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32768Y - 可折叠坐式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坐式滑板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32768Y CN201432768Y CN2009201597298U CN200920159729U CN201432768Y CN 201432768 Y CN201432768 Y CN 201432768Y CN 2009201597298 U CN2009201597298 U CN 2009201597298U CN 200920159729 U CN200920159729 U CN 200920159729U CN 201432768 Y CN201432768 Y CN 20143276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bar
- vehicle body
- body bar
- kickboard scooter
- hi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坐式滑板车,技术方案是:其由车把、车座和车身杆组成,前后安有车轮。车把与车身杆之间用合页连接,车身杆中部有合页连接。携带时,从车座插管内拔出车座,将车把与车身杆折叠起来,车身杆后部向车身杆前部合拢,前、后车轮靠在一起,前车轴与后车轴基本上处在一条直线,车座管插入位于车把和车身杆上的固定套内,把车体固定在一起。骑行时,从固定套内拔出车座,打开折叠,加以固定,车座插在车座插管内,骑行人坐在车座上,用脚直接蹬地行进。车身折叠状态下,可作行李车用,也可成为凳子。本实用新型为出行提供一种较理想的代步工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特别是一种可折叠坐式滑板车。
背景技术
在目前一次性能源日渐紧张,石油价格不断大幅上涨,城市道路拥挤不堪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如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是解决人们出行问题的一种好的办法。但一般来说,从公交站点到人们出行的目的地(出发地)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如果这个距离较长,依靠人的徒步行走来解决,是非常费时费力。为此一些人就采用自行车解决这一段路程的出行,但一般自行车体积还是较大,在公交车站旁边存放自行车,如果自行车数量很大,场地相对较小,自行车的存放仍会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研制了不少种折叠自行车,但由于自行车是通过人力蹬踏脚蹬子,带动车链条,使车轮转动。尽管可以把自行车的大轮盘与后飞轮的齿数比提得较大,但自行车的后轮不可能做得太小,因此一些折叠自行车虽然通过折叠,折叠后体积仍过大。依然不易携带。现在市面上有一种儿童作为玩具的滑板车,这种滑板车与自行车相比,结构简单了许多,因而重量也轻了不少,滑行轻巧,折叠后体积小巧。但这种车是靠人的一条腿站在踏板上,另一条腿蹬踏地面,达到前行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体是不断上下起伏。如果让一个成年人做这么一个动作,重心太高,累人又不安全。也有人穿旱冰鞋出行,但这种方法所要的技术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掌握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加实用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人们在骑行这种滑板车前进时,人体不作上下起伏,蹬踏动作类似于滑冰的蹬踏动作。折叠操作简单,折叠后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车身折叠状态下,可作行李车或购物车用。也可成为一个供短时间休息用小凳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折叠坐式滑板车,它包括车把、车身杆前部、车身杆后部、车座管、车座、车把-车身杆合页、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合页固定器、前车轮、后车轮、刹车闸、踏杆。上述各部件构成可折叠坐式滑板车的主体。
车把下端安有前车轮,车身杆后部的后端安有后车轮。前车轮与后车轮直径相等。车把与车身杆前部的前端之间用车把-车身杆合页连接。车身杆前部的后端与车身杆后部的前端之间用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连接。
需要骑行时,松开车把、车身杆前部、车身杆后部、车座管、车座之间的固定连结,打开车把和车身杆前部折叠,用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固定车把和车身杆前部之间相对位置至适合骑行的位置,打开车身杆前部和车身杆后部折叠,用合页固定器固定车身杆前部和车身杆后部之间相对位置至适合骑行的位置。通过车座管插在车身杆后部的车座插管内,用车座卡圈固定,车座得以固定,骑行人坐在车座上,用脚直接蹬地行进。
车座的高度以骑行时,骑行人坐在车座上,双腿能稍稍弯曲地双脚踩在地上为宜。以保证双脚能有力蹬地。
