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6853U -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66853U
CN203166853U CN 201320183889 CN201320183889U CN203166853U CN 203166853 U CN203166853 U CN 203166853U CN 201320183889 CN201320183889 CN 201320183889 CN 201320183889 U CN201320183889 U CN 201320183889U CN 203166853 U CN203166853 U CN 203166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grid
pipe
drain electrode
pm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838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湘亮
彭伟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t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t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t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32018388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66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66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668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电复位电路,包括脉冲产生模块、延时整形模块和正反馈模块,所述脉冲产生模块通过低电源上电和反相器翻转产生脉冲信号,所述整形延时模块通过级联反相器整形和电容延时,所述正反馈模块通过复位信号自身反馈加强复位动作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反相器,第一NMOS管的漏极电压达到第一反相器的翻转电平,则第一反相器进行翻转,第一PMOS管的栅极电压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从而第一PMOS管变成截止状态,第一PMOS管的漏极电压从高转为低,并通过第二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输出复位信号,通过调节第一反相器的翻转电压就可以设置复位电路的起拉电压,电路中电容的大小可以设置复位电路的复位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电复位电路,特别涉及起拉电压和复位时间可控的上电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上电复位电路通常由延时电路和脉冲产生电路组成。现在参考图1,该图示出了传统的上电复位电路结构。一般采取RC电路控制上电复位电路的延时。但是因为此电路中没有器件限制电容2的充电时间,如果电源的上电时间远远大于RC充电时间时,上电复位信号的起拉电压不能保证足够高,复位时间不确定,从而不能正确初始化内部电路。参考图2,该图示出了改进过的上电复位电路结构。这种“充电箝位”上电复位电路,采用N个MOS管组成的“充电箝位”电路来提高起拉电平高度,但是由于级联结构的 NMOS晶体管4,5,6需要电源电压高于N倍阈值电压, 所以这种电路结构不适合低电源电压芯片。参考图3,该图示出了另一种简单的上电复位电路结构,包括脉冲产生模块24和施密特电路25,通过施密特电路25给脉冲信号整形,输出复位信号。但是由于施密特的翻转电压与P管、N管的阈值电压密切相关,且脉冲宽度和高度对复位电路的要求较高,在各种工艺角和温度的情况下,施密特电路很有可能不进行翻转,导致复位不理想甚至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拉电压和复位时间可控的上电复位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电复位电路,包括脉冲产生模块、延时整形模块和正反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产生模块包括: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第二NMOS管的栅极连接,源极接低电源,漏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低电源;第一PMOS管,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其源极接地,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正反馈模块包括: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与第三PMOS管的栅极连接,其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一N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三PMOS管的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反相器,其输入端接低电源,输出端与第二PMOS管的栅极相连;与非门,其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与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三NMOS管的栅极与第四NMOS管的栅极相连,其源极接低电源,漏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其源极接低电源,漏极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
所述延时整形模块包括:第二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所述第二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依次串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第一PMOS管的漏极相连;第一电容,其一端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另一端与第四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的源极接地,栅极与第五P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的源极接地,漏极与第四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电容,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第三电容,其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第四电容,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五电容,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六电容,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七电容,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
