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13244U - 轮椅搬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椅搬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13244U
CN202113244U CN201090000566XU CN201090000566U CN202113244U CN 202113244 U CN202113244 U CN 202113244U CN 201090000566X U CN201090000566X U CN 201090000566XU CN 201090000566 U CN201090000566 U CN 201090000566U CN 202113244 U CN202113244 U CN 2021132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ody portions
wheel
wheelchair
carr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900005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松晴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D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132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132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62K3/16Bicy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abled ri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2Loading or unloading personal conveyances; Facilitating access of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or exit from, vehicles
    • A61G3/06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 A61G3/061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using r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23Tricy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abled riders, e.g. personal mobility type vehicles with three whe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20/00Adaptations of particular transporting means
    • A61G2220/14Cars
    • A61G2220/145Cars driven by a patient sitting in a wheelch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andcart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轮椅搬送装置(X)包括:搭载轮椅的第一车体部(100),连接在第一车体部(100)上的前轮(1),相对第一车体部(100),配设在车体前后方向后侧的后轮(2),连接在后轮(2)上的第二车体部(101),可旋转地连接第一车体部(100)和第二车体部(101)的连接部(102),切换第一车体部(100)的升降状态的切换部(105)。本实用新型的轮椅搬送装置可以充分保证车体强度和安全性的同时,使得轮椅轻易乘降。

Description

轮椅搬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包含乘入部、前后轮及连杆机构的轮椅搬送装置,其中,该乘入部具有在被护理人员乘坐的状态下可进行乘降的搭载部、及通过铰链部件配合在该搭载部的后端部的翼片(flap),该前后轮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该乘入部上,该连杆机构以该铰链部件的轴部为支点可使该翼片相对地面摇动。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轮椅搬送装置,该轮椅搬送装置的乘入部由搭载面及在该搭载面以铰链部件的轴部作为支点相对地面摇动的翼片组成,该翼片上连接有操作杆的分叉状后端部,该操作杆的前端标示有与设在该搭载面的止动板相关的事项。在该专利文献2,如被护理人员向前轮方向拉动操作杆,该翼片以铰链部件的轴部作为支点向离开地面的方向旋转。
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存在下列缺点,即,因所有铰链部件的轴部(支点)均在后车轴的后方,故将翼片做成一个板状体时,如果该翼片的长度越短则相对地面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就会越大。
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减小该倾斜面相对地面的倾斜角,在搭载部(底板部)上利用第一铰链部件连接第一翼片,并且,在第一翼片上利用第二铰链部件连接第二翼片。但是,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点,即,该翼片的长度越长,结构会越复杂、翼片的重量会越重、成本会越高。
并且,被护理人员期待的是仅使用一个翼片也能在被护理人员乘坐的状态下容易上下乘入部的轮椅搬送装置。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2-3065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特开2003-885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充分保证车体强度和安全性的同时,使得轮椅轻易乘降的轮椅搬送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椅搬送装置,其包括:第一车体部,可搭载轮椅;车轮,相对第一车体部配设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外侧;第二车体部,连接在车轮上;连接部,可旋转地连接第一车体部和第二车体部;切换部,切换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轮椅搬送装置的话,当轮椅搭乘时,通过旋转动作可将第一车体部移动至较低位置。并且,由于移动整个第一车体部,因此,可在保证车体强度的状态下进行升降。并且,因在第一车体部上搭载轮椅的状态下进行升降操作,故可以确保重量平衡及安全性。如上所述,可充分保证车体强度和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使得轮椅轻易乘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被护理人员乘坐在轮椅的状态下进行乘降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被护理人员乘坐在轮椅的状态下行驶的概略图(未表示被护理人员及轮椅)。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为了理解乘入部3的倾斜状态而抬起操作杆时的概略图。
