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02934U - 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02934U CN205202934U CN201521105310.6U CN201521105310U CN205202934U CN 205202934 U CN205202934 U CN 205202934U CN 201521105310 U CN201521105310 U CN 201521105310U CN 205202934 U CN205202934 U CN 2052029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sorption cell
- vehicle
- collision prevention
- collision
- beam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防撞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所述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安装位置的纵梁连接的第一吸能件和用于与所述安装位置的边梁连接第二吸能件,其中,所述第一吸能件和所述第二吸能件具有中空结构,以能够明显减轻或防止弯折,从而更加有效地将碰撞力分解到其安装位置结构的各个部分,以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减少其安装位置结构的变形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防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一种具有这种车辆防撞梁总成的车辆的防撞结构、以及一种具有这种防撞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设计既要考虑车辆的性能品质,也要满足相关的安全法规,如出厂的车辆需要满足“2015版C-NCAP管理规则”中的安全性能。另外,消费者也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重视。
已知地,车辆的前防撞梁是车辆安全性能中的重要部分,其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刚度、韧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塑性,这样,车辆在受到撞击时,前防撞梁将吸收大部分的冲击能量,以起到一定的缓冲能力,使乘客和车辆少受损失,起到保护作用。目前,车辆的前防撞梁都为单个吸能盒结构,即前防撞梁本体通过单吸能盒与发动机的机舱纵梁连接。
现有的这种防撞结构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吸能缓冲结构,但是,本申请人通过研究发现,这样的防撞结构在受到冲击力吸收能量时,单个吸能盒由于受力不均匀而很容易发生折弯现象。若发生严重碰撞事故时,防撞梁的吸能盒将会发生比较严重的折弯,不能有效分解撞击力并吸收撞击能量,导致机舱纵梁朝向驾驶舱的移动量增加,从而使得驾驶员与乘客受到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以能够明显减轻或防止弯折,从而更加有效地将碰撞力分解到其安装位置结构的各个部分,以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减少其安装位置结构的变形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安装位置的纵梁连接的第一吸能件和用于与所述安装位置的边梁连接第二吸能件,其中,所述第一吸能件和所述第二吸能件具有中空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中,由于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吸能件和第二吸能件,并且第一吸能件和第二吸能件具有中空结构,这样,该车辆防撞梁总成装配到所需的安装位置时,例如,装配到车辆的前部来形成车辆的前防撞结构时,第一吸能件将和发动机的机舱纵梁连接,而第二吸能件将和机舱边梁连接,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本体的端部第一吸能件和第二吸能件将同时受力而不会弯折或者发生轻微弯折,以保证传力通道的通畅并有效吸收撞击能量,同时将碰撞力有效地分解到机舱的纵梁和边梁等结构件上,从而显著地减少机舱结构的变形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吸能件和所述第二吸能件沿着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吸能件和所述第二吸能件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或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吸能件和所述第二吸能件形成为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空柱状结构。
进一步地,或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吸能件和所述第二吸能件两者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的端部同时连接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用于连接所述纵梁和所述边梁。
进一步地,或可选择地,所述防撞梁本体包括平直段和两端的弧形段,所述弧形段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吸能件和所述第二吸能件。
进一步地,或可选择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前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前部吸能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前部吸能结构形成为截面形状为V型的折叠板,所述V型的折叠板的两个侧边连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
更进一步地,或可选择地,所述前部吸能结构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段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的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边梁和纵梁,所述防撞结构还设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中,所述第一吸能件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二吸能件与所述边梁连接。
如以上对车辆防撞梁总成的具体描述,该车辆的防撞结构中,通过第一吸能件和纵梁连接,并且第二吸能件与边梁连接,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将碰撞力分解到其安装位置结构的各个部分,以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减少安装位置结构例如发动机机舱或车辆尾部的变形量。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前防撞梁结构和/或后防撞梁结构设置有以上所述的车辆的防撞结构。
当然,如上所述的,该车辆的前防撞性能和/或后防撞性能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和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防撞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防撞梁总成。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撞梁本体,2-纵梁,3-第一吸能件,4-边梁,5-第二吸能件,6-过渡板,7-平直段,8-弧形段,9-前部吸能结构,10-折叠板,12-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防撞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1,其中,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安装位置的纵梁2连接的第一吸能件3和用于与安装位置的边梁4连接的第二吸能件5,其中,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具有中空结构。
