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0281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0281A
CN1990281A CN 200610162253 CN200610162253A CN1990281A CN 1990281 A CN1990281 A CN 1990281A CN 200610162253 CN200610162253 CN 200610162253 CN 200610162253 A CN200610162253 A CN 200610162253A CN 1990281 A CN1990281 A CN 1990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otuberance
pattern block
tir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622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木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0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0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抑制排水性能降低且提高抗不均匀磨损性能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2)上设置有由横沟划分且在轮胎周向相邻的第一及第二花纹块(6A、6B)。第一花纹块(6A)在面向第二花纹块(6B)的侧壁面(6P1)侧包含有第一凸部(7),该第一凸部具有朝向第二花纹块(6B)突出且接近第二花纹块(6B)而终止的前端面(T1)。第二花纹块(6B)在面向第一花纹块(6A)的侧壁面(6P2)侧包含有第二凸部(9),该第二凸部具有朝向第一花纹块(6A)突出且接近第一花纹块(6A)而终止的前端面(T2),并且,第二凸部(9)被设置成与第一凸部(7)在轮胎轴向接近。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胎面部上设置有隔着横沟在轮胎周向相邻的花纹块的充气轮胎,具体涉及一种可抑制排水性能降低,且提高抗不均匀磨损性能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等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即:以往,在胎面部上设置有隔着横沟在轮胎周向相邻的花纹块的充气轮胎中,设置使横沟的沟底隆起的所谓拉筋的隆起物,来抑制各花纹块在轮胎周向的变形,由此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及抗不均匀磨损性能。
[专利文献1]JP特开平8-1041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11-278016号公报
然而,由于前者的技术不能充分地提高花纹块在轮胎轴向的刚性,所以在提高操纵稳定性方面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此外,后者的技术,虽然在拉筋上设有刀槽花纹,但其两端终止在拉筋内部,因此就排水性能而言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课题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充气轮胎,即:在轮胎周向相邻的第一花纹块及第二花纹块中,设有具有分别朝向另一方突出并接近的前端面的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且以将它们接近地配置在轮胎轴向为基础,来抑制排水性能降低并提高抗不均匀磨损性能及操纵稳定性能。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其在胎面部上设置有由横沟划分且在轮胎周向相邻的第一花纹块及第二花纹块,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花纹块在面向第二花纹块的侧壁面侧包含有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具有朝向第二花纹块突出且接近第二花纹块而终止的前端面,并且,上述第二花纹块在面向第一花纹块的侧壁面侧包含有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具有朝向第一花纹块突出且接近第一花纹块而终止的前端面,并且,第二凸部被设置成与上述第一凸部在轮胎轴向接近。
并且,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具有如下特征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即:上述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包括朝向上述前端面高度递减的部分。
并且,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具有如下特征的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即:上述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包括朝向上述前端部宽度递减的部分,并且在各凸部中,其根部的宽度Wb与上述前端面的宽度Wt的比(Wt/Wb)为0.2~0.9。
并且,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具有如下特征的技术方案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即:上述胎面部具有在最靠近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胎肩横沟,并且上述第一花纹块及第二花纹块设置于该胎肩横沟与上述胎面接地端之间。