图5是为了理解乘入部3的升降状态而使得操作杆位于中间状态时的概略图。
图6是为了理解乘入部3的升降状态而降下操作杆时的概略图。
图7是连接机构7的概略图(操作杆的抬起状态)。
图8是连接机构7的概略图(操作杆的降下状态)。
图9是重要部位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特征部分的概略图(铰链部件的轴部位置和可动范围)。
图11是表示特征部分的概略图(乘入部的倾斜面)。
图12是表示特征部分的概略图(操作杆)。
图13是被护理人员乘坐在乘入部3上的翼片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行驶状态的概略图。
图15是制动轮椅车轮用结构的概略图。
图16是说明蓄电池的配设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的模型化图。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的模型化图。
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的模型化图。
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的模型化图。
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的模型化图。
符号说明:
X:轮椅搬送装置;Y:轮椅;M:被护理人员;G:地面;L1:下方水平线;L2:上方水平线;S:空间;1:前轮;2:后轮;1a、2a:车轴;3:乘入部;4:搭载部;5:铰链部件;5a:轴部;6:翼片;6b:中央部;6c:后端部;7:连杆机构;8:第一连杆机构;9:搭载部框架;10:操作杆;10a:前端部;10b:前端附近部位;11:驱动连杆;11a、11b:前后连接支点;15:第二连杆机构;16:后轮框架;a、b、c:支点;100、200、300:第一车体部;101、201、301:第二车体部;102、120:连接部;105、109、205、305:切换部;106:翼片;107:旋转轴;302:滑动部;303:滑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1)环境部件
下面,参考图1至图3简单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要环境部件。在此,对众所周知的内容不进行详细说明。轮椅搬送装置X具有在图中未标示的电动马达,该轮椅搬送装置X在该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可以行驶。并且,该轮椅搬送装置X可在被护理人员坐在轮椅的状态下进行乘降,并且,可在被护理人员坐在轮椅的状态下带动其自由行驶(参考图14)。因此,轮椅搬送装置X具有用于自由行驶所必要的构成部件。
图1是被护理人员坐在轮椅的状态进行乘降的简要示意图。在图1的状态下,组成连杆机构的操作杆指向上方。另一方面,图2是被护理人员坐在轮椅的状态下自由移动的简要示意图。在图2的状态下,该操作杆的后端部接触或靠近于处在倾斜状态的翼片的后端部。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如同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也包括:前轮1、后轮2、形成乘入部3的框架、固定在该框架下面的搭载板、可自由摇动地连接在搭载板上的翼片、一体形成于连杆前方的前轮用操作杆、在图中未标示的电灯(light)等。
(2)本实施方式的前提条件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提条件是包括:乘入部3、前轮1、后轮2及连杆机构7,该乘入部3具有在被护理人员乘坐的状态下可进行乘降的搭载部4、及通过铰链部件5连接在该搭载部4的后端部的翼片6,上述前轮1及后轮2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该乘入部3上,上述连杆机构7可使上述翼片6以上述铰链部件5的轴部为支点相对地面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部分之一具有连杆机构7,该连杆机构7设置在框架上,该框架由位于车轮1的车轴1a与后轮2的车轴2a之间的乘入部3形成。下面对该连杆机构7进行说明。
(3)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7由用于摇动翼片6的第一连杆机构8和用于升降乘入部3的第二连杆机构15组成。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机构8由前端附近部位10b铰接在上述搭载部框架9上部的操作杆10和,两端分别连接在该操作杆10的前端部位10a和该翼片6的中央部或中央部附近部位6b上并与该操作杆10联动的驱动连杆11组成。
另一方面,第二连杆机构15由上述操作杆10和,间接或直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悬挂部件连接)在操作杆10的前端附近部位10b上并与该操作杆10联动的后轮框架16组成。
并且,如图14所示,被护理人员M本人坐在轮椅Y的状态下,从头部上方,向后轮2方向向下押动该操作杆10时,驱动连杆11的前后连接支点11a、11b在倾斜状态下沿前后方向移位,此时该翼片6的上部与该搭载部4的上面之间夹角成钝角并使该翼片6的后端部6c从地面离开,并使该铰链部件5的轴部5a(支点c)离开地面向上上升(参考图4至图6)。
在上述结构中,在被护理人员M本人坐在轮椅Y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旋转该操作杆10时,位于后轮2的车轴2a前方的铰链部件5的轴部5a(支点c)在位于地面上的下方水平线L1与通过后轮2的车轴2a与前轮1的车轴1a的上方水平线L2之间的空间S内作升降运动(参考图10)。
从而,如图11所示,用于连接组成乘入部3的搭载部4与翼片6的铰链部件5没有成为阶段状或突起状。即,组成乘入部3的搭载部4上部与翼片6上部均位于比前后车轴1a、1b更低的位置,且连接二者会成平缓的倾斜面。因此,被护理人员本人坐在轮椅的状态下『极其容易地』进行乘降。
并且,用于摇动翼片6的第一连杆机构8与用于升降乘入部3的第二连杆机构15在乘入部3的左右设置一对,兼用于第一连杆机构8与第二连杆机构15的操作杆10形成为门字形。从而,左右连杆机构7会同步动作,故可以获得更稳定的乘入部3升降动作、可减少部件数量、操作性非常好。
(4)具体构成
第一连杆机构8及第二连杆机构5是左右配置的一对连杆机构,但为简化说明仅说明一个连杆机构。下面对图1至图14所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例如,如图3所示,1是具有车轴1a的前轮。在本实施例中,前轮仅有一个,但像一般轻型汽车设置两个前轮亦可。前轮1上连接有组成搭载部4的框架9。并且,该框架9的前部框架9a上设有用于操控前轮1的车把21。该框架9具有骨骼状结构。
在此,9b是侧视形状呈L字形的底部框架(在图3中的正面),该底部框架9b的弧状前端部固定在该前部框架9a的中央部。在底部框架9b的弧状前端部搬运的水平部分的端部(也包含端部附近部位)经连接点(支点b)连接在构成第二连杆机构15的后轮框架16下方倾斜框架16a的前端部上。该底部框架9b上以水平状态固定有如图9所示的搭载板9c。
