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2110U -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2110U
CN201932110U CN2011200589874U CN201120058987U CN201932110U CN 201932110 U CN201932110 U CN 201932110U CN 2011200589874 U CN2011200589874 U CN 2011200589874U CN 201120058987 U CN201120058987 U CN 201120058987U CN 201932110 U CN201932110 U CN 201932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collision
sensor
vehicle rear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589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治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0589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2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2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21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元件,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执行元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包括雷达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设置在车辆后保险杠内;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气囊和座椅系统调节机构;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碰撞控制单元、气囊控制单元和座椅控制单元;所述的雷达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分别与碰撞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碰撞控制单元分别通过气囊控制单元和座椅控制单元控制气囊和座椅系统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与以往开发的汽车碰撞预警系统在组成结构上完全不同,并且具有较为完备的乘员保护功能。

Description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碰撞保护系统,主要用于车辆的追尾碰撞中。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世界威胁、残害人类的一大公害。交通事故不但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并且给全世界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全球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约120万人死亡,另有约5 000万人遭受终身残疾伤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道路交通事故每年给全世界造成经济损失5 180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1%~2%。国内外对大量汽车碰撞事故的统计研究表明,追尾碰撞事故所占的比例在日本为9%,美国和英国为3%,法国为2%。虽然在日本追尾碰撞只造成4%的死亡,但是由其引起的不同形式的伤害就将有54%。在这些伤害形式中,颈部的伤害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日本:77%)。
造成追尾碰撞事故的原因是多样的,而汽车预防追尾系统则可以有效的减小追尾碰撞事故发生的几率,并减小事故带来的损失和伤害。目前车辆追尾碰撞保护都是从主动方入手,在车辆前端进行相应的处理,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从车辆后端检测信号并采取提醒、保护措施,以达到预防追尾事故,以及保护被撞车辆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元件,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执行元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包括雷达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设置在车辆后保险杠内;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气囊和座椅系统调节机构;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碰撞控制单元、气囊控制单元和座椅控制单元;所述的雷达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分别与碰撞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碰撞控制单元分别通过气囊控制单元和座椅控制单元控制气囊和座椅系统调节机构。
按上述方案,它还包括继电器和信号灯;所述的碰撞控制单元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与信号灯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信号灯包括危险信号灯和提示信号灯;所述的危险信号灯设置在车后灯内,所述的提示信号灯设置在驾驶室前方。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雷达传感器通过CAN总线与碰撞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碰撞传感器采用德国Continental公司的碰撞冲击声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雷达传感器探测距离、相对速度和从后面接近车辆的坐标方位角,并将这些数据传送给碰撞控制单元,碰撞控制单元;碰撞传感器采集车体发生碰撞时产生的每秒可传达至五米远的声响,传送给碰撞控制单元判断事故严重程度。
碰撞控制单元根据雷达传感器探测到的数据,计算从后面接近的车辆和本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在两车的间距小于安全距离时,提示后面车辆驾驶员减速或制动,如果后面车辆没有减速,则提示前车驾驶员加速,增大两车间距,同时计算两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碰撞时间是根据从后面接近车辆的距离和其相对速度比值计算的结果,如果该时间小于2s,则通过座椅调节机构调整座椅靠背的状态,使其倾角减小,这样当碰撞不可避免发生时,可以减轻前排乘员的颈部受伤的几率,而对于后排的乘员。
在碰撞发生时,碰撞控制单元接收碰撞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并分析、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当碰撞的强度超过预设值时,则由气囊控制单元展开安装在后排座椅顶部的气囊以提供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雷达传感器探测前后车之间的位置信息并分析判断,给出提示信息,以达到预防追尾的目的;通过设置碰撞传感器采集碰撞信息,并根据碰撞严重性给出相应的保护手段,以达到减小损害的目的;与以往开发的汽车碰撞预警系统在组成结构上完全不同,并且具有较为完备的乘员保护功能。