在不能骑行而需要携带滑板车时,从车座插管内拔出车座管,松开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和合页固定器、利用车把-车身杆合页将车把与车身杆前部折叠起来,利用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将车身杆前部与车身杆后部折叠起来。折叠后,车身杆后部上的后车轮与车把下端的前车轮并靠在一起,固定连结后,前车轮轴与后车轮轴基本上处于一条直线。此时两个车轮同时着地,并可同步滚动。
在车身杆上有一踏杆,供骑行人在骑行又暂不需要用脚蹬地时踏着休息用。
为了保证安全,可折叠坐式滑板车安有刹车闸。
以上的结构构成了可折叠坐式滑板车的的基本结构。
在不能骑行而需要携带滑板车时,利用车把-车身杆合页将车把与车身杆前部折叠起来,利用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将车身杆前部与车身杆后部折叠起来,这时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和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内孔对齐,将车座管插入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和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的内孔内,车把、车身杆前部、车身杆后部、车座管就被固定连结在一起。
在滑板车车体被折叠的状态下,手拉没有被向前折叠的车把固定横臂,依靠并排的前车轮与后车轮着地滚动,整个可折叠坐式滑板车即可被拉着携带。
通过以上折叠,车把会显得占较大的空间。携带时,有时需要车体缩得小一些,为此可在车把竖管的中部设有车把竖管合页,车把竖管合页将车把竖管分成车把竖管上段和车把竖管下段。车体折叠时,松开固定夹,车把竖管上段能绕车把竖管合页的小轴向前旋转,与车把竖管下段靠在一起,整个滑板车的体积就变得较小。在需要骑行、拉着携带滑板车或作行李车时,只要把车把竖管上段绕车把竖管合页小轴向上旋转至与车把竖管下段在一条直线,由固定夹固定即可。
为了使车体折叠后,体积进一步缩小。车把的车把一侧活动横臂能绕活动横臂合页上的小轴在水平与下垂之间作旋转。车体折叠时,松开活动横臂合页固定器,使车把一侧活动横臂处于下垂状态,并用活动横臂固定夹作固定。需要骑行时,使车把一侧活动横臂置于水平状态并由活动横臂合页固定器固定。
至于哪侧车把横臂能作旋转折叠,取决于车身杆后部折叠方向。车身杆后部向车身右侧折叠,则车把左侧横臂处理成可作旋转折叠。如果车身杆后部向车身左侧折叠,则车把右侧横臂处理成可作旋转折叠。
解决下列问题,会给使用滑板车提供很大的方便。a:在骑行时有一个放置随身携带物品的地方。b:在折叠打开而又暂不骑行,有一个支撑,使车体不用人扶着而能独立站住。c:折叠后有一个支脚,达到整个车身能直立而不需要人扶持。d:折叠后,利用两个并列的车轮,有一个放置物品的地方作行李车用。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下列措施:在车身杆前部的前端安有∏形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与车身杆前部接近处在同一平面内,开口向前,滑板车被骑行时,该平面与地面接近平行。固定支架横梁安装在车身杆前部的前端。固定支架直杆前端通过小轴与活动支架直杆前端连接,活动支架形状也为∏形,固定支架与活动支架连接后,两者的开口处在同一处。活动支架能以小轴为轴心作90°旋转,既可使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垂直,也可以使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贴合在一起,并由活动支架固定器作位置固定。在固定支架与活动支架的侧面有数个小钩。
滑板车折叠打开准备骑行时,将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贴合在一起,固定支架的两根固定支架直杆向前,在固定支架上面即可放置随身携带物品。需要固定放置的物品时,可在固定支架上的小钩帮助下,用捆绑绳固定。这样骑行时就有了一个可以放置随身携带物品的地方。
将活动支架以小轴为轴心作90°旋转,使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垂直,活动支架的横梁接触地面,车体就有了一个稳定的支撑,使车体在折叠打开时不用人扶而能独立站住。
滑板车被折叠后,将固定支架的两根固定支架直杆向下基本上与地面垂直,固定支架直杆的长度能使固定支架直杆前端接触地面,与前车轮、后车轮一起支撑滑板车主体,使车把、车身杆前部、车座管处于直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整个滑板车也可不用人扶就能独立站住。将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贴合在一起,减小了占地面积,整个可折叠坐式滑板车就能方便地携带。
滑板车被折叠后,车把竖管下段、车身杆前部、车座管处于直立状态下,将活动支架以小轴为轴心作90°旋转,使活动支架与固定支架垂直,在活动支架上即可放置物品,利用并列的二个车轮和直立的车把(车把竖管上段与车把竖管下段处在一条直线状态),拉着车把固定横臂,滑板车即可作为购物车或行李车拉运物品。
在整个滑板车被折叠后,车座管插入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和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内,使车把、车身杆前部、车身杆后部固定在一起的同时,车座管也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坐在车座上,即可将其作为一个小凳子,供临时休息用。