9d是其前端固定在前部框架9a的上端部附近的上部框架,该上部框架9d与底部框架9b之间有一定间距地相对设置。上部框架9d的中央部被弯曲呈钝角状,其后端部经连接板9e连接在底部框架9b的后端部。并且,上部框架9d的倾斜部的恰当位置上设有突起状支撑板22。进而,底部框架9b与上部框架9d之间固定有多根补强用连杆9f。
一方面,2是具有车轴2a的后轮。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后轮2。组成上述第二连杆机构15的后轮框架16具有从车轴2a分别指向前轮侧框架9的支撑板22侧及底部框架9b的连接用后端部侧的下方倾斜框架16a和上方倾斜框架16b。即,该下方倾斜框架16a和上方倾斜框架16b以『V字形』分开设置。该下方倾斜框架16a和上方倾斜框架16b之间的夹角可根据该支撑板22及底部框架9b的连接用后端部的位置而定。该后轮框架16也具有一根或多根补强用连杆16c。
下面参照图1和图9对乘入部3进行说明。这里所指的『乘入部3』是由具有安装在前轮1上的框架9的搭载部4和,经铰链部件5铰接在上述框架9的底部框架9b的连接用后端部上的翼片6构成(参考图4)。
并且,如图9所示,上述翼片6位于左右一对后轮框架16、1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铰链部件5的轴部5a位于该后轮2的车轴2a的前方,因此连接前端部6a会位于下方倾斜框架16a的连接前端部的附近。该翼片6在斜板25的两侧设有左右两个山形状侧板26、26。
接下来对连杆机构7进行说明。该杆机构7由摇动翼片6用第一连杆机构8和乘入部3升降用第二连杆机构15组成。该第一连杆机构8由前端附近部位10b铰接在搭载部框架9的上部框架9d的操作杆10和,两端分别连接在该操作杆10的前端部位10a和该翼片6的中间位置或中间附近位置6b上与该操作杆10联动的长杆状驱动连杆11组成。该驱动连杆11的前端部的连接支点成前方连接支点11a,该驱动连杆11的后端部的连接支点成后方连接支点11a。
并且,如图12所示,上述操作杆10由左右一对第一手押杆13、13与垂直连接在该等第一手押杆后端部的第二手押杆14组成。第一手押杆13可以制成如图1所示的弓状,该第一手押杆13的前端附近部位10b的下面设有突起状连接板(轴承)23。
操作杆10通过设在连接板23附近的轴孔24和横轴可旋转地连接在上部框架9d的支撑板22上,其可以以前端部侧支点a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操作杆10的前端部10a铰接在驱动连杆11的前端部11a上。该连接板(轴承)23直接或间接地铰接在该后轮框架16的上方倾斜框架16b的前端部上。
因该操作杆10形成为圆形形状,故向上或向下转动该操作杆10时,可以利用第一手押杆13或第二手押杆14中的任何一方。因此操作性非常好。
另一方面,第二连杆机构15由与第一连杆机构联动的操作杆10和,间接或直接连接在操作杆10的前端附近部位10b上而与该操作杆10联动的后轮框架16组成。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震动并提高行驶稳定性,通过具有缓冲弹簧27的连接支撑杆28(悬挂装置)将该后轮框架16的上方倾斜框架16b铰接在该操作杆10的连接板23上。
在上述构成中,如图4至图6所示,被护理人员M本人坐在轮椅Y的状态下,从头上部方,向后轮2方向向下押动操作杆10时,驱动连杆11的前后连接支点11a、11b在倾斜状态下沿前后方向移位,该翼片6的斜板25的上部与搭载部4的搭载板9c的上面之间夹角成钝角,且该后端部6c从地面G离开,同时铰链部件5的轴部5a也离开地面G向上上升。
即,被护理人员M本人坐在轮椅Y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旋转操作杆10时,位于后轮2的车轴2a前方的铰链部件5的轴部5a(支点c)会在地面上的下方水平线L1与,通过后轮2的车轴2a和前轮1的车轴1a的上方水平线L2之间的空间S内作升降运动(参考图10)。
在本实施例中轮椅搬送装置为『三轮车』,但是也可以为『四轮车』。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后轮框架16经悬挂装置27、28间接地连接在操作杆10的前端附近部位10b上,但是,悬挂装置属于为了解决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目的而设置的部件,因此不属于本实施方式的实际内容。因此将该将该悬挂装置的位置从前方改变至后方的技术内容,不属于本实施方式的本质性事项。
并且,连杆机构7不局限于由摇动翼片用第一连杆机构8和上述乘入部升降用第二连杆机构15组成的技术方案,例如,改变第二连杆机构15的连接支点位置的技术方案,均属于可以获得本实用新型效果的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
即,将第一连杆机构8的驱动连杆11的前后连接点沿前后方向移位或沿上下方向移位,或者,将第二连杆机构15的后轮框架16的前后连接点沿前后方向移位或沿上下方向移位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变更而获得的技术内容。
并且,将用于固定轮椅Y的固定结构设置在轮椅搬送装置X上亦可。一般情况下,摩托车或三轮车等的座席部分固定在车体上,在轮椅搬送装置X中轮椅Y就是座席部分。为确保被护理人员M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搬运时的轮椅Y一定要好好固定轮椅。如图15所示,用于制动轮椅Y的车轮W的圆筒部件50、51设置在操作杆10上。该圆筒部件50、51安装在固设在操作杆10上的轴部件52、53上。该圆筒部件50、51的外周面设有弯曲形成的凹状部分。在向下转动该操作杆10时,该圆筒部件50、51的凹状部分会紧压在该车轮W上,因此在搬运该轮椅时可以防止该车轮W向前后方向移动。该轴部件52、53可转动地偏心固定该圆筒部件50、51,因此该圆筒部件50、51可以制动大小不一的各种车轮W。如图15(a)所示,使用较小车轮W时该圆筒部件50、51会下垂,如图15(b)所示,使用较大车轮W时该圆筒部件50、51会被顶起。将该圆筒部件50、51可沿轴部件52、53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安装在轴部件52、53上也可以,此时该圆筒部件50、51适用于宽度(即,左车轮W和右车轮W之间的距离)不一的各种轮椅Y上。
在搭载该轮椅Y时,该翼片6会向上方倾斜(可参考图14)。因此,在搬运轮椅Y时,该翼片6可以作为防止轮椅Y掉落的安全栅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通过固定翼片6的后端部6c和操作杆10的第二手押杆14,由此提高作为安全栅栏的翼片6之强度。由此,翼片6在承载轮椅Y时可降低承载轮椅Y的难度,且在承载轮椅Y之后提高安全性。并且,在搭载该轮椅Y时,轮椅Y的车轮W接触于翼片6的倾斜的上面,同时,用圆筒部件50、51固定车轮W时,翼片6还能起到制动轮椅Y的作用。
如图16所示,在轮椅搬送装置X的车体前端设有蓄电池60。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不同于在人行道上低速行驶的电动轮椅,其可在公路上高速行驶。因此,通过将蓄电池60设置在车体前端,由此,在快速行驶时产生的风对蓄电池60起到冷却功能。进而,因轮椅Y的结构特性,有必要在车体的底部或侧面确保充分的轮椅Y收容空间。在这些部位上设置蓄电池60时,该蓄电池60会阻碍轮椅Y的乘降,或者,为了确保空间而导致轮椅搬送装置X的车体大型化。因此,通过将蓄电池60设置在车体前端侧,由此,轮椅Y乘降变得容易,且可以实现车体的小型化。蓄电池60可以给驱动用电动机(例如设在前轮1上)、其他车辆内的电动机或电子装置提供电能。
