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48913U -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48913U
CN202448913U CN2011205404677U CN201120540467U CN202448913U CN 202448913 U CN202448913 U CN 202448913U CN 2011205404677 U CN2011205404677 U CN 2011205404677U CN 201120540467 U CN201120540467 U CN 201120540467U CN 202448913 U CN202448913 U CN 202448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quassation groove
groove group
conquassation
energy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404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项明
王会斌
陈君
李宏华
吴成明
丁勇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5404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48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48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489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汽车碰撞吸能盒存在吸能效果差、吸能范围小等技术问题。本汽车碰撞吸能盒,设置在发动机舱纵梁和前副保险杠本体之间,包括由内板和固定在内板上的外板所构成的柱状本体,所述的外板外表面处开设有至少一组压溃槽组,所述的内板上还设有吸能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吸能效果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背景技术
二十一世纪,汽车已经成为人类出行的代步工具,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与此同时,汽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也极具增加,故汽车安全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目前,在汽车发动机舱纵梁和前副保险杠本体之间均设置有碰撞吸能盒,以确保发动机舱纵梁和前副保险杠本体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产生毁灭性的破坏。
现有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碰撞的汽车吸能盒(20102062495.4),它包括盒体,所述的盒体包括吸能盒外板与吸能盒内板,吸能盒外板和吸能盒内板均为两端面开口、一侧面开口的方形框体,吸能盒外板与吸能盒内板卡接构成方形筒状的盒体,方形筒状盒体的棱边处设有吸能槽,所述的盒体的侧面上设有吸能槽。该专利公开的吸能盒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但是由于只在盒体的侧面上设有吸能槽,吸能部件单一,导致吸能效果差,因此,无法满足汽车日益发展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该汽车碰撞吸能盒具有吸能效果更好、吸能范围更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设置在发动机舱纵梁和前副保险杠本体之间,包括由内板和固定在内板上的外板所构成的柱状本体,所述的外板外表面处开设有至少一组压溃槽组,所述的内板上还设有吸能结构。
本汽车碰撞吸能盒设置在发动机舱纵梁和前副保险杠本体之间,确保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本汽车碰撞吸能盒能够吸收撞击产生的动能,并将其不可逆的转化为材料的塑性变形能。汽车碰撞吸能盒能够使传递到车身左/右纵梁的载荷始终保持在某一临界情况下,从而避免发动机舱纵梁受到永久性的破坏而失效。本汽车碰撞吸能盒通过在外板外表面处开设有至少一组压溃槽组和内板上还设有吸能结构,使吸能部件更多,吸能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中,所述的吸能结构包括固定在内板内表面上的若干凸条和开设在内板内表面上的若干凹槽。
在上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中,所述的凸条和凹槽均与本体的轴心线相垂直。通过内板内表面上的若干凸条和若干凹槽,使内板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
在上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中,所述的压溃槽组与本体的轴心线相垂直。
在上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中,所述的压溃槽组的数量为五组,即压溃槽组一、压溃槽组二、压溃槽组三、压溃槽组四和压溃槽组五,所述的压溃槽组三位于外板外面的中部,所述的压溃槽组一和压溃槽组二位于压溃槽组三的一侧;所述的压溃槽组四和压溃槽组五位于压溃槽组三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压溃槽组一和压溃槽组二相对应;所述的压溃槽组二和压溃槽组四临近压溃槽组三。
在上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中,所述的压溃槽组二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大于压溃槽组一中的压溃槽的长度,且压溃槽组二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小于压溃槽组三中的压溃槽的长度;所述压溃槽组四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大于压溃槽组五中的压溃槽的长度,且压溃槽组四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小于压溃槽组三中的压溃槽的长度;所述的压溃槽组二中的压溃槽和压溃槽组四中的压溃槽的长度相同,所述的压溃槽组一中的压溃槽和压溃槽组五中的压溃槽的长度相同。通过这样的排列方式将压溃槽组开设在外板上,使外板的吸能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中,所述的内板和外板之间通过点焊的方式相固定。通过点焊设计使内板和外板的连接更牢固。
在上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中,所述的外板呈U型。
在上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中,所述的外板的厚度为1.5~3mm。
在上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中,所述的内板的厚度为1~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碰撞吸能盒通过在外板外表面处开设有五组压溃槽组和在内板上还设有若干凹槽和凸条,使吸能部件更多、吸能效果更好、有效的提高对车体和乘客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板;11、凸条;12、凹槽;2、外板;21、压溃槽组一;22、压溃槽组二;23、压溃槽组三;24、压溃槽组四;25、压溃槽组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设置在发动机舱纵梁和前副保险杠本体之间,包括由内板1和固定在内板1上的外板2所构成的柱状本体,具体的,外板2呈U型,内板1和外板2之间通过点焊的方式相固连的;在外板2外表面处开设有至少一组压溃槽组,压溃槽组与本体的轴心线相垂直,在内板1上还设有吸能结构。
具体而言,吸能结构包括固定在内板1内表面上的若干凸条11和开设在内板1内表面上的若干凹槽12。凸条11和凹槽12均与本体的轴心线相垂直。通过内板1内表面上的若干凸条11和若干凹槽12,使内板1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
压溃槽组的数量为五组,即压溃槽组一21、压溃槽组二22、压溃槽组三23、压溃槽组四24和压溃槽组五25,所述的压溃槽组三23位于外板2外面的中部,所述的压溃槽组一21和压溃槽组二22位于压溃槽组三23的一侧;所述的压溃槽组四24和压溃槽组五25位于压溃槽组三23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压溃槽组一21和压溃槽组二22相对应;所述的压溃槽组二22和压溃槽组四24临近压溃槽组三23。压溃槽组二22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大于压溃槽组一21中的压溃槽的长度,且压溃槽组二22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小于压溃槽组三23中的压溃槽的长度;所述压溃槽组四24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大于压溃槽组五25中的压溃槽的长度,且压溃槽组四24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小于压溃槽组三23中的压溃槽的长度;所述的压溃槽组二22中的压溃槽和压溃槽组四24中的压溃槽的长度相同,所述的压溃槽组一21中的压溃槽和压溃槽组五25中的压溃槽的长度相同。通过这样的排列方式将压溃槽组开设在外板2上,使外板2的吸能效果更好。
