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67004U - 手提式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手提式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67004U
CN202867004U CN 201220384797 CN201220384797U CN202867004U CN 202867004 U CN202867004 U CN 202867004U CN 201220384797 CN201220384797 CN 201220384797 CN 201220384797 U CN201220384797 U CN 201220384797U CN 202867004 U CN202867004 U CN 202867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output
quadrant
work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8479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福泰雄
中村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67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6700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须使把持着把持部的手离开,就能够操作输出调整机构而提高作业效率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将输出调整机构(140)的调整旋钮(142)设在第1油门操纵杆(120)与把持部(111)之间。由此,能够用把持着把持部(111)的状态的手的手指操作调整旋钮(142),因此把持着割灌机1的使用者无须使手离开把持部(111),就能够调整输出调整机构(140)的旋钮(142)。

Description

手提式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例如割灌机、链锯(chain saw)及动力吹风机等手提式的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该种手提式作业机械,例如公知具有固定式的输出调整部件的手提式作业机械,该输出调整部件能够将用于调整作业时的发动机的输出的油门操纵杆固定在任意位置上。在具有固定式的输出调整部件的手提式作业机械中,由于将油门操纵杆固定于任意的位置,因此具有能够一边保持恒定的输出一边进行作业的优点。但是,在固定式的输出调整部件中,即使在作业过程中手离开了手提式作业机械,只要不对油门操纵杆进行使发动机返回到怠速运转的状态的操作,则发动机继续以恒定的输出运转,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确保安全性。 
另一方面,作为与上述手提式作业机械的输出调整部件种类不同的输出调整部件,公知仅在使用者操作油门操纵杆的期间内调整发动机的输出、当使用者的手离开油门操纵杆时发动机变为怠速运转的状态的触发式的输出调整部件。在触发式的输出调整部件中,当使用者的手离开油门操纵杆时,发动机变为怠速运转的状态,因此安全性较高。但是,在触发式的输出调整部件中,在欲使发动机以怠速运转的状态与最大输出的运转之间的所谓节气门半开(half throttle)来进行运转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固定油门操纵杆,因此难以恒定地保持发动机的输出。因此,在具有触发式的输出调整部件的手提式作业机械中,使用者使发动机以最大输出运转,存在产生不必要的噪声、 振动且增加燃料的消耗量这样的问题。 
因此,作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输出调整部件,公知如下的输出调整部件,该输出调整部件包括:把持部,其供使用者在使用该手提式作业机械时进行把持;第1油门操纵杆,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把持部支承,能够通过用把持着把持部的手的手指进行使该第1油门操纵杆的另一端侧移动到把持部侧的操作来调整发动机的输出;第2油门操纵杆,其位于把持部与上述第1油门操纵杆之间,该第2油门操纵杆的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把持部,能够通过用把持着把持部的手的手指进行使该第2油门操纵杆的另一端侧移动到握持部侧的操作来调整发动机的输出;输出调整机构,其用于调整第2油门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的发动机的输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采用该输出调整部件,即使使用者继续进行使第2油门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把持部侧的操作,也不会使发动机以最大输出进行运转,能够一边使发动机保持小于最大输出的预定输出,一边进行作业。由此,采用具有该输出调整部件的手提式作业机械,能够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噪声、振动,减少燃料的消耗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6477号公报 
