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32826U -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32826U
CN202332826U CN201120260622XU CN201120260622U CN202332826U CN 202332826 U CN202332826 U CN 202332826U CN 201120260622X U CN201120260622X U CN 201120260622XU CN 201120260622 U CN201120260622 U CN 201120260622U CN 202332826 U CN202332826 U CN 202332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ng
liquid
radia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606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AL GROUP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HERMAL GROUP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AL GROUP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ERMAL GROUP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606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32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32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328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包括与热源直接紧密接触的导热底座,该装置还包括金属传导散热组件以及液体传导散热组件,两散热组件均与散热底座连接实现热传导。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传导散热与液体传导散热两种传导方式进行散热,极大提高了散热效率,可满足高发热量的电子器件散热要求,使该散热装置使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电子器件的散热方式一般采用导热块、散热鳍片与风扇的互相搭配进行散热,但是这种散热结构对于一些高发热电子部件难以达到散热要求,使其使用场合收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极高散热效率的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包括与热源直接紧密接触的导热底座,该装置还包括金属传导散热组件以及液体传导散热组件,两散热组件均与散热底座连接实现热传导。
其中,所述的金属传导散热组件包括金属导热管、第一散热片,金属导热管中部与散热底座接触,两端弯折延伸穿插于第一散热片中。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散热底座底面设置有容纳金属导热管并与金属导热管紧密接触的凹槽,金属导热管与凹槽接触的中部为吸收热量的吸热段,金属导热管与第一散热片接触的两端为传导热量至第一散热片上的散热段。
其中,所述的液体导热组件包括内灌有导热液体的液体循环管、第二散热片以及驱动导热液体在循环管中循环的电泵,电泵上安装有叶轮,在散热底座中设置有容纳电泵与叶轮的循环腔体,在散热底座侧壁设置有与循环腔体连通的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液体循环管两端分别与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金属传导散热与液体传导散热两种传导方式进行散热,极大提高了散热效率,可满足高发热量的电子器件散热要求,使该散热装置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5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详细的进一步描述:
如图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包括与热源10直接紧密接触的导热底座20,以及金属传导散热组件7以及液体传导散热组件5,两散热组件均与散热底座20连接实现热传导。其中,金属传导散热组件7包括金属导热管60、第一散热片70,金属导热管60中部与散热底座20接触,两端弯折延伸穿插于第一散热片中。在散热底座20底面27设置有容纳金属导热管60并与金属导热管60紧密接触的凹槽28,金属导热管60与凹槽28接触的中部为吸收热量的吸热段61,金属导热管60与第一散热片70接触的两端为传导热量至第一散热片70上的散热段62。其中,液体导热组件5包括内灌有导热液体的液体循环管51、第二散热片50以及驱动导热液体在循环管51中循环的电泵30,电泵30上安装有叶轮35,在散热底座20中设置有容纳电泵30与叶轮35的循环腔体24,在散热底座20侧壁设置有与循环腔体24连通的液体入口21和液体出口22,液体循环管51两端分别与液体入口21和液体出口22对接。工作时,金属导热管60可将部分散热底座20上的热量传导至第一散热片70上散失,导热液体则可在电泵30的驱动下将散热底座20的部分热量传递至第二散热片50散失,实现双重散热。
更加具体地,导热底座20具有一开口23,循环腔体24形成在导热底座20内部,用以容置导热液体,其中导热液体可为以水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液,但不以水溶液为限。导热底座20内部形成多个鳍片25,延伸至循环腔体24中,用以增加导热液体与导热底座20的接触面积。开口23是形成在导热底座20的顶面,连通循环腔体24与导热底座20外部。液体入口21与液体出口22分别形成在导热底座20的侧面,连通循环腔体24与导热底座20外部,其中液体入口21是以供导热液体流入循环腔体24,而液体出口22是用以供导热液体流出循环腔体24,以使导热液体在导热底座20内与外部循环流动。导热底座20的底面27是一平面,用以平贴在热源10。电泵30固定在导热底座20的顶面,并覆盖在导热底座20的开口23。叶轮35也位于循环腔体24 中,用以旋转带动导热液体流动而通过液体入口21与所述的液体出口22。电泵30边缘具有多个固定孔31,分别对应在导热底座20的顶面的螺孔26。在电泵30的顶部覆盖有一固定盖32,固定盖32边缘形成多个固定孔33,分别对应在电泵30的各固定孔31与导热底座20的顶面的各螺孔26。多个螺丝34是可穿过固定孔33与固定孔31并旋入螺孔26,用以将固定盖32锁附在电泵30上,并将电泵30连通固定盖32装设在导热底座20,而使电泵30的叶轮35位于导热底座20的循环腔体24中进行旋转。
