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78532U -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78532U
CN206878532U CN201720172492.1U CN201720172492U CN206878532U CN 206878532 U CN206878532 U CN 206878532U CN 201720172492 U CN201720172492 U CN 201720172492U CN 206878532 U CN206878532 U CN 206878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ource
rectification module
portable power
module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7249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伊玲
林啸龙
张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17249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78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78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785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两弹簧座分别与上顶盖、隔板垂直固定连接,环形导轨和隔板分别嵌入外壳内的凹槽中;框线圈设置嵌放、套接在环形导轨外,线圈设置嵌放、套接在PP管外;磁性球与环形导轨动配合;框线圈与第一整流模块连接,线圈与第二整流模块连接;第一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模块输出端同极性串联;第一和第二整流模块输出端串联后的连接点、储能模块、电芯依次串联,电芯与过载保护模块并联;USB接口设于上顶盖;永磁铁芯通过两弹簧分别与两弹簧座连接;PP管分别与上顶盖和隔板)垂直连接,永磁铁芯、两弹簧座和两弹簧均置于PP管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基于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Description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子设备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然而电池及储能技术的发展遭遇了瓶颈,造成了当下移动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普遍较差,需要频繁充电,众多的电子产品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为给移动电子设备充电,移动电源以其方便性获得了大众青睐。而现有的移动电源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其储能部件是由电池构成而电池中含有大量的汞、铅等重金属元素,在制作、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对环境极度不友好,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二是随着电子设备充电频繁,移动电源容量越做越大,体积过大,不方便随身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其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基于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包括:
由上顶盖1、弹簧座2、弹簧3、PP管4、外壳5、磁性球6、环形导轨7、框线圈8、线圈9、永磁铁芯10、隔板11、第一整流模块12、第二整流模块13、储能模块14、过载保护模块15、电芯16、下底盖17、USB接口组成;
两弹簧座分别与上顶盖1、隔板11垂直固定连接,环形导轨7和隔板11分别嵌入外壳5内的凹槽中;
框线圈8设置嵌放、套接在环形导轨7外,线圈9设置嵌放、套接在PP管4外;
磁性球6与环形导轨7动配合;
框线圈8与第一整流模块12连接,线圈9与第二整流模块13连接;
第一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模块13输出端同极性串联;
第一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模块13输出端串联后的连接点、储能模块14、电芯16依次串联,电芯16与过载保护模块15并联;
USB接口设于上顶盖1;
永磁铁芯10通过两弹簧分别与两弹簧座连接;
PP管4分别与上顶盖1和隔板11垂直连接,所述永磁铁芯10、两弹簧座和两弹簧均置于所述PP管4内。
优选的,所述电芯16为聚合物电芯。
优选的,所述上顶盖1和隔板11设置固定PP管4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环形导轨7及其对应的磁性球6和框线圈8的数量均为3,其中,框线圈之间相互串联。
优选的,所述外壳5为亚克力板外壳。
优选的,所述线圈9为单层漆包管线圈。
优选的,所述永磁铁芯10为锰-锌铁氧体磁芯。
优选的,所述第一整流模块12和第二整流模块13均为全桥式整流滤波模块。
优选的,所述储能模块14为直流储能模块。
与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小了所需充电电芯的容量,充电电芯含有大量的汞、铅等重金属元素,在节约电池用量的同时也减小了电池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有害物质的排放,绿色环保,进一步的,可以减少外部电源对能量的提供,利用可再生能源(即振动能量)发电节约了传统移动电源充电消耗的电能,从而也减少了一次能源的消耗,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机械振荡发电方式持续性强,产能效率高,经济实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较强的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结构外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过载保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移动电源主视图如图1所示,移动电源构俯视图如图2所示,由上顶盖1、弹簧座2、弹簧3、PP管4、外壳5、磁性球6、环形导轨7、框线圈8、线圈9、永磁铁芯10、隔板11、第一整流模块12、第二整流模块13、储能模块14、过载保护模块15、电芯16、下底盖17、USB接口组成;
两弹簧座分别与上顶盖1、隔板11垂直固定连接,环形导轨7和隔板11分别嵌入外壳5内的凹槽中;
框线圈8设置嵌放、套接在环形导轨7外,线圈9设置嵌放、套接在PP管4外;
磁性球6与环形导轨7动配合;