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提式作业机械中,利用输出调整机构调整第2油门操纵杆相对于第1油门操纵杆的位置,从而调整在使第2油门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的发动机的输出。在该输出调整部件中,连结第1油门操纵杆和第2油门操纵杆的螺纹状的调整旋钮设在第1油门操纵杆的外侧。因此,把持着手提式作业机械的使用者为了进行由操作第2油门操纵杆而引起的发动机的输出的调整,必须使至少一只手离开把持部而操作调整旋钮,由此难以提高操作性,不能实现作业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须使把持着把持部的手离开就能够操作输出调整机构、能够提高作业效率的手提式作业机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具有:作业部;驱动源,其用于驱动上述作业部;把持部,其供使用者在使用该手提式作业机械时进行把持;以及输出调整部件,其用于调整上述驱动源的输出,上述输出调整部件包括:第1操纵杆,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1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任意地调整驱动源的输出;第2操纵杆,其配置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1操纵杆之间,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2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调整驱动源的输出;以及输出调整机构,其具有输出调整操作部,通过操作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任意地调整在使上述第2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上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的驱动源的输出,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设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1操纵杆之间。 
由此,由于能够用把持着把持部的状态的手的手指操作输出调整操作部,因此,把持着手提式作业机械的使用者无须使手离开把持部,就能够调整输出调整机构。 
在上述把持部上,在除了与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的拇指相邻接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设有沿上述把持部的周向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在上述与拇指相邻接的部分上设有凹曲面。 
在比上述把持部的上述凸缘部靠轴线方向一端侧,且在上述把持部的凹曲面侧的位置,设有比上述凹曲面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突出部设有驱动源的驱动停机按钮。 
该手提式作业机械具有半锁机构,在上述驱动源为发动机的情况下,该半锁机构用于将设于上述发动机的节气门的阀开度锁定为节气门半开的状态;用于操作上述半锁机构的锁定操纵杆设在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第2操纵杆之间的与上述突出部相邻的位置。 
上述锁定操纵杆的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解除节气门半开状态下的锁定状态的转动方向施力;使该锁定操纵杆的另一端侧自朝向上述第2操纵杆侧的状态向上述突出部侧以通过上述把持部的一端侧的方向的方式转动,从而形成锁定状态。 
上述驱动停机按钮的布线的通路形成为自上述突出部朝向第2操纵杆向外侧突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把持着手提式作业机械的使用者无须使手离开把持部,就能够进行输出调整机构的调整,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用于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输出调整装置的割灌机的立体图。 
图2是输出调整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输出调整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输出调整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由操作第2油门操纵杆而调整发动机的输出的方法的输出调整装置的侧剖图。 
图6是表示由操作第1油门操纵杆而调整发动机的输出的方法的输出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分别最大限度地操作第1油门操纵杆和第2油门操纵杆的状态的输出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图8的(a)是表示锁定操纵杆的操作的输出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图8的(b)是表示锁定操纵杆的操作的输出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图9的(a)是表示锁定操纵杆的操作的输出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图9的(b)是表示锁定操纵杆的操作的输出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式作业机械的一例,说明发动机驱动的割灌机。 
如图1所示,该割灌机1包括:操作杆2,其沿前后方向延伸; 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3,其与操作杆2的后端侧相连接;圆板状的刀片5,其借助齿轮头4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操作杆2的前端侧。 
操作杆2在其内部件设有能够自由转动的传动轴(未图示)。在传动轴的后端侧连结有发动机3。另外,在传动轴的前端侧连结有齿轮头4。 
另外,在操作杆2的中央部的稍稍后端侧设有供使用者保持割灌机1而进行操作的手把6。手把6由管状的构件构成,自操作杆2向宽度方向两侧延伸,并且弯曲形成为两端部朝向上方。在手把6的两端部设有供使用者利用左右手分别把持的握持部7L、7R。另外,在右侧的握持部7R上设有用于供使用者一边把持一边调整发动机3的输出的、作为输出调整部件的输出调整装置100。通过调整设于发动机3的节气门(未图示)的阀开度,调整发动机3的输出。 
如图2~图4所示,输出调整装置100包括:装置主体110,其供使用者用右手进行把持;作为第1操纵杆的第1油门操纵杆120,其能够进行使发动机3的输出达到最大的操作;作为第2操纵杆的第2油门操纵杆130,其设在装置主体110与第1油门操纵杆120之间,能够进行使发动机3的输出达到小于最大输出的预定输出的操作;输出调整机构140,其用于调整发动机3的由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操作而产生的最大输出;停机开关150,其用于使发动机3强制性停止;半锁机构160,其用于将第1油门操纵杆120和第2油门操纵杆130固定于预定的操作位置。 
