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20490U -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20490U
CN203020490U CN 201320001773 CN201320001773U CN203020490U CN 203020490 U CN203020490 U CN 203020490U CN 201320001773 CN201320001773 CN 201320001773 CN 201320001773 U CN201320001773 U CN 201320001773U CN 203020490 U CN203020490 U CN 2030204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docking section
shock
bolt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017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国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an Min An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an Min 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an Min A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an Min A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017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204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204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2049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包括一座管连接单元、一延伸单元、一避震件及一螺栓螺帽组,该座管连接单元具有一第一对接部,该延伸单元具有一第二对接部对应于该第一对接部,且该第二对接部具有一第一穿置孔,该避震件由弹性材质制成且夹设于第一、第二对接部之间,且该避震件具有一第二穿置孔正对该第一穿置孔,该螺栓螺帽组包括一螺栓及一螺帽,两者相互螺合而将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及避震件加以连接,且螺栓及螺帽分别具有一可彼此抵顶的第一、第二挡止面而可避免避震件被过度压迫而导致弹性疲乏。

Description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避震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背景技术
人们骑乘自行车经过颠簸路段时,会感受到明显的震动而有不适感,因此一般会在自行车车架安设避震器以吸收震动,这样的避震器通常包括金属弹簧或利用气压或油压来实现避震目的,不仅结构较为复杂,重量也会较重,同时使用者的部分脚踏出力也会被避震器吸收而降低动能传导率,因此对于强调轻量化、适用于高速行驶的公路车而言,现有的避震器并不是合宜的选择;但另一方面,不具避震功能的公路车却也容易增加使用者的疲劳感,因此使用者往往会面临自行车的轻量化/高动能传导率及舒适性能仅能择一的窘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轻量化、良好的动能传导率及避震性能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供连接于自行车的一座管,该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包括:
一座管连接单元,由纤维补强材料制成且具有一座管连接端供连接于该座管、及一第一对接部;
一延伸单元,由纤维补强材料制成且具有一第二对接部及二支段分别一体延伸自该第二对接部,该第二对接部具有一第一穿置孔;
一避震件,由弹性材质制成且夹设于第一、第二对接部之间,该避震件具有一第二穿置孔正对该第一穿置孔;以及
一螺栓螺帽组,包括一螺栓及一螺帽,该螺帽固设于该第一对接部,该螺栓穿设于第一穿置孔及第二穿置孔并与该螺帽螺合而将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及避震件加以连接,该螺栓具有一头部、一身部及一外螺纹段,该身部连接于头部与外螺纹段之间,该身部的轮廓大于外螺纹段而于身部与外螺纹段之间形成一第一挡止面面向螺帽,该螺帽具有一第二挡止面用以抵顶于第一挡止面、及一螺孔自该第二挡止面凹设且用以螺合于该外螺纹段。
上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中该第一穿置孔具有一大径段供该螺栓的头部容置、及一小径段供该螺栓的身部穿设。
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中该第一对接部具有一第一凹面面向该避震件,该第二对接部具有一第一凸面面向该避震件,该避震件呈弯月形而具有一第二凹面及一第二凸面分别位于其两侧,该第二凹面与该第一凸面抵接,该第二凸面则与该第一凹面抵接。
上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中该座管连接单元还具有一环推面形成于第一对接部周缘,且该第一对接部较该环推面更朝避震件突出,该避震件具有一环推部形成于第二凸面周缘,该环推部较该第二凸面更朝座管连接单元突出,且该环推部罩覆该第一对接部并抵顶于该环推面。
上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中该座管连接单元还具有一环推面形成于第一对接部周缘,且该第一对接部较该环推面更朝避震件突出,该避震件具有一环推部罩覆该第一对接部并抵顶于该环推面。
上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中该延伸单元具有一连接段连接于该二支段之间,该第二对接部与连接段之间的距离大于螺栓的长度,于该第二对接部、该二支段与该连接段之间定义一工作槽与该第一穿置孔连通。
上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中该螺帽的外周缘为无缝隙地与第一对接部接合。
上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中该螺帽为胶合于第一对接部。
