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18132Y - 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18132Y
CN201218132Y CNU2008201193317U CN200820119331U CN201218132Y CN 201218132 Y CN201218132 Y CN 201218132Y CN U2008201193317 U CNU2008201193317 U CN U2008201193317U CN 200820119331 U CN200820119331 U CN 200820119331U CN 201218132 Y CN201218132 Y CN 20121813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mentioned
pipe arrangement
water tank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193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盐田克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1813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1813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用于连通水套、冷却水箱及冷却水泵等的简易的构成的发动机。发动机(1)在气缸体(4)或/和气缸盖(3)的上方配置冷却水箱(6),由配管连通在形成于该气缸体(4)或/和气缸盖(3)内部的水套(12)与冷却水箱(6)间;其中:在上述水套(12)与冷却水箱(6)间安装接头(38),将该接头(38)配置于冷却水箱(6)的冷却水注入口,在该接头(38)的中途部周围设置短圆筒状的凸缘部(42)。

Description

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冷式的发动机,特别是涉及配置于其气缸体或气缸盖上方的冷却水箱的冷却水配管构造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前,在水冷式的发动机中,已知这样的发动机,即,在气缸的周围配置水套(ウオ一タジセケツト),同时,在气缸的上方配置冷却水箱。在上述发动机中,冷却水箱与水套连通,在发动机工作时,如水套内的冷却水被加热,则该冷却水上升,进入到冷却水箱内,而比该水更冷的冷却水箱内的水代替其进入到水套内,这样,冷却水循环,对气缸进行冷却。
在上述冷却水箱的上部设置冷却水的补给口,通过该补给口充填冷却水,同时,使冷却水箱内与外气连通,这样,即使冷却水的温度上升使体积增加,或水蒸汽发生,也可容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50388号公报
然而,在以前的水冷式的发动机中,水套内的冷却水自然循环,所以,需要由冷却水泵等产生压力,简易地使水套内的冷却水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用于将水套、冷却水箱和冷却水泵等连通的简易的构成。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如上,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即,在第1方案中,发动机在气缸体或/和气缸盖的上方配置冷却水箱,在该气缸体或/和气缸盖的内部形成水套,由配管连通在设于该水套下部的冷却水入口孔和冷却水出口孔与上述冷却水箱间,同时,可从发动机外进行冷却水的吸入和排出;其中:把接头分别夹装于连接上述冷却水入口孔与上述冷却水箱的配管、连接上述冷却水出口孔与上述冷却箱15的配管、从发动机外导入冷却水的配管及将冷却水排出到发动机外的配管,将该接头配置到冷却水箱的上部。
第2方案在第1方案的发动机中,将分支配管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出口孔和冷却水入口孔的至少一方,将放水旋塞连接到该分支配管的一个连接口。
第3方案在第1方案的发动机中,一体地构成分别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入口孔和上述冷却水出口孔的接头。
第4方案在第3方案的发动机中,将上述接头一体地安装到设于上述冷却水箱的上部的补给口的盖体上。
第5方案在第1方案的发动机中,由分支管构成在分别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出口孔和冷却水入口孔的配管的各自另一端连接着的接头,将该分支管的一端插入到冷却水箱内。
第6方案在第1方案的发动机中,由透明的管构成上述配管的至少一方或其一部分。
第7方案在第1方案的发动机中,将上述接头配置于冷却水箱的冷却水注入口,在该接头的中途部周围设置短圆筒状的凸缘部。
第8方案在第7方案的发动机中,上述接头一体地具有进水用分支管和放水用分支管,并将其靠近配置。
第9方案在第8方案的发动机中,上述进水用分支管和上述放水用分支管的位于上述凸缘部上方的部分不在其间设置间隙地一体形成,位于上述凸缘部下方的部分在其间设置间隙,在该间隙形成肋。
第10方案在第9方案的发动机中,上述放水用分支管从侧面观察分支成大致T状,上述进水用分支管从侧面观察分支成大致横T状。
第11方案在第7~10中任何一项方案的发动机中,上述冷却水箱具有用于将上述接头的凸缘部固定在上述冷却水箱上面的冷却水补给口上的环状的固定构件,上述固定构件在环的一部分具有切口部。
第12方案中,在从上述发动机外导入冷却水的配管上连接冷却水泵的排出侧。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具有以下所示那样的效果。
在第1方案中,形成于气缸体或/和气缸盖的水套和上述冷却水箱可通过配管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
