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83026U - 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83026U
CN203083026U CN 201320059391 CN201320059391U CN203083026U CN 203083026 U CN203083026 U CN 203083026U CN 201320059391 CN201320059391 CN 201320059391 CN 201320059391 U CN201320059391 U CN 201320059391U CN 203083026 U CN203083026 U CN 203083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sion tab
indoor set
holding section
air blow
package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593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道辻善治
后藤俊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83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830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封闭部件和室内机主体,其中:封闭部件包括封闭具有能够封闭空气吹出口的大小的封闭板部、从封闭板部的第一缘部向沿着封闭板部的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片、以及从封闭板部的与第一缘部相反侧的第二缘部向封闭板部的侧旁突出的第二突出片;室内机主体包括插入部和卡合部。插入部具有向空气吹出口侧露出的插入口,且通过该插入口,第一突出片以沿着侧壁的方向被插入。卡合部具有向外侧露出的插入口,且通过该插入口,第二突出片从外部被插入并卡合。据此,能够提高封住空气吹出口的封闭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的作业性。

Description

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设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多个空气吹出口的吊顶式室内机,且涉及根据设置场所的制约而具备封住一部分空气吹出口的封闭部件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自天花板悬吊而设置、且能够向多个方向吹出空气的吊顶式室内机(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0-205868号,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室内机中,在长方体形状的外壳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有用于向侧方吹出空气的空气吹出口。
在此类的吊顶式室内机中,有时受到一个或两个空气吹出口与壁面相向之类的设置场所的制约。在该情况下,在从四个空气吹出口向四个方向吹出空气时,例如有时在制冷时,冷风被吹到墙壁上而在墙壁上产生结露,此外,从节能的观点出发浪费也较多。
对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室内机中,为了根据设置场所的制约变更空气吹出口的个数而设有封住一部分空气吹出口的封闭部件。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室内机中,如图4所示,具备通过在上部罩80的内表面与吹出口上部框架84之间夹住封闭部件70的上部卡止片71a,封闭部件70被固定于室内机主体的结构。因此,在安装或拆卸封闭部件70时,需要先拆卸上部罩80后安装或拆卸封闭部件70,之后再将上部罩80安装到指定的部位这样的繁琐的作业(参照专利文献1的0057~0059段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具有设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多个空气吹出口的吊顶式室内机中,提高封住空气吹出口的封闭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的作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具有设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多个空气吹出口;以及封闭部件,用于封闭所述多个空气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吹出口,其中,所述封闭部件包括:封闭板部,具有能够封闭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大小;第一突出片,从所述封闭板部的第一缘部向沿所述封闭板部的方向突出;以及第二突出片,从所述封闭板部的与所述第一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缘部向所述封闭板部的侧方突出,所述室内机主体包括插入部和卡合部,所述插入部具有露出于所述空气吹出口侧的插入口,通过该插入口,所述第一突出片以沿所述侧壁的方向被插入所述插入部;所述卡合部具有露出于外侧的插入口,通过该插入口,所述第二突出片从外部被插入并卡合于所述卡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封住空气吹出口的封闭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安装于所述室内机的空气吹出口的封闭部件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IIB-IIB线剖视图。