并且,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具有如下特征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充气轮胎,即:在轮胎赤道侧设置上述第一凸部,在上述胎面接地端侧设置上述第二凸部,并且,在上述第一凸部的前端面与上述第二花纹块的上述侧壁面之间延伸的第一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i,在上述第二凸部的前端面与上述第一花纹块的上述侧壁面之间延伸的第二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o,以及一端与上述第一小沟部连接,而另一端与上述第二小沟部连接,且在上述第一凸部与上述第二凸部之间延伸的中间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c,满足下述式:wo≥wc≥wi。
并且,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具有如下特征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充气轮胎,即:上述第一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i、第二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o、以及中间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c为0.5~3.0mm。
并且,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具有特征的技术方案4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即:在上述胎肩横沟的沟中心线上的截面中,从上述第二花纹块的接地表面到第一凸部的深度,小于从上述第二花纹块的接地表面到第二凸部的深度。
本说明书中,上述“胎面接地端”是指,将轮胎组装到正规轮辋上并填充正规内压且以零度外倾角下负载正规负荷时的胎面部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端部。
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一轮胎所规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
并且,上述“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一轮胎所规定的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气压,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充气压力(INFLATION PRESSURE)”,但轮胎用于轿车时,则为180kpa。
并且,上述正规负荷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按每一轮胎所规定的负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荷,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负载能力(LOADCAPACITY)”,但轮胎用于轿车时,则为相当于上述负荷的88%的负荷。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包括由横沟划分且在轮胎周向相邻的第一花纹块及第二花纹块,第一花纹块在面向第二花纹块的侧壁面侧包含有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具有朝向第二花纹块突出且接近其而终止的前端面。并且,第二花纹块在面向第一花纹块的侧壁面侧包含有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具有朝向第一花纹块突出且接近其而终止的前端面。因此,在第一及第二花纹块上作用有轮胎周向的剪切力时,第一及第二凸部与各花纹块的侧壁面接触,从而提高各花纹块的轮胎周向刚性。由此,可以抑制两花纹块在轮胎周向的变形量,从而抑制如踵趾(heel and toe)磨损那样的不均匀磨损。
并且,第二凸部被设置成与第一凸部在轮胎轴向相接近。由此,对于轮胎轴向的剪切力,可以通过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互相接触,来提高花纹块的轮胎轴向刚度,从而提高操纵稳定性。
并且,在第一及第二凸部的前端面与花纹块的侧壁面之间、以及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不会损坏横沟的连续性。从而,也可以防止排水性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第一及第二凸部的立体图。
图5是图3的I-I′端面图。
图6是图3的II-II′端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凸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端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凸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端面图。
图9是从图3的I-I′位置观察II-II′侧的剖视图。
图10是图3的III-III′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凸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端面图。
图12(A)至(C)是说明比较例轮胎的花纹的平面图。
附图符号说明如下:
2胎面部;3纵沟;4横沟;4b胎肩横沟;
6胎肩花纹块;6A第一花纹块;6P1第一花纹块的侧壁面;
6B第二花纹块;6P2第二花纹块的侧壁面;7第一凸部;
7b第一凸部的根部;9第二凸部;9b第二凸部的根部;
8、10基部;12第一小沟部;13第二小沟部;
14中间小沟部;T1、T2前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整体未图示)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图2是其要部放大图,图3是对该部分的进一步的放大图。
