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17275Y -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17275Y
CN201317275Y CNU2008202310055U CN200820231005U CN201317275Y CN 201317275 Y CN201317275 Y CN 201317275Y CN U2008202310055 U CNU2008202310055 U CN U2008202310055U CN 200820231005 U CN200820231005 U CN 200820231005U CN 201317275 Y CN201317275 Y CN 20131727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fixed link
clutch
lever
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310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丙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2310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1727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1727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1727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And Mounting Of Devices That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Motive Force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它含有前踏板、后踏板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部铰接在机动车的车体上,其上端部与铰接在车体上的杠杆式传动杆的动力端滑动式接触,所述杠杆式传动杆的阻力端通过离合杆或离合拉线与离合器联接,所述前踏板为L型折面板且与固定板上铰接,所述固定板一端设置的U型卡槽卡装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前踏板的一侧折板通过油门拉线与油门连接,所述后踏板通过转轴和轴套与所述固定杆的下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铰接点上方或下方通过压力延缓机构与刹车机构联接。本实用新型集油门、刹车和离合踏板为一体,操作方便,刹车时能够先将离合器脱开,使机动车失去驱动力,且能够减小油门,因此容易刹车,减少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的离合、刹车、油门踏板,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二.背景技术:
当前车辆驾驶室内有三个独立踏板,油门,刹车,离合器踏板并列配置在驾驶员座位前下方,它们间存在一定的距离,由驾驶员的两只脚分别对其进行控制,特别是用一只脚分别对油门和刹车两踏板进行控制,这种沿用已久的配置方式其不足之处有:(1).汽车行驶时,驾驶员的一只脚必须踩住油门,需刹车时,驾驶员的同一只脚从油门移至刹车并踩下踏板。如遇到意外危急情况,驾驶员从思维判断到完成刹车总的反应时间约为0.3-1秒,其中,驾驶员抬腿到把脚移动到刹车踏板上,准备用力将刹车踏板踏下为止时间设约为0.2-0.4秒,其余为驾驶员的思维判断时间和刹车前准备时间,若车辆时速为60公里小时,在脚步移动的0.2-0.4秒时间内,则车辆前进3-6米,这样增加事故的发生率;(2).驾驶者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易产生疲劳,造成误操作.驾驶员精神高度紧张,驾驶者更是频繁使用油门刹车,使已经很疲劳的驾驶员更加疲劳,精神更加紧张,由于惊慌失措,思维混乱容易误将油门踏板当成刹车踏板踏下,造成事故。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65686Y,专利号为02264014.2)公开了一种“汽车油门和刹车的组合踏板”,它主要包括油门踏板、刹车踏板,油门踏板与刹车踏板前后排列,刹车踏板与连杆相连接,连杆顶端设有中轴,前端设有油门拉线定位装置,中部设有固定轴,油门踏板的末端及回位簧套在固定轴上,且油门踏板由回位簧定位,油门踏板前端一侧设有拉杆,它将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组合为一体,无需驾驶员的脚从油门踏板切换到刹车踏板,大大地缩短了换脚时间,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该专利技术将刹车和油门两个踏板结合在一起,使驾驶员一只脚能够控制两个踏板,但是驾驶员的另一只脚还需要控制离合踏板,需要两只脚相互配合,没有彻底解决驾驶员操作不便的问题。