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6333U -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86333U
CN201486333U CN2009201555401U CN200920155540U CN201486333U CN 201486333 U CN201486333 U CN 201486333U CN 2009201555401 U CN2009201555401 U CN 2009201555401U CN 200920155540 U CN200920155540 U CN 200920155540U CN 201486333 U CN201486333 U CN 201486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arm
closes
rotatable lamella
clo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5554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池田祥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ESHI KOUGIYOU Co Ltd
Murakoshi Seiko KK
Original Assignee
DAIKESHI KOUGIYOU Co Ltd
Murakoshi Sei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ESHI KOUGIYOU Co Ltd, Murakoshi Seiko KK filed Critical DAIKESHI KOUGIY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86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863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2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specially for preventing the slamming of swinging wings during final closing movement, e.g. jamb sto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2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specially for preventing the slamming of swinging wings during final closing movement, e.g. jamb stops
    • E05F5/027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specially for preventing the slamming of swinging wings during final closing movement, e.g. jamb stops with clos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0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E05F1/08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 E05F1/10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 E05F1/1041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 E05F1/1066Closers or openers for w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spring-actuated, e.g. for horizontally sliding wings for swinging wings, e.g. counterbalance with a coil spr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pivot axis with a traction sp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2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in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3Type of wing
    • E05Y2900/132Doors

Landscapes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强制性且轻轻地关闭门,而且,可在开门时用较小的力打开门的闭门装置,闭门装置(1)具有安装于门框的装置主体(6)和固定于门(A)的被导向部件(7)。装置主体(6)具有:闭门臂(20),其随着门(A)的转动而与被导向部件(7)卡合或脱离;施力机构(50),其在被导向部件(7)不与闭门臂(20)卡合时,将闭门臂(20)保持在可与被导向部件(7)卡合的待机姿势,在被导向部件(7)与闭门臂(20)卡合之后,强制性地使闭门臂(20)向关闭门(A)的方向转动;直动式的缓冲机构,其在使闭门臂(20)向关闭门(A)的方向转动时,抑制其转动,在闭门臂向上述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促进其转动。

Description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其用于强制且轻轻地关闭对玄关或房间的出入口进行开闭的门。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闭门装置,其在该门完全关闭之前可以减速且轻轻地关闭对玄关或房间的出入口、房屋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门(专利文献1)。
如图8所示,这种现有的闭门装置100具有:安装在门A上的装置主体101、安装在设置于房屋的开口部的门框的上框部件(沿着构成门框的上缘部的水平方向延伸的部件)B的托架102。装置主体101被安装在门A的里面上端部的安装有铰链103的一方的侧端附近。托架102与安装有装置主体101的位置相对应,被安装在靠近上框部件B的安装有铰链103的一方的竖框部件(沿着构成门框的左右一方(在图示例中为右侧)的侧缘部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部件)C的位置。装置主体101具备有弯曲成圆弧状的臂104。在臂104的臂主体105上形成有导向槽105a。在托架102的前端部设置有卡合于臂104的导向槽105a内的销102a。
如图9(A)所示,这种现有的闭门装置100中,在托架102的销102a与装置主体101的臂104的导向槽105a卡合之前,通过弹簧107进行了施力的滑块108的突起108a抵接于设置在臂104的支承部106的突条部106a。因此,臂104受到如该图的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同时,其支承部106的圆弧状纵板106b的侧缘端抵接于安装有缓冲机构110的框体109的突起部(未图示)或者缓冲机构110的凸缘110a,由此受到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因此,可以使臂104保持在可与该图所示的托架102的销102a卡合的规定闭合角(门A相对于上框部件B的角度)相适应的角度位置。此外,在关闭门A时,成为到达托架102的销102a应卡合于臂104的导向槽105中的、如该图所示的导向槽105a的开口部(销102a进出导向槽105a的部分)的位置的状态。
在销102a与导向槽105a卡合之后,门A向图9(B)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的移动即随着门A的关闭使销102a沿着导向槽105a且相对于臂104开始相对移动。此时,由于臂104开始向该图上的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进行转动,同时,滑块108相对于臂104的突条部106a的抵接部位从其突起108a的位置变为其闭塞端面位置,因此,臂104受到如该图中的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臂104受到这样的力矩并开始转动,同时,门A沿着该图的箭头方向自动转动并像图9(C)那样关闭。之后,在上述的臂104转动时,由于该转速通过作用于臂104的转轴的缓冲机构110而减速,因而在门A闭合时也使该门A的转动减速并变得缓慢。因此,不会发生猛力撞击门框(未图示)而发出冲击声等的麻烦而是轻轻地关闭门A。
另外,在从图9(C)的状态即门A被关闭的状态开始打开该门A时,托架102的销102a沿着臂104的导向槽105a且相对于臂104进行相对移动,同时,臂104一边抵抗弹簧107的施力一边沿着如该图上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进行转动。而且,虽然在变成如图9(A)所示的状态时解除该臂104的导向槽105a和托架102的销102a的卡合,但是,该臂104在该解除位置仍然以上述的方式保持在与规定闭合角度相适应的角度位置。
但是,如上述的闭门装置,在采用下述结构时,即,将安装有缓冲机构110的装置主体101安装在门A的里面上端部的安装有铰链103的一方的侧端附近,另外,使托架102与装置主体101的位置相对应,将其安装于上框部件B的安装有铰链103一方的竖框部件C的附近,则虽然可以实现轻轻地关闭门A的目的,但是,在打开门A时,与将装置主体101安装于门A的里面上端部的安装有铰链103的侧端的相反侧的侧端的位置,使托架102与此相对应且将其安装于上框部件B的靠近竖框部件D的位置相比较,存在下述问题,即,必须增加施加于该门A的把手上的力,而且,由于必须作用大的力,从而施加于铰链上的负荷变大。
