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62201U - 夹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夹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62201U
CN203062201U CN 201220726111 CN201220726111U CN203062201U CN 203062201 U CN203062201 U CN 203062201U CN 201220726111 CN201220726111 CN 201220726111 CN 201220726111 U CN201220726111 U CN 201220726111U CN 203062201 U CN203062201 U CN 203062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w
reciprocator
interlock
connecting rod
suppor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7261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忠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po Electronics China Co Ltd
Kinpo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inpo Electronics China Co Ltd
Kinpo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po Electronics China Co Ltd, Kinpo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Kinpo Electronic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72611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62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62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622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夹持设备,包括底座、第一往复机构、连动模块、第一夹爪以及第二夹爪。第一往复机构设置于底座,其包括主体以及突出轴,且突出轴的轴向平行于底座的法线方向。连动模块连动于突出轴,其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动组以及第二连动组。第一连杆固定在突出轴,第一连动组以及第二连动组可动地设置于底座,并连接至第一连杆,其中第一连动组以及第二连动组分别位在突出轴的相对两侧。第一夹爪枢接于第一连动组,第二夹爪枢接在第二连动组。

Description

夹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夹持设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调整夹持范围的夹持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产品已与日常生活产生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演进,具人性化、功能性佳的电子产品亦一直推陈出新。
现今的各种电子产品的制造方式,主要是将各种零件通过不同的工序相互组装在一起,而在组装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夹持设备夹取各种零件。然而,不同尺寸大小的零件往往须停线更换不同的夹持设备才能完成组装作业,因此,如何利用同一组夹持设备夹取各种不同的零件使制程流程更快速简便,是一个值得改善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设备,其对于不同待夹物的夹持范围可通过单一工序进行切换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夹持设备,包括一底座、一第一往复机构、一连动模块、一第一夹爪以及一第二夹爪。底座具有一第一侧以及相对第一侧的一第二侧,第一往复机构设置于底座,其包括一主体以及一突出轴。主体配置在第二侧,突出轴配置在第一侧,且突出轴的轴向平行于底座的法线方向。连动模块配置在第一侧,连动于第一往复机构的突出轴。连动模块包括一第一连杆、一第一连动组以及一第二连动组。第一连杆固定在突出轴,第一连动组以及一第二连动组可动地设置于底座,并且连接至第一连杆,其中第一连动组以及第二连动组分别位在突出轴的相对两侧。第一夹爪枢接于第一连动组,第二夹爪枢接在第二连动组,且第一连杆位于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之间,且第一连杆位于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及底座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夹爪具有一第一指状勾部,且第二夹爪具有一第二指状勾部,其中第一指状勾部与第二指状勾部朝向彼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动组包括一第一连动体以及一第二连杆,其中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于第一连杆,另一端枢接于第一连动体。而第二连动组包括一第二连动体以及一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一端枢接于第一连杆,另一端枢接于第二连动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动体包括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一支撑座,第一滑动件介于底座与第一支撑座之间,其中第二连杆枢接在第一支撑座上。