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21885U - 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85U
CN202121885U CN2011201773850U CN201120177385U CN202121885U CN 202121885 U CN202121885 U CN 202121885U CN 2011201773850 U CN2011201773850 U CN 2011201773850U CN 201120177385 U CN201120177385 U CN 201120177385U CN 202121885 U CN202121885 U CN 2021218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logo
logo body
electronic produc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773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丽芬
邹凌云
陈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773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218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218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218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ing And Chemical Polish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包括基体和LOGO本体,所述LOGO本体固定于所述基体上,所述基体和LOGO本体上分别地形成有纹理层和/或膜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的壳体的基体和LOGO本体分别制作,LOGO本体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并且基体和LOGO本体可以独立地采用各种机械处理和/或物理、化学处理形成纹理层和/或膜层,具有各自的质感和/或色泽,使得LOGO更具凸显效果,能够充分满足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的表面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产品,例如:手机技术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各种电子产品壳体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设计,尤其是对电子产品壳体的LOGO(商标、标志)设计,对于LOGO的独特设计在对产品壳体装饰的同时,对突出产品的品牌效应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而不仅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更成为了商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在电子产品壳体表面,凸显产品的铭牌和/或特点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机械处理、物理或化学处理,例如:所述机械处理包括喷砂、拉丝、抛光等,所述物理或化学处理包括化学蚀刻、镭雕、阳极、真空物理气相沉积(PVD)、电镀、移印、填墨等。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壳体的制作方法,例如,在对产品壳体进行机械处理后,对产品壳体进行化学蚀刻或者镭雕,形成LOGO,之后将形成LOGO后的产品壳体进行着色处理;或者是在对产品壳体进行着色处理后,采用移印、填墨等方式在产品壳体形成LOGO;现有的对于产品壳体着色处理一般根据产品的材质进行选择,铝合金通常会采用阳极氧化,不锈钢通常会采用PVD。然而,上述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壳体的制作方法所制作的产品壳体,其LOGO的外观效果均会受限于产品壳体本身的处理,例如:采用化学蚀刻或者镭雕的方法实现的LOGO仅能是实现质感不同于产品壳体,且质感仅能实现砂面效果,而对于LOGO的颜色则局限于产品壳体的颜色;而对产品壳体进行机械或着色处理后再进行移印或填墨,虽然在LOGO的颜色多样化,不局限于产品壳体的颜色,但是其质感的局限性更大,且失去了原有的金属质感。总之,由于LOGO的效果(包括质感和色泽)的局限性大,产品壳体的铭牌和/或特点的凸显效应就不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对产品壳体的LOGO进行选择性处理,例如:选择性机械处理,选择性着色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产品壳体的LOGO质感和颜色有了较多的选择,产品壳体和LOGO有了更多的搭配和相互衬托。但是这种制作方法有其局限性和缺点,例如:选择性处理必定需要遮蔽处理,遮蔽的去除必定会影响到被遮蔽部分的已处理效果,产品的良率必然降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产品的壳体,LOGO的外观效果受限于产品壳体本身的处理,凸显效应不明显,或者良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所述电子产品的壳体包括基体和LOGO本体,所述LOGO本体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基体上,所述基体和LOGO本体上分别地形成有纹理层和/或膜层。
在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中,所述基体上设有镶嵌槽或镶嵌孔,所述LOGO本体安装于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中。
在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中,所述LOGO本体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LOGO图案凸起。