上述上电复位电路还包括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和第五NMOS管,所述第六PMOS管的源极接地,其栅极和漏极与第七P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PMOS管栅极与第五NMOS管的栅极相连,第七PMOS管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的漏极相连,第五NMOS管的源极接低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反相器,第一NMOS管的漏极电压达到第一反相器的翻转电平,则第一反相器进行翻转,第一PMOS管的栅极电压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从而第一PMOS管变成截止状态,第一PMOS管的漏极电压从高转为低,并通过第二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输出复位信号,通过调节第一反相器的翻转电压就可以设置复位电路的起拉电压,电路中电容的大小可以设置复位电路的复位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上电复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改进过的上电复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简单的脉冲加施密特电路的上电复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新型的上电复位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传统的上电复位电路。电源电压开始上升通过PMOS管1给电容2充电,此时反相器3输出的复位信号为低电平,当电容上的电压达到第二级反相器的阈值电压的时候,反相器输出高电平,复位结束。
图2为改进的上电复位电路。随着NMOS管6,NMOS管5,NMOS管4依次导通后,NMOS管7导通,通过电容8对B点充电。当B点的电压达到反相器9的翻转电压后,反相器输出高电平,复位结束。
图3为改进的另一种上电复位电路结构。包括脉冲发生器24、施密特触发器25以及反相器22、反相器23。脉冲发生器24为经典的脉冲发生电路,其左端的PMOS管10、PMOS管11栅极接地充当电阻,下面的NMOS管12源漏极接地充当电容,右端的PMOS管15源漏极接VDD充当电容,下面的两个NMOS管13、NMOS管14的栅极接C点,充当电阻。当VDD开始上电的时候,通过等效电阻电容给C点充电,同时VDD通过等效电容给D点充电,在VDD较小时D点的电压逐渐升高。当VDD较大使得C点充电电压达到右边NMOS管的阈值的时候,NMOS管导通,D点通过电阻放电。D点的电压在整个工作工程中先上升后下降,形成一个脉冲。MOS管16,MOS管17,MOS管18,MOS管19,MOS管20,MOS管21组成施密特触发器电路。D点的脉冲信号通过施密特电路25形成具有复位时间的复位脉冲信号,施密特电路的翻转电压控制复位时间。施密特的输出信号通过反相器22、反相器23整形输出。VDD上电初期阶段,施密特触发器保持初始态,输出端提供复位信号至内部电路,直到D点脉冲电压到达翻转电压后,施密特发生翻转,上电复位结束。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电复位电路结构示意图。此上电复位电路结构包括脉冲产生模块、延时整形模块、正反馈模块。
所述脉冲产生模块包括:第一NMOS管37、第二NMOS管39,所述第一NMOS管37的栅极与第二NMOS管39的栅极连接,源极接低电源,漏极与第一反相器3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39的源极接低电源;第一PMOS管32,所述第一PMOS管32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34的输出端连接,其源极接地,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39的漏极连接;
所述正反馈模块包括:第二PMOS管36、第三PMOS管41,所述第二PMOS管36的栅极与第三PMOS管41的栅极连接,其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一NMOS管37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三PMOS管41的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二反相器49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反相器48,其输入端接低电源,输出端与第二PMOS管36的栅极相连;与非门46,其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49的输出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48的输出端,其输出端与第四反相器45的输入端连接;第三NMOS管42、第四NMOS管44,第三NMOS管42的栅极与第四NMOS管44的栅极相连,其源极接低电源,漏极与第一反相器34的输入端连接,第四NMOS管44的栅极连接第四反相器45的输出端,其源极接低电源,漏极连接第二反相器49的输入端;
所述延时整形模块包括:第二反相器49、第五反相器50、第六反相器51,所述第二反相器49、第五反相器50、第六反相器51依次串接,第二反相器49的输入端与第一PMOS管32的漏极相连;第一电容30,其一端连接第二反相器49的输入端,另一端与第四PMOS管29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29的源极接地,栅极与第五PMOS管3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31的源极接地,漏极与第四PMOS管29的漏极连接;第二电容33,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32的栅极;第三电容35,其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37的漏极;第四电容38,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37的栅极连接;第五电容40,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MOS管36的栅极连接;第六电容43,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三NMOS管42的栅极连接;第七电容47,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第二反相器49的输出端连接。
图4中还包括第六PMOS管26、第七PMOS管27和第五NMOS管28,所述第六PMOS管26的源极接地,其栅极和漏极与第七PMOS管27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PMOS管27栅极与第五NMOS管28的栅极相连,第七PMOS管27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28的漏极相连,第五NMOS管28的源极接低电源。
