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76524A -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76524A
CN107776524A CN201610728960.9A CN201610728960A CN107776524A CN 107776524 A CN107776524 A CN 107776524A CN 201610728960 A CN201610728960 A CN 201610728960A CN 107776524 A CN107776524 A CN 107776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occupant
car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289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76524B (zh
Inventor
周长利
胡祥志
米晓宁
冯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289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765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76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76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76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76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4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imminent contact with an obstacle, e.g. using rada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2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vehicle motion parameters, e.g. to vehicle longitudinal or transversal deceleration or speed val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06Lateral colli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行车参数,其中,行车参数包括车速和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根据行车参数判断车辆与障碍物之间是否将要发生碰撞;如果将要发生碰撞,则控制非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外侧移动预设距离,并控制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内侧转动第一预设角度,以对乘客进行保护。该安全保护方法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Description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交通事故中,侧面碰撞是经常发生的一种事故形式,尤其是在十字交叉路口、变道超车等环境下,容易发生侧面碰撞。由于车辆如MPV(multi-Purpose Vehicles,多用途汽车)车型的侧面吸能区较少,导致碰撞事故比较严重,对于车辆破坏也比较大,维修成本高。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支撑结构应对侧碰,是有效防止侧面碰撞和减缓乘员伤害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该方法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行车参数,其中,所述行车参数包括车速和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行车参数判断车辆与障碍物之间是否将要发生碰撞;如果将要发生碰撞,则控制非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外侧移动预设距离,并控制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内侧转动第一预设角度,以对乘客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座椅靠背向乘员侧翻转第二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放松所述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预设长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获取车辆所处位置信息;如果发生碰撞,则起爆侧气帘,并发送求救信号和所述车辆所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确定出将要发生碰撞之后进行报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在根据行车参数确定出车辆与障碍物将要发生碰撞时,可以移动非撞击侧座椅一定距离,并且转动撞击侧座椅一定角度,从而对乘客进行有效保护,而且可以翻转座椅靠背一定角度,以及控制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伸出量适当增加并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效果,而非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从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该系统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行车参数,其中,所述行车参数包括车速和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用于移动座椅的座椅移动装置;用于转动座椅的座椅转动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行车参数判断车辆与障碍物之间是否将要发生碰撞,以在确定出所述车辆与障碍物将要发生碰撞时,控制所述座椅移动装置移动非撞击侧座椅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座椅转动装置转动所述撞击侧座椅转动第一预设角度,以对乘客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还包括:靠背翻转装置,用于控制座椅靠背向乘员侧翻转第二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全带控制装置,用于放松所述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预设长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侧碰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侧气帘引爆装置,用于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起爆侧气帘;定位装置,用于获取车辆所处位置信息;无线通信装置,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用于发送求救信号和所述车辆所处位置信息。
