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1223Y - 钻类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钻类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1223Y
CN200981223Y CN 200620129629 CN200620129629U CN200981223Y CN 200981223 Y CN200981223 Y CN 200981223Y CN 200620129629 CN200620129629 CN 200620129629 CN 200620129629 U CN200620129629 U CN 200620129629U CN 200981223 Y CN200981223 Y CN 20098122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ing fork
fork device
output shaft
slotted disk
end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96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道
孙开军
孙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296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122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122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122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钻类电动工具,包括:前壳,穿设于前壳内的输出轴,固定地连接于输出轴上的动端齿,连接在前壳上的静端齿、支撑件和调节罩,设于支撑件与动端齿间的复位弹簧,前壳的内腔上连有槽盘,输出轴穿过槽盘和拨叉装置,设置于槽盘和拨叉装置之间的复位元件,槽盘朝向拨叉装置的部分上设有缺口,拨叉装置朝向槽盘的部分上设有与缺口形状对应的凸起,凸起与缺口相配合时,电钻处于冲击工作模式,所述拨叉装置的前端还包括套设在钻夹头的轴肩部上的密封件,从而可有效防止灰尘进入拨叉装置中。

Description

钻类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类电动工具,尤其是一种利用一个调节罩可以调节不同工作模式的电钻。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CN1748950A中揭示了一种钻类电动工具,通过一个调节罩可以调节电动工具的不同工作模式,即实现扭力调节、钻进和冲击工作模式的转换,其包括:前壳,穿设于所述前壳内的输出轴,固定地连接于输出轴上的动端齿,连接在所述前壳上的静端齿、支撑件和调节罩,设于所述支撑件与动端齿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前壳的内腔上连接有槽盘,所述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槽盘和轴承套,设置于所述槽盘和所述轴承套之间的复位元件,所述的槽盘朝向所述轴承套的部分上设有缺口,所述轴承套朝向所述槽盘的部分上设有与所述缺口形状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缺口相配合时,所述电钻处于冲击工作模式。
但是这种设计仍有其不足之处,所述的轴承套前端仅以压套进行覆盖抵压,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使得由钻夹头产生的灰尘进入轴承套和平面轴承中,进而引起平面轴承失效,并造成轴承套卡死而无法旋转的问题;另,由于输出轴的前端是由轴承套固定的,但是轴承套在使用过程中要旋转,而其与输出轴和前壳采用了间隙配合,会造成工作时对输出轴的支撑不稳,使输出轴跳动较大,进而影响电钻的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一个旋转调节罩完成不同工作模式切换的电钻,其防尘效果好,且精确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钻,包括:前壳,穿设于前壳内的输出轴,固定地连接于输出轴上的动端齿,连接在前壳上的静端齿、支撑件和调节罩,设于支撑件与动端齿间的复位弹簧,前壳的内腔上连有槽盘,输出轴穿过槽盘和拨叉装置,设置于槽盘和拨叉装置之间的复位元件,槽盘朝向拨叉装置的部分上设有缺口,拨叉装置朝向槽盘的部分上设有与缺口形状对应的凸起,凸起与缺口相配合时,电钻处于冲击工作模式,所述电钻还包括位于所述拨叉装置前端的密封件。
