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7738A - 重载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重载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7738A
CN1907738A CN 200610104032 CN200610104032A CN1907738A CN 1907738 A CN1907738 A CN 1907738A CN 200610104032 CN200610104032 CN 200610104032 CN 200610104032 A CN200610104032 A CN 200610104032A CN 1907738 A CN1907738 A CN 19077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row
longitudinal
longitudinal furrow
tire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040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3547C (zh
Inventor
高桥伸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7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7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35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354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低噪音性能和雪上性能的重载充气轮胎,特别是全季节用的重载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对于中央、中间、外侧花纹块(4)的轮胎周方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的各轮胎周方向距离,即中央花纹块的纵向长度(L4C)、中间花纹块的纵向长度(L4M)、外侧花纹块的纵向长度(L4S)、以及各中央、中间、外侧花纹块(4)的轮胎轴方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的轮胎轴方向距离,即中央花纹块的横向长度(W4C)、中间花纹块的横向长度(W4M)、外侧花纹块的横向长度(W4S),各花纹块的纵长比满足以下关系式,而且,在沟宽W2最宽或其次宽的纵沟处设置壁沟(5)…。该关系式为:(L4S/W4S)<(L4M/W4M)<(L4C/W4C);1.50<(L4C/W4C)<1.80;1.30<(L4M/W4M)<1.65;0.90<(L4S/W4S)<1.10。

Description

重载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低噪音性能和雪上性能两者均得到提高的重载充气轮胎,特别涉及全季节用的重载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
背景技术
关于卡车、巴士等重型车辆所使用的重载充气轮胎,对于具有可在积雪路面上行驶的雪上性能的全季节用轮胎的需求较大。为了提高雪上性能,该重载荷用的全季节轮胎采用了块状花纹。并且,随着车辆性能的提高、特别是马力的增大,需要进一步提高该雪上性能。
已知如果增加横沟、纵沟的条数、沟容积,则有提高该雪上性能的倾向。另一方面,全季节用轮胎在融雪路面、弯沉路面且在较多的情况下,为了也在干燥路面行驶,要求具有低噪音性能。但是,上述的横沟、纵沟的条数、沟容积的增加,使沟内的气柱共鸣声也有所增加,而损害了轮胎的低噪音性能。因此,已认识到雪上行驶性能与低噪音性能是不能两全的背反性能。
此外,为提高冰雪路上的驱动、制动性能,已提出有在花纹块设置刀槽花纹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方案是形成U字状刀槽花纹的方案,虽然有助于防止缺损、断裂,但无助于低噪音化。
另外,已提出有提高轮胎的均一性来实现降低节距噪音(pitchnoise),控制刺耳的轮胎噪音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该方案的主要内容仅仅是力图基于节距误差的思想来实现低噪音的。
此外,关于胎面花纹,还有专利文献3的提案。但是,该提案是力图回避不均匀磨损来改善在弯沉路面上的行驶性的方案。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2552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10-166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4-142549号公报
如上所述,关于可提高低噪音性能和雪上性能这样相反的性能的重载充气轮胎,目前尚无可充分满足近几年来所要求程度的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研究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充气轮胎,该轮胎作为胎面花纹采用块状花纹,并合理化该块状花纹,来提高雪上性能,而且通过在纵沟壁面上配置特定的壁沟,来降低气柱共鸣并提高低噪音性能。此外,上述胎面花纹有助于维持耐不均匀磨损性能、轮胎寿命,而且上述壁沟还可有助于雪上行驶性能的提高。
技术方案1涉及的发明是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块状花纹,即:在胎面T,配置至少5条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纵沟2,该纵沟2包括与轮胎赤道交叉且锯齿状地延伸的中央纵沟2C、轮胎轴方向外方的外侧纵沟2S、穿过其之间的中间纵沟2M;
且设置连通上述中央纵沟2C和中间纵沟2M之间的中央横沟3C、连通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之间的中间横沟3S、和从外侧纵沟2S延伸到胎面端缘E的外侧横沟3S;
并采用由用中央纵沟2C、中间纵沟2M和中央横沟3C划分的中央花纹块4C、用中间纵沟2M、外侧纵沟2S和中间横沟3M划分的中间花纹块4M、以及用外侧纵沟2S、上述外侧横沟3S划分的外侧花纹块4S构成的至少三种花纹块4,与此同时,
