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54572U - 片材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54572U
CN202754572U CN 201220129155 CN201220129155U CN202754572U CN 202754572 U CN202754572 U CN 202754572U CN 201220129155 CN201220129155 CN 201220129155 CN 201220129155 U CN201220129155 U CN 201220129155U CN 202754572 U CN202754572 U CN 202754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separating
sheet
extension
diaphragm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291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内胜
徐慧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54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545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片材分离装置,多功能机通过片材输送单元沿着片材输送路径输送片材装载部上的原稿片材。片材输送单元包括具有分离辊、分离部件以及分隔盖的片材分离部,通过分离辊与分离部件的协动一张一张地分离原稿片材并进行输送。分隔盖在分离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向片材输送路径突出形成的限制部。分离部件具有分离垫和形成有伸出部的膜片部件。伸出部使膜片部件向分离垫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更下游侧伸出至限制部附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分离辊和分离部件的片材分离装置,能够防止随着用于解除片材的卡住的抽拉动作而产生的不良情况。

Description

片材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输送所装载的片材时、通过分离部件与分离辊的协动将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的片材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作为向规定方向输送被层叠的片材时使该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的机构,已知有一种具有分离辊与分离垫的片材分离机构。在这种片材分离机构中,分离辊与片材的一面侧接触并旋转,分离垫从片材的另一面侧向分离辊按压片材。该片材分离机构通过该分离辊与分离垫的协动,能够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 
作为与这种片材分离机构相关的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片材分离机构由与片材的一面侧接触、通过向规定方向旋转驱动来输送该片材的分离辊,以及具有挠性的薄板状的分离垫构成。此外,该分离垫被配设成一端部固定于规定的安装部,可通过另一端部与片材的另一面侧接触。因此,根据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片材分离机构,通过分离垫从片材的另一面侧向分离辊按压,并输送与分离辊接触的片材,由此能够将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输送。 
对比文件1:日本实开昭62-089238号公报 
这里,在具有片材分离机构的装置中,在输送片材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片材弯曲成蛇腹状,该片材在被分离辊与分离垫夹持的状态下,可能会发生片材的卡住。这时,使用者进行用于解除卡住的操作,但是,在专利文献1那种片材分离机构的情况下,由使用者执行的卡住解除操作的结果是,可能会诱发该片材分离机构的故障。 
关于这一点,参照图6、图7具体地进行说明。在图6、图7中,具有与专利文献1大致相同的结构的分离单元SE为配设于输送单元F的装置,输送单元F构成为向规定的输送方向(图6、图7中的左方向)输送片材S。 
如图6、图7所示,这时的分离单元SE构成为具有分离垫P和分离辊RS。分离垫P的一端部固定于分隔盖C,通过另一端部从该片材S的另一面侧向分离辊RS按压片材S。因此,即便该分离单元SE也能够一张一张地分离片材S并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片材S。 
在如上述这样构成的输送单元F中,片材S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与其他部件接触等)而弯曲成蛇腹状,在夹持于分离辊RS与分离垫P的状态下堵塞,发生卡住。这种情况下,使用者想到要解除片材S的卡住,则要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图6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抽拉片材S。 
此外,如图6所示,因为成为卡住的主要原因的片材S弯曲成蛇腹状,所以蛇腹状的片材S的峰部T相比于分离垫P的另一端部可能会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空间。并且,这时蛇腹状的片材S的峰部T可能比该分离垫P的另一端部高。 
并且,比该分离垫P的另一端部高的蛇腹状的片材S的峰部T相比于分离垫P的另一端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空间的情况下,片材S能够被使用者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图6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拉出。这时,分离垫P的另一端部随着片材S的抽拉而在与片材S的峰部T接触的状态下向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图6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出现如下情况:分离垫P的另一端侧的顶端随着片材S的抽拉而弯曲,该分离单元SE不能一张一张地分离片材S(参照图7)。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提供一种具有分离辊和分离部件的片材分离装置,能够防止随着用于解除片材卡住的片材的抽拉动作而产生的不良情况。 
