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8588A - 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8588A
CN1988588A CNA2006101711364A CN200610171136A CN1988588A CN 1988588 A CN1988588 A CN 1988588A CN A2006101711364 A CNA2006101711364 A CN A2006101711364A CN 200610171136 A CN200610171136 A CN 200610171136A CN 1988588 A CN1988588 A CN 1988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ument
body unit
elastic rib
flat glass
glas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11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旼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88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8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 H04N1/028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for picture information pick-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2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the sheet-feed movement or the medium-advance or the drum-rotation movement as the slow scanning component, e.g. arrangements for the main-scanning
    • H04N1/121Feeding arrangements
    • H04N1/123Using a dedicated sheet guid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的图像读取装置。该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包括面对扫描单元并将文档偏压向平玻璃板面的本体单元的接触件;以及将本体单元弹性地偏压向平玻璃板面并与本体单元一体形成的多个弹性肋。

Description

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ADF)的图像读取装置,由此可在移动文档时读取图像。
背景技术
通常,图像读取装置通过将光扫描到文档上并将该光产生的光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来读取印刷在文档上的图像。扫描仪、传真机和多功能打印机均属于这种图像读取装置。
图像读取装置包括读取文档的扫描模块。扫描模块将光扫描到文档上以读取文档上的可见图像,将从文档反射回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传递到图像读取装置中的信号处理单元。
通常,扫描模块移动,或文档移动。若扫描模块移动,则这种图像读取装置被称为平台式图像读取装置。若文档移动,则这种图像读取装置被称为文档送进式图像读取装置。另外,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ADF)的平台式图像读取装置被称为混合式图像读取装置。
图像读取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文档的平玻璃板面和设置在平玻璃板面下方的扫描模块。扫描模块包括用于将光扫描到文档上的光扫描模块,以及将通过读取文档获得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
光学扫描单元包括从平玻璃板面的后表面将光扫描到文档上的光源。该光源可以是沿文档的主扫描方向设置的卤素灯。下文中,副扫描方向是指文档移动的方向,而主扫描方向是指垂直于副扫描方向的方向。
图像传感器包括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或者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等图像传感器,以及控制该图像传感器的工作的控制板。
ADF设置在平玻璃上以移动文档。设置在平玻璃后表面的扫描模块从文档读取图像。在单色图像读取装置中,扫描模块根据扫描的光量和从文档反射回来的光量之间的差来读取文档的图像。反射光的光量越多,则说明从文档读取的图像越白。
下文中,文档的边缘是指延伸超出文档宽度的区域。当文档在副扫描方向的宽度小于扫描模块的长度时,文档的边缘读取出来就是黑色的。这是因为扫描到文档边缘的光没有被反射回图像传感器,而是在图像传感器周围发散。由此形成接触部件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接触部件被弹性部件偏压,并将文档压向平玻璃而紧密贴附。为了均匀按压文档,弹性部件应沿主扫描方向规则间隔设置,而且每个弹性部件的弹性系数、长度以及外周必须彼此大致相同。因此,图像读取装置的组装过程复杂化,且控制图像扫描质量的费用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文档送进器(ADF)的图像读取装置,该自动文档送进器具有代替附加的弹性件的多个弹性肋,从而接触件与弹性肋形成一体以便于组装,并且接触件以均匀的弹性力按压文档,不需额外的组装工序。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扫描单元,其包括平玻璃板面和位于平玻璃板面后表面上的扫描模块,从而在主扫描方向上读取文档;和自动文档送进器(ADF),其设置在平玻璃板面的上表面上并相对于扫描单元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文档,该副扫描方向垂直于该主扫描方向,其中,自动文档送进器包括:接触件,其具有面对扫描单元并将文档偏压向平玻璃板面的本体单元;和多个弹性肋,其将本体单元弹性地偏压向平玻璃板面并与本体单元一体形成。
本体单元可具有沿主扫描方向比文档的宽度更长的延伸部,从而文档周围的边缘被读取为白色,各弹性肋可朝向文档边缘弹性地偏压包括延伸部的本体单元。
本体单元可根据文档的厚度弹性变形。
多个弹性肋可彼此分隔,而弹性肋的弹性力大小可依据弹性肋的数量变化。
各弹性肋彼此沿主扫描方向分隔恒定的距离,并且弹性肋的弹性力沿主扫描方向可大致均匀分布。
各弹性肋可分别为悬臂形式的,并且沿主扫描方向弯曲,从而每个弹性肋的一端与本体单元的后表面耦接。