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集油门踏板、刹车踏板和离合踏板为一体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含有前踏板、后踏板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部铰接在机动车的车体上,形成杠杆式结构,其上端部与铰接在车体上的杠杆式传动杆的动力端滑动式接触,所述杠杆式传动杆的阻力端通过离合杆或离合拉线与离合器联接,所述前踏板为L型折面板,其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固定板上,能够转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U型卡槽,该U型卡槽卡装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能够拆装,所述前踏板的一侧折板通过油门拉线与油门连接,其另一侧折板为踏板,所述后踏板通过转轴和轴套与所述固定杆的下部连接,能够翻转,所述前踏板和后踏板前后排列,便于驾驶员一只脚踩踏,所述固定杆的铰接点上方或下方通过压力延缓机构与刹车机构联接,所述固定杆和车体之间设有固定杆复位簧。
所述前踏板的踏板上设置有长方形或正方形透孔,与所述透孔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该限位板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透孔相匹配,能够从所述透孔中穿出。
所述杠杆式传动杆的中部铰接在车体上,其下端为动力端,其上端为阻力端;或者,所述杠杆式传动杆的上端部铰接在车体上,其下端为动力端,其中部为阻力端;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部为扇形端头。
所述压力延缓机构是一个连杆,其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杆上,其另一端与刹车机构连接,螺栓处的连杆上设有长条孔;所述后踏板的下部两面均设有一个防滑挡板。
与所述连杆相对应的车体上安装有一个电磁阀,该电磁阀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杆的端部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集油门踏板、刹车踏板和离合踏板为一体,操作方便,其固定杆分别和离合器、刹车机构和油门连接,驾驶员换挡、调油门、刹车时不需要两只脚运动,也不需要一只脚来回切换,大大缩短驾驶员从思维判断到完成刹车总的反应时间,行车时,驾驶员用脚前掌踩动前踏板,侧压即可调节油门,用脚后跟踩动后踏板,固定杆绕铰接轴转动,其前端推动杠杆式传动杆转动,杠杆式传动杆通过离合杆或离合拉线使离合器脱开,可以换挡,由于压力延缓机构上设有长条孔,固定螺栓在长条孔中移动,此时刹车机构不起作用;继续踩动后踏板,压力延缓机构开始工作,带动刹车机构运动,实现刹车,使用十分方便。
2.本实用新型安全性强,遇到突发情况时,驾驶员紧急踩动后踏板,固定杆转动,它首先将离合器拉开,机动车失去驱动力,并且随着固定杆的转动,前踏板也向下运动,这样相应减小油门,然后刹车机构起作用,容易将机动车刹住,减少事故的发生。驾驶员猛的误踩油门,限位板从前踏板的踏板上的透孔中伸出,驾驶员的脚踩在限位板上,限制踏板继续向下运动,这样一来不会无限的加大油门,二来限位板带动固定杆转动,也会拉开离合器、相对减小油门、启动刹车机构,所以它不会猛然加速,十分安全。
3、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上设置有U型卡槽,该U型卡槽卡装固定在固定杆上,能够拆装,能够换向安装和使用,同时,后踏板通过转轴和轴套与固定杆的下部连接,能够翻转,这样可以使前踏板和后踏板位于固定杆的左侧或右侧,便于驾驶员左脚或右脚踩踏,既适合一只脚有残疾的人,也适合正常人两只脚轮换使用,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度,根据需要调整前踏板和后踏板的位置,为残疾人和正常人提供极大的方便,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4、本实用新型固定杆与杠杆式传动杆实施硬连接传动,力矩大,另外,固定杆上端部为扇形端头,固定杆的扇形端头的侧面先与杠杆式传动杆接触,推动杠杆式传动杆转动,以便拉开离合器,当离合器拉开后,固定杆的扇形端头的扇形面与杠杆式传动杆接触,此时,继续转动固定杆,固定杆也不再推动杠杆式传动杆转动,这样减少固定杆继续转动的阻力,便于下序操作。
5、本实用新型与连杆相对应的车体上安装有一个电磁阀,该电磁阀的活塞杆与连杆的端部相接触,电磁阀的开关安装在方向盘或车体上,手动操作电磁阀的开关,可以使电磁阀的活塞杆推动连杆运动,达到轻微刹车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将三个踏板合为一体,扩大了驾驶室的空间,方便驾驶员工作,并增加其舒适感,其结构简单,所用零部件均为常见部件,容易制造或购买,成本较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广,既能对机动车的踏板进行重新设计,又能对现有机动车进行改装,易于推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机动车组合式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压力延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压力延缓机构的右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前踏板的仰视图;