本实用新型一技术方案的片材分离装置,具有:装载片材的片材装载部;分离辊,该分离辊一边与从所述片材装载部输送的片材接触一边进行旋转,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该片材;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设置在与所述分离辊相对的位置上,与所述分离辊协动而使该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对所述分离部件向所述分离辊施力的施力部件;以及保持所述施力部件的一部分的盖部件。该片材分离装置中,所述分离部件包括:分离片,该分离片形成为平板状,在与所述输送路径相对的面上具有与所述片材的第二面接触的接触面;以及膜片部件,该膜片部件配设在所述分离片的接触面的背面侧,具有向所述分离片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的更下游侧伸出的伸出部,所述盖部件具有:在所述分离片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形成为向所述输送路径突出的限制部。因此,即使在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片材的情况下,该片材的峰部也能通过与限制部的接触而被破除。因为片材峰部的顶点与膜片部件的伸出部接触,所以该片材的峰部不会位于分离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的上方。即,根据该片材分离装置,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片材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发生图6所示的 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分离部件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又一技术方案的片材分离装置中,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伸出到所述盖部件的所述限制部附近。因此,该片材分离装置能够在分离部件与限制部之间,使该片材峰部的顶点与膜片部件的伸出部可靠地接触。其结果是,该片材部件的峰部在分离部件与限制部之间不会位于分离部件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的上方。即,根据该片材分离装置,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片材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图6所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分离部件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另外,因为在伸出部与限制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分离部件的动作不会因为限制部与伸出部的接触而受到妨碍,通过与分离辊的协动,能够可靠地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并进行输送。其结果是,该片材分离装置能够确保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这一原有的功能,并能够防止分离部件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又一技术方案的片材分离装置中,所述盖部件的限制部突出形成到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的所述输送路径侧的位置。因此,该限制部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片材的情况下,通过与该片材的峰部的接触也能够使片材的峰部变得较小。由此,该片材分离装置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片材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出现图6所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分离部件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又一技术方案的片材分离装置中,所述盖部件的限制部具有插通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的插通孔,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以可在所述插通孔内移动的状态插通在所述插通孔中。即,因为限制部与分离部件之间的空间被膜片部件的伸出部遮蔽,所以该片材分离装置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原稿片材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出现图6所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分离部件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又一技术方案的片材分离装置中,所述盖部件的限制部在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端部的所述输送路径侧具有向所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突出形成的突出部。因此,该突出部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原稿片材的情况下,通过与该片材的峰部的接触也能够使片材的峰部变得较小。另外,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伸出到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下游侧。即,因为限制部与分离部件之间的空间被膜片部件的伸出部与突出部遮蔽,所以,该片材分离装置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片材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出现 图6所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分离部件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关于片材盖板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的截面图。 
图4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的截面图。 
图5是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的截面图。 
图6是关于发生片材卡住时的片材分离部的说明图(1)。 
图7是关于发生片材卡住时的片材分离部的说明图(2)。 
附图符号说明: 
1…多功能机;30…片材盖板;31…片材装载部;40…片材输送单元;50…片材分离部;53…分离辊;60…分离部件;61…分离垫;62…膜片部件;62A…伸出部;65…螺旋弹簧;70…分隔盖;75…限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将本实用新型的片材分离装置具体化为具有片材输送单元40的多功能机1的片材分离部50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机1的概略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关于下面的说明,用以使用多功能机1时的使用者的位置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图1中的左下侧为前侧,图1中的右上侧为后侧。此外,以从前侧看多功能机1时为左右基准,图1中的左上侧为左侧,右下侧为右侧。 