关于各中央、中间、外侧花纹块4的轮胎周方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的各轮胎周方向距离,即中央花纹块的纵向长度L4C、中间花纹块的纵向长度L4M、外侧花纹块的纵向长度L4S、以及各中央、中间、外侧花纹块4的轮胎轴方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的轮胎轴方向距离,即中央花纹块的横向长度W4C、中间花纹块的横向长度W4M、外侧花纹块的横向长度W4S,各花纹块的纵长比(中央花纹块4C中为(L4C/W4C),中间花纹块4M中为(L4M/W4M),外侧花纹块4S中为(L4S/W4S))满足以下关系式:
(L4S/W4S)<(L4M/W4M)<(L4C/W4C)
1.50<(L4C/W4C)<1.80
1.30<(L4M/W4M)<1.65
0.90<(L4S/W4S)<1.10
而且,将接地面上的沟全体的面积即总海面面积Ss、与在接地面上上述各花纹块4的上面形成的陆地全体的面积即总陆地面积Sl的海陆比(Ss/Sl)设为0.20~0.80,
并且,在上述中央纵沟2C、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中,将在胎面上的垂直于沟缘之间的沟中心线的方向的沟宽W2为最宽或其次宽的纵沟设为:在与该纵沟相面对的一侧或两侧的沟壁上设置沿深度方向延伸的壁沟5…的带沟纵沟2g;
将该壁沟5的轮胎轴方向的长度W5与设置有该壁沟5的带沟纵沟2g的轮胎轴方向的沟宽W2ga之比(W5/W2ga)设为大于0.08且小于0.20,将壁沟5的起自胎面的沟深D5与设置有该壁沟5的带沟纵沟2g的沟深度D2g之比(D5/D2g)设为大于0.4且小于0.9,而且,上述壁沟5的内端的胎面上的曲率半径R5大于0.8mm且小于2.0mm。
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中央纵沟2C的与沟中心线垂直的方向的沟宽W2C和接地宽度WT之比(W2C/WT)为0.020~0.040,上述中间纵沟2M的与沟中心线垂直的方向的沟宽W2M和接地宽度WT之比(W2M/WT)为0.020~0.040,上述外侧纵沟2S的与沟中心线垂直的方向的沟宽W2S和接地宽度WT之比(W2S/WT)为0.040~0.060,而且W2C<W2M<W2S。
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带沟纵沟2g是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且在中间沟槽2M所面对的上述中央花纹块4C的壁面、和中间花纹块2M的壁面处,在外侧纵沟2S所面对的外侧花纹块4S的壁面和中间花纹块4M的沟壁处形成有上述壁沟5。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通过将纵沟至少设为5条,且设为具有所述纵沟、横沟的胎面花纹的构成,来提高抓雪力,且抑制横向滑动提高雪上行驶性。加之,海陆比Ss/Sl为0.20~0.80,在将该值选为较大于普通轮胎的值时,可加大雪啮合性容量,提高在雪上的牵引性和制动性,改善雪上行驶性能(也可选择普通的轮胎的海陆比)。由于将花纹块的纵长比设定成规定值,可合理化上述雪上行驶性能、和胎面整个面上的纵、横刚性,有助于防止花纹块的湿地抓地性能和花纹块缺损,提高牵引性和操纵稳定性。
在纵沟形成的壁沟,特别是与刚接地后所形成的纵沟内的雪柱啮合,提高其行进方向的剪切力,且提高包括牵引性的雪上行驶性能,而且,通过将壁沟设为规定的值,有助于提高其剪切力。此外,该壁沟基于具有沿纵沟传播过程中所生成的空气的一定频率的振动,可搅乱和分散成为轮胎固有的噪音的气柱共鸣,可实现作为轮胎整体的低噪音化。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通过从赤道侧向胎面端缘侧,增大中央纵沟、中间纵沟、外侧纵沟的沟宽,可提高在胎面端缘侧上的雪柱剪切力,且在旋转时等还可提高成为外侧的胎面端缘侧的耐滑性,可提高雪上行驶性和操纵稳定性。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W2C<W2M<W2S,且在面对沟宽较宽的中间纵沟和外侧纵沟的沟壁处形成有壁沟,由此在空气量多且易产生气柱共鸣的宽沟中,可有效地抑制气柱共鸣的产生,可实现低噪音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的胎面的展开图。
图2是表示中央花纹块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中间花纹块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外侧花纹块的平面图。
图5是A-A’线截面图。
图6是扩大表示壁沟的平面图。
符号说明如下:
1胎面            2纵沟           3横沟
4花纹块          5壁沟           E胎面端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重载充气轮胎(以下简称轮胎)1的胎面部进行平面展开的胎面部的胎面花纹的平面图。轮胎1的胎面端缘E、E之间的胎面T,在包含轮胎轴的截面上,由一个或多个曲率半径形成。此外,在胎面T上,通过设置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多个纵沟2、和沿与该纵沟2相交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沟3,将胎面T划分成花纹块4。在与垂直于沟中心线的方向的沟宽W2为最宽或其次宽的纵沟相面对的一侧或两侧的沟壁上,设置沿深度方向延伸的壁沟5,并设为带沟纵沟2g,来力求实现低噪音化。上述胎面端缘E被定义为:在胎面与加强面、或与加强面连续的子午线截面与直线状的倾斜面形成棱边状的棱线时,设为该棱线;在胎面T和加强面以圆弧相交时,设为胎面T的延长面与起自加强面的延长面的交线位置。
上述纵沟2至少包括5条下列纵沟,即:一边与轮胎赤道Q交叉一边锯齿状地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中央纵沟2C、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轴方向外方锯齿状地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外侧纵沟2S、以及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中央纵沟2C和外侧纵沟2S之间以缓和角度的锯齿状方式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中间纵沟2M。如上所述,通过将纵沟2在周方向设为5条以上,可使雪上行驶性能和湿地抓地性能得到提高。在本例子中,中间纵沟2M、外侧纵沟2S以及中央纵沟2C均形成为锯齿状,且对于与轮胎轴方向邻接的区域的纵沟,将锯齿的周方向节距设为相同。
