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9632Y - 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 - Google Patents

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9632Y
CN201049632Y CNU2007201495543U CN200720149554U CN201049632Y CN 201049632 Y CN201049632 Y CN 201049632Y CN U2007201495543 U CNU2007201495543 U CN U2007201495543U CN 200720149554 U CN200720149554 U CN 200720149554U CN 201049632 Y CN201049632 Y CN 20104963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mountain
climbing
locomotive
suspensi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95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立业
吴景荣
刘博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Da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R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495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963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963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963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所述登顶梯至少由第一梯子和第二梯子连接构成,各梯子之间由一对铰接头相互铰接连接,所述登顶梯的第一梯子的一端设有与机车顶盖枢轴连接的悬挂耳轴,另一端在折叠悬挂状态与固定在所述机车顶盖的梯子后部固定钩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折叠后悬挂安装在机车顶盖上,不占用车内设备安装空间,采用新式的悬挂和固定方式,悬挂固定方便、可靠,使用方便,结构合理,强度高,安装方便,外形美观。具有单方向旋转180°和限制反方向转动的功能,限制反向转动的方式可靠。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因此重量轻,结构牢固,外形美观。

Description

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特别是一种适合设置在机车中间走廊顶部的折叠悬挂式登顶梯。
背景技术
在机车上,特别是电力机车上,登顶梯是必不可少的设备。由于电力机车车顶装有受电弓、主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电压互感器、高压连接器、支持绝缘子等设备,经常要借助登顶梯上到车顶去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设备的检修更换,登顶梯的使用很频繁。
目前用于电力机车上的登顶梯结构和安装方式基本相同:梯子由型钢和钢板焊接构成,梯子的下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机车底板上,上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顶横梁上。这种梯子的优点是强度可靠,然而缺点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梯子由型钢和钢板制作,重量重,只能固定安装;梯子固定安装后,占用了车内有限的空间;为了保证车内设备的安装空间,给梯子安装和使用留的空间小,梯子一般都垂直安装,上下梯子不方便。
另一种公知的应用于电力机车上的登顶梯由铝合金制成,梯子悬挂安装在机车中间走廊上部的顶盖上,使用时将梯子的一端放下即可。这种铝合金梯子虽然克服了钢制梯子的缺点,但是其存在梯子较长,要求顶盖中部至少在等于梯子长度的范围内不能安装其它设备。
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开发出一种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以克服上述公知梯子的缺陷,在机车顶盖中部不足梯子全长的范围内,且装有高压隔离开关的操作手柄和走廊照明灯的情况下,设置能够满足机车登顶要求的登顶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特别是一种适合设置在机车中间走廊顶部、重量轻、结构牢固且固定方便的折叠悬挂式登顶梯。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所述登顶梯至少由第一梯子和第二梯子连接构成,各梯子之间由一对铰接头相互铰接连接,所述登顶梯的第一梯子的一端设有与机车顶盖枢轴连接的悬挂耳轴,另一端在折叠悬挂状态与固定在所述机车顶盖的梯子后部固定钩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所述铰接头由两个连接件构成,每一连接件具有一固定连接端和一可动连接端;所述可动连接端具有两个向所述连接件外部相反方向延伸的连接耳,该两个连接耳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且所述每一连接件的两个连接耳设置在两个平面内,两个连接耳与连接件之间形成相互交错的倾斜的止挡面。
如上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所述一对铰接头的所述固定连接端与所述梯子的立柱的形状相配合,并分别与梯子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一对铰接头的可动连接端在闭合状态下位于同一侧的两连接耳由销轴枢轴连接,且相连接的两部分梯子中的一个能以该销轴为中心相对于另一个向一个方向旋转180度,另一个方向由上述止挡面构成止挡。