在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中,所述镶嵌孔为通孔。
在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中,LOGO本体的厚度等于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的厚度。
在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中,所述基体的厚度为0.3-0.6mm。
在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中,所述LOGO本体的厚度大于0.1mm并小于或等于所述基体的厚度。
在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中,所述LOGO本体焊接或粘结于所述基体上。
在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中,所述基体为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或锌合金基体。
在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中,所述膜层为物理气相沉积层,厚度为0.3-5微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的壳体的基体和LOGO本体分别制作,LOGO本体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基体和LOGO本体可以独立地采用各种机械处理和/或物理、化学处理形成纹理层和/或膜层,具有各自的质感和/或色泽,使得LOGO更具凸显效果,能够充分满足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良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子产品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LOGO本体嵌入基体前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子产品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LOGO本体嵌入基体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所述电子产品的壳体包括基体和LOGO本体,所述LOGO本体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基体上,所述基体和LOGO本体上分别地形成有纹理层和/或膜层。
上述电子产品的壳体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分别制作基体和LOGO本体;在本步骤中,提供基体,然后在基体上形成供LOGO本体嵌入的镶嵌槽或镶嵌孔;具体来说,所述基体为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壳体,例如:手机壳体,其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锌合金等,通过蚀刻或激光雕刻在基体上形成用于嵌入LOGO本体的镶嵌槽或镶嵌孔。同时,提供LOGO本体基材,在LOGO本体基材上制作LOGO本体;所述LOGO本体基材可选用与基体相同材质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板,通过蚀刻或电铸的方式将LOGO本体基材制作成LOGO本体;所述LOGO本体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的形状和大小相一致。在优选情况下,所述LOGO本体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LOGO图案凸起,所述LOGO图案凸起呈现所需的LOGO的图案、形状和大小,所述底座用于与镶嵌槽或镶嵌孔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这种设置形式可以使LOGO本体与镶嵌槽或镶嵌孔的固定更稳固,并且可以避免焊接或粘结等连接方式对LOGO本体的影响;当然,所述LOGO本体可仅包括LOGO图案凸起,而不设置底座,然而,这种设置形式的LOGO本体只能通过粘结的方式进行固定,因为难以从LOGO本体的正面进行焊接而不影响LOGO本体的图案和性质。上述LOGO本体的图案、形状和大小可通过电脑制作,并通过输出菲林、显影、曝光的方法使基体的镶嵌槽或镶嵌孔和LOGO本体的图案和大小保持一致。上述蚀刻、激光雕刻、电铸的方法及工艺条件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
步骤2、分别对基体和LOGO本体进行表面处理;在本步骤中,分别对基体和LOGO本体进行机械处理和/或物理、化学处理,所述机械处理选自喷砂处理、拉丝处理、抛光处理以及辊轧处理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得基体和镶嵌在基体内的LOGO本体根据需要分别进行各自的质感处理,在所述基体和LOGO本体上分别地形成纹理层,例如:当分别对所述基体和LOGO本体选择喷砂处理和拉丝处理时,在基体表面形成喷砂纹理,在LOGO本体的表面形成条状纹理。所述物理、化学处理选自阳极氧化、物理气相沉积(PVD)、喷涂、电镀、电泳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得基体和镶嵌在基体内的LOGO本体根据需要进行各自的着色处理,在基体和LOGO本体的表面分别形成相同或不同颜色的膜层;优选物理气相沉积形成膜层,所形成的物理气相沉积层可以为氮化铬、碳化铬、氮化钛、碳化钛、氧化钛、氮铝化钛膜层中的一种或多种;膜层厚度为0.3-5微米,物理气相沉积形成的膜层较薄,不会遮盖机械处理后的效果,并且具有较佳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能。例如:当分别对所述基体和LOGO本体选择PVD黑色处理和PVD金色处理时,在基体和LOGO本体的表面分别形成黑色膜层和金属膜层,所形成的膜层与基体和LOGO本体的结合力好,并且具有优良的耐腐蚀和耐磨性能。上述机械处理、或物理、化学处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