对于循环管而言,循环管51具有一出口端511与一入口端512。循环管51的出口端511连通在导热底座20的液体入口21,使导热液体可经由液体入口21,使导热液体可经由液体出口21由循环腔体24 流入循环管51。通过循环管51连接循环腔体24,导热液体可在循环腔体24中与导热底座20进行热交换,吸收导热底座20由热源10接收的热量。接着导热液体可进入循环管51中,通过第二散热器50,与第二散热器50进行热交换而将热量释放至外界。
对于金属导热管60而言,金属导热管60的断面形成一弧形侧621与一相对于的平面侧622,其中弧形侧621的轮廓是匹配在导热底座20的凹槽28,用以使金属导热管60嵌入导热底座20的凹槽28,而金属导热管60的平面侧622与导热底座20的底面27则位于同一平面,金属导热管60与导热底座20可直接贴附在热源10的表面,以使金属导热管60可吸收热源10产生的热量。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此构思下存在其他显而易见的变换形式,这些变换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包括与热源(10)直接紧密接触的导热底座(2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金属传导散热组件(7)以及液体传导散热组件(5),两散热组件均与散热底座连接实现热传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传导散热组件包括金属导热管(60)、第一散热片(70),金属导热管中部与散热底座接触,两端弯折延伸穿插于第一散热片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散热底座底面(27)设置有容纳金属导热管并与金属导热管紧密接触的凹槽(28),金属导热管与凹槽接触的中部为吸收热量的吸热段(61),金属导热管与第一散热片接触的两端为传导热量至第一散热片上的散热段(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导热组件包括内灌有导热液体的液体循环管(51)、第二散热片(50)以及驱动导热液体在循环管中循环的电泵(30),电泵上安装有叶轮(35),在散热底座中设置有容纳电泵与叶轮的循环腔体(24),在散热底座侧壁设置有与循环腔体连通的液体入口(21)和液体出口(22),液体循环管两端分别与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对接。
CN201120260622XU 2011-07-22 2011-07-22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32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60622XU CN202332826U (zh) 2011-07-22 2011-07-22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60622XU CN202332826U (zh) 2011-07-22 2011-07-22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32826U true CN202332826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44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6062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32826U (zh) 2011-07-22 2011-07-22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328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615A (zh) * 2017-01-03 2017-04-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0258379A1 (zh) * 2019-06-26 2020-12-30 东北大学 一种大功率芯片封闭式液态金属二回路冷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4615A (zh) * 2017-01-03 2017-04-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0258379A1 (zh) * 2019-06-26 2020-12-30 东北大学 一种大功率芯片封闭式液态金属二回路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6187B (en) Integrated liquid cooling system
US20140069614A1 (en) Heat dissipaion device and thermal module using same
CN202332826U (zh) 一种双重热交换散热装置
CN107787157B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
WO2018176535A1 (zh) 一种新型机械泵液冷散热系统
TWI775368B (zh) 液冷頭、液冷頭元件及液冷散熱器
CN104701278A (zh) 通用型功率模块的散热机构
CN201336012Y (zh) 一种组合式散热外壳及嵌入式计算机
CN109637989B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igbt散热的并联管路液冷散热器
CN203607388U (zh) 功率模块的散热机构
CN214278869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系统
CN213958000U (zh) 一种双回程高效计算机水冷散热器
CN201142812Y (zh) 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01184991Y (zh) 一种高效散热器
CN210773606U (zh) 一种双面散热的铜管水冷板
CN209929439U (zh) 一种动力电池水冷模组总成
CN205213242U (zh) 水冷散热装置以及计算机
CN202634976U (zh) 散热装置
CN209017391U (zh) 一种新型大数据设备
CN110220406A (zh) 一种高效的微型换热器
CN1282914C (zh) 计算机用高效液冷散热装置
CN219917147U (zh) 散热结构和电子器件安装总成
CN220105648U (zh) 一种具有三面散热结构的电脑散热器
CN212537781U (zh) 一种led模组铝散热器
CN220020233U (zh) 一种用于电子硬件的均热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