在第2方案中,打开放水旋塞,即可容易地将积存于水套下部的砂等排出,可防止堵塞,减少冷却不良。另外,可容易地排出冷却水箱和水套内的冷却水。
在第3方案中,通过集约到单一的接头,配管的连接变得容易,另外,组装也可容易进行。
在第4方案中,可不加工冷却水箱自身地配管,可容易地在以后进行安装。另外,更换等维修变得容易,通过拆下盖,可容易地进行冷却水的补给。
在第5方案中,可确保入口路径和出口路径各自两个系统的通道,在一方堵塞的场合也可运行。
在第6方案中,冷却水的量可从外部容易地识别。
在第7方案中,通过在接头形成凸缘部,从而可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另外,接头在冷却水箱的安装容易。
在第8方案中,可按良好的效率使冷却水循环,提高接头的强度,可紧凑地构成。
在第9方案中,可提高接头的强度,提高耐久性。
在第10方案中,可由接头的放水用分支管和进水用分支管不干涉地进行与外部配管等的连接。
在第11方案中,由于可打开固定构件的切口部使接头进出于环,所以,由该固定构件进行的该接头的安装、拆卸容易。
在第12方案中,形成于气缸体或气缸盖的水套和上述冷却水箱可通过配管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另外,可容易地进行冷却水泵与配管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动机的冷却水配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
图2为示出设于该发动机的冷却水箱上部的补给口附近的接头的详细截面图。
图3为示出该接头的图2上的X向视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该接头的图2上的Y向视的截面图。
图5为示出对设于冷却水箱上部的补给口附近的接头进行固定的盖体的截面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的发动机的整体构成的前方透视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发动机的冷却水配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
图8A为示出设于冷却水箱上面的冷却水补给口的接头的俯视图,图8B为其正面图,图8C为其底面图,图8D为图8A的A-A线截面图。
图9A为图8D的B-B线截面图,图9B为该图8D的C-C线截面图。
图10A为固定接头的固定构件的俯视图,图10B为该图10A的D-D线截面图。
图11为示出接头在冷却水箱的固定状态的截面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发动机的冷却水配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4的发动机的冷却水配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而是可广泛地涉及到可从记载于本说明书和附图的事项理解的本发明真正想要表达的技术思想的整个范围。
图1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动机的冷却水配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
图2为示出设于该发动机的冷却水箱上部的补给口附近的接头的详细截面图。
图3为示出该接头的图2上的X向视的截面图。
图4为示出该接头的图2上的Y向视的截面图。
图5为示出对设于冷却水箱上部的补给口附近的接头进行固定的盖体的截面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动机的整体构成的前方透视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发动机的冷却水配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
图8A为示出设于冷却水箱上面的冷却水补给口的接头的俯视图,图8B为其正面图,图8C为其底面图,图8D为图8A的A-A线截面图。
图9A为图8D的B-B线截面图,图9B为该图8D的C-C线截面图。
图10A为固定接头的固定构件的俯视图,图10B为该图10A的D-D线截面图。
图11为示出接头在冷却水箱的固定状态的截面图。
图12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3的发动机的冷却水配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
图1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例4的发动机的冷却水配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截面图。
[发动机1]
首先,使用图6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柴油发动机(以下称“发动机”)1的整体构成。下面将图6所示箭头F的方向作为前方定义左右方向,而且,将附图上的上下方向作为发动机1的上下方向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发动机1由发动机主体2构成,该发动机主体2由气缸盖3、气缸体4、曲轴箱5等构成。在发动机主体2的曲轴箱5内支承曲轴,收容沿该发动机主体2的水平方向滑动的活塞、收容该活塞的气缸等,在气缸盖3侧构成摇臂、推杆等气门驱动机构。
在上述气缸盖3或/和气缸体4的上侧配置冷却水箱(冷却水漏斗)6,同时,在曲轴箱5的上侧配置燃料箱7,冷却水箱6和燃料箱7在发动机主体2上沿左右排列地配置。
另外,配置于发动机1上部的上述两箱6、7的上面位于大致相同平面,在其大致中央部设置具有吊起发动机1时的钩挂部的起吊螺栓10。
在发动机主体2的侧部分别配置有燃料过滤器8、空气滤清器9及排气消声器11等。