加之,上述横沟3包括连通中央纵沟2C和中间纵沟2M之间的中央横沟3C、连通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之间的中间横沟、以及从外侧纵沟2S延伸到胎面端缘E的外侧横沟3S。
因此,上述花纹块4至少包括以下三种花纹块4,即:由中央纵沟2M和中间纵沟2M夹着且由中央横沟3划分的中央花纹块4C、由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夹着且由中间横沟3M划分的花纹块4M、以及由外侧纵沟2S和胎面端缘E夹着且由外侧横沟3S划分的外侧花纹块4S,将胎面T作为块状花纹来形成。
上述中央纵沟2C中,由上斜边2c1和反向倾斜的下斜边2c2构成的<字沟片呈在周方向反复的锯齿状,将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线(平行于轮胎赤道Q)形成的2c1的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α2c1设为15~35°,优选设为20~30°,将下斜边2c2的倾斜角度α2c2设为30~45°,优选设为20~35°,由此可提高抓地性和雪上行驶性。
另一方面,关于外侧纵沟2S的相对上述轮胎周方向线形成的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α2s,锯齿沟片2s的上斜边2s1和轮胎周方向线之间的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α2s1、以及下斜边2s2和轮胎周方向线之间的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α2s2,均被设定在约20~40°的范围。此外,上述倾斜角度α2s1和α2s2之差在10°范围以内。
此外,关于中间纵沟2M的相对上述轮胎周方向线形成的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α2m,锯齿沟片2m的上斜边2ml和轮胎周方向线之间的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α2ml、以及下斜边2m2和轮胎周方向线之间的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α2m2,均被设定得比较小。本实施方式中,均被设定为约1~15°。优选被设定在2~8°的范围。由此,易于将在轮胎中央部和胎肩部中的胎面1与路面之间的水向轮胎周方向排出,而提高湿地抓地性能。
此外,上述中央横沟3C通过其各弯折部来连通中央纵沟2C和中间纵沟2M之间,且中间横沟2M通过其各弯折部来连通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外侧横沟3S从朝向外侧纵沟2S的轮胎轴方向外侧的弯折部向胎面端缘E延伸。
其结果,轮胎轴方向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图的轮胎赤道Q的左侧)的上述中央花纹块4C呈水平尾翼状,夹着轮胎赤道Q并错开半个节距互相面对设置,而形成搭配状。上述中间花纹块4M也呈水平尾翼状,且外侧花纹块4S呈以外侧纵沟2S的轮胎轴方向外侧的弯折部为顶点的日本象棋棋子状。
另外,上述中央横沟3C和中间横沟3M为同方向,且将相对于轮胎轴方向线形成的锐角侧的倾斜角度β设在0~40°的范围,优选设在15~25°的范围。进一步,将外侧横沟3S的相关角度β设在相对于轮胎轴方向为±10°的范围,优选设在±6°左右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可以将中间纵沟2M的相对于轮胎轴方向的角度设为大于中央纵沟2C、胎肩纵沟2S的相对于轮胎周方向的角度。由此,易于将轮胎中央部和轮胎肩部中的胎面1与路面之间的水向轮胎周方向排出,而提高湿地抓地性能,同时,防止在轮胎赤道面C与胎面端缘E的中间部中易于发生的花纹块晃动。
如上所述,通过横沟3,各纵沟2均互相在轮胎周方向的多个位置被连接,形成块状花纹,将沟设为网状来提高与雪的啮合效果,而提高雪上行驶性能和排水性能。
在中央花纹块4C的面对中间纵沟2M的边、和中间花纹块4M的面对中间纵沟2M的边中,在各个中央设置对各花纹块进行切口的凹部7、8,由此,提高雪的啮合力,保持雪上行驶性能的同时,形成水的临时储留部来提高排水性能和湿地抓地性。
图2中放大表示上述花纹块4中的中央花纹块4C,图3中放大表示中间花纹块4M,图4中放大表示位于胎肩部的外侧花纹块4S。在各花纹块4中,分别将通过轮胎周方向的上下的最突出端且沿轮胎轴方向延伸的2条轮胎轴方向线yc1与yc2之间、ym1与ym2之间、及ys1与ys2之间的距离,即各中央、中间、外侧花纹块4的各轮胎周方向的距离,设为中央花纹块纵向长度L4C、中间花纹块纵向长度L4M、外侧花纹块纵向长度L4S。
另一方面,分别将通过中央、中间、外侧的花纹块4的轮胎轴方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且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轮胎周方向线xc1与xc2之间、xm1与xm2之间、及xs1与xs2之间的距离,即各中央、中间、外侧花纹块4的各轮胎轴方向的距离,设为中央花纹块横向长度W4C、中间花纹块横向长度W4M、外侧花纹块横向长度W4S。
此时,各花纹块的纵长比(中央花纹块4C中为L4C/W4C)、中间花纹块4M中为(L4M/W4M)、外侧花纹块4S中为L4S/W4S))满足以下公式。
(L4S/W4S)<(L4M/W4M)<(L4C/W4C)
如此,将花纹块4的纵长比(L4/W4)值,设为随着从中央花纹块4C到外侧花纹块4S而变小,减少花纹块纵长比的程度,而趋近于正方形状。此外,各花纹块4的纵向长度L相当于从图案构成单位d的节距p减去花纹块4上下的横沟3的各沟宽W3的长度,因此,上述花纹块的纵长比(L4S/W4S)、(L4M/W4M)、(L4C/W4C)主要与横沟4的轮胎轴方向长度大致相关,其长度变得越小,纵长比(L/W)则越大。
但是,对于重载充气轮胎而言,一般轮胎的中央部、即胎冠部先接地,然后,中间部、或胎肩部接地。因此,在湿润路面,胎面T与路面之间的水从胎面的中央部流向轮胎轴方向两侧。此时,中央横沟3C的轮胎轴方向长度越短,则排水较好。
