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5086U - 内装型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内装型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5086U
CN203785086U CN201420050790.XU CN201420050790U CN203785086U CN 203785086 U CN203785086 U CN 203785086U CN 201420050790 U CN201420050790 U CN 201420050790U CN 203785086 U CN203785086 U CN 203785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plate
air conditioner
type air
ce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07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日向野和広
白川畅介
胜又政敏
我科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0507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850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5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50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装型空调机。内装型空调机(AC)具备:单元本体(1),设置在建筑物(Bd)的天花板空间(Cs);送风机室(7)及热交换室(6),配设在该单元本体(1)的内部;送风风扇(73),设置在所述送风机室(7)内,且周面被壳体(74)覆盖;遮风板(14),能够将配设位置变更到所述单元本体(1)的背面侧或下表面侧;以及固定部件(S),在该遮风板(14)被配设在所述单元本体(1)的下表面侧的状态,遮风板(14)固定于覆盖所述送风风扇(73)的壳体(7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装型空调机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因送风风扇的驱动所产生的振动声。

Description

内装型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内装(build in)型空调机,其设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空间,将吸入并经热交换的热交换空气经由吹出管道(duct)而吹出至室内。
背景技术
设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空间的内装型空调机(天花板嵌入型空调机)正在普及。该内装型空调机中的单元(unit)本体内被分隔成热交换室与送风机室,在热交换室收容有室内热交换器,在送风机室收容有送风机。例如,在单元本体的一侧部开设有吸入口,在另一侧部连接有吹出管道,当送风机驱动时,空气从吸入口被吸入,与室内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热交换空气从吹出管道被吹出至室内。
已知的是,在此种内装型空调机中,能够进行变更,以使吸入口可根据设置环境而配设在背面侧的位置或下表面侧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7439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使吸入口位于背面侧的位置时,会产生如下现象:由于伴随内装型空调机的运转而进行的送风风扇(fan)的驱动所引起的振动,从而会因覆盖送风风扇的壳体(casing)与遮风板或顶板等的接触而产生振动声。为了防止该振动声,必须在壳体与遮风板或顶板等之间设置缓冲(cushion)材或防振材。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装型空调机,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因送风风扇的驱动所产生的振动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内装型空调机包括:单元本体,设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空间;送风机室及热交换室,配设在该单元本体的内部;送风风扇,设置在所述送风机室内,且周面被壳体覆盖;遮风板,能够将配设位置变更到所述单元本体的背面侧或下表面侧;以及固定部件,在该遮风板被配设在所述单元本体的下表面侧的状态,遮风板固定于覆盖所述送风风扇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内装型空调机,覆盖所述送风风扇的所述壳体是分割地构成,在所述遮风板被配设在所述单元本体的下表面侧的状态,使用将经分割的所述壳体彼此固定的固定部件,来作为将所述遮风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件。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内装型空调机,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抑制因送风风扇的驱动所产生的振动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内装型空调机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不同例的内装型空调机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内装型空调机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下方观察在下表面侧具有吸入口的内装型空调机AC而表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5是拆除遮风板并从下方观察内装型空调机AC而表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下方观察在背面侧具有吸入口的内装型空调机AC而表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7是在下表面侧具有吸入口的内装型空调机AC的侧剖视图。
图8是在背面侧具有吸入口的内装型空调机AC的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送风风扇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单元本体
2:悬吊件
3:吹出管道
4:空气过滤器
5:吸入管道
6:热交换室
7:送风机室
8:电气零件箱