在本发明的发动机1中,如上述那样,在发动机主体2沿左右排列地配置冷却水箱6和燃料箱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那样,将冷却水箱6配置到发动机主体2上的右侧,将燃料箱7配置到左侧。
冷却水箱6成为所谓的漏斗形式,在通过连通孔33连通到形成于上述气缸周围的水套12(参照图1)的状态下,由螺栓等固定到气缸盖3和气缸体4。
燃料箱7通过使分别形成的上部壳体7a和下部壳体7b在上下接合面接合在各个的开口部的全周朝外形成的凸缘而构成,在该上下接合面形成接合了上述各凸缘的边缘部7c。燃料箱7通过其边缘部7c在曲轴箱5固定。
在发动机主体2上将槽状空间形成到沿左右排列地邻接配置的冷却水箱6与燃料箱7间,该空间对应于上部形状由板状的盖(装饰板)20覆盖。
[冷却水配管·实施例1]
下面,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发动机1的冷却水配管的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将发动机1用作船舶的场合,但该实施方式不限定于船舶使用。
在本实施例的发动机1,将吸水用外部配管22和放水用外部配管23设于上述冷却水箱6,它们分别连通海中(或水中)与该冷却水箱6地配置。在该吸水用外部配管22的途中,配置冷却水泵14,驱动该冷却水泵14,从而通过吸水用外部配管22将冷却水导入至冷却水箱6。另外,在发动机1循环的冷却水通过放水用外部配管23放出到海(或河流或湖泊等)。冷却水泵14配置于气缸体4侧部,由曲轴进行驱动,但也可从别的驱动源进行驱动。
即,在实施例1中,作为发动机外的冷却水供给装置,使用冷却水泵,在使用发动机外的冷却水泵的同时,构成开放式的冷却水路径。
在上述气缸体4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固定设置筒状的气缸套13,形成气缸,在该气缸套13内可朝左右方向自由滑动地收容活塞。在该气缸套13的周围形成水套12,使得冷却水可流通,可冷却气缸体4。另外,在气缸体4的左侧固定设置气缸盖3,在该气缸盖3内也形成水套12,使得冷却水可流通气缸盖3内的水套12和气缸体4内的水套12。在该水套12的上部由连通孔33连通上述冷却水箱6的底部,使得水套12和冷却水箱6内可流通,构成内部冷却水路。
另外,在上述气缸体4或气缸盖3的侧部设置冷却水入口孔18,与上述水套12连通,在该冷却水入口孔18连接分支配管25的一端。该分支配管25由三通接头构成,将第一连接口25a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入口孔18,将第二连接口25b配置于上述第一连接口25a的轴心的延长线上,在该第二连接口25b连接放水旋塞24。即,第一连接口25a、第二连接口25b、放水旋塞24配置于一直线上。通过这样构成,打开放水旋塞24,从而使得排水阻力小,不会在途中停滞,可容易地进行冷却水的排水。
第三连接口25c连接于进水用的配管16,相对第一连接口25a和第二连接口25b正交地配置,朝上方开口。该配管16的另一侧通过后述的接头28与上述吸水用外部配管22连接。
另外,在上述气缸体4或气缸盖3的底部设置冷却水出口孔21,与上述水套12连通,在该冷却水出口孔21连接分支配管26的一端。该分支配管26由三通接头构成,将第一连接口26a连接于上述冷却水出口孔21,第二连接口26b配置于上述第一连接口26a的轴心的延长线上,在该第二连接口26b连接放水旋塞27。即,第一连接口26a、第二连接口26b、放水旋塞27配置于一直线上。通过这样构成,打开放水旋塞27,从而使得排水阻力小,不会在途中停滞,可容易地进行冷却水的排水。特别是冷却水出口孔21在水套12的最底部(最下位置)开口,从而可对所有冷却水进行排水,同时,可将积存于水套12的砂、沉淀物等杂质与冷却水一起排出,可防止堵塞。
第三连接口26c连接于放水用的配管17,相对第一连接口26a和第二连接口26b正交地配置,朝侧方开口。放水用的上述配管17的另一侧通过后述的接头28连接到上述放水用外部配管23。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水入口孔18设于气缸体4的侧面,冷却水出口孔21设于气缸盖3的底面。这样,由进水用的配管16、分支配管25、分支配管26、放水用的配管17等构成外部冷却水路。
这样,在上述冷却水出口孔21和冷却水入口孔18的至少一方配置分支配管25或分支配管26,或连接两分支配管25、26,在该分支配管25或26的一个连接口连接放水旋塞24或放水旋塞27,所以,仅打开放水旋塞24或27,即可容易地将积存于水套12下部的冷却水(海水)中的砂等排出,由日常检修等可防止冷却水配管内的堵塞,减少冷却不良。
另外,在为了维修等而需要强制地排出冷却水箱6和水套12内的冷却水的场合,通过打开该放水旋塞24或27,从而可容易地排出冷却水。
另外,在上述冷却水箱6的上面中央部设置用于补给冷却水的补给口6a,该补给口6a由盖体29闭塞,在该盖体一体地固定设置后述的接头28。
通过将上述接头28一体地安装到设于冷却水箱6上部的补给口6a的盖体29,从而不重新对冷却水箱6自身进行加工或另行设置安装部件等即可配管,可容易地在以后进行安装。另外,更换等修理容易进行,通过拆下盖体29,从而可容易地进行冷却水的补给。
即,如图2所示那样,上述接头28具有进水用的分支管30、放水用的分支管31及凸缘部32,一体地构成。
进水用的分支管30如图2、图3所示那样构成为大致T状,在形成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管30a的上端的第一连接口30b连接上述吸水用外部配管22。从主管30a上部的侧面朝侧方突出的第二连接口30c与进水用的上述配管16连接。另外,该第二连接口30c配置到凸缘部32的上方。进水用的分支管30的一端插入到冷却水箱6内。详细地说,延伸到下方的主管30a的下端作为进水用的口30d延伸到冷却水箱6的底部。
放水用的分支管31如图2、图4所示那样构成为大致T状,在沿上下方向配置的主管31a的上端横设地连通横管,在该横管的一端构成第一连接口31c,连接放水用的上述配管17。在横管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口31b,与上述放水用外部配管23连接。主管31a的下端延伸到下方,作为放水用的口31d,延伸到冷却水箱6的中途部,成为液面下侧地配置。