而且,在上述的闭门装置中所使用的缓冲机构110是旋转式的,通常采用使抵抗该转轴的转动的力作用于臂104的转轴上的结构,因此,也成为产生上述的问题的原因之一,而且,还存在下述问题,在臂104的转动时的所期望时期,例如在打开门A时以辅助臂的转动的方式进行设定将造成困难的结构。
另外,在将缓冲机构110做成旋转式时,通常将使尺寸变大,因此将造成安装有此机构的装置主体101大型化,因而难以将装置主体101安装于上框部件B这样的宽度窄的部位,不得不采用如上所述将装置主体101安装于门A侧,而将托架102安装于上框部件B的类型,难以做成美观而优良的类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0140号公报(第4~8页,图1、图4~6)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该闭门装置能够抑制在关闭时的门快速的转动而轻轻地关闭门,且在开门时能够用弱小的力打开门,不会使其装置主体大型化,且可以将装置主体安装在门框上。
[闭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闭门装置,强制性地关闭经由铰链5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与门框连结的门A,其中,具有:
装置主体6,其安装于所述门框;
被导向部件7,其固定于所述门A,
上述装置主体6具有:
固定元件40,其固定于上述门框的开口部的上缘部;
转动片14,其具有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固定元件40的轴部14c和从该轴部14c向水平方向的外方的彼此不同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及第二臂部14a、14b;
闭门臂20,其以与上述转动片14一起沿水平方向转动且随着上述门A的转动而与上述被导向部件7卡合或脱离的方式构成;
施力机构50,其为了在上述被导向部件7不与上述闭门臂20卡合时将上述闭门臂20保持在等待与上述被导向部件7卡合的待机姿势,且为了在上述被导向部件7与上述闭门臂20卡合后强制性地使上述闭门臂20向关闭上述门A的方向转动,而将弹力作用于上述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
直动式的缓冲机构60,其为了在上述闭门臂20向关闭上述门A的方向转动时抑制其转动,且为了在上述闭门臂20向上述方向反方向转动时促进其转动,而将力作用于上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
通过以上述的方式构成,在被导向部件不与闭门臂卡合时,即,在门打开为比闭门臂和被导向部件可卡合的开度大时,通过施力机构的弹力而将闭门臂保持在待机姿势。在关闭门时,使被导向部件与门一起接近装置主体,在门的开度达到规定的开度时,使被导向部件与闭门臂进行卡合。其后,在进一步关闭门时,闭门臂从待机姿势开始向关闭门的方向转动。与此同时,施力机构的弹力作为使闭门臂强制性地向关闭门的方向转动的力开始发挥作用。随着该闭门臂的强制性的转动,将门强制性地关闭。此时,通过按照抑制闭门臂的转动的方式使缓冲机构的抵抗力开始发挥作用,防止门快速的转动。由此,强制性且轻轻地关闭门。另一方面,在从完全将门关闭的状态打开门的情况下,随着门的开门动作闭门臂开始向待机姿势的方向开始转动。与此同时,缓冲机构的反作用力作为使闭门臂向打开门的方向转动的力开始发挥作用,而促进闭门臂向打开门的方向的转动。其结果是,在通过手动将门打开时,可以实现不必将很大的力施加于门的把手。由于作为缓冲机构使用了直动式的机构,因而不必使装置主体大型化就可实现下述闭门装置,即,在闭门时可以轻轻地关闭门,且在开门时可以用弱小的力打开门。
在本实用新型的闭门装置1中,
优选的是,上述固定元件40具有被固定于上述门框上的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70,在该框体70内同时收纳有上述转动片14、上述施力机构50和上述缓冲机构60,
在该框体70的底板8b、10a上形成有用于将上述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与上述转动片14的轴部14c连接的插通孔8a1、10a6,
上述闭门臂20沿着该框体70的下面进行转动。
如上所述,在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内,同时收纳有转动片、施力机构和缓冲机构,通过采用使闭门臂沿着该框体的下面进行转动的构成,使固定于门框上的固定元件小型化,在外观上可以实现只将可动部做成闭门臂的简单的外观形态的闭门装置。
另外还优选下述构成,在该框体70的上下两面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将上述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与上述转动片14的轴部14c连接的插通孔8a1、10a6,穿过任一插通孔8a1、10a6且可以将上述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连接于上述转动片14的轴部14c。由此,闭门装置1不论作为左开门用还是作为右开门用都可兼用。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施力机构50具有使弹力作用于上述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的弹簧16,
上述缓冲机构60具有直动式阻尼器19,该阻尼器19在上述闭门臂20向关闭上述门A的方向转动时,通过随着上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的转动而在水平方向被压缩反作用来产生制动力,
优选上述弹簧16和上述阻尼器19彼此平行地排列设置。由此,很容易使固定元件小型化。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装置主体1具有用于对上述施力机构50弹力进行调节的调节装置17。由此,可以调节门关闭时的转速或开门时的弹簧引起的抵抗力。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缓冲机构60构成为,
在关闭上述门A时,从设置于设有上述门A的把手的一侧端面的插销开始沉入设置于上述门框的插销孔的时刻起,使抑制其转动的力不作用于上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由此,设置于门的端面的插销从开始沉入设置于门框的插销孔的时刻起使缓冲机构的抵抗力不起作用,可以可靠地关闭门。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闭门臂20在将上述门A闭合时,其整体位于上述框体70的下面之下,在上述待机姿势时,其前端侧从上述框体70的下面之下向上述门A侧伸出。根据该构成,在关闭门时,在以其前端侧从框体的下面之下向门侧伸出的状态进行待机的闭门臂上随着门的转动而卡合有被导向部件。其后,在进一步将门关闭时,闭门臂向关闭门的方向转动,在关闭门时成为将闭门臂收纳于框体之下的状态,即成为框体和闭门臂彼此上下重合的状态。
另外,优选的是,
上述被导向部件7具有固定并安装于上述门A的板面上的支承部30和从该支承部30的前端向上方突出的滑动件31,
上述闭门臂20具有向其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7c,
上述闭门臂20的构成为,在上述待机姿势时,随着向关闭上述门A的方向的转动,将上述滑动件31的前端部收纳于上述导向槽27c内。
[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装置,其具有:门框、经由铰链5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与该门框连结的门A、强制性地关闭该门A的闭门装置1,其中,
闭门装置1具有:
装置主体6,其安装于上述门框;
被导向部件7,其固定于上述门A,
上述装置主体6具有:
固定元件40,其固定于上述门框的开口部的上缘部;
转动片14,其具有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固定元件40的轴部14c和从该轴部14c向水平方向的外方的彼此不同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及第二臂部14a、14b;
闭门臂20,其构成为,与上述转动片14一起沿水平方向转动且随着上述门A的转动而与上述被导向部件7或卡合或脱离;
施力机构50,其为了在上述被导向部件7不与上述闭门臂20卡合时,将上述闭门臂20保持在等待与上述被导向部件7卡合的待机姿势,且为了在上述被导向部件7与上述闭门臂20卡合之后强制性地使上述闭门臂20向关闭上述门A的方向转动,而将弹力作用于上述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
直动式缓冲机构60,其为了在上述闭门臂20向关闭上述门A的方向转动时抑制其转动,且为了在上述闭门臂20向上述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时促进其转动,而将力作用于上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
通过以上述的方式构成,在被导向部件不与闭门臂卡合时,即,在门被打开为比闭门臂和被导向部件可卡合的开度大时,通过施力机构的弹力而将闭门臂保持在待机姿势。在关闭门时,使被导向部件与门一起接近装置主体,在门的开度达到规定的开度的时刻,被导向部件与闭门臂卡合。其后,在进一步关闭门时,闭门臂从待机姿势开始向关闭门的方向转动。与此同时,施力机构的弹力作为使闭门臂强制性地向关闭门的方向转动的力开始发挥作用。随着该闭门臂的强制性的转动,将门强制性地关闭。此时,通过按照抑制闭门臂的转动的方式使缓冲机构的抵抗力开始发挥作用,可防止门快速的动作。由此,可强制性且轻轻地关闭门。另一方面,在从完全将门关闭的状态打开门的情况下,随着门的开门动作闭门臂开始向待机姿势的方向开始转动。与此同时,缓冲机构的反作用力(复原力)作为使闭门臂向打开门的方向转动的力开始发挥作用,而促进闭门臂向打开门的方向的转动。其结果是,在手动将门打开时,可以不必将很大的力施加于门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门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固定元件40被固定于与安装有上述门框的上框部件的上述铰链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通过将固定元件固定于门框的安装有上框部件的铰链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在打开门时,可以使缓冲机构的反作用力(复原力)作为促进门的打开的力而最大限度且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即使缓冲机构的反作用力(复原力)微弱,也能够得到打开门时的辅助门打开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门装置中,