步骤3、将LOGO本体固定于所述基体上。在本步骤中,通过粘结或者焊接的方法将LOGO本体固定在基体上;值得一提的是,当在基体上形成镶嵌槽时,镶嵌槽的厚度一般不超过基体厚度的一半,为了将与之相应的LOGO本体固定于该镶嵌槽内,所采用的固定方式为粘结,所述粘结的方法包括普通背胶粘结、热熔胶粘结、UV胶粘结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粘结方法,而不采用焊接,以避免对LOGO本体的外表面造成影响。而当基体上形成镶嵌孔,所述镶嵌孔的厚度一般为基体厚度的一半以上,尤其是形成镶嵌通孔时,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LOGO本体固定于该镶嵌孔中,此时通过焊接设备从LOGO本体的背面对LOGO本体和基体进行焊接,不会对LOGO本体和基体的外观造成影响。一般来说,所述LOGO本体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基体的厚度,所述基体的厚度为0.3-0.6mm,所述LOGO本体的厚度最小为0.1mm。并且,所述LOGO本体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的厚度,使得所述LOGO本体能够嵌入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内,在优选情况下,所述LOGO本体的厚度等于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的厚度,使得所述LOGO本体固定于基体后,其外表面在同一高度上,具有更佳的视觉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产品的壳体的基体和LOGO本体分别制作,基体和LOGO本体可以独立地采用各种机械处理和/或物理、化学处理,所述基体和LOGO本体上分别地形成有纹理层和/或膜层,具有各自的质感和/或色泽,使得LOGO更具凸显效果,能够充分满足商家和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可操作性强,良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另外,通过物理/化学处理能够在电子产品的壳体表面形成有颜色的膜层,膜层的耐磨耐腐蚀性能佳,能够有效保护基体和LOGO本体。
下面采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述实施例选择具体的机械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在基体和镶嵌在基体内的LOGO本体的表面形成纹理层和/或膜层,使基体和镶嵌在基体内的LOGO本体的表面呈现相应地质感和表面色泽,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机械处理、物理/化学处理均可用于在基体和镶嵌在基体内的LOGO本体的表面形成纹理层和/或膜层,使之具有相应地质感和表面色泽,其参数和工艺条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所举例的机械处理、物理/化学处理。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壳体1包括基体11和LOGO本体12,所述基体11的厚度为0.50毫米,LOGO本体12的厚度为0.10毫米;通过蚀刻方式在基体11形成镶嵌槽111,通过蚀刻方式制作LOGO本体12,其中,对基体11做喷砂、PVD黑色处理,在基体11的表面形成喷砂纹理和黑色PVD膜层;对LOGO本体12做抛光、PVD金色处理,在LOGO本体12的表面形成光面和金色PVD膜层;再采用普通背胶压合的方法将LOGO本体12固定于基体11的镶嵌槽111内。上述电子产品的壳体1的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基体的制作
将基体清洗后,在基体表面喷涂抗蚀刻感光油墨,于80℃温度下烘烤固化15分钟。固化之后,使用具有所需LOGO图案的菲林对基体进行遮蔽,放入UV曝光设备进行曝光20秒,曝光能量为250毫焦/平方米。曝光结束后用浓度为1%的碳酸钠溶液显影。显影后褪除未曝光部分的油墨,使基体在蚀刻液中浸泡15分钟,则油墨未保护部分被蚀刻。蚀刻结束后,用脱漆剂或者浓度为2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曝光后的油墨褪除,在基体上形成所需的镶嵌槽,镶嵌槽的深度为0.10毫米,图案与所需的LOGO图案一致;
形成镶嵌槽后,将具有镶嵌槽的基体进行喷砂处理,喷砂压力为0.8帕斯卡。将经喷砂处理的基体清洗后,进行黑色PVD处理,PVD具体工艺为:真空镀膜设备抽真空至6×10-3帕斯卡,通入工作气体氩气,使气压为0.5帕斯卡,开启铬靶的电源,功率为9千瓦,开启偏压电源,偏压/占空比为200伏/75%,10分钟后,通入反应气体乙炔,乙炔流量为50-200标准毫升/分钟,时间为40分钟,乙炔流量达到200标准毫升/分钟后,继续稳定10分钟,在基体上形成黑色PVD膜层,黑色PVD膜层的厚度为0.5微米,关闭铬靶的电源、偏压电源、停止通入乙炔;最终得到具有镶嵌槽的、喷砂纹理的黑色基体;
2、LOGO本体制作
LOGO本体基材的厚度为0.10毫米,对LOGO本体基材进行抛光处理,此抛光为公众所熟知的机械抛光处理,使LOGO本体基材呈光面质感;
对已抛光处理的LOGO本体基材进行蚀刻,蚀刻工艺与步骤1中镶嵌槽的蚀刻方法类似,不同的是菲林图案与步骤1中的菲林图案相反。蚀刻完成后,对具有LOGO本体基材进行金色PVD处理,PVD具体工艺步骤与步骤1中的工艺步骤类似,不同的是采用钛靶,反应气体为氮气,从而在LOGO本体基材上形成金色PVD膜层,金色PVD膜层的厚度为20微米;PVD着色之后,对LOGO本体基材进行贴保护膜、刷背胶、干燥、贴反离型膜,最后进行冲切,将LOGO本体基材冲切为一个或多个LOGO本体,最终得到厚度为0.10毫米的金色LOGO本体;
3、将LOGO本体固定于基体的镶嵌槽内
