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4633Y - 多功能吸附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吸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74633Y
CN201074633Y CNU2007201482628U CN200720148262U CN201074633Y CN 201074633 Y CN201074633 Y CN 201074633Y CN U2007201482628 U CNU2007201482628 U CN U2007201482628U CN 200720148262 U CN200720148262 U CN 200720148262U CN 201074633 Y CN201074633 Y CN 20107463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hook
actuating member
wall portion
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82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禹喆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7463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7463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oks, Suction Cups, And Attachment By Adhes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吸附器,包括:圆盘形状的真空吸附板,在其上表面中央突出形成有挂钩突起;下部支撑台,层叠在真空吸附板的上部而支撑真空吸附板的周缘部,在其上端部具有反复倾斜的动作肋条;动作构件,层叠在下部支撑台的上部,被动作肋条引导而向上拽拉真空吸附板的挂钩突起;通过强制拽拉底面与被附着面密接的真空吸附板的中央部,使被附着面和真空吸附板之间形成真空状态,从而给与吸附力。该多功能吸附器使附着在被附着面上的吸附力变得最大,在动作构件的上表面附加结合装饰部得到宣传效果,可以附加结合钩子而用作多种用品的挂件,而且只通过规定角度的旋转动作,就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平坦的被附着面的所希望的位置进行安装拆卸。

Description

多功能吸附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附力优良的多功能吸附器,只通过规定角度的旋转动作,就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平坦的被附着面的所希望的位置进行安装拆卸,能够在平坦的上表面附着装饰部而得到多种纹样效果和广告效果,结合钩子而还可以用作挂件。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在玻璃、瓷砖等表面光滑的部位挂住或附着毛巾挂、手纸挂等而使用吸附板,该吸附板的结构为:使中央部向上凸出而向边缘部方向缓慢地向下倾斜的圆盘形,在其上表面中央部形成有突起。
上述结构的吸附板,仅通过按压突起而使吸附板的底面密接在被附着面上的动作就能够简单地使用,即,利用密接在被附着面上的吸附板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吸附板的中央部与被附着面分离而形成近似于真空的状态,此时,被附着面和吸附板之间的空间的压力处于比吸附板外部的大气压低的状态,从而通过压力差维持与被附着面的密接状态。
但是,在被附着面和吸附板之间的压力与大气压之间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其吸附力变弱,而且随着附着时间变长,空气通过被附着面的表面和吸附板之间的微细的缝隙流入而使压力差变小,从而产生通过吸附板固定在被附着面上的贵重的被附着物掉落而损坏或变脏等问题。
由此,摸索吸附板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被附着面进行安装拆卸且能够产生较强的吸附力的改善的方法,作为其中一个例子,本申请人所申请的韩国登录实用新型第420964号中公开的“多功能真空吸附机构”如下:
