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02349U -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02349U
CN202602349U CN2012201151236U CN201220115123U CN202602349U CN 202602349 U CN202602349 U CN 202602349U CN 2012201151236 U CN2012201151236 U CN 2012201151236U CN 201220115123 U CN201220115123 U CN 201220115123U CN 202602349 U CN202602349 U CN 202602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block
winding
annular
magnetic iron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151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02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023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5/00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35/02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moving magnets and stationary coi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在柱形磁铁通过环形发电绕组的外侧,设置外围导磁体以减少柱形磁铁两端磁极间通过环形发电绕组的磁阻,柱形磁铁与外围导磁体为共同结合于动块总成而作同步轴向位移以通过环形发电绕组而产生电能,以及经整流及充电电路将电能储存于蓄电装置,并设有蓄电装置的正极输出入端及负极输出入端以作电能的输出入接口,从而避免相对发电电能的电压减低而储存容易。

Description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轴向振动发电装置,为通过圆柱形磁铁轴向耦合于环形发电绕组作轴向振动位移,以使发电绕组通过楞次定律(Lenz’s Law)的效应产生电能,而其圆柱形磁铁与环形发电绕组的耦合磁力线为经由空气传递其磁阻较大,使相对发电电能的电压减低而储存不易。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为具有呈圆柱形而轴向呈不同极性磁极的柱形磁铁,以及包覆于其外部的外围导磁体,两者结合于动块总成106而呈同轴心相邻设置构成磁路供作同步轴向位移,柱形磁铁的外径小于外围导磁体的内径并具一环状间隙,以供呈环形发电绕组通过其间,当两者呈轴向往复的相对轴向位移振动时,通过楞次定律效应使环形发电绕组产生电能,以及进一步经整流及充电电路将电能储存于蓄电装置,并设有蓄电装置的正极输出入端及负极输出入端以作电能的输出入接口,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连结环形发电绕组1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供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1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导磁体108,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总成106的中心柱体109及柱形磁铁107及外围导磁体108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为能在与外围导磁体108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产生发电效应;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能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为将其环形发电绕组104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外部供耦合与柱形磁铁107呈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连结环形发电绕组1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1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磁铁117,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柱形磁铁107及外围导磁体108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为能在与外围磁铁117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产生发电效应;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能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包括呈同极性。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为将其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包括呈不同极性。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104,以及再结合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2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呈同极性并联或呈串联以使发电的电压相加,而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2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导磁体108,以及再结合杯形结构中隔环210以及延伸结合外围导磁体208,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以及结合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再延伸结合柱形磁铁2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及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及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及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及柱形磁铁207通过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所分隔的间距,及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通过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间距,为能在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以及外围导磁体108与外围导磁体208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产生同相位的电压;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能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与柱形磁铁107呈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104,以及再结合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2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呈同极性并联或呈串联以使发电的电压相加,而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2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磁铁117,以及再结合杯形结构中隔环210以及延伸结合外围磁铁217,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以及结合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再延伸结合柱形磁铁2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及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及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及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及柱形磁铁207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通过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所分隔的间距,及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通过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间距,为能在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以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产生同相位的电压;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能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的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204的磁极面包括呈同极性。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为将其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的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204的磁极面包括呈不同极性。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所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而环形发电绕组104为由一个所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而环形发电绕组104为由一个所构成。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而环形发电绕组104为由一个所构成。
