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59876U - 导丝 - Google Patents

导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59876U
CN202859876U CN201090001416.0U CN201090001416U CN202859876U CN 202859876 U CN202859876 U CN 202859876U CN 201090001416 U CN201090001416 U CN 201090001416U CN 202859876 U CN202859876 U CN 202859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wire
variant part
heart yearn
wire accord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900014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野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59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598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75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re without a coil possibly combined with a shea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75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t the distal ti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4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pre-formed, e.g. specially adapted to fit with the anatomy of body channe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丝,其包括具有挠性的线状的芯线和包覆该芯线的外周、具有挠性的包覆件。芯线在其前端侧的部分具有外径朝向前端逐渐减少的锥形部。包覆件在其前端部包括具有至少向一方向弯曲或折曲的部分的变形部。在该导丝中,芯线的前端位于变形部的基端侧附近或变形部的中途,其前端侧仅由包覆件构成。

Description

导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丝。 
背景技术
在将导管插入消化管、血管等生物体管腔内时,为了将该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的目标部位,使用导丝。该导丝插入到导管内而使用。另外,也使用导丝进行使用内窥镜的生物体管腔等的观察、处理,也使用导丝将该内窥镜、插入到内窥镜的管腔中的导管引导至生物体管腔等的目标部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的导丝具有呈线状的芯部(芯材)和包覆芯部的外周的包覆部。在该导丝中,芯部呈其前端一直位于至导丝自身的前端附近、即埋设于导丝的大致整体那样的状态(参照图13)。因此,导丝的前端部的刚性(硬度)比较高。 
如图13所示,在将这样的专利文献1的导丝插入朝向目标部位的生物体管腔中、存在有从该管腔分支的其它管腔(以下称作“侧枝”)的情况下,在将导丝向前推进时,存在导丝的前端部可能误入侧枝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7/105531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可靠地防止误入从朝向目标部位的生物体管腔分支的其它生物体管腔的导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芯线和包覆该芯线的外周、具有挠性的包覆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线在其前端侧的部分具有外径朝向前端逐渐减少的锥形 部, 
所述包覆件在其前端部具有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具有至少向一方向弯曲或折曲的部分, 
所述芯线的前端位于所述变形部的基端侧附近或所述变形部的中途,其前端侧仅由所述包覆件构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变形部的刚性得到抑制,而能容易变形,另外,变形部变形时容易维持其变形状态。由此,在将导丝插入朝向目标部位的生物体管腔内时,变形部由于被划分朝向目标部位的生物体管腔的壁部限制而变形。能将该变形部被变形状态的导丝朝向目标部位向前推进。而且,即使在存在有从朝向目标部位的生物体管腔分支的其它生物体管腔的情况下,通过变形部的形状和变形部具有较高的柔软性相结合,在变形部要越过(通过)其它生物体管腔时,也能可靠地防止误入该其它的生物体管腔。由此,变形部能可靠地越过其它生物体管腔,因此,能到达目标部位。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在设从所述芯线的前端到所述变形部的前端的距离为L、该导丝的平均外径为φd时,优选满足L≥3d的关系。 
由此,变形部比存在有芯线的基端侧柔软,能容易变形。另外,与在变形部的大致整体埋设芯线的以往的导丝相比,变形部的刚性被抑制,变形时容易维持其变形状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锥形部的基端优选位于比所述变形部靠基端侧的位置。 
由此,变形部的刚性朝向前端方向而逐渐减少。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锥形部的前端优选位于所述变形部的中途。 
由此,变形部的刚性朝向前端方向而逐渐减少。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包覆件优选由树脂材料构成。 
由此,包覆件的柔软性、与芯线的密合性优异。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在所述变形部的基端侧具有呈直 线状的直线状部, 