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车体前端部的框架上固设有收纳部61,该收纳部61内装设有一对蓄电池60。收纳部61从侧面及前面处可开启。由此,可以提高从前方吹来的冷却风CW对蓄电池60进行冷却的效率。特别是,在车体前端部上设置前照灯或盖体时,也将蓄电池60的前面60a的一部分露出在外为好。由此,可以用冷却风CW直接对蓄电池60进行冷却。进而,蓄电池60的周围设有多个沟槽。由此,可以增加蓄电池60的表面积,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并且,收纳部61的上面开放。由此,可以从收纳部61的上面拆装蓄电池60。使蓄电池60的手柄62露出于收纳部61的上方,由此更容易取出蓄电池60。另外,蓄电池60可以设置在框架9的外侧或内侧,如图16所示,设置在内侧时,坐在轮椅Y上的状态下也容易取出蓄电池60。
接下来,通过对轮椅搬送装置X进行模型化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的作用及效果。图17(a)是已搭载轮椅的轮椅搬送装置X的模型化图,图17(b)是装载轮椅时的轮椅搬送装置X的模型化图。如图17(a)所示,轮椅搬送装置X包括:用于搭载轮椅的第一车体部100,连接在第一车体部100的前轮1,相对第一车体部100配设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的后轮2,连接在后轮2上的第二车体部101,可旋转地连接第一车体部100与第二车体部101的连接部102,切换第一车体部100的升降状态的切换部105。搭载轮椅时,第一车体部100的搭载部保持大致水平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7(b)所示,在装载轮椅时,切换部105将该第一车体部100切换至下降状态,由此,通过以连接部102为中心的第一车体部100与第二车体部101之间的旋转动作,第一车体部100向后方降下,第二车体部101向前方降下。由此,可以将整个第一车体部100降低到较低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车体部100可以向搭载轮椅的后端侧倾斜而下降。通过这种结构,确保充分的车体强度和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降低轮椅乘降难度。另外,第一车体部100和第二车体部101的形状及结构不局限于图1~图14所示的形状及结构,还可以采用能够获得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的任何形状及结构。在图1~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搭载部框架9相当于第一车体部100,后轮框架16相当于第二车体部101,以支点b为旋转中心可旋转地连接搭载部框架9和后轮框架16的连接部相当于连接部102,操作杆10及连杆机构7(特别是第二连杆机构15)相当于切换部105。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的乘降容易与否,与图18(a)所示结构进行比较说明。图18(a)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A具有前轮与从连接在后轮上的车体A1的后端放下的翼片A2的装置。在这种轮椅搬送装置A中,由于车体A1位于较高的位置,因此想要获得平缓的倾斜面就需要将翼片A2的长度加长(图中用实线表示A2)。因此,将轮椅送入车体A内时,因翼片A2的长度较长,故需要较长的搬送距离,这会增加轮椅乘降难度。并且,当翼片A2长度较短时,倾斜面变得很陡(图中用点线表示A2),因此增加轮椅乘降难度。在一般的重物乘降作业中,为乘降作业适当增加移动距离或倾斜角度基本不会影响作业者的负担。但是,对于乘坐轮椅的被护理人员来讲,稍微增加移动距离或倾斜角度也对乘降负担的影响很大。如图1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用于搭载轮椅的第一车体部100本身会移动到较低位置,故可以以较短的移动距离来实现平缓的倾斜面。由此,轮椅的乘降变得容易,可以大幅降低轮椅的操作负担。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轮椅轻易乘降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安全性。例如,在图18(a)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为了确保轻易乘降,对于以水平状态升降翼片A2的情形进行讨论。此时,当车体A1相较于轮椅不具有充分的重量时,轮椅乘降时重量会集中在翼片A2一侧,因此导致重量平衡的恶化。特别是,并非是看护者随同的大型车辆,而是属于被护理人员自行操作的轮椅搬送装置时,因车体A1的重量较轻,故无法保证乘降时的安全性。轮椅的乘降不同于一般的重物乘降作业,轮椅的乘降是搭载被护理人员的状态下进行,故保证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在第一车体部100上搭载轮椅的状态下,通过旋转动作进行第一车体部100的升降。即,因轮椅至少搭载在前轮1和后轮2之间,故可以在较佳的重量平衡状态下进行轮椅乘降动作,因此,可以保证较高的安全性。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的车体强度,与图18(b)、(c)、(d)所示的结构进行比较说明。图18(b)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B具有降低连接在前轮和后轮上的车体B1的底板B2自身的结构。这种轮椅搬送装置B不移动车体B1,仅仅降低底板B2并进行轮椅的乘降。从而,从上方观看车体B1的图18(c)所示,无法设置连接车体B1的左右二框架B3的补强件B4。相反,当设置补强件B4时,如图18(d)所示,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补强件B4会影响轮椅在底板B2上的乘降。当不连接左右二框架B3时,无法保证充分的车体强度,或者,为了保证车体强度而使用特殊材料或结构,这会加大成本。被护理人员乘坐的轮椅的重量很重,特别是轮椅搬送装置可以高速行驶,故确保车体强度尤为重要。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第一车体部100本身可以升降移动。因此,从第一车体部100上方观看的图17(c)所示,可以设置连接第一车体部100的左右二框架103的补强件104。即使设置沿车体宽度方向延伸的补强件104,框架103及补强件104也可以随着第一车体部100本身的升降移动而同时移动。因此,如图17(d)所示,补强件104不影响轮椅的乘降。由此,不增加成本也可以确保充分的车体强度。
