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89185U -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89185U
CN202089185U CN2011201819411U CN201120181941U CN202089185U CN 202089185 U CN202089185 U CN 202089185U CN 2011201819411 U CN2011201819411 U CN 2011201819411U CN 201120181941 U CN201120181941 U CN 201120181941U CN 202089185 U CN202089185 U CN 202089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wheel connecting
articulation piece
links
runn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819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涛
张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1819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89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89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891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包括前轮、后轮、前轮连接部、后轮连接部和驱动机构,电动走行机构还包括一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将前轮连接部、后轮连接部连接起来。优选的连杆机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有与前轮连接部、后轮连接部相连接的前后两端。这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紧凑、故障率低、在使用时可展开或半展开、在存放时可折叠的走行机构,既解决了车载人与车随人行走的矛盾,使人们能在乘车与步行之间灵活转换;又解决了车存放时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四轮的走行机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电动警车、巡逻车及高尔夫球车,使用时展开,存放时折叠的走行机构。
背景技术
走行机构的零排放、低噪音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技术中,不论是电动高尔夫球车还是电动巡逻车,都是在车体底盘上增加电机及电池等部件,车体的底盘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不使用或存放时,具有占地面积大、占有空间大的缺点。另外,现有技术的走行机构与一般的车一样,当人们下车行走时,不能将其带走,只能将其留在原地,待事后再回原地取,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故障率低、在使用时可展开或半展开、在存放时可折叠的走行机构,既解决了车载人与车随人行走的矛盾,使人们能在乘车与步行之间灵活转换;又解决了车存放时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前轮、后轮、前轮连接部、后轮连接部和驱动机构,电动走行机构还包括一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将前轮连接部、后轮连接部连接起来。优选的连杆机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有与前轮连接部、后轮连接部相连接的前后两端。
所述前轮连接部上有与上连杆和下连杆连接的前铰接件,该前铰接件有两个连接点,前铰接件第一连接点与上连杆前端相连,前铰接件第二连接点与下连杆前端相连;后轮连接部上有与上连杆和下连杆连接的后铰接件,该后铰接件有两个连接点,后铰接件第一连接点与上连杆后端相连,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与下连杆后端相连。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涡轮蜗杆减速机,涡轮蜗杆减速机外壳固定于后轮连接部上,涡轮蜗杆减速机输出轴与后轮相连。
所述后轮连接部处设有一站立位置。
所述站立位置为一脚踏板,后铰接件靠近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的一端与脚踏板连接,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伸出脚踏板。
所述前轮连接部的上部设有扶手。
扶手与后轮连接部之间有扶手转接环,扶手转接环的上部有与扶手活动连接的连接套。
前轮连接部与扶手转接环上设有转向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轴、转向横拉杆,转向内横连杆和转向摇臂,其中转向轴与转向摇臂相连,转向摇臂与转向内横连杆相连,转向内横连杆与前轮连接轴相连,转向横拉杆与前轮连接轴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连杆机构将前后轮连接部连接起来的方式,由于连杆机构的工作特点,使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折叠功能,从而达到展开时能载入行走,半收缩时能作为手推车与人同行,不使用时又可完全收折,减少占用空间。同时连杆机构又保证了底盘的稳固性,并使整个车体结构紧凑。由于连杆机构简单,整体结构的零部件少,使故障率降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半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完全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后轮连接部及相关部件的结构拆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前轮连接部及相关部件的结构拆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机构的装配图。