第二连动体包括第二滑动件以及一第二支撑座,第二滑动件介于底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其中第三连杆枢接在第二支撑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底座具有凹槽或凸肋的其中一种,且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二滑动件具有凹槽或凸肋的其中另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动体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位在第一支撑座与第一夹爪之间,第一夹爪枢接于第一固定件。第二连动体包括一第二固定件,位在第二支撑座与第二夹爪之间,第二夹爪枢接于第二固定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设备更包括一第二往复机构以及一第三往复机构。第二往复机构适于沿底座的法线方向往复移动,且第二往复机构套设于第一连动体。第三往复机构适于沿底座的法线方向往复移动,且第三往复机构套设于第二连动体。当第二往复机构以及第三往复机构沿底座的法线方向往复移动时,第二往复机构适于抵压或释放第一夹爪而使第一夹爪转动,且第三往复机构适于抵压或释放第二夹爪而使第二夹爪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往复机构、第二往复机构以及第三往复机构为汽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夹爪具有一第一抵压部,位在第二往复机构的底部,且第二夹爪具有一第二抵压部,位在第三往复机构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动体包括一第三固定件以及一第一支撑座,而第一支撑座位于第三固定件与第二连杆之间,第二往复机构套设于第一固定件,且第二连动体包括一第四固定件以及一第二支撑座,而第二支撑座位于第四固定件与第三连杆之间,第二往复机构套设在第四固定件。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设备利用第一往复机构的突出轴带动位在其两侧的第一连动组以及第二连动组,使两者之间的距离改变,进一步地使枢接在第一连动组的第一夹爪以及枢接在第二连动组的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改变。如此一来,夹持设备便能并根据不同的待夹物的大小于单一工序切换调整其夹持范围的大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夹持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A至图2B为图1的夹持设备夹持第一待夹物的流程示意图。
图3A至图3B为图1的夹持设备夹持第二待夹物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50:第一待夹物                        1342e、1362e:凹槽
60:第二待夹物                        1344:第二连杆
50a、60a:宽度                        136:第二连动组
100:夹持设备                         1362:第二连动体
110:底座                             1362a:第二滑动件
110a:第一侧                          1362b:第二支撑座
110b:第二侧                          1362c:第二固定件
112:凸肋                             1362d:第四固定件
120:第一往复机构                     1364:第三连杆
122:主体                             140:第一夹爪
124:突出轴                           142:第一指状勾部
130:连动模块                         144:第一抵压部
132:第一连杆                         150:第二夹爪
134:第一连动组                       152:第二指状勾部
1342:第一连动体                      154:第二抵压部
1342a:第一滑动件                     160:第二往复机构
1342b:第一支撑座                     170:第三往复机构
1342c:第一固定件                 A:轴向
1342d:第三固定件                 N:法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夹持设备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1,夹持设备100包括一底座110、一第一往复机构120、一连动模块130、一第一夹爪140以及一第二夹爪150。底座110具有一第一侧110a以及相对第一侧110a的一第二侧110b。第一往复机构120设置于底座110,其包括一主体122以及一突出轴124。主体122配置在第二侧110b,突出轴124配置在第一侧110a,且突出轴124的轴向A平行于底座110的法线方向N。连动模块130配置在第一侧110a,其连动于第一往复机构120的突出轴124。