本实用新型为具有呈圆柱形而轴向呈不同极性磁极的柱形磁铁,以及包覆于其外部的外围导磁体,两者结合于动块总成而呈同轴心相邻设置构成磁路供作同步轴向位移,柱形磁铁的外径小于外围导磁体的内径并具一环状间隙,以供呈环形发电绕组通过其间,当两者呈轴向往复的相对轴向位移振动时,通过楞次定律效应使环形发电绕组产生电能,以及进一步经整流及充电电路将电能储存于蓄电装置,并设有蓄电装置的正极输出入端及负极输出入端以作电能的输出入接口,从而避免相对发电电能的电压减低而储存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发电绕组104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外部供耦合外围导磁体108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发电绕组104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外部供耦合与柱形磁铁107呈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发电绕组104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外部供耦合与柱形磁铁107呈不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 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与柱形磁铁107呈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与柱形磁铁107呈不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主要部件名称:
100:机壳;
101:管状环形绕组座;
102:圆孔状空间;
103:环状空间;
104、204:环形发电绕组;
105:输出导线;
106、206:动块总成;
107、207:柱形磁铁;
108、208:外围导磁体;
109、209:动块体的中心柱体;
110:动块体的杯形结构;
111:动块体内环形空间;
112:第一缓冲体;
113:第二缓冲体;
114: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
117、217:外围磁铁;
201: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
210:杯形结构中隔环;
300:整流及充电电路;
310:蓄电装置;
410:正极输出入端;
420:负极输出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以下附图及实施例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传统轴向振动发电装置,为通过圆柱形磁铁轴向耦合于环形发电绕组作轴向振动位移,以使发电绕组通过楞次定律Lenz’s Law的效应产生电能,其柱形磁铁与环形发电绕组的耦合磁力线为经由空气传递其磁阻较大,使相对发电电能的电压减低而储存不易为其缺点。
本实用新型为具有呈圆柱形而轴向呈不同极性磁极的柱形磁铁,以及包覆于其外部的外围导磁体,两者结合于动块总成106而呈同轴心相邻设置构成磁路供作同步轴向位移,柱形磁铁的外径小于外围导磁体的内径并具一环状间隙,以供呈环形发电绕组通过其间,当两者呈轴向往复的相对轴向位移振动时,通过楞次定律效应使环形发电绕组产生电能,以及进一步经整流及充电电路将电能储存于蓄电装置,并设有蓄电装置的正极输出入端及负极输出入端以作电能的输出入接口。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轴向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的创新,为在柱形磁铁通过环形发电绕组的外侧,设置外围导磁体以减少柱形磁铁两端磁极间通过环形发电绕组的磁阻,柱形磁铁与外围导磁体为共同结合于动块总成106而作同步轴向位移以通过环形发电绕组,而通过楞次定律Lenz’s Law的效应使环形发电绕组产生电能,以及经整流及充电电路将电能储存于蓄电装置,并设有蓄电装置的正极输出入端及负极输出入端以作电能的输出入接口。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发电绕组104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外部供耦合外围导磁体108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剖视图;
如图1、图2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连结环形发电绕组1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供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1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导磁体108,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总成106的中心柱体109及柱形磁铁107及外围导磁体108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为能在与外围导磁体108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产生发电效应;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可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ULTRA CAPACITOR)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发电绕组104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外部供耦合与柱形磁铁107呈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的剖视图与图2所示相同;
如图3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连结环形发电绕组1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1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磁铁117,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及柱形磁铁107及外围导磁体108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为能在与外围磁铁117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产生发电效应;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可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ULTRA CAPACITOR)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包括呈同极性;或如图4所示:
──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包括呈不同极性;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环形发电绕组104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外部供耦合与柱形磁铁107呈不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的剖视图与图2所示相同。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 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外围导磁体108、 外围导磁体208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的剖视图与图2所示相同;
