6进入室内侧换热后,通过气管7,从汽液分离器第一端101与汽液分离器排液管路进入汽液分离器,从汽液分离器第一端101流出,经四通阀2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侧。
化霜结束切换为制热循环后,气液分离器8的第一端101进入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气体冷媒不但从气液分离器8的第二端102进入所述第一管路,还使得气液分离器8内腔底部的液体冷媒从所述排液管路排出进入所述第一管路内,在气体冷媒的高气压作用下,使得汽液分离器的排液管路有足够动力排液。所述第一管路的气体冷媒使得进入的液体冷媒加速汽化,从而加快了空调系统整体液体冷媒的汽化速度,缩短了汽液分离器液态冷媒排出的时间,减少了化霜后制热能力恢复至最大输出的时间,并提升制热能力。
当冷媒循环回路切换到制热循环时,气液分离器8接在压缩机1的排气侧,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冷媒经过气液分离器8,通过高温冷媒加热气化气液分离器8的液态冷媒,随后带入到制冷循环中,达到化霜后快速制热的效果。具体的如图3所示,化霜结束后,空调切换为制热模式运行时,冷媒从压机排出,通过四通阀2,从汽液分离器第一从端进入汽液分离器,从汽液分离器第二端102与汽液分离器排液管路流出,通过气管7进入室内侧换热后,通过液管6和制热电子膨胀阀回到室外换热器3蒸发换热,经四通阀2回到压缩机1的吸气侧。
所述排液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位置104不高于所述排液管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8内的管口高度,以便同时利用液体冷媒的重力势能加快排液。
汽液分离器的第一端101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8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端101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8内腔的管路为U形管,所述U形管的管口朝上接近所述气液分离器8内腔顶部位置,以便使得气体从汽液分离器内腔的顶部进出。
汽液分离器的第二端102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8内腔顶部,所述第二端102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8内腔的管口与所述第一端101的管口上下相对并朝向一侧倾斜设置,避免两端直接相对,使得气液更好的分离。
所述U形管底部设置有回油孔9,使得冷媒中混入的润滑油回到压缩机1,保证压缩机1内的油量及给涡旋部的供油。
该空调系统适用于各种空调机组,从而对空调机组起到加快了空调系统整体液体冷媒的汽化速度,缩短了汽液分离器液态冷媒排出的时间,减少了化霜后制热能力恢复至最大输出的时间的作用。
实施例二
如图5、6、7所示,可以在所述排液管路上设置控制阀10,从而控制所述排液管路的通断或流量。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运行化霜循环之后,判断是否有制热需求,若是,则打开所述控制阀10并将所述空调系统切换为制热循环,使得所述气液分离器8内的液态冷媒从所述排液管路排出。
制冷循环时,可选择性的开启或者关闭所述控制阀10。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一些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说明书及附图中所示的装置及方法中的动作、步骤等执行顺序,只要没有特别明示顺序的限定,只要前面处理的输出并不用在后面的处理中,则可以任意顺序实现。为描述方便起见而使用的类似次序性的用语(例如,“首先”、“接着”、“其次”、“再次”、“然后”等),并不意味着必须依照这样的顺序实施。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所有的定向参考(例如,上方、下方、向上、上、向下、下、顶部、底部、左、右、垂直、水平等)描述性地用于附图以有助于读者理解,且不表示(例如,对位置、方位或用途等)对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另外,一些模糊性的术语(例如,基本上、一定的、大体上等)可以是指条件、量、值或尺寸等的轻微不精确或轻微偏差,其中的一些在制造偏差或容限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9)

1.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组件以及室内换热模块;所述冷媒循环回路设有用于暂存液态冷媒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与所述四通阀之间,并且通过所述四通阀切换接在压缩机的吸气侧或者排气侧;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内腔底部通过排液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热循环下的入口侧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四通阀,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处于制冷循环下的出口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路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换热模块之间的第一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连通位置不高于所述排液管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的管口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汽液分离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的顶部,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的管路为U形管,所述U形管的管口朝上接近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顶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汽液分离器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顶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腔的管口与所述第一端的管口上下相对并朝向一侧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底部设置有回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
9.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2320652637.3U 2023-03-29 2023-03-29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Active CN219494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2637.3U CN219494283U (zh) 2023-03-29 2023-03-29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2637.3U CN219494283U (zh) 2023-03-29 2023-03-29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4283U true CN219494283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481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2637.3U Active CN219494283U (zh) 2023-03-29 2023-03-29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4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9873B (zh) 双级压缩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1002060A (zh) 冷冻装置
US9239179B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9282401A (zh) 分离式热管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22853A (zh) 空调器系统
CN204176983U (zh) 空调的储液罐和空调
CN109386985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522805Y (zh) 一种热泵系统中使用的气液分离器
CN112577103A (zh) 一种多联机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12687A (zh) 一种制冷制热一体化换热系统
CN203605512U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过冷的风冷式压缩冷凝机组
CN108800393B (zh) 空调系统
CN202432744U (zh) 补气增焓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CN204154039U (zh) 空调装置
CN219494283U (zh)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
CN103604237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7275452U (zh) 一种多级串联配合的闭式烘干热泵系统
CN105352211A (zh) 一种直接膨胀式机房节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839211B (zh) 一拖多空调器及其运行制热模式时的控制方法
CN116241962A (zh)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214841174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3119316U (zh) 采用节流阀的空调机组
CN210107799U (zh) 一种补气增焓制冷系统和空调器
CN112460755B (zh) 一种空调机组的变频器热管理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0701837A (zh) 一种冷库融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