凸缘部32在截面视图下将圆板构成为倒凹状,上述主管30a、31a按平行的状态贯通中央部地一体固定设于其上部。该凸缘部32的周围如图5所示那样嵌合到补给口6a,可由盖体29固定。即,接头28配置到冷却水箱6的上部。
上述盖体29由盖29a和安装螺母29b构成,盖29a和安装螺母29b分别在中央部设置开口部,贯通上述主管30a、31a,在盖29a的下内侧固定安装螺母29b,该盖29a成为兼作用于转动安装螺母29b的把手和装饰盖的构造。该安装螺母29b在外周侧面形成螺纹部,该螺纹部螺旋安装到形成于补给口6a内周的螺纹部。这样,盖体29可在安装接头28的状态下打开或关闭,检修、更换等容易。
由于一体地构成分别连接于上述吸水用外部配管22和放水用外部配管23的接头28,所以,可集约到单一的接头,配管的连接和组装容易。
另外,由分支管30、31构成与分别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出口孔21和冷却水入口孔18的配管16、17的各个的另一端连接的接头28,将该分支管30、31的一端插入到冷却水箱6内,可确保入口路径和出口路径各自两个系统的通道,即使在一方堵塞的场合也可运行。
其中,进水用的上述配管16和放水用的配管17在本实施例中由钢管构成,但并不限定,例如,也可由耐热性的透明的管构成。通过这样由透明的管构成,从而可从外部观察在内部循环的冷却水,冷却水箱6内的冷却水的量也可容易地判断。
即,通过由透明的管构成上述配管16、17的至少一方或双方,或其一部分,从而可从外部容易地识别冷却水的量,而且,在砂、灰尘等存积于配管16、17内部产生堵塞的场合等,可从外部确认,所以,日常检修也可容易地进行。
下面,说明冷却水的流动。冷却水泵14配置于发动机主体2的侧部,由发动机1的曲轴或电动机等驱动,由该冷却水泵14的驱动吸入的冷却水通过吸水用外部配管22进入到接头28(进水用的分支管30),然后,从外部冷却水路径,即第二连接口30c,通过进水用的配管16、分支配管25、冷却水入口孔18进入到水套12内。另外,在内部冷却水路径中,从主管30a下端的进水用的口30d通过冷却水箱6的下部和连通孔33进入到水套12内。
因此,即使在外部冷却水路径和内部冷却水路径的任一方的冷却水路径堵塞的场合,也可在另一路径使冷却水进水,不在冷却水泵14施加过度的负荷,另外,使冷却水循环,可对发动机1进行冷却。
另外,冷却水从外部冷却水路径,即,水套12内的冷却水从冷却水出口孔21通过分支配管26、17进入到放水用的分支管31,另外,从内部冷却水路径,即主管31a下端的放水用的口31d,吸入冷却水箱6的冷却水,通过放水用外部配管23排出到发动机1外部。
因此,即使在外部冷却水路径和内部冷却水路径的任一方的冷却水路径堵塞的场合,也可从另一路径将冷却水放出,所以,冷却水不会过度地成为高温,可使冷却水循环,对发动机1进行冷却。
这样,发动机1在气缸体4或气缸盖3的上方配置冷却水箱6,连通形成于该气缸体4或气缸盖3内部的水套12与上述冷却水箱6;其中,在上述水套12下部形成冷却水出口孔21和冷却水入口孔18,由配管16、17、22、23连通该冷却水出口孔21和冷却水入口孔18、冷却水箱6、发动机1外部。在该配管16、17、22、23间安装接头28,将该接头28配置于冷却水箱6的上部,所以,形成于气缸体4或气缸盖3的水套12和上述冷却水箱6可通过配管16、17、22、23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
另外,与吸水用外部配管22和吸水用外部配管22等的连接在设于冷却水箱6上面的进水用的配管16和放水用的配管17的上端部进行,所以,可容易地进行该冷却水泵14与配管的连接作业。另外,由于从底部吸入冷却水,所以,冷却水可不滞留地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
[接头28·实施例2]
下面,根据图7~图11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发动机1的冷却水配管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以后说明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的构造中,对与其它实施例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那样,在本实施例的上述冷却水箱6的上面中央部设置用于补给冷却水的补给口6a,该补给口6a由后述的接头38堵塞。在该接头38一体地固定设置固定构件39。
下面,根据图8和图9说明本实施例的上述接头38。图8A为示出设于冷却水箱上面的冷却水补给口的接头38的俯视图,图8B为其正面图,图8C为其底面图,图8D为图8A的A-A线截面图。图9A为图8D的B-B线截面图,图9B为该图8D的C-C线截面图。
如图8A~图8D所示那样,上述接头38具有进水用分支管40、放水用分支管41及凸缘部42,一体地构成。
进水用分支管40如图9A所示那样,大致构成为横T状,在形成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管40a的上端的第一连接口40b连接上述吸水用外部配管22。第二连接口40c形成得比主管40a细,从主管40a上部的侧面朝侧方突出,与进水用的上述配管16连接。另外,在该接头38的中途部周围,设置短圆筒状的凸缘部42,上述第二连接口40c配置于凸缘部42的上方。进水用分支管40的一端插入到冷却水箱6内。详细地说,延伸到上述凸缘部42下部的主管40a的下端作为进水口40d,其延伸到冷却水箱6的底部。换言之,在设于上述水套12下部的冷却水入口孔18和冷却水箱6的途中,安装进水用分支管40(接头38)。
放水用分支管41如图9B所示那样,大致构成为T状,在配置于上下方向的主管41a的上端横设地连通横管,在该横管的一端构成形成得比主管41a细的第一连接口41c,连接放水用的上述配管17。在横管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口41b,与上述放水用外部配管23连接。主管41a的下端比上述进水用分支管40的进水口40d短,作为放水口41d延伸到上述凸缘部42下部。该放水口41d延伸到冷却水箱6的中途部。
