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89929Y - 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 - Google Patents

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89929Y
CN201189929Y CNU2007203111459U CN200720311145U CN201189929Y CN 201189929 Y CN201189929 Y CN 201189929Y CN U2007203111459 U CNU2007203111459 U CN U2007203111459U CN 200720311145 U CN200720311145 U CN 200720311145U CN 201189929 Y CN201189929 Y CN 20118992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icycly
electric cycle
seat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3111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清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Longcheng Daily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Longcheng Dail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Longcheng Daily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Longcheng Daily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3111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8992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8992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8992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包括一轮座、一对前轮、一对摆臂、一连动组件、一对第一枢接组件及一对第二枢接组件。其中两摆臂系分开地枢接于轮座上,设有一枢接部位、一轮轴及一连动臂,并且以第一枢接组件穿过枢接部位而将之枢接于轮座,以第二枢接组件穿过其连动臂与连动组件的两端,使两摆臂因此产生连动作用,而以轮轴分别地轴接前轮。当三轮式电动代步车于转弯或其前轮的其中一轮单独压上障碍物或被抬高时,另一前轮将可因连动组件的连动作用而相对地下移,藉以防止倾倒且避免悬空,从而增加前轮组的稳定性,降低三轮式电动代步车因前轮的失衡问题发生倾倒的危险。

