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40780U - 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40780U
CN201440780U CN2009201545715U CN200920154571U CN201440780U CN 201440780 U CN201440780 U CN 201440780U CN 2009201545715 U CN2009201545715 U CN 2009201545715U CN 200920154571 U CN200920154571 U CN 200920154571U CN 201440780 U CN201440780 U CN 2014407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circuit board
perforation
hole
fixed le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545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茂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1545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407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407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407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固定装置,利用固定柱将散热器固定于电路板的发热源上,其中散热器具有至少一穿孔,固定装置的导正套筒固设于穿孔内,而固定柱穿设过导正套筒。导正套筒具有突出于穿孔外的导引段,套设于导正套筒内的固定柱由导引段的引导而对准于电路板的通孔,使固定柱于组装时可准确的穿过通孔并且勾扣于电路板上,以令散热器稳固的贴合并固定于发热源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装置,固定柱由导正套筒的导引段的引导而对准电路板的通孔,当工具对固定件施以一向下力量时,固定件可在有限的范围内,准确的执行垂直向下与对准的操作,不会因为存在于电路板与固定件间的间隙而造成歪斜。

Description

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将散热器固定于电路板并可令固定件(push pin)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垂直向下的操作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计算机主机内部的电子装置的运算速度不断地提升。由于电子装置的运算速度不断地提升,电子装置的发热功率亦随着不断攀升,为了预防计算机主机内部的电子装置过热,而导致电子装置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失效,所以电子装置须要有足够的散热能力以使其能正常运作。
为了使电子装置维持良好的运作,散热器常贴合于主机板的电子装置上,以供作为散热之用。目前业界为了有效散发电子装置在操作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常直接在电子装置表面加装一散热器,并在散热器的顶部或一侧安装至少一个风扇,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向散热器促进热量散失,从而使电子装置自身温度维持在正常运行范围内。然而,如何将散热器有效地固定于热源上已成为一重要的议题。
现有做法为将固定件(push pin)直接组装于散热器与印刷电路组件(printedcircuit assembly,PCA)上所相对应的孔,但是发现于实际产线量产时,由于固定件容易歪斜,产生组装不良且无法将固定件与其相对应的孔对准的问题,此问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进行散热器的组装时,工具必须对固定件施以下压力,使固定件进行垂直向下的操作与对准,此时,因为孔与固定件有间隙(gap)存在(此间隙为组装固定件于散热器上必须保留的公差),且孔的高度小于固定件杆长(小于五分之一),会造成固定件容易歪斜的状况,导致散热器无法经由固定件顺利组装在印刷电路组件上,且亦会造成固定件损坏。
综合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如何节省成本以及解决固定件于产在线实际组装不良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现有固定件(push pin)在组装时因孔与固定件之间的间隙(gap)而造成歪斜问题的方法,以使固定件可一次到位的进行组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固定装置,用以将一散热器贴合并且固定在一电路板的一发热源上面,散热器具有至少一穿孔,且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对应于散热器穿孔的通孔。固定装置包括有一导正套筒及一固定柱,导正套筒固设于穿孔内,且导正套筒具有一导引段,突出于穿孔外。