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61575U - 气控举升阀 - Google Patents

气控举升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61575U
CN201461575U CN2009200829033U CN200920082903U CN201461575U CN 201461575 U CN201461575 U CN 201461575U CN 2009200829033 U CN2009200829033 U CN 2009200829033U CN 200920082903 U CN200920082903 U CN 200920082903U CN 201461575 U CN201461575 U CN 201461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air
valve
air chamb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829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友敏
杨刚
蒲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Kesda Vehicle Brake System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柯寿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柯寿乾 filed Critical 柯寿乾
Priority to CN2009200829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61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61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615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上使用的气控举升阀。该阀具有阀体和套装于阀体内的阀芯,阀体具有进油室、回油室、出油室、气室、气室进气口、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其特征是气室为第一气室单元和第二气室单元,气室进气口为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和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阀芯为第一阀芯单元和第二阀芯单元,在进油室和回油室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第一阀口和溢流阀门,在回油室与出油室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第二阀口,在进油室和出油室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单向阀门,第一阀芯单元一端构成第一气室活塞,第一气室活塞具有能将第一阀芯单元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二阀芯单元一端构成第二气室活塞,第二气室活塞具有能将第二阀芯单元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

Description

气控举升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上使用的气控举升阀。
背景技术
现有气控举升阀具有阀体和套装于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体具有进油室、回油室、出油室、气室、气室进气口、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进油室相连通,所述回油口与回油室相连通,所述出油口与出油室相连通。该气控举升阀可以通过操控高压气体对液压举升装置的液压油进行控制,特别是用于各种车辆液压举升装置的控制。具体地说,气控举升阀是用于自卸汽车起举升作用的控制阀,具有气动控制功能。配合控制气阀,可以实现远距离(驾驶室)操作。但现有气控举升阀只能控制液压油让外部车厢举升或下降,无法让外部车厢保持一个在举升和下降之间的姿态,即使关闭气控举升阀,车厢也会因自重而进入下降的状态,极其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现有气控举升阀存在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气控举升阀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排除安全隐患且能灵活控制外部车厢举升、中停和下降的气控举升阀。
本实用新型的气控举升阀具有阀体和套装于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体具有进油室、回油室、出油室、气室、气室进气口、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进油室相连通,所述回油口与回油室相连通,所述出油口与出油室相连通,其特征是所述气室为第一气室单元和第二气室单元,所述气室进气口为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和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所述第一气室单元与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室单元与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相连通,所述阀芯为第一阀芯单元和第二阀芯单元,在进油室和回油室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第一阀口和溢流阀门,在回油室与出油室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第二阀口,在进油室和出油室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单向阀门,所述第一阀芯单元与第一阀口相配合,所述第一阀芯单元一端构成第一气室活塞,所述第一气室活塞位于第一气室单元内,所述第一气室活塞具有能将第一阀芯单元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阀芯单元与第二阀口相配合,所述第二阀芯单元一端构成第二气室活塞,所述第二气室活塞位于第二气室单元内,所述第二气室活塞具有能将第二阀芯单元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
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气控举升阀产品时,可以用连接管将举升阀的进油口与自卸车高压油泵的出油口相连通,将举升阀的回油口与自卸车的贮油箱相连通,将举升阀的出油口与外部车厢的举升缸相连通.在气控举升阀没有工作时,所述第一阀芯单元让第一阀口开启,所述第二阀芯单元让第二阀口关闭,所述溢流阀门和单向阀门也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的进油室与回油室保持畅通,而进油室和回油室均与出油室之间隔离,外部高压油泵从进油口输入的高压油,从进油室直接经第一阀口、回油室、回油口流入外部贮油箱.在举升外部车箱时,自卸车司机可开启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的供气,让高压空气进入第一气室单元并克服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第一气室活塞,此时,第一阀芯单元封堵第一阀口,从进油口进入进油室的高压油就会推动单向阀门让其开启,进而让进油室与出油室连通,此时,外部输入的高压油会依次经过进油口、进油室、单向阀门、出油室、出油口流入外部车厢的举升缸,完成对外部车厢的举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外部高压油的压力超过了设定值,进油口进入的高压油就会将溢流阀门开启,进而将超过设定值的油量经进油室、溢流阀门、回油室、回油口流入外部贮油箱,至压力达额定值后关闭,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当需要让外部车厢进入中停状态时,自卸车司机仅需关闭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的供气,让第一复位弹簧依靠自身弹力将第一阀芯单元复位,即第一阀芯单元让第一阀口重新开启,此时从进油口进入的高压油又会依次经进油室、第一阀口、回油室、回油口流入外部贮油箱,由于进油室的油压降低,单向阀门和溢流阀门也会再次关闭.