剥离LOGO本体上的反离型膜,将带有保护膜的LOGO本体放置于基体的镶嵌槽内,可以手工或者采用压合机进行压合,去掉保护膜,将LOGO本体固定于基体的镶嵌槽内,得到黑色喷砂质感的基体与金色光面质感的LOGO本体相结合的电子产品的壳体。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壳体2包括基体21和LOGO本体22,所述基体21的厚度为0.50毫米,LOGO本体22的厚度为0.50毫米;通过蚀刻方式在基体21形成镶嵌通孔211,通过蚀刻方式制作LOGO本体22,所述LOGO本体22包括底座221和设于底座221上的LOGO图案凸起222,LOGO本体22的厚度为0.50毫米,LOGO图案凸起222的厚度为0.10毫米。并且,对基体21做喷砂、PVD黑色处理,在基体21的表面形成喷砂纹理和黑色PVD膜层;对LOGO本体22做抛光、PVD金色处理,在LOGO本体12的表面形成光面和金色PVD膜层;再采用激光焊接的方法将LOGO本体22固定于基体21的镶嵌通孔211内。上述电子产品的壳体2的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实施例2的蚀刻工艺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的是基体的正面蚀刻与实施例1类似的厚度约0.10毫米的LOGO图案,背面蚀刻一框形图案,深度为0.40毫米,形成一镶嵌通孔。LOGO本体采用0.50毫米的LOGO本体基材,蚀刻出底座和底座上的LOGO图案凸起,底座稍大于基体所蚀刻的框形图案,底座的厚度为0.40毫米,底座上的LOGO图案凸起为0.10毫米。然后,分别对基体和LOGO本体进行各自的机械处理和/或物理、化学处理,可与实施例1相同;
2、采用激光焊接的方法从基体的背面将LOGO本体的底座与基体的镶嵌通孔相焊接,将LOGO本体镶嵌在基体的镶嵌通孔内,激光焊接主要工艺参数为:激光脉宽0.6毫秒,功率0.8瓦,频率45赫兹,速度5毫米/秒,电流35-45安培;激光焊接后得到黑色喷砂质感的基体与金色光面质感的LOGO本体相结合的电子产品的壳体。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基体的镶嵌槽的制作方法采用激光雕刻代替了实施例1中的化学蚀刻,激光雕刻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
根据所需的图案,将图案编辑成相应程序,再将编辑好的程序导入激光雕刻机或者CNC设备,通过激光在基体的表面进行雕刻,形成镶嵌槽,镶嵌槽的深度为0.12毫米;其中,激光雕刻工艺参数为激光焦距2毫米,电流10毫安,速度30毫米/秒。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区别仅在于LOGO本体的制作采用电铸方法替代了实施例1中的蚀刻方法,电铸方法的具体工艺如下:
对LOGO本体基材表面进行喷涂感光油墨,于80℃温度下烘烤固化15分钟。固化之后,使用具有所需LOGO图案的菲林对基体进行遮蔽,放入UV曝光设备进行曝光20秒,曝光能量为250毫焦/平方米。曝光结束后用浓度为1%的Na2CO3溶液显影。显影后褪除未曝光部分的油墨。将处理后的LOGO本体基材放入电铸溶液(氨基硫酸镍500克/升,氯化镍5克/升,硼酸40克/升,湿润剂WT1.5毫升/升,PH值为4)中作为阴极,以镍金属板为阳极,阴极与阳极的面积比为1.5。接通直流电源,电流密度20安/平方分米,在50℃下电铸2小时。用水将电铸层的表面清洗干净并在80℃下烘干。在25℃下,将其在20克/升的铬酸酐水溶液中浸渍15秒钟,然后用水清洗干净并在80℃下烘干,得到电铸LOGO本体基材,然后对其进行电镀着色,其中电镀工艺与传统电镀工艺一致,所镀的颜色为银色,在LOGO本体基材表面形成银色电镀层。电镀后进行贴膜、刷胶、干燥、贴反离型膜,最后进行冲切,即可得到具有银色光面质感的LOGO本体,厚度为0.10毫米;
LOGO本体固定在基体的方式与实施例1类似,最后得到黑色喷砂质感的基体与银色光面质感的LOGO本体相结合的电子产品的壳体。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对于基体和LOGO本体的制作可以采用以上实施例中任何一种方式,本实施例仅是改变LOGO本体与基体的固定方式,即采用热熔胶粘结的方式,将LOGO本体安装于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中,在LOGO本体和镶嵌槽或镶嵌孔之间设置热熔胶,热熔并冷却后,LOGO本体固定于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中,LOGO本体和镶嵌槽或镶嵌孔之间形成由热溶胶粘结层;所述热熔胶为AD-HM6,热熔温度为100-1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产品的壳体包括基体和LOGO本体,所述LOGO本体可分离地固定于所述基体上,所述基体和LOGO本体上分别地形成有纹理层和/或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上设有镶嵌槽或镶嵌孔,所述LOGO本体安装于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LOGO本体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的LOGO图案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嵌孔为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LOGO本体的厚度等于所述镶嵌槽或镶嵌孔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厚度为0.3-0.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LOGO本体的厚度大于0.1mm并小于或等于所述基体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LOGO本体焊接或粘结于所述基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或锌合金基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为物理气相沉积层,厚度为0.3-5微米。
CN2011201773850U 2011-05-30 2011-05-30 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218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73850U CN202121885U (zh) 2011-05-30 2011-05-30 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73850U CN202121885U (zh) 2011-05-30 2011-05-30 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21885U true CN202121885U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62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7738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21885U (zh) 2011-05-30 2011-05-30 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21885U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2544A (zh) * 2015-07-31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阳极氧化后实现高光logo的方法及铝合金制品
