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38625U - 挤压成型门边模 - Google Patents

挤压成型门边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38625U
CN202438625U CN2012200807695U CN201220080769U CN202438625U CN 202438625 U CN202438625 U CN 202438625U CN 2012200807695 U CN2012200807695 U CN 2012200807695U CN 201220080769 U CN201220080769 U CN 201220080769U CN 202438625 U CN202438625 U CN 202438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lock
groove
oblique angle
counterdie
rect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807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迎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IYUAN CNC BLADE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807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38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38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386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挤压成型门边模,属于折弯机模具领域。它包括上模、上模座、下模和下模座,它还包括六个矩形固定块、三个斜角固定块、下模安装块、U形卡槽;所述的六个矩形固定块包括第一矩形固定块、第二矩形固定块、第三矩形固定块、第四矩形固定块、第五矩形固定块和第六矩形固定块;所述的三个斜角固定块包括第一斜角固定块、第二斜角固定块和第三斜角固定块。下模在折弯过程中是通过挤压、推升工件伸入下模上方的部分,对于伸出门边模的工件部分由于上模和第五矩形固定块的夹持作用而无法大幅度动作,大大降低了折弯过程给工人造成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挤压成型门边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弯机模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挤压成型门边模。
背景技术
对于普通折弯模而言,随着上模压入下模凹槽,工件以折线为中界线,工件内、外两侧均会逐渐翘起,此时工件重量集中在折线外侧,使工件两边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影响工件表面的平整度,同时,在加工作业车间,由于折弯机床周边多为操作工工作区域,传统折弯模具的折弯过程会使得被折弯件在机床模具外侧大幅度动作而给操作工的安全带来隐患。
对比文件:申请号:200810300927.1 ,申请日:2008-04-09,公开了一种折弯模具,它包括可固定连接刀头的上模座,与所述上模座相对设置的下模本体,退料块,折弯块及组合垫片。所述退料块与所述刀头相对设于所述下模本体上,并可相对所述下模本体弹性移动;所述折弯块包括一第一侧面和一第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退料块相邻接,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下模本体螺纹连接;所述组合垫片设于所述退料块之第二侧面与所述下模本体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折弯块与退料块之间的间隙。通过调整组合垫片的厚度来改变本发明之折弯模具之合模间隙,调整所述合模间隙时,无需将模具从机床上拆下,可直接在机床上完成;调整合模间隙后,所述折弯模具也无需重新校模。该模具可以实现将模具部分固定,然后进行折弯,其不足在于,使用该折弯模具,工件在折弯过程中,除了部分折弯工件伸入模具下方受力外,工件大面积从折弯模具上伸出悬于半空中,且随着折弯过程的进行,伸出的工件部分随折弯模具一起动作,对操作工来说,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折弯机的模具在折弯的过程中存在的工件易变形及折弯过程中工件不折弯部分随折弯模具动作给工人安全带来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成型门边模。
技术方案
发明原理:不同于传统的折弯模具在折弯工件过程中直接通过上模的上下移动冲击待加工工件从而完成折弯过程的作业方式,本实用新型的门边模将工件的较长边由上模压住进行水平定位,然后,通过第一斜角固定块、第二斜角固定块的向下移动推动下模水平侧移,下模对工件较短折边完成(内侧)折弯。由于下模只对工件较短折边(内侧)折弯,使工件(相对于折弯机床)的其他部分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减少了操作难度,并保证了工件表面的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挤压成型门边模,它包括上模、上模座、下模和下模座,它还包括六个矩形固定块、三个斜角固定块、下模安装块、U形卡槽。
所述的六个矩形固定块包括第一矩形固定块、第二矩形固定块、第三矩形固定块、第四矩形固定块、第五矩形固定块和第六矩形固定块。
所述的三个斜角固定块包括第一斜角固定块、第二斜角固定块和第三斜角固定块。
所述上模座通过螺钉固定在车床上,所述上模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凸台,上模通过所述上模凸台嵌入上模座下底面,经第一矩形固定块压合扣紧而固定在上模座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固定块通过螺钉嵌入式固定在上模座侧壁上。
所述第一斜角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模座下底面的左部,所述第一斜角固定块的整体形状呈“                                                ”型;所述的第一斜角固定块“
Figure 736126DEST_PATH_IMAGE001
”型的竖直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阶梯状台阶。
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呈矩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的右下角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第二矩形固定块依次嵌入并贴紧第一斜角固定块的阶梯状台阶的侧壁上并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斜角固定块上。
