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68274U -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68274U
CN216468274U CN202220099732.0U CN202220099732U CN216468274U CN 216468274 U CN216468274 U CN 216468274U CN 202220099732 U CN202220099732 U CN 202220099732U CN 216468274 U CN216468274 U CN 216468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ront fork
shock absorber
assembly
fasten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997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理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Doufeng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Doufeng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Doufeng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Doufeng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9973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68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68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68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轮式车悬架,包括前叉,前叉的上端一侧安装有主杆,前叉的下端一侧分别安装有减震器组件和平衡杆组件,减震器组件与平衡杆组件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杆,减震器组件的下端与连接杆的连接处安装有车轮,所述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和设置在其外周的弹簧,所述平衡杆组件包括筒体,筒体内安装有可移动的限位杆,限位杆的上端与前叉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平衡杆组件的设计,在行车过程中,能够起到缓震的效果,缓解冲击,吸收振动,所述平衡杆组件包括筒体,筒体内安装有可移动的限位杆,限位杆的上端与前叉连接,限位杆在筒体内上下滑动,能够限制车轮的横向位移,防止转动,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悬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三轮摩托车的前悬结构采用双叉式悬架,这种结构是方向盘通过圆头键和前悬立柱连接,前悬立柱和横梁焊接为一体,横梁的下层置有两个前叉,通过一根轴和前轮连接,这样就将方向盘的转矩转变为前轮的转向,同时横梁的前侧置有两个吊耳,分别置有两个减振器来缓冲前轮遇到障碍物时的冲击力。
如中国发明授权,专利号为CN201480028525.4,公开的摩托车悬架,包括前叉,前叉具有适合于机械地连接到摩托车的转向机构上的刚性杆或者操纵杆。前叉优选地是单杆,其相对于悬架本身的中线纵向平面不对称,并且从旁边经过摩托车的前轮。摩托车悬架包括连接杆,连接杆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第一端部处连接杆形成与所述操纵杆的接合部,在第二端部处连接杆连接到支撑件,支撑件容纳可连接的前轮的旋转销以便转动。所述旋转销限定了车轮本身的旋转轴线X-X。车轮的旋转轴线X-X可根据摩托车的转向机构的旋转而旋转。
该摩托车悬架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还需对该结构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轮式车悬架,通过平衡杆组件,解决结构复杂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两轮式车悬架,包括前叉,前叉的上端一侧安装有主杆,前叉的下端一侧分别安装有减震器组件和平衡杆组件,减震器组件与平衡杆组件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杆,减震器组件的下端与连接杆的连接处安装有车轮,所述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和设置在其外周的弹簧,所述平衡杆组件包括筒体,筒体内安装有可移动的限位杆,限位杆的上端与前叉连接。
优选地,所述限位杆与筒体之间安装有直线轴承。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下端成型有固定部一,固定部一上开设有紧固孔一,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成型有供固定部一插入的安装槽一,安装槽一内开设有紧固孔二。
优选地,所述限位杆的上端成型有固定部二,所述前叉上设置有供固定部二插入的安装孔一,安装孔一的侧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弹性通槽一,弹性通槽一上开设有紧固孔三。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的下端成型有固定部三,固定部三上开设有紧固孔四,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成型有供固定部三插入的安装槽二,安装槽二内开设有紧固孔五。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的上端成型有固定部四,所述前叉上设置有供固定部四插入的安装孔二,安装孔二的侧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弹性通槽二,弹性通槽二上开设有紧固孔六。
优选地,所述减震器包括套筒和杆体,杆体的一端可移动设置在套筒内,杆体的另一端与前叉固定连接,所述杆体的上端成型有上限位环,所述套筒的外周成型有下限位环,弹簧抵接在上限位环与下限位环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平衡杆组件的设计,在行车过程中,能够起到缓震的效果,缓解冲击,吸收振动,所述平衡杆组件包括筒体,筒体内安装有可移动的限位杆,限位杆的上端与前叉连接,限位杆在筒体内上下滑动,能够限制车轮的横向位移,防止转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前叉;2-主杆;3-减震器组件;3a-减震器;3b-弹簧;4-平衡杆组件;4a-筒体;4b-限位杆;5-连接杆;6-车轮;7-直线轴承;8-固定部一;9-紧固孔一;10-安装槽一;11-紧固孔二;12-固定部二;13-安装孔一;14-弹性通槽一;15-紧固孔三;16-紧固孔四;17-安装槽二;18-固定部四;19-安装孔二;20-弹性通槽二;21-紧固孔五;22-紧固孔六;23-套筒;24-杆体;25-上限位环;26-下限位环;27-固定部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包括前叉1,前叉1的上端一侧安装有主杆2,前叉1的下端一侧分别安装有减震器组件3和平衡杆组件4,减震器组件3与平衡杆组件4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杆5,减震器组件3的下端与连接杆5的连接处安装有车轮6,所述减震器组件3包括减震器3a和设置在其外周的弹簧3b,在行车过程中,能够起到缓震的效果,缓解冲击,吸收振动,所述平衡杆组件4包括筒体4a,筒体4a内安装有可移动的限位杆4b,限位杆4b的上端与前叉1连接,限位杆4b在筒体4a内上下滑动,能够限制车轮6的横向位移,防止转动,更加稳定。
所述限位杆4b与筒体4a之间安装有直线轴承7,本技术方案通过直线轴承的设计,能够降低磨损,使得限位杆4b与筒体4a之间实现直线滑动,移动较为平稳。
所述筒体4a的下端成型有固定部一8,固定部一8上开设有紧固孔一9,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成型有供固定部一8插入的安装槽一10,安装槽一10内开设有紧固孔二11,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将固定部一8插入到安装槽一10内,然后将紧固件穿入紧固孔一9和紧固孔二11内,从而实现筒体4a与连接杆5之间的连接,该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并且连接强度较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松动。
