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78430U - 引线部件 - Google Patents

引线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78430U
CN202678430U CN2012201613343U CN201220161334U CN202678430U CN 202678430 U CN202678430 U CN 202678430U CN 2012201613343 U CN2012201613343 U CN 2012201613343U CN 201220161334 U CN201220161334 U CN 201220161334U CN 202678430 U CN202678430 U CN 202678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resin
resin film
lead member
different
s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613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田贵章
田中浩介
辻野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78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784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部件,其可以简单地识别各个引线部件的正反面,可以将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极箔焊接在没有飞边的引线部件的面上。在引线部件(1)中,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的绝缘树脂薄膜(3、13)的物理特征彼此不同。例如,对于引线部件(1),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粘贴绝缘树脂薄膜(3、13),一侧的绝缘树脂薄膜(3)的外表面(13′)和另一侧的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表面(13′)具有彼此不同的平均粗糙度。由此,易于识别引线部件的正反面。作为产生差异的物理特征也可以是尺寸或颜色。

Description

引线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等的引线部件。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小型化的同时,寻求作为电源的电池的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对于高能量密度化、高能量效率化也存在要求,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的电池,已知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质电池。图5是表示现有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构成例的斜视图。非水电解质电池100构成为,将正极板、负极板隔着隔板层叠而成的层叠电极组101和电解液,收容在例如由包含金属箔的层压薄膜构成的袋状外装壳体106中,使与正负电极板连接的正极引线102、负极引线103在密封状态下从密封部107中向外部伸出。
外装壳体106由裁断为矩形形状的2片层压薄膜构成,通过将周边的密封部107利用热熔接进行密封而对外装壳体106内进行密封,其中,该层压薄膜是将由铝、铜、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金属箔的两面粘贴树脂薄膜而形成的。另外,在正极引线102、负极引线103上,在从外装壳体106的密封部107伸出的部分处,预先通过热熔接而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104、105。利用该绝缘树脂薄膜104、105而防止外装壳体106的层压薄膜的密封性降低。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正极引线102及负极引线103相当的引线部件(也称为极耳)的制作方法。图6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小型极耳的制造方法的图。极耳连续体110构成为沿作为极耳用导体的金属带111的长度方向,在金属带111的两面上隔着规定间隔通过粘接或熔接等粘贴了绝缘树脂薄膜112。绝缘树脂薄膜112相当于图5的绝缘树脂薄膜104、105。然后,通过沿线k顺序切断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112的金属带111,从而制作出极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280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小型极耳通常在盘绕形状下进行输送,在使用时,通过沿线k切断而切割为单个极耳。由此,可以容易地区别作为引线部件的金属带111的正反面。但是,如果以单片方式供给引线部件,则必须一个个地输送引线部件。
图7是用于说明单片极耳的制造方法的图。首先,将图7(A)所示的宽幅的1片金属板120较细地裁断,在得到图7(B)所示的细长金属片121后,对细长金属片121进一步进行裁断,得到图7(C)所示的单片的作为引线部件的扁平导体122。然后,在该扁平导体122的两面粘贴绝缘树脂薄膜112,从而制作出图7(D)所示的极耳。
如上所述得到的扁平导体122如图7(D)的A所示,在通过裁断而产生的两端处产生被称为飞边的凸起。并且,该飞边的高度有时成为30μm左右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与极耳连接的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的厚度为10μm左右,所以如果将极耳的具有飞边的一面与电极箔相对而进行焊接,则产生了沿飞边的凸出方向翘曲这样的影响,有可能使电极箔断裂。因此,需要在极耳的没有飞边的面上焊接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
如上述所示,在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需要对极耳的没有飞边的一面进行判别,但由于如果用手触摸则使得汗或油脂粘附在极耳上,所以需要通过目视观察来判别极耳的正反面。但是,由于飞边的高度较小,为30μm左右,所以产生下述问题,即,通过目视观察而进行判别的作业性很差,也无法避免判别错误。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部件,其可以简单地识别各个引线部件的正反面。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特征在于,在扁平导体的两面上粘贴有彼此可以目视辨识的物理特征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在这里,作为物理特征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可以是外表面粗糙度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尺寸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或者颜色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扁平导体的两面的绝缘树脂薄膜具有各自不同的物理特征,所以可以通过目视观察而简单地识别各个引线部件的正反面,可以在没有飞边的引线部件的面上焊接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在制造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现有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构成例的斜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引线部件的其它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引线部件所涉及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A)、(B)所示,引线部件1构成为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3、13。引线部件1的外形为以沿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轴作为对称轴的线对称形状,无法根据外形辨别正反面。因此,使绝缘树脂薄膜3的外表面3′和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表面13′具有彼此不同的平均粗糙度,由此可以辨别正反面。引线部件1例如如图1(C)所示,用作为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引线部件,在与利用图5进行的说明相同的状态下,在层压薄膜5的密封部处进行热封而安装,其中,该层压薄膜5形成电池的外装壳体4。