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与上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
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的电路示意图;以及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座椅变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100-检测装置、200-座椅移动装置、300-座椅转动装置、400控制装置、500-靠背翻转装置、600-安全带控制装置、700-侧碰传感器、800-侧气帘引爆装置、900-定位装置、1000-无线通信装置、1100-至少一个声学提醒器、1200-至少一个光学提醒器、1300-调节装置;101-多个距离传感器和102-轮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在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之前,先来简单描述一下相关技术中的缺陷。
目前,MPV车型有复兴之势,众车企均在关注MPV车型的市场,随之而来的问题是,MPV车型主要偏向家庭及商务用车,中后排乘坐的多数是老人、小孩儿、老板等重要保护对象。由于MPV多数又采用侧滑门导致B柱相对位置比较靠前,不利于中排侧碰安全保护。
上述情况是车辆发生侧碰的高发性以及MPV车型在应对车辆侧碰中存在的劣势,就MPV车型而言,车企主要关注的是中后排座椅调节的多样性和乘坐空间舒适性(中排两座设计)以适应重要乘员的多样化需求及乘车舒适性,整车结构安全性能不断优化的同时,侧面碰撞对车内成员的伤害却无法有实质性的改善,而且目前乘用车辆侧面气囊、侧气帘还不是强制配置,如何提高侧面碰撞的安全性,以保护车内成员的安全,亟待解决。
相关技术中,对于提高侧面碰撞的防护主要是通过设置侧面气囊,很少是通过座椅调节多样性与安全带结合来提高侧面碰撞的安全性。例如,一种汽车座椅左右调节装置,包括相互平行的左滑轨和右滑轨,座椅左右调节装置包括侧碰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左滑轨和右滑轨两端下方且固定在汽车底板上的横向移动组件以及控制单元,侧碰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横向移动组件与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还连接蓄电池。该方案仅仅是在发生侧碰时,控制撞击侧座椅单一向车内移动的方式来增大乘员与侧围的距离,并未考虑到由于乘员与侧围距离增大导致安全带的作用近乎失效,因为乘员很容易受惯性从安全带与座椅空隙滑出并具有一定加速度向被撞击的侧围一侧移动,另外,由于侧气帘可下探的距离有限,这样一来乘员头部很容易从侧气帘下部穿过与变形的侧围结构件发生撞击,并未起到应对不可避免侧碰所对乘员的有效保护(仅针对撞击侧乘员进行保护而忽略了非撞击侧乘员)。
又例如,一种汽车防侧撞座椅方案,其中提到对座椅加装滑轮和液压装置进行控制使座椅进行小角度旋转,该方案并未考虑非撞击侧乘员的保护措施,况且撞击侧座椅小角度旋转不但起不到明显的乘员保护作用,还会由于人体惯性致使座椅扶手撞击乘员腰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故该方案并未起到应对不可避免侧碰所对乘员的有效保护。
然而,相关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
(1)使用场景理想化,未能兼顾车内座椅可横向移动的空间,单一撞击侧座椅向车内侧移动10mm-20mm方式,所起的作用并不显著;
(2)实用性不强,没有从运动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忽略了座椅移动后安全带伸长量增大,乘员由于惯性很容易从座椅及安全带中间滑出的问题;
(3)忽略由于人体惯性所导致的在座椅短时间内动作致使座椅部件对乘员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
(4)仅考虑撞击侧乘员保护,而忽略了非撞击侧乘员保护。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获取行车参数,其中,行车参数包括车速和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在步骤S102中,根据行车参数判断车辆与障碍物之间是否将要发生碰撞。
在步骤S103中,如果将要发生碰撞,则控制非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外侧移动预设距离,并控制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内侧转动第一预设角度,以对乘客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和第一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移动非撞击侧座椅一定距离,并且转动撞击侧座椅一定角度,从而对乘客进行有效保护。