如上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所述悬挂耳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梯子一端的两侧,所述悬挂耳轴包括一轴座和一耳轴,所述轴座呈方形,穿设固定在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梯子两侧的方孔内,所述耳轴可拆卸地与所述轴座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所述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梯子一端的两个立柱和连接该两立柱的横档内,所述轴座插入设置在所述立柱和横档的方孔内,所述轴座和横档之间径向由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轴座具有一凸缘,该凸缘外周大于所述方孔的外周尺寸,所述凸缘定位轴座的轴向位置。
如上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一梯子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机车顶盖上,所述安装座的下部设有一L形槽,所述耳轴穿设在该L形槽内,连接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折叠悬挂式登顶梯。
如上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所述梯子后部固定钩的上部与所述机车顶盖相固定,其下部离开所述机车顶盖一规定距离,并具有一U形嵌合部,呈折叠状态的所述登顶梯的后部横档嵌合在所述固定钩的U形嵌合部内。
如上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在所述机车顶盖上还固定有一梯子前部固定钩,所述梯子前部固定钩的下部向下延伸并形成一L形支撑部,呈折叠状态的所述登顶梯的前部横档支撑于所述L形支撑部,且所述前部固定钩设置在所述悬挂耳轴与机车顶盖枢轴连接端。
如上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所述梯子前部固定钩上设有螺孔,一顶紧螺钉旋合于该螺孔内,螺钉的前端顶抵于折叠悬挂状态的所述登顶梯的前部横档。
如上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中,所述前部、后部固定钩上均套设有减振套。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的特点和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可以折叠后悬挂安装在机车顶盖上,不占用车内设备安装空间,占用顶盖面积小,方便车内设备的布置。登顶梯采用新式的悬挂和固定方式,悬挂固定方便、可靠。使用登顶梯时,可将其转动展开后,与地板成75°夹角放置,使用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折叠部位采用新型的铰接头结构,结构合理,强度高,安装方便,外形美观。具有单方向旋转180°和限制反方向转动的功能,限制反向转动的方式可靠。
3、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悬挂转动部位的悬挂耳轴结构合理,强度高,安装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由于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因此重量轻,结构牢固,可承受2000N的载荷,梯子的铝合金构件经喷砂和阳极氧化处理,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为展开状态主视示意图,图1B为展开状态俯视示意图,图1C为折叠状态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折叠后固定悬挂在机车顶盖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在机车上展开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的铰接头连接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A为铰接头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B为铰接头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的铰接头闭合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5B为一个连接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悬挂耳轴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轴座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耳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其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明了,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A、图1B、图1C、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1至少由第一梯子11和第二梯子12连接构成,本实施例中以上、下两梯子连接构成的二折式基本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由多个梯子构成多折式登顶梯。各梯子11、12之间由一对铰接头2相互铰接连接,所述登顶梯1的第一梯子11和第二梯子12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在所述第一梯子11的一端设有与机车顶盖4枢轴连接的悬挂耳轴3,另一端在折叠悬挂状态可与固定在所述机车顶盖的梯子后部固定钩5相连接。