CN105543928A (zh) * 2016-01-26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金属或合金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5657997A (zh) * 2014-11-12 2016-06-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装置及制备该壳体的方法
CN105825768A (zh) * 2016-03-31 2016-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立体徽标的方法、立体徽标及其应用方法
CN106227001A (zh) * 2016-09-06 2016-12-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治具及工件制造方法
CN106363346A (zh) * 2015-07-24 2017-02-01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带标识件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6852052A (zh) * 2017-03-30 2017-06-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壳体加工方法、金属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07633763A (zh) * 2017-08-30 2018-0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logo传感组件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949224A (zh) * 2017-12-20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盖体、膜片以及电子装置
CN108040445A (zh) * 2017-12-20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盖体、膜片以及电子装置
CN109195379A (zh) * 2018-09-25 2019-01-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电子设备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CN111842085A (zh) * 2020-06-24 2020-10-30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色抗指纹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1842076A (zh) * 2020-06-24 2020-10-30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香槟金抗指纹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1850487A (zh) * 2020-06-24 2020-10-30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玫瑰金抗指纹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1876730A (zh) * 2020-06-24 2020-11-03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钛金抗指纹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2788888A (zh) * 2020-11-16 2021-05-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2874223A (zh) * 2019-11-30 2021-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7997A (zh) * 2014-11-12 2016-06-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具有该壳体的电子装置及制备该壳体的方法
CN106363346A (zh) * 2015-07-24 2017-02-01 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带标识件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5002544A (zh) * 2015-07-31 2015-10-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阳极氧化后实现高光logo的方法及铝合金制品
CN105543928A (zh) * 2016-01-26 2016-05-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金属或合金壳体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25768A (zh) * 2016-03-31 2016-08-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立体徽标的方法、立体徽标及其应用方法
CN106227001A (zh) * 2016-09-06 2016-12-1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治具及工件制造方法