框线圈8与第一整流模块12连接,线圈9与第二整流模块13连接;
第一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模块13输出端同极性串联;
第一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模块13输出端串联后的连接点、储能模块14、电芯16依次串联,电芯16与过载保护模块15并联;
USB接口设于上顶盖1;
永磁铁芯10通过两弹簧分别与两弹簧座连接;
PP管4分别与上顶盖1和隔板11垂直连接,所述永磁铁芯10、两弹簧座和两弹簧均置于所述PP管4内。
所述电芯16为聚合物电芯。
所述上顶盖1和隔板11设置固定PP管4的凹槽。
所述环形导轨7及其对应的磁性球6和框线圈8的数量均为3,其中,框线圈之间相互串联。
所述外壳5为亚克力板外壳。
所述线圈9为单层漆包管线圈。
所述永磁铁芯10为锰-锌铁氧体磁芯。
所述第一整流模块12和第二整流模块13均为全桥式整流滤波模块。
所述储能模块14为直流储能模块。
其中,过载保护模块15为现有技术中通用的充放电保护电路,如图3所示,电芯负极一端通过稳压管接入LM393电压比较器的负输入端,电芯正极接入LM393的正输入端,LM393的其他三个端口分别接在三极管的发射极,其中两个经电阻接入三极管,集电极,基极,稳压管分别串联和并联一个电阻。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由上顶盖(1)、弹簧座(2)、弹簧(3)、PP管(4)、外壳(5)、磁性球(6)、环形导轨(7)、框线圈(8)、线圈(9)、永磁铁芯(10)、隔板(11)、第一整流模块(12)、第二整流模块(13)、储能模块(14)、过载保护模块(15)、电芯(16)、下底盖(17)、USB接口组成;
两弹簧座分别与上顶盖(1)、隔板(11)垂直固定连接,环形导轨(7)和隔板(11)分别嵌入外壳(5)内的凹槽中;
框线圈(8)设置嵌放、套接在环形导轨(7)外,线圈(9)设置嵌放、套接在PP管(4)外;
磁性球(6)与环形导轨(7)动配合;
框线圈(8)与第一整流模块(12)连接,线圈(9)与第二整流模块(13)连接;
第一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模块(13)输出端同极性串联;
第一整流模块(12)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模块(13)输出端串联后的连接点、储能模块(14)、电芯(16)依次串联,电芯(16)与过载保护模块(15)并联;
USB接口设于上顶盖(1);
永磁铁芯(10)通过两弹簧分别与两弹簧座连接;
PP管(4)分别与上顶盖(1)和隔板(11)垂直连接,所述永磁铁芯(10)、两弹簧座和两弹簧均置于所述PP管(4)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6)为聚合物电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盖(1)和隔板(11)设置固定PP管(4)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轨(7)及其对应的磁性球(6)和框线圈(8)的数量均为3,其中,框线圈之间相互串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为亚克力板外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9)为单层漆包管线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芯(10)为锰-锌铁氧体磁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模块(12)和第二整流模块(13)均为全桥式整流滤波模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14)为直流储能模块。
CN201720172492.1U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78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2492.1U CN206878532U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72492.1U CN206878532U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78532U true CN206878532U (zh) 2018-01-12

Family

ID=61326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7249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78532U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78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02349U (zh) 具内柱外环磁动块振动发电的蓄电装置
CN105162357A (zh) 一种基于能量采集电路的压电-电磁复合式俘能器
CN206878532U (zh) 一种振荡式自发电的移动电源
CN203589793U (zh) 一种风光发电无线充电器
CN206469197U (zh) 一种带充电接口的太阳能路灯杆
CN106781846A (zh) 一种带粉笔套的发电光电教鞭
CN203278359U (zh) 无线充电手表
CN208479236U (zh) 一种双电池供电电路
CN206658069U (zh) 充电塔
CN203151183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
CN101783605A (zh) 一种开关电源中输出吸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6180670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恒流源充电电路
CN206181104U (zh) 陀飞轮自充手机
CN205489686U (zh) 野外用充电宝
CN203589794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无线充电器
CN205792165U (zh) 一种阵列结构的电磁振动发电机
CN206628865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数字对讲机充电装置
CN206099482U (zh) 一种具备自动充电功能的面板及柔性手机
CN205622295U (zh) 有手机充电功能的电动车充电器
CN204859259U (zh) 太阳能感应充电手机壳
CN203589822U (zh) 一种风力发电无线充电器
CN206506327U (zh) 一种组合式移动充电装置
CN206401969U (zh) 一种智能充电柜的单片机驱动控制系统
CN205646979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电源
CN203883501U (zh) 一种可折叠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