引线部件1的扁平导体2,在非水电解质电池中分别与正极板和负极板连接而作为至外部的连接导体,与正极侧连接的扁平导体与电极板相同地由铝、钛或它们的合金形成,以不会通过与电解液接触而发生溶解。与负极侧连接的扁平导体与不会被电解质(例如锂化合物)由于过度充电等而析出的锂腐蚀、不易与锂形成合金、且在高电位下不易溶解的电极板相同地,由铜、镍、镀镍铜、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
绝缘树脂薄膜3、13设置在引线部件1与外装壳体4通过热封而密封的部分处,通过将具有1层或2层树脂层的树脂薄膜以夹持的方式利用粘接或熔融而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而形成。该绝缘树脂薄膜3、13例如使用由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构成的树脂薄膜,以提高密封可靠性。另外,在绝缘树脂薄膜3、13以2层形成的情况下,与扁平导体2直接接触的内侧的绝缘层(粘接层)使用低熔点的树脂薄膜,与外侧的外装壳体4的热封层接触侧的绝缘层使用在外装壳体4的热封时不会熔融的高熔点的树脂薄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树脂薄膜3的外表面3′和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表面13′具有彼此不同的平均粗糙度,例如,形成为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表面13′的粗糙度比绝缘树脂薄膜3的外表面3′的粗糙度高。因此,例如如果在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上粘贴外表面粗糙度较低的绝缘树脂薄膜3,则即使以单片方式供给引线部件1,也可以通过目视观察而容易地选择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可以将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焊接在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上。
在这里,为了通过目视观察来判别引线部件的正反面,只要使绝缘树脂薄膜3的外表面3′和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表面13′具有彼此不同的平均粗糙度即可,例如也可以仅使一侧的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表面13′形成粗糙面,使另一侧的绝缘树脂薄膜3的外表面3′形成平滑面。
图2是表示制造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时的一个例子的图,是表示在引线部件1的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表面13′上形成粗糙面的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A)示出了下述方法,即,在作为被加热体的绝缘树脂薄膜13和加压加热器10之间,配置粗糙面转印用的中介片11,利用加压加热器10将绝缘树脂薄膜3、13加热加压而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具体地说,将中介片11粘贴在加压加热器10的加热面上,通过加压加热器10的按压,将中介片11的粗糙面11′的凹凸转印在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侧的绝缘层13b的外表面上。另外,绝缘树脂薄膜3、13的粘接层3a、13a熔融在扁平导体2上。
中介片11可以在其形成粗糙面11′的凹凸没有堵塞或产生磨损的范围内持续使用。此外,由于在绝缘树脂薄膜3和加压加热器10之间没有设置中介片11,绝缘树脂薄膜3直接被加压加热器10加压,因此,绝缘树脂薄膜3的外表面3′成为平滑面。
图2(B)示出下述方法,即,在作为被加热体的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侧的绝缘层13b上,预先粘贴粗糙面转印用的中介片11,利用加压加热器10将绝缘树脂薄膜3、13加热加压而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中介片11通过加压加热器10的按压而将其粗糙面11′的凹凸转印在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侧的绝缘层13b的外表面13′上。然后,将中介片11从绝缘树脂薄膜13上剥离。
此外,作为中介片11,可以使用与绝缘树脂薄膜13的外侧的绝缘层13b相比热熔融温度更高的材料,例如使用表面粗糙化后的聚酯薄膜。另外,在图2所示的制造方法中,仅使一侧的绝缘树脂薄膜13和加压加热器10之间存在中介片11,但也可以在另一侧的绝缘树脂薄膜3和加压加热器10之间也存在中介片,作为这两个中介片,使用绝缘层3b、13b所接触的一侧表面的粗糙度不同的中介片。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3(A)所示的引线部件1,在将绝缘树脂薄膜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这一点上与图1所示的引线部件1相同,但绝缘树脂薄膜3和绝缘树脂薄膜23具有不同的尺寸,例如在绝缘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不同长度,绝缘树脂薄膜3的长度与绝缘树脂薄膜23相比多出长度L。
另外,图3(B)所示的引线部件1,在将绝缘树脂薄膜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这一点上,与图1所示的引线部件1相同,但绝缘树脂薄膜3和绝缘树脂薄膜33具有不同的尺寸,例如与绝缘树脂薄膜的长度方向相对的宽度不同,绝缘树脂薄膜3的宽度与绝缘树脂薄膜23相比多出宽度H。
因此,例如如果在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或具有飞边的面上粘贴长度较短的绝缘树脂薄膜23、或宽度较窄的绝缘树脂薄膜33,则即使以单片方式供给引线部件1,也可以通过目视观察容易地选择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可以将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焊接在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上。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4所示的引线部件1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3、43,绝缘树脂薄膜3和绝缘树脂薄膜43具有彼此不同的颜色。因此,例如如果在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上粘贴任意一种绝缘树脂薄膜,则即使以单片方式供给引线部件1,也可以通过目视观察容易地选择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可以将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焊接在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上。
作为颜色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3及绝缘树脂薄膜43,可以使用在绝缘树脂薄膜3和绝缘树脂薄膜43中添加不同色调的颜料或染料而制作成的、色调彼此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另外,如果是颜色浓淡(饱和度)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则也可以使用色调相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以上,作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绝缘树脂薄膜的物理特征,针对外表面粗糙度、尺寸、颜色不同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引线部件只要是粘贴在扁平导体的两面上的绝缘树脂薄膜的物理特征彼此不同的部件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另外,当然也可以具有多个不同物理特征。