图5为图1所述固定杆和杠杆式传动杆的左视图之一;
图6为图5所示固定杆和杠杆式传动杆的转动接触状态图;
图7为图1所述固定杆和杠杆式传动杆的左视图之二。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6,图中,1-杠杆式传动杆,2-压力延缓机构,3-铰接轴和轴套,4-固定板,5-前踏板,6-限位杆,7-油门拉线,8-固定杆,9-后踏板,10-防滑挡板,11-转轴和轴套,12-长条孔,13-转轴和轴套,14-铰接轴,15-扇形端头,16-离合杆,17-离合拉线。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的固定杆8的上部通过铰接轴和轴套3固定在机动车的车体上,形成杠杆式结构,固定杆8的上端部为扇形端头15,杠杆式传动杆1的中部通过铰接轴14固定在车体上,其下端为动力端,其上端为阻力端,下端的动力端与扇形端头15的侧面及扇形面滑动式接触,上端的阻力端通过离合杆16或离合拉线17与离合器联接,前踏板5为L型折面板,其通过转轴和轴套13安装在固定板4上,能够转动,固定板4的一端设置有U型卡槽,该U型卡槽卡装固定在固定杆8上(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能够拆装,前踏板5的一侧折板通过油门拉线7与油门连接,其另一侧折板为踏板,踏板上设置有长方形或正方形透孔,与透孔相对应的固定板4上设置有限位杆6,限位杆6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该限位板的形状和大小与透孔相匹配,能够从透孔中穿出。
后踏板9通过转轴和轴套11与固定杆8的下部连接,能够翻转,前踏板5和后踏板9前后排列,便于驾驶员一只脚踩踏,固定杆8的铰接点上方或下方通过压力延缓机构2与刹车机构联接,固定杆8和车体之间设有固定杆复位簧(图中未画出)。压力延缓机构2是一个连杆,其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杆8上,其另一端与刹车机构连接,螺栓处的连杆上设有长条孔12;后踏板9的下部两面均设有一个防滑挡板10。
根据需要,在与连杆相对应的车体上安装有一个电磁阀(图中未画出),该电磁阀的活塞杆与连杆的端部相接触,电磁阀的开关安装在方向盘或车体上,手动操作电磁阀的开关,可以使电磁阀的活塞杆推动连杆运动,达到轻微刹车减速的效果。
行车时,驾驶员一只脚踏在前踏板5和后踏板9上,运用前脚掌踩动前踏板5的踏板向一侧运动即可调整油门的大小(踩时,加大油门,松时,在油门拉线7的作用下,复位,减小油门),达到加速和减速的目的,此时固定杆8不动。需要换挡时,踏动后踏板9,固定杆8绕铰接轴和轴套3转动,其前端推动杠杆式传动杆1转动,杠杆式传动杆1通过离合杆16或离合拉线17使离合器脱开,可以换挡,换挡后,松开后踏板9即可。需要刹车时,踩动后踏板9,使固定杆8转动,它首先将离合器拉开,机动车失去驱动力,并且随着固定杆8的转动,前踏板5也向下运动,这样相应减小油门,然后压力延缓机构2带动刹车机构运动,将机动车刹住,刹车后,松开脚,固定杆8在复位簧的作用下复位,达到原始状态。后踏板9的下部设有一个防滑挡板10,使驾驶员的脚不至于下滑。根据需要,可以更换前踏板5和后踏板9相对于固定杆8的位置,便于左脚或右脚踏踩。
本实用新型在刹车之前能够将离合器脱开,使机动车失去驱动力,并且能够减小油门,因此容易刹车。即使驾驶员猛的误踩油门,限位板从前踏板5的踏板上的透孔中伸出,驾驶员的脚踩在限位板上,限制踏板继续向下运动,这样一来不会无限的加大油门,二来限位板带动固定杆8转动,也会拉开离合器、相对减小油门、启动刹车机构,所以它不会猛然加速,十分安全。
实施例二:参见图7,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的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杠杆式传动杆1的上端部通过铰接轴14固定在车体上,其下端为动力端,中部为阻力端,下端的动力端与扇形端头15的侧面及扇形面滑动式接触,中部的阻力端通过离合杆16或离合拉线17与离合器联接。
改变固定杆、固定板、前踏板、后踏板和杠杆式传动杆的具体结构,例如前踏板折面的夹角可以大于90°等等,能够组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一一详述。

Claims (5)

1.一种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含有前踏板、后踏板和固定杆,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杆的上部铰接在机动车的车体上,形成杠杆式结构,其上端部与铰接在车体上的杠杆式传动杆的动力端滑动式接触,所述杠杆式传动杆的阻力端通过离合杆或离合拉线与离合器联接,所述前踏板为L型折面板,其通过转轴和轴套安装在固定板上,能够转动,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U型卡槽,该U型卡槽卡装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能够拆装,所述前踏板的一侧折板通过油门拉线与油门连接,其另一侧折板为踏板,所述后踏板通过转轴和轴套与所述固定杆的下部连接,能够翻转,所述前踏板和后踏板前后排列,便于驾驶员一只脚踩踏,所述固定杆的铰接点上方或下方通过压力延缓机构与刹车机构联接,所述固定杆和车体之间设有固定杆复位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