CN106852052B (zh) * 2017-03-30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壳体加工方法、金属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06852052A (zh) * 2017-03-30 2017-06-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壳体加工方法、金属壳体和电子设备
CN107633763A (zh) * 2017-08-30 2018-0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logo传感组件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949224A (zh) * 2017-12-20 2018-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盖体、膜片以及电子装置
CN108040445A (zh) * 2017-12-20 2018-05-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盖体、膜片以及电子装置
CN109195379A (zh) * 2018-09-25 2019-01-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电子设备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CN112874223A (zh) * 2019-11-30 2021-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42085A (zh) * 2020-06-24 2020-10-30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色抗指纹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1842076A (zh) * 2020-06-24 2020-10-30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香槟金抗指纹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1850487A (zh) * 2020-06-24 2020-10-30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玫瑰金抗指纹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1876730A (zh) * 2020-06-24 2020-11-03 肇庆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钛金抗指纹不锈钢的制备方法
CN112788888A (zh) * 2020-11-16 2021-05-11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CN112788888B (zh) * 2020-11-16 2023-04-1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21885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壳体
CN101327710B (zh) 一种金属表面的装饰方法
CN103388121B (zh) 一种高精度金属掩模板的混合制作工艺
CN102724840B (zh)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41725B (zh) 一种手机中框制作方法和手机中框结构
CN101613862B (zh) 塑料表面处理方法
WO2011160508A1 (en) Die cast product and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 same
CN101008096A (zh) 低碳钢上电沉积Ni-W-P非晶态薄膜的方法
CN201611982U (zh) 电子装置外壳的表面披覆结构
CN102912373A (zh) 喷射沉积法制备钛包铜层状复合电极板的方法
CN104882671B (zh) 一种内嵌金属的塑胶壳件实现化镀天线的方法
CN103706939A (zh) 一种钨铜异种金属的扩散连接方法
CN101179613A (zh) 一种不锈钢手机按键的制造工艺
TWI277377B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posited copper foil with a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t carrier and an electrodeposited copper foil with a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t carrier obtained through the method
JPS5824507B2 (ja) 電着銅箔製造用の改良されたドラム装置
CN102345126A (zh) 金属工件的表面处理方法
KR20030030953A (ko) 경금속 합금 표면을 위한 피복 방법
CN101193489A (zh) 电镀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0469874U (zh) 基于激光钻孔碳化导电直接金属化孔的电路板
CN102787337A (zh) 汽车标志及内饰镀金方法
ATE477353T1 (de) Submikrone metallisierung unter verwendung elektrochemischer beschichtung
CN114074462A (zh) 一种壳体结构、其备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0314177B1 (ko) 전기도금을 이용한 시계 입체 문자판 제조방법
CN1166479C (zh) 电镀金刚石聚晶锯片及其制造工艺
JP6639253B2 (ja) 電鋳用マスク原版の機能部品、電鋳用マスク原版の機能部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