为了使车座所占的空间变小,可以使用一种公知的可以向前翻转90°的车座。
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合页固定器、固定夹、活动支架固定器、活动横臂固定夹、活动横臂合页固定器都有多种公知的方法可供选择采纳使用。
为了将车把所占空间缩小,也可以采用公知的将车把竖管做成内外两根套管,调整两根套管的相对位置,来调整车把横臂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采用了上述的处理方法,整体结构简单,折叠操作容易,携带方便,骑行轻快,功能多种。能为市内出行,外出旅游提供一种较理想的短距离代步工具。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坐式滑板车车体折叠打开骑行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车体折叠打开骑行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车体折叠打开放置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状态下的结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状态下的结构正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状态下用作行李车结构侧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状态下用作行李车结构正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状态下通常携带时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看图1、图2:可折叠坐式滑板车的主体包括车把1、车身杆前部2、车身杆后部3、车座管4、车座5、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6、合页固定器18、车把-车身杆合页7、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8、前车轮9、后车轮10、刹车闸11、踏杆15。车把1下端安有前车轮9,车身杆后部3后端安有后车轮10、前车轮9与后车轮10直径相等。车把1与车身杆前部2前端之间用车把-车身杆合页7连接,车身杆前部2后端与车身杆后部3前端之间用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6连接。
参看图8、图1、图2:需要骑行时,松开车把1、车身杆前部2、车身杆后部3、车座管4、车座5之间的固定连结,打开车把1和车身杆前部2之间折叠,用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8固定车把1和车身杆前部2之间的位置至适合骑行的位置(参看图1)。打开车身杆前部2和车身杆后部3之间折叠,用合页固定器18固定车身杆前部2和车身杆后部3之间的位置至适合骑行的位置。通过车座管4插在车身杆后部3的车座插管12内,用车座卡圈37固定,车座5得以固定,骑行人坐在车座5上,用脚直接蹬地行进。
参看图1:车座5的高度以骑行时,骑行人坐在车座5上,双腿能稍稍弯曲地双脚踩在地上为宜。以保证双脚能有力蹬地。
参看图1、图8:在不能骑行而需要携带滑板车时,从车座插管12内拔出车座管4,松开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8和合页固定器18、利用车把-车身杆合页7将车把1与车身杆前部2折叠起来,利用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6将车身杆前部2与车身杆后部3折叠起来。经过这二次折叠,车身杆后部3上的后车轮10与车把1下端的前车轮9并靠在一起。固定连结后,前车轮轴16与后车轮轴17基本上处于一条直线上,由于前车轮9与后车轮10直径相等,因此二个车轮可同步滚动。整个可折叠坐式滑板车即可依靠并排的前车轮9与后车轮10着地,拉着车把1的车把固定横臂26而被拉着携带。
参看图1、图2:在车身杆上有一踏杆15,供骑行人骑行又暂不需要用脚蹬地时两脚踏在踏杆15上,稍作休息用。
参看图1:为了保证安全,可折叠坐式滑板车上安有刹车闸11。
以上的结构构成了可折叠坐式滑板车的的基本结构。
参看图1、图8:在不能骑行而需要携带滑板车时,从车座插管12内拔出车座管4,松开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8和合页固定器18、利用车把-车身杆合页7将车把1与车身杆前部2折叠起来,利用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6将车身杆前部2与车身杆后部3折叠起来,此时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3和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4内孔对齐。将车座管4插入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3和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4内孔内,就将车把1、车身杆前部2、车身杆后部3、车座管4固定连结在一起。