请配合参见图4A、图4B、图5A、图5B,所述铰接头2由两个结构相同的连接件20构成,每一连接件20具有一固定连接端21和一可动连接端22;所述可动连接端22具有两个向所述连接件20外部相反方向延伸的连接耳23,该两个连接耳23之间的夹角α大于0度,小于180度,且所述每一连接件20的两个连接耳23相互错开设置在两个平面内,两个连接耳23与连接件20之间形成相互交错的倾斜的止挡面24,该两相互交错的止挡面24之间的夹角与上述两个连接耳23之间的夹角α相等。通过该两止挡面24使由所述两个连接件20相互连接构成的铰接头2只能向一个方向旋转呈打开状态(见图4A),向另一方向旋转呈闭合状态。
所述一对铰接头2的所述固定连接端21与所述梯子立柱13的形状相配合,并分别与梯子立柱1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梯子的立柱13为矩形,所述铰接头2的固定连接端21为相同的矩形结构,并可插入立柱13内。在所述铰接头2闭合状态下(见图4B,此时所述折叠悬挂式登顶梯呈展开状态),所述一对铰接头2的可动连接端22位于同一侧的两连接耳23由销轴25枢轴连接,从而能保证在登顶梯展开的情况下,由于所述止挡面24的存在,第二梯子12只能相对于第一梯子向一个方向转动180度,而不能反向旋转,从而保证了登顶梯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利用铰接头2的倾斜的止挡面24限制登顶梯1展开后反向转动的方式,约束面大,强度高,约束可靠。
通常为使铰接头2的固定连接端21与立柱13连接牢固,可在铰接头2的固定连接端21涂覆粘接剂,如环氧树脂,然后将该固定连接端21插入立柱13端部的矩形孔中,并用螺钉将铰接头2与立柱13紧固在一起。
请配合参见图6、图7和图8,所述悬挂耳轴3设置在所述第一梯子11一端的两侧,所述悬挂耳轴3包括一对轴座31和一对耳轴32,所述轴座31呈方形,穿设固定在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梯子11两侧的方孔内,所述一对耳轴32可拆卸地与所述轴座31相连接。所述轴座31还具有一凸缘311,该凸缘311外周大于所述方孔的外周尺寸,所述凸缘311定位轴座的轴向位置。在所述轴座31的径向上、以及轴向分别设有螺孔312、313。
所述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梯子11一端的两个立柱13和连接该两立柱13的横档14内,所述轴座31插入设置在所述立柱13和横档14的方孔内,为了使轴座31与登顶梯1连接牢固,轴座31的方形部分涂环氧树脂粘接剂后插入梯子的立柱13和上横档14的方孔中,然后用螺钉33穿过设置在横档14上的通孔旋入设置在所述轴座31径向上的螺孔312内,将轴座31和上横档14在径向紧固地固定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耳轴32由圆柱部分定位,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轴座31的螺孔313内。
所述登顶梯1通过设置在第一梯子11一端的一对耳轴32与固定在所述机车顶盖4上的左、右一对安装座6枢轴连接,并在折叠状态下将登顶梯1的后端与固定在所述机车顶盖的梯子后部固定钩5相连接,而使本实用新型在悬挂状态下前、后两端悬挂固定于机车顶盖4。在展开后的工作状态下,第一梯子11的一端与机车顶盖4相连接,第二梯子12的自由端抵接于机车底板。为方便作业,所述左、右一对梯子安装座6通过焊接固定在机车人孔盖41附近的顶盖4的横梁42上。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安装座6的下部设有一L形槽61,所述耳轴32穿设在该L形槽61内,将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登顶梯1与机车顶盖4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梯子后部固定钩5的上部与所述机车顶盖4相固定,其下部离开所述机车顶盖4一规定距离(通常该距离大于折叠后所述登顶梯的厚度),并具有一U形嵌合部51,呈折叠状态的所述登顶梯1的后部横档14嵌合在所述固定钩5的U形嵌合部51内。
为了使所述登顶梯1能够稳定地悬挂于机车顶盖4,防止第二梯子12折叠后的前端下垂,可以在所述悬挂耳轴3与机车顶盖4枢轴连接端,在所述机车顶盖4上固定一梯子前部固定钩7,该前部固定钩7设置在左、右一对安装座6之间。所述梯子前部固定钩7的下部向下延伸并形成一L形支撑部71,呈折叠状态的所述登顶梯的前部横档14支撑于所述L形支撑部71。所述L形支撑部71距所述机车顶盖4的距离同样应大于折叠后所述登顶梯的厚度。
优选的是,为了防止机车运行中产生的振动对登顶梯造成伤害和为了减少噪音,在前、后部固定钩7、5的钩部都套设有橡胶减振套。并且在所述梯子前部固定钩7上设有螺孔,将一顶紧螺钉72旋合于该螺孔内,通过将顶紧螺钉72的前端顶紧支撑在前部固定钩7下部的L形支撑部71上的所述登顶梯的前部横档14,从而使耳轴32顶紧安装座6的L形槽61,保证耳轴32与安装座6间无相对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1使用过程是:在悬挂固定状态下,首先拧松顶紧螺钉72,再托起登顶梯1,使耳轴32与安装座6的L形槽61的水平槽等高,同时使折叠状态下的梯子后部的横档14脱出后部固定钩5的U形嵌合部51,将梯子向后拉,使耳轴32进到安装座6的L形槽61的水平槽后部,同时折叠状态下的梯子后部的横档14避开后部固定钩5的U形嵌合部51,梯子前部的横档避开前部固定钩7的L形支撑部71,然后将第二梯子12向下转动,同时将第二梯子12转动180°,使登顶梯展开,在梯子的耳轴32落到安装座6的L形槽61的竖直槽底部,同时第二梯子12的梯脚与机车地板牢靠的接触后,就可以使用该登顶梯1。登顶梯1在机车上展开放下的状况见图3。登顶梯展开后的总长度决定梯子与机车地板间的倾斜角度,改变梯子的长度就可以改变梯子的倾斜程度。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展开后与机车地板间的倾斜角度例如可以是75°。在所述第一、第二梯子11、12的端部安装有梯脚15,为保证梯脚的耐用性,梯脚15例如可采用尼龙1010模压件。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悬挂固定的过程是:在登顶梯展开放下的状态下,首先将第二梯子12转动180°,使第一、第二梯子折叠在一起,托起登顶梯1并向后拉,使耳轴32进入安装座6的L形槽61的水平槽后部;再将梯子向上转动,使登顶梯1成水平状态,同时将登顶梯1向前推,使折叠状态下梯子的后部的横档对正后部固定钩5的U形嵌合部51。