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件为套设在钻夹头的轴肩部上的球轴承;所述拨叉装置上设有凹部,容纳有平面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拨叉装置的前端装设有平面轴承,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进入拨叉装置和球轴承内;又由于输出轴两端均采用了轴承固定,避免了输出轴在工作过程中的跳动,提高了电钻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钻的部分剖视图,处于非冲自由工作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钻的相关零件爆炸图;
图3为图2中输出轴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钻的部分剖视图,处于扭力调节初始状态;
图5为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钻的输出轴组件;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钻的部分剖视图,处于扭力调节最大化状态;
图8为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钻的部分剖视图,处于钻进工作模式;
图10为沿图9中C-C线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钻的部分剖视图,处于冲击工作模式;
图12为沿图11中D-D线的剖视图;
图13为输出轴组件上,拨叉装置14上的凸起141与槽盘12上的缺口122的位置相对应的状态,即电钻处于非冲工作模式;
图14为输出轴组件上,拨叉装置14上的凸起141与槽盘12上的缺口122相结合的状态,即电钻处于冲击工作模式。
其中:1-支撑柱;2-支撑件;3-前壳;301-凹槽;302-台阶面;303-指示标记;4-挡位片;401-突出部位;5-压圈;6-弹簧;7-螺旋盖;8-扭力罩;801-凸点;802-凹位;9-静端齿;10-复位弹簧;11-动端齿;12-槽盘;121-径向凸筋;122-缺口;123-槽;13-复位元件;14-拨叉装置;141-凸起;142-拨叉;143-凹部;15-平面轴承;16-密封件;17-输出轴;18-压条;19-压套;20-螺钉;21-钻夹头;22-轴肩部;26-内齿圈;261-斜坡;28-模式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电钻的部分剖视图中,当电钻的主控开关被触发(图未示),一个设置在电钻后部(图中右手边为前侧)的电机(图未示)输出旋转运动,并经变速齿轮组变速后传递到电钻的输出轴17上。
电钻的输出轴17的后端支撑在固定于前壳3内的支撑件2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是一个固定地配合在前壳3内的轴承,作为替换形式,支撑件2亦可以是一体地设置在前壳3上的一个孔或者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联想到的替换形式;输出轴17的前端与钻夹头21的轴肩部22连接,并且在轴肩部22上,通过套设的一个密封件16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6为一平面轴承。这样,由于输出轴17的两端均采用了轴承支撑,来自电机的转动被平稳地传递到了输出轴17上,并输出给连接在输出轴17上的钻夹头21,因此,在整个旋转运动的输出过程中,避免了输出轴17的跳动,提高了其精确度。
一个连接在输出轴17上的拨叉装置14位于前述两个轴承之间,并且所述拨叉装置14与输出轴17为间隙配合,而使拨叉装置14可以绕输出轴17自由转动。所述拨叉装置14上设有一个凹部143,可容纳有一个平面轴承15,从而分别抵靠拨叉装置14和钻夹头21的轴肩部22,用以减弱二者之间的摩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拨叉装置14和平面轴承15的前端,设置了密封件16,而使得在工作过程中,由钻夹头21产生的灰尘难以进入到拨叉装置14和平面轴承15中,避免了因灰尘问题造成上述器件的锁死。
为了在电钻的输出轴端得到不同的输出,因而电钻上设置了切换电钻工作状态的结构和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电钻可以在输出轴端输出扭力、钻进和冲击三种运动,而在输出扭力的工作状态下,此时的电钻可以象螺丝批一样进行扭力输出和调节。参见图4和图6,其中,支撑柱1的前端抵在压圈5上,后端抵在内齿圈26上,弹簧6的一端抵在压圈5上,一端抵在螺旋盖7上,螺旋盖7与调节罩8相结合。旋转调节罩8,通过二者间的螺纹结合带动螺旋盖7移动而压缩弹簧6产生压缩,把压圈5向后压而把支撑柱1压在内齿圈26前表面上。内齿圈26前表面上设置有向前突出的多个带有轴向小斜面的斜坡261,当调节罩8旋转在扭力调节档范围内时,压圈5与螺旋盖7的距离S2恒大于支撑柱1在内齿圈26的爬坡高度S1,这样当作用在输出轴17外负载的扭矩大于枪钻设定的输出扭矩值时,由于上述转动传递设置,输出轴17外负载的扭矩大于枪钻设定的输出扭矩值会导致内齿圈26要发生转动,通过内齿圈26上设置的斜坡261的作用使支撑柱1受力往后移动推压圈5,由于S2>S1,这样支撑柱1就爬过内齿圈26端面的斜坡261产生脱扣现象,并会发出爬坡声响,输出轴17处无输出,此时,或者是输出端的螺钉(图中未给出)被上好在工件(图中未给出)里,或者是需要调节罩8加大输出扭力才能使螺钉被旋进工件(图中未给出)。图4和图5给出了输出扭力调节到很小时的状态,图7和图8给出了输出扭力调节到最大时的状态,即此时,电钻处于扭力调节到钻进档的临界状态。