其特征是:所述前踏板的踏板上设置有长方形或正方形透孔,与所述透孔相对应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该限位板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透孔相匹配,能够从所述透孔中穿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其特征是:所述杠杆式传动杆的中部铰接在车体上,其下端为动力端,其上端为阻力端;或者,所述杠杆式传动杆的上端部铰接在车体上,其下端为动力端,其中部为阻力端;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部为扇形端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其特征是:所述压力延缓机构是一个连杆,其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杆上,其另一端与刹车机构连接,螺栓处的连杆上设有长条孔;所述后踏板的下部两面均设有一个防滑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组合式踏板,其特征是:与所述连杆相对应的车体上安装有一个电磁阀,该电磁阀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杆的端部相接触。
CNU2008202310055U 2008-12-22 2008-12-22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1727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310055U CN201317275Y (zh) 2008-12-22 2008-12-22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310055U CN201317275Y (zh) 2008-12-22 2008-12-22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17275Y true CN201317275Y (zh) 2009-09-30

Family

ID=41196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31005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17275Y (zh) 2008-12-22 2008-12-22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1727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4197B (zh) * 2008-12-22 2011-06-08 宋丙钦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4197B (zh) * 2008-12-22 2011-06-08 宋丙钦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40479B (zh) 一种汽车误踩油门安全保护装置
CN100335308C (zh)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CN101407176A (zh) 车用手控油门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202413425U (zh) 一种汽车手动控制装置
CN201484195U (zh) 汽车油门刹车联动装置
CN101434197B (zh)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CN201317275Y (zh)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CN100382988C (zh) 残障人士辅助驾驶系统装置
CN201291771Y (zh) 车用手控油门的控制系统
CN203666402U (zh) 汽车误踩油门安全保护装置
CN202944325U (zh) 可调杠杆的制动踏板
CN204801520U (zh) 带驻车锁止功能、可无损安装的残疾人汽车驾驶辅助装置
CN103273846A (zh) 车用驾驶操作三合一踏板装置
CN2875870Y (zh) 机动车组合式踏板
CN2925953Y (zh) 滑板式脚踏油门控制装置
CN2337005Y (zh) 车辆油门刹车组合操作踏板
CN203410441U (zh) 汽车制动踏板总成
CN110588341A (zh) 一种油门踏板防误踩安全机构
CN2803840Y (zh) 汽车加速安全保护装置
CN201201592Y (zh) 汽车手动刹车、油门控制装置
CN204998520U (zh) 汽车电子油门制动一体装置
CN202896556U (zh) 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
CN107696859B (zh) 一种汽车防误踩加速踏板总成
CN203063923U (zh) 汽车用可调杠杆比的制动踏板
CN210478398U (zh) 用手控制汽车油门与制动的操作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