如图1中所绘示,连动模块130包括一第一连杆132、一第一连动组134以及一第二连动组136。第一连杆132固定在突出轴124,第一连动组134以及第二连动组136可动地设置于底座110,并且连接至第一连杆132,其中第一连动组134以及第二连动组136分别位在突出轴124的相对两侧。第一夹爪140枢接于第一连动组134,第二夹爪150枢接在第二连动组136。如图1中所绘示,第一连杆132位于第一夹爪140及第二夹爪150之间,且第一连杆132位于第一夹爪140、第二夹爪150及底座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待夹物(未绘示)可放置于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之间而被夹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往复机构120的突出轴124可沿着其轴向A往复移动,也就是沿着底座110的法线方向N往复运动。因为第一连动组134以及第二连动组136分别连接到固定在突出轴124的第一连杆132,因此当突出轴124往复运动时,第一连动组134以及第二连动组136会连动于突出轴124使其两者之间的距离改变,进一步地使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之间的距离改变。当夹持设备100利用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夹持一待夹物(未绘示)时,便可利用第一往复机构120由单一工序分别切换调整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之间的距离以适于夹持不同大小的待夹物。其中单一工序可通过例如:微电脑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可编程自动控制器(Programmable Automation Controller)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来预先设定不同的往复行程及执行顺序,藉以依序切换调整夹持范围,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具体而言,第一连动组134包括一第一连动体1342以及一第二连杆1344,第二连杆1344的一端枢接于第一连杆132,另一端枢接于第一连动体1342。第二连动组136包括一第二连动体1362以及一第三连杆1364,第三连杆1364的一端枢接于第一连杆132,另一端枢接于第二连动体1362。如图1中所绘示,第二连杆1344位在第一连动体1342以及第一连杆132之间,且第三连杆1364位在第二连动体1362以及第一连杆132之间。当突出轴124沿其轴向A往复运动时,第二连杆1344以及第一连杆132之间的夹角会改变,同样地第三连杆1364以及第一连杆132之间的夹角会改变,以调整第一连动组134以及第二连动组136之间的距离。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动体1342包括一第一滑动件1342a以及一第一支撑座1342b,第一滑动件1342a介于底座110与第一支撑座1342b之间,其中第二连杆1344枢接在第一支撑座1342b上。第二连动体1362包括一第二滑动件1362a以及一第二支撑座1362b,第二滑动件1362a介于底座110与第二支撑座1362b之间,其中第三连杆1364枢接在第二支撑座1362b上。在本实施例中,当突出轴124往复移动,第一滑动件1342a以及第二滑动件1362a滑动在底座110的第一侧110a。
如图1中所绘示,底座110具有多个凸肋112,而第一滑动件1342a以及第二滑动件1362a具有相应凸肋112的凹槽1342e、1362e,凸肋112对应地卡合在凹槽1342e、1362e中,使第一滑动件1342a以及第二滑动件1362a能稳定地滑动在底座110。当然,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底座110具有凸肋112,且第一滑动件1342a以及第二滑动件1362a具有凹槽1342e、1362e为例做说明,但在另一个未绘示的实施例里,底座110具有多个凹槽,而第一滑动件1342a以及第二滑动件1362a具有凸肋。
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动体1342包括一第一固定件1342c,位在第一支撑座1342b与第一夹爪140之间,第二连动体1362包括一第二固定件1362c,位在第二支撑座1362b与第二夹爪150之间。如图1中所绘示,第一固定件1342c固定于第一支撑座1342b的外侧,并往图面中的下方延伸,且第一夹爪140枢接于第一固定件1342c的末端。同样地,第二固定件1362c固定于第二支撑座1362b的外侧,并往图面中的下方延伸,且第二夹爪150枢接于第二固定件1362c的末端。如此,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一支撑座1342b之间会有一间距,且第二夹爪150以及第二支撑座1362b同样会有一间距。当夹持设备100欲夹持一待夹物(未绘示)时,位在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之间的待夹物可利用夹爪140、150的转动而往第一支撑座1342b、第二支撑座1362b之间靠近,进一步地使待夹物的两侧分别被夹持在第一夹爪140与第一支撑座1342b之间,以及第二夹爪150与第二支撑座1362b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设备100更包括一第二往复机构160以及一第三往复机构170。第二往复机构160适于沿底座110的法线方向N往复移动,且第二往复机构160套设于第一连动体1342。第三往复机构170适于沿底座110的法线方向N往复移动,且第三往复机构170套设于第二连动体136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往复机构120、第二往复机构160以及第三往复机构170为汽缸。请参考图1,当第二往复机构160以及第三往复机构170沿底座110的法线方向N往复移动时,第二往复机构160适于抵压或释放第一夹爪140而使第一夹爪140转动,且第三往复机构170适于抵压或释放第二夹爪150而使第二夹爪150转动。
请参考图1,详细而言,第一连动体1342包括一第三固定件1342d,而第一支撑座1342b位于第三固定件1342d与第二连杆1344之间,其中第二往复机构160套设于第三固定件1342d。第二连动体1362包括一第四固定件1362d,而第二支撑座1362b位于第四固定件1362d与第三连杆1364之间,其中第三往复机构170套设在第四固定件1362d。如图1中所绘示,第三固定件1342d的一部分以及第四固定件1362d的一部分是暴露在底座110的外,因此套设在第三固定件1342d以及第四固定件1362d的第二往复机构160以及第三往复机构170实质上是位在夹持设备100的相对两个外侧,并且分别与外侧有一段间距。