图中标记名称:1:前轮,2:后轮,3:前轮连接部,31:前铰接件,32:前铰接件第一连接点,33:前铰接件第二连接点,34:前轮连接轴,41:后铰接件,42:后铰接件第一连接点,43: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44:站立位置,45:脚踏板,5:驱动机构,51:电机,52:涡轮蜗杆减速机,53:涡轮蜗杆减速机外壳,54:涡轮蜗杆减速机输出轴,6:上连杆,61:上连杆前端,62:上连杆后端,7:下连杆,71:下连杆前端,72:下连杆后端,8:扶手,81:扶手转接环,82:连接套,9:转向机构,91:转向轴,92:转向横拉杆,93:转向内横连杆,94:转向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前轮1、后轮2、前轮连接部3、后轮连接部4和驱动机构5,还包括一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将前轮连接部3、后轮连接部4连接起来。作为优选,连杆机构包括上连杆6和下连杆7,上连杆6和下连杆7分别有与前轮连接部3、后轮连接部4相连接的前后两端。即上连杆6的两端分别与前轮连接部3、后轮连接部4活动连接,下连杆7的两端分别与前轮连接部3、后轮连接部4活动连接。做为优选方案,所述前轮连接部3上有与上连杆6和下连杆7连接的前铰接件31,该前铰接件31有两个连接点,前铰接件第一连接点32与上连杆前端61相连,前铰接件第二连接点33与下连杆前端71相连;后轮连接部4上有与上连杆6和下连杆7连接的后铰接件41,该后铰接件41有两个连接点,后铰接件第一连接点42与上连杆后端62相连,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43与下连杆后端72相连。驱动机构可以是本技术领域的通用手段。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驱动机构为电机51和涡轮蜗杆减速机52,涡轮蜗杆减速机外壳53固定于后轮连接部4上,涡轮蜗杆减速机输出轴54与后轮2相连来驱动后轮。前轮连接部3和后轮连接部4的作用相当于普通机车将两轮相连的轴的作用,起到连接及平衡两轮的功能。由于走行机构由电池驱动,而且可实现单轮驱动,故这种轮的连接部位不一定是轴,只要能将两轮连接并可平衡两轮即可。本实用新型中的前轮连接部3和后轮连接部4可以设计成多种形状,如轴状、板状等。作为优选,后轮连接部4设有一站立位置44用于人站立用。更优选的,该站立位置44就是一脚踏板45。更优选的方案,后铰接件41靠近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43的一端与脚踏板45连接,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42伸出脚踏板45并与上连杆后端62相连。
为了使走行机构载人时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全,在前轮连接部3的上部设有扶手8。
为了使走行机构的扶手在需要时少占用空间,在扶手8与后轮连接部4之间有扶手转接环81,扶手转接环81的上部有与扶手活动连接的连接套82。
为了使扶手8能自如地控制走行机构的前进方向,在前轮连接部3和扶手部分上还设有转向机构9。该转向机构9可以在扶手8和前轮连接部3上,也可以在扶手转接环81和前轮连接部3上。转向机构可使用本技术领域的通用手段。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见图6,转向机构9包括转向轴91、转向横拉杆92,转向内横连杆93和转向摇臂94,其中转向轴91的上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扶手转接环81上,另一端与转向摇臂94相连,转向摇臂94与转向内横连杆93相连,转向内横连杆93又与前轮连接轴34相连,转向横拉杆92与前轮连接轴34相连。动作关系是:转向轴91带动转向摇臂94旋转,转向摇臂94推动转向内横连杆93左右移动,转向内横连杆93推动34的左边转动,通过转向横拉杆92推动前轮连接轴34右边转动。
为了使走行机构的扶手进一步减少占用空间,在转向轴91上设有容纳扶手转接环81的槽95,扶手转接环81的下部穿过槽95。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状态作进一步的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状态。走行机构展开时,人站在脚踏板45上,手扶着扶手8,以保证平衡,并且可通过扶手控制电机的转速,进而达到控制走行机构的速度的目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半收缩的状态。这种半收缩状态是通过向后轮方向推动扶手,使前轮连接部3上的前铰接件31带动上连杆6和下连杆7的前端下移,从而达到缩短前轮连接部3和后轮连接部4即前轮与后轮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的。此时,人可站在扶手8后面,手扶着扶手8,并且可以通过扶手控制电机的转速,进而控制走行机构的速度和人的行走速度一致。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完全收缩的状态。当不使用走行机构或需要存放时,向后轮方向推动扶手,使走行机构处于半收缩状态,然后将扶手8向前或向后扳动,扶手8围绕连接套82旋转到下方,然后将扶手转接环81板下,扶手转接环81围绕槽95旋转收折到前轮连接部3,这样走行机构就达到了完全收缩的状态,面积和体积都减小了,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原则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任何对上述实施例作出的具有同等功能或效果的各种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包括前轮(1)、后轮(2)、前轮连接部(3)、后轮连接部(4)和驱动机构(5),其特征在于:该电动走行机构还包括一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将前轮连接部(3)、后轮连接部(4)连接起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走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上连杆(6)和下连杆(7),上连杆(6)和下连杆(7)分别有与前轮连接部(3)、后轮连接部(4)相连接的前后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走