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9708Y - 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 - Google Patents
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49708Y CN201049708Y CNU2007201237306U CN200720123730U CN201049708Y CN 201049708 Y CN201049708 Y CN 201049708Y CN U2007201237306 U CNU2007201237306 U CN U2007201237306U CN 200720123730 U CN200720123730 U CN 200720123730U CN 201049708 Y CN201049708 Y CN 20104970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tail
- side pipe
- middle side
- reel c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中小型太子车的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其特征在于:A.所述上支座(3)的尾端延至到尾管(2)的后座位处,所述后减震(7)上端安装在后撑管(4)与尾管(2)的结合点与上支座(3)的尾端之间所形成区域的中部;B.所述后摇架(6)的前端安装在中侧管(1)与后撑管(4)的夹角处的安装板(9)上;C.位于该安装板(9)上方的中侧管(1)和后撑管(4)为直管。设置在所述中侧管(1)上的发动机悬挂机构是两个安装支耳(10),该两支耳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9)的上方和下方。该实用新型将后摇架(6)整体后移,不仅可保证后减震倾角达到理想倾角,而且改善了车架尾部的强度和受力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配套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中小型太子车的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
背景技术
传统摩托车,尤其是太子车(参见图1),它的中后部有由中侧管1、尾管2、后撑管4连接成的三角形,在三角形外侧的中侧管上设置有发动机悬挂板9,该悬挂板9中央有一个后摇架安装孔11,该安装孔的上、下方各有一个发动机安装孔10。由于后摇架6的前端安装在悬挂板9中央的安装孔11处,因此,整个后摇架6安装好后较靠前,又因小型太子车的座高要求低,这就导致后减震7的轴心线与垂直于水平面直线的夹角α偏大,该夹角α偏大会造成减震磨损快和车尾部强度弱,驾乘不舒适。前述结构的后减震7下端铰接在后摇架6的尾部,其上端安装在上支座3上,上支座固定在后撑管4与尾管2所形成的钝角边上,而后减震与上支座的连接点正好位于后撑管与尾管的交接点8的下方,因此,车架尾部强度和受力结构难达到理想效果。又由于后摇架6较靠前,使后摇架上的横管5也较靠前,而横管5在后摇架的位置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受到后摇架的结构和后轮位置的限制。这就使横管5与后撑管4之间产生干涉,要避免这一干涉,传统的办法是弯曲后撑管4,使其绕过该横管5,而后撑管的弯曲直接影响车架尾部的受力,也使整车强度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改善车架尾部受力情况的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设计一种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由中侧管、尾管、后撑管连接成三角形,在三角形外侧的中侧管上设置有发动机悬挂机构;后减震下端铰接在后摇架尾部,上端安装在上支座上,该上支座固定在后撑管与尾管所形成的钝角角边上,其关键是:A.所述上支座的尾端延至到尾管的后座位处,所述后减震上端安装在后撑管与尾管的结合点与上支座的尾端之间所形成区域的中部;B.所述后摇架的前端安装在中侧管与后撑管的夹角处的安装板上;C.位于该安装板上方的中侧管和后撑管为直管。
本实用新型将上支座延伸至尾管的后座位处,这不仅增加了尾管的强度和有利于尾部受力的传递,同时给后减震上安装点向后移提供了基础,把后摇架的前端固定在中侧管与后撑管的夹角处的安装板上,使整个后摇架向后移,也使后减震的整个安装得以改善,这不仅能确保后减震上安装点向后移,使后减震倾角α减小达到理想角度,减震受力合理;而且有效避免了后撑管与后摇架横管之间产生干涉,同时可将中侧管和后撑管做成直管有利于力的传递,从而改善了车尾部的受力结构,增加了车架尾部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将设置在所述中侧管上的发动机悬挂机构做成两个安装支耳,该两支耳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和下方。在取下传统发动机悬挂板后,仍能保证发动机的可靠安装。
所述后摇架的前端径向固接有外管,在该外管内经减震套安装有内管,该内管对准所述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用销轴穿过该安装孔及内管把所述后摇架和所述安装板连接起来。安装方便,连接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车尾部的受力结构,增加了车架尾部的强度,改善了小型太子车后减震的倾角,使后减震处于理想受力状态。使行车更舒适,更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改进前太子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中后摇架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中侧管1、尾管2、上支座3、后撑管4、后摇架6、后减震7、安装板9、支耳10、销轴11、前斜管15、车头立管16和主梁17组成(如图2所示),其中后摇架6近似H形(如图3所示),在后摇架6中前部有横管5,在后摇架6的前端径向固接有外管12,在该外管12内经减震套13安装有内管14。
从图2可进一步看到:车架中前部由中侧管1、前斜管15、车头立管16和主梁17构成多边形框架,在车架中后部由中侧管1、尾管2、后撑管4连接成三角形,在三角形外侧的中侧管1上设置有发动机悬挂机构,该悬挂机构是两个安装支耳10,该两支耳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9的上方和下方;后减震7下端铰接在后摇架6尾部,上端安装在上支座3上,该上支座3固定在后撑管4与尾管2所形成的钝角角边上,所述上支座3的尾端延至到尾管2的后座位处,为减小后减震7倾角提供了条件;所述后减震7上端安装在后撑管4与尾管2的结合点与上支座3的尾端之间所形成区域的中部,即后减震7上安装点向后移;所述后摇架6的前端安装在中侧管1与后撑管4的夹角处的安装板9上,使后摇架6整体向后移,后摇架6上的横管5错过后撑管4,即使位于该安装板9上方的中侧管1和后撑管4为直管也不会产生干涉,从而保证后减震倾角达到理想倾角。将中侧管1和后撑管4做成直管,改善了车架尾部的强度和受力结构。