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座管连接单元的第一对接部及延伸单元的第二对接部之间设置一由弹性材质制成的避震件,提供自行车适度的避震性能,且相较于现有避震器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具有重量较轻且较不会降低动能传导率的优点,因此可以就使用者的多面向需求提供折衷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另利用在螺栓及螺帽形成具有可彼此抵顶的第一、第二挡止面以限止两者螺合的深度,进而避免避震件受过度压迫而提早弹性疲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应用于自行车车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座管
10         座管连接单元
11         座管连接端
12         第一对接部
121        凹孔
13         环推面
14         第一凹面
20         延伸单元
21         第二对接部
22         支段
23         第一穿置孔
231        大径段
232        小径段
24         第一凸面
25         连接段
26         工作槽
27         设置孔
30         避震件
31         第二穿置孔
32         环推部
33         第二凹面
34         第二凸面
40            螺栓螺帽组
41            螺栓
411           头部
412           身部
413           外螺纹段
414           第一挡止面
42            螺帽
421           第二挡止面
422           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是供连接于自行车的座管1与后轮轴2之间,另请参考图2至图4,该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包括一座管连接单元10、一延伸单元20、一避震件30及一螺栓螺帽组40。
该座管连接单元10是由纤维补强材料制成,所述纤维补强材料可为但不限于碳纤维补强塑胶、玻璃纤维补强塑胶或克维拉(Kevlar)纤维补强塑胶,塑胶可选用热塑性塑胶、热固性塑胶或二者的混合,该座管连接单元10具有一座管连接端11供连接于自行车的座管1、及一第一对接部12。
该延伸单元20同样是由纤维补强材料制成且具有一第二对接部21及二支段22分别一体延伸自该第二对接部21,该第二对接部21具有一第一穿置孔23;此外,该二支段22的底端或自由端可另外设有后轮轴支承结构(未绘示)而用以支撑后轮轴2,且该后轮轴支承结构的材质并不以纤维补强材料为限。
该避震件30是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弹性材质可为但不限于丁基橡胶(IIR,IsobutyleneIsoprene Rubber)、硅胶、热塑性橡胶(TPR)或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PU),且该避震件30是夹设于第一、第二对接部12、21之间,该避震件30具有一第二穿置孔31正对该第一穿置孔23。
该螺栓螺帽组40包括一螺栓41及一螺帽42,该螺帽42是固设于该第一对接部12的一凹孔121中,该螺帽42可以在座管连接单元10成型前即预埋于第一对接部12,当座管连接单元10受热成型时即可与该螺帽42无缝隙地接合在一起,或者也可以在座管连接单元10成型后再胶合于第一对接部12的凹孔121中,该螺栓41则穿设于第一穿置孔23及第二穿置孔31并与该螺帽42螺合而将第一对接部12、第二对接部21及避震件30加以连接。
基于前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在座管连接单元及延伸单元之间夹设由弹性材质制成的避震件,其可提供适当避震效果以减低使用者骑乘时的疲劳感,但又不至于过度降低自行车架的刚性而牺牲踩踏动能,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避震件重量远轻于现有的避震器,完全符合自行车的轻量化趋势,藉此满足使用者的多元需求。
为了避免过度挤压避震件30,该螺栓41可具有一头部411、一身部412及一外螺纹段413,该身部412是连接于头部411与外螺纹段413之间,且该身部412的轮廓大于外螺纹段413而于身部412与外螺纹段413之间形成一第一挡止面414面向螺帽42,该螺帽42具有一第二挡止面421用以抵顶于第一挡止面414、及一螺孔422自该第二挡止面421凹设且用以螺合于该外螺纹段413。藉此,当第一、第二挡止面414、422彼此相抵后,使用者便无法将螺栓41与螺帽42进一步螺紧,如此即可保护避震件30免于被过度夹迫,使其具有适当避震裕度,也可避免避震件30长时间被过度压迫而导致提早弹性疲乏,确保本实用新型的后上叉避震结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螺栓41突出于后上叉造成异物意外勾卡或容易被窃,该第一穿置孔23可以设计成具有一大径段231供该螺栓41的头部411容置、及一小径段232供该螺栓41的身部412穿设;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能实施例中,第一穿置孔也可不具有大径段而使螺栓的头部裸露。
为了进一步增进避震效果,该座管连接单元10还可具有一环推面13形成于第一对接部12周缘,且该第一对接部12是较该环推面13更朝避震件30突出,该避震件30则相对应地具有一环推部32罩覆该第一对接部12并抵顶于该环推面13,使避震件30可均匀地承受并分散冲击力道;除此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地使第一对接部12具有一第一凹面14面向该避震件30,另使第二对接部21具有一第一凸面24面向该避震件30,该避震件30则可设呈弯月形而具有一第二凹面33及一第二凸面34分别位于其两侧,该第二凹面33系与第一凸面24抵接,该第二凸面34则与该第一凹面14抵接,藉以使冲击力道容易自避震件30的中心朝周缘发散以达较佳避震功效;在本实施例中,环推部32是形成于第二凸面24周缘,且该环推部32较该第二凸面24更朝座管连接单元10突出,需说明的是,前述环推面与环推部的结构及第一、第二对接部与避震件之间的凹、凸面抵接结构可择一设置,或可完全省略也仍能达成适当的避震效果。
为了提升后上叉的结构强度及其他目的,该延伸单元20还可具有一连接段25连接于该二支段22之间,该第二对接部21与连接段25之间的距离大于螺栓41的长度,且于该第二对接部41、该二支段22与该连接段25之间定义一工作槽26与该第一穿置孔23连通,俾利螺栓41可顺利地被安设于第一、第二穿置孔23、31内,并可提升延伸单元20的结构强度,同时该连接段25上也可开设一设置孔27供自行车的煞车器(未绘示)设置,惟该设置孔27并非必要。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工作槽26为一顶、底部皆呈开放状的贯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能实施例中,工作槽的顶、底部也有可能仅其中一个呈开放状而另一个呈封闭状,此时使用者仍可由开放状的顶部或底部进行螺栓的安装或拆卸。