2、该系统灵敏度高,危险目标发现准确及时,可以有效减小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率和减轻追尾碰撞事故发生时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3、该系统技术先进,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车内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预防追尾保护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包括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元件、继电器和信号灯;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执行元件连接。所述的传感器包括雷达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气囊和座椅系统调节机构;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碰撞控制单元、气囊控制单元和座椅控制单元;所述的雷达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分别与碰撞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碰撞控制单元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与信号灯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车内的布置示意图,雷达传感器3和碰撞传感器4设置在车辆后保险杠内碰撞控制单元2分别通过气囊控制单元8和座椅控制单元9控制气囊7和座椅系统调节机构;信号灯包括危险信号灯5和提示信号灯10;危险信号灯5设置在车后灯内,通过继电器6与碰撞控制单元2连接;提示信号灯10设置在驾驶室前方,通过继电器1与碰撞控制单元2连接。
雷达传感器属于毫米波雷达系统,采用待间接运行的FM-CM测量方式,频率为35GHZ,视场角为±4°,探测距离为2~150m。这种后置雷达传感器主要探测距离、相对速度和每隔20ms内从后面接近车辆的坐标方位角,并将这些数据通过CAN总线传送给碰撞控制单元。
碰撞传感器可以采用德国Continental公司的碰撞冲击声响传感器产品,这种传感器根据车体发生碰撞时产生的每秒可传达至五米远的声响特点,探测发生的事故并由碰撞控制单元判断其严重程度。危险警告信号最多可以比传统被动安全系统早千分之十五秒传递至气囊控制单元,启动更快,能更有效地保护车辆乘员。
所述的信号灯在通过继电器接受到碰撞控制单元的激活信号时,在2s的周期内,以大约2Hz频率闪烁。
座椅控制单元在认为追尾碰撞不可避免将要发生的瞬间,驱动座椅系统调节机构使座椅靠背在碰撞发生前向前转动,使靠背的倾角减小,从而减小头部和头枕、人体躯干与靠背之间的距离,减小头颈部和胸部相对运动差异。
图3为预防追尾保护系统的控制流程图,碰撞控制单元根据雷达传感器探测到的数据,计算从后面接近的车辆和本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在两车的间距小于安全距离时,激活危险信号灯,提示后面车辆驾驶员减速或制动,如果后面车辆没有减速,则在危险信号灯激活1s后激活信号提示灯,提示前车驾驶员加速,增大两车间距,同时计算两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碰撞时间是根据从后面接近车辆的距离和其相对速度比值计算的结果,如果该时间小于2s,则通过座椅调节机构调整座椅靠背的状态,使其倾角减小,这样当碰撞不可避免发生时,可以减轻前排乘员的颈部受伤的几率,而对于后排的乘员,在碰撞发生时,碰撞控制单元对碰撞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分析、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当碰撞的强度超过预设值时,则由气囊控制单元展开安装在后排座椅顶部的气囊以提供保护。

Claims (5)

1.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包括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元件,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执行元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器包括雷达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设置在车辆后保险杠内;所述的执行元件包括气囊和座椅系统调节机构;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碰撞控制单元、气囊控制单元和座椅控制单元;所述的雷达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分别与碰撞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碰撞控制单元分别通过气囊控制单元和座椅控制单元控制气囊和座椅系统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继电器和信号灯;所述的碰撞控制单元的输出端通过继电器与信号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号灯包括危险信号灯和提示信号灯;所述的危险信号灯设置在车后灯内,所述的提示信号灯设置在驾驶室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雷达传感器通过CAN总线与碰撞控制单元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碰撞传感器采用德国Continental公司的碰撞冲击声响传感器。
CN2011200589874U 2011-03-08 2011-03-08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2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589874U CN201932110U (zh) 2011-03-08 2011-03-08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589874U CN201932110U (zh) 2011-03-08 2011-03-08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2110U true CN201932110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3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5898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32110U (zh) 2011-03-08 2011-03-08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2110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9665A (zh) * 2012-09-04 2013-04-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汽车主动避免侧面碰撞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386946A (zh) * 2013-07-04 2013-11-13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气压式联动座椅防鞭打系统
CN104395150A (zh) * 2012-07-06 2015-03-0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行人保护系统
CN105667441A (zh) * 2016-01-04 2016-06-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预警和保护功能的防后追尾安全系统及方法
CN106956659A (zh) * 2017-04-18 2017-07-18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车辆被追尾主动保护系统及其保护方法