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连接部(3)上有与上连杆(6)和下连杆(7)连接的前铰接件(31),该前铰接件(31)有两个连接点,前铰接件第一连接点(32)与上连杆前端(61)相连,前铰接件第二连接点(33)与下连杆前端(71)相连;后轮连接部(4)上有与上连杆(6)和下连杆(7)连接的后铰接件(41),该后铰接件(41)有两个连接点,后铰接件第一连接点(42)与上连杆后端(62)相连,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43)与下连杆后端(72)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走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电机(51)和涡轮蜗杆减速机(52),涡轮蜗杆减速机外壳(53)固定于后轮连接部(4)上,涡轮蜗杆减速机输出轴(54)与后轮(2)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走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连接部(4)处设有一站立位置(4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走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位置(44)为一脚踏板(45),后铰接件(41)靠近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43)的一端与脚踏板(45)连接,后铰接件第二连接点(42)伸出脚踏板(4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走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连接部(3)的上部设有扶手(8)。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走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扶手(8)与后轮连接部(4)之间有扶手转接环(81),扶手转接环(81)的上部有与扶手(8)活动连接的连接套(8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走行机构,其特征在于前轮连接部(3)与扶手(8)上还设有转向机构(9)。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走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9)包括转向轴(91)、转向横拉杆(92),转向内横连杆(93)和转向摇臂(94),其中转向轴(91)与转向摇臂(94)相连,转向摇臂(94)与转向内横连杆(93)相连,转向内横连杆(93)与前轮连接轴(34)相连,转向横拉杆(92)与前轮连接轴(34)相连。
CN2011201819411U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9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19411U CN202089185U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19411U CN202089185U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89185U true CN202089185U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64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8194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9185U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891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4242A (zh) * 2019-10-09 2020-01-17 徐州美世通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携带的高尔夫球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94242A (zh) * 2019-10-09 2020-01-17 徐州美世通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携带的高尔夫球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9102B2 (ja) 自動車用統合操舵駆動軸及び電気自動車
CN203740059U (zh) 电动脚踏式旅行箱包
CN105416481A (zh) 一种折叠式电动车
CN100532182C (zh) 四轮车的车轮配置结构
CN203186411U (zh) 四轮代步电动车
CN105109602B (zh) 骑行平衡两用电动车
CN202089185U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走行机构
CN105314040A (zh) 折叠三轮电动车
CN203832673U (zh) 一种四轮行走机构
CN204077790U (zh) 一种汽车转向机构及汽车
CN203111308U (zh) 机械式转向装置及使用该转向装置的电动汽车
CN201907608U (zh) 电动站立车
CN102673636A (zh) 电动汽车专用的转向助力系统
CN205652268U (zh) 一种展开能形成电动自行车的折叠行李车
CN205524731U (zh) 一种可折叠代步车
CN203793527U (zh) 便携三轮折叠电动车
CN204915987U (zh) 一种三段折叠的电动滑板车
CN202908972U (zh) 一种可折叠式轮椅
CN201042972Y (zh) 休闲电动车
CN201257897Y (zh) 铰接式多轴驱动双向驾驶电动客车
CN104554498B (zh) 折叠型电动汽车
CN203332307U (zh) 折叠三轮车
CN203921075U (zh) 便携二轮折叠电动车
CN203345117U (zh) 一种四轮电动滑板车
CN218400178U (zh) 一种太空舱底盘及其太空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