图4是放大了图2中的空气吹出口附近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所述封闭部件的安装步骤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所述封闭部件的安装步骤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所述封闭部件的安装步骤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所述封闭部件的安装步骤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所述封闭部件的第二突出片卡合于室内机主体的卡合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所述室内机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0。
[室内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10是悬吊于天花板面T(参照图2)而设置的吊顶式室内机。
室内机10包括室内机主体8和封闭部件70。室内机主体8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外壳11;呈环状地设置于外壳11内的热交换器12;设置于热交换器12的内侧的送风机13;以及设于热交换器12的下方的排水盘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室内机主体8是指室内机10中的除了封闭部件70以外的其他的部分。
外壳11仰视时呈矩形状。外壳11包含:具有吸入格栅17的镶板16;顶板19;位于镶板16与顶板19之间的四个拐角罩40;在相邻的拐角罩40之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四个上部镶条(上部框体)9;以及在相邻的拐角罩40之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四个下部镶条(下部框体)15。上部镶条(上部框体)9和下部镶条(下部框体)15构成外壳11外侧面的一部分。
在吸入格栅17与送风机13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8。在外壳11的四个侧壁W上分别设有空气吹出口14。各上部镶条9设于对应的空气吹出口14的上方,各下部镶条15设于对应的空气吹出口14的下方。在上部镶条9的内侧,沿着上部镶条9以及与其连续的顶板19设置有隔热件57。隔热件57例如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等发泡树脂形成。
作为热交换器12,例如能够使用将多个板状翅片在相对于彼此平行地设置的多根导热管正交的状态下安装而成的交叉翅片型,但是不限定于此。热交换器12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在制暖运转时作为冷凝器而发挥作用。
排水盘24回收在热交换器12中所产生的排水。排水盘24例如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等发泡树脂形成。排水盘24包含:位于热交换器12的正下方,能够暂时收容排水的收容部24b;以及比该收容部24b更靠空气吹出口14侧,构成空气吹出口14的下缘部14L的一部分的侧端部24a。侧端部24a设于镶板16的缘部16a和下部镶条15的内侧(上侧)。
作为送风机13,例如能够使用离心送风机(涡轮风扇)、斜流送风机等。送风机13具有叶轮,所述叶轮包含:圆形的轮毂21;在中央部具有空气导入开口的圆形的轮盖22;以及被保持于轮毂21与轮盖22之间的多个叶片23。在送风机13的轮毂21连接有风扇马达26的旋转轴。在轮盖22的下侧设有用于向送风机13引导室内空气的喇叭口20。该喇叭口20在中央部具有比轮盖22的开口稍小的开口。在送风机13的叶轮旋转时,室内的空气从镶板16的吸入格栅17被吸入外壳11内,并通过热交换器12后,从各空气吹出口14向侧旁吹出。
各空气吹出口14是由构成外壳11的部件规定形状和大小的开口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空气吹出口14是由位于其两侧的拐角罩40、上部镶条9和下部镶条15规定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在四个空气吹出口14中的一部分空气吹出口14设有调节空气的吹出方向的风向板(水平叶片)25,在其余的空气吹出口14安装有封闭部件70。
通过具备此种封闭部件70,能够根据设置场所的制约而调节吹出方向的数量。具体而言,室内机10在未安装封闭部件70的情况下,以从四个方向吹出的方式被使用,在一个空气吹出口14安装有封闭部件70的情况下,以从三个方向吹出的方式被使用,在两个空气吹出口14安装有封闭部件70的情况下,以从两个方向吹出的方式被使用,在三个空气吹出口14安装有封闭部件70的情况下,以从一个方向吹出的方式被使用。
在将封闭部件70安装于室内机主体8时,风向板25从空气吹出口14被拆卸。风向板25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能够弯曲变形。因此,作业者能够使风向板25在弯曲变形的状态下从空气吹出口14拆卸。风向板25通过马达M(参照图5)而调节角度。
[封闭部件]
接着,说明封闭部件70。图3(A)是表示安装于室内机主体8的空气吹出口14的封闭部件70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IIB-IIB线剖视图。图4是放大图2中的空气吹出口14附近的剖视图。
封闭部件70是用于封住四个空气吹出口14中的部分空气吹出口14的部件。封闭部件70具有无需拆卸构成室内机主体8的部件(例如上部镶条9、下部镶条15等部件)就能够简单地安装于室内机主体8上的结构。具体而言如以下所述。