各弹性肋可为横梁形式的,每个弹性肋的两端与本体单元的后表面耦接。
接触件可弹性地插入到自动文档送进器的固定槽中,而接触件可包括从本体单元的两端突出的固定钩。
接触件可由具有预定弹性的合成树脂通过注模工序制成。
本发明的其它和/或额外的优点和方向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阐明,部分从说明中显见,部分可通过对本发明的实践习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邮件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详细说明而显见。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接触部件的截面图。
图4B是图4A的接触部件的透视图。
图4C是沿图4B的A-A′截取的截面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接触部件的透视图。
图5B是图5A的接触部件的透视图。
图5C是沿图5B的B-B′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接触部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附图中示出各个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下面通过结合附图说明各个实施例,以阐明本发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是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1和2的图像读取装置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多功能打印机,可分别或同时扫描和打印图像。该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打印单元100和扫描单元99。打印单元100采用电子照相方法打印图像。扫描单元99是混合型扫描单元,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ADF)10。扫描单元99以平台式或文档送进式方式来读取图像。
打印单元100包括光扫描单元180、显影盒140、定影单元160和纸张供给盒110。图1和2的x轴为副扫描方向,记录介质P或文档S沿副扫描方向排出。图1和2的y轴为主扫描方向,其垂直于副扫描方向。虽然图中未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定影单元100通过喷墨或染料升华方式打印图像。
光扫描单元180通过将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光扫描到感光体142上而在感光体142的外周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盒140可拆卸地安装在打印单元100的主体101中。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显影盒140包括充电辊141、感光体142、显影辊143、供应辊144、搅拌件145和调色剂存储器146。调色剂存储器146存储调色剂。当存储在调色剂存储器146中的调色剂全部用完后,可更换显影盒140。在更换过程中,通过在x轴反向上推动手柄147,将显影盒140安装到打印单元100的主体101中,而通过在x轴正向上拉动手柄147,将显影盒140从打印单元100的主体101卸下。
感光体142被安装成其外周的一部分露出并在预定方向上旋转。感光材料层通过例如淀积方法涂布于感光体142的外周。感光体142通过充电辊141被充以预定电势,并在光扫描单元180发出的光的作用下在感光体142的外周上形成与待打印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
首先,固体粉末调色剂粘附到显影辊143的表面上,随后,由于感光体142带电而被吸附到感光体142上并在施加到显影辊143的显影偏压作用下被促动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体142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显影辊143和感光体142的外周彼此接触并在接触点处形成显影夹挤部,或者两者外周彼此分隔并形成显影间隙。显影夹挤部或者间隙应沿显影辊142的轴线或者感光体142的轴线形成,以具有预定的大小。调色剂随后移动通过显影间隙或夹挤部。
供应辊144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143。搅拌件145搅拌调色剂以使调色剂存储器146中的调色剂不会固化,并将调色剂输送到供应辊144。
转印辊150面对感光体142的外周,并且在转印辊150上施加与调色剂图像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使得由感光体142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通过感光体142和转印辊150之间的机械接触压力以及静电力作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定影单元160包括加热辊(未示出)和压力辊(未示出),两者彼此面对并将热和压力施加到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上,以便通过热和压力的施加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
记录介质P的双面或单面打印完成后,排出辊170将记录介质P排出打印单元100外部。被排出到打印单元100外部的记录介质P堆叠在排出托架300上。
记录介质P移动通过成像装置的移动路径如下。打印单元100包括存储记录介质P的供纸盒110。拾取辊120从供纸盒110中逐页拾取并抽出其中抽出的每张记录介质P。传送辊130将拾取的记录介质P传送到显影盒140。随后记录介质P在感光体142和转印辊150之间通过,从而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160的热和压力的作用下被定影。随后,通过排出辊170将该记录介质P排出到排出托架300上。
参考图2和3,扫描单元99包括:将扫描光以读取文档S上的图像的扫描模块90;被扫描的文档放置其上的平玻璃板面50和51;以及自动传送被扫描的记录介质的ADF 10。图1、2和3的x轴方向为副扫描方向,扫描模块90在读取图像时沿该副扫描方向移动,图1、2和3的y轴方向为主扫描方向,扫描模块90沿该主扫描方向读取文档S的图像的方向。
第一平玻璃板面50初始接触由ADF 10传送的文档S,而文档S静止地放置在第二平玻璃板面51上。第一和第二平玻璃板面50和51彼此分隔。文档引导部件70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平玻璃板面50和51之间,以便将文档S从第一玻璃板面50引导到第二玻璃板面51。显示板40显示打印单元100和扫描单元99的工作状态,并包括几种操作键。