由于这样一体地构成与上述冷却水泵14连接的接头38,所以,可集约到单一的接头,配管16、17、22、23的连接和组装容易。
另外,上述放水用分支管41从侧面观察分支成大致T状地形成,上述进水用分支管40从侧面观察分支成大致横T状地形成。这样,由接头38的放水用分支管41和进水用分支管40不干涉地进行与吸水用外部配管22或放水用外部配管23的连接。
凸缘部32在截面视图中将圆板形成为倒凹状,构成为短圆筒形状,上述主管40a、41a在平行的状态下贯通中央部,一体地固定设置到其上部。该凸缘部42的周围如图11所示那样,与补给口6a嵌合,可由固定构件39固定。即,接头38配置于冷却水箱6的上部。
通过这样在接头38形成凸缘部42,从而可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容易将接头38安装到冷却水箱6。另外,上述接头38具有放水用分支管41和进水用分支管40,通过靠近配置,从而可使冷却水按良好的效率循环,提高强度,紧凑地构成。
上述放水用分支管41和上述进水用分支管40的位于上述凸缘部42上方的部分在其间未设置间隙地一体形成(图8A、图8D),位于上述凸缘部42下方的部分在其间设置间隙,在上述间隙形成肋38a(图8B、图8C)。另外,在上述凸缘部42的内侧朝前后方向形成肋42a,在左右方向将肋42b形成于第一连接口41c、放水口41d与凸缘部42间。通过这样形成,提高该接头38的强度,提高耐久性。另外,可由注射模塑成形容易地成形。
[固定构件39]
下面,使用图10和图11说明上述固定构件39。图10A为固定接头的固定构件的俯视图,图10B为该图10A的D-D线截面图,图11为示出接头在冷却水箱的固定状态的截面图。
上述固定构件39由捏手部39a和安装螺母39b构成,安装螺母39b形成为中央开口的圆筒形状,在该安装螺母39b贯通地配置上述主管40a、41a。捏手部39a为在安装螺母39b的上面配置多个的大致长方体状构件,使用者用手指捏住该捏手部39a使固定构件39回转,从而可使固定构件39从冷却水箱6脱开。上述安装螺母39b在外周侧面形成螺纹部,如图11所示那样,该螺纹部形成于补给口6a的内周,将安装螺母39b螺旋安装到螺纹部,安装螺母39b的下面朝下方推压凸缘部42,用冷却水箱6的补给口6a的下面和安装螺母39b的下面夹住而固定接头38,从而盖上。这样,固定构件39可在安装了接头38的状态下打开或关闭,检修、更换等容易进行。
另外,上述固定构件39在环的一部分具有切口部39c。即,环的一个部位被切断。这样,接头38可通过握住固定构件39的切口部39c的两侧打开而形成间隙,可进出于环的内侧,所以,容易由该固定构件39进行该接头38的安装、拆卸。详细地说,即使将接头38插入到冷却水箱6,与配管16、17、22、23等连接后,也可打开上述固定构件39的切口部39c,使接头38通过而进入到固定构件39的环中。
[冷却水]
下面,说明冷却水的流动。冷却水泵14配置在发动机主体2的侧部等,由发动机1的曲轴或电动机等驱动,由该冷却水泵14的驱动吸入的冷却水通过吸水用外部配管22进入到接头38(进水用分支管40),然后,从外部冷却水路径即第二连接口40c通过进水用的配管16、分支配管25、冷却水入口孔18进入到水套12内。另外,在内部冷却水路径中,从主管40a下端的进水口40d通过冷却水箱6的下部和连通孔33进入到水套12内。
因此,即使在外部冷却水路径和内部冷却水路径的任一方的冷却水路径堵塞的场合,也可由另一路径使冷却水进入,不在冷却水泵14作用过度的负荷,另外,可使冷却水循环,冷却发动机1。
另外,冷却水从冷却水出口孔21使外部冷却水路径即水套12内的冷却水通过分支配管26、放水用的配管17进入到放水用的分支管31,从内部冷却水路径即主管41a的下端的放水口41d吸入冷却水箱6的冷却水,通过放水用外部配管23排出到发动机1外部。
因此,即使在外部冷却水路径和内部冷却水路径中的任一方的冷却水路径堵塞的场合,也可从另一路径放出冷却水,所以,冷却水不会过度地成为高温,可使冷却水循环,冷却发动机1。
这样,发动机1在气缸体4或气缸盖3的上方配置冷却水箱6,连通形成于该气缸体4或气缸盖3内部的水套12与上述冷却水箱6;其中,在上述水套12下部形成冷却水出口孔21和冷却水入口孔18,由配管16、17、22、23连通该冷却水出口孔21和冷却水入口孔18、冷却水箱6、发动机1外部。在该配管16、17、22、23间安装接头38,将该接头38配置于冷却水箱6的上部,所以,形成于气缸体4或气缸盖3的水套12和上述冷却水箱6可通过配管16、17、22、23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
另外,与吸水用外部配管22和吸水用外部配管22等的连接在设于冷却水箱6上面的进水用的配管16和放水用的配管17的上端部进行,所以,可容易地进行该冷却水泵14等与配管16、17、22、23的连接作业。另外,由于从底部吸入冷却水,所以,冷却水可不滞留地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
其它的发动机1的冷却构造由于与上述实施例1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冷却水配管·实施例3]
下面,根据图12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的发动机1的冷却水配管的构造。在实施例3中,作为发动机外的冷却水供给装置,使用冷却水的另行配置水箱。
在本实施例的发动机1中,将吸水用外部配管22和放水用外部配管23设于上述冷却水箱6,它们分别连通设于发动机1的外部的另行配置水箱15与该冷却水箱6。在该另行配置水箱15的底面连接吸水用外部配管22,由储存于该另行配置水箱15内的冷却水的自重的压力,通过吸水用外部配管22将冷却水导入至冷却水箱6。另外,在该另行配置水箱15的侧面连接放水用外部配管23,在发动机1循环的冷却水与水蒸汽一起通过放水用外部配管23返回到另行配置水箱15。