如图3(A)、图3(B)所示,封闭部件70包括:具有能够封闭空气吹出口14的大小(与空气吹出口14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的表面积)的封闭板部71;从封闭板部71的第一缘部即上缘部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片72;从第二缘部即下缘部向封闭板部71的侧方突出的多个第二突出片7;以及安装在封闭板部71的内表面的隔热件81。各第一突出片72和各第二突出片7具有在安装和拆卸封闭部件70时能够弯曲变形的程度的厚度、宽度等尺寸。封闭部件70中的隔热件81以外的部位,例如能够通过合成树脂的成型加工、金属板材的钣金加工等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70包括两个第一突出片72、72。两个第一突出片72、72在封闭板部71的长边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而设置。各第一突出片72包含经由台阶部72c而连续的基端部(下端部)72a和顶端部(上端部)72b。顶端部72b比基端部72a更位于室内机主体8的水平方向内侧。通过设置此种台阶部72c,在将封闭部件70安装于室内机主体8的状态下,基端部72a的外侧面与上部镶条9的下端部9a的外侧面的平面差变小(参照图4)。
各第一突出片72从封闭板部71的上缘部向沿封闭板部71的方向突出。“沿封闭板部71的方向”,不仅包含第一突出片72的突出方向与封闭板部71平行的情况,也包含第一突出片72的突出方向相对于封闭板部71少许倾斜的情况。具体而言,也可以使第一突出片72的突出方向相对于封闭板部71少许倾斜,以便第一突出片72的突出方向适合后述的插入部S的间隙S2(参照图7)的形成方向、即图7所示的截面中的间隙S2的形成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片72(第一突出片72的基端部72a)与封闭板部71形成在同一平面上,但是不限定于此。第一突出片72也可以设于相对于封闭板部71向内侧(室内机主体8侧)或外侧偏移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70包括四个第二突出片7、7、7、7。四个第二突出片7、7、7、7在封闭板部71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置。四个第二突出片7、7、7、7包含两侧的第二突出片75、75和位于两侧的第二突出片75、75之间的两个第二突出片73、7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片73的宽度(封闭板部7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比第二突出片75大。
各第二突出片7包含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7a和在突出部7a的顶端部折返的折返部7b。各第二突出片7在被插入后述的卡合部K的插入口K1时,能够以突出部7a的顶端部为支点向突出部7a与折返部7b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片7的突出部7a与第一突出片72垂直,但是第二突出片7的突出部7a与第一突出片72并非必须垂直。
如图3(A)所示,封闭部件70还包括从封闭板部71的下缘部向封闭板部71的侧方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第三突出片77、77。各第三突出片77设于第二突出片75的、封闭板部7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侧。各第三突出片77与第二突出片75的突出部7a连续地形成,以与该突出部7a平行的姿势朝向与突出部7a相同的方向(侧方)延伸。各第三突出片77不具有折返部7b之类的部位。通过在两侧设置第三突出片77、77,封闭部件70相对于室内机主体8的安装状态更加稳定。
此外,如图3(A)所示,封闭部件70还包括从封闭板部71的下缘部向封闭板部71的侧方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第四突出片78、78。各第四突出片78在第三突出片的相反侧与第二突出片75相邻地设置。各第四突出片78与第二突出片75的突出部7a连续地形成,以与该突出部7a平行的姿势朝向与突出部7a相同的方向(侧方)延伸。各第四突出片78不具有折返部7b之类的部位。
设于封闭板部71的两侧的第四突出片78、78作为将各第二突出片75插入卡合部K时的引导件而发挥作用。即,如果比第二突出片75更向侧方突出的各第四突出片78被插入于卡合部K的插入口K1,则通过各第四突出片78,所对应的第二突出片75被引导至插入口K1。由此,能够将第二突出片75顺利地插入于卡合部K。
室内机主体8包括插入部S和卡合部K。插入部S是用于支撑封闭部件70的一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突出片72),并限制封闭部件70的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部位。卡合部K是用于支撑封闭部件70的另一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突出片7),并限制封闭部件70的另一端部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部位。此外,插入部S和卡合部K具有无需拆卸构成室内机主体8的部件(例如上部镶条9、下部镶条15等部件)就能够分别插入封闭部件70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结构。具体而言如以下所述。