如图1中所绘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爪140具有一第一抵压部144,位在第二往复机构160的底部,且第二夹爪150具有一第二抵压部154,位在第三往复机构170的底部。当第二往复机构160以及第三往复机构170往复移动时,可分别接触第一抵压部144以及第二抵压部154而分别使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转动。此外,第一夹爪140具有一第一指状勾部142,且第二夹爪150具有一第二指状勾部152,第一指状勾部142以及第二指状勾部152朝向彼此,待夹物(未绘示)可放置在两个相对的指状勾部142、152之间而被其勾起。
以上已说明夹持设备100的各个元件以及这些元件的相关位置,以下将配合图示说明夹持设备100如何夹持不同大小的待夹物。为简化图示,以下的图示将以示意图呈现,并省略部分的构件。图2A至图2B为图1的夹持设备夹持第一待夹物的流程示意图。图3A至图3B为图1的夹持设备夹持第二待夹物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第一待夹物50的大小与第二待夹物60的大小不同,且第一待夹物50大于第二待夹物60。
首先,请先参考图2A,当一第一待夹物50位在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之间而适于以夹持设备100夹持时,第一指状勾部142以及第二指状勾部152分别勾住第一待夹物50的两侧。接着,请参考图2B。第二往复机构160以及第三往复机构170沿着底座110的法线方向N往图面下方移动,并分别抵压第一夹爪140的第一抵压部144以及第二夹爪150的第二抵压部154使其转动。进一步地,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转动而使第一待夹物50往第一支撑座1342b、第二支撑座1362b的底部靠近,最后第一待夹物50便可被夹持在第一夹爪140、第二夹爪150之间。
接着,请参考图3A。当一第二待夹物60位在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之间而适于以夹持设备100夹持时,由于第二待夹物60的宽度60a小于第一待夹物50的宽度50a(图示请参考图2A),因此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之间的距离必须调整以符合第二待夹物60的宽度60a。此时,第一往复机构120的突出轴124沿其轴向A运动,以调整枢接在第一固定件1342c的第一夹爪140以及枢接在第二固定件1362c的第二夹爪150之间的距离能符合第二待夹物60的大小。
如图3A所绘示,当突出轴124沿其轴向A往图面下方移动,第二连杆1344与第一连杆132之间夹角变小,同样地第三连杆1364与第一连杆132之间的夹角变小,使第一连动体1342与第二连动体1362之间的距离变小,进一步地使第一夹爪140与第二夹爪150之间的距离变小。同时,套设在第三固定件1342d的第二往复机构160以及套设在第四固定件1362d的第三往复机构170会在前述间距的范围内与夹爪140、150同步移动。
接着,请参考图3B。第二往复机构160以及第三往复机构170分别抵压第一夹爪140的第一抵压部144以及第二夹爪150的第二抵压部154使其转动,利用第一指状勾部142以及第二指状勾部152勾住第二待夹物60的两侧,再藉由第一夹爪140以及第二夹爪150的转动使第二待夹物60往第一支撑座1342b以及第二支撑座1362b的底部靠近。最后第二待夹物60的两侧可分别被夹持在第一夹爪140与第一支撑座1342b之间,以及第二夹爪150与第二支撑座1362b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设备利用第一往复机构的突出轴带动位在其两侧的第一连动组以及第二连动组,使两者之间的距离改变,进一步地使枢接在第一连动组的第一夹爪以及枢接在第二连动组的第二夹爪之间的距离改变。如此一来,夹持设备便能并根据不同的待夹物的大小于单一工序切换调整其夹持范围的大小。
此外,套设在第一连动体的第二往复机构以及套设在第二连动体的第三往复机构可以抵压或释放位在其下方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使第一夹爪以及第二夹爪转动以夹取待夹物,配合第一夹爪的第一指状勾部以及第二夹爪的第二指状勾部勾取待夹物,便能使待夹物更易被夹取。据此,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设备除了能调整其夹持范围外,更能提供良好的夹持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具有一第一侧以及相对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
一第一往复机构,设置于该底座,包括一主体以及一突出轴,其中该主体配置在该第二侧,该突出轴配置在该第一侧,且该突出轴的轴向平行于该底座的法线方向;
一连动模块,配置在该第一侧,连动于该第一往复机构的该突出轴,该连动模块包括:
一第一连杆,固定在该突出轴;
一第一连动组以及一第二连动组,可动地设置于该底座,并且连接至该第一连杆,该第一连动组以及该第二连动组分别位在该突出轴的相对两侧;
一第一夹爪,枢接于该第一连动组;以及
一第二夹爪,枢接在该第二连动组,且该第一连杆位于该第一夹爪及该第二夹爪之间,且该第一连杆位于该第一夹爪、该第二夹爪及该底座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爪具有一第一指状勾部,且该第二夹爪具有一第二指状勾部,该第一指状勾部与该第二指状勾部朝向彼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动组包括一第一连动体以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另一端枢接于该第一连动体,而该第二连动组包括一第二连动体以及一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连杆,另一端枢接于该第二连动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动体包括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一支撑座,该第一滑动件介于该底座与该第一支撑座之间,其中该第二连杆枢接在该第一支撑座上,且该第二连动体包括第二滑动件以及一第二支撑座,该第二滑动件介于该底座与该第二支撑座之间,其中该第三连杆枢接在该第二支撑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凹槽或凸肋的其中一种,且该第一滑动件以及该第二滑动件具有凹槽或凸肋的其中另一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动体包括一第一固定件,位在该第一支撑座与该第一夹爪之间,该第一夹爪枢接于该第一固定件,且该第二连动体包括一第二固定件,位在该第二支撑座与该第二夹爪之间,该第二夹爪枢接于该第二固定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二往复机构,适于沿该底座的法线方向往复移动,且该第二往复机构套设于该第一连动体;以及