如图5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104,以及再结合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2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呈同极性并联或呈串联以使发电的电压相加,而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2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导磁体108,以及再结合杯形结构中隔环210以及延伸结合外围导磁体208,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以及结合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再延伸结合柱形磁铁2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及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 柱形磁铁2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 中心柱体2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及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及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及柱形磁铁207通过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所分隔的间距,及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通过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间距,为能在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以及外围导磁体108与外围导磁体208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产生同相位的电压;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可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ULTRA CAPACITOR)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可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 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与柱形磁铁107呈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 外围磁铁217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的剖视图与图2所示相同;
如图6中所示,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104,以及再结合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2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呈同极性并联或呈串联以使发电的电压相加,而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2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磁铁117,以及再结合杯形结构中隔环210以及延伸结合外围磁铁217,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以及结合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再延伸结合柱形磁铁2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 环形发电绕组204及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可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可供与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套合及可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及柱形磁铁107、 柱形磁铁207及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及柱形磁铁207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通过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所分隔的间距,及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通过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间距,为能在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以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产生同相位的电压;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可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ULTRA CAPACITOR)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可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的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204的磁极面包括呈同极性;或如图7所示:
──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的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204的磁极面包括呈不同极性;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与柱形磁铁107呈不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 外围磁铁217的蓄电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的剖视图与图2所示相同。
前述图5的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
前述图6、7的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
前述图5的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而环形发电绕组104为由一个所构成;
前述图6、7的实施例中所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而环形发电绕组104为由一个所构成;
此项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机壳100及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包括制成与传统电瓶兼容的输出导电接口及形状的结构,或依需要制成各种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和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同理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为具有呈圆柱形而轴向呈不同极性磁极的柱形磁铁,以及包覆于其外部的外围导磁体,两者结合于动块总成(106)而呈同轴心相邻设置构成磁路供作同步轴向位移,柱形磁铁的外径小于外围导磁体的内径并具一环状间隙,以供呈环形发电绕组通过其间,当两者呈轴向往复的相对轴向位移振动时,通过楞次定律效应使环形发电绕组产生电能,以及进一步经整流及充电电路将电能储存于蓄电装置,并设有蓄电装置的正极输出入端及负极输出入端以作电能的输出入接口,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连结环形发电绕组(1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供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1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导磁体(108),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总成(106)的中心柱体(109)及柱形磁铁(107)及外围导磁体(108)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为能在与外围导磁体(108)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产生发电效应;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能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为将其环形发电绕组(104)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外部供耦合与柱形磁铁(107)呈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连结环形发电绕组(1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1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磁铁(117),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柱形磁铁(107)及外围导磁体(108)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为能在与外围磁铁(117)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产生发电效应;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能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包括呈同极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为将其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包括呈不同极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104),以及再结合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2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呈同极性并联或呈串联以使发电的电压相加,而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2