即,由上述另行配置水箱15的水压导入的冷却水通过吸水用外部配管22进入到接头38(进水用分支管40),另外,从外部冷却水路径即第二连接口40c通过进水用的配管16、分支配管25、冷却水入口孔18进入到水套12内。另外,在内部冷却水路径中,从主管40a的下端的进水口40d通过冷却水箱6的下部进入到水套12内。
另外,水套12内的冷却水在水压下,使从外部冷却水路径即水套12内的冷却水从冷却水出口孔21通过分支配管26、放水用的配管17进入到放水用分支管41,冷却后被加热的冷却水移动到冷却水箱6的上部,从内部冷却水路径即主管41a的下端的放水口41d吸入冷却水箱6的冷却水,通过放水用外部配管23返回到另行配置水箱15。通过这样构成,不使用冷却水泵14即可使冷却水循环到发动机1。
其它的发动机1的冷却构造、接头38的构造等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大致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这样,在实施例3中,通过发动机外的冷却水供给装置构成关闭的冷却水循环路径。
[实施例4]
下面,根据图2~图5和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发动机1的冷却水配管的构成。本发明的发动机1的冷却构造在该发动机1的外部设置循环用的配管,与冷却水泵14连接,在冷却水箱6与水套12间强制地使冷却水循环。
该发动机1采用与上述实施例1的发动机1大致相同的构造,所以,省略其说明。另外,对与图1所示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的构造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如图13所示那样,第三连接口25c连接于排出用的配管16,相对第一连接口25a和第二连接口25b正交地配置,朝上方开口。该配管16的另一侧通过后述的接头28连接到冷却水泵14的吸入侧。另一方面,第三连接口26c连接到吸入用的配管17,相对第一连接口26a和第二连接口26b正交地配置,朝侧方开口。吸入用的上述配管17的另一侧通过后述的接头28连接到冷却水泵14的排出侧。
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上述接头28具有进水用的分支管30、吸入用的分支管31、凸缘部32,一体地构成。
排出用的分支管30如图2、图3所示那样,大致构成为横T状,在形成于延伸到上下方向的主管30a的上端的第一连接口30b连接配管,该配管连接到冷却水泵14的排出侧。从主管30a上部的侧面突出到侧方的第二连接口30c连接到排出用的上述配管16。换言之,在将设于上述水套12下部的冷却水入口孔18与冷却水泵14的排出侧连通的配管的途中,安装排出用的分支管30(接头28)。该第二连接口30c比固定用的凸缘部32更配置到上方。排出用的分支管30的一端插入到冷却水箱6内。详细地说,延伸到下方的主管30a的下端作为排出用的口30d延伸到冷却水箱6的底部。
吸入用的分支管31如图2、图4所示那样,大致构成为T状。在沿上下方向配置的主管31a的上端横设地连通横管,在该横管的一端构成第一连接口31c,连接吸入用的上述配管17。在横管的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口31b,通过配管等连接到冷却水泵14的吸入侧。换言之,在连通设于上述水套12下部的冷却水出口孔21与冷却水泵14的吸入侧的配管的途中安装吸入用的分支管31(接头28)。主管31a的下端延伸到下方,作为吸入用的口31d,延伸到冷却水箱6的中途部,比液面更处于下侧地配置。
另外,一体地构成分别与上述冷却水泵14的排出侧和吸入侧连接的接头28,所以,可集约到单一的接头,配管的连接和组装容易。
下面说明冷却水的流动。冷却水泵14由发动机1或电动机等驱动,由该冷却水泵14的驱动从冷却水出口孔21通过分支配管26、吸入用的配管17,使外部冷却水路径即水套12内的冷却水进入到吸入用的分支管31,通过配管吸入到冷却水泵14的吸入侧,同时,从内部冷却水路径即主管31a的下端的吸入用的口31d吸入冷却水箱6的冷却水,通过配管吸入到冷却水泵14的吸入侧。
因此,即使在外部冷却水路径和内部冷却水路径的任一方的冷却水路径堵塞的场合,也可从另一路径吸入冷却水,所以,冷却水不会过度地成为高温,可使冷却水循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另外,从冷却水泵14排出的冷却水通过配管进入到接头28(排出用的分支管30),外部冷却水路径从第二连接口30c通过排出用的配管16、分支配管25、冷却水入口孔18进入到水套12内。另外,在内部冷却水路径中,从主管30a下端的排出用的口30d进入到冷却水箱6的下部。
因此,即使在外部冷却水路径和内部冷却水路径的任一方的冷却水路径堵塞的场合,也可从另一路径排出冷却水,不在冷却水泵14施加过度的负荷,另外,使冷却水循环,可对发动机进行冷却。
这样,发动机1在气缸体4或气缸盖3的上方配置冷却水箱6,连通形成于该气缸体4或气缸盖3内部的水套12与上述冷却水箱6;其中,具有连通设于上述水套12下部的冷却水出口孔21与冷却水泵14的吸入侧的配管和连通设于上述水套12下部的冷却水入口孔18与冷却水泵14的排出侧的配管,在上述各配管的途中安装接头28,将该接头28配置到冷却水箱6的上部,所以,形成于气缸体4或气缸盖3的水套12和上述冷却水箱6可通过配管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
另外,与冷却水泵14的连接部在设于冷却水箱6的上面的进水用的配管16和设于吸入用的配管17的上端部进行,所以,可容易地进行该冷却水泵14与配管的连接作业。另外,由于从底部吸入冷却水,所以,冷却水可不滞留地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在气缸体4或/和气缸盖3的上方配置冷却水箱6,在该气缸体4或/和气缸盖3的内部形成水套12,由配管连通在设于该水套12下部的冷却水入口孔18和冷却水出口孔21与上述冷却水箱6间,同时,可从发动机1外吸入、排出冷却水;其中:把接头28分别夹装于连接上述冷却水入口孔18与上述冷却水箱6的配管、连接上述冷却水出口孔21与上述冷却水箱6的配管、从发动机1外导入冷却水的配管及将冷却水排出到发动机外的配管,将该接头28配置于冷却水箱6的上部。