堆叠在传送板20上的文档S通过ADF 10被传送到第一玻璃板面50。停止在第一平玻璃板面50的后表面的扫描模块90读取记录在文档S上的图像。读取的文档S随后被排出到排出板20上。
若与其它文档分开地且不是由ADF 10自动送入文档S,则文档S由使用者放置在第二平玻璃板面51的上表面上。扫描模块90随后在副扫描方向移动到第二平玻璃板面51的后表面,并读取静止不动的文档S的图像。当扫描模块90位于第一平玻璃板面50的后表面上时,扫描模块90读取由ADF10传送的文档S,当扫描模块90位于第二平玻璃板面51的后表面时,扫描模块90读取静止不动的文档S。扫描单元99不限于上述结构,可采用其它方式构造。
ADF 10包括传送单元(未示出)和接触部件600。传送单元包括第一辊510、第二辊520、第三辊530和引导件540。第一辊510从堆叠在传送板20上的文档堆的顶部逐页拾取文档S。至少一个第二辊520被用于传送由第一辊510拾取的文档S到第一平玻璃板面50的上表面。(下文中,第一平玻璃板面50被称为平玻璃板面50。)扫描模块90读取被传送到平玻璃板面50的上表面的文档S,而第三辊530将读取后的文档S排出到排出板30上。引导件540沿着上述路径引导文档S。
图4A-6描绘了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接触部件600。参考图3-6,接触部件600包括本体单元610和弹性肋630a、630b和630c。
在弹性肋630a、630b和630c的作用下,本体单元610偏压文档S而使其紧密接触平玻璃板面50的上表面。为了使文档S的边缘被读取成白色,本体单元610接触文档S的后表面是白色的,并且本体单元610延伸使其比可读取的文档S的最大宽度还要宽。为此,白色的固着剂可附着到本体单元610接触文档S的后表面上。
另外,如果图像读取装置需要读取最大为A3大小的文档,则本体单元610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应至少足够长或足以延伸超出A3大小的纸张的边缘。
本体单元610可根据文档S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宽度而弹性变形。如果本体单元610是刚性的,则较厚的文档S将不能可靠地接触平玻璃板面50,并且甚至可能沿图1、2和3的z轴方向脱离平玻璃板面50。如果平玻璃板面50和本体单元60之间的间隔增加,则文档S的边缘可能被读取为灰色或者黑色。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本体单元610可由具有预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因此,本体单元610可沿y轴弯曲,以形成接触文档S的部分和覆盖文档S的边缘的部分之间的z轴阶梯部。本体单元610覆盖文档S的边缘的部分接触越多的平玻璃板面50,则光越容易被反射。因而,可更有效地读取白色图像。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弹性肋630a、630b和630c与本体单元610一体形成,并将本体单元610弹性地偏压至文档S和平玻璃板面50。接触件600包括形成为一体的本体单元610和弹性肋630a、630b和630c。如图3所示,当接触件600被组装在ADF 10中时,在本体单元610两端突出的固定钩620可弹性地插入到ADF 10中形成的固定槽502中。
在插入到固定槽502中以后,固定钩620可在固定槽502的高度内沿z轴方向移动。因而,当本体单元610和弹性肋630a、630b和630c弹性变形时,防止固定钩620接触并且沿z轴方向进入固定槽502中。由于固定钩620在z轴方向上突出并在x轴方向上产生弹性力,因此固定钩620弹性地插入到固定槽502中。由于每个固定钩620的一端沿x轴弯曲,一旦固定钩620插入到固定槽502中,则固定钩602将不能轻易地与固定槽502分隔。
与常规图像读取装置中分立地形成弹性件不同,本实施例中,弹性肋630a、630b和630c的性质可以被均匀地控制。因而,可节省接触件600的组装工序和组装费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接触件600可由具有预定弹性的合成树脂制成。弹性肋630a、630b和630c可由与本体单元610相同的材料在同一注模工序中形成。弹性肋630a、630b和630c可形成各种形状,并可相对于本体单元610形成在不同位置。所示的弹性肋630a、630b和630c仅作为示例,本发明不限于此。
如图4A-4C所示的接触件600包括悬臂形式的弹性肋630a。图4A示出在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的图像装置中的接触件600的截面图;4B是图4A的接触部件600的透视图;图4C是沿图4B的A-A′截取的截面图。弹性肋630a的第一端接触本体单元610的后表面,而弹性肋630a的第二端接触形成在ADF的主体502中的控制单元503。如果本体单元610接触文档S或平玻璃板面50,则弹性肋630a将沿y轴弯曲,有此弹性地偏压本体单元610。间隔部640形成于弹性肋630a的后表面和本体单元610的上表面之间。弹性肋630a在间隔部640中弹性变形。在接触件600的注模工序中,模具的芯子由此朝向x轴分隔。因此,可容易地大批量生产接触件600。
图5A-5C中的接触件600包括弹性肋630b,其形式为双端支撑臂。图5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图1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接触部件600的透视图;图5B是图5A的接触部件600的透视图;图5C是沿图5B的B-B′截取的截面图。弹性肋630b的两端连接到本体单元610沿x轴方向的两侧。弹性肋630b的中部接触形成在ADF 10的主体中的调节单元503。当本体单元610接触文档S或平玻璃板面50时,弹性肋630b沿x轴弯曲,由此沿x轴弹性地偏压本体单元610。在接触件600的注模工序中,模具的芯子由此朝向x轴分隔。因而可容易地大批量生产接触件600。
如图6所示的接触件600也包括形式为双端支撑臂的弹性肋630c。弹性肋630c的两端沿y轴方向连接到本体单元610的后表面上。当本体单元610接触文档S或平玻璃板面50时,弹性肋630c沿y轴弯曲,由此弹性地偏压本体单元610。在接触件600的注模工序中,模具的芯子由此朝向x轴分隔。因而可容易地大批量生产接触件600。
下面参考图3-6进行说明。弹性肋630a、630b和630c弹性地偏压覆盖文档S的本体单元610,从而使文档S紧密贴附到平玻璃板面50上。另外,弹性肋630a、630b和630c弹性地偏压本体单元610与文档S的边缘接触的延伸部分,从而减小本体单元610和平玻璃板面50之间的间隙。多个弹性肋630a、630b和630c沿主扫描方向彼此分隔预定距离。作用在本体单元610上的弹性力依据弹性肋630a、630b和630c的数量而得以控制。由于弹性肋630a、630b和630c沿主扫描方向分隔预定距离,所以弹性肋630a、630b和630c的弹性力沿主扫描方向均匀地分布。由此防止了文档S歪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图像读取装置的本体单元610包括与本体单元610一体形成的弹性肋630a、630b和630c,因此制造接触件600的制造工序数量减少,并且控制质量的费用减少。由于设置了一个接触件,因此可在ADF中容易地组装接触件,并且以均匀的弹性力偏压文档S,由此防止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功能失效,并可将厚文档的边缘读取为白色。
