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8970U -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08970U
CN202608970U CN 201220216900 CN201220216900U CN202608970U CN 202608970 U CN202608970 U CN 202608970U CN 201220216900 CN201220216900 CN 201220216900 CN 201220216900 U CN201220216900 U CN 201220216900U CN 202608970 U CN202608970 U CN 202608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skin
wheel
eccentric
hub
spacing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169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军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MALL DINOSAUR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MALL DINOSAUR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MALL DINOSAUR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MALL DINOSAUR CHILDREN'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169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08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08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089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包括斜梁、前叉、后平叉以及设置在前叉上的前轮、设置在后平叉上的后轮,所述前轮包括前轮毂、与前轮毂一体连接的前左轴皮、前右轴皮,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片,所述前定位片与第一限位装置抵接,所述后轮包括后轮毂、与后轮毂一体连接的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以及安装在后右轴皮上的飞轮,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后定位片,所述后定位片与第二限位装置抵接。本实用新型的前后轮既可以处在同心轮状态,实现平稳的行车,又可转换成偏心轮状态,在微小的偏心力距作用下,行车时产生如同在水面上漂浮行驶的感觉,提高了趣味性,达到锻炼和娱乐的目的。

Description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尤其涉及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由儿童的天性使然,儿童比较喜欢在摇摆的环境中,但是现有儿童自行车的前轮与后轮都处在同心轮状态,前后轮水平前进,行车没有趣味性,致使儿童感到不舒适,使很多儿童不乐于骑儿童自行车,缺乏活动,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趣味性强的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包括斜梁、前叉、后平叉以及设置在前叉上的前轮、设置在后平叉上的后轮,所述前轮包括前轮毂、与前轮毂一体连接的前左轴皮、前右轴皮,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片,所述前定位片与第一限位装置抵接,所述后轮包括后轮毂、与后轮毂一体连接的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以及安装在后右轴皮上的飞轮,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后定位片,所述后定位片与第二限位装置抵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前轮毂上的第一限位按钮套、设置在第一限位按钮套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按钮与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限位按钮与第一定位件分别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片,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后轮毂上的第二限位按钮套、设置在第二限位按钮套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按钮与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限位按钮与第二定位件分别连接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片。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定位片、后定位片的一端分别对称开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所述前定位片通过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按钮、第一定位件抵接,所述后定位片通过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限位按钮、第二定位件抵接。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轮毂、后轮毂的内部中心分别开有弧形的第一长孔与第二长孔,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在所述第一长孔内转动,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在所述第二长孔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定位片、后定位片均向外侧延伸并分别设置有第一把套与第二把套。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左轴皮外侧安装有抱闸,所述后左轴皮外侧安装有抱闸或涨闸。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偏心儿童自行车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叉的两端分别套入前左轴皮、前右轴皮的轴端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后平叉的两端分别套入后左轴皮、后右轴皮的轴端并通过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前后轮既可以处在同心轮状态,实现平稳的行车,又可转换成偏心轮状态,在微小的偏心力距作用下,行车时产生如同在水面上漂浮行驶的感觉,同时当前后轮偏心处于错位时,骑车时则有像骑马一样的感觉,提高了趣味性,达到锻炼和娱乐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前轮的轴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前轮的内部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轮的轴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后轮的内部视图;
图中:1、斜梁,2、前叉,3、后平叉,4、前轮,5、后轮,6、前轮毂,7、前左轴皮,8前右轴皮,9、前定位片,10、前定位片,11、螺钉,12、第一限位按钮套,13、第一限位按钮,14、第一定位件,15、第一压簧,16、第一联动片,17、第一缺口,18、第一把套,19、第一长孔,20、抱闸,21、后轮毂,22、后左轴皮,23、后右轴皮,24、飞轮,25、后定位片,26、后定位片,27、螺钉,28、第二限位按钮套,29、第二限位按钮,30、第二定位件,31、第二压簧,32、第二联动片,33、第二缺口,34、第二把套,35、第二长孔,36、抱闸。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包括斜梁1、前叉2、后平叉3以及设置在前叉2上的前轮4、设置在后平叉3上的后轮5。前轮4、后轮5既可以调节到同心轮状态,也可以调节到偏心轮状态。前轮4是同心轮状态,前轮4A是偏向轮状态最低位置,前轮4B是偏心轮状态最高位置;后轮5是同心轮状态,后轮5A是偏向轮状态最低位置,后轮5B是偏心轮状态最高位置。
如图2、图3所示,为前轮4的结构示意图。前轮4包括前轮毂6、与前轮毂6一体连接的前左轴皮7、前右轴皮8,所述前左轴皮7、前右轴皮8上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片9、10,此时前左轴皮7、前定位片9、前轮毂6、前右轴皮8、前定位片10通过螺钉11一体连接,所述前定位片9、10与第一限位装置抵接。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前轮毂6上的第一限位按钮套12、设置在第一限位按钮套12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按钮13与第一定位件14,所述第一限位按钮13与第一定位件14分别连接有第一压簧15,所述第一压簧15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片16。所述前定位片9、10的一端分别对称开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一缺口17,所述前定位片9、10通过第一缺口17与所述第一限位按钮13、第一定位件14抵接,前定位片10向外侧延伸并设置有第一把套18,便于操作。所述前轮毂6的内部中心分别开有弧形的第一长孔19,前左轴皮7、前右轴皮8在第一长孔19内转动。所述前左轴皮7外侧同心安装有抱闸20,无论是同心轮状态还是偏心轮状态,抱闸20都能可靠的工作。前叉2的两端分别套入前左轴皮7、前右轴皮8的轴端并通过螺母固定。
当需要调整前轮4为偏心轮状态时,按下第一限位按钮12,前定位片9、10分别与限位按钮12、第一定位件13分离实现解锁,前定位片9、10以螺钉11为圆心从定位片9A的位置转动到定位片9B的位置,再松开第一限位按钮12,前定位片9、10分别与第一限位按钮12、第一定位件13抵接,定位锁定,达到偏心,偏心距可达到20mm。
如图4、图5所示,为后轮5的结构示意图。后轮5包括后轮毂21、与后轮毂21一体连接的后左轴皮22、后右轴皮23以及安装在后右轴皮23上的飞轮24,后左轴皮22、后右轴皮23上分别安装有后定位片25、26,此时后左轴皮22、后定位片25、后轮毂21、后右轴皮23、后定位片26通过螺钉27一体连接,所述后定位片25、26与第二限位装置抵接。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后轮毂21上的第一限位按钮套28、设置在第二限位按钮套28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按钮29与第二定位件30,所述第二限位按钮29与第二定位件30分别连接有第二压簧31,所述第二压簧31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片32。所述后定位片25、26的一端分别对称开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二缺口32,所述后定位片25、26通过第二缺口33与所述第二限位按钮29、第二定位件30抵接,后定位片25向外侧延伸并设置有第二把套34,便于操作。所述后轮毂21的内部中心分别开有弧形的第二长孔35,后左轴皮22、后右轴皮23在第二长孔35内转动。所述后左轴皮22外侧同心安装有抱闸36,但并不限于抱闸35,还可以为涨闸,无论是同心轮状态还是偏心轮状态,抱闸36都能可靠的工作。后平叉3的两端分别套入后左轴皮22、后右轴皮23的轴端并通过螺母固定。
当需要调整后轮5为偏心轮状态时,按下第二限位按钮29,后定位片25、26分别与第二限位按钮29、第二定位件30分离实现解锁,后定位片25、26以螺钉27为圆心从定位片25A的位置转动到定位片25B的位置,再松开第二限位按钮29,前定位片25、26分别与第二限位按钮29、第二定位件30抵接,定位锁定,达到偏心,偏心距可达到20mm。
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包括斜梁、前叉、后平叉以及设置在前叉上的前轮、设置在后平叉上的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包括前轮毂、与前轮毂一体连接的前左轴皮、前右轴皮,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前定位片,所述前定位片与第一限位装置抵接,所述后轮包括后轮毂、与后轮毂一体连接的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以及安装在后右轴皮上的飞轮,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上分别安装有后定位片,所述后定位片与第二限位装置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前轮毂上的第一限位按钮套、设置在第一限位按钮套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按钮与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限位按钮与第一定位件分别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片,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后轮毂上的第二限位按钮套、设置在第二限位按钮套左右两侧的第二限位按钮与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限位按钮与第二定位件分别连接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片、后定位片的一端分别对称开有截面呈弧形的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所述前定位片通过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限位按钮、第一定位件抵接,所述后定位片通过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限位按钮、第二定位件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毂、后轮毂的内部中心分别开有弧形的第一长孔与第二长孔,所述前左轴皮、前右轴皮在所述第一长孔内转动,所述后左轴皮、后右轴皮在所述第二长孔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片、后定位片均向外侧延伸并分别设置有第一把套与第二把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左轴皮外侧安装有抱闸,所述后左轴皮外侧安装有抱闸或涨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偏心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两端分别套入前左轴皮、前右轴皮的轴端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后平叉的两端分别套入后左轴皮、后右轴皮的轴端并通过螺母固定。
CN 201220216900 2012-05-15 2012-05-15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08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16900 CN202608970U (zh) 2012-05-15 2012-05-15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16900 CN202608970U (zh) 2012-05-15 2012-05-15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08970U true CN202608970U (zh) 2012-12-19