加之,对于施加在中央花纹块4C的力而言,轮胎周方向的力大于轮胎轴方向的力。为此,如图1所示,在以轮胎周方向为纵向、且以轮胎轴方向为横向来观察中央花纹块4C时,其纵向长的形状,提高了牵引力性能和花纹块的不均匀磨损抑制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胎肩部,由于轮胎的胎面T必然具有曲率,因此与轮胎中央部相比,其滑动量一般较大。为此,外侧横沟3S的所谓排出路面上形成的水膜,即擦拭效应较高。因此,与中央横沟3C相比,在轮胎轴方向上越长,则越有利于提高与雪的接合性和湿地抓地性能。此外,施加在外侧花纹块4S的横向力大于施加在中央花纹块4C的横向力。该现象特别是在旋转时较为显著,且外侧花纹块3S的横向刚性较大影响操纵稳定性。由此,如图1所示,在以轮胎周方向为纵向、且以轮胎轴方向为横向来观看时,纵向长的形状将有利于湿地抓地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并且,对于中间花纹块4M而言,由于要求具有中央花纹块4C与外侧花纹块4S之间的中间的特性,因此,其形状特性也必须处于中间。
另外,最好将各花纹块的纵长比(中央花纹块4C:(L4C/W4C);中间花纹块4M:(L4M/W4M);外侧花纹块:(L4S/W4S))设在如下范围。
1.50<(L4C/W4C)<1.80
1.30<(L4M/W4M)<1.65
0.90<(L4S/W4S)<1.10
优选设在:
1.60<(L4C/W4C)<1.70
1.40<(L4M/W4M)<1.55
0.95<(L4S/W4S)<1.05
已得出结论通过设在上述范围,可获得良好的上述作用效果。
在本例中,处于各花纹块的轮胎周方向中央部且向轮胎轴方向突出的花纹块突出部具有一定的曲率半径R4(R4C、R4M、R4S)的圆弧形状。这是为了防止该部分的缺损和起自该部分的不均匀磨损。
此外,在本例中,与纵沟2的沟中心线垂直的方向的沟宽W2、和位于其纵沟2的轮胎轴方向外方且向该纵沟2开口的横沟3的并与沟中心线垂直方向的开口宽度W3之比(W3/W2),被设定为大于0.9且小于1.10。即中央纵沟2C、中间纵沟2M、外侧纵沟2S分别满足以下公式。
0.8<(W3C/W2C)<1.10
0.8<(W3M/W2M)<1.10
0.9<(W3S/W2S)<1.10
其结果,发明人发现将纵沟和与之相连接的横沟的宽度设为基本相同,有利于促进直行时和旋转时的接地面内的水流以及耐不均匀磨损性,可提高雪上性能,对其差的范围允许的极限不到±10%。优选设定在0.85~1.05的范围。
此外,如下所述,上述各纵沟的上述沟宽度W2(W2C、W2M、W2S)被设定为离胎面端缘越近的纵沟则越大。
W2C<W2M<W2S
通常,轮胎的接地压在直行时和停止时,赤道面上最大,越靠胎面端缘越小。从而,在干燥路面上,中央部分的实际接地面积越大抓地性能越高,耐不均匀磨损性也越好。在潮湿路面上,纵沟的宽度越大,湿地抓地性能越高,但是将中央部分的纵沟宽度加大时,将严重影响上述性能。为了提高该相反的两个性能,按上述关系来设定沟宽度W2。优选地,在上述关系下,对于标准状态下的接地宽度WT,设定在以下范围。
0.020≤(W2C/WT)≤0.040
0.025≤(W2M/WT)≤0.045
0.040≤(W2S/WT)≤0.060
出于同样的理由,横沟的沟宽W3也设定成如下。
W3C<W3M<W3S
优选地,在上述关系下,对于标准状态下的接地宽度WT,设定在以下范围。
0.015≤(W3C/WT)≤0.035
0.030≤(W3M/WT)≤0.050
0.035≤(W3S/WT)≤0.055
通过将横沟的沟宽W3设定为越靠近胎面端缘则越大,可促进接地面内的水从赤道面朝向胎面端缘流动的水流,提高湿地抓地性能。在此,本发明中的“标准状态的接地宽度”是指在组装入正规轮辋且填充正规内压的状态下,加上正规载荷时的接地面的最大宽度。
采用这种沟配置的胎面花纹,并将接地面上的沟全体的面积即总海面面积Ss、和在接地面上的上述各花纹块4的上面所形成的陆地全体的面积即总陆地面积Sl之间的海陆比Ss/Sl设为0.20~0.80,可设为大于以往所采用的海陆比。通过加大海陆比,可增大沟容量,提高雪啮合性而提高雪上行驶性能。但是,也要考虑旱季行驶性,过分地加大将降低耐磨损性,且不利于低噪音化。可最好选择0.25~0.60左右的范围。
通过设为此种结构,在轮胎周方向上施加的力较大的赤道附近的中央花纹块,即使在轮胎周方向上加大宽度变动率,H/T磨耗也较小,且可提高牵引力。此外,在轮胎轴方向的力较大的胎面端缘E附近的花纹块呈矩形状,从而确保轮胎的驱动力和操纵稳定性。这样,中央花纹块一般在通常的直行中,在花纹块中部最先接地,且接地面上的滞留时间长,接地压也高,因此,在潮湿路面上行驶时,可加大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之比并加大破坏水膜而排出水的擦拭效应。此外,在轮胎周方向的滑动量较大的胎肩部中,将花纹块的最大宽度和最小宽度之比设为小值,来抑制H/T磨耗的发生,同时,使花纹块宽度变动比合理化,由此,特别是在容易发生H/T磨耗的胎肩侧的外侧花纹块中,通过该花纹块宽度变动比变小,可缓解先着地一侧、后着地一侧的磨耗能量分布的差,可抑制成为外侧花纹块、以及其他花纹块的H/T磨耗的发生原因的磨耗能量的不均匀,也有利于提高雪上行驶性能。
在本说明书中,“正规轮辋”是指依据JATMA中规定的标准轮辋、TRA中规定的“设计轮辋”(“Design Rim”)、或ETRTO中规定的“计量轮辋”(“Measuring Rim”)的任意一个来规定的轮辋。“正规内压”是指依据JATMA中规定的最高空气压、TRA表(TIRE LOADLIMIWT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或ETRTO中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的任意一个来规定的内压。“正规载荷”是指对应于上述各规格的正规内压下的最大载荷。
对上述壁沟5而言,如上所述,在上述中央纵沟2C、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中,在与胎面上的沟边缘之间的沟中心线成垂直方向的沟宽W2为最宽或其次宽的纵沟相面对的一侧,或者两侧的沟壁上,设置沿深度方向延伸的壁沟5,并将其设为带沟纵沟2g,从而力求实现低噪音化。“最宽或其次宽的纵沟”是指,包括仅将最宽的纵沟,或将最宽及其次宽的纵沟均设为带沟纵沟2g的场合,还包括在其中一方,或双方的一侧,或两侧设置壁沟5的场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对各纵沟的宽度W2(W2C、W2M、W2S)而言,越靠近胎面端缘的纵沟越大,即设为W2C<W2M<W2S,因此,在沟宽最宽和其次宽的外侧纵沟2S、中间纵沟2M处形成上述壁沟5,将这些纵沟2C、2M设为带沟纵沟2g。在本实施方式中,壁沟5与轮胎轴方向平行地延伸。