虽然已经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在没有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范围的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情况下,对各个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
本申请要求与2005年12月23日在韩国专利局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5-12870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23)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
扫描单元,其包括平玻璃板面和位于平玻璃板面后表面上的扫描模块,从而在主扫描方向上读取文档;和
自动文档送进器,其设置在平玻璃板面的上表面上并相对于扫描单元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文档,该副扫描方向垂直于该主扫描方向,其中,自动文档送进器包括:
接触件,其具有面对扫描单元并将文档偏压向平玻璃板面的本体单元;和
多个弹性肋,其将本体单元弹性地偏压向平玻璃板面并与本体单元一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本体单元具有沿主扫描方向比文档的宽度更长的延伸部,从而文档周围的边缘被读取为白色。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中,各弹性肋在对应于文档边缘的各位置处朝平玻璃板面弹性地偏压包括延伸部的本体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中,本体单元根据文档的厚度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中,多个弹性肋彼此分隔。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中,弹性肋的弹性力大小依据弹性肋的数量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中,各弹性肋彼此沿主扫描方向分隔恒定的距离,并且弹性肋的弹性力沿主扫描方向大致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中,各弹性肋均为悬臂形式的,并且沿主扫描方向弯曲,从而每个弹性肋的一端与本体单元的后表面耦接。
9.根据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中,弹性肋均为臂形式的,每个弹性肋的两端与本体单元的后表面耦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接触件弹性地插入到自动文档送进器的固定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中,接触件包括从本体单元的两端突出的固定钩。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接触件包括具有预定弹性的合成树脂,并通过注模工序制成。
13.一种图像读取和/或形成装置,包括:
平玻璃板面,其位于装置主体的顶表面,待读取的文档被置于该平玻璃板面上;
本体单元,其平放于文档上,并将文档朝平玻璃板面偏压;和
多个弹性肋,其朝平玻璃板面偏压本体单元而使该本体单元围绕文档的边缘变形,弹性肋与本体单元一体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文档的边缘包括平玻璃板面的没有被文档覆盖的表面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还包括设置在平玻璃板面下方的位于主体内部的扫描模块,用于将光扫描到文档上,扫描光被文档的至少整个表面反射回扫描模块,由此可将文档读取到扫描模块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装置,其中,还包括送进系统,用于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文档和/或扫描模块任一者或两者。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装置,其中,扫描模块在第二方向上大于文档,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本体单元根据文档的厚度变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多个弹性肋彼此分隔。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装置,其中,由弹性肋产生的弹性力的大小依据弹性力的数量变化。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装置,其中,各弹性肋沿主扫描方向彼此分隔预定距离,并且弹性肋的弹性肋沿主扫描方向大致均匀分布。
22.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各弹性肋均为悬臂形式的,并且沿主扫描方向弯曲,从而每个弹性肋的一端与本体单元的后表面耦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中,弹性肋均为横梁形式的,每个弹性肋的两端与本体单元的后表面耦接。
CNA2006101711364A 2005-12-23 2006-12-25 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Pending CN19885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128702A KR100677625B1 (ko) 2005-12-23 2005-12-23 자동급지장치를 구비한 화상독취장치
KR128702/05 2005-1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8588A true CN1988588A (zh) 2007-06-27

Family