图1是表示现有的多功能真空吸附机构的主要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多功能真空吸附机构为依次结合并组合如下构件的结构:真空吸附板3,与被附着面密接而产生压力差,具有沿着上表面周缘部形成的多个固定突起1和在上表面中央部突出形成的挂钩突起2;弹性构件4;下部支撑台6,沿着底面内周面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固定突起的固定凹槽5,用于支撑真空吸附板3的边缘部;吸附板动作构件8,相对于下部支撑台6旋转而提升真空吸附板3的挂钩突起2。其为通过使真空吸附板3的边缘部与被附着面密接而进行支撑的状态下强制提升中央部,使被附着面和真空吸附板3的底面之间几乎成为真空状态,从而增大其吸附力的结构。
此时,上述吸附板动作构件8,因其旋转动作被形成在下部支撑台6上部的多个动作肋条7引导而相对于下部支撑台6分离,即,旋转的同时从动作肋条7的倾斜面中较低的地点沿着较高的地点引导而相对于下部支撑台6向上分离。
具有上述结构的吸附机构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下部支撑台6密接而支撑真空吸附板3的边缘部,防止空气流入被附着面和真空吸附板3之间,从而使被附着面和真空吸附板3的底面之间的空间几乎成为真空状态;吸附板动作构件8相对于下部支撑台6旋转的同时维持向上分离的状态,从而停止真空吸附板3的中央部向上部提升的状态而持续吸附的状态,因而其吸附力优良;另外,在进行安装拆卸时,将吸附板动作构件8向相反方向旋转而使真空吸附板3的中央部向下移动,从而解除被附着面和真空吸附板3的底面之间的真空状态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分离。
但是,上述吸附机构存在如下缺点:插入形成在真空吸附板3的上表面周缘部上的固定突起1的固定凹槽5,沿着下部支撑台6的底面内周缘部开放一侧而形成,即,以固定凹槽5并未完全插入而只插入一部分的状态进行固定,从而吸附板动作构件8旋转时,固定突起1可能从固定凹槽5脱离而滑动。
并且,在上述吸附板动作构件8相对于下部支撑台6旋转的同时提升吸附板挂钩突起2的过程中,因真空吸附板3的滑动,不仅不能固定挂钩突起2而发生左右游动的情况,而且在要旋转吸附板动作构件8时还发生使用者的手在吸附板动作构件8的圆形侧壁滑动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吸附机构的情况下,存在虽然增大了其吸附力,但要用作挂件时,难以轻松挂住物品,并且不能够期待其装饰性效果或广告效果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吸附器,该多功能吸附器增大附着在被附着面上的吸附器的吸附力,并利用吸附器的上表面得到多种广告效果的多功能吸附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支撑真空吸附板的机构和平坦的上表面而达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功能吸附器,包括:圆盘形状的真空吸附板,在其上表面中央突出形成有挂钩突起;下部支撑台,层叠在真空吸附板的上部而支撑真空吸附板的周缘部,在其上端部具有反复倾斜的动作肋条;动作构件,层叠在下部支撑台的上部,被动作肋条引导而向上拽拉真空吸附板的挂钩突起;通过强制拽拉底面与被附着面密接的真空吸附板的中央部,使被附着面和真空吸附板之间形成真空状态,从而给与吸附力。
即,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器,由如下的构件构成:
真空吸附板,包括:圆盘形状的吸附板,底面形成平坦面;多个固定突起,沿着吸附板的上表面周缘部突出形成;圆形的挂钩突起底座,在吸附板的上表面中央部以阶梯状突出;和圆筒形的挂钩突起,在挂钩突起底座的中央突出形成,沿着其外周面形成有圆形的连接件挂台;
下部支撑台,包括:环状的底座圈,密接在上述真空吸附板的上表面周缘部上,在其底面形成有插入上述固定突起的多个固定凹槽;圆筒形的侧壁部,沿着上述底座圈的内周面向上直立;动作肋条,沿着侧壁部的上端部以相互等间距延长;和下部支撑板,沿着侧壁部的下端内周缘部水平延长而形成,在其中央具有贯穿上述挂钩突起的下部通孔;以及
动作构件,包括:圆筒形的动作侧壁部,其内周面与上述下部支撑台的侧壁部外周面接触;圆盘状的上部支撑板,沿着动作侧壁部的上端边缘水平延长而形成,在其中央形成有贯穿真空吸附板的挂钩突起的上部通孔;导向突起,以等间距形成于上部支撑板与动作侧壁部接触的边缘部的内侧,在上述动作肋条的上端部分别被引导;和连接件支撑部,沿着上述上部通孔的内周缘部向下延长形成,其下端部插入固定在挂钩突起的连接件挂台。各构成要素的具体结构如下:
上述真空吸附板的结构为:在底面形成平坦的圆盘形的软质的吸附板上表面中央,突出形成有能够强制提升真空吸附板中央部的硬质的挂钩突起。
其中,上述真空吸附板上表面的挂钩突起,在中央部以阶梯状突出的挂钩突起底座上突出而设置,上述圆盘形的吸附板的材质为软质材质,另一方面,包含挂钩突起的中央部的挂钩突起底座为硬质材质,上述挂钩突起底座通过“嵌入成形方法”等与上述软质的吸附板一体成形而形成。