复位电路的高低电源电压分别为地和低电源。低电源电压上电后,第一NMOS管37,第二NMOS管39工作在亚阈值区,处于导通状态,第一NMOS管37的漏极电压E尾随低电源从0V开始下降,第三电容35的大小影响E点电压的下降时间。E点电压下降达到第一反相器34的翻转电平时,第一PMOS管32的栅极电压F从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第二电容33的大小影响G点电压的变化速度。F电压的变化促使第一PMOS管32在第一反相器34翻转后,从导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第一PMOS管32的漏极电压G从高转为低,产生脉冲信号。第一电容30影响了G点的变化趋势。G点电压通过第二反相器49、第五反相器50、第六反相器51整形输出复位信号。第二反相器49、第五反相器50、第六反相器51和电路中的电容共同构成整形延时模块。
低电源通过第三反相器48反相后的高电平电压和第五电容40同时控制第二PMOS管36,第三PMOS管41的栅极。设置合适电容值,在低电源上电过程中,第二PMOS管36、第三PMOS管41先导通,最终截止。第三PMOS管41的漏极电压影响G点的变化趋势。复位成功时,G点输出的低电平通过第二反相器49输出高电平,同时和低电源通过第二反相器49输出的高电平经与非门46输出低电平,最后通过第四反相器45输出高电平控制第三NMOS管42、第四NMOS管44的导通,使G点输出低电平的趋势加强。这部分电路结构形成正反馈电路,加强整个复位动作的稳定性。
电路如果需要获得较长的复位时间,可以调节第一反相器34的翻转电平和对复位时间影响较大的电容。由于E点电压随低电源的变化而变化,E点电压达到第一反相器34翻转电平以后,第一反相器34进行翻转,复位信号慢慢结束,所以可以设置较低的翻转电平,在低电源电压达到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后结束复位,同时电容也在一定程度内影响整个复位电路的起拉电平的范围。
以上上电复位电路结构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现在可以意识到,根据前面的描述,可以将此实用新型用于任意需要上电复位的芯片中,实际上,可将此实用新型用于任意需要复位的数字电路或者模拟电路中。

Claims (2)

1.一种上电复位电路,包括脉冲产生模块、延时整形模块和正反馈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产生模块包括:第一NMOS管(37)、第二NMOS管(39),所述第一NMOS管(37)的栅极与第二NMOS管(39)的栅极连接,源极接低电源,漏极与第一反相器(3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39)的源极接低电源;第一PMOS管(32),所述第一PMOS管(32)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34)的输出端连接,其源极接地,漏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39)的漏极连接;
所述正反馈模块包括:第二PMOS管(36)、第三PMOS管(41),所述第二PMOS管(36)的栅极与第三PMOS管(41)的栅极连接,其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一NMOS管(37)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三PMOS管(41)的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二反相器(49)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反相器(48),其输入端接低电源,输出端与第二PMOS管(36)的栅极相连;与非门(46),其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反相器(49)的输出端,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反相器(48)的输出端,其输出端与第四反相器(45)的输入端连接;第三NMOS管(42)、第四NMOS管(44),第三NMOS管(42)的栅极与第四NMOS管(44)的栅极相连,其源极接低电源,漏极与第一反相器(34)的输入端连接,第四NMOS管(44)的栅极连接第四反相器(45)的输出端,其源极接低电源,漏极连接第二反相器(49)的输入端;
所述延时整形模块包括:第二反相器(49)、第五反相器(50)、第六反相器(51),所述第二反相器(49)、第五反相器(50)、第六反相器(51)依次串接,第二反相器(49)的输入端与第一PMOS管(32)的漏极相连;第一电容(30),其一端连接第二反相器(49)的输入端,另一端与第四PMOS管(29)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29)的源极接地,栅极与第五PMOS管(3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31)的源极接地,漏极与第四PMOS管(29)的漏极连接;第二电容(33),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32)的栅极;第三电容(35),其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37)的漏极;第四电容(38),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37)的栅极连接;第五电容(40),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二PMOS管(36)的栅极连接;第六电容(43),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所述第三NMOS管(42)的栅极连接;第七电容(47),其一端接低电源,另一端与第二反相器(49)的输出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电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六PMOS管(26)、第七PMOS管(27)和第五NMOS管(28),所述第六PMOS管(26)的源极接地,其栅极和漏极与第七PMOS管(27)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PMOS管(27)栅极与第五NMOS管(28)的栅极相连,第七PMOS管(27)的漏极与第五NMOS管(28)的漏极相连,第五NMOS管(28)的源极接低电源。
CN 201320183889 2013-04-13 2013-04-13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66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83889 CN203166853U (zh) 2013-04-13 2013-04-13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83889 CN203166853U (zh) 2013-04-13 2013-04-13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66853U true CN203166853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28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8388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66853U (zh) 2013-04-13 2013-04-13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66853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2931A (zh) * 2015-02-12 2015-06-03 北海市蕴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可调的上电掉电复位电路