所述的下模座上表面开设有阶梯状凹槽,所述阶梯状凹槽的凹槽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三凹槽、第四凸台和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槽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上设置有倒“T”型台阶;所述第五凹槽的底面中心处还开设有弹簧凹槽;所述的第一凸台处设置有第三矩形固定块,所述第三矩形固定块的左侧面和底面紧贴第一凸台,第三矩形固定块的右侧面紧贴第一斜角固定块的“”型竖直部的外表面。
所述第三凹槽内嵌入下模安装块,所述下模安装块的整体形状呈矩形,所述下模安装块的左侧面、右侧面和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L”型开口槽。
所述下模安装块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二凸台顶部齐平,所述第四矩形固定块嵌入在所述下模安装块的左侧面“L”型开口槽与第二凸台形成的空间的底部;所述下模安装块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的顶部齐平。
所述U形卡槽设置在下模安装块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顶部,U形卡槽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四凸台上;该U形卡槽的U形口方向向右,U形卡槽的U字形底部开设有通孔,定位螺钉依次穿过该通孔、下模安装块右侧壁上的凹槽及该凹槽内的第一弹簧,旋入此凹槽底部的螺纹深孔,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面抵住U形卡槽的左端面。
所述下模安装块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的上表面上齐平,所述下模安装块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下模,下模通过螺钉与下模安装块固连,所述下模的左侧面上设置有“L”型开口槽。
所述第三斜角固定块呈矩形,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的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处;第三斜角固定块的左上角处设有与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方向相同,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有凹槽,该凹槽的右槽口端为光滑圆弧状凸耳,该凸耳在水平方向上向右突出。
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的外廓形状与第五凹槽的凹槽形状相配合,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的底面上与第一通孔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调节螺栓从下模座底面插入第一通孔并旋入所述的第一螺纹孔,则第六矩形固定块可在第五凹槽内做上下方向的移动,调节螺栓起导柱作用,随着第六矩形固定块在第五凹槽内做上下移动,调节螺栓在第一通孔内做相应的上下位移。
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的下表面上对应于弹簧凹槽的位置处还开设有第二通孔,弹簧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伸入第二通孔并顶住第五矩形固定块的底部。
所述第五矩形固定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六矩形固定块的上表面,位于上模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5°。
进一步地,所述的呈“
Figure 370687DEST_PATH_IMAGE001
”型的第一斜角固定块“
Figure 765896DEST_PATH_IMAGE001
”型的水平部右端面的右下角处设置有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第一螺纹孔、调节螺栓的数量均为两个或四个。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不同于传统的工件折弯过程中直接通过上模向下移动冲击待加工件从而完成工件折弯过程的作业方式,本发明的门边模将工件的较长边由上模压住进行水平定位,然后,通过第一斜角固定块、第二斜角固定块向下移动推动下模水平侧移,完成下模对工件较短折边完成(内侧)折弯,提高了折弯精度;
(2)本实用新型的门边模,由于下模只对工件较短折边(内侧)折弯,使工件的其他部分相对于折弯机床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减少了操作难度,并保证了工件表面的平整度;
(3)本实用新型的门边模,下模在折弯过程中是通过挤压、推升工件伸入下模上方的部分,对于伸出门边模的工件部分由于上模和第五矩形固定块的夹持作用而无法大幅度动作,大大降低了折弯过程给工人造成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成型门边模的下模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成型门边模的下模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五矩形固定块与第六矩形固定块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成型门边模的加工工件过程状态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上模座;21、第一矩形固定块;22、第二矩形固定块;23、第三矩形固定块; 24、第四矩形固定块;25、第五矩形固定块;26、第六矩形固定块;261、第一螺纹孔;262、第二通孔;31、第一斜角固定块  32、第二斜角固定块;33、第三斜角固定块;4、下模安装块;5、U形卡槽;6、下模;601、凸耳;7、下模座;71、第一凸台;72、第二凸台;73、第三凹槽;74、第四凸台;75、第五凹槽;751、弹簧凹槽;76、第一通孔;8、上模;9、定位螺钉;10、调节螺栓; 11、第二弹簧;12、上模凸台;13、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挤压成型门边模,它包括上模8、上模座1、下模6和下模座7,它还包括六个矩形固定块、三个斜角固定块、下模安装块4、U形卡槽5。
所述的六个矩形固定块包括第一矩形固定块21、第二矩形固定块22、第三矩形固定块23、第四矩形固定块24、第五矩形固定块25和第六矩形固定块26。