参看图4、图5、图8:通过以上折叠后,车把会显得占较大的空间。携带时,有时需要车体整个缩得小一些,为此作如下处理:在车把1竖管的中部设车把竖管合页30,车把竖管合页30将车把竖管分成车把竖管上段28和车把竖管下段29。车体折叠时,松开固定夹21,车把竖管上段28能绕车把竖管合页30的小轴20向前旋转,与车把竖管下段29贴靠在一起。使车体所占体积缩小。
参看图1、图6、图7、图8:在需要骑行、需要拉着携带滑板车或作行李车时,车把竖管上段28能绕车把竖管合页30的小轴20向上旋转至与车把竖管下段29在一条直线,由固定夹21固定即可。
参看图2、图5、图7:为了进一步缩小携带滑板车时车体体积,车把1的车把一侧活动横臂19能绕活动横臂合页35上的小轴20在水平与下垂之间作旋转。准备骑行时,将车把一侧活动横臂19置于水平状态并由活动横臂合页固定器36固定。车体折叠时,松开活动横臂合页固定器36,使车把一侧活动横臂19处于下垂状态,并用活动横臂固定夹34作固定。
哪侧车把横臂能作旋转折叠,取决于车身杆后部3折叠方向。车身杆后部3向车身右侧折叠,则车把的前行方向左侧横臂可作旋转折叠,如果车身杆后部3向车身左侧折叠,则车把的前行方向右侧横臂可作旋转折叠。
解决下列问题,会给使用滑板车提供很大的方便。a:在骑行时有一个放置随身携带物品的地方。b:在折叠打开而又暂不骑行,有一个支撑,使车体不用人扶着就能独立站住。c:折叠后有一个支脚,达到整个车身能直立而不需要人扶持。d:折叠后,利用两个并列的车轮,有一个放置物品的地方作行李车用。
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下列措施:
参看图1、图2,图3:在车身杆前部2的前端有∏形的固定支架22,固定支架22与车身杆前部2接近处在同一平面内,开口向前。在滑板车被骑行状态下,该平面与地面接近平行。固定支架22的横梁安装在车身杆前部2的前端。固定支架直杆前端25通过小轴20与活动支架直杆前端27连接,活动支架23形状也为∏形,固定支架22与活动支架23的开口在同一位置。活动支架23能以小轴20为轴心作90°旋转,可以使活动支架23与固定支架22垂直,也可以使活动支架23与固定支架22贴合在一起,并由活动支架固定器31作位置固定。
参看图2:在固定支架22与活动支架23的侧面有数个小钩33。
参看图1、图2:滑板车折叠打开准备骑行时,将活动支架23与固定支架22贴合在一起,固定支架22的两根固定支架直杆24向前,与地面接近平行。在固定支架22上面即可放置随身携带物品。如果物品需要固定,在小钩33的帮助下,用捆绑绳固定。骑行时就有了一个可以放置随身携带物品的地方。
参看图3:将活动支架23以小轴20为轴心作90°旋转,使活动支架23与固定支架22垂直,活动支架横梁32接触地面,这样就有了一个支撑,使车体在折叠打开时不用人扶就能独立站住。
参看图4、图5、图8:滑板车被折叠后,将固定支架22的两根固定支架直杆24向下,基本上与地面垂直。固定支架直杆24的长度能使固定支架直杆前端25接触地面,与前车轮9、后车轮10一起支撑滑板车主体,使车把竖管下段29、车身杆前部2、车座管4处于直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用人扶持,整个滑板车就能直立地站住。
参看图6、图7:滑板车被折叠后,车把竖管下段29、车身杆前部2、车座管4处于直立状态下,将活动支架23以小轴20为轴心作90°旋转,使活动支架23与固定支架22垂直。打开车把竖管上段28与车把竖管下段29之间的折叠,由固定夹21固定,使车把竖管上段28与车把竖管下段29处在一条直线状态。在活动支架23上即可放置物品。如果物品需要固定,在小钩33的帮助下,用捆绑绳固定放置的物品。利用并列的前车轮9、后车轮10和直立的车把1,拉着车把固定横臂26,滑板车即可作为行李车或购物车拉运物品。
参看图8、图4、图5:为了方便携带,将滑板车折叠,使车把竖管下段29、车身杆前部2、车座管4处于直立状态,活动支架23与固定支架22贴合在一起,整个车体占地面积缩得很小,携带就比较方便。
参看图4、图5:车座管4插入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3和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4内,使车把竖管下段29、车身杆前部2、车身杆后部3固定在一起的同时,车座管4也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坐在车座5上,即可将其作为一个小凳子,供暂时休息用。
参看图6、图7:要使车座5所占的空间变小,可以使用一种公知的能向前翻转的车座。
参看图1、图2: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8、合页固定器18、固定夹21、活动支架固定器31、活动横臂固定夹34都有多种公知的方法可供选择采纳使用。
为了将车把所占空间缩小,也可以采用公知的将车把竖管做成内外两根套管,调整两根套管的相对位置,来调整车把横臂的高度。
由于所述的滑板车结构简单,因此自身重量较小,折叠后的体积不大,既可轻松地手拎,又可以拉车一样拉着携带。骑车人停立时它也不用人扶持,自己就能直立地站住。因此携带非常方便。需要时还可作为拐杖,供人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坐式滑板车结构简单,折叠操作容易,携带方便,骑行轻快,多种功能。能为市内出行,外出旅游提供一种较理想的短距离代步工具。
附图标记
1:车把 2:车身杆前部
3:车身杆后部 4:车座管
5:车座 6: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
