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4016U - 车用千斤顶 - Google Patents

车用千斤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04016U
CN201704016U CN2010202976152U CN201020297615U CN201704016U CN 201704016 U CN201704016 U CN 201704016U CN 2010202976152 U CN2010202976152 U CN 2010202976152U CN 201020297615 U CN201020297615 U CN 201020297615U CN 201704016 U CN201704016 U CN 201704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body
oil circuit
blocking devic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976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CHINA-OCEAN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CHINA-OCEAN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CHINA-OCEAN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CHINA-OCEAN AUTO ACCESSO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976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04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04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040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千斤顶。现有的千斤顶体积较大,而体积较小的千斤顶又存在着顶力不够,且以人力加压。为此,本新型车用千斤顶,包括有底板、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动力部件、控制开关及罩壳,其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动力部件及罩壳固接在底板上,所述动力部件包括有齿轮泵及电机,其齿轮泵的齿轮轴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其电机由控制开关控制,其中,所述动力部件还包括有阀体,其阀体设有油路系统、进出油锁定装置及推压装置,其油路系统与进出油锁定装置及推压装置相通,并且油路系统与齿轮泵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体积小巧,外出携带方便,采用电力驱动机械方式加压,压力稳定且强劲。

Description

车用千斤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千斤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车辆检查、维修等方面的千斤顶各式各样。而现在自驾游出行的增多,车子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故障或者爆胎,这时就需要用到千斤顶将车子顶起,或者换轮胎或者检查车子从而排除故障。
现有的千斤顶体积普遍较大,所占车厢空间大,不便于外出携带;而现有体积较小的千斤顶又存在着顶力不够,若是强行将车子顶起,千斤顶很容易损坏,同时,对于携带型的千斤顶基本上采用的是以人力加压,通过千斤顶将车子顶起,不仅费力,而且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特提供一种体积小、携带方便、千斤顶起顶力强劲且无需人工加压起顶的车用千斤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车用千斤顶,包括有底板、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动力部件、控制开关及罩壳,其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动力部件及罩壳固接在底板上,上述动力部件包括有齿轮泵及电机,其齿轮泵的齿轮轴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其控制开关与电机相连,其中,上述动力部件还包括有阀体,其阀体设有油路系统、进出油锁定装置及推压装置,其油路系统与进出油锁定装置及推压装置相通,并且油路系统与齿轮泵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通。如此设计,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只需将控制开关接通电源,然后打开,电机就会带动齿轮泵运转,从储油箱中抽取油液,经过设置在底板内油道及设置在阀体内的油路系统,对液压缸部件进行加压,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顶力,顶起车辆。而车辆对千斤顶所产生的压力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阀体内,而阀体通过进出油锁定装置的设置,即可实现阻止油液的回流,从而保证了车辆顶起高度的稳定,也方便了使用者对车辆进行检查机维修。