优选的是,上述固定元件40
具有被固定于上述门框上的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70,在该框体70内同时收纳有上述转动片14、上述施力机构50、上述缓冲机构60,
在该框体70的底板8b、10a上形成有用于将上述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与上述转动片14的轴部14c连接的插通孔8a1、10a6,
上述闭门臂20沿着该框体70的下面进行转动。
如上所述,在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内同时收纳有转动片、施力机构和缓冲机构,通过采用闭门臂沿着该框体的下面进行转动的构成,可以使固定于门框上的固定元件小型化,在外观上可以实现只将可动部做成闭门臂的简单的外观的闭门装置。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门装置中,优选的是,
上述施力机构50具有使弹力作用于上述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的弹簧16,
上述缓冲机构60具有直动式阻尼器19,该阻尼器19在上述闭门臂20向关闭上述门A的方向转动时,通过随着上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的转动而在水平方向被压缩反作用来产生制动力,
上述弹簧16和上述阻尼器19彼此平行地排列设置。由此,容易实现固定元件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门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装置主体1具有用于调节上述施力机构50的弹力的调节装置17。由此,可以对关门时的转速或开门时的弹簧形成的抵抗力进行调节。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门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缓冲机构60构成为,在关闭上述门A时,从设置于设有上述门A的把手的一侧端面的插销开始沉入设置于上述门框上的插销孔的时刻起,抑制其转动的力不对上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作用。由此,从设置于门的端面的插销开始沉入门框上的插销孔的时刻起,使缓冲机构的抵抗力不起作用,而能够可靠地将门关闭。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门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闭门臂20在使上述门A闭合时,其整体位于上述框体70的下面之下,在上述待机姿势时,其前端侧从上述框体70的下面之下向上述门A侧伸出。根据该构成,在关门时,在以其前端侧从框体的下面之下向门侧伸出的状态进行待机的闭门臂上,随着门的转动而卡合被导向部件。其后,在进一步将门关闭时,闭门臂向关闭门的方向转动,在关闭门时成为将闭门臂收纳于框体之下的状态,即成为框体和闭门臂彼此上下重合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门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被导向部件7具有固定并安装于上述门A的板面上的支承部30和从该支承部30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的滑动件31,
上述闭门臂20具有向其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7c,
上述闭门臂20构成为,在上述待机姿势时,随着向关闭上述门A的方向的转动,将上述滑动件31的前端部收纳于上述导向槽27c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关门时,可以利用施力机构的弹力来强制性地进行关门,并且可以利用缓冲机构的抵抗力抑制关闭时的门快速的转动而轻轻地闭门,在开门时,可以利用缓冲机构的反作用力促进门的转动并利用微弱的力来打开门。作为缓冲机构使用直动式的机构,该缓冲机构用于抑制闭门时的门快速的转动且在开门时促进门的转动,由此可以使装置主体比现有的闭门装置更加小型化。由此,可以将装置主体安装在门框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闭门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2(A)是图1的闭门装置的装置主体的分解立体图,2(B)是图1的闭门装置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下方看到的图1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看到的图1的闭门装置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接着图4的动作且从上方看到的图1的闭门装置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从下方看到的图1的闭门装置动作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图1的闭门装置的复位动作说明图;
图8是表示现有的闭门装置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9是图8的闭门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符号说明
A:门
1:闭门装置
5:铰链
6:装置主体
7:被导向部件
8a1:插通孔
8b:底板
10a:底板
10a6:插通孔
14:转动片
14a:第一臂部
14b:第二臂部
14c:轴部
16:弹簧
17:调节装置
19:阻尼器
20:闭门臂
27c:导向槽
28a3:连结轴
30:支承部
31:滑动件
40:固定元件
50:施力机构
60:缓冲机构
70: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7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该实施方式是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谓右开用的门A。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闭门装置1是下述这样的装置,可将经由铰链5可转动地(可转动、可开闭转动)连结在安装于房屋的出入口或房间的出入口等的门框上的门A从该门A闭合之前(关闭时)进行减速且轻轻地关闭是自不必说的,而且在打开该门A时不用在该门A的把手上(未图示)施加很大的力就可打开。门框具有设置于房屋的出入口等开口部的上缘部的上框部件2、设置于该开口部的左右两侧缘部的竖框部件3、4。而且,门A经由铰链5可转动地与两个竖框部件3、4中的一方(图示为右侧)的竖框部件4连结。
闭门装置1具有安装于上框部件2的装置主体6(参照图3)、安装于门A上的被导向部件7。装置主体6被安装于上框部件2的安装有铰链5的竖框部件4的相反侧的竖框部件3的附近。被导向部件7与装置主体6的设置位置相对应,被安装于门A的里面上端附近的没有设置铰链5的一方的端部附近。
装置主体6具有:固定元件40,其固定于门框的上框部件2上;转动片14,其具有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支承于固定元件40的轴部14c和从该轴部14c向水平方向的外方的彼此不同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及第二臂部14a、14b;闭门臂20,其构成为与转动片14一起沿水平方向转动且随着门A的转动而与被导向部件7卡合或脱离;施力机构50,其为了在被导向部件7不与闭门臂20卡合时将闭门臂20保持在等待与被导向部件7卡合的待机姿势,且为了在被导向部件7与闭门臂20卡合时强制性地使闭门臂20向关闭门A的方向转动,而将弹性反作用力作用于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直动式的缓冲机构60,其为了在闭门臂20向关闭门A的方向转动时抑制其转动,且为了在闭门臂20向上述方向反方向转动时即向打开门A的方向转动时促进其转动,而将力作用于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
固定元件40具有被固定于门框的上框部件2的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70。而且,在框体70内收纳有转动片14、施力机构50和缓冲机构60。
在框体70的底板8b、10a上形成有用于将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与转动片14的轴部14c连接的插通孔8a1、10a6。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穿过框体70的底板8b、10a的插通孔8a1、10a6并与转动片14的轴部14c连结。由此,实现闭门臂沿框体70的下面进行转动的状态。另外,在该框体70的上下两面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使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连接于转动片14的轴部14c的插通孔8a1、10a6,穿过任一插通孔8a1、10a6且可以将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连接于转动片14的轴部14c。