在上述胎面部2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并延伸的多条纵沟3;沿与该纵沟3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条横沟4。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例如构成为轿车用的子午线轮胎。
上述纵沟3包括:沿轮胎赤道C的两侧延伸的一对胎冠纵沟3a、3a;配置于其两侧且在最靠近接地端E侧延伸的一对胎肩纵沟3b、3b。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纵轴3a、3b被设置在相对轮胎赤道C实质上呈线对称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各纵沟3a、3b为了实现有效的排水,而由沿轮胎周向直线状地延伸的直沟构成。但是,当然可以包括波状及锯齿状等各种形状。
各纵沟3a、3b的轮胎轴向宽度及深度未作特别限定,但为了充分发挥出排水性能及花纹刚性,纵沟3在轮胎轴向的沟宽GW1优选为3mm以上,更优选为5mm以上,并且关于上限,优选为12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下。并且,关于纵沟3的沟深GD1(如图10所示),优选为6mm以上,更优选为8mm以上,且优选为15mm以下,更优选为13mm以下。
上述横沟4包括:横穿胎冠纵沟3a和胎肩纵沟3b之间并延伸的胎冠横沟4a;横穿胎肩纵沟3b和胎面接地端E之间并延伸的胎肩横沟4b。并且,在胎冠纵沟3a、3a之间不设置完全从中横穿的横沟。
上述胎冠横沟4a、胎肩横沟4b均形成为相对轮胎轴向倾斜的斜沟。这些横沟4相对轮胎轴向的角度可以任意设定,但如果过小的话,则排水性能降低,胎面花纹噪声恶化。此外,如果过大的话,则操纵稳定性容易降低。根据此种观点,横沟4的上述角度优选为2度以上,更优选为7度以上,并且优选为50度以下,更优选为45度以下。特别是,优选为胎肩横沟4b的上述角度小于胎冠横沟4a的上述角度。
为了发挥较高的排水性能,上述各横沟4的沟宽GW2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并且优选为12mm以下,更优选为包含10mm以下的部分。并且横沟4的沟深GD2(如图10所示)也未作特别限定,但优选为纵沟3的沟深GD1的0.5倍以上,更优选为0.6倍以上,并且优选为0.9倍以下,更优选为包含0.8倍以下的部分。
通过如上所述的纵沟3及横沟4的配置,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被划分为:在胎冠纵沟3a、3a之间沿轮胎周向连续并延伸的中央加强筋R1;在胎冠纵沟3a和胎肩纵沟3b之间,胎冠花纹块5沿轮胎周向排列的胎冠花纹块列R2;在胎肩纵沟3b和胎面接地端E之间,胎肩花纹块6沿轮胎周向排列的胎肩花纹块列R3。
上述胎肩花纹块6包括在轮胎周向相邻的第一花纹块6A及第二花纹块6B。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及第二花纹块6A、6B设为一组(所谓二合一),并将该组沿轮胎周向重复配置。并且,图4中表示第一花纹块6A及第二花纹块6B的局部立体图。并且,图5中表示图3的胎肩横沟4b的与沟中心线呈直角的I-I′放大端面图,图6是表示图3的胎肩横沟4b的与沟中心线呈直角的II-II′放大端面图。
第一花纹块6A在面向第二花纹块6B的侧壁面6P1侧上,具有朝向第二花纹块6B突出的第一凸部7。该第一凸部7与构成第一花纹块6A的其余主要部分的基部8连接成一体。
并且,第一凸部7具有接近第二花纹块6B的侧壁面6P2而终止的前端面T1。由此,形成在第一凸部7的前端面T1和第二花纹块6B的侧壁面6P2之间延伸的第一小沟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该第一小沟部12表示为延伸至胎肩横沟4b的最大深度位置的沟部。
第二花纹块6B在面向第一花纹块6A的侧壁面6P2侧上,具有朝向第一花纹块6A突出的第二凸部9。该第二凸部9与构成第二花纹块6B的其余主要部分的基部10连接成一体。
并且,第二凸部9具有接近第一花纹块6A的上述侧壁面6P1而终止的前端面T2。由此,形成在第二凸部9的前端部T2和第一花纹块6A的侧壁面6P1之间延伸的第二小沟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该第二小沟部13也表示为延伸至胎肩横沟4b的最大深度位置的沟部。
并且,第二凸部9与第一凸部7在轮胎轴向被接近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凸部7、9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第二凸部9被设置于胎面接地端E侧,且第一凸部7被设置于轮胎赤道C侧。并且,在第一凸部7和第二凸部9之间形成有中间小沟部14。该中间小沟部14的一端与上述第一小沟部12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小沟部13连接。该中间小沟部14也延伸至胎肩横沟4b的最大深度位置。
在该种充气轮胎中,当朝向另一方的轮胎周向的剪切力作用在第一花纹块6A或第二花纹块6B的一方时,设置于第一花纹块6A的第一凸部7的前端面T1与第二花纹块6B的侧壁面6P2接触,且设置于第二花纹块6B的第二凸部9的前端面T2与第一花纹块6A的侧壁面6P1接触。由此,可以提高第一及第二花纹块6A、6B的轮胎周向刚性,抑制两花纹块6A、6B在轮胎周向的变形,从而抑制如踵趾磨损那样的不均匀磨损。并且,在驱动时或制动时,可以提高花纹块6A、6B的各基部8、10的接地性,从而提高抓地力。
并且,由于第一凸部7与第二凸部9在轮胎轴向被接近地设置,所以例如,如转弯时那样,当朝向另一方的轮胎轴向的剪切力作用在第一花纹块6A或第二花纹块6B的一方时,可以使第一凸部7和第二凸部9互相接触。由此,可以提高花纹块的轮胎轴向刚性。由此在转弯时等,可以提高花纹块对于横向力的抗变形性,提高操纵稳定性。
并且,在第一凸部7的前端面T1和第二花纹块6B的上述侧壁面6P2之间,形成第一小沟部12,在第二凸部9的前端面T2和第一花纹块6A的上述侧壁面6P1之间,形成第二小沟部13,而且在第一凸部7和第二凸部9之间,形成将上述第一小沟部12和第二小沟部13连接的中间小沟部14。从而,可以充分保证在胎肩横沟4b中的连接性,防止排水性的降低。