作为优化,上述底板内设有油道,并在油道对应的底板上表面开有若干个油孔,其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及动力部件设置在底板的油孔上,上述储油箱包括油箱座及油箱,油箱座底部开有与底板油孔对应的通孔。如此设计,可使储油箱中的油液通过油孔进入其他部件中,或是进行加压,或是进行降压,同时,在齿轮泵运转的过程当中,可方便快速的从储油箱中抽取油液。
作为优化,上述进出油锁定装置包括进油锁定装置及出油锁定装置,其进油锁定装置包括开锁堵头螺丝、开锁堵头弹簧密封圈、开锁堵头弹簧及油阀,顺次连接,上述阀体上表面及下表面设有锁定孔,其进油锁定装置设置在阀体上表面的锁定孔内,其开锁堵头螺丝与阀体螺接固定,其出油锁定装置包括高压堵头小密封圈、高压堵头、高压堵头弹簧、油阀、尼龙套及尼龙套密封圈,顺次连接,其出油锁定装置设置在阀体的下表面的锁定孔内,其高压堵头与阀体螺接固定。如此设计,当储油箱中的油液通过油道及油孔进入阀体时,由于齿轮泵运转所产生的吸力,将进油锁定装置的油阀顶起,流向各个支油路,并通过对推压装置的活塞进行加压,打开出油锁定装置,从而完成油液的加压过程。当停止加压时,进出油锁定装置就会进行锁止,防止油液的回流,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稳定的压力。
作为优化,上述推压装置包括阀座螺丝、阀座螺丝密封圈、活塞及高压堵头密封圈,顺次连接,上述阀体上表面还设有安装孔,其推压装置设置在安装孔内,其阀座螺丝与阀体螺接固定。如此设计,在本实用新型进行加压或者降压的过程当中,支油路中的油液均会对设置在安装孔内的活塞加压,使活塞在压力的作用下对出油锁定装置中的油阀进行推压,从而实现出油锁定装置的启闭,实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加压或者降压。
作为优化,上述设置在下表面的锁定孔与设置在上表面的安装孔同轴设置其设置在下表面的锁定孔与设置在上表面的安装孔之间开有通孔,上述活塞设有活塞杆,其活塞杆与该通孔相配合。如此设计,使活塞在运作的过程当中,准确而快速的对出油锁定装置中的油阀进行作用。
作为优化,上述油路系统包括有进油油路、出油油路、若干条支油路、密封螺钉及油路密封圈,其密封螺钉及油路密封圈设置在部分支油路的末端油口上,其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的一端油口均设置在上述阀体的下表面,且与上述阀体处的底板油孔对应。如此设计,可保证油路系统在阀体内有着良好的密封性,同时,也保证阀体与底板之间有着良好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化,上述阀体侧面设有泄压孔,其泄压孔与进油油路及部分支油路相通,其泄压孔的孔口设有泄压螺丝及泄压密封圈,其泄压螺丝与上述阀体螺接,所述高压堵头设有通油口,并与所述油孔相对应。如此设计,可在阀体内油压过高时,及时的降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体积小巧,外出携带方便,采用电机驱动齿轮泵运转,免去了使用者手动的加压操作的麻烦,同时,采用电力驱动机械方式加压,压力稳定且强劲,而本实用新型本身良好的密封性能和可靠的液压锁定性能,保证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车用千斤顶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千斤顶部件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千斤顶动力部件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千斤顶油路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千斤顶液压缸部件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中,1为底板、2为罩壳、3为齿轮泵、4为电机、5为控制开关、6为阀体、7为油孔、8为油道、9为油箱、10为油箱座、11为开锁堵头螺丝、12为开锁堵头弹簧密封圈、13为开锁堵头弹簧、14为油阀、15为锁定孔、16为高压堵头小密封圈、17为高压堵头、18为高压堵头弹簧、19为尼龙套、20为尼龙套密封圈、21为阀座螺丝、22为阀座螺丝密封圈、23为活塞、24为高压堵头密封圈、25为安装孔、26为进油油路、27为出油油路、28为支油路一、29为支油路二、30为支油路三、31为支油路四、32为支油路五、33为支油路六、34为密封螺钉、35为油路密封圈、36为泄压孔、37为泄压螺丝、38为泄压密封圈、39为缸座、40为液压缸顶托、41为液压缸、42为液压缸密封垫、43为液压缸密封圈、44为液压缸下堵头、45为螺钉、46为电机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车用千斤顶,包括有底板1、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动力部件、控制开关5及罩壳2,其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动力部件及罩壳2通过螺钉45固定在底板1上,上述动力部件包括有齿轮泵3及电机4,其齿轮泵3的齿轮轴与电机4的电机轴通过一个电机接套46相连接,其电机4由控制开关5控制,其中,上述动力部件还包括有阀体6,其阀体6设有油路系统、进出油锁定装置及推压装置,其油路系统与进出油锁定装置及推压装置相通,并且油路系统与齿轮泵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通。