单向阀门关闭后,出油室中的油压保持不变,能稳定地让外部车厢保持中停状态,不会造成因外部车厢自重而将高压油从举升缸推回外部贮油箱从而进入下降状态,进而排除了安全隐患.当需要外部车厢下降时,自卸车司机就可以开启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的供气,让高压空气进入第二气室单元并克服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推动第二气室活塞,此时第二阀芯单元让第二阀口开启,外部车厢举升缸中的高压油就会依次经出油口、出油室、第二阀口、回油室、回油口流入外部贮油箱中,进而让外部车厢缓慢的下降,在外部车厢下降过程结束后,司机就可以关闭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的供气,让第二复位弹簧依靠自身弹力将第二阀芯单元复位,即第二阀芯单元让第二阀口重新关闭.在行车时,本实用新型的气控举升阀没有工作,进油室与回油室处于常开连通状态,即使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误将油泵打开,因进油室与回油室一直通畅,高压油会直接流回到贮油箱,不能对外部车厢产生举升功能,具有较强的保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气控举升阀能实现的优点是:
1、外部车厢举升过程中,停止向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控制气阀供气即可实现中停(油泵处于工作状态),安全性能提高。
2、单向阀门还能防止液压油回流,具有保压功能。
3、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和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控制气阀具有保护功能,防止在误操作外部进油泵时将货箱举升或下降。
4、安全溢流阀门具有保护功能,在压力超出额定值后,溢流阀门打开连接回油箱,至压力达额定值后关闭,防止超压将产品损坏。气控举升阀内装有的溢流阀门,可以使整个液压系统压力限定在额定压力范围内起安全保护作用。
5、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气控举升阀能排除安全隐患且能灵活控制外部车厢举升、中停和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气控举升阀控制外部车厢举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气控举升阀控制外部车厢中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气控举升阀控制外部车厢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气控举升阀具有阀体1和套装于阀体1内的阀芯,所述阀体1具有进油室2、回油室3、出油室4、气室、气室进气口、进油口5、回油口6和出油口7,所述进油口5与进油室2相连通,所述回油口6与回油室3相连通,所述出油口7与出油室4相连通,其特征是所述气室为第一气室单元8和第二气室单元9,所述气室进气口为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10和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11,所述第一气室单元8与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10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室单元9与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11相连通,所述阀芯为第一阀芯单元12和第二阀芯单元13,在进油室2和回油室3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第一阀口14和溢流阀门15,在回油室3与出油室4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第二阀口16,在进油室2和出油室4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单向阀门17,所述第一阀芯单元12与第一阀口14相配合,所述第一阀芯单元12一端构成第一气室活塞18,所述第一气室活塞18位于第一气室单元8内,所述第一气室活塞18具有能将第一阀芯单元12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19,所述第二阀芯单元13与第二阀口16相配合,所述第二阀芯单元13一端构成第二气室活塞20,所述第二气室活塞20位于第二气室单元9内,所述第二气室活塞20具有能将第二阀芯单元13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21。
在使用本实施例的气控举升阀时,先用连接管将举升阀的进油口5与自卸车高压油泵的出油口相连通,将举升阀的回油口6与自卸车的贮油箱相连通,将举升阀的出油口7与外部车厢的举升缸相连通.在气控举升阀没有工作时,所述第一阀芯单元12让第一阀口14开启,所述第二阀芯单元13让第二阀口16关闭,所述溢流阀门15和单向阀门17也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的进油室2与回油室3保持畅通,而进油室2和回油室3均与出油室4之间隔离,外部高压油泵从进油口5输入的高压油,从进油室2直接经第一阀口14、回油室3、回油口6流入外部贮油箱.在举升外部车箱时,自卸车司机开启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10的供气,让高压空气进入第一气室单元8并克服第一复位弹簧19的弹力推动第一气室活塞18,此时,第一阀芯单元12封堵第一阀口14,从进油口5进入进油室2的高压油就会推动单向阀门17让其开启,进而让进油室2与出油室4连通,此时,外部输入的高压油会依次经过进油口5、进油室2、单向阀门17、出油室4、出油口7流入外部车厢的举升缸,完成对外部车厢的举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外部高压油的压力超过了设定值,进油口5进入的高压油就会将溢流阀门15开启,进而将超过设定值的油量经进油室2、溢流阀门15、回油室3、回油口6流入外部贮油箱,至压力达额定值后溢流阀门15关闭,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工作稳定性.当需要让外部车厢进入中停状态时,自卸车司机仅需关闭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10的供气,让第一复位弹簧19依靠自身弹力将第一阀芯单元12复位,即第一阀芯单元12让第一阀口14重新开启,此时从进油口5进入的高压油又会依次经进油室2、第一阀口14、回油室3、回油口6流入外部贮油箱,由于进油室2的油压降低,单向阀门17和溢流阀门15也会再次关闭.单向阀门17关闭后,出油室4中的油压保持不变,能稳定地让外部车厢保持中停状态,不会造成外部车厢因自重而将高压油从举升缸推回外部贮油箱而出现下降现象,进而排除了安全隐患.当需要外部车厢下降时,自卸车司机就开启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11的供气,让高压空气进入第二气室单元9并克服第二复位弹簧21的弹力推动第二气室活塞20,此时第二阀芯单元13让第二阀口16开启,外部车厢举升缸中的高压油就会依次经出油口7、出油室4、第二阀口16、回油室3、回油口6流入外部贮油箱中,进而让外部车厢缓慢的下降.在外部车厢下降过程结束后,司机关闭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11的供气,让第二复位弹簧21依靠自身弹力将第二阀芯单元13复位,即第二阀芯单元13让第二阀口16重新关闭.