施力机构50具有沿框体70的长度方向直线进退移动的第一滑块15、使弹性反作用力经由第一滑块15作用于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的弹簧16。
缓冲机构60具有直动式的阻尼器19,其在使闭门臂20向闭门的方向转动时,通过随着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的转动在水平方向被压缩反作用而产生制动力。
而且,在框体70内彼此平行地排列设置有螺旋弹簧16和阻尼器19。
装置主体6具有用于调节施力机构50的弹性反作用力的调节装置17。
闭门臂20在使门A闭合时其整体位于框体70的下面之下(参照图5(B)),在待机姿势时其前端侧从框体的下面之下向门A侧伸出(参照图4(A))。
被导向部件7具有被固定安装于门A的板面的支承部30、和从该支承部30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的滑动件31。
闭门臂20具有向其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7c。而且,闭门臂20在待机姿势时随着向门A闭合方向的转动而将滑动件31的上部端部收纳于导向槽27c内。
缓冲机构60的构成为,在将门A闭合时,从设置于设有门A的把手的一侧端面的插销(未图示)开始沉入设置于门框上的插销孔(未图示)的时刻起,抑制其转动的力不对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作用。
通过上述的构成,在被导向部件7不与闭门臂20卡合时,即将门A打开为比闭门臂20和被导向部件7可卡合的开度大时,闭门臂20通过施力机构50的弹性反作用力而保持在待机姿势(图4(A))。在关闭门A时,被导向部件7与门A一起靠近装置主体6,在门A的开度达到规定的开度的时刻,被导向部件7与闭门臂20卡合(图6(A))。其后,在进一步关闭门A时,闭门臂20从待机姿势开始向关闭门A的方向转动。与此同时,施力机构50的弹性反作用力作为使闭门臂20强制性地向关闭门A的方向转动的力开始发挥作用。随着该闭门臂20的强制性的转动,而将门A强制性地关闭。此时,通过以抑制闭门臂20的转动的方式使缓冲机构60的抵抗力开始发挥作用,防止门A快速的转动。由此,可强制性且轻轻地关闭门A。另一方面,在从完全将门A关闭的状态(图6(B))起打开门A的情况下,随着门A的开门动作闭门臂20开始向待机姿势侧转动。与此同时,缓冲机构60的反作用力作为使闭门臂20向打开门A的方向转动的力开始发挥作用,促进闭门臂20向打开门A的方向的转动。其结果是,在通过手动将门A打开时,可以实现不必将很大的力施加于门A的把手上。由于作为缓冲机构60使用了直动式的机构,因此,不必使装置主体6大型化就可以实现闭门装置1,其在闭门时可轻轻地关闭门A,且在开门时可以用弱小的力打开门A。
另外,通过将装置主体6安装在构成门框的上框部件2的安装有铰链5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上,在打开门A时可以将缓冲机构60的反作用力(复原力)作为用于促进门A的打开的力而最大限度且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即使缓冲机构60的反作用力(复原力)微弱,也能够得到打开门A时辅助门A打开的效果。
另外,在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70内同时收容有转动片14、施力机构50和缓冲机构60,通过采用使闭门臂20沿着框体70的下面转动的构成,可以使固定于门框的上框部件2的固定元件40小型化,且在外观上可以实现只是将可动部做成闭门臂20的简单的外观形态的闭门装置1。
另外,在框体70的上下两面分别形成有插通孔8a1、10a6以用于将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与转动片14的轴部14c连接,由于穿过任一方插通孔8a1、10a6且可使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与转动片14的轴部14c相连结,因而该闭门装置1可兼作为右开用和作为左开用。
另外,由于弹簧16和阻尼器19彼此平行地排列设置,因而很容易实现固定元件40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具有用于调节施力机构50的弹性力的调节装置17,从而可以将门A关闭时的转动速度及开门时因弹簧16产生的抵抗力调节到最佳。
另外,由于在关闭门A时,从设置于门A的端面的插销开始沉入门框的插销孔的时刻起,缓冲机构60的抵抗力不起作用,因而可以确实地关闭门A。
下面,更详细地说明装置主体6的构成。
如上所述,装置主体6具有固定于门框的上框部件2的固定元件40。如图2(A)所示,固定元件40具有:固定于门框的上框部件2的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70;固定并设置于框体70内的块12、13。
框体70由外框体主体8及外框体侧板体9、内装于外框体主体8内的内框体主体10及内框体上板体11构成。
在内框体主体10内,在图2(A)、图4及图5例中,在左端侧角配置有左固定块12,在右端侧角配置有右固定块13。而且,在两固定块12、13之间设置有:转动片14,其设置为靠近左固定块12一方且转动自如;第一滑块15,其一方侧抵接于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的小转动件23;弹簧16,其落座于设置在该滑块15的另一侧的弹簧座,将该滑块15向左固定块12侧进行施力;第二滑块18,其以一侧从抵接至位于上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的位置起不相抵接的方式构成;两个直动式阻尼器(缓冲机构)19,其以下述方式分别配置,其可动部19a抵接于该第二滑块18的另一方侧,同时,其固定部19b抵接于右固定块13。调节装置17设置于右固定块13。
对在这样的装置主体6的构成部件中内框体主体10及内框体上板体11、以及配置于由这些内框体主体10及内框体上板体11形成的内框体内的部件进行说明。
如图2(A)所示,内框体主体10为上面侧形成开口的细长、薄、扁平的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部件,在该内框体主体10的下板10a上,在靠近该下板10a的左端的部位设置有插通孔(下嵌合孔)10a6,以沿着该插通孔10a6的孔周缘的方式且朝着内框体主体10的内侧突出设置有短边的轴承环21a,另外,从稍微离开该轴承环21a的位置起沿该下板10a的长度方向至大致中央附近的位置隔着规定间隔分别设置有细长的导向槽10a1、10a2。另外,在下板10a上,靠近位于轴承环21a的相反侧的上述导向槽10a1、10a2的端部且在这些导向槽10a1、10a2间的大致中央附近,立设有大致正方体状的突起22,其将不与该下板10a一起切成コ字状切口的该下板10a的沿长度方向的部位折弯成内框体主体10的内侧,另外,在从靠近上述导向槽10a2的端部的位置至靠近该下板10a的右端的位置,在隔着导向槽10a2的中心线延长线且大致等距离的位置设置有比较大的定位槽10a3、10a4(但是,槽10a4未图示),此外,在靠近下板10a的右端的位置,在上述导向槽10a1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以其中心线大致一致的方式设置有较小的导向槽10a5。而且,在内框体主体10的长边的两侧板10b的上端部,隔着规定的间隔分别设置有凸形状的突条10b1,另外,在内框体主体10的短边的两侧板10c的上端部中央设置有凸形状的突条10c1,这些侧板10c中在内框体主体10的图2(A)、图4及图5上右端侧的位置切出倒U字形的操作孔10c2,这样的操作孔10c2被切成该倒U字形的中心线与上述导向槽10a5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另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设置于下板10a的多个大大小小的孔为用于将包括内框体主体10等在内的装置主体6安装于上框部件2的螺栓孔或者用于与内框体主体10相对的内框体上板体11或固定块12、13的定位的销孔。
内框体上板体11是作为内框体主体10的上面的板体而组装的矩形状的薄且平的板状部件,内框体上板体11的插通孔(上嵌合孔)11a与内框体主体10的插通孔10a6形成同心,且以形成同一孔径对应的方式,还以使内框体上板体11的导向槽11b、11c与内框体主体10的导向槽10a1、10a2形成同一槽宽、同一槽长相对应的方式,进而以使内框体上板体11的导向槽11d与内框体主体10的导向槽10a5形成同一槽宽、同一槽长对应的方式设置。另外,在内框体上板体10内也和内框体主体10一样,以沿插通孔11a的孔周缘的方式,且在该内框体上板体11的下面侧突出设置有短边的轴承环21b。而且,在内框体上板体11的长边的两侧边,与内框体主体10的突条10b1相对应分别设置有凹形状的切槽11e,另外,在内框体上板体11的短边的两侧边,与内框体主体10的突条10c1相对应而分别设置有凹形状的切槽11f,此外,稍稍离开上述导向槽11d在该内框体上板体11的图2(A)中,在右端侧的侧边附近以沿着该侧边的方式设置有用于防止与下述的调节装置17的调节螺丝26的锷部26b的干扰的切槽11g。
另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设置于内框体上板体11的多个大小的孔为用于将包括内框体上板体11等的装置主体6安装于上框部件2的螺栓孔,或者如上所述是用于内框体上板体11等的定位的销孔。
在配置于由内框体主体10及内框体上板体11形成的内框体内的部件中,首先,左固定块12是由细长的横向块12a及粗短的横向块12b和将这些块12a、12b接合的纵向块12c构成的大致コ字形的薄平的块部件,如图4及图5所示,在配置于内框体主体10时,形成上述转动片14的轴部14c的一部分面向该左固定块12的コ字形空间的形态,其配置为通过转动片14的转动而使该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抵接于设置在靠近横向块12a的前端的倾斜面12a1,另外,还通过转动片14的转动而使该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抵接于横向块12b的前端面12b1。