举例而言,非撞击侧座椅可以沿Y向向车身外侧移动,增大非撞击侧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距离的同时,也为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内侧旋转提供足够空间,增大撞击侧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距离,同时撞击侧座椅骨架成为继B住及侧滑门以后乘员的又一道有效屏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控制座椅靠背向乘员侧翻转第二预设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撞击侧座椅靠背向乘员侧小角度翻转,在预支撑乘员后背、颈部和头部的同时,也可在不影响乘员舒适度和正常人体坐姿的同时为起爆侧气帘的下探留有充足的空间,在乘员和侧围之间又多一道屏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放松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预设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控制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伸出量适当增加并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效果,而非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从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方法能够进行预判,在汽车发生不可避免侧碰之前可以使汽车非撞击侧座椅沿Y向向车外侧移动到极限位置,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内侧旋转结合靠背向乘员侧翻转,从而降低乘员受伤的几率,以及控制安全带伸出量适当增加并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效果,非撞击侧安全带控制装置则控制安全带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获取车辆所处位置信息;如果发生碰撞,则起爆侧气帘,并发送求救信号和车辆所处位置信息。
也就是说,事故救援方面,在确认侧碰发生时,可以向救援中心发送紧急救援(SOS)求救信号,使受伤乘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施救。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在确定出将要发生碰撞之后进行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与系统部分的具体实现方式类似。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可以针对MPV车型特殊定位,考虑其中排座椅配置及空间设计,利用非撞击侧座椅沿Y向向车身外侧移动,在保护非撞击侧乘员的同时,也为撞击侧乘员座椅提供足够的旋转空间,并且有效结合MPV多样化座椅调节方式,通过不同位置座椅差异动作为中排乘员提供更大的保护距离和建立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有效屏障,而且通过座椅靠背适当角度翻转,为侧气帘起爆后下探留有足够的空间,使被动安全装置得到有效利用并利用其建立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又一道屏障,以及用可调节角度电喇叭结合双闪警示灯实现对左/右侧涉事车辆驾驶员声光提醒,最后善后考虑极其到位,通过SOS紧急救援系统使受伤的乘员第一时间得到施救,从而达到有效保护乘员及缓解伤害程度的目的,不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而且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10,包括:检测装置100、座椅移动装置200、座椅转动装置300和控制装置400。
其中,检测装置100用于检测行车参数,其中,行车参数包括车速和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座椅移动装置200与座椅相连,。座椅移动装置200用于移动座椅。座椅转动装置300与座椅相连,座椅转动装置300用于转动座椅。控制装置400用于根据行车参数判断车辆与障碍物之间是否将要发生碰撞,以在确定出车辆与障碍物将要发生碰撞时,控制座椅移动装置200移动非撞击侧座椅预设距离,并控制座椅转动装置300转动撞击侧座椅转动第一预设角度,以对乘客进行保护。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系统10可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和第一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座椅移动装置200移动非撞击侧座椅一定距离,并且座椅转动装置300转动撞击侧座椅一定角度,从而对乘客进行有效保护。举例而言,非撞击侧座椅可以沿Y向向车身外侧移动,增大非撞击侧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距离的同时,也为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内侧旋转提供足够空间,增大撞击侧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距离,同时撞击侧座椅骨架成为继B住及侧滑门以后乘员的又一道有效屏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系统10还包括:靠背翻转装置500。其中,靠背翻转装置500用于控制座椅靠背向乘员侧翻转第二预设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撞击侧座椅靠背向乘员侧小角度翻转,在预支撑乘员后背、颈部和头部的同时,也可在不影响乘员舒适度和正常人体坐姿的同时为起爆侧气帘的下探留有充足的空间,在乘员和侧围之间又多一道屏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系统10还包括:安全带控制装置600。其中,安全带控制装置600用于放松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预设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安全带控制装置600控制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伸出量适当增加并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效果,而非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从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系统10能够进行预判,在汽车发生不可避免侧碰之前可以使汽车非撞击侧座椅沿Y向向车外侧移动到极限位置,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内侧旋转结合靠背向乘员侧翻转,从而降低乘员受伤的几率,而整个过程有安全带控制装置600与之配合,撞击侧安全带控制装置控制安全带伸出量适当增加并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效果,非撞击侧安全带控制装置则控制安全带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系统10还包括:侧碰传感器700和侧气帘引爆装置800。