7:车把-车身杆合页 8: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
9:前车轮 10:后车轮
11:刹车闸 12:车座插管
13: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 14: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
15:踏杆 16:前车轮轴
17:后车轮轴 18:合页固定器
19:车把一侧活动横臂 20:小轴
21:固定夹 22:固定支架
23:活动支架 24:固定支架直杆
25:固定支架直杆前端 26:车把固定横臂
27:活动支架直杆前端 28:车把竖管上段
29:车把竖管下段 30:车把竖管合页
31:活动支架固定器 32:活动支架横梁
33:小钩 34:活动横臂固定夹
35:活动横臂合页 36:活动横臂合页固定器
37:车座卡圈
Claims (5)
1.一种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它包括车把(1)、车身杆前部(2)、车身杆后部(3)、车座管(4)、车座(5)、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6)、合页固定器(18)、车把-车身杆合页(7)、车把-车身杆合页固定器(8)、车把(1)下端上的前车轮(9),车身杆后部(3)后端上的后车轮(10)、刹车闸(11)、车座插管(12)、踏杆(15),上述各部件构成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的主体;前车轮(9)与后车轮(10)直径相等;其特征在于:车身杆前部(2)后端与车身杆后部(3)前端之间用车身杆前部-后部间合页(6)连接;车身杆后部(3)设有车座插管(12);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状态下,车身杆前部(2)与车把竖管下段(29)接近平行;车身杆后部(3)折向下前方,车身杆后部(3)上的后车轮(10)与车把(1)下端的前车轮(9)并列在一起,前车轮轴(16)与后车轮轴(17)基本上处于一条直线上;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打开状态下,车座管(4)插在位于车身杆后部(3)后端的车座插管(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车把(1)上有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3),车身杆后部(3)上有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4);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3)和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4)的内孔直径相等,略大于车座管(4)外直径;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状态下,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3)和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4)内孔对齐,车座管(4)插在车把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3)和车身杆上的车座管固定套(14)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车把(1)竖管的中部有车把竖管合页(30),车把竖管上段(28)通过车把竖管合页(30)与车把竖管下段(29)联结在一起;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状态下,车把竖管上段(28)在前下方与车把竖管下段(29)贴靠在一起;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打开状态下,车把竖管上段(28)向上与车把竖管下段(29)在一条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车把(1)横臂上有活动横臂合页(35),车把一侧活动横臂(19)通过活动横臂合页(35)与车把(1)联结;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状态下,车把一侧活动横臂(19)与车把竖管上段(28)贴靠在一起;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折叠打开状态下,车把一侧活动横臂(19)处于水平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折叠坐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车身杆前部(2)的前端有H形的固定支架(22),固定支架(22)与车身杆前部(2)在同一平面内,开口向前,固定支架(22)横梁安装在车身杆前部(2)的前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597298U CN201432768Y (zh) | 2009-06-12 | 2009-06-12 | 可折叠坐式滑板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597298U CN201432768Y (zh) | 2009-06-12 | 2009-06-12 | 可折叠坐式滑板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32768Y true CN201432768Y (zh) | 2010-03-31 |