所述变形部优选具有以与所述直线状部所成的最小角度为90度以下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由此,能将导丝笔直地向前推进,并且,即使导丝的前端卡在从生物体管腔分支的其它生物体管腔上,通过变形部反转,也能防止误入所述其它生物体管腔。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弯曲部呈圆弧状,在设其曲率半径为R时,优选满足R>d的关系。 
由此,在将导丝插入生物体管腔内时,变形部能容易地展开,因此,能将该展开状态的导丝向前推进。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在所述变形部的基端侧具有呈直线状的直线状部, 
所述变形部优选具有以与所述直线状部所成的最小角度为90度以下的方式折曲的折曲部。 
由此,能将导丝笔直地向前推进,并且,即使导丝的前端卡在从生物体管腔分支的其它生物体管腔上,通过变形部反转,也能防止误入所述其它生物体管腔。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芯线的前端优选位于比所述变形部的顶点靠基端侧的位置。 
由此,变形部整体更柔软。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变形部优选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多个弯曲部。 
由此,变形部的形状尤其适用于TRI(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芯线优选具有形成在比所述锥形部靠前端侧的位置、朝向与所述芯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由此,突出部与包覆件卡合,在例如对导丝反复进行推拉操作的情况下,能可靠地防止芯线从包覆件拔出、即防止产生偏离。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突出部优选由外径扩径了的扩径部构成。 
由此,突出部与包覆件卡合,在例如对导丝反复进行推拉操作的情况下,能更可靠地防止芯线从包覆件拔出、即防止产生偏离。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突出部优选为呈平板状的部分。 
由此,突出部与包覆件卡合,在例如导丝绕其轴线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即使该旋转力与包覆件相比过度地作用于芯线,也能可靠地防止芯线相对于包覆件旋转、即防止产生偏离。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突出部优选为呈楔状的部分。 
由此,在例如弯曲部受到来自划分生物体管腔的壁部的按压力、欲进一步向弯曲内侧弯曲的情况下,能防止该突出部阻碍弯曲部的弯曲变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中,所述芯线的至少前端侧的部分优选由Ni-Ti系合金构成。 
由此,能充分地防止导丝产生压曲,且能小径化,另外,能具有用于将导丝插入规定部位的足够的柔软性和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1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3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4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5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6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7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扩径部的另一构成例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扩径部的又一构成例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8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及辅 助投影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9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所示的导丝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导丝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1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1所示的导丝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图1及图12中(图2~图13中也同样)的右侧称作“基端”,将左侧称作“前端”。 
图1所示的导丝1是插入导管中使用的导管用导丝,例如能用于作为将导管从手腕(腕)插入进行治疗的技术的TRI(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在TRI中,在将导管插入朝向目标部位的血管(生物体管腔)20内时,在插入该导管之前,先将导丝1插入血管20内。然后,将导丝1的前端部(变形部4)留置于目标部位。能使导管追随(被引导)该被留置的导丝1到达目标部位。 
该导丝1由芯线2和包覆芯线2的包覆件(包覆层)3构成,该芯线2由具有挠性或柔软性的芯线(长条状的芯材:芯)构成。另外,导丝1的全长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00~5000mm左右。 
埋设于导丝1的内部的芯线2由1根连续的线材构成。该芯线2由位于基端侧的主体部21和设于主体部21的前端侧的锥形部23构成。 
主体部21的外径在长度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恒定。另外,主体部21的横截面形状优选呈圆形,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呈方形。 