装置主体110形成为沿手把6的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成的中空大致圆筒状,并且装置主体110的上部侧向前方突出。在装置主体110的下部侧作为握持部7R设有用于被使用者的右手把持的把持部111。在把持部111的上部,除与把持着上述把 持部111的手的拇指相邻接的部分,在其余部分上设有沿周向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11a。另外,在与把持着把持部111的手的拇指相邻接的部分上设有凹曲面111b,以使把持着把持部111的状态的使用者的手的拇指能够在把持部111的上部侧移动。另外,在装置主体110的上部侧支承有第1油门操纵杆120和第2油门操纵杆130,并且配置有停机开关150和半锁机构160。另外,在装置主体110中连接有用于调整节气门的阀开度的油门线8。如图5所示,油门线8自装置主体110的下端侧穿通到装置主体110内,外部件8a的端部固定在把持部111的内侧,内部件8b的端部与第1油门操纵杆120相连接。 
第1油门操纵杆120被设为在装置主体110的前方沿上下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上端侧以借助支承轴121能够在预定范围内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上端侧。在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支承轴121上卷绕有扭转弹簧122,沿使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下端侧相对于第2油门操纵杆130朝向前方转动的方向对第1油门操纵杆120施力。用把持着把持部111的使用者的手的食指,沿使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下端侧移动到把持部111侧的方向操作该第1油门操纵杆120。第1油门操纵杆120在其上端侧的端部连接有油门线8的内部件8b的端部。当使第1油门操纵杆120沿使其下端侧最大限度地向第2油门操纵杆130侧移动的方向进行转动时,该第1油门操纵杆120处于与第2油门操纵杆130重叠的状态。 
第2油门操纵杆130被设为在装置主体110与第1油门操纵杆120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上端侧的端部以借助支承轴131能够在预定范围内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装置主体110。在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支承轴131上卷绕有扭转弹簧132,沿使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下端侧相对 于装置主体110朝向前方转动的方向对第2油门操纵杆130施力。用把持着把持部111的使用者的手的手指,沿使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下端侧向把持部111侧移动的方向操作该第2油门操纵杆130。第2油门操纵杆130形成为,在使第2油门操纵杆130沿使其下端侧最大限度地向把持部111侧移动的方向进行转动的状态下,该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下端侧沿把持部111延伸,构成为能够用手一并握住把持部111和第2油门操纵杆130。 
如图5所示,输出调整机构140以能够改变第1油门操纵杆120与第2油门操纵杆130彼此间距离的方式将第1油门操纵杆120和第2油门操纵杆130连结起来。输出调整机构140具有:调整螺栓141,其自设于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孔123的前方,贯穿于该通孔123和设于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孔133;作为输出调整操作部的调整旋钮142,其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设于第2油门操纵杆130。调整旋钮142是在外周面上形成有作为手指操作时的防滑部的凹凸而在内周面上切出内螺纹的筒状的构件,调整旋钮142以与设于调整螺栓141的外螺纹螺纹配合的状态被第2油门操纵杆130支承。调整旋钮142在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宽度方向两侧露出,能够从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宽度方向一侧或两侧操作该调整旋钮142。 
当在发动机3的运转过程中操作停机开关150时,例如切断向点火线圈的供电,使发动机3停止运转。如图2和图4所示,停机开关150设于突出部112,该突出部112在装置主体110的把持部111的上方处自装置主体110的左表面的后侧向左方向突出。停机开关150是按钮式的开关,其按压面朝向后方配置。通过使把持着把持部111的状态的使用者的手的拇指向上方移动,能够操作停机开关150。另外,在突出部112的下表面侧设有形成为 朝向第2油门操纵杆130侧向外侧突出的布线通路113,供停机开关150的布线通过。 
如图2所示,半锁机构160设于把持部111的上方处且设在装置主体110的左表面侧。如图8和图9所示,半锁机构160具有:锁定操纵杆161,其设于装置主体110的外表面,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装置主体110;锁定构件162,其设在装置主体110的内部件,与锁定操纵杆161的转动轴相连结;扭转弹簧163,其向使锁定操纵杆161和锁定构件162解除半锁状态的方向施力。锁定操纵杆161是其另一端侧自转动中心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构件。锁定操纵杆161被设为在如图8的(a)所示另一端部朝向前方的锁定解除状态与如图9的(a)所示另一端部朝向上方的半锁状态之间自由转动。锁定构件162是在其中心连结有锁定操纵杆161的转动轴的圆板状构件,与设在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上端部的抵接面124相抵接的抵接片162a自锁定构件162的外周部沿转动轴的延伸方向延突出。扭转弹簧163卷绕在锁定构件162上,该扭转弹簧163沿使锁定构件162解除半锁状态的转动方向对锁定操纵杆161和锁定构件162施力。 