通过轮胎的接地面内的纵沟2在轮胎旋转过程中由载荷导致纵沟2的容积变动,该壁沟5可搅乱和分散不断流动的空气。其结果,可抑制发生基本相当于纵沟2的接地长度两倍的波长的共鸣声,该纵沟2的接地长度接地长基本一定。此外,壁沟5与被压入到沟内的被压缩的雪啮合,增加雪上行驶时的牵引力,改善雪上性能。
图5是图1所示A-A’线截面图。在外侧纵沟2S的轮胎轴方向外方的壁面上设置壁沟5So,且在轮胎轴方向内方的壁面上设置壁沟5Si,在中间纵沟2M的轮胎轴方向外方的壁面上设置有壁沟5Mo,且在轮胎轴方向内方的壁面上设置壁沟5Mi。o、i分别是表示轮胎轴方向外方、内方的后缀(以下相同)。壁沟5的胎面表面上的各中间纵沟2M、外侧纵沟2S的轮胎轴方向的长度W5(W5Mo,W5Mi,W5So,W5Si),相对于在配置壁沟的纵沟2(带沟纵沟2g)的轮胎轴方向测得的沟宽2ga(分别所面对的纵沟的轮胎轴方向的沟宽),设在如下范围。
0.08<(W5/W2ga)<0.28
在0.08以下时,气柱共鸣抑制效果无法发挥,在0.20以上时,易成为重载荷所导致的缺损的产生原因。
此外,壁沟5的深度D5,即在相面对的各中间纵沟2M、外侧纵沟2S的沟壁上的深度(D5Mo,D5Mi,D5So,D5Si),相对于在配置壁沟的纵沟2(带沟纵沟2g)的轮胎轴方向测得的深度D2g(分别相对的纵沟的轮胎轴方向的沟幅度),设在如下范围。
0.4<(D5/D2g)<1.0
如上述相同,在0.4以下时,气柱共鸣抑制效果无法发挥,在0.9以上时,易成为重载荷所导致的缺损的产生原因。
壁沟5中,将周方向的节距P5设为3~15mm,优选隔着4~8mm的间隔来形成。
如图6所示,为了防止以壁沟5的端部为起点的断裂,在壁沟5的里面端部与胎面以圆形形状相交,将其曲率半径R5设在如下范围。
0.8mm<R5<2.0mm
壁沟5在无负荷的状态下也可以是完全闭塞的刀槽花纹,优选将壁沟5的宽度LG设为1.0mm及其以上,从而可识别出是与刀槽花纹不同的沟,由此,可进一步抑制气柱共鸣,且提高雪上性能。此时,细沟G的宽度LG设定在2.5mm及其以下。这是因为易成为缺损和不均匀磨损的起点。
【实施例】
试制具有图1的胎面花纹的尺寸11R22.5的重载充气轮胎,并评价各种性能。其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2所示的各种试验条件如下所示。
(1)噪音试验
地点: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冈山测试场地
轮辋尺寸:7.50×22.5
内压:700kPa
车辆:国产10Ton卡车2-D车(定体积载重)
麦克风位置:离开车辆中心7.5m的侧方
速度:70km/h
测试方法:依据JASO C606
(2)雪上性能评价
地点:旭川测试场地(本公司)
轮辋尺寸:7.50×22.5
内压:700kPa
车辆:国产10Ton卡车2-D车(定体积载重)
方法:测量从0km/h速度通过20米的积雪量3.0CM的倾斜角度为5°的上坡路的时间。用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表示基准时间的倒数。此时,评价是否有花纹块缺损。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接地宽度WT〔mm〕     214     214     214     214
花纹块的纵向长度 L4C〔mm〕L4M〔mm〕L4S〔mm〕     484641     484641     484641     484641
花纹块的横向长度 W4C〔mm〕W4M〔mm〕W4S〔mm〕     293042     293042     293042     293042
花纹块的纵长比 L4C/W4CL4M/W4ML4S/W4C     1.661.530.98     1.661.530.98     1.661.530.98     1.661.530.98
花纹块突出部的曲率半径 R4C〔mm〕R4M〔mm〕R4S〔mm〕     2.0108     2.0108     2.0108     2.0108
纵沟的沟宽 W2C〔mm〕W2M〔mm〕W2S〔mm〕     6810     6810     6810     6810
纵沟的沟宽/接地宽度 W2C/WTW2M/WTW2S/WT     0.0280.0370.047     0.0280.0370.047     0.0280.0370.047     0.0280.0370.047
横沟的沟宽 W3C〔mm〕W3M〔mm〕W3S〔mm〕     5810     5810     5810     5810
横沟的沟宽/接地宽度 W3C/WTW3M/WTW3S/WT     0.0230.0370.047     0.0230.0370.047     0.0230.0370.047     0.0230.0370.047
纵沟的沟宽/横沟的沟宽 W3C/W2CW3M/W2MW3S/W2S     0.831.001.00     0.831.001.00     0.831.001.00     0.831.001.00
海陆比 Ss/Sl     0.48     0.48     0.48     0.48
表2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外侧纵沟的壁沟 W5So〔mm〕     2.0     2.0   -     3.5
W5Si〔mm〕     2.0     2.0   -     3.5
W2ga〔mm〕     10.0     10.0   -     10.0
W5So/W2ga     0.2     0.2   -     0.35
W5Si/W2ga     0.2     0.2   -     0.35
D5So〔mm〕     14.8     12.8   -     12.8
D5Si〔mm〕     14.8     12.8   -     12.8
D2g〔mm〕     16.8     16.8   -     16.8
D5So/D2g     0.88     0.76   -     0.76
D5Si/D2g     0.88     0.76   -     0.76
中间纵沟的壁沟 W5Mo〔mm〕     2.0     2.0   -     3.5
W5Mi〔mm〕     2.0     2.0   -     3.5
W2ga〔mm〕     8.0     8.0   -     8.0
W5Mo/W2ga     0.25     0.25   -     0.44
W5Mi/W2ga     0.25     0.25   -     0.44
D5Mo〔mm〕     14.3     12.8   -     16.3
D5Mi〔mm〕     14.3     12.8   -     16.3
