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76959U -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Google Patents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76959U CN208376959U CN201820876971.6U CN201820876971U CN208376959U CN 208376959 U CN208376959 U CN 208376959U CN 201820876971 U CN201820876971 U CN 201820876971U CN 208376959 U CN208376959 U CN 2083769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teering shaft
- sleeve
- vehicle
- connecting ro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包括车架,车架前侧设有两调整前轮,两调整前轮上方设置有一车身调整机构,该车身调整机构主要包括上活动架和下活动架;上活动架包括两前后并行间隔设置的上连杆,两上连杆之间由三根上转轴连接在一起;下活动架包括前后两并行间隔设置的下连杆,两下连杆之间由三根下转轴连接在一起;上下活动架中上下对应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之间由导柱相连,其中位于侧边的两导柱上设置有转向轴套,转向轴套中部往外并朝下延伸而与对应侧的调整前轮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通过两并行设置的调整前轮相对车架的高度调整来实现车辆的侧倾转弯,能有效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或电动车,具体为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三轮或三轮以上多轮机动车或多轮电动车的设计中,出于行车稳定和安全考虑,车身都直接采用全承载结构,其虽然行驶平稳,但存在体形大、转弯时车体易发生倾斜的问题,即车身转弯时稳定性比较差,特别是在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极容易侧滑翻倒,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其能通过两并行设置的调整前轮相对车架的高度调整来实现车辆的侧倾转弯,能有效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侧并行间隔设有两调整前轮,所述车架在两调整前轮上方设置有一车身调整机构,该车身调整机构主要包括上活动架和下活动架;所述上活动架包括两前后并行间隔设置的上连杆,两上连杆之间由三根上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活动架包括前后两并行间隔设置的下连杆,两下连杆之间由三根下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上下活动架中上下对应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之间由导柱相连,其中位于侧边的两导柱上设置有转向轴套,转向轴套中部往外并朝下延伸而与对应侧的调整前轮连接;而位于中部的导柱外设置有中轴套,中轴套后侧与车架固连;中轴套在导柱的下方设有一下活动套,下活动套前侧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转向轴套中部朝前设置有侧球接头,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向上设置有一中球接头,所述两侧球接头和中球接头与一共同的联动杆铰接。
进一步的,上述中轴套在导柱上方设置一上活动套,上活动套前侧设置有一U形连接臂,U形连接臂的两自由端与一转向轴上方活动铰接;所述下活动套的连接板与所述转向轴底部固连。
进一步的, 上述上活动套和下活动套之间设置有同步连杆。
进一步的,上述车架后方设置有至少一个配合后轮。
进一步的,上述转向轴上端连接着操作杆。
本发明通过上下活动架、连接上下活动架的导柱、套装在侧边导柱上的转向轴套、套装在中部导柱上的中轴套以及使两转向轴套进行联动的联动杆而构成一车架调整机构。使用中,由联动杆通过侧球接头带动两转向轴套同步联动而实现车架侧倾调整。
在车辆转弯过程中,一旦车辆受离心力作用发生倾斜,车架就会在车身惯性和轮胎受力的作用下,使两调整前轮对应的导柱相对上下活动架发生转动,进而自适应的实现转向侧的调整前轮相对车架上抬而另一侧的调整前轮相对车架下降,使整体车身重心下降并往转弯侧内移,进行朝转向侧的侧倾过弯,以此来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在实际中,考虑到转向操作的需要,本发明中轴套在导柱上方设置一上活动套,上活动套前侧设置有一U形连接臂,U形连接臂的两自由端与转向轴上方活动铰接;同时下活动套的连接板与转向轴底部固连。在需要转向时,只需要驾驶者转动转向轴,即可带动连接板发生同步转动,进而通过其上的中球接头带动联动杆摆动,而联动杆的摆动将带动两侧的转向轴套同步转动,并最终实现与转向轴套固连的两调整前轮的转向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车身调整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前侧并行间隔设有两调整前轮2,车架1后方设置有至少一个配合后轮3。在本图示中仅设置一个配合后轮3,在实际中可根据需要设定为两个或更多个的配合后轮3。
所述车架1在两调整前轮2上方设置有一车身调整机构,该车身调整机构主要包括上活动架5和下活动架6。
所述上活动架5包括两前后并行间隔设置的上连杆51,两上连杆51之间由左中右布局的三根上转轴52连接在一起。
所述下活动架6包括前后两并行间隔设置的下连杆61,两下连杆61之间同样由左中右布局的三根下转轴62连接在一起。
所述上下活动架5、6之间的上下对应的上转轴52和下转轴62由导柱相连,其中位于侧边的两导柱71上套设有转向轴套8,转向轴套8中部往外并朝下延伸形成连接臂81而与对应侧的调整前轮2连接。
而位于中部的导柱72外设置有中轴套9,中轴套9后侧与车架1固连,以实现整个车身调整机构在车架1上的定位连接。中轴套9在导柱72的下方设有一下活动套91,下活动套91前侧设有一连接板911。所述每侧的转向轴套8中部朝前均设置有侧球接头82,所述连接板911的中部向上设置有一中球接头912,所述两侧球接头82和中球接头912与一共同的联动杆10铰接。
本发明通过上下活动架5、6、连接上下活动架5、6的导柱、套装在侧边导柱71上的转向轴套8、套装在中部导柱72上的中轴套9以及使两转向轴套进行联动的联动杆10而构成一车架调整机构。使用中,由联动杆10通过侧球接头82带动两转向轴套8同步联动而实现车架侧倾调整。
在车辆转弯过程中,一旦车辆受离心力作用发生倾斜,车架1就会在车身惯性和轮胎受力的反作用下,使两调整前轮2对应的侧边导柱71相对上下活动架5、6发生转动,进而通过联动杆10的同步联动,自适应的实现转向侧的调整前轮2相对车架1上抬而另一侧的调整前轮2相对车架1下降,使整体车身重心下降并往转弯侧内移,进行朝转向侧的侧倾过弯,以此来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在实际中,考虑到转向操作的需要,本发明中轴套9在导柱72上方设置一上活动套92,上活动套92前侧设置有一U形连接臂921,U形连接臂921的两自由端与转向轴1a上方活动铰接。同时下活动套91的连接板911与转向轴1a底部固连。