所述的三个斜角固定块包括第一斜角固定块31、第二斜角固定块32和第三斜角固定块33。
所述上模座1通过螺钉固定在车床上,所述上模8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凸台12,上模8通过所述上模凸台12嵌入上模座1下底面,经第一矩形固定块21压合扣紧而固定在上模座1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固定块21通过螺钉嵌入式固定在上模座1侧壁上。
所述第一斜角固定块31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模座1下底面的左部,所述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整体形状呈“
Figure 517951DEST_PATH_IMAGE001
”型;所述的第一斜角固定块31“
Figure 340414DEST_PATH_IMAGE001
”型的竖直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阶梯状台阶。
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32呈矩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32的右下角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32、第二矩形固定块22依次嵌入并贴紧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阶梯状台阶的侧壁上并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斜角固定块31上。这样,第二斜角固定块32、第二矩形固定块22可随着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上下运动而运动。
如图4,所述的下模座7上表面开设有阶梯状凹槽,所述阶梯状凹槽的凹槽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凸台71、第二凸台72、第三凹槽73、第四凸台74和第五凹槽75,所述第五凹槽75的槽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第一通孔76,所述第一通孔76内侧壁上设置有倒“T”型台阶;所述第五凹槽75的底面中心处还开设有弹簧凹槽751;所述的第一凸台71处设置有第三矩形固定块23,所述第三矩形固定块23的左侧面和底面紧贴第一凸台71,第三矩形固定块23的右侧面紧贴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
Figure 545130DEST_PATH_IMAGE001
”型竖直部的外表面。第三矩形固定块23的作用是使得第一斜角固定块31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矩形固定块22推动第三斜角固定块33时,动作更加稳定,精准。而且,由于第三矩形固定块23为独立的固定块,当第三矩形固定块23磨损后,更换方便。
所述第三凹槽73内嵌入下模安装块4,如图3,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整体形状呈矩形,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左侧面、右侧面和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L”型开口槽。
所述下模安装块4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二凸台72顶部齐平,所述第四矩形固定块24嵌入在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左侧面“L”型开口槽与第二凸台72形成的狭长空间的底部;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74的顶部齐平。
所述U形卡槽5设置在下模安装块4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74顶部,U形卡槽5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四凸台74上;该U形卡槽5的U形口方向向右,U形卡槽5的U字形底部开设有通孔,定位螺钉9依次穿过该通孔、下模安装块4右侧壁上的凹槽及该凹槽内的第一弹簧,旋入此凹槽底部的螺纹深孔,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面抵住U形卡槽5的左端面。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5的上表面上齐平,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5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下模6,下模6通过螺钉与下模安装块4固连。所述下模6的左侧面上设置有“L”型开口槽。
所述第三斜角固定块33呈矩形,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6的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处;第三斜角固定块33的左上角处设有与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方向相同,所述下模6的上表面开有凹槽,该凹槽的右槽口端为光滑圆弧状凸耳601,该凸耳601在水平方向上向右突出。
结合图1,图2,图5,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外廓形状与第五凹槽75的凹槽形状相配合,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底面上与第一通孔76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61,调节螺栓10从下模座7底面插入第一通孔76并部分旋入所述的第一螺纹孔261,则第六矩形固定块26可在第五凹槽75内做上下方向的移动,调节螺栓10起导柱作用,随着第六矩形固定块26在第五凹槽75内做上下移动,调节螺栓10在第一通孔76内做相应的上下位移。
如图2,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下表面上对应于弹簧凹槽751的位置处还开设有第二通孔262,弹簧凹槽75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上端伸入第二通孔262并顶住第五矩形固定块25的底部。
所述第五矩形固定块25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上表面,位于上模8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5°。所述的呈“”型的第一斜角固定块31“
Figure 412909DEST_PATH_IMAGE001