图17(e)是表示包括翼片106的轮椅搬送装置X的模型化图。在图17(e)中为了说明翼片106而省略标示第二车体部101。如图17(e)所示,翼片106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车体部100上,翼片106的旋转轴107设置在相比后轮2车轴2a更靠近第一车体部100的一侧(即,前方)。优选的,旋转轴107设置在整个后轮2的前方。由此,可以减少相对轮椅搬送装置X的轮椅乘降时的所需空间。对于其效果,与图18(e)所示的结构进行比较并作出说明。如图18(e)所示,现有的轮椅搬送装置C包括连结在前轮和后轮上的车体C1,以及连接在车体C1上的翼片C2,翼片C2的旋转轴C3至少位于后轮车轴后方。如同上书车体A1,因为车体C1也位于较高的位置上,故需要较长的翼片C2长度L2,进而,旋转轴C3设在后轮车轴后方。因此,从轮椅搬送装置C后端位置(在这里是后轮的后端)延伸出的翼片C长度L2会变长。轮椅乘降所需最小长度L3是轮椅搬送装置C自身长度L1和长度L2之合,因为长度L2变长,长度L3也会变长。在此,轮椅搬送装置并不仅仅利用轮椅利用者专用的停车空间,如同一般车辆、摩托车及自行车,希望能够停车在通常的停车场内。因此,为了停车所需而缩小长度L3尤为重要。在本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由于翼片106的旋转轴107配设在后轮2车轴2a的前方,因此可以缩小翼片106延伸长度L2。并且,如上所述,由于可以将第一车体部100移动到较低位置,因此,可以缩短翼片106自身长度,可以进一步缩短长度L2。由此,可以大幅缩短停车所需长度L3。另外,即使旋转轴107设置在与车轴2a相同的位置上或车轴2a后方,也可以将第一车体部100可移动到较低位置,因此,相较于现有的轮椅搬送装置C,能够大幅缩短长度L3。进而,轮椅搬送装置X只要至少具有如图17(a)所示的结构即可,在此可以省略翼片106。例如,只要将第一车体部100的底板后端部分能够直接接触于地面为止降低第一车体部100即可。或者,也可以将第一车体部100的底板(及支撑该底板的框架)向后延伸。但是,为了利用翼片106来确保行驶时的安全性,优选为设置翼片106。
在此,在轮椅搬送装置X中,第一车体部100下降时,第二车体部101(连接部102上侧部分)向前方旋转,翼片106(旋转轴107的前方部分)向后方旋转。并且,提上第一车体部100时,第二车体部101向后方旋转,翼片106向前方旋转。这样,在第一车体部100的升降过程中,第二车体部101和翼片106向相反方向旋转。相对于此,在图1~图14所示实施方式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利用切换搭载部框架9(相当于第一车体部)升降状态的操作杆10进行一次操作即可同时旋转第二车体部和翼片。具体来讲,操作杆10经支点a可旋转地连接在相当于第一车体部的框架9上。并且,通过向后轮框架16(相当于第二车体部)方向旋转设有第二手押杆14的操作杆10的一端来达到框架9上升状态。此时,操作杆10的位于支点a一端部分向后方移动,位于支点a另一端部分(前端部10a一侧)向前方移动。一方面,操作杆10的一端向后轮框架16的相反侧旋转而达到框架9下降状态。此时,在操作杆10的位于支点a一侧部分向前方移动,位于支点a另一侧部分向后方移动。
后轮框架16在位于搭载部框架9和后轮框架16的连接部(相当于可旋转地连接第一车体部和第二车体部的连接部)的支点b上方的倾斜框架16b的前端,通过缓冲弹簧27连接在操作杆10上。并且,操作杆10的与后轮16连接的连接板23设置在支点a的一侧。一方面,翼片6在位于作为该翼片6旋转轴的支点c前方部位6b上,通过驱动杆11连接在操作杆10上。并且,相当于支点a另一端部位的前端部10a成为操作杆10与翼片6的连接部。通过如此构成,当升降框架9时,即使后轮框架16与翼片6按相反方向旋转,也只要操作一次操作杆10即可同时控制后轮框架16与翼片6的旋转,由此提高轮椅搬送装置X的操作性。
但是,在轮椅搬送装置X中,用于控制车体及翼片旋转的结构不局限于如图1~图14的实施方式记载的使用操作杆10的连杆机构。例如,也可以将用于旋转车体的连杆机构和用于旋转翼片的连杆机构相互独立设置。并且,利用电动机构代替连杆机构,以此实现车体和翼片的旋转动作。例如,可以用行程电动马达(stroke motor)连接第一车体部和第二车体部(或者翼片)的方式来进行旋转动作,也可以使用由电动马达驱动的卷曲金属线来进行旋转动作,也可以直接在连接部或旋转轴上设置电动机或设有齿轮的电动马达来进行旋转动作。并且,在车体的旋转动作和翼片的旋转动作中,可在一方使用连杆机构,另一方使用电动马达。用电动马达切换第一车体部100的升降状态时,电动马达及其周边连接结构相当于上述切换部105。用电动马达来进行切换部105的操作时,可用设在轮椅搬送装置X的任意位置的开关或控制器来进行切换部105的操作。切换部105在切换第一车体部100的升降状态的同时,也可以切换翼片的升降状态。切换部105由操作杆和连杆机构组成时,可用图1~图14所示的结构来同时切换第一车体部100和翼片的升降状态。由电动马达构成切换部105时,可操作一次操作杆即给车体升降用电动马达和翼片升降用电动马达同时发送控制信号,由此可以同时进行切换。或者,通过将车体升降用连杆机构和翼片升降用连杆机构连接在同一电动马达上,由此,可用电动马达的一次操作来同时进行切换。
并且,后轮2及第二车体部101设在车宽方向的两侧时,优选的,第一车体部100通过一侧第二车体部101与另一侧第二车体部101同时旋转的动作来实现升降动作为好。由此,可以保持车体左右平衡的状态下进行升降动作,可以安全地进行轮椅乘降。例如,使用连杆机构时,通过连接左右连杆来使得同时旋转。在图1~图14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门形操作杆10的连杆机构来实现左右同时旋转。并且,使用电动马达时,可将输出到左右电动马达的控制信号进行同步化,以此实现旋转动作的同步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从车体后方乘降轮椅的结构,因此,相对第一车体部,配设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后侧的后轮2上设置第二车体部。但是,从车体前方乘降轮椅时,相对第一车体部,仅仅在配设于前方的前轮1上设置第二车体部,使得第一车体部向前方倾斜而降下。
参照图19~图21说明本实用新型轮椅搬送装置X的其他实施例。在图19(a)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降下第一车体部100时,可以仅仅把底板108进一步降下。由此,更容易进行轮椅的乘降。另外,采用这种结构时,无法在第一车体部100的中央位置附近设置补强部件104(参考图17(c)),但是,可以在底板108的后侧附近设置补强部件104,因此依然可以保证车体强度。
在图19(b)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连接部102设置在车体上方。此种结构是通过向后侧旋转第二车体部101而降下第一车体部100。此时,优选的,可利用电动马达或连杆等切换部109连接第一车体部100和第二车体部101的下侧部分。另外,可旋转地连接第一车体部100和第二车体部101的连接部102不局限于设置在车体上端部或下端部,可以设置在上下方向上的任何位置上。
在图19(c)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通过第一车体部100的第二车体部101相反侧,即,在前端侧设置有第三车体部110。该第三车体部110连接在前轮1上,同时,通过连接部111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车体部100上。并且,还设有用于切换第一车体部100的升降状态的切换部115。通过上述结构,第一车体部100的前端也能下降,其结果,第一车体部100可下降至其整体可与地面接触的程度。在图19(d)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第一车体部100和第二车体部101之间、第一车体部100和第三车体部110之间、第二车体部101内的各框架之间、以及第三车体部110内的各框架之间是通过可旋转地连接的连接部120连接在一起。由此,可以使得整个第一车体部100下降。