另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设置于左固定块12的两个大小的孔为用于将包括该左固定块12等在内的装置主体6安装于上框部件2的螺栓孔、以及用于在该内框体主体10内对该左固定块12进行定位的销孔。
右固定块13是由大的横向块13a和纵向块13b构成的大致L字形的薄且平的块部件,在将横向块13a的右固定块13配置于内框体主体10内时,在从抵接于该内框体主体10的侧板10c的侧面至该横向块13a的大致中央部的位置且沿着该横向块13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设置有调节装置17的槽孔13a1,以在上面(在配置于内框体主体10内时与内框体上板体11相接的面)及下面(在配置于内框体主体10时与该内框体主体10相接的面)形成开口的方式进行设置,另一方面,与该槽孔13a1连通的贯通孔13a2以在该横向块13a的抵接于上述侧板10c的侧面的相反侧的侧面形成开口的方式进行设置,该贯通孔13a2以使其中心轴与配置于横向块13a的调节装置17的调节块25的中心轴大致一致的方式进行设置,如下所述,该贯通孔13a2通过调节装置17的调节块25的进退,调节块25的圆筒部25b可以进出。另外,在将横向块13b的右固定块13配置于内框体主体10时,阻尼器19的固定部19b的端面抵接在位于抵接于该内框体主体10的侧板10c的面的相反侧的侧面。
另外,虽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但设置于右固定块13的多个大大小小的孔为用于将包括该右固定块13等在内的装置主体6安装于上框部件2的螺栓孔,以及用于在该内框体主体10内对该右固定块13进行定位的销孔。
转动片14为由短边的大致圆筒状且在该圆筒的中央具有大致正方形状的孔的上述轴部14c;形成从该轴部14c的圆周架设的前端细形状且其前端形成圆弧状的上述第一臂部14a;以及形成在其前端的角部实施了倒角的大致矩形状的第二臂部14b构成的部件,第一臂部14a和第二臂部14b以两者的中心线形成大致90°的方式从轴部14c突出设置。在这样的轴部14c的上下面上设有以比该轴部14c的轴径小的轴径形成极短边的圆筒状且各上下面的中央具有正方形状的孔的小轴部14c1(在图2(A)中只描绘了轴部14c的上面侧的小轴部14c1),小轴部14c1的上下面的正方形状的孔经由螺丝孔连通,上面侧的小轴部14c1缓缓地嵌入内框体上板体11的轴承环21b,而下面侧的小轴部14c1缓缓地嵌入内框体主体10的轴承环21a。另外,在第一臂部14a的前端侧设置配设小转动件23的缝隙14a1,另一方面,在隔着该缝隙14a1对置的第一臂部14a的端片14a2、14a3上分别设置有形成同心的贯通孔,在这些贯通孔内嵌插有轴支承上述小转动件23的短且小径的销24。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在第一臂部14a配设小转动件23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在不配置这种小转动件23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做成使第一臂部14a直接抵接于第一滑块15的方式。
第一滑块15由薄且平的大致长方体状部件构成,在该滑块15的一方侧(上述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的小转动件23抵接的一侧)的侧面15a,从上方观察配设于内框体主体10的该滑块15时,从该滑块15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靠近位于偏置位置的该内框体主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设置顶点15a1,同时,设置有从该顶点形成规定倾斜角的倾斜面15a2、15a3(参照图4、图5)。另外,在滑块15的上下面上,沿着该滑块15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且在从该滑块15的一方侧的侧面15a至该滑块15的大致中央部附近的位置架设有缓缓地插入到上述内框体上板体11的导向槽11b及内框体主体10的导向槽10a1内的细长的棱部15b1、15b2(其中,棱部1562未图示),滑块15被这些导向槽11b、10a1导向并进行滑动。另外,在该滑块15的另一方侧的侧面中央设有该侧面具有开口部的有底的槽孔15c。
弹簧16是具有规定的弹性系数的普通的螺旋弹簧,该弹簧16插入到滑块15的槽孔15c及右固定块13的贯通孔13a2,以架设在该两者间的方式安装,同时,以该槽孔15c的底为一弹簧座,以出入于上述右固定块13的贯通孔13a2的调节装置17的调节块25的圆筒部25b的端面为另一弹簧座,并按照相对于滑块15以将对左固定块12一方施加的力赋予该滑块15的方式进行安装。
调节装置17是用于调节弹簧16的施力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调节块25和调节螺丝26构成。其中的调节块25由长方体部25a和连结于该长方体部25a的一方端面的圆筒部25b构成,在该长方体部25a,沿着该长度方向的中心轴设置有在该长方体部25a的另一方端面开口的螺丝孔25a1,另外,在该圆筒部25b的靠近长方体部25a的周面上分别架设有彼此相隔180°的相位角的短边的角状棱部25b1、25b2。另一方面,调节螺丝26由如下构成:具有用于使旋具等操作工具卡合于一方端面的操作槽的头部26a、与该头部26a的另一端面连结的锷部26b、与该锷部26b连结的螺纹接合于上述长方体部25a的螺丝孔25a1的螺丝部26c。
在将这样的调节装置17组装于右固定块13时,被组装成其调节块25的长方体部25a在槽孔13a1的角状槽部13a11内可滑动,另外如上所述,调节块25的圆筒部25b可出入于贯通孔13a2。其中,调节滑块25的棱部25b1、25b2经由设置于内框体上板体11的导向槽11d及右固定块13的槽孔13a1的下面的开口部而分别缓缓地插入到内框体主体10的导向槽10a5内。另一方面,调节装置17的调节螺丝26其螺丝部26c如上那样螺纹接合于长方体部25a的螺丝孔25a1,而其锷部26b嵌入槽孔13a1的大致半圆状槽部13a12。此时,调节螺丝26的头部26a成为该头部26a的施加了操作槽的面与右固定块13的纵向块13b的表面大致一致的形态。由于在这样的调节装置17内,在调节螺丝26转动时使调节块25进退,因而可以调节弹簧16的施加力。
第二滑块18由薄且平的大致正方体状部件构成,在该滑块18的一方侧(上述滑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抵接的一侧)的侧面18a上设置有在从上方观察配置于内框体主体10的该滑块18时从与该滑块18的滑动方向正交的侧面18a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心线附近形成规定倾斜角的倾斜面18a1(参照图4、图5)。如下所述,这样的倾斜面18a1被设置成,在到达转动片14的转动时刻之后,即,在伴随门A的开门动作,到达设置于该门A的把手上的插销沉入设置于竖框部件3的插销孔内的时刻之后,经由该滑块18使得来自阻尼器19的抵抗力不作用于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而且,如上所述,使两个阻尼器19的可动部19a的端面分别抵接于该滑块18的另一侧的侧面18b。此外,在该滑块18的上下面上,从上方观察该滑块18时沿连结该滑块18的侧面18a和侧面18b间的中心线分别架设缓缓插入到上述内框体上板体11的导向槽11c及内框体主体10的导向槽10a2的细长的棱部18c1、18c2(其中,棱部18c2未加图示),使得滑块18可被这些导向槽11c、10a2导向并进行滑动。
阻尼器19是具有规定的阻尼常数的缓冲装置,是由下述部件构成的直动式装置:可进退的可动部件19a、使该可动部19a可伸缩的例如密封有硅油等粘性流体的固定部19b,由此,可以使装置主体6小型化并安装于门框。在将阻尼器19组装到内框体主体10时,利用内框体主体10的定位槽10a3、10a4(其中,槽10a4未图示)及突起22对其固定部19b进行定位,同时,如上所述那样抵接于右固定块13的纵向块13b,另一方面,使可动部19a的端面抵接于滑块18的侧面18b,使该阻尼器19的作用力作用到该滑块18。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并列配置并使用两个阻尼器1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并列配置三个以上该阻尼器19。或者也可以配置一个容量比该阻尼器19大的阻尼器。
闭门臂20是大致长方形状的薄且平的板状部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如图1或图3所示的沿着该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剖面做成圆锥台状,在该圆锥台状的上面侧形成有上底面(臂的一面(在图2(A)中是作为里面侧的面))27,在该圆锥台状的下面侧形成有下底面(臂的另一面(在图2(A)中是作为表面侧的面))28,通过该圆锥台状的母线而形成有呈规定倾斜的倾斜面27b。而且,在上底面27侧,在该上底面27的一端部侧中央设置有阶梯孔27a,另一方面,在该上底面27的另一端部侧设置有越靠近开口端开口宽度越大的开口部27b,在从该开口部27b至该闭门臂20的大致中央附近的位置,沿该闭门臂2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设置有被导向部件7的滑动件31进行滑动的导向槽(导向部)27c(参照图3)。另外,该下底面28的设置有开口部27b的上底面27的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突出设置有安装台28a,该安装台28a上依次堆积并固定有与上述阶梯孔27a的中心大致一致并形成短边的大径的圆筒状的大径嵌合轴28a1、该嵌合轴28a1上的形成短边的小径的圆筒状的小径嵌合轴28a2、在该嵌合轴28a2上的短边的正方形状的连结轴28a3,在这些嵌合轴28a1、28a2及连结轴28a3的中心部刻设有安装螺栓29进行螺纹接合的螺丝孔。