Family
ID=42051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5972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32768Y (zh) | 2009-06-12 | 2009-06-12 | 可折叠坐式滑板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32768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1407B (zh) * | 2010-11-20 | 2015-08-05 | 太仓市车中宝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 坐式踏步滑板车 |
CN106005194A (zh) * | 2016-07-13 | 2016-10-12 | 宋大伟 | 双折叠多用途电动车 |
CN108602553A (zh) * | 2016-12-27 | 2018-09-2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多旋翼无人机 |
-
2009
- 2009-06-12 CN CN2009201597298U patent/CN20143276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1407B (zh) * | 2010-11-20 | 2015-08-05 | 太仓市车中宝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 坐式踏步滑板车 |
CN106005194A (zh) * | 2016-07-13 | 2016-10-12 | 宋大伟 | 双折叠多用途电动车 |
CN106005194B (zh) * | 2016-07-13 | 2019-07-30 | 宋大伟 | 双折叠多用途电动车 |
CN108602553A (zh) * | 2016-12-27 | 2018-09-2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多旋翼无人机 |
US11597513B2 (en) | 2016-12-27 | 2023-03-07 |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 Multi-rot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10404U (zh) | 折叠式站坐两用电动滑板车 | |
CN206358288U (zh) | 多功能、多形态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 |
CN201432768Y (zh) | 可折叠坐式滑板车 | |
KR200462239Y1 (ko) | 전륜부 분리와 접철이 가능한 역삼륜 겸용 자전거 | |
CN201291969Y (zh) | 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 | |
CN201193072Y (zh) | 手提电脑包式电动车 | |
CN103895784A (zh) | 符合人体力学的舒适休闲旅行购物多功能折叠车 | |
CN105711718A (zh) | 折叠滑板电动车 | |
CN203766984U (zh) | 符合人体力学的舒适休闲旅行购物多功能折叠车 | |
CN206719434U (zh) | 一种环保多角色代步车 | |
CN201291966Y (zh) | 手提箱式两轮折叠车 | |
CN201756156U (zh) | 箱式折叠车 | |
CN201154754Y (zh) | 箱形两轮折叠车 | |
CN205706810U (zh) | 一种新型代步式婴儿车 | |
CN204236694U (zh) | 便携电动三轮车架 | |
CN204184528U (zh) | 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 | |
CN2094497U (zh) | 自行折叠座椅 | |
CN206125277U (zh) | 前驱动后转向三轮自行车 | |
CN207955915U (zh) | 一种便于爬梯的平衡自行车 | |
CN101607575A (zh) | 可收缩折叠成箱形的车 | |
CN108068957A (zh) | 多功能、多形态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 |
CN201049712Y (zh) | 多功能可折叠前三轮子母车 | |
CN201626515U (zh) | 车辆转向装置 | |
CN205524721U (zh) | 折叠滑板电动车 | |
CN201317434Y (zh) | 三防脚踏代步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331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