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8344U - 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 - Google Patents

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08344U
CN202208344U CN2011203167376U CN201120316737U CN202208344U CN 202208344 U CN202208344 U CN 202208344U CN 2011203167376 U CN2011203167376 U CN 2011203167376U CN 201120316737 U CN201120316737 U CN 201120316737U CN 202208344 U CN202208344 U CN 202208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d
motor tricycle
alemite
spring plank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167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3167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08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08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083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包括有减震器和带有横梁和纵梁的架体,前部和后部的横梁两端均伸出纵梁,前部的横梁外侧设置有固定吊耳,其特征在于:后部的横梁的两端上均设置有水平的固定架,活动吊耳的一端与固定架铰接,活动吊耳的另一端与簧板的一端铰接,簧板的另一端与固定吊耳铰接。本实用新型具有重心低、稳定性强、结构可靠的优点,它可以明显地降低车架的重心,显著地提高三轮摩托车在行驶的稳定性,降低发生侧翻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特别是一种三轮摩托车车架。
技术背景
   目前,三轮摩托车车架一般是在后横梁两端头设置有活动的吊耳,这样就使得车架的重心偏高,使其在行驶时稳定性不好,当满载货物的时候,容易造成侧翻现象。在CN2860990Y中公告了一种名称为“三轮摩托车车架”的实用新型专利,它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车架的前梁架和后梁架焊接为一体,前梁架的前端焊接方向柱套管,后梁架上设有前后两个用于连接吊耳的横梁,前后两个横梁的两端分别外伸后梁架两边的纵梁与用于安装钢板弹簧的吊耳固定连接,其中固定在后横梁上的吊耳上连接一个可转动的吊耳,钢板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可转动的吊耳上,钢板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前横梁上固定连接的前吊耳上,后梁架两边的纵梁内侧分别连接有一个减震器。虽然该专利有利于降低车身底盘,增强正三轮摩托车行驶的稳定性,但车架与后桥之间无任何限位装置,因此存在如下的不足:1.在装载货物的情况下,由于较重货物或较轻货物摆放位置不均衡,架体的受力出现不均,影响行车的稳定性;当装载重物的时候,如果重物靠近于车架的某一边,会使摆放重物的这边下降,而车架另一边不仅不会下降,甚至会上翘,这样就使的行车不稳定;特别是当出现转弯的时候,由于离心作用,导致车架与后桥之间发生左右的相对位移的情况,行车极不稳定,容易发生侧翻。2.当三轮摩托车出现减速或加速的情况时,导致车架与后桥之间发生前后的相对位移,影响了三轮摩托车行驶的稳定性,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它可以明显地降低车架的重心,显著地提高三轮摩托车行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减震器和带有横梁和纵梁的架体,前部和后部的横梁两端均伸出纵梁,前部的横梁外侧设置有固定吊耳,其特征在于:后部的横梁的两端上均设置有水平的固定架,活动吊耳的一端与固定架铰接,活动吊耳的另一端与簧板的一端铰接,簧板的另一端与固定吊耳铰接。
生产厂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活动吊耳的长度,使车架架体的重心明显地下降,使三轮摩托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稳定性增强,降低发生侧翻的可能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重心低、稳定性强、结构可靠的优点,它可以明显地降低车架的重心,显著地提高三轮摩托车行驶的稳定性,降低发生侧翻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A的剖视图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梁;2.纵梁;3.架体;4.固定吊耳;5.固定架;6.活动吊耳;7.簧板;8.套管;9.金属板;10.轴销;11.装配孔;12.装配孔;13.装配孔;14.轴销;15.注油通道;16.注油通道;17.注油孔;18.注油孔;19.减震器;20.后桥;21.减震器;22.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减震器和带有横梁1和纵梁2的架体3,前部和后部的横梁1两端均伸出纵梁2,前部的横梁1外侧设置有固定吊耳4,其特征在于:后部的横梁1的两端上均设置有水平的固定架5,活动吊耳6的一端与固定架5铰接,活动吊耳6的另一端与簧板7的一端铰接,簧板7的另一端与固定吊耳4铰接。
生产厂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活动吊耳的长度,使车架架体3的重心明显地下降,使三轮摩托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稳定性增强,防止发生侧翻。它可以明显地降低车架3的重心,显著地提高三轮摩托车行驶的稳定性。
如图1、3、4所示,活动吊耳6是这样设置的:该活动吊耳6为双板轴套,双板轴套包括有套管8和两个金属板9,金属板9平行地设置在套管8的两端;双板轴套与固定架之间是这样铰接的,轴销10依次活动地穿过固定架5上的装配孔11、金属板9、套管8、金属板9、固定架5上的装配孔12后,通过螺母彼此铰接在一起。
如图1、3、4所示,双板轴套与簧板8之间是这样铰接的:金属板9设置有装配孔13,簧板7端部卷成管状态,并位于两金属板9之间,轴销14穿过装配孔13、簧板7端部的管状后,通过螺母使金属板9与簧板7的端部铰接在一起。在轴销14的端部可以涂上黄油,形成黄油嘴,以增加润滑。
如图3所示,在轴销10内设置有通至套管8内壁的注油通道15。润滑油通过注油通道15注入,通至套管8的内壁和轴销10的外壁,这样就使套管8内壁和轴销10外壁之间的接触面更加润滑。
如图3所示,在轴销14内设置有通至簧板7内壁的注油通道16。润滑油通过注油通道16注入,通至簧板7的内壁和轴销14外壁,这样就使簧板7内壁和轴销14外壁之间的接触面更加润滑。
如图4所示,在套管8上设置有通至轴销10外壁的注油孔17。润滑油通过注油孔17注入,通至套管8的内壁和轴销10外壁,这样就使套管8内壁和轴销10外壁之间的接触面更加润滑。
如图4所示,在簧板7上设置有通至轴销14外壁的注油孔18。润滑油通过注油孔18注入,通至簧板7的内壁和轴销14外壁,这样就使簧板7内壁和轴销14外壁之间的接触面更加润滑。
如图1、2所示,架体3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减震器,其中一个减震器19的一端与后桥20铰接,另一端向前倾斜与架体3铰接,另一个减震器21的一端与后桥20铰接,另一端向后倾斜与架体3铰接。
当三轮摩托车出现减速的情况时,导致车架与后桥之间发生前后相对位移,此时,减震器19向后拉,而减震器21向前压缩,这样就
限制了车架3和后桥20之间的相对位移,增强了稳定性;当三轮摩托车出现加速的情况时,其状况与急刹车的状况相反,在此不再叙述。
如图1所示,在架体3内设置有稳定杆22,稳定杆22两端分别与架体3、后桥20构成限制在竖直平面内相对转动的铰接。
当出现转弯的时候,由于离心作用,导致车架3与后桥20之间发生左右的相对位移的情况,导致车架3与后桥2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此时,稳定杆22拉住车架,限制了车架3和后桥20之间的相对位移,增强了稳定性。
在上述两个减震器和稳定杆22共同作用下,当装载重物的时候,无论重物靠近于车架3的任何一个位置上,都会使车架3整体下移,使车架整体受力均衡,提高了行驶的稳定性。