然后将登顶梯1向下拉,使折叠状态下梯子的后部的横档落在后部固定钩5的U形嵌合部51内,同时使耳轴32落在安装座6的L形槽61的竖直槽底部;同时,折叠状态下的梯子的前部横档支撑在所述前部固定钩7的L形支撑部71。在梯子完全放好以后,拧紧顶紧螺钉72,将梯子的前部横档顶紧。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1的第一梯子11和第二梯子12均由铝合金构成,一可行的实施例是:第一梯子和第二梯子的立柱13均采用铝合金矩形管50×30×3-6063-T6,横档14采用铝合金矩形管30×30×3-6063-T6。第一梯子和第二梯子的两立柱的内侧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加工有30×30的方孔,将横档插在立柱的方孔内,再将横档和立柱用角焊缝焊在一起。焊好后,表面进行喷砂和阳极氧化处理。所述第一梯子11和第二梯子12之间由所述铰接头2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的钢制登顶梯重量大、梯子固定安装占用车内有限空间、上下梯子不方便等问题;同时克服了非折叠悬挂式登顶梯占用顶盖面积大,不便于在顶盖下安装设备的问题;解决了折叠悬挂式登顶梯折叠和悬挂固定问题,同时保证了机车登顶梯的使用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作的任何变化与修改,皆属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登顶梯至少由第一梯子和第二梯子连接构成,各梯子之间由一对铰接头相互铰接连接,所述登顶梯的第一梯子的一端设有与机车顶盖枢轴连接的悬挂耳轴,另一端在折叠悬挂状态与固定在所述机车顶盖的梯子后部固定钩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头由两个连接件构成,每一连接件具有一固定连接端和一可动连接端;所述可动连接端具有两个向所述连接件外部相反方向延伸的连接耳,该两个连接耳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且所述每一连接件的两个连接耳设置在两个平面内,两个连接耳与连接件之间形成相互交错的倾斜的止挡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铰接头的所述固定连接端与所述梯子的立柱的形状相配合,并分别与梯子立柱固定连接;所述一对铰接头的可动连接端在闭合状态下位于同一侧的两连接耳由销轴枢轴连接,且相连接的两部分梯子中的一个能以该销轴为中心相对于另一个向一个方向旋转180度,另一个方向由上述止挡面构成止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耳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梯子一端的两侧,所述悬挂耳轴包括一轴座和一耳轴,所述轴座呈方形,穿设固定在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梯子两侧的方孔内,所述耳轴可拆卸地与所述轴座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梯子一端的两个立柱和连接该两立柱的横档内,所述轴座插入设置在所述立柱和横档的方孔内,所述轴座和横档之间径向由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轴座具有一凸缘,该凸缘外周大于所述方孔的外周尺寸,所述凸缘定位轴座的轴向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一梯子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机车顶盖上,所述安装座的下部设有一L形槽,所述耳轴穿设在该L形槽内,连接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折叠悬挂式登顶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后部固定钩的上部与所述机车顶盖相固定,其下部离开所述机车顶盖一规定距离,并具有一U形嵌合部,呈折叠状态的所述登顶梯的后部横档嵌合在所述固定钩的U形嵌合部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车顶盖上还固定有一梯子前部固定钩,所述梯子前部固定钩的下部向下延伸并形成一L形支撑部,呈折叠状态的所述登顶梯的前部横档支撑于所述L形支撑部,且所述前部固定钩设置在所述悬挂耳轴与机车顶盖枢轴连接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前部固定钩上设有螺孔,一顶紧螺钉旋合于该螺孔内,螺钉的前端顶抵于折叠悬挂状态的所述登顶梯的前部横档。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后部固定钩上均套设有减振套。
CNU2007201495543U 2007-06-11 2007-06-11 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963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95543U CN201049632Y (zh) 2007-06-11 2007-06-11 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95543U CN201049632Y (zh) 2007-06-11 2007-06-11 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9632Y true CN201049632Y (zh) 2008-04-23

Family