对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手提式作业机械,说明利用割灌机1进行作业时的通常的输出调整装置100的操作方法。 
首先,在通常的作业中,在发动机3怠速运转的状态下,沿图5的箭头方向进行使第2油门操纵杆130移动到把持部111侧的操作,将第2油门操纵杆130最大限度地移动到把持部111侧。在此,由于第1油门操纵杆120和第2油门操纵杆130被输出调整机构140的调整螺栓141连结,因此第1油门操纵杆120也与第2油门操纵杆130一并向把持部111侧移动。由此,与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上端侧的端部相连接的油门线8的内部件8b被拉出到外部件8a的上方。此时,油门线8的操作量与同第2油门操纵 杆130一并移动的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操作量相对应,发动机3的输出与油门线8的操作量相对应。 
另外,在通过操作第2油门操纵杆130来进行割灌机1的作业时,在收割密集的草木时等、施加于刀片5的负荷变大的情况下,保持一并握住第2油门操纵杆130和把持部111的状态,进行沿图6的箭头方向使第1油门操纵杆120向把持部111侧移动的操作。由此,与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上端侧的端部相连接的油门线8的内部件8b被进一步拉出到外部件8a的上方。当使第1油门操纵杆120最大限度地移动到把持部111侧时,如图7所示,油门线8的操作量达到最大,发动机3的输出达到最大。 
在此,在欲调整发动机3的由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操作而产生的最大输出的情况下,进行使输出调整机构140的调整旋钮142转动的操作。当使调整螺栓141向沿调整螺栓141的头部远离调整旋钮142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利用扭转弹簧122的作用力使第1油门操纵杆120向远离把持部111侧的方向移动。由此,油门线8的内部件8b相对于外部件8a返回到下方,发动机3的输出减小。另外,当使调整螺栓141向沿调整螺栓141的头部靠近调整旋钮142的方向进行移动时,第1油门操纵杆120克服扭转弹簧122的作用力而向靠近把持部111侧的方向移动。由此,油门线8的内部件8b相对于外部件8a被拉出到上方,发动机3的输出增大。 
输出调整机构140的调整旋钮142配置在第1油门操纵杆120与第2油门操纵杆130之间。另外,将调整旋钮142配置于如下位置,即,在一并握住把持部111和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状态下,能够利用使用者的手的拇指或/和食指来操作调整旋钮142。由此,使用者无须使手离开割灌机1、也无须倒换把持着把持部111的手,就能够操作调整旋钮142。 
另外,通过操作半锁机构160,能够使节气门的阀开度比怠速运转状态时开放得大,易于进行发动机3的起动。 
在进行使锁定操纵杆161处于半锁状态的操作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在对第2油门操纵杆130向把持部111侧进行了预定量操作的状态下,使锁定操纵杆161以端部朝向上方的方式转动。然后,在锁定操纵杆161的端部朝向了上方的状态下,使手离开第2油门操纵杆130。此时,锁定构件162的抵接片162a位于上部侧,当使手离开第2油门操纵杆130时,利用半锁机构160的扭转弹簧163和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扭转弹簧132的作用力,保持抵接片162a与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抵接面124相抵接的状态。由此,如图9所示,使第1油门操纵杆120和第2油门操纵杆130处于半锁的状态。 
在欲解除半锁的状态的情况下,如图9的箭头所示,使第1油门操纵杆120或第2油门操纵杆130移动到把持部111侧。由此,解除锁定构件162的抵接片162a与第1油门操纵杆120的抵接面124的抵接,利用扭转弹簧163的作用力使锁定操纵杆161沿使锁定构件162的抵接片162a向前方移动的方向转动,解除半锁的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手提式作业机械中,将输出调整机构140的调整旋钮142设在第1油门操纵杆120与把持部111之间。由此,能够用把持着把持部111的状态的手的手指操作调整旋钮142,因此,把持着割灌机1的使用者无须使手离开把持部111,就能够调整输出调整机构140的调整旋钮142。因而,能够提高割灌机1所进行作业的作业效率。 
另外,能够在使第2油门操纵杆130的下端侧最大限度地移动到把持部111侧的状态下,用把持着把持部111的手操作调整旋钮142。由此,能够一边进行由操作第2油门操纵杆130而进 行的作业,一边根据进行的作业来调整发动机3的输出,能够提高割灌机1所进行作业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把持部111的上部侧,除与把持着把持部111的手的拇指相邻接的部分,在其余部分上设有沿周向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11a,在与把持着把持部111的手的拇指相邻接的部分设有凹曲面111b。由此,能够使把持着把持部111的状态的手的拇指容易地移动到把持部111的上方,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用把持着把持部111的状态的手的拇指操作调整旋钮142,更加容易地进行输出调整机构140的调整作业。 
另外,停机开关150设于突出部112,该突出部112在装置主体110的把持部111的上方自装置主体110的左表面的后侧向左方向突出。由此,能够减少在作业中错误地操作停机开关150的误操作。 
另外,半锁机构160的锁定操纵杆161设于如下位置,即,在装置主体110的把持部111的上方且在突出部112与第2油门操纵杆130之间的与突出部112相邻的位置。由此,锁定操纵杆161位于与突出部112的前方相邻的位置,因此,能够使把持着把持部111的手的拇指难以到达锁定操纵杆161,因此消除了在作业中错误地操作锁定操纵杆161的情况。因此,能够使半锁机构160仅作为起动装置来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高割灌机1的安全性。 