如图1所示,多功能机1具有主体框体10和片材盖板30。主体框体10将用于实现多功能机1的各种功能(扫描功能、传真功能、打印功能等)的各种构成部件收纳在该主体框体10的内部。 
此外,主体框体10包括在该主体框体10的前侧上表面具有多个操作部的操作板11、和显示各种信息的液晶显示器13。操作板11在对多功能机1输入各种指示时被操作。此外,主体框体10的前表面可装卸地安装有供纸盒12。该供纸盒12以层叠状态收纳作为被记录媒体的片材。 
如图1、图2所示,主体框体10在上表面侧具有扫描单元20。扫描单元20具有作为原稿载置台发挥作用的接触玻璃21、影像传感器22、滑动轴、以及电机等(参照图2)。接触玻璃21是所谓的“平板玻璃”,其形成为比长边沿着主体框体10的左右方向设置的A4规格略大的长方形。 
影像传感器22由所谓的紧贴型影像传感器(CIS:Contact Image Sensor)构成,读取位于接触玻璃21上的原稿片材的图像。该影像传感器22的主扫描方向(即主体框体10的前后方向)具有长度与A4规格的短边相当的读取范围,该影像传感器22通过向主体框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滑动轴而被保持为可在左右方向的一定范围(与A4规格的长边尺寸相当的范围)内滑动移动。因此,该多功能机1能够根据由控制部进行的电机的驱动控制,使影像传感器22沿着滑动轴滑动移动,并读取载置于接触玻璃21上的原稿片材的图像。 
控制部具有CPU、ROM、RAM等,担当多功能机1的各功能的控制中枢。此外,控制部与操作板11连接。因此,控制部能够根据使用者对操作板的输入操作实行使用者所希望的控制。另外,控制部能够根据使用者对操作板11的输入操作、以及运算处理结果在液晶显示器13上显示各种信息。 
传真部通过网络将由扫描单元20读取的原稿片材的图像传真通信给使用者所希望的目的地。此外,该传真部能够通过网络接收数据(传真数据)。由控制部控制图像形成部,从而将接收到的传真数据印刷输出到供纸盒12内的片材等。 
图像形成部根据控制部的控制向供纸盒12内的片材印刷输出所输入的图像数据。该多功能机1以基于由扫描单元20读取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为对象控制图像形成部,由此实现复印功能。另外,该多功能机1以通过网络输入的印刷数据为对象控制图像形成部,由此实现打印功能。 
这里,片材盖板30被配设成以主体框体10上表面的后端缘为轴开闭自如,在关闭时覆盖主体框体10上表面(即接触玻璃21)(参照图2)。因此,在关闭片材盖板30的情况下,该片材盖板30能够将设置在接触玻璃21上的原稿片材固定在该位置。 
此外,片材盖板30具有片材装载部31和片材输送单元40(所谓的ADF:Auto Document Feeder)。片材装载部31形成于片材盖板30上表面的右侧部分,构成为可以以层叠状态载置多张原稿片材。 
此外,片材装载部31在该片材装载部31的内部具有一对片材导向部件32。该片材导向部件32两者都配设为可在片材装载部31内向前后方向滑动。另外,片材导向部件32 构成为通过连动机构(未图示)使得一方随着另一方连动而向与另一方相反的方向滑动。因此,在改变一对片材导向部件32的间隔时,只操作一方就能够使双方向互相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滑动。 
另外,片材导向部件32分别具有隔板32A。该隔板32A在片材装载部31的上方形成为与该片材装载部31的表面之间隔着一定间隔。 
此外,片材输送单元40与片材盖板30一体形成,且具有片材分离部50和片材输送部80(参照图2等)。该片材输送单元40连续地供给载置于片材装载部31的原稿片材,通过片材分离部50将该原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沿着形成在片材输送单元40内的规定的片材输送路径R输送该原稿片材。此外,该多功能机1在通过片材输送单元40输送原稿片材的途中,能够以通过扫描单元20等读取图像的方式读取原稿的图像。 
如图2所示,该片材输送路径R形成为大致U字型从而使片材装载部31的表面与片材导向部件32的隔板32A的表面连接,并沿着片材输送单元40的左右方向。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沿着片材输送路径R从片材装载部31的表面朝向隔板32A的方向称为原稿片材的输送方向。此外,原稿片材的宽度方向是指在片材输送路径R上进行输送的原稿片材的宽度方向(即片材输送单元40的前后方向)。 
片材分离部50配设在片材输送路径R的片材装载部31侧端部附近,一张一张地分离装载于片材装载部31表面的原稿片材,并向片材输送部80输送。关于该片材分离部50的结构,后面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片材输送部80配设在片材分离部5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具有多个输送辊和多个夹紧辊等。该片材输送部80通过控制多个输送辊和多个夹紧辊等的旋转驱动,沿着片材输送路径R输送由片材分离部50一张一张地分离、输送的原稿片材,并向片材导向部件32的隔板32A上排出。 
接着,参照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5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50由供纸辊51、片材接触部件52、分离辊53、分离部件60、螺旋弹簧65、以及分隔盖70构成。 
供纸辊51在片材分离部50中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可自由旋转地枢支于沿着在片材输送路径R上输送的原稿片材的下表面的位置,通过电机(未图示)的驱动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载置于片材装载部31的原稿片材。片材接触部件52隔着片材输送路径R可自由摆动地配设在与供纸辊51相对的位置,并与位于供纸辊51上的原稿片材的上表面接触。该片材接触部件52将装载于片材装载部31的原稿片材向供纸辊51按压。此外,片材接 触部件52为了顺利地进行由片材分离部50执行的原稿片材的分离,具有将原稿片材搓开的功能。 
分离辊53在供纸辊5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可自由旋转地枢支于沿着在片材输送路径R上输送的原稿片材的下表面的位置,随着电机(未图示)的驱动进行旋转。此外,该分离辊53通过与分离部件60协动,由此只分离一张原稿片材并向片材输送部80侧(即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 
分离部件60在片材接触部件52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隔着片材输送路径R配设在与分离辊53相对的位置,由分离垫61和膜片部件62构成。该分离部件60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其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固定于分隔盖70,并且该分离部件60被配设为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侧与位于分离辊53上的原稿片材的上表面接触(参照图3)。此外,该分离部件60通过对该原稿片材施加摩擦力,由此与分离辊53协动,使原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 