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导磁体(108),以及再结合杯形结构中隔环(210)以及延伸结合外围导磁体(208),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以及结合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再延伸结合柱形磁铁(2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及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及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及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及柱形磁铁(207)通过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所分隔的间距,及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通过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间距,为能在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以及外围导磁体(108)与外围导磁体(208)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产生同相位的电压;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能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由多段的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所构成,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内部供耦合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部供耦合呈多段与柱形磁铁(107)呈同极性相对设置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其主要构成如下:
──机壳(100):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呈中空圆筒形而内部一端向内延伸一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其末端供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104),以及再结合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以及延伸结合环形发电绕组(204),其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与机壳(100)内孔之间具环状空间(103),管状环形绕组座(101)中心具圆孔状空间(102),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呈同极性并联或呈串联以使发电的电压相加,而具有输出导线(105)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输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再由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输出端输往蓄电装置(310)的正输端,以及由蓄电装置(310)的正极端输往设置于机壳(100)的正极输出入端(410)及负极输出入端(420);
──动块总成(206):为由非良导磁及非良导电的材料所构成,为具有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供结合外围磁铁(117),以及再结合杯形结构中隔环(210)以及延伸结合外围磁铁(217),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的中间具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供结合柱形磁铁(107),以及结合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再延伸结合柱形磁铁(207)而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周围与动块体的杯形结构(110)形成的动块体内环形空间(111)供与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及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及管状环形绕组座(101)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而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的圆孔状空间(102)则供与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套合及作相对轴向位移;
──管状环形绕组座(101)的圆孔状空间(102)与机壳(100)内壁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体(112),供在动块体的中心柱体(109)、中心柱体(209)及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及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上述柱形磁铁(107)及柱形磁铁(207)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通过动块体的中心柱体(209)所分隔的间距,及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通过管状环形绕组中隔座(201)所分隔的间距,为能在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以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作轴向往复式振动通过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时,供使环形发电绕组(104)与环形发电绕组(204)产生同相位的电压;
──整流及充电电路(300):为供将环形发电绕组(104)及环形发电绕组(204)的发电电能整流后供对蓄电装置(310)充入电能的电路装置,为由机电及固态电子元件及整流装置所构成;
──蓄电装置(310):为由能充放电二次电池或超电容或电容所构成,以供储存来自整流及充电电路(300)的电能或由正极输出入端(410)、负极输出入端(420)输入的电能;
──正极输出入端(41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正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负极输出入端(420):为由导电端头或端子或插头或插座结构所构成,供设置于机壳(100)以及接往整流及充电电路(300)负端,为供对外输出或输入电能;
──机壳(100)的机壳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供与动块总成(106)的外围套合并作相对轴向位移,而动块总成(106)与机壳(100)内部的圆筒状空间(114)内壁之间设有第二缓冲体(113),供在动块总成(106)作轴向位移时,作为缓冲;
──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的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204)的磁极面包括呈同极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进一步为将其柱形磁铁(107)与柱形磁铁(207)两者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104)的磁极面及外围磁铁(117)与外围磁铁(217)的相对于环形发电绕组(204)的磁极面包括呈不同极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环形发电绕组(104)、环形发电绕组(204)、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所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围导磁体(108)、外围导磁体(208),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而环形发电绕组(104)为由一个所构成。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而环形发电绕组(104)为由一个所构成。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设置的柱形磁铁(107)、柱形磁铁(207)、外围磁铁(117)、外围磁铁(217),都为由两个或增加为两个以上所构成,而环形发电绕组(104)为由一个所构成。
CN2012201151236U 2011-03-25 2012-03-23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23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071,627 US8736086B2 (en) 2011-03-25 2011-03-25 Reciprocal vibration type power generator equipped with inner columnar and outer annular magnetic members, a power storage device, a rectifying circuit, and a charging circuit
US13/071627 2011-03-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02349U true CN202602349U (zh) 2012-12-12

Family