其中,侧碰传感器700与控制装置400相连,侧碰传感器700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侧气帘引爆装置800分别与控制装置400和侧气帘相连,侧气帘引爆装置800用于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起爆侧气帘。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系统10还包括:定位装置900和无线通信装置1000。其中,定位装置900以获取车辆所处位置信息。无线通信装置1000分别与控制装置400和定位装置900相连,以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发送求救信号和车辆所处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事故救援方面,在侧碰传感器700传来侧碰信号确认侧碰发生时,控制装置400会向救援中心发送紧急救援(SOS)求救信号,使受伤乘员在第一时间得到施救。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系统10还包括:至少一个声学提醒器1100和/或至少一个光学提醒器1200。
其中,至少一个声学提醒器1100与控制装置400相连,以在确定出将要发生碰撞时进行报警。至少一个光学提醒器1200与控制装置400相连,以在确定出将要发生碰撞时进行报警。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声学提醒装置110可以为电喇叭,至少一个光学提醒装置120可以为双闪警示灯,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100包括:多个距离传感器101和轮速传感器102。其中,多个距离传感器101与控制装置400相连,多个距离传感器101用于检测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的多个距离传感。轮速传感器102与控制装置400相连,轮速传感器102用于检测车速。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系统10还包括:调节装置1300。其中,调节装置1300与控制装置400相连,调节装置1300用于调节响应时间和反应速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以MPV车型的车辆为例,系统包括:多个雷达(包括前测距雷达、后测距雷达、左测距雷达、右测距雷达,相当于上述的多个距离传感器101)、电喇叭电执行器(相当于上述的声学提醒装置1100)、双闪警示灯(相当于上述的光学提醒装置1200)、轮速传感器(即为上述的轮速传感器102)、侧碰传感器(即为上述的传感器700)、安全带卷收器电执行器(相当于上述的安全带控制装置600)、侧气帘起爆器(相当于上述的侧气帘起爆装置800)、调节器(相当于上述的调节装置1300)、座椅步进电机组I(相当于上述的座椅移动装置200和座椅转动装置300)、座椅步进电机组II(相当于上述的靠背翻转装置500)、SOS紧急救援系统(相当于上述的定位装置900和无线通信装置1000)以及相应系统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相当于上述的控制装置400)十四部分组成。其中,前测距雷达可以布置在中网处,后测距雷达可以布置在后保险杆处,左测距雷达、右测距雷达可以布置在B柱及侧滑门防撞梁比较靠中间位置,侧碰传感器可安装在B柱内板/侧滑门防撞梁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非撞击侧座椅沿Y向向车身外侧移动,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内侧旋转结合座椅靠背向乘员侧适当角度翻转保护和缓解乘员伤害程度以及自动发送求救信号使受伤乘员第一时间得到施救的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图中I为前测距雷达用于检测本车与前方车辆及障碍物的实时距离、II为后部测距雷达用于测量本车与后方车辆及障碍物的实时距离、III为左测距雷达用于实时检测本车与左侧车辆的实时距离,IV为右测距雷达用于实时检测本车与右侧车辆的实时距离,雷达分别与ECU端子P1、P2、P3、P4相连,并将所得信息传给ECU进行计算分析,V为侧碰传感器,与ECU端子P5相连,受撞击力后传入侧碰信号;VI为调节器,与ECU端子P6相连,用来调节座椅步进电机组、安全带卷收器电执行器、电喇叭电执行器、双闪警示灯以及侧气帘起爆器响应反应时间及动作速度;VII为轮速传感器,与ECU端子P7相连,传入本车实时车速;VIII为座椅步进电机组I,与ECU端子P8相连,接收ECU传来的动作信号,使非撞击侧座椅沿Y向向车外移动至极限位置,撞击侧座椅总成整体向车身内侧转动一定角度β(β:0°~90°);IX为座椅步进电机组II,与ECU端子P9相连,接收ECU传来的动作信号,使撞击侧座椅靠背向驾驶员侧翻转一定角度a;X为安全带卷收器电执行器,与ECU端子P10相连,接收ECU传来的动作信号,保证撞击侧座椅总成在向车身内侧旋转过程中不对乘员造成不适感,安全带伸出量适当增加并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非撞击侧则控制安全带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XI为侧气帘起爆器,与ECU端子P11相连,接收ECU传来的动作信号,使侧气帘在规定的时间内起爆;XII为电喇叭电执行器,与ECU端子P12相连,接收ECU传来动作信号,调节电喇叭角度并鸣笛,使涉事车辆驾驶员处在最大声源覆盖区域;XIII为双闪警示灯,与ECU端子P13相连,接收ECU动作信号,实现双闪警示提醒涉事驾驶员;XIV为SOS紧急救援系统,与ECU端子P14相连,接收ECU传来动作信号,在侧碰发生后第一时间向救援中心发出求救信号;系统ECU用来接收侧碰传感器I和调节器II信号以及计算分析识别侧碰位置后向座椅步进电机组、安全带卷收器电执行器、侧气帘起爆器和SOS紧急救援系统发送动作信号。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赘述。