通过这样构成,形成于气缸体4或/和气缸盖3的水套12与上述冷却水箱6可通过配管16、17、22、23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
另外,在第1方案的发动机1中,将分支配管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出口孔21和冷却水入口孔18的至少一方,在该分支配管的一个连接口连接放水旋塞24或27。
通过这样构成,打开放水旋塞24或27,即可容易地将积存于水套12下部的砂等排出,防止堵塞,减少冷却不良。另外,可容易地排出冷却水箱6和水套12内的冷却水。
另外,在记载于第1方案的发动机1中,一体地构成分别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入口孔18和冷却水出口孔21的接头28。
通过这样构成,集约到单一的接头28,从而容易进行配管的连接,另外,组装也容易。
另外,在记载于第3方案的发动机1中,将上述接头28一体地安装到设于上述冷却水箱6上部的补给口6a。
通过这样构成,不对冷却水箱6自身进行加工即可配管,以后容易进行安装。另外,更换等维修变得容易,通过拆下盖,可容易地进行冷却水的补给。
另外,在记载于第1方案的发动机中,由分支管30、31构成分别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出口孔21和冷却水入口孔18的配管16、17各自的另一端,将该分支管30、31的一端插入到冷却水箱6内。
通过这样构成,可确保入口路径和出口路径各自两个系统的通道,在一方堵塞的场合也可运行。
另外,在记载于第1方案的发动机1中,由透明的管构成上述配管的至少一方或其一部分。
通过这样构成,冷却水的量可从外部容易地识别。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在气缸体4或/和气缸盖3的上方配置冷却水箱6,由配管连通在设于该气缸体4或/和气缸盖3的内部的水套12与上述冷却水箱6间,另外,可从发动机1外部吸入、排出冷却水;其中:在连通上述水套12、冷却水箱6及发动机1外部各个间的配管的途中安装接头38,将该接头38配置于冷却水箱6的冷却水注入口,在该接头38的中途周围设置短圆筒状的凸缘部42。
通过这样构成,在接头38形成凸缘部42,从而可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另外,容易把接头38安装到冷却水箱6。
另外,在记载于第7方案的发动机1中,上述接头38一体地具有进水用分支管40和放水用分支管41,并将进入用分支管40和放水用分支管41靠近配置。
通过这样构成,可按良好的效率使冷却水循环,提高接头38的强度,可紧凑地构成。
另外,在记载于第8方案的发动机1中,上述进水用分支管40和上述放水用分支管41的位于上述凸缘部42的上方的部分不在其间设置间隙地一体形成,位于上述凸缘部42下方的部分在其间设置间隙,在该间隙形成肋38c。
通过这样构成,可提高接头38的强度,提高耐久性。
另外,在记载于第9方案的发动机1中,上述放水用分支管41从侧面观察分支成大致T状,上述进水用分支管40从侧面观察分支成大致横T状。
通过这样构成,可由接头38的放水用分支管41和进水用分支管40不干涉地进行与外部配管等的连接。
另外,在记载于第7~10中任何一项方案的发动机1中,上述冷却水箱6具有用于将上述接头38的凸缘部42固定于上述冷却水箱6上面的冷却水补给口的环状的固定构件39,上述固定构件39在环的一部分具有切口部39c。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可打开固定构件39的切口部39c使接头38进出于环,所以,由该固定构件39进行的该接头38的安装、拆卸容易。
另外,在记载于第1方案的发动机1中,在从上述发动机1外导入冷却水的配管连接冷却水供给装置的排出侧。
通过这样构成,形成于气缸体4或气缸盖3的水套12和上述冷却水箱6可通过配管循环,可提高冷却效率。另外,可容易地进行冷却水泵6与配管的连接。

Claims (12)

1.一种发动机,在气缸体或/和气缸盖的上方配置冷却水箱,在该气缸体或/和气缸盖的内部形成水套,由配管把设于该水套下部的冷却水入口孔和冷却水出口孔与上述冷却水箱间连通,而且,可从发动机外进行冷却水的吸入和排出;其特征在于:把接头分别夹装于连接上述冷却水入口孔与上述冷却水箱的配管、连接上述冷却水出口孔与上述冷却水箱的配管、从发动机外导入冷却水的配管及将冷却水排出到发动机外的配管,将该接头配置到冷却水箱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将分支配管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出口孔和冷却水入口孔的至少一方,将放水旋塞连接到该分支配管的一个连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一体地构成分别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入口孔和上述冷却水出口孔的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接头一体地安装到设于上述冷却水箱的上部的补给口的盖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由分支管构成在分别连接到上述冷却水出口孔和冷却水入口孔的配管的各自另一端连接着的接头,将该分支管的一端插入到冷却水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由透明的管构成上述配管的至少一方或其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接头配置于冷却水箱的冷却水注入口,