CN107707232A (zh) * 2017-10-31 2018-02-16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复位阈值电平可变的上电复位电路
CN108111150A (zh) * 2017-12-21 2018-06-01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上电复位电路及集成电路和eeprom系统
CN110545095A (zh) * 2019-07-17 2019-12-06 南开大学 快速掉电信号检测电路及检测电源电压抖动的上电复位装置
CN111969986A (zh) * 2020-07-17 2020-11-2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信号延时及斜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12202433A (zh) * 2020-10-22 2021-01-08 联芸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上电复位电路
CN116366034A (zh) * 2023-03-24 2023-06-30 江苏润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解决cmos反相器启动过程中嵌套控制的逻辑电路
CN112202433B (zh) * 2020-10-22 2024-06-07 联芸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上电复位电路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2931B (zh) * 2015-02-12 2017-08-04 北海市蕴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可调的上电掉电复位电路
CN104682931A (zh) * 2015-02-12 2015-06-03 北海市蕴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可调的上电掉电复位电路
CN107707232B (zh) * 2017-10-31 2023-04-25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复位阈值电平可变的上电复位电路
CN107707232A (zh) * 2017-10-31 2018-02-16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复位阈值电平可变的上电复位电路
CN108111150A (zh) * 2017-12-21 2018-06-01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上电复位电路及集成电路和eeprom系统
CN108111150B (zh) * 2017-12-21 2021-08-13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上电复位电路及集成电路和eeprom系统
CN110545095B (zh) * 2019-07-17 2021-02-12 南开大学 快速掉电信号检测电路及检测电源电压抖动的上电复位装置
CN110545095A (zh) * 2019-07-17 2019-12-06 南开大学 快速掉电信号检测电路及检测电源电压抖动的上电复位装置
CN111969986A (zh) * 2020-07-17 2020-11-20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信号延时及斜率的系统和方法
CN112202433A (zh) * 2020-10-22 2021-01-08 联芸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上电复位电路
CN112202433B (zh) * 2020-10-22 2024-06-07 联芸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上电复位电路
CN116366034A (zh) * 2023-03-24 2023-06-30 江苏润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解决cmos反相器启动过程中嵌套控制的逻辑电路
CN116366034B (zh) * 2023-03-24 2023-11-07 江苏润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解决cmos反相器启动过程中嵌套控制的逻辑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66853U (zh)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CN102386898B (zh) 复位电路
CN101882926B (zh) 一种恒流驱动芯片上电复位电路
CN106972846B (zh)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CN102983846B (zh) 一种小尺寸低静态电流的上电复位电路
CN105183064B (zh) Ldo电路
CN103997323A (zh) 一种低功耗高稳定性的复位电路
CN106411300A (zh)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CN103036544A (zh)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CN106027006A (zh) 上电复位电路
CN106533407A (zh) 一种上电复位电路
CN109660236B (zh) 迟滞电路及其构成上电复位结构
CN106357249A (zh) 上电复位电路及集成电路
CN106330136B (zh) 施密特触发器
CN204012687U (zh) 具有上电缓冲功能的保护电路
CN105306023B (zh) 脉冲延迟电路
CN203554401U (zh) 高响应速度、低温度系数的复位电路
CN104935154A (zh) 一种降压转换器的自举电路
CN100495915C (zh) 一种cmos单稳态电路
CN203522680U (zh) 延时电路
CN104135255A (zh) 一种新型上电复位电路
CN106849922A (zh) 一种可调延时电路
CN203027363U (zh) 一种开机复位电路及电视机
CN203552172U (zh) 单片机及其片内上电复位电路
CN208158555U (zh) 一种脉宽可调的脉冲时钟产生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