当系统ECU接收到前测距雷达、后测距雷达、左测距雷达、右测距雷达传来的数据以后进行计算分析,根据雷达测距系统提供的前后两个测量时间点的本车与左侧车或/和右侧车的距离,用两个时间点车距差值除以两个时间点的时间间隔得到左侧车或/和右侧车的速度(主要针对有盲区的十字路口处);根据本车的车速及车长,计算本车离开具有碰撞危险区域的时间,根据左侧车或/和右侧车的距离及速度实时判断本车与左侧车或/和右侧车是否可能发生碰撞及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其中:本车离开具有碰撞危险区域的时间为本车车长除以本车车速;本车与左侧车或右侧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为本车与左侧车或右侧车的距离除以左侧车或右侧车的车速,实际当中除十字路口情况外,出现本车与左/右车辆并行,由于左右侧车辆前方遇突发状况导致的所谓侧碰情况大致分为两种:1、左侧车辆短时间内出于驾驶员本能反应迅速右转,左侧车与本车垂直原行驶方向的距离较近,在此过程中,左侧车辆保持原来行驶方向的分速度V1会很小(这也是左侧车驾驶员想要达到的效果),主要是垂直与本车行驶方向的分速度V2,此时的V1与本车速度V3相比较,V3远大于V1,故逃离时间用本车车长除以本车车速计算,所存在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2、左侧车突然右转,此时本车还未行驶至与左侧车原行驶方向垂直的距离最近处,由于本车行驶过来需要时间,故左侧车沿原来行驶方向的分速度V1*会逐渐变大,但是人类的反应时间是1/24s,也就是说在左侧车沿原来行驶方向的分速度V1*逐渐增大过程所需时间,可以给左侧及本车驾驶员足够的反应时间对车辆进行控制,假设待V1*增大到一定值的过程中,双方驾驶员仍旧未做任何动作,那么在本车向与左侧车辆沿原行驶方向垂直的最近点行驶时,此时左侧车辆是在本车的左前部,前测距雷达可实时检测左侧车与本车沿本车行驶方向的距离差,短时间距离差L除以短时间t即可得到左侧车及本车的相对速度差,逃离时间T仍可通过本车车身长除以相对速度差得到;当本车离开具有碰撞危险区域的时间T大于等于本车与左侧车或右侧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即判定本车可能与左侧车或右侧车相撞;此时ECU快速响应并动作,向电喇叭电执行器、双闪警示灯发送动作信号,实现电喇叭角度调节与双闪警示灯结合对左侧/右侧涉事车辆驾驶员进行声光提醒,并实时检测本车与左/右侧车辆实时距离(包括左/右侧车辆驾驶员动作之后),ECU再次计算分析后,若当本车离开具有碰撞危险区域的时间仍大于等于本车与左侧车或右侧车可能发生碰撞的时间,则判定侧碰事故必然发生。如图6所示,系统ECU快速向安全带卷收器电执行器及座椅步进电机组I同时发送动作信号,撞击侧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电执行器动作,实现安全带伸出量适当增加并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效果,非撞击侧座椅安全带卷收器电执行器动作,实现安全带一直处于紧收预紧状态;座椅步进电机组I快速响应动作,非撞击侧座椅侧沿Y向向车外移动至极限位置,撞击侧座椅通过下部旋转装置及步进电机组使座椅总成整体向车辆内侧旋转一定角度β,因为MPV定位较特殊,中排一般设置为两人座且座椅间间隙较大,而且非撞击侧座椅外移,致使撞击侧座椅旋转角度β可达90°,建立起由座椅骨架充当的介于乘员和侧围之间的有效支撑屏障;接着系统ECU向座椅步进电机组II发送动作信号,撞击侧座椅靠背在步进电机作用下向乘员侧有一定小角度a的翻转,在为侧气帘起爆下探留有足够空间的同时还可以使乘员头部与头枕的距离L减小,降低对驾驶员头部和颈部的伤害;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侧碰传感器由于产生撞击力而向ECU传递已发生侧碰信号,系统ECU便立即向SOS紧急救援系统及侧气帘起爆器发送动作信号、侧气帘起爆器起爆,SOS紧急救援系统向救援中心发送求救信号并告知车辆所在位置,完成侧碰事故后的善后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可电动调节方向的电喇叭与双闪警示灯结合来提醒涉事驾驶员以及周边车辆,主要通过增大侧碰的安全距离和建立有效支撑屏障可降低对乘员的伤害,甚至是避免伤害;成本低,利用MPV车型原有多样化座椅调节方式(β最大可为90°)和中排驾舱空间,使乘员得到有效保护;创造性强,通过强度较高的座椅总成以及安全系数较高的侧气帘来为乘员建立灵活的有效屏障;创新性十足,能够利用现有云端及大数据环境,通过SOS紧急救援系统向救援中心呼救,使受伤乘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也是最佳黄金时期得到施救,使乘员人身安全系数提高并大大缓解伤害程度。通过解决“MPV中排侧碰”安全保护问题,提升用户与车辆之间的紧密联系程度,符合当前汽车高安全性、科技智能、互联理念,提升车主用车安全感知程度。
另外,整个座椅调整过程中,侧碰发生前调整完毕,且在可允许时间范围内,不至于座椅动作太快,导致乘员自身惯性所受不必要的伤害。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可以针对MPV车型特殊定位,考虑其中排座椅配置及空间设计,利用非撞击侧座椅沿Y向向车身外侧移动,在保护非撞击侧乘员的同时,也为撞击侧乘员座椅提供足够的旋转空间,并且有效结合MPV多样化座椅调节方式,通过不同位置座椅差异动作为中排乘员提供更大的保护距离和建立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有效屏障,而且通过座椅靠背适当角度翻转,为侧气帘起爆后下探留有足够的空间,使被动安全装置得到有效利用并利用其建立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又一道屏障,以及用可调节角度电喇叭结合双闪警示灯实现对左/右侧涉事车辆驾驶员声光提醒,最后善后考虑极其到位,通过SOS紧急救援系统使受伤的乘员第一时间得到施救,从而达到有效保护乘员及缓解伤害程度的目的,不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而且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该车辆可以针对MPV车型特殊定位,考虑其中排座椅配置及空间设计,利用非撞击侧座椅沿Y向向车身外侧移动,在保护非撞击侧乘员的同时,也为撞击侧乘员座椅提供足够的旋转空间,并且有效结合MPV多样化座椅调节方式,通过不同位置座椅差异动作为中排乘员提供更大的保护距离和建立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有效屏障,而且通过座椅靠背适当角度翻转,为侧气帘起爆后下探留有足够的空间,使被动安全装置得到有效利用并利用其建立乘员与被撞击侧围的又一道屏障,以及用可调节电喇叭结合双闪警示灯实现对左/右侧涉事车辆驾驶员声光提醒,最后善后考虑极其到位,通过SOS紧急救援系统使受伤的乘员第一时间得到施救,从而达到有效保护乘员及缓解伤害程度的目的,不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更好地保护乘客安全,而且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简单易实现。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行车参数,其中,所述行车参数包括车速和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行车参数判断车辆与障碍物之间是否将要发生碰撞;以及
如果将要发生碰撞,则控制非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外侧移动预设距离,并控制撞击侧座椅向车身内侧转动第一预设角度,以对乘客进行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座椅靠背向乘员侧翻转第二预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松所述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预设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