”型的水平部右端面的右下角处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一通孔76、第一螺纹孔261和调节螺栓10的数量均为两个或四个。
折弯过程如图6所示,由于动力系统的带动,上模座1下移,带动上模8下移并触压到第五矩形固定块25,从而将工件13压紧,然后继续下移,使第二弹簧11压缩,从而带动工件13进一步下移。同时,由于上模座1下移,带动第一斜角固定块31、第二斜角固定块32的下移,第二斜角固定块32的第一斜面和第三斜角固定块33的第二斜面接触,由于斜面角度为30°±5°,使得第一斜面在下降过程中,推动第二斜面所在的第三斜角固定块33下移,在其下移的过程中,水平方向的分力带动下模6向水平地向右侧移动,下模6的凸耳601通过挤压、推升工件13伸入下模6上方的部分,完成对工件13的折弯工程。
另外,随着上模座1下移的距离的不同,可实现折弯角度的调整,上模座1下移的距离较小时,由第二矩形固定块22只接触并推动第三斜角固定块33运动,折弯角度较小;当下模座1下移的距离足够大时,第二矩形固定块22接触下模安装块4的左侧面且由第二斜角固定块32推动第三斜角固定块33侧移时,折弯角度较大。下模座1下移的极限距离是第二矩形固定块22与第四矩形固定块24接触。
当完成折弯以后,上模座1、上模8、第一斜角固定块31上移,下模安装块4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五矩形固定块25在第二弹簧11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状态。
实施例1
挤压成型门边模,它包括上模8、上模座1、下模6和下模座7,它还包括六个矩形固定块、三个斜角固定块、下模安装块4、U形卡槽5。
六个矩形固定块包括第一矩形固定块21、第二矩形固定块22、第三矩形固定块23、第四矩形固定块24、第五矩形固定块25和第六矩形固定块26。所述的三个斜角固定块包括第一斜角固定块31、第二斜角固定块32和第三斜角固定块33。
上模座1通过螺钉固定在车床上,所述上模8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凸台12,上模8通过所述上模凸台12嵌入上模座1下底面,经第一矩形固定块21压合扣紧而固定在上模座1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固定块21通过螺钉嵌入式固定在上模座1侧壁上。
第一斜角固定块31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模座1下底面的左部,所述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整体形状呈“
Figure 343956DEST_PATH_IMAGE001
”型;所述的第一斜角固定块31“
Figure 98285DEST_PATH_IMAGE001
”型的竖直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阶梯状台阶。
第二斜角固定块32呈矩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32的右下角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32、第二矩形固定块22依次嵌入并贴紧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阶梯状台阶的侧壁上并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斜角固定块31上。
下模座7上表面开设有阶梯状凹槽,所述阶梯状凹槽的凹槽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凸台71、第二凸台72、第三凹槽73、第四凸台74和第五凹槽75,所述第五凹槽75的槽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第一通孔76,所述第一通孔76内侧壁上设置有倒“T”型台阶;所述第五凹槽75的底面中心处还开设有弹簧凹槽751;所述的第一凸台71处设置有第三矩形固定块23,所述第三矩形固定块23的左侧面和底面紧贴第一凸台71,第三矩形固定块23的右侧面紧贴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
Figure 772980DEST_PATH_IMAGE001
”型竖直部的外表面。
第三凹槽73内嵌入下模安装块4,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整体形状呈矩形,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左侧面、右侧面和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L”型开口槽。
下模安装块4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二凸台72顶部齐平,所述第四矩形固定块24嵌入在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左侧面“L”型开口槽与第二凸台72形成的狭长空间的底部;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74的顶部齐平。
U形卡槽5设置在下模安装块4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74顶部,U形卡槽5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四凸台74上;该U形卡槽5的U形口方向向右,U形卡槽5的U字形底部开设有通孔,定位螺钉9依次穿过该通孔、第四矩形固定块24右侧壁上的凹槽及该凹槽内的第一弹簧,旋入此凹槽底部的螺纹深孔,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面抵住U形卡槽5的左端面。
下模安装块4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5的上表面上齐平,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5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下模6,下模6通过螺钉与下模安装块4固连,所述下模6的左侧面上设置有“L”型开口槽。
第三斜角固定块33呈矩形,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6的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处;第三斜角固定块33的左上角处设有与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 ,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方向相同,所述第三斜角固定块33的上表面开有凹槽,该凹槽的右槽口端为光滑圆弧状凸耳601,该凸耳601在水平方向上向右突出。