如图4所示,插入部S设于空气吹出口14的上缘部14U。插入部S包含露出于空气吹出口14侧的插入口S1和与该插入口S1连通,并从插入口S1向上方延伸的间隙S2(参照图6)。在该间隙S2中配置第一突出片72。插入部S的插入口S1通过上部镶条9的下端部9a和隔热件57的下端部57a在侧方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而形成。通过该插入口S1,第一突出片72以沿侧壁W的方向(上下方向或相对于上下方向少许倾斜的倾斜方向)被插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隔热件57的下端部的最下端位于上部镶条9的最下端的下方。因此,隔热件57的下端部的最下端的附近的外侧面露出于外侧。由此,在将第一突出片72插入插入部S时,能够将第一突出片72的顶端部一边抵接于隔热件57的下端部的最下端附近的外侧面,一边插入。即,该外侧面作为引导第一突出片72的引导部而发挥作用。
卡合部K设于空气吹出口14的下缘部14L。卡合部K包含露出于外侧的插入口K1、与该插入口K1连通并从插入口K1向内侧延伸的空间K2、和第二突出片73、75相向的内侧面K3。通过该插入口K1,所述第二突出片7向侧方插入并卡合。卡合部K的插入口K1通过排水盘24的侧端部24a和下部镶条15的侧端部15a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而形成。
卡合部K具有供被插入卡合部K的第二突出片7能够基于其弹性向突出部7a与折返部7b远离的方向恢复变形的空间K2,且具有相对于恢复变形的第二突出片7的折返部7b的顶端部在侧方相向的内侧面K3。即使在对封闭部件70施加有向外侧的力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空间K2内的第二突出片7的折返部7b的顶端与内侧面K3抵接,来防止第二突出片7从卡合部K脱离。
卡合部K的内侧面K3是设于下部镶条15的内侧(上侧)的加强用钣金部件(加强部件)91的内侧面K3。钣金部件91的内侧面K3具有越朝向插入口K1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弯曲或倾斜的形状,以相对于第二突出片的折返部7b的顶端部在侧旁相向。即,为了与折返部7b的顶端部相向,钣金部件91向插入口K1侧延伸设置。
空间K2的上侧由排水盘24的侧端部24a的下表面规定,下侧由钣金部件91的上表面规定,内侧由钣金部件91的立起面规定,外侧与插入口K1连通。空间K2的上下方向的大小比插入口K1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大。
第二突出片7的上下方向的最大尺寸(突出部7a的上表面与折返部7b的顶端部的距离)、即在第二突出片7上未施加有外力而未弹性变形的状态的尺寸比插入口K1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大。
隔热件81例如由可发性聚苯乙烯等发泡树脂形成。如图4所示,在封闭部件70安装于室内机主体8的状态下,隔热件81抵接或接近于隔热件57的下端部57a和排水盘24的侧端部24a,堵住几乎整个空气吹开口14。
在隔热件81的下端部81a抵接于排水盘24的侧端部24a的情况下,隔热件81被排水盘24的侧端部24a向外侧(封闭板部71侧)按压。另一方面,封闭部件70的第一突出片72被插入部S限制向外侧移动,并且第二突出片7被卡合部K限制向外侧移动。因此,在隔热件81的下端部81a抵接于排水盘24的侧端部24a的情况下,封闭部件70的晃动得到抑制。
接着,对封闭部件70的安装以及拆卸的步骤进行说明。图5至图9是分别表示封闭部件70的安装步骤的立体图或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举例说明在现场安装室内机主体8时同时进行的封闭部件70的安装步骤。因此,例如图5表示室内机10的组装中途的状态,即安装构成室内机10的一部分的零件(例如镶板16、风向板25等部件)前的状态。
首先,如图5所示,组装中途的室内机主体8以与安装时上下相反的状态被设置(在图5中,例如下部镶条15位于上部镶条9的上方)。在该设置状态下,作业者使隔热件81朝向空气吹出口14侧,以封闭部件70的长边方向朝向水平方向的姿势把持封闭部件70。
接着,作业者如图6所示在使封闭部件70少许倾斜的状态下,使封闭部件70的各第一突出片72的顶端与室内机主体8的插入部S的插入口S1相向。接着,作业者如图7所示将各第一突出片72的顶端通过室内机主体8的插入部S的插入口S1而插入插入部S的间隙S2。
图8表示各第一突出片72的大半部分插入于插入部S的状态。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作业者向上方稍微提起下部镶条15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15S。图8中未图示的相反侧的下部镶条15的端部也同样地被提起。由此,卡合部K的插入口K1的上下方向的开口尺寸进一步变大,容易插入各第二突出片7。在该状态下,作业者将封闭部件70的各第二突出片7通过卡合部K的插入口K1插入到卡合部K中。此时,各第二突出片7以突出部7a的顶端部为支点,边向突出部7a与折返部7b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边向卡合部K的空间K2侧移动。
并且,各第二突出片7在折返部7b的顶端部通过钣金部件91的侧端部91a后,如图9所示,在空间K2中,基于第二突出片7的弹性,向突出部7a与折返部7b远离的方向恢复变形。由此,因为折返部7b的顶端部相对于卡合部K的内侧面K3在侧方相向,所以各第二突出片7成为与卡合部K卡合的状态。根据以上的步骤,在空气吹出口14被封闭部件70的封闭板部71封住的状态下,封闭部件70被安装于室内机主体8。
从空气吹出口14拆卸封闭部件70的作业基本上以与上述的安装步骤相反的步骤进行。另外,在解除卡合部K与第二突出片7的卡合时,作业者例如在将图8所示的钣金部件91的两端部向上方提起并向面前(外侧)拉拽封闭部件70即可。关于拆卸时的其他步骤,省略说明。