ID=39336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955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9632Y (zh) 2007-06-11 2007-06-11 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9632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3305A (zh) * 2012-11-29 2013-03-1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折挂梯固定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工程机械
CN103693055A (zh) * 2013-12-17 2014-04-02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下翻式逃生装置
CN104044511A (zh) * 2014-05-29 2014-09-17 湘电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发动机检修楼梯
US10689012B2 (en) 2017-05-11 2020-06-23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Railroad freight car access fittings
CN111674414A (zh) * 2020-07-17 2020-09-18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可折叠带锁爬梯
CN113353113A (zh) * 2021-07-26 2021-09-07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重型工务轨道车的活动式车顶梯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3305A (zh) * 2012-11-29 2013-03-13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折挂梯固定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工程机械
CN102963305B (zh) * 2012-11-29 2015-03-1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折挂梯固定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工程机械
CN103693055A (zh) * 2013-12-17 2014-04-02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下翻式逃生装置
CN103693055B (zh) * 2013-12-17 2017-04-19 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的下翻式逃生装置
CN104044511A (zh) * 2014-05-29 2014-09-17 湘电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发动机检修楼梯
CN104044511B (zh) * 2014-05-29 2016-05-11 湘电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发动机检修楼梯
US10689012B2 (en) 2017-05-11 2020-06-23 National Steel Car Limited Railroad freight car access fittings
CN111674414A (zh) * 2020-07-17 2020-09-18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可折叠带锁爬梯
CN111674414B (zh) * 2020-07-17 2024-04-19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用可折叠带锁爬梯
CN113353113A (zh) * 2021-07-26 2021-09-07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重型工务轨道车的活动式车顶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9632Y (zh) 折叠悬挂式机车登顶梯
CN207339082U (zh) 一种车载式移动跨越架
US8397868B1 (en) Signal mast with folding stand
CN213705618U (zh) 一种集装箱机房
KR20120131896A (ko) 수직·수평 붐대 구성의 이동식 유압크레인
CN201049678Y (zh) 一种摩托车大货架
CN206917597U (zh) 一种接触网电力维修登高梯
CN201874444U (zh) 多用途安全带固定梯凳架
CN110126699A (zh) 一种扶手结构及车辆
CN201999064U (zh) 混凝土泵车及其车架
CN205938632U (zh) 一种便携式升降户外照明灯具
CN201980340U (zh) 一种双轮车的升降式遮挡装置
CN213453298U (zh) 一种改进的可转动易折式助航灯
CN203383720U (zh) 一种地埋式预装式变电站内的折叠梯子
CN209022984U (zh) 用于工程车辆的护栏装置
CN210369852U (zh) 一种可紧凑折叠的吊篮装置
CN210858551U (zh)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维护用的绝缘梯
CN202644626U (zh) 新型折叠式脚踏板
CN204279246U (zh) 挂接梯及工程机械车辆
KR200172600Y1 (ko) 차량 신호등용 고정구조물
CN2474661Y (zh) 炉内快装脚手架
CN215718407U (zh) 一种防止侧向倒塌的人字梯
CN219773826U (zh) 一种城市建设用可调式道路绿化带围栏
CN211521410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塔机走台栏杆
CN213831955U (zh) 车载应急折叠遮阳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