固定柱穿设过导正套筒,并由导引段的引导而与电路板的通孔对准,固定柱穿过通孔并固持,以固定散热器于电路板的发热源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还包括有一弹簧,套设于导正套筒的导引段及固定柱之外,弹簧一端与散热器接触,另一端抵靠于固定柱,固定柱抵压弹簧并穿过通孔,弹簧提供一压抵力量至散热器,使散热器贴合并固定于电路板的发热源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固定柱包括一按压部、一杆体及一弹性钩体,按压部延伸自杆体的一端,弹性钩体延伸自杆体的另一端,杆体套设于在导正套筒内,弹性钩体穿设过通孔并勾扣于电路板一侧,使散热器固定于电路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导正套筒的导引段是朝向相反于电路板的方向并突出于穿孔外,而且导正套筒相对于导引段的另一端还延伸有一凸环,凸环的直径大于穿孔的直径,且凸环与散热器相结合,以使导正套筒固设于穿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导正套筒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材料或是塑料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固定柱由导正套筒的导引段的引导而对准电路板的通孔,当工具对固定件施以一向下力量时,固定件可在有限的范围内,准确的执行垂直向下与对准的操作,不会因为存在于电路板与固定件间的间隙而造成歪斜。由于固定件可一次到位的安装并勾扣于电路板,避免产线操作人员须再以手工方式重复进行按装的步骤,且避免操作人员于组装时须以人工对位的不便,大幅缩短产线的组装作业时间,以提高产能及降低成本的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穿设于散热器穿孔的操作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将散热器固定于电路板上的操作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固定装置穿设于散热器穿孔的操作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固定装置将散热器固定于电路板上的操作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    散热器
11    穿孔
100   固定装置
20    电路板
21    发热源
22    通孔
30    导正套筒
31    导引段
32    凸环
40    固定柱
41    按压部
42    杆体
43    弹性钩体
50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明了本实用新型案的内容,请配合参看图式简单说明,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00用以将散热器10固定于电路板20上,其中散热器10具有两穿孔11,且电路板20设置有对应于穿孔11的两通孔22,于电路板20上电性设置有邻近于通孔22位置的一发热源21,例如为处理芯片,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源21亦可能为任何产生热能的电子零组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处理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包含一固定柱40及一导正套筒30。其中,导正套筒30可以是金属材料或是塑料材料所制成,例如一般常见的铜、铁或铝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或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苯乙烯这一类塑料材料等,但并不以此为限。导正套筒30一端具有一导引段31,另一端延伸有一凸环32,凸环32的直径大于该穿孔11的直径。导正套筒30穿设过散热器10的穿孔11,使导引段31朝向与电路板20相反方向设置,并且突出于穿孔11外,而凸环32抵靠于散热器10的底侧,并与散热器10相结合,其结合方式可以外力将导正套筒30的凸环32强行嵌设于散热器上,或是以黏合方式将导正套筒30的凸环32与散热器10的底侧相互黏合,以使导正套筒30不会相对于散热器10转动或滑动,使得导正套筒30固设于穿孔11内,以令导正套筒30与穿孔11紧密地配合。
固定柱40具有一按压部41、一杆体42及一弹性钩体43,按压部41自杆体42的一端延伸形成,弹性钩体43自杆体42的另一端所延伸。其中,固定柱40的杆体42的外径尺寸与导正套筒30的内径尺寸相互匹配,固定柱40的按压部41的尺寸略大于散热器10的穿孔11尺寸,固定柱40的弹性钩体43的外径尺寸略小于电路板20的通孔22内径尺寸。
图2和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导正套筒30设置于散热器10的穿孔11内,且导正套筒30底端的凸环32接触于散热器10的穿孔11下方。固定柱40穿设过导正套筒30,使得固定柱40的按压部41与导正套筒30的导引段31相接触,并且导正套筒30底端的凸环32接触于散热器10的穿孔11下方。
当一外力施加于固定柱40的按压部41时,固定柱40因为受力使得其按压部41推抵至散热器10的穿孔11上方,同时将固定柱40杆体42所延伸的弹性钩体43推置于电路板20的通孔22内。
固定柱40的弹性钩体43受压而产生塑性变形,并且穿设过该电路板20的通孔22,当施加于此按压部41的外力释放后,弹性钩体43回复原始的尺寸型态而勾扣于电路板20相对于散热器10的另一面上。此时,固定柱40的整体长度是对应于导正套筒30的导引段31的顶侧至电路板20底面的距离,固定柱40的按压部41是抵靠于导引段31的顶侧,而固定柱40的弹性钩体43恰好勾扣于电路板20相对于散热器10的另一面上,以将散热器10稳固的固定于电路板20上而不致与发热源(处理芯片)21相脱离(请参阅图4),确保散热器与发热源可紧密的接触,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导正套筒30底端的凸环32接触于散热器10上,其顶端的导引段31紧配合地抵靠于散热器10的穿孔11内,且突出于穿孔11外,使得固定柱40可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垂直向下的操作与对准,防止现有技术组装时所造成的歪斜问题。