另外,在室内机10已被安装于现场并被使用了一定时间后,将封闭部件70安装到一部分空气吹出口14的情况下,除了还作为其前阶段的作业而追加从空气吹出口14拆卸风向板25的作业以外,与上述的步骤同样地进行即可。在从空气吹出口14拆卸风向板25时,作业者把持风向板25的两侧,并边使风向板25弯曲边向面前拉拽即可。由此,将风向板25从空气吹出口14拆卸。
如以上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具有露出于空气吹出口14侧的插入口S1的插入部S设于室内机主体8,并且将具有露出于外侧的插入口K1的卡合部K设于室内机主体8,因此,即使不拆卸室内机主体8的上部镶条9和下部镶条15,也能够进行封闭部件70的安装和拆卸的作业。具体而言,在封闭部件70的安装作业中,首先,封闭部件70的第一突出片72通过露出于空气吹出口14侧的插入口S1,朝向沿着侧壁的方向插入于插入部S。接着,封闭部件70的第二突出片7通过露出于外侧的插入口K1,朝向侧方被插入卡合部K,并与该卡合部K卡合。由此,在空气吹出口14被封闭部件70的封闭板部71封住的状态下,封闭部件70被安装于室内机主体8。因此,根据该结构,在具有设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多个空气吹出口14的吊顶式室内机中,能够提高封住空气吹出口14的封闭部件70的安装以及拆卸的作业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主体8还包括设于空气吹出口14的上方的上部镶条9和设于该上部镶条9的内侧的隔热件57,插入部S的插入口S1通过上部镶条9的下端部9a与隔热件57的下端部57a在侧方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而形成。因此,无需用于形成插入部S的插入口S1的另外的部件,能够防止零件数目的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主体8还包括热交换器12、设于该热交换器12的下方的排水盘24、和设于空气吹出口14的下方的下部镶条15,卡合部K的插入口K1通过排水盘24的侧端部24a与下部镶条15的侧端部15a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而形成。因此,无需用于形成卡合部K的插入口K1的另外的部件,能够防止零件数目的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片7包含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7a和在突出部7a的顶端部折返的折返部7b,在被插入卡合部K的插入口K1时,能够以突出部7a的顶端部为支点向突出部7a与折返部7b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卡合部K具有供被插入卡合部K的第二突出片7基于其弹性向突出部7a与折返部7b远离的方向恢复变形的空间K2,且具有与恢复变形了的第二突出片7的折返部7b的顶端部在侧方相向的内侧面K3。因此,根据该结构,在安装封闭部件70时,通过在第二突出片7配置于卡合部K的插入口K1的状态下封闭部件70被压入卡合部K,第二突出片7以突出部7a的顶端部为支点向突出部7a与折返部7b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并通过卡合部K的插入口K1而被插入卡合部K。并且,在卡合部K所具有的空间K2中,因为第二突出片7基于其弹性向突出部7a与折返部7b远离的方向恢复变形,所以第二突出片7的折返部7b的顶端部与卡合部K的内侧面K3在侧方相向。由此,第二突出片7与卡合部K卡合。如此,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使第二突出片7与卡合部K可靠地卡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K的内侧面K3是设于下部镶条15的内侧的加强用钣金部件91的内侧面。根据该结构,下部镶条15、加强用钣金部件91除了其主要用途之外,还兼备使第二突出片7卡合的功能。因此,无需设置用于形成卡合部K的内侧面K3的另外的部件,能够防止零件数目的增加。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改进。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插入部S由上部镶条9的下端部9a和隔热件57的下端部57a形成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的变形例,插入部S也可以是设于上部镶条9的具有被分成两岔的下端部9a、9b的结构等。各第一突出片72被插入这些下端部9a、9b之间的间隙即间隙S2。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突出片72及插入部S位于空气吹出口14的上方、第二突出片7及卡合部K位于空气吹出口14的下方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设置于上下相反的位置。即,也可以是第一缘部是封闭板部71的下缘部,第二缘部是封闭板部71的上缘部,在该情况下,插入部S设于空气吹出口14的下缘部14L,卡合部K设于空气吹出口14的上缘部14U。
此外,也可以是第一突出片72和插入部S位于空气吹出口14的一侧(例如右侧),第二突出片7和卡合部K位于空气吹出口14的另一侧(例如左侧)。即,也可以是第一缘部是封闭板部71的右缘部和左缘部中的其中一个,第二缘部是封闭板部71的右缘部和左缘部中的另一个,在该情况下,插入部S设于空气吹出口14的右缘部和左缘部中的其中一个,卡合部K设于空气吹出口14的右缘部和左缘部中的另一个。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卡合部K的内侧面K3是钣金部件91的内侧面的情况,但是不限定于此。卡合部K的内侧面K3例如也可以如下部镶条的内侧面等那样由与钣金部件91不同的部件构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卡合部K具有内侧面K3,封闭部件70的第二突出片7在侧方与该内侧面K3相向,从而第二突出片7与卡合部K卡合的方式,但是卡合部K只要具有能够供第二突出片7卡合的结构即可,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能够向四个方向吹出的吊顶式室内机,但是也可以是能够向两个方向吹出的室内机、能够向三个方向吹出的室内机等。