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外廓形状与第五凹槽75的凹槽形状相配合,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底面上与第一通孔76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61,调节螺栓10从下模座7底面插入第一通孔76并部分旋入所述的第一螺纹孔261,则第六矩形固定块26可在第五凹槽75内做上下方向的移动,调节螺栓10起导柱作用,随着第六矩形固定块26在第五凹槽75内做上下移动,调节螺栓10在第一通孔76内做相应的上下位移。
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下表面上对应于弹簧凹槽751的位置处还开设有第二通孔262,弹簧凹槽75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上端伸入第二通孔262并顶住第五矩形固定块25的底部。所述第五矩形固定块(25)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上表面,位于上模8的正下方。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所述的呈“
Figure 296366DEST_PATH_IMAGE001
”型的第一斜角固定块31“”型的水平部右端面的右下角处设置有斜面。所述第一通孔76、第一螺纹孔261、调节螺栓10的数量均为两个。
实施例2
相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5°。所述第一通孔76、第一螺纹孔261、调节螺栓10的数量均为四个。
实施例3
相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25°。所述第一通孔76、第一螺纹孔261、调节螺栓10的数量均为四个。

Claims (4)

1.挤压成型门边模,它包括上模(8)、上模座(1)、下模(6)和下模座(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六个矩形固定块、三个斜角固定块、下模安装块(4)和U形卡槽(5);
所述的六个矩形固定块包括第一矩形固定块(21)、第二矩形固定块(22)、第三矩形固定块(23)、第四矩形固定块(24)、第五矩形固定块(25)和第六矩形固定块(26);
所述的三个斜角固定块包括第一斜角固定块(31)、第二斜角固定块(32)和第三斜角固定块(33);
所述上模座(1)通过螺钉固定在车床上,所述上模(8)的顶部设置有上模凸台(12),上模(8)通过所述上模凸台(12)嵌入上模座(1)下底面,经第一矩形固定块(21)压合扣紧而固定在上模座(1)的下方,所述第一矩形固定块(21)通过螺钉嵌入式固定在上模座(1)侧壁上;
所述第一斜角固定块(31)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模座(1)下底面的左部,所述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整体形状呈“                                                
Figure 566782DEST_PATH_IMAGE001
”型;所述的第一斜角固定块(31)“”型的竖直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阶梯状台阶;
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32)呈矩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32)的右下角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角固定块(32)、第二矩形固定块(22)依次嵌入并贴紧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阶梯状台阶的侧壁上并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斜角固定块(31)上;
所述的下模座(7)上表面开设有阶梯状凹槽,所述阶梯状凹槽的凹槽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凸台(71)、第二凸台(72)、第三凹槽(73)、第四凸台(74)和第五凹槽(75),所述第五凹槽(75)的槽底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第一通孔(76),所述第一通孔(76)内侧壁上设置有倒“T”型台阶;所述第五凹槽(75)的底面中心处还开设有弹簧凹槽(751);所述的第一凸台(71)处设置有第三矩形固定块(23),所述第三矩形固定块(23)的左侧面和底面紧贴第一凸台(71),第三矩形固定块(23)的右侧面紧贴第一斜角固定块(31)的“
Figure 69624DEST_PATH_IMAGE001
”型竖直部的外表面;
所述第三凹槽(73)内嵌入下模安装块(4),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整体形状呈矩形,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左侧面、右侧面和上表面上分别设置有“L”型开口槽;
所述下模安装块(4)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二凸台(72)顶部齐平,所述第四矩形固定块(24)嵌入在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左侧面“L”型开口槽与第二凸台(72)形成的空间的底部;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水平部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74)的顶部齐平;
所述U形卡槽(5)设置在下模安装块(4)的右侧面上“L”型开口槽的上表面与第四凸台(74)顶部,U形卡槽(5)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四凸台(74)上;该U形卡槽(5)的U形口方向向右,U形卡槽(5)的U字形底部开设有通孔,定位螺钉(9)依次穿过该通孔、下模安装块(4)右侧壁上的凹槽及该凹槽内的第一弹簧,旋入此凹槽底部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面抵住U形卡槽(5)的左端面;
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5)的上表面上齐平,所述下模安装块(4)的上表面“L”型开口的水平部与U形卡槽(5)的上表面嵌入设置有下模(6),下模(6)通过螺钉与下模安装块(4)固连,所述下模(6)的左侧面上设置有“L”型开口槽;
所述第三斜角固定块(33)呈矩形,通过螺钉固定在下模(6)的左侧面上“L”型开口槽处;第三斜角固定块(33)的左上角处设有与第一斜面相对应的第二斜面 ,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的倾斜角度和方向相同,所述下模(6)上表面开有凹槽,该凹槽的右槽口端为光滑圆弧状凸耳(601),该凸耳(601)在水平方向上向右突出;