Description

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的构造,尤指前轮组的两轮,在其中一轮被抬高时,另一轮可相对地下移以防止三轮电动代步车倾倒。
背景技术
电动代步车系辅助一般年长者出外时的时尚交通工具,包括四轮及三轮等两种。三轮的前轮组,又分为单轮式与双轮式这两种形态。其中以双轮式的前轮组的接地面积最多,较能保持三轮代步车行驶的稳定性。
如第1图所示之传统三轮式电动代步车的双轮式前轮组,是于骨架的前端设一操纵杆8,在操纵杆8的下端连接双轮式前轮组9,系以单一轮轴91的两端轴接一对前轮90。虽然两前轮90之间保有一段距离,于直行时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但转弯或路面颠簸时,可能会发生前轮90之中有一轮单独压过障碍物,但另一轮却悬空的现象,因而下移行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发生侧翻的潜在危险。
另一种三轮式电动代步车的双轮式前轮组,如中国新型第CN032084706号专利案及美国第7,029,016号专利所揭者,虽然也考虑到上述问题,但其中的防震机构使整个结构组合复杂、成本趋高,且行驶时灰尘与泥土异物难免会卡入前轮组的内部,将逐渐妨碍机构运作的灵活度并造成防震机构的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在转弯或路面颠簸时也可保持代步车稳定性与安全性的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
为解决前述公知之前轮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包括一对车轮及轮座,所述轮座连接于该三轮电动代步车的前端,具有一对枢座;所述前轮组还包括一对摆臂,其分别枢接于所述枢座上,且该摆臂各自设有一枢接部位、一自枢接部位向侧面延伸的轮轴及一自枢接部位向上延伸的连动臂;一连动组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摆臂的连动臂枢接;所述前轮,分别连接于所述摆臂的轮轴。
采用本实用新型之前轮组,当三轮式电动代步车转弯或其前轮的其中一轮单独压上障碍物或抬高时,另一轮将因连动组件的连动作用而相对地下移,藉以防止倾倒及避免悬空,从而增加前轮组的稳定性,降低三轮式电动代步车在上述状况下发生倾倒的危险。
本新型其它的目的和进一步适用的范畴,可由下列的详细叙述中清楚得知。但是,这些详细的叙述和所提到的实施例仅供说明用,因为在本新型的精神和范畴中所做的各种的改变和修正对于此行业中的专业人士而言,足可从这些详细说明及图式中清楚得知,但这些详细说明和附图只作说明之用,而不应局限本新型,其叙述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常用双轮式前轮组构造示意图。
图2为一本实用新型之前轮组应用于三轮电动代步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本实用新型之前轮组应用于三轮电动代步车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4为一本实用新型之前轮组的立体爆炸图。
图5为一本实用新型之前轮组具有一外倾角的示意图。
图6为一本实用新型之前轮组于转弯时的示意图。
图7为一本实用新型之前轮组压上一障碍物时的示意图。
图8为一本实用新型之摆臂以及连动组件另一枢接方式立体爆炸图。
图中
1:三轮电动代步车        2:座位
3:方向操纵杆            4:后驱动轮
5:前轮组                8:操纵杆
9:前轮组                10:车架
11:外壳                 31:手把
32:上杆                 33:下杆
51:轮座                 52:前轮
53:摆臂                 54:连动组件
55:第一枢接组件         56:第二枢接组件
90:前轮                   91:轮轴
511:连接部                512:枢座
513:止挡部                514:支柱
515:限制件                534:支柱
535:限制件                531:枢接部位
532:轮轴                  533:连动臂
β后倾角                   θ外倾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第2图及第3图所示之双轮式前轮组的构造应用于三轮电动式代步车1的实施例。其中三轮电动式代步车1的车架10上设有一座位2、一方向操纵杆3、一对后驱动轮4、一前轮组5以及一电动驱动系统(未图标)。
车架10可由金属管所折弯或焊接而成,且于三轮电动代步车1外侧包覆或部份包覆一塑料外壳11,藉以构成三轮电动代步车1的外观形状。电动驱动系统亦系装置于三轮电动代步车1上,用以驱动后驱动轮4。
方向操纵杆3系可转动地装置于三轮电动代步车1的前端,包括一上杆32与一下杆33。其中上杆32的上端系设有一手把31供始用者握持并控制转向,下端则可锁定地与下杆33枢接,并且能改变其相对于下杆33的角度,让使用者得以依自己感到方便的位置调整手把31。
下杆33系连接于三轮电动代步车1的前端。前轮组5则连接于下杆33的下端,用以和两后驱动轮4共同支撑三轮电动代步车1,并得经由该方向操纵杆3的转动以改变三轮电动代步车1的方向。
如第4图所示,前轮组5包括一轮座51、一对前轮52、一对摆臂53、一连动组件54、一对第一枢接组件55及一对第二枢接组件56。
其中轮座51设有一连接部511、一对枢座512及一止挡部513,并利用连接部511与下杆33连接,使轮座51能随着手把31的转动而改变三轮电动代步车1的前进方向;较佳者,宜使下杆33具有一后倾角β(未图示),使连接部511与之接上之后,赋予轮座51一自动回正的能力。
两枢座512系用以枢接两摆臂53,可各自设有一滚珠轴承或滚柱轴承,用以减少两摆臂53摆动时的阻力。
止挡部513系从轮座51的表面突出于两摆臂53的枢转路径上,用以限制两摆臂53的摆幅。止挡部513可与轮座51的其它部位一体成型,亦可以诸如金属或塑料或其它非金属块等凸块锁接于轮座51上而形成,用以防止两摆臂53过度摆动而造成两前轮彼此接触、互相摩擦而损坏。
两摆臂53系可枢转地连接于轮座51的枢座512上,且各设有一枢接部位531、一轮轴532及一连动臂533。
第一枢接组件55与第二枢接组件56可由螺杆及螺帽所组成,其中第一枢接组件55系用以穿过枢接部位531而将两摆臂53枢接于枢座512上。
第二枢接组件56系用以穿过连动臂533与连动组件54两端,而使两摆臂53产生连动作用。
较佳者,枢接部位531可设有一滚珠轴承或滚柱轴承,以减少两摆臂53摆动时相对于第一枢接组件55转动时的阻力。
如第5图所示,两前轮52系轴接于两摆臂53的轮轴532,并对称地具有一外倾角θ。较佳者,组合后可令两前轮52的外倾角θ介于0.5至1.5度之间,藉以提升三轮电动代步车1于直线行驶时的稳定度。
如第6图与第4图所示,由于轮座有后倾角β,故当三轮式电动代步车转弯时会造成转向侧的前轮52往上,这时连动组件54的连动,迫使另一前轮52相对地往下移,使两前轮52仍能保持足够的接地面积,提供转弯时所需的摩擦与抓地力。
如第7图所示,当三轮电动代步车1压过一障碍物时,若仅前轮52的其中一轮被障碍物单独地抬高,则连动组件54的连动将使另一前轮52相对地下移,从而防止三轮电动代步车1的倾倒并化解前轮52部分悬空的偏转力量,故能增加驾驶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如第8图所示,由于该摆臂53系枢接于该枢座512上,可于该枢座512上延伸出支柱514,以供摆臂53之枢接部531可转动的套接,而为避免该摆臂53从支柱514脱离,可利用一限制件515装置于该支柱514端部,如插销或于支柱末端设螺纹,由螺帽予螺固端部(图未示)。相同地,该连动组件54与摆臂53之连动臂533之枢接,亦可于该连动臂533端部延伸出支柱534,供连动组件54两端套接,并同样可利用一限制件535装置于该支柱534端部,以防止连动组件54脱离。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包括一对车轮及轮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座连接于该三轮电动代步车的前端,具有一对枢座;
还包括一对摆臂,其分别枢接于所述枢座上,且该摆臂各自设有一枢接部位、一自枢接部位向侧面延伸的轮轴及一自枢接部位向上延伸的连动臂;
一连动组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摆臂的连动臂枢接;
所述前轮,分别连接于所述摆臂的轮轴。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其特征在于:该三轮电动代步车设有一方向操纵杆,所述轮座设有一连接部与该方向操纵杆连接。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与方向操纵杆连接而具有一后倾角β。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其特征在于:该对前轮具有一外倾角θ,该外倾角介于0.5度至1.5度之间。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其特征在于:该对摆臂的枢接部位设有轴承。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座的表面向内突出一止挡部。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与所述轮座一体成型。
8、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为一锁接于该轮座上之凸块。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座为可供第一枢接组件穿过之枢接孔,或自轮座延伸出的支柱。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动臂设有供第二枢接组件穿过的枢孔,或设有自连动臂延伸出的支柱。
CNU2007203111459U 2007-12-28 2007-12-28 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992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111459U CN201189929Y (zh) 2007-12-28 2007-12-28 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111459U CN201189929Y (zh) 2007-12-28 2007-12-28 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89929Y true CN201189929Y (zh) 2009-02-04