在需要转向时,只需要驾驶者转动转向轴1a,即可带动连接板911发生同步转动,进而通过其上的中球接头912带动联动杆10摆动,而联动杆10的摆动将带动两侧的转向轴套8相对导柱71同步转动,并最终实现与转向轴套8固连的两调整前轮2的转向操作。
在此,为保证转向轴1a操作的稳定省力,所述上活动套92和下活动套之91间设置有同步连杆93,该结构设置使上下活动套92、91的转动保持同步,可使转向更省力、更稳定。
所述转向轴1a上端连接着操作杆或方向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侧并行间隔设有两调整前轮,所述车架在两调整前轮上方设置有一车身调整机构,该车身调整机构主要包括上活动架和下活动架;所述上活动架包括两前后并行间隔设置的上连杆,两上连杆之间由三根上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下活动架包括前后两并行间隔设置的下连杆,两下连杆之间由三根下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上下活动架中上下对应的上转轴和下转轴之间由导柱相连,其中位于侧边的两导柱上设置有转向轴套,转向轴套中部往外并朝下延伸而与对应侧的调整前轮连接;而位于中部的导柱外设置有中轴套,中轴套后侧与车架固连;中轴套在导柱的下方设有一下活动套,下活动套前侧设有一连接板;所述转向轴套中部朝前设置有侧球接头,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向上设置有一中球接头,所述两侧球接头和中球接头与一共同的联动杆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套在导柱上方设置一上活动套,上活动套前侧设置有一U形连接臂,U形连接臂的两自由端与一转向轴上方活动铰接;所述下活动套的连接板与所述转向轴底部固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动套和下活动套之间设置有同步连杆。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后方设置有至少一个配合后轮。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上端连接着操作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76971.6U CN208376959U (zh) | 2018-06-07 | 2018-06-07 |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876971.6U CN208376959U (zh) | 2018-06-07 | 2018-06-07 |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76959U true CN208376959U (zh) | 2019-01-15 |
Family
ID=64969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876971.6U Active CN208376959U (zh) | 2018-06-07 | 2018-06-07 |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7695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25655A (zh) * | 2018-06-07 | 2018-11-02 | 叶奇正 |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
2018
- 2018-06-07 CN CN201820876971.6U patent/CN20837695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25655A (zh) * | 2018-06-07 | 2018-11-02 | 叶奇正 |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94318U (zh) | 自倾斜倒三轮机动车 | |
CN102285405B (zh) | 倒三轮、四轮自行车无车把转向机构 | |
RU2006117336A (ru) | Поперечно наклоняющееся четырехколес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 |
CN108725655A (zh) |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
CN205769830U (zh) | 四轮车 | |
CN211223709U (zh) | 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 | |
CN208376959U (zh) | 多轮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
CN107344589A (zh) | 三轮车 | |
CN209972671U (zh) | 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 | |
CN207257882U (zh) | 电动助力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
CN111703529A (zh) | 方向盘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 | |
CN202243883U (zh) | 倒三轮、四轮自行车无车把转向机构 | |
CN201800846U (zh) | 三轮车转弯自平衡装置 | |
CN205769914U (zh) | 用于三轮车的防侧翻偏摆机构 | |
CN111452898B (zh) | 操纵杆控制后轮转向并同步控制车身侧倾的正三轮车 | |
CN201792952U (zh) | 四轮电动助力车 | |
CN105083438A (zh) | 一种代步车 | |
CN204310001U (zh) | 电摩车前轮机构 | |
CN207917048U (zh) | 可侧倾倒三轮电动车 | |
CN208897241U (zh) | 一种多轮载物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
CN208915317U (zh) | 多轮机动或电动车的防侧翻车身机构 | |
CN110843982B (zh) | 双调整轮的多轮车防侧翻车身系统 | |
CN205131488U (zh) | 代步车 | |
CN201154749Y (zh) | 转弯侧倾式机动车 | |
CN103625594A (zh) | 机车前二轮倾斜转向与悬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112 Address after: No. 21-1 Jingrui Road, Xibei Town, X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214000 Patentee after: Wuxi Aofeiluo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0000 No. 19-39, Zhoushan East Road, Gongs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e Qizhe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