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9816U - 引线部件 - Google Patents

引线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9816U
CN202839816U CN2012201605737U CN201220160573U CN202839816U CN 202839816 U CN202839816 U CN 202839816U CN 2012201605737 U CN2012201605737 U CN 2012201605737U CN 201220160573 U CN201220160573 U CN 201220160573U CN 202839816 U CN202839816 U CN 202839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p
lead member
length direction
respect
cent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605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岛田贵章
田中浩介
辻野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9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98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线部件,其可以简单地识别各个引线部件的正反面,可以将非水电解质电池的电极箔焊接在没有飞边的引线部件的面上。引线部件(1)通过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粘贴绝缘树脂薄膜(3)而制作,相对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m-m′)而呈左右非对称状。例如绝缘树脂薄膜(3)相对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m-m′)具有不同的长度(L1、L2),由此,使引线部件(1)相对于中心线(m-m′)而呈左右非对称状,可以通过目视观察容易地进行正反面的识别。为了使引线部件(1)相对于中心线(m-m′)而呈左右非对称状,也可以使扁平导体(2)成为相对于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Description

引线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非水电解质电池等的引线部件。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小型化的同时,寻求作为电源的电池的小型化、轻量化。另外,对于高能量密度化、高能量效率化也存在要求,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的电池,已知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质电池。图9(A)~(B)是表示现有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构成例的斜视图。非水电解质电池100构成为,将正极板、负极板隔着隔板层叠而成的层叠电极组101和电解液,收容在例如由包含金属箔的层压薄膜构成的袋状外装壳体106中,使与正负电极板连接的正极引线102、负极引线103在密封状态下从密封部107中向外部伸出。 
外装壳体106由裁断为矩形形状的2片层压薄膜构成,通过将周边的密封部107利用热熔接进行密封而对外装壳体106内进行密封,其中,该层压薄膜是将由铝、铜、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金属箔的两面粘合树脂薄膜而形成的。另外,在正极引线102、负极引线103上,在从外装壳体106的密封部107伸出的部分处,预先通过热熔接而粘合有绝缘树脂薄膜104、105。利用该绝缘树脂薄膜104、105而防止外装壳体106的层压薄膜的密封性降低。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正极引线102及负极引线103相当的引线部件(也称为极耳)的制作方法。图10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小型极耳的制造方法的图。极耳连续体110构成为,沿作为极耳用导体的金属带111的长度方向,在金属带111的两面上隔着规定间隔通过粘接或熔接等粘合了绝缘树脂薄膜112。绝缘树脂薄膜112相当于图9(A)~(B)的绝缘树脂薄膜104、105。然后,通过沿线k顺序切断粘合有绝缘树脂薄膜112的金属带111,从而制 作出极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280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小型极耳通常在盘绕形状下进行输送,在使用时,通过沿线k切断而切割为单个极耳。由此,可以容易地识别作为引线部件的金属带111的正反面。但是,如果以单片方式供给引线部件,则必须一个个地输送引线部件。 
图11(A)~(D)是用于说明单片极耳的制造方法的图。首先,将图11(A)所示的宽幅的1片金属板120较细地裁断,在得到图11(B)所示的细长金属片121后,对细长金属片121进一步进行裁断,得到图11(C)所示的单片的作为引线部件的扁平导体122。然后,在该扁平导体122的两面粘合绝缘树脂薄膜112,从而制作出图11(D)所示的极耳。 
如上所述得到的扁平导体122如图11(D)的A所示,在通过裁断而产生的两端处产生被称为飞边的凸起。并且,该飞边的高度有时成为30μm左右的高度。另一方面,由于与极耳连接的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的厚度为10μm左右,所以如果将极耳的具有飞边的一面与电极箔相对而进行焊接,则产生了沿飞边的凸出方向翘曲这样的影响,有可能使电极箔断裂。因此,需要在极耳的没有飞边的面上焊接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 
如上述所示,在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需要对极耳的没有飞边的一面进行判别,但由于如果用手触摸则使得汗或油脂粘附在极耳上,所以需要通过目视观察来判别极耳的正反面。但是,由于飞边的高度较小,为30μm左右,所以产生下述问题,即,通过目视观察而进行判别的作业性很差,也无法避免判别错误。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部件,其可以简单地识别单个引线部件的正反面。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是在扁平导体的两面上粘贴绝缘树脂薄膜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的 中心线而呈左右非对称状。为了使引线部件成为左右非对称,可以使绝缘树脂薄膜形成为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另外,也可以使扁平导体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此外,也可以在扁平导体的相对于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上具有标记。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引线部件形成为相对于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呈左右非对称状,所以可以简单地识别各个引线部件的正反面,可以在没有飞边的引线部件的面上焊接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 
附图说明
图1(A)~(D)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其它例子的图。 
图3(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4(A)~(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5(A)~(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6(A)~(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7(A)~(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电池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A)~(B)是表示现有的非水电解质电池的构成例的斜 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引线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1(A)~(D)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引线部件的其它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引线部件所涉及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A)~(D)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A)~(C)所示,引线部件1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具有绝缘树脂薄膜3,其位于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中央相比偏向一侧的位置处,沿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粘贴。并且,绝缘树脂薄膜3相对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m-m′具有不同的长度L1、L2。引线部件1例如如图1(D)所示,用作为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引线部件,在与利用图9(A)~(B)进行的说明相同的状态下,在层压薄膜5的密封部处进行热封而安装,其中,该层压薄膜5形成电池的外装壳体4。 