ID=3810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711364A Pending CN1988588A (zh) 2005-12-23 2006-12-25 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52528B2 (zh)
KR (1) KR100677625B1 (zh)
CN (1) CN198858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104B (zh) * 2009-08-04 2011-06-22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扫描装置
US8520272B1 (en) * 2012-02-29 2013-08-27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feeder having curved calibration stri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2994A (en) * 1986-11-10 1988-08-09 Ibm Corp. Compact optical scanner driven by a resonant galvanometer
JPH0591243A (ja) 1991-09-27 1993-04-09 Mutoh Ind Ltd 用紙搬送型スキヤナ
JPH0918675A (ja) 1995-07-04 1997-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読取り媒体密着装置
US6229139B1 (en) * 1998-07-23 2001-05-08 Xros, Inc. Handheld document scanner
JP2001233491A (ja) * 2000-02-24 2001-08-28 Murata Mach Ltd 自動シート搬送装置
JP4080156B2 (ja) 2000-12-20 2008-04-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42975B2 (ja) * 2002-07-18 2007-07-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2555257Y (zh) 2002-08-08 2003-06-11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压纸机构
JP4332443B2 (ja) * 2003-03-07 2009-09-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38162B2 (ja) 2003-09-10 2008-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圧板機構、自動原稿送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94536B2 (ja) * 2004-06-23 2008-12-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US8149473B2 (en) * 2005-12-27 2012-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4808034B2 (ja) * 2006-02-10 2011-11-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除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46828A1 (en) 2007-06-28
US7852528B2 (en) 2010-12-14
KR100677625B1 (ko) 200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3345B2 (en) Scan unit having EMI noise block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can unit
CN101355621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设备
KR0181150B1 (ko) 화상형성장치의 용지경로 변경장치
JP395300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複合機
CN112180706B (zh) 成像装置
CN1988588A (zh) 包括自动文档送进器的图像读取装置
US9227802B2 (en) Scanner device and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with supply path, discharge path, and re-supply path integrally formed together
US8649074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maltifunction apparatus
JPS62117468A (ja) フアクシミリ装置
JP399091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9980015576U (ko) 현상기 내부의 토너량 유.무 감지장치
JPH0520039Y2 (zh)
CN100583941C (zh) 具有对齐单元的图像读取装置
US20050141056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ulti-functional apparatus
CN11138147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340474B2 (ja) 転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646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594773B2 (ja) 画像入力装置
KR20230012221A (ko) 정전기에 의한 이미지 신호 왜곡을 방지하는 화상 독취 장치
JP5639906B2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複合装置
JP200225842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17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2111975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418744B2 (zh)
JPH11255365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