图20(a)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包括:搭载轮椅的第一车体部200,相对于第一车体部200,配设在车宽方向外侧的车轮1及2,连接在前轮1或后轮2上的第二车体部201,可旋转地连接第一车体部200和第二车体部201的连接部202,切换第一车体部200的升降状态的切换部205。通过上述结构,第二车体部201以连接部202为支点向第一车体部200一侧旋转,由此,第一车体部200移动到较低位置。由此,可以确保充分的车体强度和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以使得轮椅轻易乘降。图20(b)是图20(a)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的一实施例。在图20(b)所示实施例中,后轮2一侧的第二车体部201以轴线L1为中心进行旋转,前轮1的第二车体部201以轴线L2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还可以仅在前轮1或后轮2之任意一方上设置第二车体部201。
在图20(c)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第一车体部200和左右两侧的第二车体部101之间,以及第二车体部201内的各框架之间均以连接部201可旋转地相连。由此,可以使得整个第一车体部200下降。并且,使得车轮1、2不会沿车宽方向倾斜而进行第一车体部200的升降。另外,仅在前轮1和后轮2中的任意一方设置第二车体部201也可以。图20(d)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旋转的如图17及图19的结构和,如同图20(a)或图20(c)所示的结构相组合而成。即,后轮2一侧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作旋转动作,前轮1一侧是沿着车宽方向作旋转动作,由此进行第一车体部200的升降动作。进而,如图20(e)所示,前轮1一侧和后轮2一侧均在车宽方向进行旋转动作,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也可以进行例如以轴线L3、轴线L4的至少一方为中心的旋转动作。
在图21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X中,第一车体部300和第二车体部301可滑动地连接在一起。在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可滑动地连接的连接部由固定在第一车体部300的滑动部302和,形成在第二车体部301上的滑动槽303构成。并且,具有用于切换第一车体部300的升降状态的切换部305。但是,也可以在第一车体部300上设置滑动槽303,在第二车体部301上固定滑动部302。通过上述结构,第一车体部300通过滑动方式移动到较低位置。从而,确保充分的车体强度和安全性的同时,可以轻易进行轮椅的乘降。另外,还可以在车前后方向上的两侧滑动,也可以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滑动。进而,通过组合旋转结构和滑动结构来降低第一车体部也可以。另外,与可滑动结构相比,可旋转结构能够简化车体结构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
工业利用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轮椅搬送装置可应用在制造、销售、出租等领域。

Claims (21)

1.一种轮椅搬送装置,可在搭载轮椅的状态下行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车体部,可搭载轮椅,
车轮,相对于上述第一车体部配设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外侧,
第二车体部,连接在上述车轮上,
连接部,可旋转地连接上述第一车体部和第二车体部,
切换部,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翼片,其通过旋转轴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上,
其中,上述翼片的上述旋转轴配设在相较于连接在上述第二车体部的上述车轮的车轴更靠近第一车体部一侧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部在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的同时,还切换上述翼片的升降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同时,可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上述操作杆的一端向第二车体部侧旋转时,上述第一车体部处在上升状态,上述一端向相反侧旋转时,上述第一车体部处在下降状态,
上述第二车体部至少在上述连接部的上侧位置与上述操作杆相连,
上述翼片相较于该翼片的旋转轴在更靠前的前端侧与上述操作杆相连,
上述操作杆的连接于上述第二车体部的连接部,配设在相较于操作杆的旋转轴更靠近上述一端的位置上,
上述操作杆的连接于上述翼片的连接部,配设在相较于上述操作 杆的旋转轴更靠近另一端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车体部具有可搭载上述轮椅的底板,
通过与第二车体部之间的旋转动作来升降第一车体部时,上述底板的上面至少在低于第二车体部的上述车轮车轴的位置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轮及连接在该车轮上的上述第二车体部设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
上述第一车体部通过位于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和位于另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之间被同步的旋转动作来进行升降运动。
7.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设在车体前端的蓄电池。
8.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示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换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同时,可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上述操作杆上设有用于制动搭载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上述轮椅车轮的圆筒部件,
上述圆筒部件以偏心状态支撑在上述操作杆上。
9.一种轮椅搬送装置,可在搭载轮椅的状态下行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车体部,可搭载上述轮椅,
车轮,相对上述第一车体部配设在车宽方向外侧,
第二车体部,连接在上述车轮上, 
连接部,可旋转地连接上述第一车体部和上述第二车体部,
切换部,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10.一种轮椅搬送装置,可在搭载轮椅的状态下行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车体部,可搭载上述轮椅,
车轮,相对上述第一车体部配设在车体前后方向或车宽方向上的外侧,
第二车体部,连接在上述车轮上,
连接部,可滑动地连接上述第一车体部和上述第二车体部,使得上述第一车体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切换部,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车体部具有可搭载上述轮椅的底板,