这样,该技术方案中,由于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焊接或者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并且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具有中空结构,例如形成为盒体或者中空柱状结构,这样,该车辆防撞梁总成装配到所需的安装位置时,例如,装配到车辆的前部来形成车辆的前防撞结构时,第一吸能件3将和发动机的机舱纵梁(纵梁2)连接,而第二吸能件5将和机舱边梁(边梁4)连接,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本体1的端部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将同时受力而不会弯折或者发生轻微弯折,以保证传力通道的通畅并有效吸收撞击能量,同时将碰撞力有效地分解到机舱的纵梁2和边梁4等结构件上,从而显著地减少安装位置例如机舱结构的变形量。
根据以上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和布置方式,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吸能件3与安装位置的纵梁2连接,第二吸能件5与该安装位置的边梁4连接即可,例如,在进一步的结构中,如图1所示,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沿着防撞梁本体1的箭头所示的长度方向布置,且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根据实际布置需求来设定。虽然图1中显示了防撞梁本体1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吸能件3和一个第二吸能件5,但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需要,第一吸能件3可以为两个或以上,第二吸能件5也可以为两个或以上,并且多个吸能件之间相互间隔布置,从而在防止或减轻自身变形的同时,可以将防撞梁本体1传递的撞击力更有效地分解到其安装位置的结构上,以提高吸收撞击能量的效果。
进一步地,或者可选择地,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形成为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空柱状结构,例如可以为圆筒或者多边形优选地为四边形或六边形的中空柱。这样,在受到撞击时,由于中空柱状结构的周向壁受力均匀,而并不会产生朝向一侧的明显变形。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吸收撞击能量的能力,中空柱状结构内设置有支撑网状结构,该支撑网状结构的周向边缘和中空柱状结构的内周面连接,以提高中空柱状结构的周向壁的受力均匀性。
另外,在以上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和纵梁2和边梁4连接,如图1所示,优选地,第一吸能件3远离防撞梁本体1的端部(用于与纵梁2连接的端部)和第二吸能件5远离防撞梁本体1的端部(用于与边梁4连接的端部)同时连接有过渡板6,过渡板6用于连接纵梁2和边梁4,这样,吸能件和梁分别位于过渡板6的两侧,如图1所示,从而在撞击力的传递中,过渡板6也会相应地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一种结构中,防撞梁本体1包括平直段7和两端的弧形段8,弧形段8上设置有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这样,由于弧形段8的凹部朝向车辆的主体,平直段7受到撞击时,一部分撞击力会顺着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传递到弧形段8处,并随后通过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吸收分解,从而降低平直段7处受到的撞击力。
另外,在以上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防撞梁总成的防撞性能,如图1所示,优选地,防撞梁本体1的前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前部吸能结构9,这样,该前部吸能结构9将首先吸收一部分撞击力,从而减轻防撞梁本体1受到的撞击能量。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前部吸能结构9的吸能能力,优选地,如图1所示,前部吸能结构9形成为截面形状为V型的折叠板10,V型的折叠板10的两个侧边连接于防撞梁本体1,以在折叠板10和防撞梁本体1的前表面之间形成空腔12,这样,在受到冲击时,折叠板10的两个板面将力分解到防撞梁本体1的上部和下部,同时,空腔12则为折叠板10提供了一定的变形缓冲空间。
另外,如图1所示,前部吸能结构9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段结构,从而便于装配,并在不同的撞击部分吸收撞击能量,例如,如图1所示,平直段7上设置有对应的折叠板10,两端的弧形段8处也对应形成有对应的折叠板10,而这三个折叠板10相互之间间隔布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的防撞结构,如图1所示,所述车辆的防撞结构包括边梁4和纵梁2,并设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中,第一吸能件3与纵梁2连接,第二吸能件5与边梁4连接,例如,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焊接于过渡板6,过渡板6则与纵梁2和边梁4螺栓连接,这样,受到撞击时,同一端部的第一吸能件3和第二吸能件5可以相互辅助,而并不会发生或者发生轻微的变形,以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并分解撞击力,例如用作车辆的前防撞结构时,可以将撞击力分解到发动机的机舱纵梁和机舱边梁上,从而减少机舱受到的撞击力,防止发动机舱产生较大变形,提高了驾驶舱人员的安全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前防撞梁结构和/或后防撞梁结构设置有以上的车辆的防撞结构,使得该车辆的前防撞性能和/或后防撞性能将得到显著的提升和改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安装位置的纵梁(2)连接的第一吸能件(3)和用于与所述安装位置的边梁(4)连接第二吸能件(5),其中,所述第一吸能件(3)和所述第二吸能件(5)具有中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件(3)和所述第二吸能件(5)沿着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吸能件(3)和所述第二吸能件(5)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件(3)和所述第二吸能件(5)形成为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的中空柱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件(3)和所述第二吸能件(5)两者远离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端部同时连接有过渡板(6),所述过渡板(6)用于连接所述纵梁(2)和所述边梁(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包括平直段(7)和两端的弧形段(8),所述弧形段(8)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吸能件(3)和所述第二吸能件(5)。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前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前部吸能结构(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吸能结构(9)形成为截面形状为V型的折叠板(10),所述V型的折叠板(10)的两个侧边连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吸能结构(9)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段结构。