Family

ID=4734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16900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08970U (zh) 2012-05-15 2012-05-15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089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696A (zh) * 2012-05-15 2012-09-19 昆山小小恐龙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696A (zh) * 2012-05-15 2012-09-19 昆山小小恐龙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37809U (zh) 一种娱乐健身自行车
CN101380987B (zh) 两轮与多轮的摇摆自行车
CN205150118U (zh) 一种独立悬架四轮减震滑板车
CN202608970U (zh)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CN202163569U (zh) 健身娱乐划船车
CN205087108U (zh) 无辐条自行车
CN102673696B (zh) 可偏心儿童自行车
CN201205971Y (zh) 休闲健身四轮电动车
CN207790991U (zh) 一种防震儿童滑板车
CN201506421U (zh) 四轮自行车
CN202783580U (zh) 立式双扭车
CN202320668U (zh) 无车把自行车
CN201613992U (zh) 翘翘车
DE102010014938B4 (de) Motorisch betriebenes Einrad-Fahrzeug
CN201189915Y (zh) 休闲双人骑四轮自行车
CN204037793U (zh) 前避震儿童乐行车
CN202491892U (zh) 划船车
CN202283963U (zh) 快乐骑车
CN203486059U (zh) 运动漂移脚踏车
CN204736981U (zh) 自行车驱动装置安装结构
CN201901220U (zh) 儿童玩具车
CN203078677U (zh) 可拆解双行自行车连接杆
CN201217478Y (zh) 滑轮车
CN203806066U (zh) 一种休闲健身车
CN203402331U (zh) 新型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61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