为了更加可靠地防止胎肩横沟4b中的排水性能的降低,上述第一小沟部12、第二小沟部13及中间小沟部14的各平均沟宽wi、wo及wc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0.8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此外,如果上述各平均沟宽wi、wo及wc过大的话,则当剪切力作用在花纹块6A、6B的表面上时,难于将它们闭合,从而有可能不能充分提高操纵稳定性及抗磨损性能。根据此种观点,上述平均沟宽wi、wo及wc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并且,第一凸部7及第二凸部9优选包含朝向各自的前端面T1、T2高度递减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凸部7从与基部8连接的根部7b到上述前端面T1高度连续地减小。同样,如图6所示,第二凸部9从与基部10连接的根部9b到上述前端面T2高度平滑地减小。
当轮胎轴向的剪切力作用于第一及第二花纹块6A、6B上时,第一凸部7及第二凸部9使相面对的壁面在轮胎轴向接触,但此时,在根部7b、9b上作用有较大的弯矩。因此,如上所述通过改变凸部7、9的高度,来相对地提高上述各根部7b、9b侧的刚性,从而有效地发挥出第一及第二花纹块6A、6B在轮胎轴向的刚性提高效果。
作为特别优选的方式,如图5及图6所示,将凸部的根部7b的高度设为“a”,将胎肩横沟4b在沟宽GW2的宽度中心线CL位置上的高度设为“b”,将在前端面T1、T2上的高度设为“c”时,优选为各凸部7、9满足下述关系,即:
0.8≤b/a≤1.0;
0.8≤c/b≤1.0;
a>c。
这里,如果上述高度比(b/a)或(c/b)小于0.8的话,则在轮胎轴向上的第一凸部7及第二凸部的接触面积容易减小,从而有可能难以期待充分提高第一及第二花纹块6A、6B的刚性的效果。相反,如果上述高度比(b/a)或(c/b)超过1.0时,或上述高度a为高度c以下时,则不能充分提高凸部7的根部7b的刚性。
并且,各凸部7、9中,对根部7b、9b的高度a未作特别限定。因此,如图5中虚线所示,也可以将该高度a设为等于胎肩横沟4b的深度(最大深度)GD2。但是,如果该高度a变大的话,则有可能降低胎肩横沟4b中的排水性能,相反如果过小的话,则容易降低凸部7、9的刚性。根据此种观点,上述高度a优选为胎肩横沟4b的深度GD2的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并且关于上限,优选为75%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7的沿轮胎半径方向的外表面7U包含:基部7b侧的第一斜面S1、以及配置于前端面T1侧且凸部高度的减小率小于上述第一斜面S1的第二斜面S2。同样,第二凸部9的外表面9U也包含:基部9b侧的第一斜面S1、以及配置于前端面T2侧且凸部高度的减小率小于上述第一斜面S1的第二斜面S2。由此,各凸部7、9中,前端面T1、T2侧的刚性可以得到充分地保证,并可以抑制橡胶缺损等的损伤。
凸部7、9的外表面7U、9U不限定为图5及图6所示形态。例如,用第一凸部7来说明的话,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从根部7b到前端面T1以单一角度倾向的形态,或如图8所示的中心在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凹圆弧状。
并且,如图3所示,第一凸部7及第二凸部9优选包含朝向各自的前端面T1、T2宽度递减的部分,特别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优选为各凸部7、9从根部7b、9b到前端面T1、T2连续且其宽度递减。与高度的规定相同,此种凸部7、9可以提高根部7b、9b的刚性,并有效地发挥出提高转弯时等的花纹块刚性的效果
这里,凸部7、9的各宽度是与胎肩横沟4b的沟中心线GC平行地测定的宽度。
并且,虽然未作特别限定,但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出上述效果,各凸部7、9的各根部7b、9b的宽度Wb,与上述各前端面T1、T2的宽度Wt的比(Wt/Wb)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并且关于上限,优选为0.9以下,更优选为0.8以下。即,在上述比(Wt/Wb)不足0.2时,各凸部7、9的前端面T1、T2侧的刚性降低,相互接触时容易产生凸部变形,并容易降低花纹块的轮胎轴向刚性的提高效果,相反在上述比(Wt/Wb)超过0.9时,相对提高根部7b、9b附近的刚性则较为困难。
图9中表示图3的A-A剖视图。并且图10中表示图3的III-III′剖视图。如图中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胎肩横沟4b被设置为从轮胎轴向内侧向胎面接地端E侧沟深GD2递减。因此,随着接近胎面接地端E,该胎肩横沟4b的沟容积减小,但第一及第二花纹块6A、6B的花纹块刚性有提高的倾向。换言之,随着接近轮胎赤道C,该胎肩横沟4b的沟容积增大,但第一及第二花纹块6A、6B的花纹块刚性有降低的倾向。
鉴于此种胎肩横沟4b及花纹块6A、6B的形状,第一小沟部12的平均沟宽wi、第二小沟部13的平均沟宽wo、及中间小沟部14的平均沟宽wc优选被设定为满足wo≥wc≥wi,且满足wo>wi。
即,在胎肩横沟4b的胎面接地端E侧的第二小沟部13中,相对地增大其平均沟宽wo来提高排水性能,而且在轮胎赤道C侧的第一小沟部12中,相对地减小其平均沟宽wi来提高花纹块刚性,由此可以较为平衡地提高胎肩花纹块列R3中的排水性能和花纹块刚性。并且,上述各平均沟宽wi、wo及wc是在各沟部的最靠近轮胎半径方向外侧的开口边缘处所测定的宽度的平均值。
根据相同观点,在胎肩横沟4b的沟中心线GC上的截面中(图10),从第二花纹块6B的接地表面16到第一凸部7的深度d1,优选小于从该第二花纹块6B的接地表面16到第二凸部9的深度d2。由此,可以较为平衡地提高胎肩花纹块列R3中的排水性能和花纹块刚性。并且,上述各深度d1、d2为凸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平均值。
并且,如图1所示,如果第一凸部7与第二凸部9相加的轮胎轴向宽度TW过大的话,有可能降低胎肩横沟4b中的排水性能,相反如果过小的话,则有可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提高各花纹块6A、6B的刚性的效果。根据此种观点,上述宽度TW优选为胎肩花纹块6(第一或第二花纹块)在轮胎轴向的宽度BW的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并且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
特别优选为,胎肩横沟4b包括:在上述第一凸部7和胎肩纵沟3b之间具有上述沟宽GW2及沟深GD2的沟容积较小的内侧主部4bi;在第二凸部9和胎面接地端E之间具有上述沟宽GW2及沟深GW2的沟容积较大的外侧主部4bo。