ID=4602533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1512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02349U (zh) 2011-03-25 2012-03-23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CN20121008058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0260B (zh) 2011-03-25 2012-03-23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058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0260B (zh) 2011-03-25 2012-03-23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36086B2 (zh)
EP (1) EP2503678B1 (zh)
JP (1) JP5923352B2 (zh)
KR (3) KR20120109406A (zh)
CN (2) CN202602349U (zh)
TW (2) TWM4552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0260A (zh) * 2011-03-25 2012-11-14 杨泰和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26017B2 (ja) * 2010-09-29 2016-05-2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円柱状ボンド磁石
US8546964B2 (en) * 2011-03-25 2013-10-01 Tai-Her Yang Reciprocal vibration type power generator equipped with a moving inner columnar magnetic block surrounded by at least one coil set, and a moving outer annular magnetic block that surrounds the at least one coil set
CN102969864B (zh) * 2012-10-26 2016-06-08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利用直线往复运动发电的发电装置
US9853529B2 (en) 2014-04-29 2017-12-26 Ishwar Ram Singh Linear induction generator using magnetic repulsion
US9647522B2 (en) 2014-04-29 2017-05-09 Ishwar Ram Singh Linear induction generator using magnetic repulsion
CN105433499B (zh) * 2016-01-18 2017-06-16 倪佳怡 一种运动发电的鞋底
CN105449813A (zh) * 2016-01-19 2016-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JP6715101B2 (ja) * 2016-06-20 2020-07-01 株式会社東芝 振動発電機、振動発電ユニット、振動発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気機器
US20180294708A1 (en) * 2017-04-06 2018-10-11 Bryan Healey Sample Power sourc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8105731B (zh) * 2017-12-16 2020-10-20 宁波禹瑞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电子镇流器安装结构
CN108131649B (zh) * 2017-12-16 2020-09-08 新沂市时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改进连接结构的灯用镇流器
CN108105730B (zh) * 2017-12-16 2020-09-04 新沂市时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灯用镇流器
GB2572350B (en) * 2018-03-27 2023-01-25 Hitachi Rail Ltd An electromechanical generator for conver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GB2572349B (en) * 2018-03-27 2021-08-11 Perpetuum Ltd An electromechanical generator for conver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JP7063691B2 (ja) * 2018-04-06 2022-05-09 フォスター電機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4337178A (zh) * 2018-08-28 2022-04-12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振动致动器及电子设备
CN113841423A (zh) 2019-04-11 2021-12-24 大陆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中高性能低音播放的刚性结构的振动致动器
US20210013786A1 (en) * 2019-07-08 2021-01-14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High frequency resonant linear machines
US20210067023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Apple Inc. Haptic actuator including shaft coupled field member and related methods
KR20210047576A (ko) * 2019-10-22 2021-04-30 주식회사 씨케이머티리얼즈랩 래디얼 마그넷 액추에이터
CN113572333B (zh) * 2020-04-28 2024-03-2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致动器
JP7410791B2 (ja) * 2020-04-28 2024-01-10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2049071A (ja) * 2020-09-16 2022-03-29 株式会社東芝 振動発電機
DE102020213768A1 (de) * 2020-11-02 2022-05-05 Continental Engineering Services Gmbh Aktuator zur Anregung von Schwingungen umfassend einen Antrieb mit verbesserter Dämpfung
US11716003B1 (en) * 2022-03-08 2023-08-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Electromagnetic array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5657A (ja) * 1982-03-25 1983-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ブラシ付きリニアモ−タ
JPS614456A (ja) * 1984-06-14 1986-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クチユエ−タ
JPH09205763A (ja) * 1996-01-24 1997-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
JPH1132470A (ja) * 1997-07-10 1999-02-02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現場型機器
US6220719B1 (en) * 1998-02-11 2001-04-24 Applie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c. Renewable energy flashlight
ATE357731T1 (de) * 2000-11-14 2007-04-15 Parker Hannifin Gmbh Aktuator für ein fluid-ventil
JP3835740B2 (ja) * 2001-11-06 2006-10-18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軸方向駆動の振動体
US6768230B2 (en) * 2002-02-19 2004-07-27 Rockwell Scientific Licensing, Llc Multiple magnet transducer
US6812583B2 (en) * 2002-02-19 2004-11-02 Rockwell Scientific Licensing, Llc Electrical generator with ferrofluid bearings
US6729744B2 (en) * 2002-03-29 2004-05-04 Pat Y. Mah Faraday flashlight
US6936937B2 (en) * 2002-06-14 2005-08-30 Sunyen Co., Ltd. Linear electric generator having an improved magnet and coil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EP1378986A1 (de) * 2002-07-02 2004-01-07 Nti Ag Konstantkraftgeber