D2g〔mm〕     16.3     16.3   -     16.3
D5Mo/D2g     0.88     0.79   -     1.0
D5Mi/D2g     0.88     0.79   -     1.0
壁沟的沟宽LG〔mm〕     2.0     2.0   -     3.5
R5〔mm〕     1.0     1.0   -     1.75
噪音试验结果〔dB〕     71     72   75     72
雪上性能评价结果     115     110   100     110
花纹块缺损     无     无   无     有

Claims (3)

1.一种重载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块状花纹,即:在胎面(T),配置至少5条沿轮胎周方向延伸的纵沟(2),该纵沟(2)包括与轮胎赤道(Q)交叉且锯齿状地延伸的中央纵沟(2C)、轮胎轴方向外方的外侧纵沟(2S)、穿过其之间的中间纵沟(2M);
且设置连通上述中央纵沟(2C)和中间纵沟(2M)之间的中央横沟(3C)、连通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之间的中间横沟(3M)、和从外侧纵沟(2S)延伸到胎面端缘(E)的外侧横沟(3S);
并采用由用中央纵沟(2C)、中间纵沟(2M)和中央横沟(3C)划分的中央花纹块(4C)、用中间纵沟(2M)、外侧纵沟(2S)和中间横沟(3M)划分的中间花纹块(4M)、以及用外侧纵沟(2S)、上述外侧横沟(3S)划分的外侧花纹块(4S)构成的至少三种花纹块(4),与此同时,
关于各中央、中间、外侧花纹块(4)的轮胎周方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的各轮胎周方向距离,即中央花纹块的纵向长度(L4C)、中间花纹块的纵向长度(L4M)、外侧花纹块的纵向长度(L4S)、以及各中央、中间、外侧花纹块(4)的轮胎轴方向两侧的最突出端点之间的轮胎轴方向距离,即中央花纹块的横向长度(W4C)、中间花纹块的横向长度(W4M)、外侧花纹块的横向长度(W4S),各花纹块的纵长比满足以下关系式:
(L4S/W4S)<(L4M/W4M)<(L4C/W4C)
1.50<(L4C/W4C)<1.80
1.30<(L4M/W4M)<1.65
0.90<(L4S/W4S)<1.10
其中,L4C/W4C表示中央花纹块(4C)的纵长比,L4M/W4M表示中间花纹块(4M)的纵长比,L4S/W4S表示外侧花纹块(4S)的纵长比,
而且,将接地面上的沟全体的面积即总海面面积(Ss)、与在接地面上上述各花纹块(4)的上面形成的陆地全体的面积即总陆地面积(Sl)的海陆比(Ss/Sl)设为0.20~0.80,
并且,在上述中央纵沟(2C)、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中,将在胎面上的垂直于沟缘之间的沟中心线的方向的沟宽(W2)为最宽或其次宽的纵沟设为:在与该纵沟相面对的一侧或两侧的沟壁上设置沿深度方向延伸的壁沟(5)…的带沟纵沟(2g);
将该壁沟(5)的轮胎轴方向的长度(W5)与设置有该壁沟(5)的带沟纵沟(2g)的轮胎轴方向的沟宽(W2ga)之比(W5/W2ga)设为大于0.08且小于0.20,将壁沟(5)的起自胎面的沟深(D5)与设置有该壁沟(5)的带沟纵沟(2g)的沟深度(D2g)之比(D5/D2g)设为大于0.4小于0.9,而且,上述壁沟(5)的内端面与胎面所形成的曲率半径(R5)大于0.8mm且小于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央纵沟(2C)的与沟中心线垂直的方向的沟宽(W2C)、和接地宽度(WT)之比(W2C/WT)为0.020~0.040,上述中间纵沟(2M)的与沟中心线垂直的方向的沟宽(W2M)和接地宽度(WT)之比(W2M/WT)为0.020~0.040,上述外侧纵沟(2S)的与沟中心线垂直的方向的沟宽(W2S)和接地宽度(WT)之比(W2S/WT)为0.040~0.060,且W2C<W2M<W2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载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带沟纵沟(2g)是中间纵沟(2M)和外侧纵沟(2S)、以及在中间纵沟(2M)所面对的上述中央花纹块(4C)的壁面和中间花纹块(4M)的壁面上、外侧纵沟(2S)所面对的外侧花纹块(4S)的壁面和中间花纹块(4M)的沟壁上分别形成有上述壁沟(5)。
CNB2006101040321A 2005-08-04 2006-07-31 重载充气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35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26922 2005-08-04
JP2005226922A JP4377862B2 (ja) 2005-08-04 2005-08-04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7738A true CN1907738A (zh) 2007-02-07
CN100473547C CN100473547C (zh) 2009-04-01

Family

ID=37699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403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3547C (zh) 2005-08-04 2006-07-31 重载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77862B2 (zh)
CN (1) CN100473547C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8478A (zh) * 2010-09-14 2012-04-04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轿车轮胎胎面
CN101687441B (zh) * 2007-06-12 2012-12-2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4047966A1 (zh) * 2012-09-28 2014-04-03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摩托车越野赛的充气轮胎