在以使该闭门臂20与转动片14的转动一起连动的方式进行组装的情况下,成为将该转动片14配设于内框体主体10,且将该内框体主体10插入到外框体主体8内的结构,因此,使安装台28a的嵌合轴28a1缓缓嵌入下述的框体主体8的插通孔8b1(其中,插通孔8b1未加图示),使安装台28a的嵌合轴28a2缓缓插入内框体主体10的轴承环21a内,使安装台28a的连结轴28a3缓缓插入转动片14的轴部14c的小轴部14c1的正方形状的孔内,然后,只要将安装螺栓29从闭门臂20的上底面27侧拧入安装于安装台28a的嵌合轴28a1、28a2及连结轴28a3的螺丝孔内即可。此时,安装螺栓29为其头部被埋设于阶梯孔27a内的形态,另一方面,安装螺栓29的螺丝部的前端不从转动片14的小轴部14c1侧突出而是被拧入并安装于螺丝孔内(参照图3)。
下面,说明外框体主体8及外框体板体9。外框体主体8是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开口的细长、薄、平的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部件,在该部件内收纳有由上述的内框体主体10及内框体上板体11形成的内框体。而且,在该外框体主体8的上板体8a及下板体8b上以与内框体上板体11的插通孔11a及内框体主体10的插通孔10a6相对应的方式分别设有插通孔(上嵌合孔)8a1及插通孔(下嵌合孔)8b1(其中,在图2(A)中只画有插通孔8a1),以与内框体上板体11的导向槽11d及内框体主体10的导向槽10a5相对应的方式分别设有导向槽8a2及导向槽8b2(其中,在图2(A)中只画有导向槽8a2)。另外,在该导向槽8a2及导向槽8b2的附近,为了便于弹簧16施加力调节而分别刻设有如图2及图3所示的刻度。此外,在面向该外框体主体8的开口部的上板体8a的长边端部隔规定间隔设置有切口部8a3、8a4,而在面向该外框体主体8的开口部的下板体8b的长边端部隔规定间隔设置有切口部8b3、8b4,这些切口部8a3和切口部8b3还以这些切口部8a4、8b4彼此对置的方式设置。此外,在该外框体主体8的与设置有操作孔10c2的内框体主体10c的侧板10c对面的一侧板8c上,以与该操作孔10c2相对应的方式设置有圆形状的操作孔8c1。另外,设置于该上板体8a及下板体8b的两个孔是用于将包括该外框体主体8等在内的装置主体6安装于上框部件2的螺栓孔。
外框体侧板体9是作为外框体主体8的侧面的板体组装的长方形状的薄且平的板状部件,在该外框体侧板体9的里面的两长边端部,与外框体主体8的切口部8a3、8a4相对应而突出设置有卡止爪9a1、9a2,另外,与外框体主体8的切口部8b3、8b4相对应而突出设置有卡止爪9a3、9a4,通过将这些卡止爪9a1等卡止于切口部8a3等,组装如图2(B)所示的框体70。而且,通过在这样组装成的框体70上以上述的方式并利用安装螺栓29来连结框体70内的转动片14和框体70外的闭门臂20,完成了装置主体6的组装(参照图3)。
下面,参照图1、图6及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被导向部件7。
被导向部件7具有外观为平面上看呈大致等腰三角形状的支承部30,相当于该等腰三角形状的底边的部位被安装在门A上,另一方面,在相当于该等腰三角形状的顶点的部位附近设置的插通孔(未图示)内,可上下动作地插入有细长的圆筒状的滑动件31,在该滑动件31的最下端部安装有止动环32。在没有外力作用于该滑动件31时,这样的滑动件31的上端部分通过安装于该插通孔内的弹簧(未图示)的施加力而从块部件30的上面30a上突出,成为该止动环32与块部件30的下面30b卡止的状态,但是,当有外力作用于该滑动件31时,该滑动件31抵抗弹簧的施加力而压下,成为解除该止动环32的上述卡止的状态(参照图7)。
下面,参照图4~图6说明该闭门装置1动作的方法。
首先,参照图6说明该闭门装置1动作的概要。
在图1的装置主体6和被导向部件7未卡合的状态下将门A打开时,装置主体6的闭门臂20保持在适应与被导向部件7的滑动件31能够卡合的规定闭合角的角度位置。在从该状态把持门A的把手关门时,在门A达到闭门装置1的闭合动作之前,即在到达图6(A)所示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该图上的15°左右的角度位置)时,滑动件31开始与闭门臂20的导向槽27c卡合,之后,与滑动件31的沿着闭门臂20的导向槽27c的相对移动同步,即使门A如后述那样被强制性地给予例如大的闭合速度也能够使其减速并轻轻地进行关闭,成为图6(B)的状态。相反,在从图6(B)的状态经图6(A)的状态打开门A时,只要把持门A的把手拉出插销之后将力施加于该把手即可。此时,如上所述,利用装置主体6及被导向部件7的安装位置不用增加施加于门A的把手上的力就可打开门A,另外,如后述,可以通过阻尼器19的促进闭门臂20的转动的作用减轻施加于门A的把手上的力。
下面,参照图4及图5说明闭门装置1的可进行上述的图6所示的动作的结构。其中,在图4及图5中未图示门A及被导向部件7。
图4(A)与图6(A)相同,表示闭门装置1的闭合动作之前的状态,表示装置主体6的闭门臂20保持在适应与被导向部件7的滑动件31能够卡合的规定闭合角的角度位置的状态。此时,由于转动片14在滑块15的倾斜面15a2侧使该转动片14的小转动件23与该滑块15相抵接,经由该滑块15从弹簧16在图4(A)中接受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另一方面,使该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抵接于左固定块12的前端面12b1,并从该左固定块12接受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因此,将闭门臂20保持在与上述规定的闭合角相适应的角度位置。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阻尼器19设定为经由滑块18使力不作用于其第二臂部14b。
而且,为了从图4(A)的状态使闭门装置1开始闭门动作,对门A施加力时,转动片14成为该转动片14的小转动件23越过滑块15的顶点15a1并在倾斜面15a3侧与该滑块15相抵接的状态,即,成为图4(B)的状态。在该状态时,转动片14通过经由滑块15赋予的弹簧16的弹性反作用力(该弹性反作用力可通过调节装置17进行适当调节。),在图4(B)中接受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该图上的箭头方向A1),因此,闭门臂20也接受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该图上的箭头方向A2),由此,门A进一步自动进行关闭。此时,由于阻尼器19使第二滑块18的侧面18a抵接于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且经由第二滑块18将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赋予转动片14,因此,能够抑制转动片14逆时针旋转方向的转速并使其减速。但是,在转动片14进行转动并到达图5(A)的状态时,即,达到随着门A的关闭设置于该门A的把手上插销沉入设置于竖框部件3的插销孔的时刻时,在直至到图5(B)的状态,转动片14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弹簧16的施加力而持续接受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由此,闭门臂20也接受到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但是,由于与该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的滑块18的抵接对象部位转移到该滑块18的倾斜面18a1侧,因此,来自阻尼器19的抵抗力不会经由该滑块18对该转动片14作用。由此,由于只有弹簧16的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作用于转动片14,因此,可以保证门A的插销沉入插销孔并得到可靠的闭合状态。
在处于图5(B)的状态时,如上所述,转动片14在图5(B)中接受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另一方面,该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抵接于左固定块12的倾斜面12a1,且从该左固定块12接受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且平衡,因此,可保持门A的关闭状态。
在从图5(B)的状态即从门A完全关闭的状态起打开门A时,只要把持门A的把手拉出插销,并在该把手上施加抵抗经由滑块15赋予到转动片14的弹簧16的施加力(该施加力可通过调节装置17进行适当调节)即可。如上所述,在采用装置主体6及被导向部件7的安装位置的本闭门装置1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减轻此时施加的力,而且,由于阻尼器19经由滑块18抵接于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且在图5(A)中将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该图上的箭头方向B1)施加于该转动片14,因此,闭门臂20也被施加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力矩(该图上的箭头方向B2)。由此,由于以促进闭门臂20顺时针旋转方向的转动的方式起作用,因而可进一步减轻施加于门A的力。
另外,在进行门A的开门动作而解除装置主体6的闭门臂20和被导向部件7的滑动件31的卡合时,闭门臂20当然保持在适应可与滑动件31卡合的规定的闭合角的角度位置。
下面,参照图7来说明保持在适应于上述规定的闭合角的角度位置的装置主体6的闭门臂,有时也因某种原因而改变上述角度位置,对使这种情况下的闭门臂20复位到上述角度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该闭门装置1中,即使改变上述角度位置,如图7(A)所示,也能够使门A向闭门的方向(图上的箭头所指的方向)转动,换言之,使被导向部件7靠近装置主体6并使被导向部件7的滑动件31抵接于闭门臂20的倾斜面27d,此外,在抵接状态下使门A向箭头的方向转动时,如图7(B)所示,从块部件30的上面30a突出的滑动件31接受来自闭门臂20的力,且抵抗安装于被导向部件7的弹簧的力被压下,该滑动件31的下端部分从滑块部件30的下面30b突出被压下的相当量。而且,在维持这样的抵接状态下使门A进一步持续向箭头方向转动时,如图7(C)所示,滑动件31从闭门臂20的倾斜面27d经水平面部插入到导向槽27c内,变成闭门臂20和滑动件31相卡合的状态。随之,止动环32卡止于滑块部件30的下面30b。
