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63980U -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63980U
CN201863980U CN2010205514564U CN201020551456U CN201863980U CN 201863980 U CN201863980 U CN 201863980U CN 2010205514564 U CN2010205514564 U CN 2010205514564U CN 201020551456 U CN201020551456 U CN 201020551456U CN 201863980 U CN201863980 U CN 201863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cycle
handlebar
coaster
tube
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514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康力
耿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514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63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63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639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拉、蹬后坐力自行车,它有滑轨横梁、滑车以及陀螺仪式的车把、脚蹬架、5吋-24吋的车轮。在使用时,人的双腿脚、两手臂和臀部包括腰背都能发挥作用,使人的体能可以得到从容的和最大程度的发挥,可谓举全身之力,如同用划赛艇技术一样驱车前进,对提高中、短距离时的车速效果明显。通过对个别限位件的调整,可改变骑姿,无论在静态还是动态上都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该车采用较小直径车轮,车的高度与现有技术比有明显降低,在降低风阻和提高安全性方面都有明显和积极的效果。本车的构造不复杂,所使用的材料简单有效、增加总重量和成本非常有限,与所取得的积极效果都无法正比。

Description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自行车领域,尤其是可以让人发挥出最大力量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在较长时间里一直受技术标准化和使用专业化的束缚及影响,所述的车架主体前上部的车把,上中部的车座和用于驱动车前行的中下部两套曲柄和脚蹬等,从而构成现有技术基本特征的自行车,由于受该车架基本结构的限制,人两手臂和臀部的位置重心都相对固定,驱车前行靠人的腿脚作旋转运动来进行,必然形成以下缺陷:一.车运动只能靠人的单腿来完成,因为力量有限,将车从静止骑到最高车速的空间就小,如要提高车速,必然要提高人的运动速度或频率,这一点对很多的人都很不适应。显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的体能是无法真正全部发挥出来的;二.使用功能比较单一;三.车座在行驶中会给人的臀部造成很不舒服;四.车身高造成人体的重心提高,腿脚难以接触地面,可能会造成不安全。同时,车前行的风阻也大。 
在案中所记载的不少发明也都采用了许多办法,如:申请号200610145515.6和200920065740.8等,还有一些其它发明也都是采用往复式的方法,但他们都没有解决让人的两手臂参与的问题,人的体能无法全部施展出来,因此,只有解决了此关键性的问题,才能真正在自行车的使用方式上有所突破,一改自行车老一套的骑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首先是符合人体工程学,能够让人的力量充分和全面的施展,拓宽行车力度的范围,可以在中短距离中提速更快;其次是降低车的高度,以尽量降低危险性,并降低车前行的风阻;最后是改变现有技术骑座不舒服使用方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设置具有滑轨功能的横梁,在横梁上面设置一部安装了若干个轴承的滑车,该滑车可以在滑轨横梁上作前和后的滑行。所述滑车上固定载装车把和有靠背的车座。 
包括设置有T形轴的车把,其主要构成是T形轴、上和下轴承、车把套管、车把握管等,T形轴上端长出车把套管,车把其下部的T形轴是由内吊耳和轴固定在所述滑车上的前端处,其上部与牵引钢线【下文叙述】相连。 
包括设置在车把至前车轮之间的若干个连接件,其中有外空心吊耳、拉线、拉线套管、拉线套管固定架等,外空心吊耳的主体部分安装在车把套管下部,在其两吊耳轴处分别安装拉线。与前述内吊耳的两耳相比,外空心吊耳两耳的间距宽过并将内吊耳的两耳置于其中。 