在主体部21的前端侧设有与主体部21之间没有高度差的锥形部23。锥形部23是其外径朝向前端逐渐减少的部分。该锥形部23的横截面形状与主体部21的横截面形状同样地呈圆形。通过芯线2具有锥形部23,从而能使芯线2的刚性(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其结果,导丝1的前端部获得良好的柔软性,提高了导丝1向血管20的追随性、安全性,并且也能防止弯折等。 
另外,作为芯线2的构成材料,可以使用显示伪弹性的合金(含有超弹性合金),作为特别显示伪弹性的合金,优选超弹性合金。 
超弹性合金富有柔软性、具有复原性、不易带有弯曲惯性,因此,通过用超弹性合金构成芯线2(特别是其前端部),能使导丝1的前端侧的部分获得足够的柔软性和应对弯曲的复原性,能提高导丝1相对于复杂地弯曲、折曲的血管20等的追随性,能获得更优异的操作性,并且,即使将芯线2反复弯曲、折曲变形,由于芯线2利用其所具有的复原性不带有弯曲惯性,因此,能防止在导丝1的使用中芯线2由于带有弯曲惯性而导致的操作性降低。 
伪弹性合金也包含由拉伸产生的应力-应变曲线中的任一个的形状,也包含能显著地测量到As、Af、Ms、Mf等的相变点的合金、不能显著地测量到As、Af、Ms、Mf等的相变点的合金,由于应力产生较大变形(应变),还包括通过除去应力大致恢复原来的形状的合金。 
作为超弹性合金的优选的组成,列举出49~52原子%Ni的Ni-Ti合金等的Ni-Ti系合金、38.5~41.5重量%Zn的Cu-Zn合金、1~10重量%X的Cu-Zn-X合金(X是Be、Si、Sn、Al、Ga中的至少1种)、36~38原子%Al的Ni-Al合金等。其中,特别优选的是上述的Ni-Ti系合金。 
另外,作为芯线2的构成材料,除了Ni-Ti系合金之外,也可以使用作为与其显示相同的伪弹性的合金的钴系合金。钴系合金在为细长的线材时的弹性率较高、且具有适度的弹性限度。因此,由钴系合金构成的线的转矩传递性优异、极难产生压曲等的问题。作为钴系合 金,只要是作为构成元素包含Co,则可以使用任意一种,但优选将Co作为主要成分包含的合金(Co基合金:在构成合金的元素中,Co的含有率以重量比计最多的合金),更优选使用Co-Ni-Cr系合金。通过使用这样的组成的合金,前述的效果更显著。另外,这样的组成的合金的弹性系数较高,且虽然为高弹性限度但也能冷加工成形,由于是高弹性限度,能充分防止产生压曲,且能小径化,具有用于插入规定部位的足够的柔软性和刚性。 
另外,在导丝1上,也可以在芯线2的外周面(表面)实施用于提高与包覆件3的密合性的处理(粗面化处理、化学处理、热处理等)。 
在芯线2的外周面设有包覆其全部、具有挠性的包覆件3。另外,包覆件3超出芯线2(锥形部23)的前端231地设置,不存在芯线2的该越出的部分(前端部)构成后述的变形部4。 
包覆件3可以由于各种目的形成,例如能以降低导丝1的摩擦(滑动阻力)、提高滑动性为目的而形成。由此,提高了导丝1的操作性。 
包覆件3的包覆芯线2的部分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考虑包覆件3的形成目的、构成材料、形成方法等而适当设定,通常该厚度优选为30~300μm左右,更优选为50~200μm左右。若包覆件3的厚度过薄,则包覆件3的形成目的有时难以充分地发挥。另外,若包覆件3的厚度过厚,则可能对芯线2的物理特性产生影响。另外,包覆件3可以为两层以上的层叠体。 
包覆件3由树脂材料构成。作为树脂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举出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合物等的聚烯烃、聚四氟乙烯等的氟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聚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乙烯-丙烯酸乙烯酯共聚合物、ABS树脂、AS树脂、丁二烯-乙烯共聚合物、聚异戊二烯、聚丁二烯等,可以组合其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使用,但例如由于柔软性、向芯线2的密合性优异这样理由,优选聚氨酯等的柔软性比较高的材料。 
另外,优选在导丝1的至少前端部的外表面涂覆亲水性材料。由 此,亲水性材料湿润而产生润滑性,降低导丝1的摩擦(滑动阻力),提高了滑动性。因此,提高了导丝1的操作性。 
作为亲水性材料,例如举出纤维素系高分子物质、聚氧化乙烯系高分子物质、无水马来酸系高分子物质(例如、甲基-乙烯基醚-无水马来酸共聚合物那样的无水马来酸共聚合物)、丙烯酰胺系高分子物质(例如、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酰胺(PGMA-DMAA)的嵌段共聚)、水溶性尼龙、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 
这样的亲水性材料多数情况下由于湿润(吸水)而发挥润滑性,降低了与和导丝1一起使用的导管或内窥镜的内壁的摩擦阻力(滑动阻力)。由此,提高了导丝1的滑动性,导丝1在导管内的操作性更良好。 
另外,在包覆件3的位于变形部4的部位也可以添加由具有X线造影性的金属粉末(金属粒子)构成的造影剂。作为该金属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举出钨、金、白金等的贵金属,特别优选钨。由此,在X线透视下将导丝1插入血管20的目标部位时,能可靠地把握导丝1的变形部4位于血管20的哪里。另外,包覆件3中的造影剂的平均粒径(平均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0.5~4.0μm,更优选为1.0~1.5μm。 
如图1所示,这样构成的导丝1能划分为位于其前端侧的变形部4和位于基端侧的直线状部5。 
直线状部5在自然状态下呈直线状,负担导丝1的大部分。在此,“自然状态”是指未赋予外力的状态。 
变形部4是负担导丝1的前端部(形成为前端部)、变形为“J”字状的部分。该变形部4由弯曲部41和直线状部42构成。弯曲部41是从直线状部5连续地形成(延伸)、在自然状态下弯曲为圆弧状的部分。另外,直线状部42是从弯曲部41连续地形成、在自然状态下呈直线状的部分。该直线状部42的前端43带有圆度。由此,在将导丝1插入血管20时,能更可靠地防止因前端43损伤血管20的内壁 等。 
在将导丝1插入血管20内时,这样构成的变形部4被该血管20的壁部矫正(限制)形状,弯曲部41的弯曲程度比自然状态时小、即呈接近直线状的形状(参照图12)。 
另外,在导丝1上,芯线2的前端231位于变形部4(弯曲部41)的基端44的跟前(基端侧附近)。由此,变形部4不存在有芯线2,如前所述,整体由包覆件3的超出了芯线2的前端231的部分构成。而且,导丝1的刚性随着向芯线2的主体部21所在的部分、芯线2的锥形部23所在的部分、无芯的部分(变形部4)而逐渐被抑制(变柔软)。 