本汽车碰撞吸能盒设置在发动机舱纵梁和前副保险杠本体之间,外板2的厚度为1.5~3mm,内板1的厚度为1~2.5mm,在本实施例中,外板2的厚度为1.5mm,内板1的厚度为1mm,外板2和内板1均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钣金材料制成。当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本汽车碰撞吸能盒的内板1和外板2能够吸收撞击产生的动能,并将其不可逆的转化为材料的塑性变形能。汽车碰撞吸能盒能够使传递到车身左/右纵梁的载荷始终保持在某一临界情况下,从而避免发动机舱纵梁受到永久性的破坏而失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内板;11、凸条;12、凹槽;2、外板;21、压溃槽组一;22、压溃槽组二;23、压溃槽组三;24、压溃槽组四;25、压溃槽组五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设置在发动机舱纵梁和前副保险杠本体之间,包括由内板(1)和固定在内板(1)上的外板(2)所构成的柱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2)外表面处开设有至少一组压溃槽组,所述的内板(1)上还设有吸能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结构包括固定在内板(1)内表面上的若干凸条(11)和开设在内板(1)内表面上的若干凹槽(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条(11)和凹槽(12)均与本体的轴心线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溃槽组与本体的轴心线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溃槽组的数量为五组,即压溃槽组一(21)、压溃槽组二(22)、压溃槽组三(23)、压溃槽组四(24)和压溃槽组五(25),所述的压溃槽组三(23)位于外板(2)外面的中部,所述的压溃槽组一(21)和压溃槽组二(22)位于压溃槽组三(23)的一侧;所述的压溃槽组四(24)和压溃槽组五(25)位于压溃槽组三(23)的另一侧,且与所述压溃槽组一(21)和压溃槽组二(22)相对应;所述的压溃槽组二(22)和压溃槽组四(24)临近压溃槽组三(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溃槽组二(22)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大于压溃槽组一(21)中的压溃槽的长度,且压溃槽组二(22)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小于压溃槽组三(23)中的压溃槽的长度;所述压溃槽组四(24)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大于压溃槽组五(25)中的压溃槽的长度,且压溃槽组四(24)中的压溃槽的长度小于压溃槽组三(23)中的压溃槽的长度;所述的压溃槽组二(22)中的压溃槽和压溃槽组四(24)中的压溃槽的长度相同,所述的压溃槽组一(21)中的压溃槽和压溃槽组五(25)中的压溃槽的长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1)和外板(2)之间通过点焊的方式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2)呈U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2)的厚度为1.5~3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碰撞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板(1)的厚度为1~2.5mm。
CN2011205404677U 2011-12-21 2011-12-21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48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404677U CN202448913U (zh) 2011-12-21 2011-12-21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404677U CN202448913U (zh) 2011-12-21 2011-12-21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48913U true CN202448913U (zh) 2012-09-26

Family

ID=4686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4046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48913U (zh) 2011-12-21 2011-12-21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4891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4469A (zh) * 2013-09-02 2013-12-11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
CN108638989A (zh) * 2018-07-17 2018-10-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正碰和斜碰吸能盒
CN111216797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516627A (zh) * 2020-04-15 2020-08-11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吸能盒、吸能性能优化方法及汽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4469A (zh) * 2013-09-02 2013-12-11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
CN108638989A (zh) * 2018-07-17 2018-10-12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汽车正碰和斜碰吸能盒
CN111216797A (zh) * 2018-11-26 2020-06-02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516627A (zh) * 2020-04-15 2020-08-11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吸能盒、吸能性能优化方法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172C (zh) 一种车架的前部吸能结构
CN207374492U (zh) 吸能结构及汽车防撞梁结构
CN202448913U (zh)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
CN204821718U (zh) 车身纵梁、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CN104709208B (zh) 一种仿牛角结构的保险杠
CN103723197A (zh) 机舱强吸能结构
CN205202934U (zh) 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
CN202593428U (zh) 轿车用前防撞梁吸能盒
CN104999980A (zh) 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
CN201882162U (zh) 汽车前地板
CN206394590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以及应用该吸能盒的汽车缓冲装置
CN101306699A (zh) 一种车辆碰撞缓冲吸能车架结构
CN203996061U (zh) 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CN104477244A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前端结构
CN103921746B (zh) 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
CN204895363U (zh) 一种套筒式形状记忆合金汽车碰撞吸能盒
CN204750065U (zh) 一种安全保险杠
CN103448803B (zh)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CN202911686U (zh) 一种汽车防撞横梁结构
CN203486007U (zh) 车架前部结构、车架及车辆
CN20170343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前纵梁
CN204309894U (zh) 一种汽车后纵梁及汽车
CN201026852Y (zh) 一种轿车车门防撞结构
CN203612054U (zh) 一种新型汽车纵梁缓冲结构
CN203094190U (zh) 一种汽车前横梁的吸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26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