Family

ID=40334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31114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9929Y (zh) 2007-12-28 2007-12-28 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8992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0050A (zh) * 2011-03-25 2011-09-21 许晓华 代步车摇摆式减震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0050A (zh) * 2011-03-25 2011-09-21 许晓华 代步车摇摆式减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70311U (zh) 一种倒三轮摩托车
CN106043533B (zh) 滑板车
CN201694318U (zh) 自倾斜倒三轮机动车
CN110509993A (zh) 非转向车轮主动侧倾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侧倾三轮车
CN206501962U (zh) 一种倒三轮车的前悬架偏摆机构
CN107628174A (zh) 全向球轮驱动无车把自平衡自行车
CN105292250A (zh) 一种反向三轮车
CN201189929Y (zh) 三轮电动代步车之双轮式前轮组
CN205396361U (zh) 拖挂式多节模块化自行车机器人机构
CN207208339U (zh) 一种双前轮电动车、摩托车驻车锁止结构
CN207257871U (zh) 全向球轮驱动无车把自平衡自行车
WO1994008801A1 (en) A wheeled vehicle and a castorable wheel
CN105539584B (zh) 一种防倾翻转弯的倒三轮机动车
JP4755367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564440Y (zh) 整体摆杆前桥齿轮齿条转向总成
CN205801350U (zh) 一种防颠簸四轮童车
CN206590039U (zh) 一种yl结构倒三轮车
CN107499439A (zh) 电动自行车的车轮稳定转向结构
CN213292559U (zh) 一种童车
CN214451543U (zh) 一种倒三轮车悬挂机构及三轮车
CN2673782Y (zh) 电动车前轮转向机构
CN217347917U (zh) 儿童推车
CN2545606Y (zh) 自动纠偏管道爬行器
CN210310727U (zh) 一种电动车的方向同步器
CN209889025U (zh) 侧三轮车车架及侧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