参见图2至图3,前端面上设有齿的静端齿9固定的过盈地转配在前壳3的内腔中,静端齿9的中心孔与输出轴17间隙配合,动端齿11固定地连接在输出轴17上,动端齿复位弹簧10套在输出轴17上,该弹簧的后端穿过静端齿9抵在第一支撑件2上,前端抵在动端齿11上,最佳实施方式中,前壳3的内腔成型有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凹槽301和一台阶面302,所述槽盘12上设置有形状、数目与所述凹槽301相对应的径向凸筋121,通过所述的径向凸筋121与所述前壳3上的凹槽301相配合,所述槽盘12座设于所述前壳3上的台阶面302上。至少一个压条18容纳在所述前壳3上的所述凹槽301中。一压套19套设于所述输出轴17上并通过螺钉20紧固在所述前壳3的前端,所述压条18后端抵在所述槽盘12上,前端抵在所述压套19上。作为替换形式,槽盘12也可以一体的成型在前壳3的内腔上,这样会使前壳的外原周尺寸变大,但省去了压条和凹槽301的加工和安装,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设计。槽盘12的前端面上设有轴向缺口122,拨叉装置14可前后活动地连接在输出轴17上,拨叉装置14的后端面上设有凸起141,凸起141的位置、形状均与槽盘12上的缺口122的位置、形状相对应。一复位元件13设置在拨叉装置14和槽盘12之间,在最佳实施方式中,复位元件为一弹簧,它的一端卡在槽盘12上的槽123中,另一端卡在拨叉装置14的后端。
当调节罩8的指示箭头指在钻进位置时,参见图9和图10,压圈5与螺旋盖7的距离S2小于支撑柱1和内齿圈26的爬坡高度S1,当电钻受到外负载时,虽然输出轴17处所受外负载通过上述转动传递设置使内齿圈26产生了转动的趋势,支撑柱1受力往后移动推压圈5,但是由于S2<S1,此时,支撑柱1没有足够的后退空间后移来爬过内齿圈26的斜坡261,进而不产生脱扣现象,输出轴17的输出端恒定输出转动而使电钻的钻进状态保持下去。
当调节罩8的指示箭头指在冲击模式时,调节罩8内侧凸点801将拨叉装置14由钻进档位置拨动旋转到冲击档位置,旋转一定角度后,参见图11,拨叉装置14与槽盘12的相对位置了改变,具体参见图6和图13。在扭力输出和钻进档位置时,如图1至图10所示,拨叉装置14上面的凸起141与槽盘12的端面相贴,输出轴17不能够向后移动,这时动端齿11与静端齿9之间存在间隙,不能啮合,进而输出轴17不输出冲击运动。在图11至图14所示档位时,拨叉装置14上的凸起141在位置、形状上均与槽盘12的端面上的缺口122的位置和形状相对应,设计上为了使动端齿11与静端齿9的啮合效果最佳,距离H1设置的略大于距离H2,这样,当钻夹头21处受到轴向向后的负载时,输出轴17可以向后移动,动端齿11与静端齿9能够充分啮合,进而输出轴17输出转动、冲击运动。在冲击工作模式下,压圈5与螺旋盖7的距离S2小于支撑柱1和内齿圈26的爬坡高度S1,原理同钻进档时相同,支撑柱1不能够爬过内齿圈前端面上的斜坡261,电钻在支撑柱1和内齿圈26间不会产生脱扣现象,电钻的输出轴17恒定输出冲击运动。
一档位片4设在前壳3与调节罩8之间,其上的突出部位401与调节罩8内腔对应位置上的多个凹位802可相脱离或结合地连接,当扭动调节罩7时,突出部位401不断地从一个凹位802滑进另一个凹位802,操作者可以听到嘎拉拉的响声,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使调节罩8的调节感性好而且可以防止调节罩8自行转动,导致电钻的档位调节不精确。
电钻从钻进档调节到冲击档过程中,通过旋转调节罩8,通过其上的内侧凸点801带动拨叉装置14上的拨叉142而使后者旋转一预定角度,拨叉装置14的后端面上的凸起141被转到与槽盘12上的缺口122相对应的位置,在输出轴17前端负载的作用下,复位元件13被扭紧且压缩,复位弹簧10也处于轴向压缩状态。当由冲击档位旋转到钻进档位置过程中,调节罩8上内侧凸点801不再对拨叉装置拨杈142限位,首先输出轴17在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回到图3状态,同时在复位元件13的扭力和轴向力的作用下,拨叉装置14上的拨杈142回到钻进档位置图9所示位置,拨叉装置14上的凸起141重新与槽盘12上的端面平台相接触,输出轴17不能产生向后的轴向位移,动端齿11与静端齿9相互脱开,电钻钻恢复到钻进状态。
另外,调节罩8的外表面上标记有模式标记28,前壳3的外侧标记有指示标记303,旋转调节罩8对应于钻内部各构件间的模式切换,指示标记303分别对准相应地的模式标记,从而使电钻的工作模式切换直观化。