另外,在导丝1上,在变形部4的长度、即设从芯线2的前端231到变形部4的前端43的距离为L、导丝1的外径为φd时,满足L≥3d的关系,优选满足10d≤L≤100d的关系,更优选满足50d≤L≤100d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各条件,变形部4成为“无芯”,相应地比存在芯线2的基端侧柔软,能容易地变形。另外,与在变形部(前端部)的大部分(大致整体)埋设有芯线的以往的导丝(参照图13)相比,变形部4的刚性被抑制,变形时其变形状态容易维持。 
另外,在导丝1上,如前所述,变形部4的形状呈“J”字状。具体而言,在自然状态下,弯曲部41以直线状部42与直线状部5平行、即前端43与直线状部5所成的角度为0度的方式弯曲。 
如图12的(a)所示,在将导丝1插入血管20内时,变形部4被血管20的内壁限制,从而从呈“J”字状的形状变形为向接近直线状的形状展开(打开)。能将该图12的(a)所示的状态的导丝1向前推进。 
而且,如图12的(b)所示,即使在存在有从血管20分支的侧枝201的情况下,通过变形部4的形状和维持其形状互相结合,在变形部4要越过(通过)侧枝201时,也能可靠地防止变形部4误入侧枝201。由此,变形部4能可靠地越过侧枝201(参照图12的(c)), 因此,能到达血管20的目标部位。 
另外,在弯曲部41的中心线的曲率半径为R时,优选满足R>d的关系,更优选满足d<R≤50d的关系。由此,将导丝1插入血管20内时,变形部4能容易地展开,因此,能将该展开状态的导丝1向前推进。另外,在变形部4的前端43临近侧枝201的情况下,由于变形部4为柔软地构成,变形部4通过反转为原来的“J”字形状(自然状态),也能防止误入侧枝,并且,变形部4还具有相对于血管壁发挥作为支承部的效果的优点。 
<第2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2实施方式,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芯线的锥形部的位置不同以外,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2所示的导丝1A中,芯线2的锥形部23的一部分进入变形部4。即,在导丝1A上,芯线2的锥形部23的前端231位于变形部4的中途的、比变形部4(弯曲部41)的顶点412靠基端侧,且基端232位于比变形部4的基端44靠基端侧附近。 
另外,锥形部23的进入变形部4的部分(以下称作“插入部233”)模仿弯曲部41的形状,与该弯曲部41同样地弯曲。 
这样,导丝1A构成为锥形部23的插入部233构成变形部4的一部分。由此,变形部4的刚性与进入有插入部233相应地变高,但由于插入部233呈锥状,因此该刚性朝向前端方向逐渐降低。另外,变形部4的比锥形部23的前端231靠前端侧的部分的刚性比变形部4的进入有插入部233的部分的刚性更低。因此,在变形部4,能使其刚性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 
通过以上这样的构成,能提高导丝1A的操作性,特别是在变形部4要越过侧枝201时,能可靠地越过该侧枝201,其结果,能可靠地防止误入侧枝201。另外,除此之外,也能防止变形部4的弯折等。 
另外,芯线2的前端231的位置在图示的构成中位于比变形部4的顶点412靠基端侧,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满足L≥3d的关系,例如也可以位于越过了变形部4的顶点412的位置。 
<第3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3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3实施方式,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变形部的构成不同以外,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3所示的导丝1B是从变形部4省略直线状部42的结构,即变形部4由1个弯曲部41构成。在该导丝1B中,在自然状态下,变形部4的前端43与直线状部5所成的角度(最小角度)θ为90度。 
在这样构成的导丝1B中,前端43起到血管壁的支承部的作用,能将导丝1B笔直地向前推进,并且即使前端43卡在侧枝201,通过变形部4反转,也能防止误入侧枝201。 
另外,角度θ在图示的构成中是90度,但不限定于此,只要在0~90度的范围内,可以是任意的大小(角度)。 
另外,芯线2的前端231的位置在图示的构成中位于变形部4的基端44跟前,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满足L≥3d的关系,例如可以位于变形部4的中途。 
<第4实施方式>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4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4实施方式,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变形部的形状(构成)不同以外,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4所示的导丝1C,变形部4由向一方向折曲的1个折曲部45构成。该折曲部45以在自然状态下其前端43与直线状部5所成的角度θ优选为90度以下、更优选为30~60度的方式折曲。 
在这样的构成的导丝1C中,变形部4在通过例如血管20的急峻弯曲的(曲率半径比较小)部分时,该通过容易且安全地进行。另外,以往的在前端具有弯曲部的导丝难以插入导管的插入口,但导丝1C由于变形部4的柔软性较高,还具有能容易地插入的优点。 
另外,变形部4在图示的构成中由1个折曲部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有彼此向相反方向折曲的多个折曲部,也可以具有至少各1个折曲部和弯曲部。 
另外,芯线2的前端231的位置在图示的构成中位于变形部4的基端侧附近,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满足L≥3d的关系,例如也可以位于变形部4的中途。 
<第5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5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5实施方式,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变形部的形状(构成)不同以外,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5所示的导丝1D中,变形部4具有多个(在图示的构成中为3个)弯曲部41(从前端侧起依次为第1弯曲部41a、第2弯曲部41b、第3弯曲部41c)。第1弯曲部41a、第2弯曲部41b、第3弯曲部41c沿变形部4的长度方向在自然状态下彼此向相反方向弯曲。 