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实用新型于前揭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也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供连接于自行车的一座管,其特征在于,该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包括:
一座管连接单元,由纤维补强材料制成且具有一座管连接端供连接于该座管、及一第一对接部;
一延伸单元,由纤维补强材料制成且具有一第二对接部及二支段分别一体延伸自该第二对接部,该第二对接部具有一第一穿置孔;
一避震件,由弹性材质制成且夹设于第一、第二对接部之间,该避震件具有一第二穿置孔正对该第一穿置孔;以及
一螺栓螺帽组,包括一螺栓及一螺帽,该螺帽固设于该第一对接部,该螺栓穿设于第一穿置孔及第二穿置孔并与该螺帽螺合而将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及避震件加以连接,该螺栓具有一头部、一身部及一外螺纹段,该身部连接于头部与外螺纹段之间,该身部的轮廓大于外螺纹段而于身部与外螺纹段之间形成一第一挡止面面向螺帽,该螺帽具有一第二挡止面用以抵顶于第一挡止面、及一螺孔自该第二挡止面凹设且用以螺合于该外螺纹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穿置孔具有一大径段供该螺栓的头部容置、及一小径段供该螺栓的身部穿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接部具有一第一凹面面向该避震件,该第二对接部具有一第一凸面面向该避震件,该避震件呈弯月形而具有一第二凹面及一第二凸面分别位于其两侧,该第二凹面与该第一凸面抵接,该第二凸面则与该第一凹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管连接单元还具有一环推面形成于第一对接部周缘,且该第一对接部较该环推面更朝避震件突出,该避震件具有一环推部形成于第二凸面周缘,该环推部较该第二凸面更朝座管连接单元突出,且该环推部罩覆该第一对接部并抵顶于该环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管连接单元还具有一环推面形成于第一对接部周缘,且该第一对接部较该环推面更朝避震件突出,该避震件具有一环推部罩覆该第一对接部并抵顶于该环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延伸单元具有一连接段连接于该二支段之间,该第二对接部与连接段之间的距离大于螺栓的长度,于该第二对接部、该二支段与该连接段之间定义一工作槽与该第一穿置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帽的外周缘为无缝隙地与第一对接部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帽为胶合于第一对接部。
CN 201320001773 2013-01-04 2013-01-04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204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1773 CN203020490U (zh) 2013-01-04 2013-01-04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01773 CN203020490U (zh) 2013-01-04 2013-01-04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20490U true CN203020490U (zh) 2013-06-26

Family

ID=4864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0177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20490U (zh) 2013-01-04 2013-01-04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204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30769A (zh) 压缩机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TWM452911U (zh) 自行車後上叉避震結構
CN203543650U (zh) 全隔断式可调刚度橡胶悬挂系统
CN203020490U (zh)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TWM455670U (zh) 自行車後上叉避震結構
CN203497067U (zh) 用于自行车的吸震座杆
CN211693322U (zh) 一种橡胶衬套用外管
CN204956726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座椅减震结构
CN203020493U (zh)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CN200999951Y (zh) 一种改进的碳纤维管
CN203581064U (zh) 一种安装于方向盘上的阻尼减振块总成
CN202827907U (zh) 摩托车仪表支架安装组件
CN203005064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下悬置总成
CN202560907U (zh) 弹性体和金属复合的汽车避震器弹簧
CN203020454U (zh) 自行车座杆避震结构
CN202966554U (zh)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CN105416487A (zh) 一种可减震的自行车架
CN203078294U (zh) 汽车散热器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03410542U (zh) 一种带缓冲作用自行车座
CN203111420U (zh) 自行车后上叉避震结构
CN202162146U (zh) 一种振动筛减振支承座
CN204622995U (zh) 一种自行车车圈
CN20482195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机构
CN105270551A (zh) 一种摩托车减震装置
CN102351003A (zh) 一种改善方向盘振动的动力吸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