分离垫61是由具有规定的挠性以及摩擦系数的材料构成的薄板状部件,具有与位于分离辊53上的原稿片材接触的接触面。即、该分离垫61与位于分离辊53上的原稿片材的一面(上表面)接触,通过对该原稿片材施加摩擦力,从而与分离辊53协动,使原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 
膜片部件62是与分离垫61的接触面的背面侧贴合的膜片状部件,能够提高该分离垫61的刚性。此外,该膜片部件62通过与分离垫61的背面侧贴合,实现如下功能:防止由分离垫61的磨损产生的撕裂,并且防止伴随着由分离辊53和分离部件60造成的片材输送时的振动而产生异常声音。此外,该膜片部件62具有延伸部62A。关于该延伸部62A,在后面进行说明。 
此外,螺旋弹簧65安装在分离部件60的膜片部件62和分隔盖70之间,对该分离部件60向分离辊53施力。通过该螺旋弹簧65的施力,分离部件60与位于分离辊53上的原稿片材的一面(上表面)可靠地接触,从而与分离辊53协动,使原稿片材一张一张地可靠地分离。 
分隔盖70在片材输送单元40的内部作为划分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的隔断发挥作用,并且作为片材接触部件52、分离部件60、螺旋弹簧65的安装部件发挥作用。如图3所示,分隔盖70具有弹簧安装部71和限制部75。 
弹簧安装部71形成为从分隔盖70的下表面侧向下方突出,通过插通螺旋弹簧65而将螺旋弹簧65定位在规定位置。另外,螺旋弹簧65通过被弹簧安装部71附近的分隔盖 70的下侧表面与分离部件60的膜片部件62夹持,从而安装于分隔盖70。此外,限制部75构成为在分隔盖70的下表面侧、使与分离部件6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相当的部分向片材输送路径R突出形成。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50的伸出部62A和限制部75的关联性以及功能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伸出部62A通过使膜片部件62的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从构成分离部件60的分离垫61的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即可与原稿片材接触的端部)伸出而形成。 
因此,膜片部件62的伸出部62A延伸到分隔盖70的限制部75的附近,在该伸出部62A和限制部75之间产生极小的间隙(例如2mm)。即,分离垫61和限制部75之间几乎被膜片部件62的伸出部62A遮蔽。 
其结果是,在多功能机1中,即便在发生原稿片材的卡住、因为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片材的情况下,由于分离垫61和限制部75之间几乎被膜片部件62的伸出部62A遮蔽,所以能够使蛇腹状的该原稿片材的峰部的顶点可靠地与膜片部件62的伸出部62A接触。由此,根据该多功能机1,由于该原稿片材的峰部在分离部件60与限制部75之间不会位于分离垫61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端部的上方,因此不会发生图6所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分离部件60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因为在伸出部62A与限制部75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分离部件60不会由于限制部75与伸出部62A的接触而妨碍其动作,能够通过与分离辊53的协动而可靠地使原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其结果是,该多功能机1确保了使原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这一原有的功能,并能够防止分离部件60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另外,限制部75形成为突出到伸出部62A的端部的下方的位置(即伸出部62A的片材输送路径R侧的位置)(参照图3)。由此,即便在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原稿片材的情况下,蛇腹状的该原稿片材的峰部也会由于与限制部75的接触而变得更小。因此,该多功能机1能够可靠地防止出现图6所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分离部件60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又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机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机1相同的基本结构,片材分离部50的结构不同。因此,省略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说明。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50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由供纸辊51、片材接触部件52、分离辊53、分离部件60、以及分隔盖70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50在分离部件60的膜片部件62和分隔盖70的限制部75的结构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在构成所述分离部件60的膜片部件62的延长线上具有膜片插通孔75A。膜片插通孔75A贯通限制部75而形成,通过如后所述的膜片部件62的伸出部62A插通。 
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伸出部62A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通过使膜片部件62的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从分离垫61的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部(即可与片材接触的端部)膜片部件伸出而形成。在这一点上,第二实施方式的伸出部62A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伸出部62A相比更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伸出。由此,第二实施方式的分离部件60的伸出部62A插通膜片插通孔75A,位于限制部7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图4中的左侧)。 