11:侧板
12:顶板
13:下表面板
14:遮风板
15:吹出口
16:吸入口
61a、61b:制冷剂配管连接部
71:送风机
72:风扇驱动马达
73:送风风扇
74:壳体
74a:第1壳部
74b:第2壳部
75、75a、75b:结合突起
76:卡合爪片
77:螺丝
78:固定突起
79:贯穿孔
a:单元本体的前表面侧
AC:内装型空调机
b:单元本体的下表面侧
Bd:建筑物
Bt:悬吊螺栓
c:单元本体的背面侧
Cd:天花板装饰板
Cs:天花板空间
Cg:天花板
G:栅格
R:室内
S:固定部件(固定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内装型空调机。图1及图2是表示不同例的内装型空调机AC的设置状态的侧视图。
任一例的内装型空调机AC均设置在室内(空调室面积)R相对较大的建筑物Bd的天花板空间Cs。
具体而言,在单元本体1的侧部突出设置有悬吊件2,从建筑物Bd的天花板Cg垂设的悬吊螺栓(bolt)Bt被插入该悬吊件2上所设的孔部内。进而,将螺母(nut)螺插于悬吊螺栓Bt,从而该悬吊螺栓Bt与悬吊件2一同吊挂单元本体1。
单元本体1呈高度尺寸比宽度方向(纸面的表背方向)尺寸及纵深方向(纸面的左右方向)尺寸短的薄型的矩形箱状。从天花板装饰板Cd往下成为通过内装型空调机AC来进行热交换的室内R。
在单元本体1的内部,收容配置有此处未图示的室内热交换器与送风机。在单元本体1的前表面侧a,连接吹出管道3。吹出管道3从单元本体1沿着建筑物Bd的天花板空间Cs即天花板装饰板Cd与天花板Cg之间而延伸设置,并连接于设置在天花板装饰板Cd的规定位置的未图示的吹出栅格(grill)。
在图1所示的单元本体1的下表面侧b,设有吸入口,并安装有空气过滤器4。该空气过滤器4装卸自如地覆盖单元本体1上所设的吸入口。在与空气过滤器4相向的天花板装饰板Cd的一部分上设有吸入栅格G。
图2所示的单元本体1在背面侧c设有吸入口,吸入管道5经由空气过滤器而连接于该吸入口。吸入管道5沿着天花板空间Cs而延伸设置,且连接于设置在天花板装饰板Cd的规定位置的未图示的吸入栅格。
此种内装型空调机AC根据设置环境,即,根据安装现场的状况,选择图1所示的单元本体1的形态与图2所示的单元本体1的形态中的任一种。
以下,参照图3至图9来说明内装型空调机AC的单元本体1的结构。但是,省略了空气过滤器的图示。
图3是从下方观察内装型空调机AC而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从下方观察在下表面侧具有吸入口的内装型空调机AC而表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5是拆除遮风板而表示,且从下方观察内装型空调机AC而表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6是从下方观察在背面侧具有吸入口的内装型空调机AC而表示的背面侧的立体图,图7是在下表面侧具有吸入口的内装型空调机AC的侧剖视图,图8是在背面侧具有吸入口的内装型空调机AC的侧剖视图。图9是表示送风风扇的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所示,内装型空调机AC具备单元本体1、热交换室6及送风机室7。
单元本体1是由金属制的板材所制作,具备:侧板11,彼此相向地配置于侧部,且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顶板12,遍及各侧板11的上缘部而设置;以及下表面板13,以遍及各侧板11的下缘部覆盖热交换室6的方式而设置。进而,在单元本体1的背面侧设有大致长方形状的遮风板14。
因此,在前表面侧形成吹出口15,在下表面侧形成吸入口16。而且,通过变更设置在背面侧的遮风板14的配设位置而将其配设到下表面侧,从而能够在背面侧形成吸入口16。
单元本体1的内部被分隔成热交换室6与送风机室7。在热交换室6中,配置有未图示的室内热交换器。该室内热交换器是空开狭小的间隙而并列设置有多片鳍片(fin),且制冷剂管贯穿这些鳍片的鳍片管型(fin tube type)。该室内热交换器整体上呈平板状,且斜向地倾斜而配置。
构成室内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管的一端部连接于从单元本体1的一个侧板11突出设置的制冷剂配管连接部61a。制冷剂管的另一端部也连接于在单元本体1的同一侧板11上突出设置的制冷剂配管连接部61b。室内热交换器使用连接于制冷剂配管连接部61a的制冷剂配管(气管)与连接于制冷剂配管连接部61b的制冷剂配管(液管),而连接于未图示的室外机。
而且,在室内热交换器的下表面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排水(drain)承接盘。排水承接盘承接伴随冷冻循环(cycle)运转而从室内热交换器生成的排出水。在该排水承接盘的上部,配置有排水泵(drain pump),该排水泵抽吸贮留在排水承接盘中的排出水而进行强制排水。
进而,从单元本体1的一个侧板11突出地设置有电气零件箱8。在该电气零件箱8中,收容着安装有电气控制零件的控制基板及其他电气零件。
在送风机室7内配置有送风机71。该送风机71具备:左右双轴的风扇(fan)驱动马达72(motor);送风风扇73(例如包含约50片叶片列的多叶片式风扇(Sirocco fan)),串联连结于该风扇驱动马达72的各旋转轴;以及壳体74,在各送风风扇73的轴侧开口,且覆盖周面。
送风机71的壳体74具备朝前表面侧开口的吹出部。通过风扇驱动马达72驱动送风风扇73旋转,从而从送风风扇73的轴向吸入空气,并从周方向即吹出部朝向热交换室6侧吹出。
图4从背面侧表示上述图3所示的内装型空调机AC。如图4所示,遮风板14对应于送风机室7而安装在单元本体1的背面侧,并在下表面侧形成有吸入口16。即,遮风板14成为构成送风机室7的一个构件并在下表面侧形成有吸入口16。
接下来,参照图5至图9,对从如上所述般在下表面侧形成有吸入口16的状态到在背面侧形成吸入口16的情况进行说明。为了变更吸入口16的形成位置,需变更遮风板14的配设位置。
如图5所示,拆除遮风板14,该遮风板14通过螺固而安装在单元本体1的背面侧。接下来,如图6所示,将该遮风板14对应于送风机室7并且安装到下表面侧。因此,吸入口16形成在背面侧,下表面侧成为被遮风板14与下表面板13覆盖而封闭的状态。
对于此种遮风板14的配设位置的变更,参照图7至图9来说明遮风板14安装于下表面侧的状态的结构。
首先,在图9中,在送风机室7中设有送风风扇73。该送风风扇73的周面被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壳体74所覆盖。而且,壳体74呈大致圆筒状,且沿轴向分割地形成。
具体而言,壳体74被一分为二,包括:第1壳部(case)74a,通过螺固等而固定于单元本体1;以及第2壳部74b,被安装于该第1壳部74a。
而且,在第1壳部74a的开口缘及第2壳部74b的开口缘,形成有结合突起75。在第1壳部74a的开口缘,形成有结合突起75a,该结合突起75a形成有螺孔,在第2壳部74b的开口缘,对应于所述结合突起75a而形成有结合突起75b,该结合突起75b形成有螺丝贯穿孔。
进而,在第1壳部74a的开口缘及第2壳部74b的开口缘,设置有用于将第1壳部74a与第2壳部74b相互卡合的卡合爪片76。