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第一凸部7与基部8之间(及/或第二凸部9与基部10之间),形成沿胎肩横沟4b延伸的沟宽为0.3~1.0mm左右的刀槽花纹18。在该方式中,可以进一步抑制排水性能的降低。但是,如果该刀槽花纹18的深度e变大的话,基部8或10则与凸部7或9分离,从而容易降低第一及第二花纹块6A、6B的轮胎轴向刚性的提高效果。根据此种观点,刀槽花纹18的深度e优选为凸部的上述高度a的5%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并且优选为40%以下,更优选为30%以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除轿车用轮胎外,还适用于各种类别的充气轮胎。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胎面花纹,当然可以适用于各种具体的胎面花纹。并且,第一及第二凸部7、9也可设置于胎冠花纹块。
[实施例]
试制具有图1所示花纹的尺寸为265/65R17的充气子午线轮胎,并对下述性能做了测试。各部分的通用规格如下:
胎面宽度:205mm
纵沟的沟宽:6mm
纵沟的沟深:9mm
胎冠横沟4a的沟宽:4mm
胎冠横沟4a的沟深:6mm
胎肩横沟4b的沟宽:5mm
胎肩横沟4b的沟深:6.5mm
胎肩花纹块沿轮胎轴向的宽度BW:35mm
并且为了进行比较,对具有相同花纹且将胎肩花纹块的凸部变换为其他构成的下述比较例的轮胎,也进行了相同的试验。
<比较例1>
如图12(A)所示,用拉筋30来连接第一及第二花纹块之间。拉筋30与第一、第二花纹块连接成一体,且其高度被设为胎肩横沟的最大深度的40%。
<比较例2>
如图12(B)所示,用拉筋30来连接第一及第二花纹块之间。拉筋30在与第一、第二花纹块之间分别设置有厚度为0.5mm的刀槽花纹18、18。将拉筋的高度设为胎肩横沟的最大深度的40%。将刀槽花纹的深度设为拉筋的高度的50%。
<比较例3>
如图12(C)所示,用拉筋30来连接第一及第二花纹块之间。拉筋30在其几乎中间位置上设置有沿胎肩横沟延伸且厚度为0.5mm的刀槽花纹。将拉筋的高度设为胎肩横沟的最大深度的40%。将刀槽花纹的深度设为拉筋高度的50%。并且,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操纵稳定性能>
将各供试验用轮胎组装到正规轮辋上,且填充200kpa的内压,并安装于排气量为4000cc的国产FR车的所有车轮上,使其在干燥沥青测试跑道上行驶,并通过专业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关于方向盘操控感、刚性感、转弯时的抓地感等的特性。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评分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性能越好。
<抗不均匀磨损性能>
使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沥青路面上行驶3000km,并测定胎肩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两端部的磨损量(平均值)、与花纹块的中央部的磨损量之间的差。测定对轮胎周向3处的花纹块进行,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关于各个平均值的倒数,以比较例1的值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抗不均匀磨损性能越好。
<排水性能>
使上述测试车辆分段加速并进入在半径为100m的沥青路面上设有水深10mm、长20m的水洼的道路中,并测量横向加速度(横G),从而算出速度为50~80km/h时的前轮的平均横G。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
测试结果等如表1所示。
[表1]
(见下一页)
从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的轮胎可抑制排水性能的降低且提高抗不均匀磨损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
表1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表示形状的图   图12(A)   图12(B)   图12(C)   图1   图1   图1   图1   图1   图1   图1   图11
  凸部的高度a/GD 2凸部的高度b/GD 2凸部的高度c/GD 2比(b/a)比(c/b)   0.520.520.5211   0.520.520.5211   0.520.520.5211   0.660.520.440.800.85   0.860.830.810.970.98   0.520.520.5211   0.860.830.810.970.98   0.860.830.810.970.98   0.520.480.440.920.92   0.860.830.810.970.98   0.650.520.440.800.85
  凸部的宽度(Wt/BW)凸部的宽度(Wb/BW)   --   --   --   0.090.23   0.090.23   0.090.23   0.090.23   0.090.23   0.140.29   0.140.29   0.090.23
  第一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i〔mm〕第二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o〔mm〕中间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c〔mm〕   ---   0.50.5-   0.5--   0.81.21.0   1.01.41.2   1.01.41.2   1.52.11.8   1.21.21.2   1.01.41.2   1.52.11.8   0.81.21.0
  TW/BW   0.35   0.35   0.35   0.35   0.36   0.36   0.38   0.36   0.47   0.49   0.35