因此,限制部75与分离部件60之间的空间被膜片部件62的伸出部62A完全遮蔽。其结果是,根据该多功能机1,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原稿片材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出现图6所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分离部件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此外,如图4所示,膜片插通孔75A形成为比膜片部件62的厚度大。因此,伸出部62A能够在膜片插通孔75A内进行某种程度的自由移动。其结果是,在该多功能机1中,即使伸出部62A插通在膜片插通孔75A中,分离部件60的动作也不会受到妨碍。由此,该多功能机1能够确保使原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这一原有的功能,并能够防止分离部件60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又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机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功能机1相同的基本结构,片材分离部50的结构不同。因此,省略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说明,只参照附图对它们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50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一样,由供纸辊51、片材接触部件52、分离辊53、分离部件60、分隔盖70构成。第三实施方式的片材分离部50在分隔盖70的限制部75的结构上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5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限制部75在该限制部75的下端(即片材输送路径R侧的端部)具有突出片75B。该突出片75B在膜片部件62的伸出部62A的下方(即片材输 送路径R侧)形成为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突出。因此,该突出片75B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片材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与蛇腹状的该原稿片材的峰部的接触使原稿片材的峰部变小。 
另外,膜片部件62的伸出部62A伸出到突出片75B顶端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即,限制部75与分离部件60之间的空间被膜片部件62的伸出部62A和限制部75的突出片75B遮蔽,因此该多功能机1即便在随着卡住而向与该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抽拉弯曲成蛇腹状的原稿片材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出现图6所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分离部件60的弯曲(参照图7)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完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更。例如,本实施方式的伸出部62A只要是为了至少大部分封闭分离垫61与限制部75之间的空间而使膜片部件62的端部向输送方向下游侧伸出的结构即可。即,在膜片部件62的端部,既可以为伸出整个宽度的结构,也可以为伸出一部分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实用新型的片材分离装置应用于ADF(Auto Document Feeder)的片材分离部5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该方式,只要是在输送以层叠状态收纳的片材时、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而进行输送的机构,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例如,在打印装置中,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片材分离装置作为从以层叠状态收纳片材的供纸盒向印刷机构部输送该片材时、作为使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进行输送的机构使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的片材分离装置应用于多功能机1并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该方式,也可以如上所述应用于打印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具有ADF的扫描装置。 

Claims (5)

1.一种片材分离装置,具有:
装载片材的片材装载部;
分离辊,该分离辊一边与从所述片材装载部输送的片材接触一边进行旋转,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该片材;
分离部件,该分离部件设置在与所述分离辊相对的位置上,与所述分离辊协动而使该片材一张一张地分离;
对所述分离部件向所述分离辊施力的施力部件;以及
保持所述施力部件的一部分的盖部件,
该片材分离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部件包括:
分离片,该分离片形成为平板状,在与所述输送路径相对的面上具有与所述片材的第二面接触的接触面;以及
膜片部件,该膜片部件配设在所述分离片的接触面的背面侧,具有向所述分离片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部的更下游侧伸出的伸出部,
所述盖部件具有:
在所述分离片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形成为向所述输送路径突出的限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伸出到所述盖部件的所述限制部附近,在该伸出部与所述限制部之间形成有规定量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件的限制部突出形成到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的所述输送路径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的限制部具有插通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的插通孔,
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以可在所述插通孔内移动的状态插通在所述插通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的限制部在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端部的所述输送路径侧具有向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形成的突出部,