Claims (3)

1、一种钻类电动工具,包括:前壳(3),穿设于前壳(3)内的输出轴(17),固定地连接于输出轴(17)上的动端齿(11),连接在前壳(3)上的静端齿(9)、支撑件(2)和调节罩(8),设于支撑件(2)与动端齿(11)间的复位弹簧(10),前壳(3)的内腔上连有槽盘(12),输出轴(17)穿过槽盘(12)和拨叉装置(14),设置于槽盘(12)和拨叉装置(14)之间的复位元件(13),槽盘(12)朝向拨叉装置(14)的部分上设有缺口(122),拨叉装置(14)朝向槽盘(12)的部分上设有与缺口(122)形状对应的凸起(141),凸起(141)与缺口(122)相配合时,钻类电动工具处于冲击工作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钻类电动工具还包括位于所述拨叉装置(14)前端的密封件(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类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16)为套设在钻夹头(21)的轴肩部(22)上的球轴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类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装置(14)上设有凹部(143),容纳有平面轴承(15)。
CN 200620129629 2006-07-24 2006-07-24 钻类电动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122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9629 CN200981223Y (zh) 2006-07-24 2006-07-24 钻类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9629 CN200981223Y (zh) 2006-07-24 2006-07-24 钻类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1223Y true CN200981223Y (zh) 2007-11-28

Family

ID=38908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962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1223Y (zh) 2006-07-24 2006-07-24 钻类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1223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716A (zh) * 2012-12-21 2014-06-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减速箱的防尘结构
CN103894649A (zh) * 2012-12-24 2014-07-0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具有冲击定位孔功能的麻花钻
CN107999824A (zh) * 2016-11-01 2018-05-0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10064776A (zh) * 2019-05-21 2019-07-30 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电钻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3716A (zh) * 2012-12-21 2014-06-2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减速箱的防尘结构
CN103894649A (zh) * 2012-12-24 2014-07-0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具有冲击定位孔功能的麻花钻
CN103894649B (zh) * 2012-12-24 2016-08-1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具有冲击定位孔功能的麻花钻
CN107999824A (zh) * 2016-11-01 2018-05-08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07999824B (zh) * 2016-11-01 2023-09-12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N110064776A (zh) * 2019-05-21 2019-07-30 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电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72C (zh) 电动工具与装置
JP3911905B2 (ja)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CN200981223Y (zh) 钻类电动工具
CN201644864U (zh) 具有坚固的锤支承结构的锤钻机
CN1572433A (zh) 旋转锤
JP2002254336A (ja) 電動工具
US20050269117A1 (en) Striking tool
US5787996A (en) Drilling and/or chiseling tool
CN100337793C (zh) 移动式电动工具
CN200977641Y (zh) 电动冲击工具连接器
GB2443399A (en) Shaft for a power impact tool
KR100800041B1 (ko) 전동 공구
JP2828640B2 (ja) 回転衝撃工具
CN1748950A (zh) 钻类电动工具
JP5472411B2 (ja) 電動工具
JP2011073087A (ja) 締め付け工具
JP2006255837A (ja) 電動工具
US20050090364A1 (en) Gearbox for power-driven tool
JP2009083032A (ja) 電動工具
JPH0741455B2 (ja) 電動回転工具
CN110067832B (zh)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器预紧装置
JP7388215B2 (ja) 電動工具
CN2623410Y (zh) 虎钳
CN2701558Y (zh) 改进的手紧钻夹头
CN2573781Y (zh) 具组合式刮刷器的滚珠螺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lectric driven tool of dril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3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Pledge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 Lt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Branch | HSBC Bank (China) Co., Ltd. Suzhou Branch | Huaxia Bank Co., Ltd. Suzhou Branch | China Everbright Bank Suzhou Branch | Bank of China Co., Lt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Branch

Pledgor: Baoshide Electric Tools Co., Ltd., Suzhou

Registration number: 2010990000728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4021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Pledgee: 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 Lt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Branch | HSBC Bank (China) Co., Ltd. Suzhou Branch | Huaxia Bank Co., Ltd. Suzhou Branch | China Everbright Bank Suzhou Branch | Bank of China Co., Lt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Branch

Pledgor: Baoshide Electric Tools Co., Ltd., Suzhou

Registration number: 2010990000728

PLD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s on pledge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