另外,第1弯曲部41a、第2弯曲部41b、第3弯曲部41c彼此的曲率半径(弯曲的程度)不同。即,第1弯曲部41a的曲率半径小于第3弯曲部41c的曲率半径。第2弯曲部41b的曲率半径为第1弯曲部41a的曲率半径和第3弯曲部41c的曲率半径的中间大小。这样,在变形部4中,曲率半径随着朝向基端侧阶梯性地变大。 
另外,变形部4的前端43在自然状态下位于从朝向直线状部5的前端方向的延长线51上错开的位置。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导丝1D中,变形部4的形状特别适合于TRI。另外,即使前端43卡在侧枝201上,通过在第2弯曲部41b反转, 也具有能防止误入的优点。 
另外,变形部4在图示的构成中具有3个弯曲部41,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具有2个或4个以上的弯曲部41。 
<第6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6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6实施方式,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变形部的形状(构成)不同以外,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6所示的导丝1E中,变形部4能划分为其外径φd朝向前端方向去逐渐减少的锥形部46和外径φd沿长度方向恒定的外径恒定部47。锥形部46形成于外径恒定部47的前端侧。 
另外,锥形部46与外径恒定部47的分界部位于弯曲部41的中途。即,弯曲部41的外径φd从其中途朝向前端方向逐渐减少。 
在以上这样构成的导丝1E中,变形部4的刚性朝向前端方向而更适宜地逐渐减少。由此,在变形部4变形时,能容易更可靠地维持其变形状态。而且,在该变形部4要越过侧枝201时,能更可靠地防止该变形部4误入侧枝201。 
另外,角度θ为锐角,具体而言,优选为90度以下,更优选为30~60度。 
<第7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7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8及图9分别是表示扩径部的另一构成例的纵剖视图。 
以下,参照这些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7实施方式,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芯线的构成不同以外,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7所示的导丝1F中,芯线2还具有形成在比锥形部23靠前端侧的突出部24。该突出部24由朝向与芯线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 向突出的、即外径扩径了的扩径部构成。而且,作为扩径部的形状,例如可举出图7所示的球状、图8所示的半球状、图9所示的炮弹状。优选这样地前端面241带有圆度。另外,作为其它形状,可举出凸缘状(圆板状)等。 
通过形成有这样形状的突出部24,该突出部24与包覆件3卡合,例如在对导丝1F反复进行推拉操作的情况下,能可靠地防止芯线2从包覆件3拔出、即防止偏离。另外,在对导丝1F进行推进操作的情况下,即使该按压力与包覆件3相比过度地作用于芯线2,也能可靠地防止因突出部24刺破包覆件3。 
另外,突出部24在图7所示的构成中位于变形部4的基端44附近,但不限定于此,只要满足L≥3d的关系,也可以位于变形部4的长度方向的中途。 
另外,突出部24例如可以与锥形部23分别独立构成,将该独立的突出部接合于锥形部23,也可以与锥形部23一体地形成。另外,在突出部24与锥形部23分别独立构成的情况下,突出部24的构成材料和锥形部23以下的部分的构成材料可以不同。 
<第8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8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及辅助投影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8实施方式,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突出部的形状不同以外,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10所示的导丝1G中,突出部24′呈平板状、即条板状(长方形状)。另外,突出部24′与弯曲部41向同一方向弯曲一些。 
通过形成有这样形状的突出部24′,该突出部24′与包覆件3卡合,例如在导丝1G绕其轴线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即使该旋转力与包覆件3相比过度地作用于芯线2,也能可靠地防止芯线2相对于包覆件3旋转、即防止产生偏离。 
另外,突出部24′能再成形(reshape),因此,能改变弯曲部41的存在有突出部24′的部分的弯曲程度。在此“能再成形”是指能将突出部24′保持为弯曲成期望的形状。 
<第9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9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以下,参照该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丝的第9实施方式,但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突出部的形状不同以外,与前述第7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11所示的导丝1H中,突出部24″呈朝向弯曲部41的弯曲内侧突出的楔状。 
通过形成有这样的形状的突出部24″,在例如弯曲部41受到来自血管壁的按压力、欲进一步向弯曲内侧弯曲的情况下,能防止该突出部24″干扰弯曲部41的弯曲变形。 
以上,关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构成导丝的各部可以置换为能发挥同样的功能的任意的构成。另外,也可以附加任意的构成物。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导丝也可以组合前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2个以上的构成(特征)。 