Claims (9)

1.一种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包括有减震器和带有横梁(1)、纵梁(2)的架体(3),前部和后部的横梁(1)两端均伸出纵梁(2),前部的横梁(1)外侧设置有固定吊耳(4),其特征在于:后部的横梁(1)的两端上均设置有水平的固定架(5),活动吊耳(6)的一端与固定架(5)铰接,活动吊耳(6)的另一端与簧板(7)的一端铰接,簧板(7)的另一端与固定吊耳(4)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活动吊耳(6)是这样设置的:该活动吊耳(6)为双板轴套,双板轴套包括有套管(8)和两个金属板(9),金属板(9)平行地设置在套管(8)的两端;双板轴套与固定架之间是这样铰接的,轴销(10)依次活动地穿过固定架(5)上的装配孔(11)、金属板(9)、套管(8)、金属板(9)、固定架(5)上的装配孔(12)后,通过螺母彼此铰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双板轴套与簧板(8)之间是这样铰接的:金属板(9)设置有装配孔(13),簧板(7)端部卷成管状态,并位于两金属板(9)之间,轴销(14)穿过装配孔(13)、簧板(7)端部的管状后,通过螺母使金属板(9)与簧板(7)的端部铰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轴销(10)内设置有通至套管(8)内壁的注油通道(1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轴销(14)内设置有通至簧板(7)内壁的注油通道(16)。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套管(8)上设置有通至轴销(10)外壁的注油孔(17)。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簧板(7)上设置有通至轴销(14)外壁的注油孔(1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架体(3)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减震器,其中一个减震器(19)的一端与后桥(20)铰接,另一端向前倾斜与架体(3)铰接,另一个减震器(21)的一端与后桥(20)铰接,另一端向后倾斜与架体(3)铰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架体(3)内设置有稳定杆(22),稳定杆(22)两端分别与架体(3)、后桥(20)构成限制在竖直平面内相对转动的铰接。
CN2011203167376U 2011-08-29 2011-08-29 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8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167376U CN202208344U (zh) 2011-08-29 2011-08-29 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167376U CN202208344U (zh) 2011-08-29 2011-08-29 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08344U true CN202208344U (zh) 2012-05-02

Family

ID=45987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1673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8344U (zh) 2011-08-29 2011-08-29 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083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32002C1 (ru) * 2013-06-07 2014-10-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Го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ицикл с наклоняющимся кузовом в виде грузовой платформы для горных фермерских хозяйств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32002C1 (ru) * 2013-06-07 2014-10-2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Го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ицикл с наклоняющимся кузовом в виде грузовой платформы для горных фермерских хозяйств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37655U (zh) 一种边梁式越野车车架
CN104608573A (zh) 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和汽车
CN101774402A (zh) 一种汽车全浮前悬置装置
KR101315489B1 (ko) 차량용 서브프레임의 구조
CN201254064Y (zh) 经济型乘用车两驱后悬架
CN201951198U (zh) 汽车四连杆后悬架
CN202208344U (zh) 带黄油嘴的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03713459U (zh) 一种扭杆弹簧安装支座
CN216102460U (zh) 一种重型商用车四点全浮驾驶室悬置装置
CN203172728U (zh) 工程车车架总成及其工程车
CN201442502U (zh) 双后桥空气悬架
CN201325558Y (zh) 正三轮摩托车的后轮悬挂结构
CN211106827U (zh) 一种轻量化欧式半挂车空气悬架系统
CN204713093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构架
CN210852406U (zh) 一种全自动泊车机器人用车轮平衡装置
CN208760732U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105667608A (zh) 一种双向减振型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1506292U (zh) 越野汽车货厢三点式固定装置
CN105946989A (zh) 一种载重汽车驾驶室悬浮式后悬架减振立柱总成
CN2933932Y (zh) 汽车转向桥空气悬挂装置
CN216545619U (zh) 一种可调整房车底盘两侧轮胎同轴的双阻尼独立悬挂装置
CN110775161A (zh) 一种装配式货车车架总成
WO2018066608A1 (ja) トラニオンブラケットおよびトラニオン式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04340592U (zh) 一种汽车减震系统
CN202593636U (zh) 中梁式电动车底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