包括设置在前车轮的前叉管下端安装一棘齿轮,用一段链条与棘齿轮结合,链条的两端分别与拉线两端相连接;拉线和拉线套管的一端固定安装滑车上,可以和滑车一起移动;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车的横梁下端的斜梁处,不可移动,其位置在滑车前后滑行的相对应的中间位置。拉线在通过拉线套管后与外空心吊耳的轴安装在一起。这样,外空心吊耳、拉线、拉线套管和前叉管的棘齿轮链条构成一个“U”字形。当车把左、右旋转运动时,带动外空心吊耳、拉线、链条和前叉管棘齿轮,前车轮就可以一起左、右摆动,以达到车转向的目的。其中,由于拉线和拉线套管可以任意弯曲,再加上设置有恰当的长度,所以,当滑车在滑轨上作前后的滑行时,拉线和拉线套管就能够被一起拉伸和弯曲的扯动,而同时又保持正常的使用功能。在安装时,拉线和拉线套管应在滑车与斜梁之间应进行交叉换位。 
包括设置一牵引钢线【也可以用其他具有耐拉、韧性高和柔软度好的材料代替】、一盘复位涡卷簧、一个复位涡卷簧盒、一盘飞轮大链轮盘【中间内圈的部分构造是类似飞轮的离合器,最外圈部分是带链齿大链盘。】、一盘滑轮盘和一个安装有定滑轮的支架。其中,飞轮大链轮盘、复位涡卷簧、复位涡卷簧盒和滑轮盘都是安装在中轴处,滑轮盘与飞轮大链轮盘中间内圈的部分固定在一起。牵引钢线的一端固定在车把上部的T形轴处,然后在通过滑轮支架上的滑轮后,另一端被同定在中轴处的飞轮大链滑轮盘内侧的滑轮盘沟槽内。复位涡卷簧和复位涡卷簧盒安装在滑轮盘内侧,复位涡卷簧盒被固定在车架上,复位涡卷簧安装复位涡卷簧盒内,并将一端固定在复位涡卷簧盒内,复位涡卷簧的另一端与滑轮盘安装在一起。定滑轮支架的主要作用:一是改变牵引钢线力的方向;二是延长牵引钢线拉力的有效长度, 它的高度与车把相当,被固定在前叉管套上部及车把前边,它与车把之间设置调整件,使牵引钢线可上下调整。 
前述所设置的车把T形轴、内吊耳轴和外空心吊耳轴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与陀螺仪相同,T形轴与内吊耳轴和外空心吊耳二者的轴空间中心点在同一个点上;内吊耳轴和外空心吊耳轴,空间轴中心点又是在同一直线上,构成线和点的交合,车把在滑车上操作时才能具备两种综合方向的运作方式:既可以做前和后的圆弧动作,又可以做左和右圆弧动作【既有前和后的圆弧活动角,又有左和右的圆弧活动角】。同时,具有单独或共同进行的特点。它们是构成转向系统和动力系统枢纽的主要部件。 
包括设置在滑轨横梁前下部的左、右两边固定的脚蹬架。 
包括设置直径5吋-24吋以内的车轮。 
包括设置在车正前方的流线形的挡风罩。 
包括设置若干个调整件,其中在:滑轨和滑车处或周围;车把和内吊耳处或周围;车把的T形轴处或周围。 
如果当人使用该车时,应首先骑坐在车上,双脚用力蹬地,使车有了一定的初速度平衡比较稳定后,就可将双脚都蹬在脚蹬架上,此时,车速较低,人在拉动车把时会感到有明显阻力,这正是人使用该车时可以利用的重要特点,它对人和车重心的稳定有明显帮助,更有利控制车的左、右平衡,当车速在逐渐加快后,车的稳定性也会不断自然加强,这样,人就可以采取拉、蹬和后坐姿势像在使用赛艇一样使车迅速前行了。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是:采用往复式的骑行方式,把人体的两手臂由现有技术的消极状态变成积极状态;人的双腿脚、两手臂和臀部包括腰背都能发挥作用,与人的单腿力量比无疑要大,可谓举全身之力,通过调整车的变速比,既可提高车速,缩短中短距离骑行时间,又可让人的动作比较舒缓从容,合乎人体工程学(可参照赛艇的相关技术);采用较小直径的车轮,可以明显降低车的高度,为降低危险性和前行风阻可有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并不复杂,所增加的材料数量、总重量和成本也很有限,与所取得的积极效果相比,显然都是微不足道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左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把总成部分左侧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把总成部分背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轴驱动部位构造剖视图。 
图中:1-滑轨横梁,2-滑车,3-车把,4-靠背车座,5-车把套管,6-T形轴,7-外空心吊耳,8-拉线,9-拉线套管,10-内吊耳,11-拉线套管固定架,12-前叉管棘齿轮,13-牵引钢线,14-飞轮大链轮盘,15-定滑轮支架,16-脚蹬架,17-5吋-24吋以内的车轮,18-前叉管套,19-中轴,20-斜梁,21-复位涡卷簧,22-复位涡卷簧盒,23-滑轮盘。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和图4实施例中,人驱车前进力传动的顺序是:车把3、脚蹬架16和靠背车座4-滑车2-牵引钢线13-定滑轮支架15-滑轮盘23和复位涡卷簧21-飞轮大链轮盘14-链条-后飞轮-后车轮17。当人两手臂拉,两腿脚蹬臀部后坐滑车2向车后滑行,牵引钢线13受力,在通过定滑轮支架15定滑轮后,又带动滑轮盘23和复位涡卷簧21,此时,滑轮盘23向车前旋转,复位涡卷簧21收缩,滑轮盘23又带动飞轮大链轮盘14、链条、后飞轮和后轮17,自行车前行。当人和滑车2向车前滑行时,复位涡卷簧21恢复膨胀,带动滑轮盘23反转,把一直处于被拉紧状态的牵引钢线13重新收回沟槽内,同时,在飞轮大链轮盘14中间内圈的离合器功能作用下,飞轮大链轮盘14不转动。至此,该车在动力系统方面完成了工作全过程。此过程可不断循环反复,使车不断前行。 