[实施方式的概要]
汇总所述实施方式如下。
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具有设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多个空气吹出口;以及封闭部件,用于封闭所述多个空气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吹出口,其中,所述封闭部件包括:封闭板部,具有能够封闭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大小;第一突出片,从所述封闭板部的第一缘部向沿所述封闭板部的方向突出;以及第二突出片,从所述封闭板部的与所述第一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缘部向所述封闭板部的侧方突出,所述室内机主体包括插入部和卡合部,所述插入部具有露出于所述空气吹出口侧的插入口,通过该插入口,所述第一突出片以沿所述侧壁的方向被插入所述插入部;所述卡合部具有露出于外侧的插入口,通过该插入口,所述第二突出片从外部被插入并卡合于所述卡合部。
在该结构中,将具有露出于空气吹出口侧的插入口的插入部设于室内机主体,并且将具有露出于外侧的插入口的卡合部设于室内机主体,因此,例如即使不拆卸室内机主体的上部框体和下部框体,也能够进行封闭部件的安装和拆卸的作业。具体而言,在封闭部件的安装作业中,首先,封闭部件的第一突出片通过露出于空气吹出口侧的插入口,朝向沿着侧壁的方向插入于插入部。接着,封闭部件的第二突出片通过露出于外侧的插入口,从外部插入于卡合部,并与该卡合部卡合。由此,在空气吹出口被封闭部件的封闭板部封住的状态下,封闭部件被安装于室内机主体。因此,根据该结构,在具有设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多个空气吹出口的吊顶式室内机中,能够提高封住空气吹出口的封闭部件的安装以及拆卸的作业性。
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室内机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空气吹出口上方的上部框体和设于该上部框体内侧的隔热件,所述插入部的所述插入口通过所述上部框体的下端部与所述隔热件的下端部在侧方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而形成。
在该结构中,因为插入部的插入口由设于上部框体的下端部与隔热件的下端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以无需用于形成插入部的插入口的另外的部件,能够防止零件数目的增加。
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室内机主体还包括热交换器、设于该热交换器下方的排水盘、以及设于所述空气吹出口下方的下部框体,所述卡合部的所述插入口通过所述排水盘的侧端部与所述下部框体的侧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而形成。
在该结构中,因为卡合部的插入口由设于排水盘的侧端部与下部框体的侧端部之间的间隙形成,所以无需用于形成卡合部的插入口的另外的部件,能够防止零件数目的增加。
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二突出片包含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和在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部折返的折返部,在被插入所述卡合部的插入口时,所述第二突出片能够以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部为支点向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折返部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所述卡合部具有供被插入于卡合部的第二突出片能够基于其弹性向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折返部远离的方向恢复变形的空间,且具有与恢复变形的第二突出片的所述折返部的顶端部在侧方相向的内侧面。
在该结构中,在安装封闭部件时,通过在第二突出片配置于卡合部的插入口的状态下封闭部件被压入空气吹出口侧,第二突出片以突出部的顶端部为支点向突出部与折返部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并通过卡合部的插入口而插入于卡合部。并且,在卡合部所具有的空间中,第二突出片基于其弹性向突出部与折返部远离的方向恢复变形,所以第二突出片的折返部的顶端部与卡合部的内侧面在侧方相向。由此,第二突出片与卡合部卡合。在该结构中,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使第二突出片与卡合部可靠地卡合。
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卡合部的所述内侧面是所述下部框体的内侧面、或设于该下部框体内侧的加强用的加强部件的内侧面。
在该结构中,下部框体、加强用钣金部件除了其主要用途之外,还兼备使第二突出片卡合的功能。因此,无需设置用于形成卡合部的内侧面的另外的部件,能够防止零件数目的增加。作为加强用的加强部件,例如能够例示以加强下部框体为目的、以加强排水盘为目的等而设置的钣金部件等。