所述限位杆4b的上端成型有固定部二12,所述前叉1上设置有供固定部二12插入的安装孔一13,安装孔一13的侧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弹性通槽一14,弹性通槽一14上开设有紧固孔三15,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固定部二12插入到安装孔一13内,然后将紧固件旋入紧固孔三15内,将会使安装孔一13的直径尺寸缩小,从而使限位杆4b与前叉1固定连接,该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所述减震器3a的下端成型有固定部三27,固定部三27上开设有紧固孔四16,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成型有供固定部三27插入的安装槽二17,安装槽二17内开设有紧固孔五21,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固定部三27插入到安装槽二17内,然后将紧固件穿入紧固孔四16和紧固孔五21内,从而实现减震器3a与连接杆5之间的连接,该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并且连接强度较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松动。
所述减震器3a的上端成型有固定部四18,所述前叉1上设置有供固定部四18插入的安装孔二19,安装孔二19的侧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弹性通槽二20,弹性通槽二20上开设有紧固孔六22,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首先将固定部四18插入到安装孔二19内,然后将紧固件旋入紧固孔六22内,将会使安装孔二19的直径尺寸缩小,从而使减震器3a与前叉1固定连接,该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所述减震器3a包括套筒23和杆体24,杆体24的一端可移动设置在套筒23内,杆体24的另一端与前叉1固定连接,所述杆体24的上端成型有上限位环25,所述套筒23的外周成型有下限位环26,弹簧3b抵接在上限位环25与下限位环26之间,当前叉受力时,前叉将会带动杆体24向下运动,从而通过上限位环25和下限位环26的作用对弹簧3b进行压缩,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两轮式车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叉(1),前叉(1)的上端一侧安装有主杆(2),前叉(1)的下端一侧分别安装有减震器组件(3)和平衡杆组件(4),减震器组件(3)与平衡杆组件(4)的下端之间连接有连接杆(5),减震器组件(3)的下端与连接杆(5)的连接处安装有车轮(6),所述减震器组件(3)包括减震器(3a)和设置在其外周的弹簧(3b),所述平衡杆组件(4)包括筒体(4a),筒体(4a)内安装有可移动的限位杆(4b),限位杆(4b)的上端与前叉(1)连接;所述限位杆(4b)与筒体(4a)之间安装有直线轴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式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a)的下端成型有固定部一(8),固定部一(8)上开设有紧固孔一(9),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成型有供固定部一(8)插入的安装槽一(10),安装槽一(10)内开设有紧固孔二(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轮式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4b)的上端成型有固定部二(12),所述前叉(1)上设置有供固定部二(12)插入的安装孔一(13),安装孔一(13)的侧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弹性通槽一(14),弹性通槽一(14)上开设有紧固孔三(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式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a)的下端成型有固定部三(27),固定部三(27)上开设有紧固孔四(16),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成型有供固定部三(27)插入的安装槽二(17),安装槽二(17)内开设有紧固孔五(2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两轮式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a)的上端成型有固定部四(18),所述前叉(1)上设置有供固定部四(18)插入的安装孔二(19),安装孔二(19)的侧壁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弹性通槽二(20),弹性通槽二(20)上开设有紧固孔六(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式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a)包括套筒(23)和杆体(24),杆体(24)的一端可移动设置在套筒(23)内,杆体(24)的另一端与前叉(1)固定连接,所述杆体(24)的上端成型有上限位环(25),所述套筒(23)的外周成型有下限位环(26),弹簧(3b)抵接在上限位环(25)与下限位环(26)之间。
CN202220099732.0U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Active CN216468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9732.0U CN216468274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99732.0U CN216468274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68274U true CN216468274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4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99732.0U Active CN216468274U (zh) 2022-01-12 2022-01-12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68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1203561B2 (en) Vehicle
CN216468274U (zh)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CN202806272U (zh) 一种多功能摆臂
CN114179957A (zh) 一种两轮式车悬架
KR100472323B1 (ko) 자동 이륜차의 리어 스윙 아암
CN101138999B (zh) 越野沙滩车车架
CN201235854Y (zh) 越野车前悬架
CN103158826B (zh) 三轮摩托车扭杆式前悬挂装置
CN201457655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摩托车铝合金后叉
CN215752844U (zh) 一种三轮摩托车前悬架
CN202783590U (zh) 一种传力弹簧及安装有此弹簧的自行车架
CN101580094B (zh) 摩托车前减震装置
CN22084283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避震前叉总成
CN211996026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自行车
CN215622502U (zh) 一种双轮前置正三轮摩托车的前悬架结构
CN208576683U (zh) 弯梁车分体式车架
CN214451592U (zh) 一种复合避震前叉
CN218430748U (zh) 一种摆臂式独立悬挂转向桥
CN216789073U (zh) 耐油减震后顶胶
CN219487661U (zh) 摩托车后减震摇架
CN210062592U (zh) 一种下控制臂
CN219770076U (zh) 一种倒三轮车的偏摆结构
CN216102600U (zh) 减震式车架结构
CN217515309U (zh) 一种避震结构具有防夹功能的儿童车
CN201472584U (zh) 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