Claims (1)

1.一种气控举升阀,具有阀体和套装于阀体内的阀芯,所述阀体具有进油室、回油室、出油室、气室、气室进气口、进油口、回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进油室相连通,所述回油口与回油室相连通,所述出油口与出油室相连通,其特征是所述气室为第一气室单元和第二气室单元,所述气室进气口为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和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所述第一气室单元与第一气室进气口单元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室单元与第二气室进气口单元相连通,所述阀芯为第一阀芯单元和第二阀芯单元,在进油室和回油室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第一阀口和溢流阀门,在回油室与出油室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第二阀口,在进油室和出油室之间具有将二者连通的单向阀门,所述第一阀芯单元与第一阀口相配合,所述第一阀芯单元一端构成第一气室活塞,所述第一气室活塞位于第一气室单元内,所述第一气室活塞具有能将第一阀芯单元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阀芯单元与第二阀口相配合,所述第二阀芯单元一端构成第二气室活塞,所述第二气室活塞位于第二气室单元内,所述第二气室活塞具有能将第二阀芯单元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
CN2009200829033U 2009-07-28 2009-07-28 气控举升阀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61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829033U CN201461575U (zh) 2009-07-28 2009-07-28 气控举升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829033U CN201461575U (zh) 2009-07-28 2009-07-28 气控举升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61575U true CN201461575U (zh) 2010-05-12

Family

ID=42388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8290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61575U (zh) 2009-07-28 2009-07-28 气控举升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61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04945U (zh) 一种应急自动开门的客车气动乘客门控制系统
CN106740767B (zh) 自卸车的停车制动系统
CN100545019C (zh) 用于自动施用和释放轨道车辆的手制动器的两级缸体
CN102358281A (zh) 驻车制动保护系统
CN104061193B (zh) 多轴重型工程机械的鼓式制动液压系统
CN102514567A (zh) 汽车气压制动系统
CN106882173A (zh) 自卸车的停车制动系统的制动方法
CN201646610U (zh) 一种自卸车液压管路自动防护装置
CN102390306A (zh) 一种自卸车用液压举升装置
CN101891068B (zh) 一种翻车机压车机构液压控制系统
CN201461575U (zh) 气控举升阀
CN201991861U (zh) 用于重型叉车液压系统的集成阀组块
CN203766745U (zh) 先导式电磁气压调节阀
CN104595256A (zh) 煤矿井下防爆车辆新型蓄能器自动卸荷装置
CN201999543U (zh) 翻车机压车机构液压控制系统
CN201391504Y (zh) 安全液压油缸
CN204726237U (zh) 车辆防撞控制器
CN201293000Y (zh) 气控举升阀
CN201354655Y (zh) 发动机排气辅助制动器
CN200942723Y (zh) 自卸汽车具有重载缓冲下降的控制装置
CN201132525Y (zh) 一种汽车继动阀
CN204458572U (zh) 煤矿井下防爆车辆新型蓄能器自动卸荷装置
CN201756112U (zh) 汽车紧急刹车装置
CN205064422U (zh) 气控液压组合阀
CN109515420A (zh) 车辆的停车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E SHOUQIAN

Effective date: 201108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10041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O: 610052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25

Address after: 610052, No. two, three ring road, East 85 Ring Road, Chenghua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Sichuan Kesda Vehicle Brake System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No. 1, unit 7, building 16, 3 Lin Bei Road, Wu Wu District, Sichuan, Chengdu, Tongzi

Patentee before: Ke Shouqian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