所述膜片部件的伸出部伸出到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CN 201220129155 2011-03-30 2012-03-30 片材分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45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5780A JP5402971B2 (ja) 2011-03-30 2011-03-30 シート分離装置
JP2011-075780 2011-03-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54572U true CN202754572U (zh) 2013-02-27

Family

ID=4718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2915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54572U (zh) 2011-03-30 2012-03-30 片材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02971B2 (zh)
CN (1) CN2027545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0089A (zh) * 2014-02-21 2015-08-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状物分离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3686B2 (ja) 2013-01-31 2016-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5983439B2 (ja) 2013-01-31 2016-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5949633B2 (ja) * 2013-03-29 2016-07-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分離パッド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7618A (ja) * 2000-09-19 2002-03-27 Sharp Corp 用紙ジャム解除装置及びその用紙ジャム解除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機
JP4520071B2 (ja) * 2001-05-02 2010-08-04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22709B2 (ja) * 2004-03-08 2009-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2011032051A (ja) * 2009-08-03 2011-02-17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0089A (zh) * 2014-02-21 2015-08-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状物分离设备
US9884737B2 (en) 2014-02-21 2018-02-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Sheet separating apparatus
CN104860089B (zh) * 2014-02-21 2018-12-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状物分离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02971B2 (ja) 2014-01-29
JP2012206852A (ja)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3312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s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s
JP4322709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US20120162338A1 (en) Recording devices
EP2169935B1 (en) Sheet transporting apparatus
US7887044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sheet conveying device
CN202754572U (zh) 片材分离装置
EP2541890B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CN104512753A (zh) 薄片体输送装置和具有该薄片体输送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
US8561986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US8749856B2 (en) Configuration for multiple reading units in an image reading device
EP1457445B1 (en) Sheet feeder i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05247575A (ja) 原稿搬送装置
US11339013B2 (en)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JP2008011541A (ja) 原稿搬送装置
US20100013139A1 (en) Sheet fol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EP3562133A1 (en) Medium feed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11111092B2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having sheet supply tray,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heet conveying device
JP603648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1235909A (ja) 自動シート搬送装置
US1109578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4375556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US10131511B2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JP4825493B2 (ja) 用紙端面折り装置、用紙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6069091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06069686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