另外,芯线是由Ni-Ti系合金构成的1根连续的素线,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前端侧的部分由Ni-Ti系合金构成、基端侧的部分由不锈钢构成的线,也可以是由不锈钢构成的1根连续的素线。 
另外,芯线在其前端部具有锥形部,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锥形部的前端侧还具有外径沿长度方向恒定的部分(外径恒定部)。在该情况下,锥形部的前端侧的外径恒定部(第2外径恒定部)的外径小于主体部(第1外径恒定部)的外径。 
另外,芯线在其前端部具有锥形部,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锥形部、即外径沿长度方向恒定。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导丝包括具有挠性的芯线和包覆该芯线的外周、具有挠性的包覆件,所述芯线在其前端侧的部分具有外径朝向前端逐渐减少的锥形部,所述包覆件在其前端部包括具有至少向一方向弯曲或折曲的部分的变形部,所述芯线的前端位于所述变形部的基端侧附近或所述变形部的中途,其前端侧仅由所述包覆件构成。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导丝误入从朝向目标部位的生物体管腔分支的其它生物体管腔。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导丝在工业上具有可利用性。 

Claims (14)

1.一种导丝,其包括具有挠性的芯线和包覆该芯线的外周、具有挠性的包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在其前端侧的部分具有外径朝向前端逐渐减少的锥形部, 
所述包覆件在其前端部具有变形部,所述变形部具有至少向一方向弯曲或折曲的部分, 
所述芯线的前端位于所述变形部的基端侧附近或所述变形部的中途,其前端侧仅由所述包覆件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设从所述芯线的前端到所述变形部的前端的距离为L、该导丝的平均外径为φd时,满足L≥3d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形部的基端位于比所述变形部靠基端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形部的前端位于所述变形部的中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件由树脂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形部的基端侧具有呈直线状的直线状部, 
所述变形部具有以与所述直线状部所成的最小角度为90度以下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部呈圆弧状,在设其曲率半径为R时,满足R>d的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形部的基端侧具有呈直线状的直线状部, 
所述变形部具有以与所述直线状部所成的最小角度为90度以下 的方式折曲的折曲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线的前端位于比所述变形部的顶点靠基端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弯曲的多个弯曲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线具有形成在比所述锥形部靠前端侧的位置、朝向与所述芯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由外径扩径了的扩径部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为呈平板状的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为呈楔状的部分。 
CN201090001416.0U 2009-12-28 2010-12-27 导丝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598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7705 2009-12-28
JP2009-297705 2009-12-28
PCT/JP2010/073564 WO2011081134A1 (ja) 2009-12-28 2010-12-27 ガイドワ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59876U true CN202859876U (zh) 2013-04-10

Family

ID=44226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9000141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59876U (zh) 2009-12-28 2010-12-27 导丝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51779B2 (zh)
CN (1) CN202859876U (zh)
WO (1) WO201108113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6020A (zh) * 2013-12-31 2014-04-09 广州市凌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超滑涂层的生成方法及导丝
CN104548317A (zh) * 2015-01-20 2015-04-29 周玉杰 一种带可塑形内芯的指引导管
CN104740747A (zh) * 2015-04-03 2015-07-01 潘湘斌 一种超声引导下动脉导管经皮介入治疗引导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9481828A (zh) * 2018-12-27 2019-03-19 肖恒军 一种新型导丝及其应用
CN109876280A (zh) * 2019-04-03 2019-06-14 张健 一种北斗星塑形超滑导丝组件