在底板1上根据不同部件安装位置的不同,设有若干个螺钉孔,以便其他部件能够牢固的安装在底板1上,同时,在底板1的油道8上设有四个油孔7,其储油箱、动力部件及液压缸部件分别对应设置在底板1上,其中,动力部件所对应的底部上设有两个油孔7,一个油孔7为动力部件提供油液,另一个油孔7输出加压后油液。
上述储油箱包括有油箱座10及油箱9,油箱座10底部开有与底板1油孔7对应的通孔。当动力部件运转进行抽取油液时,在储油箱内的油液通过设置在油箱座10上的通孔,经油道8及底部上的油孔7进入动力部件。其油箱9罩住油箱座10,并固定在油箱座10上。
上述进出油锁定装置包括进油锁定装置及出油锁定装置,其进油锁定装置包括开锁堵头螺丝11、开锁堵头弹簧密封圈12、开锁堵头弹簧13及油阀14,顺次连接,上述阀体6上表面及下表面设有锁定孔15,其进油锁定装置设置在阀体6上表面的锁定孔15内,其开锁堵头螺丝11与阀体6螺接固定,其出油锁定装置包括高压堵头小密封圈16、高压堵头17、高压堵头弹簧18、油阀14、尼龙套19及尼龙套密封圈20,顺次连接,其出油锁定装置设置在阀体6的下表面的锁定孔15内,其高压堵头17与阀体6螺接固定,所述高压堵头17设有通油口,并与所述油孔7相对应。
上述进出油锁定装置在不工作时,处于常闭状态。
上述推压装置包括阀座螺丝21、阀座螺丝密封圈22、活塞23及高压堵头密封圈24,顺次连接,上述阀体上表面还设有安装孔25,其推压装置设置在安装孔内,其阀座螺丝21通过阀座螺丝密封圈22与阀体6螺接固定。其活塞23在安装孔25内受油液的压力而上下滑动,并通过安装孔25与设置在下表面的锁定孔15之间的通孔及尼龙套19,作用于出油锁定装置中的油阀14。
经过动力部件的齿轮泵3的抽取,储油箱中的油液经油道8进入阀体6内,进入阀体6内的油液经油路系统的进油油路26流向各支油路,其中支油路共有六条,分别为支油路一28、支油路二29、支油路三30、支油路四31、支油路五32、支油路六33。其支油路一28的一端与进油油路26相通,另一端与齿轮泵3的润滑空心轴相通,对运转中的齿轮进行润滑;其支油路二29的一端也与进油油路26相通,另一端与支油路五32相通;其支油路三30的一端与设置在阀体6上表面的锁定孔15相通,另一端与齿轮泵3的进油口相通;其支油路四31的一端与设置在阀体6上表面的锁定孔15相通,另一端与安装孔25中部相通;其支油路五32的一端与安装孔25上部相通;其支油路六33的一端与齿轮泵3的出油口相通,另一端与安装孔25下部相通,其进油油路26与上述设置在阀体6上表面的锁定孔15相通。
上述进油油路26与底板1所对应的油孔7之间设有密封圈,上述高压堵头17与底板1所对应的油孔7之间设有密封圈,保证了油液在进出阀体6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当需要顶起物体时,正向开启控制开关5,齿轮泵3正运转抽取油液,进入阀体6的油液的油压大于进油锁定装置内的开锁堵头弹簧13的弹力,油液就会将进油锁定装置的油阀14向上推移,此时,油液就将进入到设置在阀体6上表面的锁定孔15内。进入到设置在阀体6上表面的锁定孔15内的油液经支油路三30进入到齿轮泵3内,再经齿轮泵3加压输出,通过支油路六33进入安装孔25内,并对设置在安装孔25内的活塞23施压,使其向上推移,同时,经支油路二29及支油路五32进入安装孔25的油液,在活塞23的上部对活塞23施加一个向下压力,使活塞23保持一个稳定的位置。在安装孔25内的部分油液经支油路四31回流至设置在阀体6上表面的锁定孔15内,再经支油路三30进入齿轮泵3中,再一次进行加压,并从出油油路27输出,通过液压缸部件将物体顶起。
其液压缸部件包括有缸座39、液压缸顶托40、液压缸41、液压缸密封垫42、液压缸密封圈43、液压缸下堵头44,其中,液压缸41分为大、中、小三个,相互套接,其液压缸密封圈43设置在各液压缸41的端部外圈,其液压缸顶托40与小液压缸41卡接,其缸座39与大液压缸41套接,并通过螺钉45与底板1固接,其液压缸密封垫42设置在大液压缸41与底板1之间。
油液经设置在底板1内油道8及与液压缸部件相对应的油孔7,推动液压缸下堵头44,并带动液压缸41一节节上移,实现物体的顶起。
当齿轮泵3停止运转时,关闭控制开关5,推压装置的活塞23受到回流油液的压力而继续上移,其出油锁定装置的油阀14失去了活塞杆的推压,随着高压堵头弹簧18的回弹,将出油锁定装置的油阀14顶至尼龙套19的通孔上,阻断了油液回流的路径,从而实现压力的锁定,使被顶起的物体保持一定的高度。
当需要将被顶起物体降下时,反向开启控制开关5,使齿轮泵3反转。此时,齿轮泵3的进油口与出油口互换,互换后的进油口抽取安装孔25下部的油液,而此时活塞23下部的压力小于上部的压力,活塞23下移,并通过活塞杆将出油锁定装置的油阀14向下推压,从而使阀体6内的油路系统与设置在底板1内的油道8相通,从而实现液压缸部件内的油液排出,经阀体6内部的油路系统返回储油箱中,实现被顶起的物体下降。
上述油阀14可以为球形阀或者锥形阀或者“T”塞。
在油路系统中,支油路二29、支油路四31、支油路五32的一端均采用密封螺钉34及油路密封圈35进行密封,防止漏油,增强阀体6的密封性能。
上述阀体6侧面设有泄压孔36,其泄压孔36与进油油路26、支油路一28及支油路二29相通,其泄压孔36的孔口设有泄压螺丝37及泄压密封圈38,其泄压螺丝37与上述阀体6螺接。
其罩壳2将储油箱、动力部件及液压缸部件罩在其内,其液压缸部件伸出罩壳2,罩壳2一侧开有通线孔,控制开关5通过该通线孔与电机4相连。