这样,在将滑动件31暂时卡合于闭门臂20的导向槽27c的状态之后再打开门A时,经上述的图7(C)的状态进行开门动作。而且,在解除闭门臂20和滑动件31的卡合之后,闭门臂20保持在适应于可与滑动件31卡合的规定的闭合角的角度位置,使闭门臂20复位到上述角度位置。
但是,如上述实施方式,对于右开用的门A,经由其安装台28a将闭门臂20安装于装置主体6的外框体主体8的下板体8b侧,但是即使对于左开用的门,该闭门装置1也可通过下述方法来对应,即,经由该闭门臂20的安装台28a将该闭门臂20安装于装置主体6的外框体主体8的上板体8a侧。具体而言,可通过下述方法来对应,即,在闭门臂20上,将安装台28a的大径嵌合轴28a1缓缓插入外框体主体8的插通孔8a1,将安装台28a的小径嵌合轴28a2缓缓插入内框体上板体11的轴承环21b,再将安装台28a的连结轴28a3缓缓插入转动片14的轴部14c的小轴部14c1的正方形状的孔内,然后,通过将安装螺栓29从闭门臂20的上底面27侧螺纹安装于安装台28a的嵌合轴28a1、28a2及连结轴28a3的螺丝孔。因此,由于该闭门装置1不论作为右开门用还是作为左开门用都可兼用,因而设置作业时的使用方法优良。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闭门装置通过将安装于装置主体的缓冲机构做成直动式类型而实现装置主体的小型化,因此,从作成可安装于门框的空间狭小部分的装置结构这一点来看,另外,从作成使缓冲装置按照在关闭门时使该门的闭门动作减速并轻轻地将其关闭的方式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使缓冲装置按照在将门打开时辅助该门的开门动作且不对该门的把手施加大的力就可以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装置结构这一点来看,可以说作为这种装置可广泛并普遍地使用。

Claims (15)

1.一种闭门装置(1),其强制性地关闭经由铰链(5)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与门框连结的门(A),其特征在于,具有:
装置主体(6),其安装于所述门框上;
被导向部件(7),其固定于所述门(A)上,
所述装置主体(6)具有:
固定元件(40),其固定于所述门框的开口部的上缘部;
转动片(14),其具有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固定元件(40)的轴部(14c)和从该轴部(14c)向水平方向的外方的彼此不同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及第二臂部(14a、14b);
闭门臂(20),其以与所述转动片(14)一起沿水平方向转动且随着所述门(A)的转动而与所述被导向部件(7)卡合或脱离的方式构成;
施力机构(50),其为了在所述被导向部件(7)不与所述闭门臂(20)卡合时将所述闭门臂(20)保持在等待与所述被导向部件(7)卡合的待机姿势,且为了在所述被导向部件(7)与所述闭门臂(20)卡合后强制性地使所述闭门臂(20)向关闭所述门(A)的方向转动,而将弹力作用于所述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
直动式的缓冲机构(60),其为了在所述闭门臂(20)向关闭所述门(A)的方向转动时抑制其转动,且为了在所述闭门臂(20)向上述方向反方向转动时促进其转动,而将力作用于所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门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元件(40)具有被固定于所述门框上的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70),
在该框体(70)内同时收纳有所述转动片(14)、所述施力机构(50)和所述缓冲机构(60),
在该框体(70)的底板(8b、10a)上形成有用于将所述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与所述转动片(14)的轴部(14c)连接的插通孔(8a1、10a6),
所述闭门臂(20)沿着该框体(70)的下面进行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门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机构(50)具有使弹力作用于所述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的弹簧(16),
所述缓冲机构(60)具有直动式的阻尼器(19),该阻尼器(19)在所述闭门臂(20)向关闭所述门(A)的方向转动时,通过随着所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的转动而在水平方向被压缩反作用来产生制动力,
所述弹簧(16)和所述阻尼器(19)彼此平行地排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闭门装置,其中,
所述装置主体(1)具有用于调节所述施力机构(50)的弹力的调节装置(17)。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门装置,其中,
所述闭门臂(20)在所述门(A)闭合时,其整体位于所述框体(70)的下面之下,在所述待机姿势时,其前端侧从所述框体(70)的下面之下向所述门(A)侧伸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闭门装置,其中,
所述被导向部件(7)具有固定并安装于所述门(A)的板面上的支承部(30)和从该支承部(30)的前端向上方突出的滑动件(31),
所述闭门臂(20)具有向其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7c),
所述闭门臂(20)的构成为,在所述待机姿势时,随着向关闭所述门(A)的方向的转动,将所述滑动件(31)的前端部收纳于所述导向槽(27c)内。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闭门装置,其中,
所述缓冲机构(60)构成为,
在关闭所述门(A)时,从设置于设有所述门(A)的把手的一侧端面的插销开始沉入设置于所述门框上的插销孔的时刻起,抑制其转动的力不对所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作用。
8.一种门装置,具有:门框、经由铰链(5)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与该门框连结的门(A)、强制性地关闭该门(A)的闭门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门装置(1)具有:
装置主体(6),其安装于所述门框;
被导向部件(7),其固定于所述门(A),
所述装置主体(6)具有:
固定元件(40),其固定于所述门框的开口部的上缘部;
转动片(14),其具有在水平方向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固定元件(40)的轴部(14c)和从该轴部(14c)向水平方向的外方的彼此不同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及第二臂部(14a、14b);
闭门臂(20),其构成为,与所述转动片(14)一起沿水平方向转动且随着所述门(A)的转动而与所述被导向部件(7)卡合或脱离;
施力机构(50),其为了在所述被导向部件(7)不与所述闭门臂(20)卡合时,将所述闭门臂(20)保持在等待与所述被导向部件(7)的卡合的待机姿势,且为了在所述被导向部件(7)与所述闭门臂(20)卡合之后强制性地使所述闭门臂(20)向关闭所述门(A)的方向转动,而将弹力作用于所述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
直动式的缓冲机构(60),其为了在所述闭门臂(20)向关闭所述门(A)的方向转动时抑制其转动,且为了在所述闭门臂(20)向上述方向的相反方向转动时促进其转动,而将力作用于所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元件(40)固定并安装于与构成所述门框的上框部件的安装有所述铰链的侧相反侧的端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门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元件(40)具有被固定于所述门框上的扁平的长方体状的框体(70),
在该框体(70)内同时收纳有所述转动片(14)、所述施力机构(50)和所述缓冲机构(60),
在该框体(70)的底板(8b、10a)上形成有用于将所述闭门臂(20)的连结轴(28a3)与所述转动片(14)的轴部(14c)连接的插通孔(8a1、10a6),
所述闭门臂(20)沿着该框体(70)的下面进行转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装置,其中,
所述施力机构(50)具有使弹力作用于所述转动片(14)的第一臂部(14a)的弹簧(16),
所述缓冲机构(60)具有直动式的阻尼器(19),该阻尼器(19)在所述闭门臂(20)向关闭所述门(A)的方向转动时,通过随着所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的转动而在水平方向被压缩反作用来产生制动力,
所述弹簧(16)和所述阻尼器(19)彼此平行地排列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装置,其中,
所述装置主体(1)具有用于调节所述施力机构(50)的弹力的调节装置(17)。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装置,其中,