此时,上述挂钩突起通过后述的动作构件的连接件支撑部沿铅直上方被拽拉时,因被提升的上述真空吸附板底面的中央部和被附着面之间形成的真空状态产生强吸附力,由此真空吸附板牢固地附着支撑在被附着面上。
并且,沿着上述真空吸附板的上表面周缘部形成的多个固定突起,分别插入后述的下部支撑台的固定凹槽中,这是为了解除在连接件支撑部与上述动作构件的旋转一起旋转而拽拉上述挂钩突起的过程中,因连接件支撑部与挂钩突起之间的摩擦力而上述挂钩突起要一起旋转的旋转力。
即,上述连接件支撑部旋转的力,在上述多个固定突起分别插入到固定凹槽的过程中被阻止而不起作用,如果上述旋转力直接传递到上述真空吸附板时,上述真空吸附板在被附着面上滑动,由此会阻碍真空状态的形成。
并且,上述下部支撑台是包括如下部分的构件:环状的底座圈部,用于密接支撑真空吸附板的上表面周缘部;侧壁部,倾斜地以等间距形成多个动作肋条,所述动作肋条随着上述动作构件旋转被引导而拽拉上述真空吸附板的挂钩突起;和圆盘状的下部支撑板,沿着侧壁部的下端边缘水平延长而形成,具有贯穿真空吸附板的挂钩突起的下部通孔。
上述底座圈部是密接支撑上述真空吸附板的上表面周缘部的构件,是通过密接支撑真空吸附板的最外侧边缘部,上述真空吸附板的挂钩突起被拽拉而生成的真空引起的密接力最大的状态下继续维持该状态的主要构件。
另外,在沿着上述底座圈部的内周面延长形成的侧壁部上端,以等间距形成有多个作为倾斜的导向面的动作肋条,随着动作构件旋转,多个导向突起沿着上述动作肋条的倾斜面被引导,连接件支撑部旋转的同时从被附着面分离,由此与连接件支撑部结合的真空吸附板的挂钩突起被拽拉。
并且,上述下部支撑板,在其中央部形成有贯穿真空吸附板的固定突起的下部通孔,防止与固定凹槽一起因动作构件的旋转而旋转导致的吸附板的滑动,阻止挂钩突起的左右游动,由此仅使挂钩突起沿着上下方向动作,从而防止真空吸附板相对于被附着面的附着力变弱。
另外,上述动作构件是包括如下部分构成的构件:圆盘状的上部支撑板,在其中央具有贯穿真空吸附板的挂钩突起的上部通孔;动作侧壁部,沿着上部支撑板的边缘部向下直立,其内周缘部几乎与下部支撑台的侧壁部外周缘部邻接;多个导向突起,形成于上部支撑板与动作侧壁部接触的边缘部的内侧;和连接件支撑部,沿着上述上部通孔的内周缘部向下延长形成而与吸附板的挂钩突起结合。
上述圆盘状的上部支撑板,在其中央形成有贯穿挂钩突起的上部通孔,起到防止挂钩突起的游动即滑动的作用。
并且,上述导向突起,在其下端部与动作肋条的上端部接触的状态下,随着动作构件的旋转而沿着倾斜的动作肋条的倾斜端部进行引导,即,在导向突起位于动作肋条的倾斜端部中的较低位置的情况下,动作构件位于与真空吸附板近的距离内,在导向突起位于动作肋条的倾斜端部中的较高位置的情况下,成为动作构件与真空吸附板进一步分离的状态。
即,因动作构件的旋转,导向突起在动作肋条的倾斜面游动,从而使动作构件和真空吸附板之间的间隙变得不同。
另外,上述连接件支撑部,沿着上部支撑板的上部通孔内周缘部而向下延长形成,在其下端部呈圆弧而结合有“□”形状的挂钩片,上述挂钩片插入固定在真空吸附板挂钩突起的连接件挂台上,由此因动作构件的旋转,导向突起沿着动作肋条的倾斜面移动而向上部拽拉与连接件支撑部结合的真空吸附板的挂钩突起。
此时,在如上所述地进行动作的本实用新型吸附器的吸附板动作构件上,以等间隔具有多个使用者的手接触的、在动作侧壁部连接上下的支撑突起,当使用者旋转吸附板动作构件时,能够在使用者的手和吸附板动作构件之间产生摩擦力而防止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吸附器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在附着在被附着面上时使吸附板的游动变得最小而使吸附力变得最大,不仅通过其上表面结合记载有各种纹样及广告词等的装饰部而得到宣传效果,而且可以附加结合钩子而用作多种用品的挂件或结合弹簧而用作便条夹。
有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构成以及相应的作用效果的具体说明,可通过参照图示有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的以下说明明确和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吸附器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吸附器的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吸附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吸附器的附着过程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多功能吸附器的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多功能吸附器的透视图及底面分解透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多功能吸附器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吸附器的透视图;在图3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吸附器的分解透视图;在图4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吸附器的附着过程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吸附器,由如下的构件构成:
真空吸附板10,包括:圆盘形状的吸附板11,底面形成平坦面;多个固定突起12,沿着吸附板11的上表面周缘部突出形成;圆形的挂钩突起底座13,在上表面中央部以阶梯状突出;和圆筒形的挂钩突起14,在挂钩突起底座13的中央突出形成,沿着其外周面形成有圆形的连接件挂台15;
下部支撑台20,包括:环状的底座圈21,密接在上述真空吸附板10的上表面周缘部上,在其底面形成有插入上述固定突起12的多个固定凹槽22;圆筒形的侧壁部23,沿着上述底座圈21的内周面向上直立;动作肋条24,沿着侧壁部23的上端部以相互等间距延长;和下部支撑板25,沿着侧壁部23的下端内周缘部水平延长而形成,在其中央具有贯穿上述挂钩突起14的下部通孔H;以及
动作构件30,包括:圆筒形的动作侧壁部31,其内周面与上述下部支撑台20的侧壁部23外周面接触;圆盘状的上部支撑板32,沿着动作侧壁部31的上端边缘水平延长而形成,在其中央形成有贯穿上述挂钩突起14的上部通孔H’;导向突起33,以等间距形成于上部支撑板32与动作侧壁部31接触的边缘部的内侧,分别在上述动作肋条24的上端部被引导;和连接件支撑部34,沿着上述上部通孔H’的内周缘部向下延长形成,其下端部插入固定在挂钩突起14的连接件挂台15。
即,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器由底面与被附着面密接的真空吸附板10、层叠在真空吸附板10的上表面而支撑真空吸附板10的周缘部的下部支撑台20以及层叠在下部支撑台20的上表面,相对于下部支撑台20旋转一定角度而向上部拽拉真空吸附板10的中央部的动作构件30构成,下面参照图4说明其动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器,将真空吸附板10的底面密接在被附着面的所希望的位置后,对动作构件30加压而使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动作构件30的各导向突起33分别沿着下部支撑台20的动作肋条24的倾斜面被引导而升降。
通过上述导向突起33的升降动作,上述动作构件30整体向远离被附着面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连接件支撑部34也一起上升,由此拽拉结合在连接件支撑部34的下部的挂钩突起14,从而在上述吸附板11的中央部和被附着面之间形成真空而产生吸附力。
此时,优选的是,在上述具有倾斜面的各动作肋条24的最顶部设有导向突起止动槽24A,以使上述导向突起33在动作肋条24的最高倾斜高度维持止动状态而防止吸附力被解除。
由上述过程附着在被附着面上的吸附器,在稍微向上抬起动作构件30的状态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使挂钩突起14再次下降而使吸附力变弱后可从被附着面分离,也可以在真空吸附板10的吸附板11的一侧延长形成半圆形的分离片11A,拽拉分离片11A而使真空吸附板10的一部分从被附着面脱离,从而空气从其间进入而快速弱化吸附力而进行分离。
此时,为了容易如上所述地进行动作构件30的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优选的是,在动作构件30在动作侧壁部31的外周面上以等间隔形成连接上、下端部的支撑突起31A,使用者利用该支撑突起31A能够容易地抓住圆筒形动作构件30而进行旋转。
另外,也可以在真空吸附板10的挂钩突起14的中央部形成从其上端部朝向下端部的结合槽14A,通过露出在上部支撑板32的上部通孔H’的挂钩突起14的上端面,能够在结合槽14A上嵌入结合多种装饰构件。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吸附器,主要附着在没有把手的玻璃门等用作把手或附着在浴室或厨房的玻璃、瓷砖上而用于在动作构件整体上挂物品的用途,此外也可以用于如下的实施例中。
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动作构件30的上表面另行结合贴纸或印刷有广告词的附加装饰部40,由此用于旋转或得到装饰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上部支撑板32的上表面形成具有规定厚度的凹槽h,或使上部支撑板32的上表面稍微低于动作侧壁部31的上端部而结合,以防止装饰部40向上部支撑板32的上部过度突出。