结合图3可知,所述后摇架6的内管14对准所述安装板9上的安装孔,用销轴11穿过该安装孔及内管14把所述后摇架6和所述安装板9连接起来。
Claims (3)
1.一种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由中侧管(1)、尾管(2)、后撑管(4)连接成三角形,在三角形外侧的中侧管(1)上设置有发动机悬挂机构;后减震(7)下端铰接在后摇架(6)尾部,上端安装在上支座(3)上,该上支座(3)固定在后撑管(4)与尾管(2)所形成的钝角角边上,其特征在于:A.所述上支座(3)的尾端延至到尾管(2)的后座位处,所述后减震(7)上端安装在后撑管(4)与尾管(2)的结合点与上支座(3)的尾端之间所形成区域的中部;B.所述后摇架(6)的前端安装在中侧管(1)与后撑管(4)的夹角处的安装板(9)上;C.位于该安装板(9)上方的中侧管(1)和后撑管(4)为直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中侧管(1)上的发动机悬挂机构是两个安装支耳(10),该两支耳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9)的上方和下方。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摇架(6)的前端径向固接有外管(12),在该外管(12)内经减震套(13)安装有内管(14),该内管(14)对准所述安装板(9)上的安装孔,用销轴(11)穿过该安装孔及内管(14)把所述后摇架(6)和所述安装板(9)连接起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37306U CN201049708Y (zh) | 2007-03-12 | 2007-03-12 | 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37306U CN201049708Y (zh) | 2007-03-12 | 2007-03-12 | 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49708Y true CN201049708Y (zh) | 2008-04-23 |
Family
ID=39336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2373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9708Y (zh) | 2007-03-12 | 2007-03-12 | 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49708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98562A (zh) * | 2020-12-03 | 2021-03-16 | 广州奇典皮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结构 |
CN116101414A (zh) * | 2022-12-25 | 2023-05-12 |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具有自适应避震功能的摩托车 |
-
2007
- 2007-03-12 CN CNU2007201237306U patent/CN20104970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98562A (zh) * | 2020-12-03 | 2021-03-16 | 广州奇典皮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结构 |
CN116101414A (zh) * | 2022-12-25 | 2023-05-12 |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具有自适应避震功能的摩托车 |
CN116101414B (zh) * | 2022-12-25 | 2024-06-21 | 重庆宗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具有自适应避震功能的摩托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539640B (en) |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rear suspension for motorcycle | |
CN201432776Y (zh) | 摩托车后悬挂装置 | |
JP4130377B2 (ja) | 車両のスイングアーム式懸架装置 | |
CN201049708Y (zh) | 加强型摩托车车架与后减震组合 | |
CN200945901Y (zh) | 两轮摩托车的车架与平叉组合 | |
CN111688863A (zh) | 一种摩托车多连杆悬架结构 | |
CN100400369C (zh) | 跨骑式两轮摩托车 | |
CN101580094B (zh) | 摩托车前减震装置 | |
CN208576683U (zh) | 弯梁车分体式车架 | |
CN200988554Y (zh) | 摩托车后减震器安装连接装置 | |
CN221418505U (zh) | 一种两轮卧式摩托车车架及两轮摩托车 | |
CN2910757Y (zh) | 两轮摩托车 | |
CN214296296U (zh) | 一种自行车双避震车架 | |
CN210000477U (zh) | 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车架 | |
CN221642233U (zh) | 一种锻造铝合金摆臂 | |
CN216468274U (zh) |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 |
CN201082748Y (zh) | 摩托车摇架连接机构 | |
CN201049707Y (zh) | 可增加整车强度的摩托车车架 | |
CN203472989U (zh) | 车用多连杆转向节组件 | |
CN220535857U (zh) | 一种山地自行车避震车架结构 | |
CN213261850U (zh) | u型节叉 | |
CN221250454U (zh) | 一种高强高韧悬架控制臂 | |
CN2931177Y (zh) | 一种汽车悬架结构 | |
CN221138479U (zh) | 一种减震器多连杆机构 | |
CN221316498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身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2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