通过与第二车体部之间的旋转动作来升降第一车体部时,上述底板的上面至少在低于第二车体部的上述车轮车轴的位置上移动,
上述车轮及连接在该车轮上的上述第二车体部设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
上述第一车体部通过位于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和位于另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之间被同步的旋转动作来进行升降运动。
12.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设在车体前端的蓄电池,
上述第一车体部具有可搭载上述轮椅的底板,
通过与第二车体部之间的旋转动作来升降第一车体部时,上述底板的上面至少在低于第二车体部的上述车轮车轴的位置上移动,
上述车轮及连接在该车轮上的上述第二车体部设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 
上述第一车体部通过位于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和位于另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之间被同步的旋转动作来进行升降运动。
13.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设在车体前端的蓄电池,
上述第一车体部具有可搭载上述轮椅的底板,
通过与第二车体部之间的旋转动作来升降第一车体部时,上述底板的上面至少在低于第二车体部的上述车轮车轴的位置上移动,
上述车轮及连接在该车轮上的上述第二车体部设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
上述第一车体部通过位于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和位于另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之间被同步的旋转动作来进行升降运动,
上述切换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同时,可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上述操作杆上设有用于制动搭载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上述轮椅车轮的圆筒部件,
上述圆筒部件以偏心状态支撑在上述操作杆上。
14.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车体部具有可搭载上述轮椅的底板,
通过与第二车体部之间的旋转动作来升降第一车体部时,上述底板的上面至少在低于第二车体部的上述车轮车轴的位置上移动,
上述车轮及连接在该车轮上的上述第二车体部设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
上述第一车体部通过位于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和位于另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之间被同步的旋转动作来进行升降运动,
上述切换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同时,可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上述操作杆上设有用于制动搭载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上述轮椅车 轮的圆筒部件,
上述圆筒部件以偏心状态支撑在上述操作杆上。
15.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设在车体前端的蓄电池,
上述第一车体部具有可搭载上述轮椅的底板,
通过与第二车体部之间的旋转动作来升降第一车体部时,上述底板的上面至少在低于第二车体部的上述车轮车轴的位置上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设在车体前端的蓄电池,
上述第一车体部具有可搭载上述轮椅的底板,
通过与第二车体部之间的旋转动作来升降第一车体部时,上述底板的上面至少在低于第二车体部的上述车轮车轴的位置上移动,
上述切换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同时,可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上述操作杆上设有用于制动搭载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上述轮椅车轮的圆筒部件,
上述圆筒部件以偏心状态支撑在上述操作杆上。
17.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车体部具有可搭载上述轮椅的底板,
通过与第二车体部之间的旋转动作来升降第一车体部时,上述底板的上面至少在低于第二车体部的上述车轮车轴的位置上移动,
上述切换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同时,可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上述操作杆上设有用于制动搭载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上述轮椅车轮的圆筒部件, 
上述圆筒部件以偏心状态支撑在上述操作杆上。
18.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设在车体前端的蓄电池,
上述车轮及连接在该车轮上的上述第二车体部设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
上述第一车体部通过位于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和位于另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之间被同步的旋转动作来进行升降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设在车体前端的蓄电池,
上述车轮及连接在该车轮上的上述第二车体部设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
上述第一车体部通过位于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和位于另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之间被同步的旋转动作来进行升降运动,
上述切换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同时,可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上述操作杆上设有用于制动搭载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上述轮椅车轮的圆筒部件,
上述圆筒部件以偏心状态支撑在上述操作杆上。
20.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轮及连接在该车轮上的上述第二车体部设置在车宽方向的两侧,
上述第一车体部通过位于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和位于另一侧的上述第二车体部之间被同步的旋转动作来进行升降运动,