CN103717407A (zh) * 2011-07-28 2014-04-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及该轮胎的使用方法
CN104159754A (zh) * 2012-03-09 2014-11-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210317A (zh) * 2013-06-04 2014-12-17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专用轮胎
CN104275991A (zh) * 2013-07-12 2015-01-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轮胎
CN104918796A (zh) * 2013-01-29 2015-09-16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车轮用轮胎
CN104936795A (zh) * 2013-01-28 2015-09-23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提高对轮胎的抓地能力的控制的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获得的轮胎
CN106864173A (zh) * 2017-02-24 2017-06-20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子午线备用轮胎
CN107798179A (zh) * 2017-10-17 2018-03-13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花纹关键参数自动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0214090A (zh) * 2017-03-06 2019-09-0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212747A (zh) * 2017-10-16 2020-05-2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13710503A (zh) * 2019-04-26 2021-11-2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602B (zh) * 2007-05-28 2020-06-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5170416B2 (ja) * 2008-05-29 2013-03-2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氷雪路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196927B (zh) 2008-08-22 2013-12-1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2010058698A (ja) * 2008-09-04 2010-03-18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CN102227321B (zh) * 2008-11-27 2015-07-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JP5820095B2 (ja) * 2009-04-30 2015-11-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乗用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85983B2 (ja) * 2010-08-10 2013-04-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71398B2 (ja) * 2011-01-11 2015-08-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685237B2 (ja) * 2012-11-09 2015-03-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13192B2 (ja) * 2013-05-15 2016-04-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25116B2 (ja) * 2014-02-27 2014-06-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724373B2 (ja) * 2016-01-15 2020-07-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83747B2 (ja) * 2018-12-03 2022-12-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178263B2 (ja) * 2018-12-27 2022-11-25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1216497B (zh) * 2020-02-28 2022-05-31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锯齿形胎面花纹的冬季轮胎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7441B (zh) * 2007-06-12 2012-12-2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2398478A (zh) * 2010-09-14 2012-04-04 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轿车轮胎胎面
CN103717407A (zh) * 2011-07-28 2014-04-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及该轮胎的使用方法
CN103717407B (zh) * 2011-07-28 2016-11-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及该轮胎的使用方法