另外,锁定操纵杆161的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装置主体110,利用扭转弹簧163向解除锁定状态的转动方向对锁定操纵杆161的另一端侧施力,使另一端侧自朝向第2油门操纵杆130侧的状态向突出部112侧转动为朝向上方,从而处于半锁状态。由此,利用使锁定操纵杆161的端部向离开拇指的方向转动的动作,形成半锁状态,因此,能够减少在作业中错误 地形成半锁状态的误操作。 
另外,停机开关150的布线通路113形成为自突出部112朝向第2油门操纵杆130向外侧突出。由此,布线通路113成为设在突出部112的下表面上的壁,因此,把持着把持部111的手的拇指更加难以到达锁定操纵杆161,能够减少在作业中错误地形成半锁状态的误操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作为手提式作业机械的一例的割灌机1,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作为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手提式作业机械的链锯、动力吹风机等手提式作业机械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调整输出的驱动源,表示了调整发动机3的输出,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利用第1油门操纵杆120和第2油门操纵杆130调整输出即可,即使驱动源为电动马达,也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 
附图标记说明
1、割灌机;3、发动机;100、输出调整装置;110、装置主体;111、把持部;112、突出部;113、布线通路;111a、凸缘部;111b、凹曲面;120、第1油门操纵杆;121、支承轴;130、第2油门操纵杆;131、支承轴;140、输出调整机构;142、调整旋钮;150、停机开关;160、半锁机构;161、锁定操纵杆。 

Claims (7)

1.一种手提式作业机械,具有:作业部;驱动源,其用于驱动上述作业部;把持部,其供使用者在使用该手提式作业机械时进行把持;以及输出调整部件,其用于调整上述驱动源的输出,该手提式作业机械的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调整部件包括:
第1操纵杆,其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1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任意地调整驱动源的输出;
第2操纵杆,其配置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1操纵杆之间,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离开上述把持部的转动方向施力,通过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进行使该第2操纵杆的另一端侧向上述把持部侧移动的操作,从而能够调整驱动源的输出;以及
输出调整机构,其具有输出调整操作部,通过操作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任意地调整在使上述第2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上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的驱动源的输出,
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设在上述把持部与上述第1操纵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使上述第2操纵杆最大限度地移动到上述把持部侧的状态下,能够用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来操作上述输出调整操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把持部上,在除了与把持着上述把持部的手的拇指相邻接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上设有沿上述把持部的周向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
在上述与拇指相邻接的部分上设有凹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比上述把持部的上述凸缘部靠轴线方向一端侧,且在上述把持部的凹曲面侧的位置,设有比上述凹曲面突出的突出部;
在上述突出部设有驱动源的驱动停机按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该手提式作业机械具有半锁机构,在上述驱动源为发动机的情况下,该半锁机构用于将设于上述发动机的节气门的阀开度锁定为节气门半开的状态;
用于操作上述半锁机构的锁定操纵杆设在上述突出部与上述第2操纵杆之间的与上述突出部相邻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操纵杆的一端侧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把持部侧的构件,并且其另一端侧被沿解除节气门半开状态下的锁定状态的转动方向施力;
使该锁定操纵杆的另一端侧自朝向上述第2操纵杆侧的状态向上述突出部侧以通过上述把持部的一端侧的方向的方式转动,从而形成锁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提式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停机按钮的布线的通路形成为自上述突出部朝向第2操纵杆向外侧突出。
CN 201220384797 2011-08-31 2012-08-03 手提式作业机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670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8611 2011-08-31