引线部件1的扁平导体2,在非水电解质电池中分别与正极板和负极板连接,作为至外部的连接导体,与正极侧连接的扁平导体与电极板相同地由铝、钛或它们的合金形成,以不会通过与电解液接触而发生溶解。与负极侧连接的扁平导体与不会被电解质(例如锂化合物)由于过度充电等而析出的锂腐蚀、不易与锂形成合金、且在高电位下不易溶解的电极板相同地,由铜、镍、镀镍铜、或者它们的合金形成。 
绝缘树脂薄膜3设置在引线部件1与外装壳体4通过热封而进行密封的部分处,通过将具有1层或2层树脂层的树脂薄膜利用粘接或熔融而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而形成。该绝缘树脂薄膜3例如使用由马来酸酐改性聚烯烃构成的树脂薄膜,以提高密封可靠性。另外,在绝缘树脂薄膜3以2层形成的情况下,与扁平导体2直接接触的内侧的绝缘层(粘接层)使用低熔点的树脂薄膜,与外侧的外装壳 体4的热封层接触侧的绝缘层使用在外装壳体4的热封时不会熔融的高熔点的树脂薄膜。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树脂薄膜3相对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m-m′(下面简称为“中心线m-m′”。)具有不同的长度L1、L2,绝缘树脂薄膜3成为相对于中心线m-m′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因此,引线部件1也相对于中心线m-m′而呈左右非对称状。由此,在例如将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作为正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绝缘树脂薄膜的左右长度的不同进行引线部件1的正反面的识别,从而容易地识别没有飞边的面。因此,即使以单片方式供给引线部件1,也可以通过目视观察而容易地选择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可以将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焊接在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上。 
图2(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其它例子的图。 
如图2(A)、(B)所示,引线部件1具有绝缘树脂薄膜3,其沿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并且,绝缘树脂薄膜3相对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m-m′具有相同的长度L3,但通过在一侧端部的角部处形成切口11,从而使绝缘树脂薄膜3成为相对于中心线m-m′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图3(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3(A)、(B)所示,引线部件1具有绝缘树脂薄膜3,其沿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并且,通过将绝缘树脂薄膜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形状形成为,使一侧端部a相对于绝缘树脂薄膜3的长度方向倾斜,另一侧端部b形成直角,从而使绝缘树脂薄膜3成为相对于中心线m-m′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图4(A)~(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4(A)、(B)所示,引线部件1具有绝缘树脂薄膜3,其沿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扁平导体2,使用如图4(C)所示的将四个角中的一个角去掉而形成切口12的扁平导体2。因此,扁平导体2成为相对于中心线m-m′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引线部件1也相对于中心线m-m′而呈左右非对称状。由此,在例如将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作为正面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扁平导体2的形状而对引线部件1的正反面进行识别,即使以单片方式供给引线部件1,也可以通过目视观察而容易地选择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可以将层叠电极组的电极箔焊接在扁平导体2的没有飞边的面上。 
图5(A)~(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5(A)、(B)所示,引线部件1具有绝缘树脂薄膜3,其沿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扁平导体2,使用如图5(C)所示的、在长度方向的两条边中的一个边的接近端部的位置处设置切口13的扁平导体2。因此,扁平导体2成为相对于中心线m-m′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引线部件1也相对于中心线m-m′而呈左右非对称状。作为切口13,优选设置在将扁平导体2安装于电池上时成为电池外侧的那一侧。 
图6(A)~(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6(A)、(B)所示,引线部件1具有绝缘树脂薄膜3,其沿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扁平导体2,使用如图6(C)所示的、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的远离中心线m-m′的位置处设置切口14的扁平导体2。因此,扁平导体2成为相对于中心线m-m′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引线部件1也相对于中心线m-m′而呈左右非对称状。 
图7(A)~(C)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另外 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7(A)、(B)所示,引线部件1具有绝缘树脂薄膜3,其沿与扁平导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粘贴在扁平导体2的两面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扁平导体2,使用如图7(C)所示的、在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的靠近端部的位置处利用墨水形成标记16的扁平导体2。因此,扁平导体2相对于中心线m-m′而呈左右非对称状,引线部件1也相对于中心线m-m′而呈左右非对称状。作为标记16,优选设置在将扁平导体2安装于电池上时成为电池外侧的那一侧。 
此外,该标记16只要设置在扁平导体2的侧面的相对于中心线m-m′成为左右非对称的位置处即可,并不限定于图7(A)~(C)所示的位置。此外,也可以通过替代扁平导体2而将标记设置在绝缘树脂薄膜3上,从而将引线部件1构成为相对于中心线m-m′而左右非对称。 
图8是用于说明安装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电池的一个例子的图。在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制造过程中,有时在将引线部件1安装于外装壳体4上后,切除扁平导体2的前端部、即图8所示的线c-c′的上方。在此情况下,优选将前述的切口或标记设置在扁平导体2的被切除的部分上。 
以上,作为将引线部件形成为相对于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结构,说明了如图1(A)~(D)、图2(A)~(B)、图3(A)~(B)所示的将绝缘树脂薄膜的形状形成为左右非对称的例子、如图4(A)~(C)、图5(A)~(C)、图6(A)~(C)、图7(A)~(C)所示的将扁平导体的形状形成为左右非对称的例子、或者如图7(A)~(C)所示的形成标记的例子,但只要是用于将引线部件1形成为相对于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结构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另外,也可以设置多个用于使引线部件1形成为相对于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结构。 