CN107776524A (zh) * 2016-08-26 2018-03-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08569170A (zh) * 2017-03-08 2018-09-25 李尔公司 用于定位交通工具座椅的系统和方法
CN108973801A (zh) * 2018-06-08 2018-12-11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保护乘客的座椅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54299A (zh) * 2019-05-29 2019-09-20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车辆电动座椅调节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10962787A (zh) * 2019-12-27 2020-04-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座人员智能保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46355A (zh) * 2019-06-05 2020-12-0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位置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5107691A (zh) * 2022-06-13 2022-09-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主动防鞭打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5150A (zh) * 2012-07-06 2015-03-0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行人保护系统
CN104395150B (zh) * 2012-07-06 2016-08-2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行人保护系统
CN103029665A (zh) * 2012-09-04 2013-04-10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汽车主动避免侧面碰撞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3386946A (zh) * 2013-07-04 2013-11-13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气压式联动座椅防鞭打系统
CN105667441A (zh) * 2016-01-04 2016-06-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预警和保护功能的防后追尾安全系统及方法
CN107776524B (zh) * 2016-08-26 2020-07-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07776524A (zh) * 2016-08-26 2018-03-09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08569170A (zh) * 2017-03-08 2018-09-25 李尔公司 用于定位交通工具座椅的系统和方法
CN108569170B (zh) * 2017-03-08 2021-01-05 李尔公司 用于定位交通工具座椅的系统和方法
CN106956659A (zh) * 2017-04-18 2017-07-18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一种车辆被追尾主动保护系统及其保护方法
CN108973801A (zh) * 2018-06-08 2018-12-11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保护乘客的座椅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54299A (zh) * 2019-05-29 2019-09-20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车辆电动座椅调节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10254299B (zh) * 2019-05-29 2022-04-12 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车辆电动座椅调节装置、方法及车辆
CN112046355A (zh) * 2019-06-05 2020-12-08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位置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0962787A (zh) * 2019-12-27 2020-04-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座人员智能保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962787B (zh) * 2019-12-27 2021-09-28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座人员智能保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07691A (zh) * 2022-06-13 2022-09-2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主动防鞭打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107691B (zh) * 2022-06-13 2023-11-1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主动防鞭打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32110U (zh)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CN203093873U (zh) 一种汽车防追尾控制装置
CN102849009B (zh) 一种高速公路追尾碰撞预警及防护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891890A (zh) 一种汽车主动防撞系统
CN101804800A (zh) 一种汽车正面碰撞主动保护系统
CN204250009U (zh) 一种车辆防碰撞装置
CN203372177U (zh) 应用在汽车上的主动行人保护系统
CN201703375U (zh) 汽车自动防撞系统
CN102407789B (zh) 电磁驱动式碰撞主动响应头枕及其控制方法
CN203793317U (zh) 一种汽车副驾驶位辅助刹车系统
CN109733314A (zh) 机动车智能安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601248U (zh) 一键式紧急制动系统
CN202511953U (zh) 车门内饰板冲击装置
CN202106856U (zh) 汽车智能安全防护系统
CN204526986U (zh) 一种车辆防追尾系统
CN201646689U (zh) 一种爆胎制动装置的中断控制系统
CN203267901U (zh) 汽车防碰撞保护安全装置
CN201089449Y (zh) 一种机动车快慢刹车装置
CN101913356A (zh) 驰捷驾保系统
CN202764904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
CN202703345U (zh) 弹簧驱动式主动响应头枕
CN208544267U (zh)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CN204020790U (zh) 一种汽车外置安全气囊的装置
CN203237198U (zh) 汽车安全气囊装置
CN103569086A (zh) 一种汽车安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