9.一种车辆的防撞结构,所述防撞结构包括边梁(4)和纵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还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防撞梁总成,其中,所述第一吸能件(3)与所述纵梁(2)连接,所述第二吸能件(5)与所述边梁(4)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前防撞梁结构和/或后防撞梁结构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防撞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05310.6U CN205202934U (zh) | 2015-12-28 | 2015-12-28 | 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05310.6U CN205202934U (zh) | 2015-12-28 | 2015-12-28 | 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02934U true CN205202934U (zh) | 2016-05-04 |
Family
ID=55840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105310.6U Active CN205202934U (zh) | 2015-12-28 | 2015-12-28 | 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02934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91998A (zh) * | 2017-04-07 | 2017-06-27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后纵梁加强件、后纵梁、后防撞梁、车体结构以及车辆 |
CN107323479A (zh) * | 2017-06-29 | 2017-11-07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缺口导向分级触发的轨道车辆端部吸能结构 |
CN111137233A (zh) * | 2020-01-03 | 2020-05-12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
CN111216797A (zh) * | 2018-11-26 | 2020-06-02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CN114684272A (zh) * | 2020-12-29 | 2022-07-01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架结构及车辆 |
WO2024148950A1 (zh) * | 2023-01-10 | 2024-07-18 | 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 一种防撞结构及车辆底盘 |
-
2015
- 2015-12-28 CN CN201521105310.6U patent/CN2052029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91998A (zh) * | 2017-04-07 | 2017-06-27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后纵梁加强件、后纵梁、后防撞梁、车体结构以及车辆 |
CN107323479A (zh) * | 2017-06-29 | 2017-11-07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缺口导向分级触发的轨道车辆端部吸能结构 |
CN107323479B (zh) * | 2017-06-29 | 2020-03-10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缺口导向分级触发的轨道车辆端部吸能结构 |
CN111216797A (zh) * | 2018-11-26 | 2020-06-02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CN111137233A (zh) * | 2020-01-03 | 2020-05-12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
CN111137233B (zh) * | 2020-01-03 | 2022-06-14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
CN114684272A (zh) * | 2020-12-29 | 2022-07-01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架结构及车辆 |
CN114684272B (zh) * | 2020-12-29 | 2023-03-03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架结构及车辆 |
WO2024148950A1 (zh) * | 2023-01-10 | 2024-07-18 | 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 一种防撞结构及车辆底盘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02934U (zh) | 车辆防撞梁总成、车辆的防撞结构和车辆 | |
CN205273623U (zh) | 前机舱框架总成 | |
CN204821718U (zh) | 车身纵梁、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
CN204340947U (zh) | 一种连续变厚度的汽车吸能盒 | |
CN204264083U (zh) | 吸能盒、吸能机构、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
CN202847620U (zh) | 客车正碰吸能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客车 | |
KR20160125356A (ko) | 범퍼 빔의 압축성 증가구조 | |
CN205059492U (zh) |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 |
CN102390432A (zh) | 一种汽车纵梁内板总成 | |
CN105270474A (zh) | 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 |
CN205010335U (zh) | 汽车上边梁及汽车 | |
CN110789479A (zh) |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 |
CN103786791A (zh) |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纵梁 | |
CN203996061U (zh) | 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 |
CN203358689U (zh) | 一种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 |
CN201148150Y (zh) | 一种双吸能式汽车前保险杠 | |
CN203438964U (zh)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 |
CN217864004U (zh) | 防撞梁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5059488U (zh) | 一种汽车车身防撞装置 | |
CN101863287A (zh) | 一种纵梁结构 | |
CN203358511U (zh) | 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 |
CN103448803B (zh) | 一种地板后横梁加强结构 | |
CN203318330U (zh) | 一种客车前碰吸能机构 | |
CN202271942U (zh) |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 |
CN210554647U (zh) | 一种大货车的后防护加强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