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外廓形状与第五凹槽(75)的凹槽形状相配合,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底面上与第一通孔(76)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61),调节螺栓(10)从下模座(7)底面插入第一通孔(76)并旋入所述的第一螺纹孔(261);
所述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下表面上对应于弹簧凹槽(751)的位置处还开设有第二通孔(262),弹簧凹槽(751)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上端伸入第二通孔(262)并顶住第五矩形固定块(25)的底部;
所述第五矩形固定块(25)通过螺钉固定在第六矩形固定块(26)的上表面,位于上模(8)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成型门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挤压成型门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呈“”型的第一斜角固定块(31)“
Figure 253929DEST_PATH_IMAGE001
”型的水平部右端面的右下角处设置有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压成型门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76)、第一螺纹孔(261)和调节螺栓(10)的数量均为两个或四个。
CN2012200807695U 2012-03-07 2012-03-07 挤压成型门边模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38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07695U CN202438625U (zh) 2012-03-07 2012-03-07 挤压成型门边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807695U CN202438625U (zh) 2012-03-07 2012-03-07 挤压成型门边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38625U true CN202438625U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20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8076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438625U (zh) 2012-03-07 2012-03-07 挤压成型门边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3862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1130A (zh) * 2012-03-07 2012-07-18 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挤压成型门边模
CN111496066A (zh) * 2020-04-14 2020-08-07 滁州美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冲压件冲切模具的定位限位机构
CN115071005A (zh) * 2022-07-06 2022-09-20 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复材件模压成型的分块模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1130A (zh) * 2012-03-07 2012-07-18 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挤压成型门边模
CN102581130B (zh) * 2012-03-07 2013-09-25 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挤压成型门边模
CN111496066A (zh) * 2020-04-14 2020-08-07 滁州美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冲压件冲切模具的定位限位机构
CN115071005A (zh) * 2022-07-06 2022-09-20 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复材件模压成型的分块模具
CN115071005B (zh) * 2022-07-06 2024-05-24 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复材件模压成型的分块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38625U (zh) 挤压成型门边模
CN206702592U (zh) 机床加工进给驱动装置
CN204412900U (zh) 一种飞机蒙皮凸缘拉深模具
WO2022127297A1 (zh) 薄壁高刚性汽车保险杠模具的z形导轨结构
CN202185551U (zh) 一种生产道钉的终锻坯模具
CN204220777U (zh) 一种侧打凸冲孔模具
CN102581130B (zh) 挤压成型门边模
CN107214250A (zh) 一种汽车装饰条生产模具
CN102489605A (zh) 组合折弯模具
CN104001964A (zh) 一种模具模板侧面夹紧钻孔设备
CN2855571Y (zh) 一种集冲裁与整修于一体的板料成形模具装置
CN206662061U (zh) 一种折弯模具
CN211363114U (zh) 一种具有定位机构的模具加工设备
CN215467532U (zh) 一种模具的直角折边成形可调装置
CN210131978U (zh) 一种底盘类后板件侧壁翻边模具
CN205798169U (zh) 一种加工衬板的弯曲模
CN102848426B (zh) 冲切装置
CN212944943U (zh) 一种组合式精密钣金冲压铆接模具
CN209124724U (zh) 一种支架拉伸模
CN110328785B (zh) 一种模具滑块座及其加工工艺
CN103611798A (zh) 一种方形华司连续模具结构
CN208584766U (zh) 合模紧度检测装置
CN203030753U (zh) 四缸发动机气缸密封片包边模具
CN102909878A (zh) 一种多功能液压机
CN208288765U (zh) 腰型孔冲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92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