获取车辆所处位置信息;以及
如果发生碰撞,则起爆侧气帘,并发送求救信号和所述车辆所处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确定出将要发生碰撞之后进行报警。
6.一种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行车参数,其中,所述行车参数包括车速和车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用于移动座椅的座椅移动装置;
用于转动座椅的座椅转动装置;以及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行车参数判断车辆与障碍物之间是否将要发生碰撞,以在确定出所述车辆与障碍物将要发生碰撞时,控制所述座椅移动装置移动非撞击侧座椅预设距离,并控制所述座椅转动装置转动所述撞击侧座椅转动第一预设角度,以对乘客进行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靠背翻转装置,用于控制座椅靠背向乘员侧翻转第二预设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全带控制装置,用于放松所述撞击侧座椅的安全带预设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侧碰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
侧气帘引爆装置,用于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起爆侧气帘;
定位装置,用于获取车辆所处位置信息;以及
无线通信装置,在检测到车辆发生碰撞时,用于发送求救信号和所述车辆所处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声学提醒器,以在确定出将要发生碰撞时进行报警;和/或
至少一个光学提醒器,以在确定出将要发生碰撞时进行报警。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安全保护系统。
CN201610728960.9A 2016-08-26 2016-08-26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1077765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8960.9A CN107776524B (zh) 2016-08-26 2016-08-26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8960.9A CN107776524B (zh) 2016-08-26 2016-08-26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76524A true CN107776524A (zh) 2018-03-09
CN107776524B CN107776524B (zh) 2020-07-03

Family

ID=61438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8960.9A Active CN107776524B (zh) 2016-08-26 2016-08-26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76524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8312A (zh) * 2019-04-30 2019-08-20 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2x系统的碰撞预警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723139A (zh) * 2019-11-15 2020-01-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车辆
CN111284373A (zh) * 2018-12-07 2020-06-16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11170A (zh) * 2020-04-10 2021-10-19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通过汽车安全带增强司乘人员安全性的系统和方法
WO2022021961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吉林大学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6220A (en) * 1980-06-20 1983-08-02 Daimler-Benz Aktiengesellschaft Vehicle seat
DE4209605A1 (de) * 1991-04-04 1992-10-08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zum schutz eines fahrzeuginsassen bei einem seitencrash
DE29500093U1 (de) * 1995-01-04 1995-04-06 Yilmaz, Ziya, 72074 Tübingen Seitenaufprallschutz für Pkw's
DE19516013A1 (de) * 1995-05-02 1996-05-23 Daimler Benz Ag Kraftfahrzeug mit wenigstens zwei in Fahrzeuglängsrichtung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n Fahrzeugsitzen
JP2005335586A (ja) * 2004-05-27 2005-12-08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CN101784420A (zh) * 2007-08-13 2010-07-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CN201932110U (zh) * 2011-03-08 2011-08-17 乔治理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CN103167970A (zh) * 2010-09-10 2013-06-19 Hts汉斯托格森及索恩有限公司 可旋转的儿童安全座椅
CN104044493A (zh) * 2014-06-28 2014-09-1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左右调节装置