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突出片包含基端部和顶端部,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经由台阶部而连接。
在该结构中,在基端部与顶端部之间设置有台阶部,因此,在将封闭部件安装于室内机主体的状态下,基端部的外侧面与上部框体的下端部的外侧面之间的平面差变小。
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封闭部件还包括使所述封闭部件对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安装状态稳定的第三突出片,所述第三突出片呈与所述第二突出片的所述突出部平行的平板形状,且从所述封闭板部的所述第二缘部朝向与所述第二突出片的所述突出部相同的方向突出。
在该结构中,封闭部件具备第三突出片,因此,进一步使封闭部件对室内机主体的安装状态稳定。
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封闭部件还包括作为将所述第二突出片插入于所述卡合部时的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的第四突出片,所述第四突出片与所述第二突出片邻接设置,呈与所述第二突出片的所述突出部平行的平板形状,且从所述封闭板部的所述第二缘部朝向与所述第二突出片的所述突出部相同的方向突出。
在该结构中,封闭部件具备第四突出片,且该第四突出片作为将所述第二突出片插入于所述卡合部时的引导件而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将第二突出片顺利地插入于卡合部。
在所述室内机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隔热件的最下端位于所述上部框体最下端的下方,从而所述隔热件的外侧面的一部分露出于外侧,所述外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将所述第一突出片插入于所述插入部时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
在该结构中,当将第一突出片插入于插入部时,将第一突出片的顶端部抵接于隔热件的下端部的最下端附近的外侧面而插入。即,该外侧面作为引导第一突出片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主体,具有设于彼此不同的侧壁的多个空气吹出口;以及
封闭部件,用于封闭所述多个空气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空气吹出口,其中,
所述封闭部件包括:
封闭板部,具有能够封闭所述空气吹出口的大小;
第一突出片,从所述封闭板部的第一缘部向沿所述封闭板部的方向突出;以及
第二突出片,从所述封闭板部的与所述第一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缘部向所述封闭板部的侧方突出,
所述室内机主体包括插入部和卡合部,
所述插入部具有露出于所述空气吹出口侧的插入口,通过该插入口,所述第一突出片以沿所述侧壁的方向被插入所述插入部;
所述卡合部具有露出于外侧的插入口,通过该插入口,所述第二突出片从外部被插入并卡合于所述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空气吹出口上方的上部框体和设于该上部框体内侧的隔热件,
所述插入部的所述插入口通过所述上部框体的下端部与所述隔热件的下端部在侧方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主体还包括热交换器、设于该热交换器下方的排水盘、以及设于所述空气吹出口下方的下部框体,
所述卡合部的所述插入口通过所述排水盘的侧端部与所述下部框体的侧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机主体还包括热交换器、设于该热交换器下方的排水盘、以及设于所述空气吹出口下方的下部框体,
所述卡合部的所述插入口通过所述排水盘的侧端部与所述下部框体的侧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设置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出片包含向侧方突出的突出部和在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部折返的折返部,在被插入所述卡合部的插入口时,所述第二突出片能够以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部为支点向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折返部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
所述卡合部具有供被插入于卡合部的第二突出片能够基于其弹性向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折返部远离的方向恢复变形的空间,且具有与恢复变形的第二突出片的所述折返部的顶端部在侧方相向的内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的所述内侧面是所述下部框体的内侧面、或设于该下部框体内侧的加强用的加强部件的内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片包含基端部和顶端部,
所述基端部和所述顶端部经由台阶部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件还包括使所述封闭部件对所述室内机主体的安装状态稳定的第三突出片,
所述第三突出片呈与所述第二突出片的所述突出部平行的平板形状,且从所述封闭板部的所述第二缘部朝向与所述第二突出片的所述突出部相同的方向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件还包括作为将所述第二突出片插入于所述卡合部时的引导件而发挥功能的第四突出片,