并且,如图6的(□)所示,也可以在下部支撑台20的底座圈部21的一侧附加结合至少一个以上的钩子50,从而用作利用钩子50的多功能挂件。
此时,虽然可以在上述底座圈部21一体成形钩子50,但由于存在模具制作的困难,且生产率降低的问题,因而优选分别制作后进行结合,可利用粘接剂等而将钩子50的一侧端部附着结合在底座圈部21的一侧面上。
另外,如图6的(□)所示,也可以在底座圈部21的一侧底面形成凹槽G,在钩子50的一侧端部形成可插入结合到上述凹槽G中的插入突起P,从而在上述凹槽G中插入结合钩子50的插入突起P,此时,有可能仅用插入突起P时不能牢固地结合,可通过利用粘接剂等而一起固定等多种方法来进行结合。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吸附器,如图7所示,也可以用作便条夹,在多功能吸附器的真空吸附板10的结合槽14A中固定弹簧S的一侧端部,并使弹簧S向吸附器的动作构件30的上侧突出,在突出的弹簧S的另一侧端部结合另一个动作构件30,从而可拽拉追加结合的动作构件30而在弹簧S之间插入便条。
此时,关于上述追加结合的动作构件30,可以结合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构件30的普通的杯子形状或板状的构件,但也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构件30,从而不追加制作需要另行制作的模具。
如上述实施例,能够在弹簧S之间插入便条而多样地进行利用,即,可将本实用新型附着在车辆的玻璃窗后在弹簧S上夹入各种便条和名片而用作驾驶员的个人便条夹,或夹入停车券等而暂时保管,也可以夹入记载驾驶员的通讯处的纸张而用作电话号码通告工具。
并且,可以在家里,在自由地附着在冰箱或瓷砖、玻璃等上的状态下夹入各种发票、照片或便条等而用于多种用途中。
此时,优选的是,附着在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构件30的上表面的装饰部40,结合在追加结合的动作构件30的上表面而原原本本地维持广告效果。

Claims (8)

1.一种多功能吸附器,其特征在于,由如下的构件构成:
真空吸附板(10),包括:圆盘形状的吸附板(11);多个固定突起(12),沿着吸附板(11)的上表面周缘部突出形成;圆形的挂钩突起底座(13),在上表面中央部以阶梯状突出;和圆筒形的挂钩突起(14),在挂钩突起底座(13)的中央突出形成,沿着其外周面形成有圆形的连接件挂台(15);
下部支撑台(20),包括:环状的底座圈部(21),密接在所述真空吸附板(10)的上表面周缘部上,在其底面形成有插入所述固定突起(12)的多个固定凹槽(22);圆筒形的侧壁部(23),沿着所述底座圈(21)的内周面向上直立;动作肋条(24),沿着侧壁部(23)的上端部以相互等间距延长;和下部支撑板(25),沿着侧壁部(23)的下端内周缘部水平延长而形成,在其中央具有贯穿所述挂钩突起(14)的下部通孔(H);以及
动作构件(30),包括:圆筒形的动作侧壁部(31),其内周面与所述下部支撑台(20)的侧壁部(23)外周面接触;圆盘状的上部支撑板(32),沿着动作侧壁部(31)的上端边缘水平延长而形成,在其中央形成有贯穿所述挂钩突起(14)的上部通孔(H’);导向突起(33),以等间距形成于上部支撑板(32)与动作侧壁部(31)接触的位置的内侧,在所述动作肋条(24)的上端部分别被引导;和连接件支撑部(34),沿着所述上部通孔(H’)的内周缘部向下延长形成,其下端部插入固定在挂钩突起(14)的连接件挂台(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台(20)的动作肋条(24),在各上端部具有用于载置所述肋条导向突起(33)的导向突起止动槽(24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作构件(30)的动作侧壁部(31)的外周面,以等间距具有连接上、下端部的支撑突起(31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作构件(30)的各连接件支撑部(34)的下端部,呈圆弧而结合有“□”形状的挂钩片(34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作构件(30)的上部支撑板(32)的上表面,附加地附着有装饰部(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支撑台(20)的底座圈部(21)的一侧,附加结合有一个以上的钩子(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吸附板(10)的吸附板(11)的一侧延长形成有半圆形的分离片(11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吸附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真空吸附板(10)的结合槽(14A)结合弹簧(S)的一侧端部,在所述弹簧(S)的另一侧端部追加结合另一动作构件(30)。