在该接头的中途部周围设置短圆筒状的凸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头一体地具有进水用分支管和放水用分支管,并将进水用分支管和放水用分支管靠近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水用分支管和上述放水用分支管的位于上述凸缘部上方的部分在其间不设置间隙地一体形成,位于上述凸缘部下方的部分在其间设置间隙,在该间隙处形成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放水用分支管从侧面观察分支成大致T状,上述进水用分支管从侧面观察分支成大致横T状。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水箱具有用于将上述接头的凸缘部固定在上述冷却水箱上面的冷却水补给口上的环状的固定构件,上述固定构件在环的一部分具有切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从上述发动机外导入冷却水的配管上连接冷却水供给装置的排出侧。
CNU2008201193317U 2007-07-05 2008-06-16 发动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18132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7821A JP2009013906A (ja) 2007-07-05 2007-07-05 エンジン
JP2007177821 2007-07-05
JP2007263031 2007-10-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18132Y true CN201218132Y (zh) 2009-04-08

Family

ID=40355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19331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18132Y (zh) 2007-07-05 2008-06-16 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13906A (zh)
CN (1) CN20121813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8106A (zh) * 2022-04-18 2022-07-12 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作业机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0319A (zh) * 2015-11-04 2017-05-10 盐城市明天机械有限公司 柴油机机体循环冷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8106A (zh) * 2022-04-18 2022-07-12 上海三一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作业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13906A (ja) 200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71697B2 (en) Integrated fluid reservoir and heat exchanger ducts
US8336515B2 (en) Oil cooler oil pump assembly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8388393B1 (en) Outboard motors and exhaust systems for outboard motors
CN201218132Y (zh) 发动机
JP2002048022A (ja) 燃料圧送システム
EP2489868B1 (en) Outboard motor
CN103921714A (zh) 前照灯和燃料箱的支撑结构
US8870613B2 (en) Intake device of outboard motor
JP7110975B2 (ja) 船外機
JP2004074991A (ja) 建設機械の燃料タンク
JP2017014926A (ja) 燃料タンクのシール構造
CN210317431U (zh) 动力总成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JP2002364477A (ja)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CN215157571U (zh) 一种油箱和集装箱
CN219953834U (zh) 一种液压系统防护装置
CN209925050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气管的加热结构
CN101498262B (zh) 用于机器的发动机系统的燃料箱
JP4923926B2 (ja) 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JP2008075592A (ja) 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JP2009091978A (ja) エンジン
JP6180068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KR200251118Y1 (ko) 유체이송시스템에서의 공기자동배출장치
CN1576536A (zh) 发动机的冷却水配管连接结构
JP6034823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6175421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