所述第四突出片与所述第二突出片邻接设置,呈与所述第二突出片的所述突出部平行的平板形状,且从所述封闭板部的所述第二缘部朝向与所述第二突出片的所述突出部相同的方向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件的最下端位于所述上部框体最下端的下方,从而所述隔热件的外侧面的一部分露出于外侧,
所述外侧面的一部分作为将所述第一突出片插入于所述插入部时的引导部而发挥功能。
CN 201320059391 2012-02-03 2013-02-01 室内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830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2450 2012-02-03
JP2012022450A JP5786740B2 (ja) 2012-02-03 2012-02-03 室内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83026U true CN203083026U (zh) 2013-07-24

Family

ID=48828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9391 Expired - Lifetime CN203083026U (zh) 2012-02-03 2013-02-01 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86740B2 (zh)
CN (1) CN2030830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000174A1 (de) 2022-01-18 2023-07-20 Truma Gerätetechnik GmbH & Co. KG Klimaanlage sowie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einer Klimaanlag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57575B2 (ja) * 2015-06-19 202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91284B2 (ja) 2019-02-22 2020-11-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ドレンパン、ドレンパン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5955A (ja) * 1986-07-31 1988-02-16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軒樋の支持構造
JP2011089731A (ja) * 2009-10-23 2011-05-06 Shimizu Corp 熱交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000174A1 (de) 2022-01-18 2023-07-20 Truma Gerätetechnik GmbH & Co. KG Klimaanlage sowie Verfahren zur Fertigung einer Klimaa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6740B2 (ja) 2015-09-30
JP2013160438A (ja) 2013-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3758B (zh) 空气调节器
CN203083026U (zh) 室内机
CN102245975A (zh) 天花板埋入型空调室内机
CN20926331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3083029U (zh) 室内机
JP2014142080A (ja) 空気調和機の排水構造
CN204358927U (zh) 空调机
EP3168547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s
CN107255310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2374630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1017011A (zh) 空调器的室内单元
CN104654466B (zh) 空调机组
CN101078556B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底盘
CN202927967U (zh) 一种嵌入式空调器
CN201724351U (zh) 不漏光的回风口架及其导流板
CN101726088A (zh) 空调
CN203824022U (zh) 空调机室内机
CN104515200A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CN102878623A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205641189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785086U (zh) 内装型空调机
CN217685722U (zh) 雷达模块、面板组件和空调器
CN216522303U (zh) 座吊机
CN103906982A (zh) 空气调节机
CN219775974U (zh) 装饰条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