Claims (12)

1.一种引线部件,其构成为在扁平导体的两面上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部件相对于所述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呈左右非对称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树脂薄膜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导体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上具有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导体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树脂薄膜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所述扁平导体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上具有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树脂薄膜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所述扁平导体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
所述扁平导体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上具有标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
所述扁平导体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导体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上具有标记,
所述扁平导体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树脂薄膜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所述扁平导体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上具有标记,
所述扁平导体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
所述扁平导体在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面中的一个上具有标记,
所述扁平导体具有相对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而左右非对称的形状。
CN2012201605737U 2011-08-09 2012-04-16 引线部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398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3943 2011-08-09
JP2011-173943 2011-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9816U true CN202839816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51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6057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39816U (zh) 2011-08-09 2012-04-16 引线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3981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5835A1 (zh) * 2015-09-06 2017-03-0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部件以及带卷状部件
CN112534666A (zh) * 2018-08-08 2021-03-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的固定构造
CN113617867A (zh) * 2021-08-25 2021-11-09 苏州鸿康未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壳体用长直扁圆管快速成型方法
CN113690705A (zh) * 2021-08-25 2021-11-23 苏州鸿康未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usb type-c壳体的生产工艺
WO2024027821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5835A1 (zh) * 2015-09-06 2017-03-0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部件以及带卷状部件
CN112534666A (zh) * 2018-08-08 2021-03-1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的固定构造
CN112534666B (zh) * 2018-08-08 2022-07-1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配线部件的固定构造
US11850839B2 (en) 2018-08-08 2023-12-26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CN113617867A (zh) * 2021-08-25 2021-11-09 苏州鸿康未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壳体用长直扁圆管快速成型方法
CN113690705A (zh) * 2021-08-25 2021-11-23 苏州鸿康未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usb type-c壳体的生产工艺
CN113690705B (zh) * 2021-08-25 2024-04-19 苏州鸿康未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usb type-c壳体的生产工艺
WO2024027821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44052B2 (ja) 積層式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516697B2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
CN202839816U (zh) 引线部件
JP4961673B2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タブリードの製造方法
JP2013080563A (ja) 積層型二次電池
JP6266375B2 (ja) 電気化学セル
JP6560877B2 (ja) ラミネート形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95465A (ja) 封口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78997A (ja) 二次電池
WO2021037076A1 (zh) 二次电池
US20190013550A1 (en) Wound-type cell
JP5962044B2 (ja) 電池
JP3178499U (ja) リード部材
JP2006079909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11020A (ja) 扁平型電池
JP2012164476A (ja) ラミネート形電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積層型電池
JP2019016543A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
WO2014041849A1 (ja) 積層型二次電池
JP4781070B2 (ja) 封口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30301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3161547A (ja) リード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70888A (ja) 扁平型電池
JP6736264B2 (ja) 二次電池
CN202678430U (zh) 引线部件
KR20060087179A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