在上述过程中,人如果同时做车把3向左或右转向动作,虽然是两个不同方位的动作,但二者毫不影响,可以同时进行,但通常是以把握方向为主。在其转向时传动的顺序是:车把3利车把套管 5-外空心吊耳 7-拉线 8-拉线套管 9-拉线套管固定架 11-交叉后的拉 线8和拉线套管 9-前叉管棘齿轮 12-前车轮17。拉线8、拉线套管9和拉线套管固定架11安装方式与现有技术的闸线安装方式相似。当拉线8的一端在外空心吊耳7两耳轴间安装好后,再装拉线套管9内,拉线套管9的一端是被固定在滑车2的左右两边,将两根拉线套管9作换位交叉后【目的在于使车把3和前车轮17转向一致】,再把另一端固定在斜梁20上。这样,拉线套管9在拉线套管固定架11调整螺丝的作用下,拉线8和拉线套管9始终处于撑紧状态,就可以发挥其使用功能了。从安全方面考虑,拉线8和拉线套管9都应该采用直径较大和柔韧性较好的材料。 
当车把3至前车轮17之间的若干个部件都依照方案连接和安装完成后,整个联接体是紧凑、严密和使用安全可靠的,这是因为:在车把3的下部,内吊耳10的轴与固定拉线8外空心吊耳7的轴,二者的轴空间中心点同在一直线上,由于没有结构间隙,故车把3作前后或左右动作时,是各行其道相互不干扰,也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在车把3的上部,T形轴6上端连接牵引钢线13的位置,高出车把套管5,不存在影响;外空心吊耳7的两耳的间距大于前叉管棘齿轮12的直径,扩大了前轮的摆动角,车轮17的直径及摆角都较小,车把3的左右转向都很省力。 
滑轨横梁1的前端与前叉套管18固定连接后,向车后延长,其长度可以按不同人群高低的要求来确定。当滑车2通过下部的若干个轴承与滑轨横梁1安装在一起并可以正常滑行后,两根滑轨横梁1之间可以用U形的连接件加固,以确保滑车2在滑轨1上的顺利流畅的滑动。车把3与滑车2连接的内吊耳10处可以加装轴承,以减少车把3使用的摩擦力。滑车2本身以及上部所安装的车把3和靠背车座4等部件,应尽量使用材质轻和坚固的材料。滑车2在运行中9在滑轨横梁1的前、后尽头处可以各设置一缓冲弹簧垫,一是缓解滑车2和人的躯干向车前复位的惯性,二是降低高速行驶中人和滑车2在向前复位时负力的不利因素。人体和滑车2在向车前复位时,主要以下有几种方案:滑轨横梁1前低后高,让人和滑车2向车前滑行;人穿带锁的快脱鞋,将脚锁锁定在脚蹬架16上;把脚蹬架16人放脚的后跟处设置台阶或障碍来复位等。 
如果在靠背车座4下部的两滑轨横梁1之间可以设置一调整件(也称刹车件),使滑车2可暂时停在滑轨横梁1的任意位置上,人在骑行时就可以让双腿脚和臀部不再用力,仅两手臂用力使车前行;如果在固定车把3的内吊耳10轴设置一调整件,可将车把3锁定在前、后圆弧运动中的任意位置上,人在骑行时就可以两手臂和双腿脚同时用力,使滑车2向后滑行,臀部也不再后坐用力的使车前进。 

Claims (5)

1.一种拉、蹬和后座力的自行车,包括设置有车架滑轨横梁(1)、滑车(2)、车把(3)、靠背车座(4)、车把套管(5)、T形轴(6)、外空心吊耳(7)、内吊耳(10)、拉线(8)、拉线套管(9)、拉线套管固定架(11)、定滑轮支架(15)、牵引钢线(13)、滑轮盘(23)、复位涡卷簧(21)、复位涡卷簧盒(22)、飞轮大链轮盘(14)、前叉管棘齿轮(12)、脚蹬架(16)、车轮(17)和挡风罩,其特征是:滑车(2)下安装有若干套轴承,上安装有车把(3)和靠背车座(4),滑车(2)能够在滑轨横梁(1)上面前和后滑动;车把(3)下部的T形轴(6)和滑车(2)的前端处由内吊耳(10)轴连接,其上部与牵引钢缆(13)相连;外空心吊耳(7)安装在车把套管(5)下部,其吊耳处安装拉线(8);定滑轮支架(15)固定在前叉管套(18)上部;脚蹬架(16)在滑轨横梁(1)前下部的左、右两侧;车轮(17)直径在5吋-24吋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蹬和后座力的自行车,其特征是:T形轴(6)与内吊耳(10)轴和外空心吊耳(7)二者的轴空间中心点在同一个点上,内吊耳(10)轴和外空心吊耳(7)轴,空间轴中心点又是在同一直线上,构成线和点的交合;车把(3)在滑车(2)上面有前和后的圆弧活动角以及左和右圆弧活动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蹬和后座力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拉线(8)和拉线套管(9)它们的一端安装在车架斜梁(20)上,不可移动;另一端安装在滑车(2)上,可以和滑车(2)一起移动;拉线(8)和拉线套管(9)同前轮(17)的前叉管棘齿轮(12)链条构成U形连接,拉线(8)和拉线套管(9)在斜梁(20)和滑车(2)的中间有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蹬和后座力的自行车,其特征是:牵引钢线(13)、复位涡卷簧(21)和具有离合器构造的滑轮盘(13)设置在动力系统中,复位涡卷簧(21)安装在复位涡卷簧盒(22)内,并通过滑轮盘(23)始终把牵引钢线(13)拉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拉、蹬和后座力的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把(3)和定滑轮支架(15)设置有调整件,使牵引钢线(13)可以上下调整。 