操纵稳定性(评分)抗不均匀磨损性能(指数)排水性能(指数) 100100100 90100105 95100102 105102110 108105100 100100105 102105105 10210599 102102103 105105104 103100115
※关于刀槽花纹深度,设为比(e/GD2)=0.15。

Claims (7)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上设置有由横沟划分且在轮胎周向相邻的第一花纹块及第二花纹块,该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花纹块在面向第二花纹块的侧壁面侧包含有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具有朝向第二花纹块突出且接近第二花纹块而终止的前端面,并且,
上述第二花纹块在面向第一花纹块的侧壁面侧包含有第二凸部,该第二凸部具有朝向第一花纹块突出且接近第一花纹块而终止的前端面,并且,
第二凸部被设置成与上述第一凸部在轮胎轴向接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包括朝向上述前端面高度递减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凸部及第二凸部包括朝向上述前端面宽度递减的部分,并且在各凸部中,其根部的宽度(Wb)与上述前端面的宽度(Wt)的比(Wt/Wb)为0.2~0.9。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具有在最靠近胎面接地端侧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胎肩横沟,并且上述第一花纹块及第二花纹块设置于该胎肩横沟与上述胎面接地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轮胎赤道侧设置有上述第一凸部,在上述胎面接地端侧设置有上述第二凸部,并且,
在上述第一凸部的前端面与上述第二花纹块的上述侧壁面之间延伸的第一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i),
在上述第二凸部的前端面与上述第一花纹块的上述侧壁面之间延伸的第二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o),
以及一端与上述第一小沟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第二小沟部连接,且在上述第一凸部与上述第二凸部之间延伸的中间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c),满足下述式:
wo≥wc≥w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i)、第二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o)、以及中间小沟部的平均沟宽(wc)为0.5~3.0mm。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胎肩横沟的沟中心线上的截面中,从上述第二花纹块的接地表面到第一凸部的深度,小于从上述第二花纹块的接地表面到第二凸部的深度。
CN 200610162253 2005-12-29 2006-12-13 充气轮胎 Pending CN19902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80590 2005-12-29
JP2005380590A JP2007182094A (ja) 2005-12-29 2005-12-29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0281A true CN1990281A (zh) 2007-07-04

Family

ID=3821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62253 Pending CN1990281A (zh) 2005-12-29 2006-12-13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182094A (zh)
CN (1) CN199028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8481A (zh) * 2010-09-14 2012-04-04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
CN106335325A (zh) * 2016-09-27 2017-01-18 安徽和鼎轮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雪地轮胎
CN106427405A (zh) * 2016-11-01 2017-02-22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雪地用充气轮胎
CN107444012A (zh) * 2017-08-09 2017-12-08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跨界竞速轮胎
CN107444025A (zh) * 2017-08-09 2017-12-08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具有鱼骨式花纹块的轮胎
CN108177485A (zh) * 2018-02-09 2018-06-19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雪地轮胎