CNU2007201482628U 2007-02-09 2007-05-15 多功能吸附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4633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70013688 2007-02-09
KR1020070013688 2007-0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74633Y true CN201074633Y (zh) 2008-06-18

Family

ID=39519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8262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4633Y (zh) 2007-02-09 2007-05-15 多功能吸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74633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27610A (zh) * 2013-10-31 2014-01-22 任国良 真空吸盘
CN103953637A (zh) * 2014-05-09 2014-07-30 沈琳琳 真空吸盘
EP3018369A4 (en) * 2013-03-19 2017-04-19 Msintech Co. Ltd. Vacuum absorber
CN114129033A (zh) * 2020-11-27 2022-03-04 Ms因泰克有限公司 真空吸附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18369A4 (en) * 2013-03-19 2017-04-19 Msintech Co. Ltd. Vacuum absorber
CN103527610A (zh) * 2013-10-31 2014-01-22 任国良 真空吸盘
CN103527610B (zh) * 2013-10-31 2016-03-09 任国良 真空吸盘
CN103953637A (zh) * 2014-05-09 2014-07-30 沈琳琳 真空吸盘
CN103953637B (zh) * 2014-05-09 2015-12-02 沈琳琳 真空吸盘
CN114129033A (zh) * 2020-11-27 2022-03-04 Ms因泰克有限公司 真空吸附器
CN114129033B (zh) * 2020-11-27 2023-08-18 Ms因泰克有限公司 真空吸附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74633Y (zh) 多功能吸附器
CN201687845U (zh) 真空吸附器
CN101410035B (zh) 支架
JP2000511138A (ja) ラベリング装置
US20070290105A1 (en) Suction disc unit
US8979046B2 (en) Vacuum adsorbing device
JP2009534617A (ja) 多目的真空吸着装置
WO2007005304A2 (en) Improved greeting card holder
CN102562774A (zh) 一种真空吸附器
CN103527610B (zh) 真空吸盘
CN201074632Y (zh) 多功能真空吸附机构
CN203685831U (zh) 真空吸盘
CN201074634Y (zh) 真空吸附机构
US4017991A (en) Display clip for point of purchase displays
US20130205565A1 (en) Paper Clip Bearing A Plate
JP2009220597A (ja) 車載装置の固定具
JP3113074U (ja) 旗立て台
JP3075692U (ja) 光ディスク
CN208664775U (zh) 一种具有音乐播放功能的陶瓷摆件
JPH0411583Y2 (zh)
CN201675519U (zh) 铝槽挂件
JP2003514047A5 (zh)
CN213935409U (zh) 车载号码牌
CN114129033B (zh) 真空吸附器
CN218716207U (zh) 一种具有推拉助力功能的推拉门装配式设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