请参阅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00是用以将散热器10固定于电路板20上,其中散热器10具有两穿孔11,且电路板20设置有对应于穿孔11的两通孔22,于电路板20上电性设置有邻近于通孔22位置的一发热源21,例如为处理芯片,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热源21亦可能为任何产生热能的电子零组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处理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100包含一固定柱40、一弹簧50及一导正套筒30,导正套筒30可以是金属材料或是塑料材料所制成,例如一般常见的铜、铁或铝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或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苯乙烯这一类塑料材料等,但并不以此为限。导正套筒30一端具有一导引段31,另一端延伸有一凸环32,凸环32的直径大于该穿孔11的直径。导正套筒30穿设过散热器10的穿孔11,使导引段31朝向与电路板20相反方向设置,并且突出于穿孔11外,而凸环32抵靠于散热器10的底侧,并与散热器10相结合。其结合方式可以外力将导正套筒30的凸环32强行嵌设于散热器上,或是以黏合方式将导正套筒30的凸环32与散热器10的底侧相互黏合,以使导正套筒30不会相对于散热器10转动或滑动,使得导正套筒30固设于穿孔11内,以令导正套筒30与穿孔11紧密地配合。
固定柱40具有一按压部41、一杆体42及一弹性钩体43,按压部41自杆体42的一端延伸形成,弹性钩体43自杆体42的另一端所延伸。其中,固定柱40的杆体42的外径尺寸与导正套筒30的内径尺寸相互匹配,固定柱40的按压部41的尺寸略大于散热器10的穿孔11尺寸,固定柱40的弹性钩体43的外径尺寸略小于电路板20的通孔22内径尺寸。
图6和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导正套筒30设置于散热器10的穿孔11内,且导正套筒30底端的凸环32接触于散热器10的穿孔11下方,弹簧50可以套设于导正套筒30的导引段31的外缘,也可以将弹簧50套设于固定柱40外,弹簧50的装设并不限定其组装顺序,只要弹簧50邻近于固定柱40的一端在安装过程中与固定柱40的按压部41保持接触即可。固定柱40穿设过导正套筒30,且弹簧50位于固定柱40与散热器10之间,弹簧50一端抵靠在邻近散热器10的穿孔11上方,而弹簧50的另一端抵靠于固定柱40的按压部41。
当一外力施加于固定柱40的按压部41时,弹簧50受力压缩并推抵散热器10,同时将固定柱40杆体42所延伸的弹性钩体43推置于电路板20的通孔22内。
固定柱40的弹性钩体43受压而产生塑性变形,并且穿设过该电路板20的通孔22,当施加于按压部41的外力释放后,弹性钩体43回复原始的尺寸型态而勾扣于电路板20相对于散热器10的另一面上。此时,由弹簧50的回复力推抵按压部41,以提供稳定的向下压抵力,使散热器10稳固的固定并紧密接触于电路板20上,而不致与发热源(处理芯片)21相脱离(请参阅图8),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因此,导正套筒30底端的凸环32接触于散热器10上,其顶端的导引段31紧配合地抵靠于散热器10的穿孔11内,且突出于穿孔11外,使得固定柱40可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垂直向下的操作与对准,防止现有技术组装时所造成的歪斜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将一导正套筒设置于散热器的穿孔内,并于散热器固定于电路板的结合过程中,利用导正套筒底端的凸环与散热器的底侧接触,而使导正套筒以紧配合的方式固定于散热器的穿孔内,且导正套筒的导引段突出于穿孔外,使得固定柱在有限的范围内精准的进行垂直向下的操作与对准,并使固定柱由导正套筒的导引段与印刷电路组件上所相对应的通孔进行精确对准,确保固定柱在安装行程中的偏差,以防止现有技术组装时所造成的歪斜问题,而有效的达到将固定柱顺利安装在印刷电路组件(printed circuitassembly,PCA)上的目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固定装置,用以将一散热器贴合并固定于一电路板的一发热源上,该散热器具有至少一穿孔,且该电路板具有至少一对应于该穿孔的通孔,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包括有:
一导正套筒,固设于该穿孔内,且该导正套筒具有一导引段,突出于该穿孔外;以及
一固定柱,该固定柱穿设过该导正套筒,并由该导引段的引导而对准于该电路板的该通孔,该固定柱穿过该通孔并固持,以固定该散热器于该电路板的该发热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弹簧,套设于该导正套筒的该导引段及该固定柱外,该弹簧一端接触于该散热器,另一端抵靠于该固定柱,该固定柱抵压该弹簧并穿过该通孔,该弹簧提供一压抵力量至该散热器,令该散热器贴合并固定于该电路板的该发热源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柱包括一按压部、一杆体及一弹性钩体,该按压部延伸自该杆体的一端,该弹性钩体延伸自该杆体的另一端,该杆体套设于该导正套筒内,该弹性钩体穿设过该通孔并勾扣于该电路板一侧,令该散热器固定于该电路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正套筒的该导引段朝向相反于该电路板的方向突出于该穿孔外,且该导正套筒相对于该导引段的另一端还延伸有一凸环,该凸环的直径大于该穿孔的直径,该凸环与该散热器相结合,以令该导正套筒固设于该穿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正套筒为金属材料件或是塑料材料件。