CN105235620A (zh) * 2015-10-21 2016-01-13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紧急碰撞自动后移安全座椅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96220A (en) * 1980-06-20 1983-08-02 Daimler-Benz Aktiengesellschaft Vehicle seat
DE4209605A1 (de) * 1991-04-04 1992-10-08 Volkswagen Ag Sicherheitsvorrichtung zum schutz eines fahrzeuginsassen bei einem seitencrash
DE29500093U1 (de) * 1995-01-04 1995-04-06 Yilmaz, Ziya, 72074 Tübingen Seitenaufprallschutz für Pkw's
DE19516013A1 (de) * 1995-05-02 1996-05-23 Daimler Benz Ag Kraftfahrzeug mit wenigstens zwei in Fahrzeuglängsrichtung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n Fahrzeugsitzen
JP2005335586A (ja) * 2004-05-27 2005-12-08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CN101784420A (zh) * 2007-08-13 2010-07-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乘员保护装置
CN103167970A (zh) * 2010-09-10 2013-06-19 Hts汉斯托格森及索恩有限公司 可旋转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01932110U (zh) * 2011-03-08 2011-08-17 乔治理 车辆追尾碰撞保护系统
CN104044493A (zh) * 2014-06-28 2014-09-1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左右调节装置
CN105235620A (zh) * 2015-10-21 2016-01-13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紧急碰撞自动后移安全座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4373A (zh) * 2018-12-07 2020-06-16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48312A (zh) * 2019-04-30 2019-08-20 惠州市德赛西威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2x系统的碰撞预警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723139A (zh) * 2019-11-15 2020-01-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车辆
CN113511170A (zh) * 2020-04-10 2021-10-19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通过汽车安全带增强司乘人员安全性的系统和方法
WO2022021961A1 (zh) * 2020-07-30 2022-02-03 吉林大学 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76524B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76524A (zh) 车辆的安全保护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07000746B (zh) 用于车辆路径预测的系统及方法
US20220219636A1 (en) Occupant protecting system
CN101918241B (zh) 用于自动调节机动车座椅的头靠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US6272411B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vehicle occupancy state sensor system
US5959552A (en) System for minimizing automobile collision damage and personal injury
CN101909945B (zh) 乘员保护装置
CN105905061B (zh)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KR101484201B1 (ko) 운전자 머리 위치 측정 시스템
CN102209649A (zh) 汽车座椅
JP2000510408A (ja) 自動車乗員センサーシステム
WO2006070865A1 (ja) 車両運動制御装置
CN111098762A (zh) 预先主动安全调节控制方法及装置
JP3912163B2 (ja) 車両の衝突対策システム
JP2003002255A (ja) 自動車の乗員保護装置
CN101804800A (zh) 一种汽车正面碰撞主动保护系统
CN113942467B (zh) 乘员保护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0988095B2 (en) Adaptive multi-force safety system (ADMUS)
CN102905936A (zh) 用于保护和保持乘员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保护与保持装置的分析与控制单元
CN105857133A (zh) 一种在碰撞发生前预调座椅的方法
CN109733314B (zh) 机动车智能安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070208474A1 (en) Safety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7526167A (ja) 自動車用の安全装置
US8924089B2 (en) Automobi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utomobile
US20220048457A1 (en) Safety device and saftey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additional drive battery coupling,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