Claims (11)

1.一种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扁平导体的两面上粘贴有物理特征彼此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特征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外表面粗糙度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特征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尺寸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特征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颜色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色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色调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色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饱和度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颜色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色调及饱和度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特征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外表面粗糙度及尺寸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特征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外表面粗糙度及颜色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特征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尺寸及颜色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理特征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是外表面粗糙度、尺寸及颜色不同的绝缘树脂薄膜。
CN2012201613343U 2011-08-09 2012-04-16 引线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784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3945 2011-08-09
JP2011-173945 2011-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78430U true CN202678430U (zh) 2013-01-16

Family

ID=4749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6133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78430U (zh) 2011-08-09 2012-04-16 引线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784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821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27821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0997B2 (en) Film-covered battery
JP4402134B2 (ja) 積層型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525180B (zh) 二次电池电芯
CN202839816U (zh) 引线部件
JP6266375B2 (ja) 電気化学セル
CN101369674A (zh) 安全高能折壳锂离子电池及其生产工艺
TWI645599B (zh) Terminal film for power storage device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JP2012022821A (ja) 二次電池用金属端子被覆樹脂フィルム
JP2013080563A (ja) 積層型二次電池
JP6560877B2 (ja) ラミネート形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78499U (ja) リード部材
CN105304856A (zh) 锂一次电池负极片的制备方法
CN202678430U (zh) 引线部件
JPH1145688A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封入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7903381U (zh) 一种极片、电芯及电池
CN204257745U (zh) 极耳引线以及蓄电设备
CN214957265U (zh) 一种多极耳裸电芯、多极耳电池
CN202817068U (zh) 引线部件
CN215816256U (zh) 一种极耳及软包电池
JP6736264B2 (ja) 二次電池
KR20140019753A (ko) 단자 리드
JP2001035477A (ja) 扁平型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286471A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
JP3178500U (ja) リード部材
CN219156800U (zh) 电池极耳焊接用胶带、焊接结构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