一第三往复机构,适于沿该底座的法线方向往复移动,且该第三往复机构套设于该第二连动体,
其中当该第二往复机构以及该第三往复机构沿该底座的法线方向往复移动时,该第二往复机构适于抵压或释放该第一夹爪而使该第一夹爪转动,且该第三往复机构适于抵压或释放该第二夹爪而使该第二夹爪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往复机构、该第二往复机构以及该第三往复机构为汽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爪具有一第一抵压部,位在该第二往复机构的底部,且该第二夹爪具有一第二抵压部,位在该第三往复机构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动体包括一第三固定件以及一第一支撑座,而该第一支撑座位于该第三固定件与该第二连杆之间,该第二往复机构套设于该第三固定件,且该第二连动体包括一第四固定件以及一第二支撑座,而该第二支撑座位于该第四定件与该第三连杆之间,该第二往复机构套设在该第四固定件。
CN 201220726111 2012-12-25 2012-12-25 夹持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62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6111 CN203062201U (zh) 2012-12-25 2012-12-25 夹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726111 CN203062201U (zh) 2012-12-25 2012-12-25 夹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62201U true CN203062201U (zh) 2013-07-17

Family

ID=48761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72611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62201U (zh) 2012-12-25 2012-12-25 夹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622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1275A (zh) * 2015-11-20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杠杆夹持装置
CN115570356A (zh) * 2022-12-07 2023-01-06 溧阳市康宏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装配机器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1275A (zh) * 2015-11-20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杠杆夹持装置
CN106771275B (zh) * 2015-11-20 2018-07-03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杠杆夹持装置
CN115570356A (zh) * 2022-12-07 2023-01-06 溧阳市康宏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装配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50034U (zh) 自动夹紧夹具
CN202742103U (zh) 一种加工零件用夹具
CN101905401B (zh) 焊带拉放机构
CN103433777A (zh) 机床快速夹持机构
CN209062601U (zh) 一种农机工程用机械夹持装置
CN103753311A (zh) 可调节夹持空间的夹紧装置
CN203062201U (zh) 夹持设备
CN204934391U (zh) 一种条料送料机
CN204935458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夹具
CN104119001B (zh) 一种用于去除玻璃夹缝中气泡的夹具
CN203622000U (zh) 带有夹爪的夹紧装置
CN203495603U (zh) 快速夹紧装置
CN202963931U (zh) 一种气门锁片装配工具
CN209157734U (zh) 一种防止变形的五金件夹持工装
CN104325304A (zh) 对向式多件夹紧机构
CN204486523U (zh) 一种管件折弯装置
CN204094557U (zh)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CN210732251U (zh) 一种自动化机械夹具
CN201931380U (zh) 一种零件夹紧装置
CN205218256U (zh) 一种自动焊锡机用夹持工装
CN204136123U (zh) 模切机的刀板装夹装置
CN104148568A (zh) 多工位冷镦机精密夹钳转移机构
CN204896769U (zh) 一种方便面块抓取机
CN204565716U (zh) 一种活塞杆的加工夹具
CN212442911U (zh) 一种多功能钢材冲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717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