CN112401988A (zh) * 2020-11-05 2021-02-26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桡穿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827846A (zh) * 2021-11-09 2021-12-24 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avr导丝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55199B2 (ja) * 2012-01-26 2017-06-28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6042080B2 (ja) * 2012-03-09 2016-12-14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63364A (en) * 1979-10-26 1981-05-29 Toray Monofilament Co Medical flow guide wire
JPS5925762A (ja) * 1982-07-31 1984-02-09 東レ・モノフイラメント株式会社 自己ガイド型カテ−テル
US4548206A (en) * 1983-07-21 1985-10-22 Cook, Incorporated Catheter wire guide with movable mandril
JPS62299277A (ja) * 1986-06-20 1987-12-26 東レ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S6462172A (en) * 1987-08-31 1989-03-08 Toray Monofilament Co Medical flow guide wire
JP2004181184A (ja) * 2002-12-03 2004-07-02 Teruo Hashimoto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ー
WO2007105531A1 (ja) * 2006-03-06 2007-09-20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ガイドワイヤ
JP5030546B2 (ja) * 2006-11-17 2012-09-19 メディキット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ー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6020A (zh) * 2013-12-31 2014-04-09 广州市凌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超滑涂层的生成方法及导丝
CN104548317A (zh) * 2015-01-20 2015-04-29 周玉杰 一种带可塑形内芯的指引导管
CN104740747A (zh) * 2015-04-03 2015-07-01 潘湘斌 一种超声引导下动脉导管经皮介入治疗引导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9481828A (zh) * 2018-12-27 2019-03-19 肖恒军 一种新型导丝及其应用
CN109481828B (zh) * 2018-12-27 2024-04-12 肖恒军 一种新型导丝及其应用
CN109876280A (zh) * 2019-04-03 2019-06-14 张健 一种北斗星塑形超滑导丝组件
CN112401988A (zh) * 2020-11-05 2021-02-26 广东脉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远桡穿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827846A (zh) * 2021-11-09 2021-12-24 深圳麦普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avr导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81134A1 (ja) 2013-05-13
WO2011081134A1 (ja) 2011-07-07
JP5451779B2 (ja)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59876U (zh) 导丝
CN101384293B (zh) 导丝
US6019736A (en) Guidewire for catheter
US6352515B1 (en) NiTi alloyed guidewires
WO2007026555A1 (ja) 体腔内挿入医療機器
US20030120181A1 (en) Work-hardened pseudoelastic guide wires
JPH0331472B2 (zh)
JPH0737199U (ja) ガイドワイヤー
US20160001048A1 (en) Guidewire
JP2009523481A (ja) チタン・モリブデン合金製ガイドワイヤ
JP2004181184A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ー
JP2000116788A (ja) カテーテル
JPS6063066A (ja) カテ−テル用ガイドワイヤ
JPH0224549B2 (zh)
JP4188663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CN102753231A (zh) 导丝
JPH10118193A (ja) カテーテル用ガイドワイヤー
JPS62258675A (ja) 生体内插入用長尺物
JP3578531B2 (ja) 樹脂製器具
JPH0240992Y2 (zh)
WO2005120625A1 (ja) ガイドワイヤー
JP2006055245A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H0663151A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ー
JP3774592B2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5580802B2 (ja)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