CN2009201545715U 2009-05-22 2009-05-22 固定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407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45715U CN201440780U (zh) 2009-05-22 2009-05-22 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45715U CN201440780U (zh) 2009-05-22 2009-05-22 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40780U true CN201440780U (zh) 2010-04-21

Family

ID=42545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457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40780U (zh) 2009-05-22 2009-05-22 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4078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128A (zh) * 2012-10-30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组装治具
CN104333970A (zh) * 2013-07-22 2015-02-04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套筒及使用该套筒的电路板
CN108490723A (zh) * 2015-05-12 2018-09-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10265380A (zh) * 2019-06-27 2019-09-20 罗瑞琪 一种外设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封装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128A (zh) * 2012-10-30 2014-05-1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组装治具
CN104333970A (zh) * 2013-07-22 2015-02-04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套筒及使用该套筒的电路板
CN104333970B (zh) * 2013-07-22 2018-01-16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套筒及使用该套筒的电路板
CN108490723A (zh) * 2015-05-12 2018-09-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10265380A (zh) * 2019-06-27 2019-09-20 罗瑞琪 一种外设设备集成电路芯片封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8806A (zh) 散热装置
CN201440780U (zh) 固定装置
CN201830606U (zh) 散热片
KR101002989B1 (ko) 방열성을 향상시킨 전기, 전자 제품용 히트싱크
CN201639904U (zh) 一种发热元件散热结构
CN201039636Y (zh) 散热器
CN203233636U (zh) 新型电源散热片结构及mos管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CN103786128A (zh) 组装治具
CN213718319U (zh) 一种带可拆卸散热片的pcb板
CN202307863U (zh) 一种用于mos管类直立型电子元件的散热器
CN201263283Y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02374623U (zh) 一种可增大散热面积的散热器型材
CN101902892A (zh) 散热器固定装置
CN106847768B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3689353U (zh) 简易型电脑cpu散热模组
CN203606760U (zh) 一种电脑散热模组
CN203689356U (zh) 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CN203706075U (zh) 笔记本cpu的散热模组
CN202013878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子装置
CN220235257U (zh) 一种无锡焊散热模组
CN203689409U (zh) 简易型电脑散热模组
CN202374614U (zh) 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3689404U (zh) 一种通用的微型电脑散热模组
CN203689305U (zh) 一种热管固定牢固的电脑散热模组
CN203689411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