CN2010205514564U 2010-10-08 2010-10-08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63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14564U CN201863980U (zh) 2010-10-08 2010-10-08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14564U CN201863980U (zh) 2010-10-08 2010-10-08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63980U true CN201863980U (zh) 2011-06-15

Family

ID=44135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5145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63980U (zh) 2010-10-08 2010-10-08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6398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0345A (zh) * 2011-06-19 2012-01-18 张承魁 赛艇式自行车
WO2014049114A1 (de) * 2012-09-27 2014-04-03 Bernhard Meyer Muskelgetriebenes fortbewegungsmittel
CN112278140A (zh) * 2020-10-27 2021-01-29 杨志文 一种手拉驱动自行车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0345A (zh) * 2011-06-19 2012-01-18 张承魁 赛艇式自行车
CN102320345B (zh) * 2011-06-19 2013-01-23 张承魁 赛艇式自行车
WO2014049114A1 (de) * 2012-09-27 2014-04-03 Bernhard Meyer Muskelgetriebenes fortbewegungsmittel
CN112278140A (zh) * 2020-10-27 2021-01-29 杨志文 一种手拉驱动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7989B (zh) 一种俯卧式双驱动自行车
CN201863980U (zh)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CN201951459U (zh) 空中吊缆自行车
CN203142913U (zh) 双体车
CN102358387B (zh) 拉、蹬和后坐力自行车
CN202180885U (zh) 脚踏童车
CN201424108Y (zh) 划艇自行车
CN202863665U (zh) 一种可横向组合的行走式娱乐自行车
CN2160601Y (zh) 一种手脚可同时驱动的链轮式自行车
CN201721573U (zh) 手驱大轮滑行车
CN210555404U (zh) 一种双链条省力脚踏车
CN201309541Y (zh) 双力自行车
CN201447007U (zh) 不等轮径双导轨簧式自行车
CN101962059A (zh) 一种三轮单摆式滑板车
CN204161596U (zh) 脚踏驱动式脚踏车
CN101590890B (zh) 不等轮径双导轨簧式自行车
CN204587206U (zh) 一种脚踏车驱动装置
CN202201116U (zh) 双人双力健身自行车
CN203268236U (zh) 奇数轮自行车
CN202593773U (zh) 一种坐骑式自行车
CN202320691U (zh) 一种人力合力驱动器
CN101058327A (zh) 陀螺轮驱动自行车
CN202703817U (zh) 拉、推合驱动力自行车
CN2658042Y (zh) 锻炼、娱乐、运输用的自行车
RU2373101C2 (ru) Велосипед (варианты), колесо велосипеда, привод велосипеда, рычаж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велосипеда, педаль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велосипеда и комплект, содержащий велосипед и прице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