CN110712481A (zh) * 2018-07-12 2020-01-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565943A (zh) * 2018-01-18 2020-08-2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6819B1 (ja) 2008-02-29 2008-10-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15774B2 (ja) * 2009-01-14 2014-02-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5291739B2 (ja) 2011-03-02 2013-09-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56185B2 (ja) * 2012-05-08 2017-01-1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34031B2 (ja) * 2013-02-21 2015-12-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34035B2 (ja) * 2013-02-26 2015-12-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473393B2 (ja) * 2015-07-13 2019-02-2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32365B2 (ja) * 2015-12-17 2020-01-22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61008B2 (ja) * 2018-12-27 2023-04-19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8481A (zh) * 2010-09-14 2012-04-04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轿车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
CN106335325A (zh) * 2016-09-27 2017-01-18 安徽和鼎轮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雪地轮胎
CN106427405B (zh) * 2016-11-01 2019-03-08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雪地用充气轮胎
CN106427405A (zh) * 2016-11-01 2017-02-22 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雪地用充气轮胎
CN107444012A (zh) * 2017-08-09 2017-12-08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跨界竞速轮胎
CN107444025A (zh) * 2017-08-09 2017-12-08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具有鱼骨式花纹块的轮胎
CN107444025B (zh) * 2017-08-09 2020-06-12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具有鱼骨式花纹块的轮胎
CN107444012B (zh) * 2017-08-09 2020-10-16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跨界竞速轮胎
CN111565943A (zh) * 2018-01-18 2020-08-21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565943B (zh) * 2018-01-18 2022-05-17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8177485A (zh) * 2018-02-09 2018-06-19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雪地轮胎
CN110712481A (zh) * 2018-07-12 2020-01-21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0712481B (zh) * 2018-07-12 2022-11-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82094A (ja) 2007-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0281A (zh) 充气轮胎
CN107031298B (zh) 充气轮胎
EP3205516B1 (en) Pneumatic tire
EP3213933B1 (en) Pneumatic tire
JP486209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408260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projections for preventing stone trapping
EP2474428B1 (en) Pneumatic tire
CN1860041A (zh) 充气轮胎
EP2311659A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024126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476994A (zh) 充气轮胎
CN103303069A (zh) 充气轮胎
JP2007022151A (ja) 重荷重用タイヤ
KR20130077782A (ko) 공기 타이어
CN1891500A (zh) 充气轮胎
EP2123486B1 (en) Pneumatic tire
JP2008201368A (ja) スタッドレスタイヤ
JP439294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陸部構造
CN1853965A (zh) 充气轮胎
CN1907738A (zh) 重载充气轮胎
JP201712825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2159081A1 (en) Pneumatic tire
JP2006096324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0172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097595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