所述闭门臂(20)在使所述门(A)闭合时,其整体位于所述框体(70)的下面之下,在所述待机姿势时,其前端侧从所述框体(70)的下面之下向所述门(A)侧伸出。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装置,其中,
所述被导向部件(7)具有固定并安装于所述门(A)的板面上的支承部(30)和从该支承部(30)的前端部向上方突出的滑动件(31),
所述闭门臂(20)具有向其转动半径方向延伸的导向槽(27c),
所述闭门臂(20)构成为,在所述待机姿势时,随着向关闭所述门(A)的方向的转动,将所述滑动件(31)的前端部收纳于所述导向槽(27c)内。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装置,其中,
所述缓冲机构(60)构成为,
在关闭所述门(A)时,从设置于设有所述门(A)的把手的一侧端面的插销开始沉入设置于所述门框上的插销孔的时刻起,抑制其转动的力不对所述转动片(14)的第二臂部(14b)作用。
CN2009201555401U 2008-05-28 2009-05-27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863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9107A JP5248917B2 (ja) 2008-05-28 2008-05-28 扉体閉止装置
JP2008-139107 2008-05-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86333U true CN201486333U (zh) 2010-05-26

Family

ID=4088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56576A Active CN101592004B (zh) 2008-05-28 2009-05-27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CN200920155540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86333U (zh) 2008-05-28 2009-05-27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56576A Active CN101592004B (zh) 2008-05-28 2009-05-27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128370B1 (zh)
JP (1) JP5248917B2 (zh)
KR (1) KR101250335B1 (zh)
CN (2) CN1015920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6073A (zh) * 2019-10-22 2019-12-13 宁波市五角阻尼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闭门器
CN111379490A (zh) * 2018-12-25 2020-07-07 松六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的开闭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78496A1 (en) 2009-08-21 2012-03-29 Sugatsune Kogyo Damper position adjusting device
KR101145970B1 (ko) * 2010-01-22 2012-05-15 주식회사 니프코코리아 여닫이문 닫힘 지지장치
WO2011142046A1 (ja) 2010-05-14 2011-11-17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戸開閉装置
US8458857B1 (en) * 2012-01-26 2013-06-11 ADCO Industries—Technologies, L.P. Blocking closure of a passageway
WO2013162001A1 (ja) * 2012-04-27 2013-10-31 株式会社ニフコ 扉のアシスト機構
CN104234565B (zh) * 2013-06-12 2016-06-08 世嘉智尼工业株式会社 拉拽装置
JP6189212B2 (ja) * 2013-12-27 2017-08-30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引込み装置ユニット
JP7464983B2 (ja) 2020-10-27 2024-04-10 株式会社中尾製作所 扉閉止補助装置
JP7470984B2 (ja) 2020-11-24 2024-04-19 株式会社中尾製作所 扉閉止補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026281A (en) 1909-12-21 1911-07-06 Werner Geb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Door Closing Devices.
DE1699852U (de) 1952-08-14 1955-06-02 Albert Van Dillen Tuerschliesser mit puffer.
JP3267350B2 (ja) * 1992-10-13 2002-03-18 株式会社 正和 スイングドア用ヒンジ
JP3477887B2 (ja) * 1995-02-28 2003-12-10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開閉器の操作機構
JP3150633B2 (ja) * 1996-11-05 2001-03-26 大阪金具株式会社 扉の自動閉止装置
AT410504B (de) 2000-01-14 2003-05-26 Blum Gmbh Julius Schliess- und/oder einzugsvorrichtung für bewegbare möbelteile
JP4796816B2 (ja) * 2005-10-28 2011-10-19 株式会社ムラコシ精工 扉体閉止装置
EP1959082A4 (en) * 2005-11-08 2013-10-30 Nifco Inc retrac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9490A (zh) * 2018-12-25 2020-07-07 松六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的开闭机构
CN111379490B (zh) * 2018-12-25 2023-01-03 松六股份有限公司 门体的开闭机构
CN110566073A (zh) * 2019-10-22 2019-12-13 宁波市五角阻尼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闭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2004A (zh) 2009-12-02
KR101250335B1 (ko) 2013-04-03
EP2128370B1 (en) 2014-05-14
EP2128370A2 (en) 2009-12-02
JP5248917B2 (ja) 2013-07-31
CN101592004B (zh) 2013-12-18
KR20090123823A (ko) 2009-12-02
JP2009287237A (ja) 2009-12-10
EP2128370A3 (en) 2011-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86333U (zh) 闭门装置及具备该闭门装置的门装置
US7774984B2 (en) Concentric cross mechanism for transiting torsion
CN203430231U (zh) 滑撑
CN204081792U (zh) 一种阻尼铰链
US20030217821A1 (en) Floating pivot mount for a folding panel
CN206346623U (zh) 一种二段力厚门缓冲铰链
CN202831963U (zh) 一种二段力可调式阻尼铰链
US20240035325A1 (en) Tension hinge pin for door hinges
TW200641231A (en) Hinge for double swinging door
KR101015071B1 (ko) 도어힌지 하우징
CN208056900U (zh) 一种带缓冲装置的天地铰链
JP2017031793A (ja) 引戸装置
JP5297554B2 (ja) 扉体閉止装置
US4913215A (en) Bendable multiple window
CN208056894U (zh) 一种三维可调的天地铰链
EP3922798A1 (de) Tür mit einem scharnier mit integrierter anschlagdämpfung
CN206245939U (zh) 具有自动闭门或缓冲停门功能的门夹
CN204920568U (zh) 一种阻尼铰链
CN216341559U (zh) 一种耐用可调节松紧的门窗合页
CN206972012U (zh) 三轴可调式连接装置、家具门阻尼装置和家具
EP2180124B1 (en) Door closer
CN211851370U (zh) 一种交互式双滑块滑撑铰链
WO2022145221A1 (ja) 開閉装置用の安全装置
JP2002115447A (ja) 建物の窓構造
CN201747179U (zh) 辅助关门装置和双开门门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52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52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