US10195899B2 (en) 2011-07-28 2019-02-0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a passenger vehicl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tire
CN104159754A (zh) * 2012-03-09 2014-11-1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4159754B (zh) * 2012-03-09 2016-11-1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WO2014047966A1 (zh) * 2012-09-28 2014-04-03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摩托车越野赛的充气轮胎
CN104936795A (zh) * 2013-01-28 2015-09-23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提高对轮胎的抓地能力的控制的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获得的轮胎
CN104918796B (zh) * 2013-01-29 2017-12-19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车轮用轮胎
CN104918796A (zh) * 2013-01-29 2015-09-16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车轮用轮胎
CN104210317A (zh) * 2013-06-04 2014-12-17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专用轮胎
CN104210317B (zh) * 2013-06-04 2017-07-04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专用轮胎
CN104275991A (zh) * 2013-07-12 2015-01-1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重载荷用轮胎
CN106864173A (zh) * 2017-02-24 2017-06-20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子午线备用轮胎
CN106864173B (zh) * 2017-02-24 2019-05-14 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轿车子午线备用轮胎
CN110214090A (zh) * 2017-03-06 2019-09-0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0214090B (zh) * 2017-03-06 2021-07-0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212747A (zh) * 2017-10-16 2020-05-2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CN111212747B (zh) * 2017-10-16 2022-06-2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
US11453246B2 (en) 2017-10-16 2022-09-2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CN107798179A (zh) * 2017-10-17 2018-03-13 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花纹关键参数自动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3710503A (zh) * 2019-04-26 2021-11-26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710503B (zh) * 2019-04-26 2023-05-0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3547C (zh) 2009-04-01
JP2007038924A (ja) 2007-02-15
JP4377862B2 (ja)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7738A (zh) 重载充气轮胎
CN1297415C (zh) 充气轮胎
KR101851022B1 (ko) 공기 타이어
EP2213483B1 (en) Pneumatic tire
CN1809475A (zh) 充气轮胎及设计其胎面花纹的方法
CN101570113B (zh) 充气轮胎
CN1270908C (zh) 特别用于雪地的机动车轮胎胎面
CN101801688B (zh) 充气轮胎
CN1456452A (zh) 充气轮胎
EP2767415B1 (en) Pneumatic tire
JP535320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853965A (zh) 充气轮胎
CN1769078A (zh) 重载用子午线轮胎
US20100132864A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having improved tread pattern
CN1626367A (zh) 充气轮胎
CN1895918A (zh) 充气轮胎
CN1476994A (zh) 充气轮胎
CN1990281A (zh) 充气轮胎
CN1521022A (zh) 充气轮胎
CN1990280A (zh) 充气轮胎
CN101068690A (zh) 充气轮胎
CN1955021A (zh) 充气轮胎
JP436972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0344466C (zh) 摩托车轮胎
WO2010089969A1 (ja) 建設車両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