Claims (7)

1.一种车用千斤顶,包括有底板、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动力部件、控制开关及罩壳,其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动力部件及罩壳固接在底板上,所述动力部件包括有齿轮泵及电机,其齿轮泵的齿轮轴与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其电机由控制开关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还包括有阀体,其阀体设有油路系统、进出油锁定装置及推压装置,其油路系统与进出油锁定装置及推压装置相通,并且油路系统与齿轮泵的进油口和出油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设有油道,并在油道对应的底板上表面开有若干个油孔,其液压缸部件、储油箱及动力部件设置在底板的油孔上,所述储油箱包括油箱座及油箱,油箱座底部开有与底板油孔对应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油锁定装置包括进油锁定装置及出油锁定装置,其进油锁定装置包括开锁堵头螺丝、开锁堵头弹簧密封圈、开锁堵头弹簧及油阀,顺次连接,所述阀体上表面及下表面设有锁定孔,其进油锁定装置设置在阀体上表面的锁定孔内,其开锁堵头螺丝与阀体螺接固定,其出油锁定装置包括高压堵头小密封圈、高压堵头、高压堵头弹簧、油阀、尼龙套及尼龙套密封圈,顺次连接,其出油锁定装置设置在阀体的下表面的锁定孔内,其高压堵头与阀体螺接固定,所述高压堵头设有通油口,并与所述油孔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装置包括阀座螺丝、阀座螺丝密封圈、活塞及高压堵头密封圈,顺次连接,所述阀体上表面还设有安装孔,其推压装置设置在安装孔内,其阀座螺丝与阀体螺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阀体下表面的锁定孔与设置在阀体上表面的安装孔同轴设置,所述锁定孔与安装孔之间设有通孔,所述活塞设有活塞杆,其活塞杆与该通孔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系统包括有进油油路、出油油路、若干条支油路、密封螺钉及油路密封圈,其密封螺钉及油路密封圈设置在部分支油路的末端油口上,其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的一端油口均设置在所述阀体的下表面,且与所述阀体处的底板油孔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侧面设有泄压孔,其泄压孔与进油油路及部分支油路相通,其泄压孔的孔口设有泄压螺丝及泄压密封圈,其泄压螺丝与所述阀体螺接。
CN2010202976152U 2010-08-19 2010-08-19 车用千斤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4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76152U CN201704016U (zh) 2010-08-19 2010-08-19 车用千斤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976152U CN201704016U (zh) 2010-08-19 2010-08-19 车用千斤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04016U true CN201704016U (zh) 2011-01-12

Family

ID=4344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9761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4016U (zh) 2010-08-19 2010-08-19 车用千斤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040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8006A (zh) * 2013-05-09 2013-09-11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携式电动多功能千斤顶
CN105883664A (zh) * 2016-04-15 2016-08-24 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体式液压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8006A (zh) * 2013-05-09 2013-09-11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携式电动多功能千斤顶
CN105883664A (zh) * 2016-04-15 2016-08-24 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体式液压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31829Y (zh) 复合油缸活塞杆运行变速装置
CN201704016U (zh) 车用千斤顶
CN102556884B (zh) 一种便携式车辆两用电动液压千斤顶
CN108843530B (zh) 手动液压分体泵
CN201722100U (zh) 一种气动液压千斤顶
CN202381083U (zh) 内防喷工具试压装置
CN201954239U (zh) 带有自充气气胎压力油箱的润滑装置
CN201954238U (zh) 带有自动充放气结构和气室压力油箱的润滑装置
US4523743A (en) Automatic pneumatic hydraulic jack
CN203962560U (zh) 一种换向油泵站
CN102966492B (zh) 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式叶轮锁定装置
CN202465173U (zh) 一种便携式车辆两用电动液压千斤顶
CN113082776A (zh) 一种罐区油品切水装置
CN110303076B (zh) 手动液压折弯装置
CN203925844U (zh) 一种重型柴油机用高压油泵
CN203237980U (zh) 一种车载工具
CN201971591U (zh) 防过载保护的车辆用电动液压千斤顶
CN103670116B (zh) 一种遥控液压汽车后背箱门自动开关装置
CN202971056U (zh) 风力发电机组液压式叶轮锁定装置
CN102556887B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液压千斤顶
CN2228481Y (zh) 矮身高行程双升柱可倾液压千斤顶
CN206219117U (zh) 车辆自顶升装置
CN202465176U (zh) 集成阀体的电动液压千斤顶的油泵装置
CN203476629U (zh) 手动式扁泵
CN207526793U (zh) 用于驾驶室举升系统的液控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