上述切换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同时,可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上述操作杆上设有用于制动搭载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上述轮椅车轮的圆筒部件,
上述圆筒部件以偏心状态支撑在上述操作杆上。
21.如权利要求1~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椅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设在车体前端的蓄电池,
上述切换部具有操作杆,该操作杆可旋转地连接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同时,可切换上述第一车体部的升降状态,
上述操作杆上设有用于制动搭载在上述第一车体部的上述轮椅车轮的圆筒部件,
上述圆筒部件以偏心状态支撑在上述操作杆上。 
CN201090000566XU 2010-02-12 2010-09-22 轮椅搬送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324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0/000875 2010-02-12
PCT/JP2010/000875 WO2011099077A1 (ja) 2010-02-12 2010-02-12 車椅子搬送装置
PCT/JP2010/066412 WO2011099194A1 (ja) 2010-02-12 2010-09-22 車椅子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13244U true CN202113244U (zh) 2012-01-18

Family

ID=44367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9000056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3244U (zh) 2010-02-12 2010-09-22 轮椅搬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13244U (zh)
WO (2) WO201109907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225A (zh) * 2012-10-25 2013-02-13 赵剑 一种乘坐轮椅驾驶的三轮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8348A (zh) * 2014-09-24 2016-03-30 无锡津天阳激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载轮椅四轮老人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50755C2 (de) * 1978-11-23 1984-05-24 ELO - MA - HG Peter Kurs Ing. VDI GmbH & Co, 7541 Straubenhardt Elektrisch angetriebener, als Selbstfahrer ausgebildeter Krankenfahrstuhl
DE3020919A1 (de) * 1980-04-09 1981-10-15 Tronicar Electrodrive AG, Wetzikon Invaliden-transporter
DE3146009A1 (de) * 1981-11-20 1983-06-01 ELO-MA-HG, Peter Kurs Ing. VDI GmbH & Co, 7541 Straubenhardt Behindertenfahrzeug
JPH08132952A (ja) * 1994-11-11 1996-05-28 Atex Co Ltd 車椅子用自走車
JPH1085260A (ja) * 1996-09-13 1998-04-07 Nippon Rokaki Kk 車椅子搭乗用輸送装置
JP2002306535A (ja) * 2001-04-10 2002-10-22 Nissan Techno Co Ltd 車椅子用自走車
JP4747384B2 (ja) * 2001-09-19 2011-08-17 克良 落合 車椅子の搬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3225A (zh) * 2012-10-25 2013-02-13 赵剑 一种乘坐轮椅驾驶的三轮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99077A1 (ja) 2011-08-18
WO2011099194A1 (ja) 2011-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952C (zh) 可转向的负载承载组件
CN108116577B (zh) 可侧倾倒三轮电动车
CN103318255A (zh) 叉车的转向稳定系统和方法
JP2001511395A (ja) 単座席モータ車両
JP2013233895A (ja) 車両
CN205769830U (zh) 四轮车
CN109878616A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CN202113244U (zh) 轮椅搬送装置
CN211223709U (zh) 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
CN107628174A (zh) 全向球轮驱动无车把自平衡自行车
CN100522735C (zh)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CN207917048U (zh) 可侧倾倒三轮电动车
CN100554077C (zh)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US20080026858A1 (en) Fairground Attraction Having a People Carrier Suspended from Two Mutually Parallel Rotatable Arms
CN101474116A (zh) 电动代步车
CN207257871U (zh) 全向球轮驱动无车把自平衡自行车
JP6903311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05675158U (zh) 一种设有可整体倾斜行驶的倒三轮前转向机构
CN211893455U (zh) 全地形运输机器人
CN101631595A (zh) 轨道摩托赛车
CN110843982B (zh) 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
CN208376959U (zh)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CN202847868U (zh) 自动侧倾单后轮驱动三轮车架
CN1511747B (zh) 踏面、踏线两状态动力车
CN201023579Y (zh) 整体摆动式三轮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