JP2011188611A JP5873667B2 (ja) 2011-08-31 2011-08-31 手持ち式作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67004U true CN202867004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12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8479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67004U (zh) 2011-08-31 2012-08-03 手提式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73667B2 (zh)
CN (1) CN2028670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215A (zh) * 2014-01-31 2016-09-14 株式会社牧田 便携用作业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52813U (zh) * 1978-04-14 1979-10-24
JPS5750506Y2 (zh) * 1978-04-14 1982-11-05
JPS5528770U (zh) * 1978-08-15 1980-02-25
JPS6016752Y2 (ja) * 1979-08-27 1985-05-24 スタ−テング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スロットルレバ−装置
JPS5736334U (zh) * 1980-08-12 1982-02-25
JPH0522029Y2 (zh) * 1988-09-13 1993-06-07
JP2001107752A (ja) * 1999-10-08 2001-04-17 Komatsu Zenoah Co スロットルレバー装置
JP4339713B2 (ja) * 2004-02-10 2009-10-07 スターテング工業株式会社 刈払機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スロットル調整装置
JP4983663B2 (ja) * 2008-03-17 2012-07-2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刈払機の操作ハンドル及び刈払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215A (zh) * 2014-01-31 2016-09-14 株式会社牧田 便携用作业机械
CN105940215B (zh) * 2014-01-31 2017-07-18 株式会社牧田 便携用作业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50084A (ja) 2013-03-14
JP5873667B2 (ja) 2016-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6633B (zh) 割草机的操作手柄及割草机
WO2003040015A1 (fr) Dispositif de levier de commande d'une machine de construction et machine de construction
CN101203129B (zh) 电动手持式工具
US7523600B2 (en) Lawn mower handle drive operating mechanism
CN101779577A (zh) 手持式发动机驱动的工具
CA2381371A1 (en) Walk-behind, self-propelled working machine
US7543429B2 (en)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adjustable twist control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elf-propelled mowing machine
CN103181262A (zh) 园林工具
CN202867004U (zh) 手提式作业机械
US20230023746A1 (en) Garden tool
JP5896672B2 (ja) 草刈機
CN202789142U (zh) 手提式作业机械
JP2007198240A (ja) エンジン駆動式作業機
EP4019194A1 (de)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insbesondere stabgebundene, werkzeugmaschi-ne, werkzeugmaschine, verfahren zu einem betätigen der werkzeugmaschine und schalteinheit für die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JP5848112B2 (ja) ハンドレバー、および当該ハンドレバーを備えたスロットルレバー装置
JP6794331B2 (ja) 手持式作業機
JP4097383B2 (ja) 把手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刈払機
JP4945137B2 (ja) 歩行型作業機
JP2524668Y2 (ja) 耕耘機の回行装置
CN103867342B (zh) 用于调整发动机转速的调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化油器
EP4353419A1 (en) Power trigger mechanism, method of operating a power trigger mechanism, and power tool having the same
WO2020178959A1 (ja) 作業機
JP5369351B2 (ja) 乗用溝切機
JPH0633252Y2 (ja) 移動農機の走行操作装置
JP2013099323A (ja) 歩行型草刈り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