在将第2壳部74b安装于此种第1壳部74a的状态,将各壳部上所设的卡合爪片76予以卡合。随后,通过作为固定部件的螺丝77,将第2壳部74b固定于第1壳部74a而一体化,所述螺丝77贯穿第2壳部74b的结合突起75b,并螺入至第1壳部74a的结合突起75a。
而且,在第2壳部74b的周面,形成有固定突起78。该固定突起78是形成有螺孔的凸起(boss),以朝下表面侧突出的方式而形成。
接下来,图7表示遮风板14被安装在背面侧,且在下表面侧形成有吸入口16的状态,图8表示遮风板14被安装在下表面侧,且在背面侧形成有吸入口16的状态。
如图8所示,在遮风板14被安装在下表面侧的状态下,遮风板14的周缘被螺固于单元本体1侧。而且,通过作为固定部件的固定螺丝S,遮风板14被固定于壳体74,所述固定螺丝S贯穿遮风板14上形成的壳体74固定用的贯穿孔79(一并参照图5),并螺入至第2壳部74b上形成的固定突起78。
另外,对于固定螺丝S,也可拆除对第1壳部74a与第2壳部74b进行固定的螺丝77,而使用该螺丝77来代替该固定螺丝S。此时,无须特意追加固定螺丝S,便能够固定壳体74与遮风板14。
另外,即使拆除螺丝77,壳体74仍会如上所述般固定于遮风板14,因此壳体74的固定状态仍得以维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遮风板14与覆盖送风风扇73周面的壳体74受到固定,因此能够抑制因送风风扇的驱动引起的壳体74的振动,能够减轻振动声的产生。
而且,在将使第2壳部74b固定于第1壳部74a的固定螺丝77代用作固定遮风板14与壳体74的固定螺丝S的状态,在施工现场,无需特意准备固定螺丝S,能够期待遮风板14的配设位置的变更作业变得容易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而且,上述各实施方式是作为一例而提示,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

1.一种内装型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元本体,设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空间;
送风机室及热交换室,配设在所述单元本体的内部;
送风风扇,设置在所述送风机室内,且周面被壳体覆盖;
遮风板,能够将配设位置变更到所述单元本体的背面侧或下表面侧;以及
固定部件,在所述遮风板被配设在所述单元本体的下表面侧的状态,所述遮风板固定于覆盖所述送风风扇的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型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覆盖所述送风风扇的所述壳体是分割地构成,在所述遮风板被配设在所述单元本体的下表面侧的状态,使用将经分割的所述壳体彼此固定的固定部件,来作为将所述遮风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件。
CN201420050790.XU 2014-01-26 2014-01-26 内装型空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5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0790.XU CN203785086U (zh) 2014-01-26 2014-01-26 内装型空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0790.XU CN203785086U (zh) 2014-01-26 2014-01-26 内装型空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5086U true CN203785086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21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0790.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5086U (zh) 2014-01-26 2014-01-26 内装型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850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638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浴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6381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水浴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6314B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105156345B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201875822U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KR102302546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JP5375901B2 (ja) 冷媒回路装置
WO2018193520A1 (ja) 室外機、空気調和機、及び、室外機の製造方法
JP2005180725A (ja) 室外機
CN20314793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JP6508465B2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CN203785086U (zh) 内装型空调机
JP2011158108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13899017A (zh) 空调室内机
JP640552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WO2014174625A1 (ja) 空気調和機
CN203349381U (zh) 内嵌式空调机
JP2015017785A (ja) 空気調和機
JP586075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1122405A (zh) 除湿机
CN216744606U (zh) 空调室内机
WO201904398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03785088U (zh) 内装型空调机
CN203869157U (zh) 空调室内机
JP6218685B2 (ja) 床置き形空気調和機の据付器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03785087U (zh) 内装型空气调节器
JP7396874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