US6741151B1 (en) * 2002-11-27 2004-05-25 Levram Medical Systems, Ltd. Moving coil linear actuator
WO2005022726A1 (en) * 2003-08-28 2005-03-10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An electromagnetic device for conver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JP2005094832A (ja) * 2003-09-12 2005-04-07 Sony Corp 発電装置
JP2005318708A (ja) 2004-04-28 2005-11-10 Shikoku Res Inst Inc フリーピストン発電装置
EP1803170B1 (en) * 2004-10-21 2011-06-22 Société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Energy harvester with adjustable resonant frequency
JP4704093B2 (ja) * 2005-04-14 2011-06-15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振動発電機
US7205677B2 (en) * 2005-05-19 2007-04-17 Incelex, Llc Automated motion provider for self powered cell phones
US7501834B2 (en) * 2005-06-21 2009-03-10 Custom Sensors & Technologies, Inc. Voice coil actuator with embedded capacitive sensor for motion, position and/or acceleration detection
US7148583B1 (en) * 2005-09-05 2006-12-12 Jeng-Jye Shau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ors
US7688036B2 (en) * 2006-06-26 2010-03-30 Battelle Energy Alliance,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energy
US20080001484A1 (en) * 2006-07-03 2008-01-03 Chris Fuller Linear Electromechanical Vibrator with Axially Movable Magnet
CN101501330B (zh) * 2006-08-14 2013-05-29 罗斯蒙德公司 振动发电装置
JP5150155B2 (ja) * 2007-02-23 2013-02-20 株式会社東芝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利用した装置
US20080296984A1 (en) * 2007-05-29 2008-12-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Energy converter
US7675202B1 (en) * 2007-07-18 2010-03-09 Benjamin Huang Isotropic ring magnet linear voice coil motor
JP2009112069A (ja) * 2007-10-26 2009-05-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機器
KR20090086650A (ko) * 2008-02-11 2009-08-14 박계정 리니어발전기
CN101510717A (zh) * 2008-02-13 2009-08-19 叶建国 一种电机装置
JP5251438B2 (ja) * 2008-11-10 2013-07-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電装置
CN201656734U (zh) * 2010-01-21 2010-11-24 浙江工业大学 环绕式振动发电装置
JP5537984B2 (ja) * 2010-02-16 2014-07-02 日本電産セイミツ株式会社 往復振動発生器
CN201690339U (zh) * 2010-04-13 2010-12-2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器
JP2012039824A (ja) * 2010-08-10 2012-02-23 Brother Ind Ltd 振動発電機
US8546964B2 (en) * 2011-03-25 2013-10-01 Tai-Her Yang Reciprocal vibration type power generator equipped with a moving inner columnar magnetic block surrounded by at least one coil set, and a moving outer annular magnetic block that surrounds the at least one coil set
US8736086B2 (en) * 2011-03-25 2014-05-27 Tai-Her Yang Reciprocal vibration type power generator equipped with inner columnar and outer annular magnetic members, a power storage device, a rectifying circuit, and a charging circuit
US8907506B2 (en) * 2012-02-01 2014-12-09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Multimodal vibration harvester combining inductive and magnetostrictive mechanisms
JP2013247770A (ja) * 2012-05-25 2013-12-09 Nippon Piston Ring 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リニア発電機、リニアモータを動力としたレシプロ式コンプレッサー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ニア発電機を用いた充電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0260A (zh) * 2011-03-25 2012-11-14 杨泰和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CN102780260B (zh) * 2011-03-25 2017-04-12 杨泰和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4361A (zh) 2013-01-16
US8736086B2 (en) 2014-05-27
KR20200010548A (ko) 2020-01-30
TWM455289U (zh) 2013-06-11
KR20190017829A (ko) 2019-02-20
EP2503678B1 (en) 2014-12-03
TWI535149B (zh) 2016-05-21
CN102780260A (zh) 2012-11-14
CN102780260B (zh) 2017-04-12
US20120242086A1 (en) 2012-09-27
JP2012205497A (ja) 2012-10-22
KR20120109406A (ko) 2012-10-08
EP2503678A3 (en) 2013-10-16
JP5923352B2 (ja) 2016-05-24
KR102192018B1 (ko) 2020-12-17
EP2503678A2 (en)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02349U (zh)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CN202602509U (zh)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往复振动发电装置
JP2012205497A5 (zh)
CN2924913Y (zh) 一种自发电电池
CN203233211U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
CN203589793U (zh) 一种风光发电无线充电器
CN202260957U (zh) 一种自充电装置
CN101378203A (zh) 自充式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0508329C (zh) 一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
CN204167939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宝
CN102710126A (zh) 一种高增益型升压直流转换器
CN206148972U (zh) 基于简易开关电压源的恒流充电电路
CN205231823U (zh) 一种手机自发电电池
CN104578223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手机充电器
CN206611227U (zh) 一种移动式充电器
CN203589794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无线充电器
CN203056036U (zh) 一种自发电式电池装置组
CN206878532U (zh)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CN206341080U (zh) 一种车轮发电机
CN201117760Y (zh) 一种便携式手机充电器
CN206181104U (zh) 陀飞轮自充手机
CN201781526U (zh) 一种滑动充电手机
CN106130372B (zh) 交流电无变升压电源
CN102969863A (zh) 直线往复式同轴电场感应发电机
CN201893569U (zh) 一种单节电池手机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