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6664B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6664B
CN1976664B CN2005800218585A CN200580021858A CN1976664B CN 1976664 B CN1976664 B CN 1976664B CN 2005800218585 A CN2005800218585 A CN 2005800218585A CN 200580021858 A CN200580021858 A CN 200580021858A CN 1976664 B CN1976664 B CN 19766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absorbent polymer
fiber assembly
fiber
absorb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218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6664A (zh
Inventor
花生裕之
久保平
宫下义治
松井智嗣
深江晃礼
前田敏和
矢野广幸
古土井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o Pap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o Pap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948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680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948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5364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948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583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409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7747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447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5537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0316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9028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1038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9029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o Paper Corp filed Critical Daio Paper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5/01186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6001457A1/ja
Publication of CN1976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6664A/zh
Publication of CN1976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666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损害使用感和吸收性能,可以谋求轻量化、薄型化。本发明中,一种吸收体(50),具有纤维集合体(21)和高吸收性聚合物(54),作为该纤维集合体(21),使用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所述纤维束由纤维构成,并且,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54),使用吸水量大于等于50g/g的高吸收性聚合物。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这些吸收性物品、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体液吸收物品的吸收体一般使用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分散保持在浆粕短纤维的叠纤体中的吸收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以往的吸收体中,为了与轻量化·薄型化的要求相应,现状是只有减少吸收体内的纤维量。
但是,若降低浆粕的使用量,则吸收体的膨松明显减少,同时,挺立丧失,产生了使用感受到损伤,吸收性能降低,容易泄漏的问题。因此,在以往的吸收体中,在轻量化·薄型化方面存在界限,希望得到根本的改善。
专利文献1:特开2004-65300号公报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课题是能够不损伤使用感和吸收性能,谋求轻量化、薄型化。
发明内容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所述。
【第一发明】
一种吸收体,具有纤维集合体和高吸收性聚合物,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纤维集合体,使用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所述纤维束由纤维构成,并且,作为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使用吸水量大于等于50g/g的高吸收性聚合物。
(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组合使用由纤维束(纤维丛)构成的纤维集合体和吸水量高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该纤维束由纤维构成。即,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能够抑制膨松、挺立、吸收性能的降低,并且能够降低纤维使用量,使轻量化、薄型化成为可能,同时,通过采用吸水量比通常使用的物品多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能够对不可避免地吸收性能的降低进行补充。另外,吸水量如后面所述。
【第二发明】
第一发明所记载的吸收体,作为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使用吸水速度小于等于45秒的高吸收性聚合物。
(作用效果)
因为若吸水速度超过45秒,则容易产生被供给到吸收体内的体液返回吸收体外的所谓的回流,所以小于等于45秒为好。另外,对于吸水速度如后面所述。
【第三发明】
第一或第二发明所记载的吸收体,作为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使用凝胶强度大于等于900Pa的高吸收性聚合物。
(作用效果)
在通过使用纤维束而成为膨松大的吸收体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存在于纤维集合体外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量。但是,象这样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若吸收体液,则助长了粘着感。因此,为了抑制该粘着感,在本项记载的发明中,使凝胶强度为比以往一般使用的高,为大于等于900Pa。另外,对于凝胶强度如后面所述。
【第四发明】
第一至第四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等于400g/m2
(作用效果)
通过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等于400g/m2,可以利用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重量,来防止由于采用了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而造成的难以发挥轻量化的效果。
【第五发明】
第一至第四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作为上述纤维集合体,使用厚度为10mm时的纤维密度小于等于0.0075g/cm3的纤维集合体。
(作用效果)
若纤维密度过度地高,则即使使用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也难以谋求轻量化和薄型化。因此,使用具有本项记载的范围的纤维密度的纤维集合体为好。
【第六发明】
第一至第五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上述纤维集合体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等于0.0075g/cm2
(作用效果)
若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度地高,则即使使用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也难以谋求轻量化。因此,使用具有本项记载的范围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的纤维集合体为好。
【第七发明】
第一至第六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平面投影面积大于等于400cm2,且厚度小于等于1cm。
(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中,若吸收体的尺寸在该范围内,则可以不损伤吸收性能,容易地谋求轻量化、薄型化。
【第八发明】
第一至第七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重量小于等于15g。
(作用效果)
即使重量超过了15g,也有使用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这种情况的本身的效果,若重量相同,则吸收性能提高。但是,若成为该重量,则纤维集合体的重量相对于吸收体的重量的影响减少,使用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意义被削减。因此,若重视轻量化的观点,则吸收体的重量小于等于15g为好。
【第九发明】
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第一至第八发明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
(作用效果)
由于具有上述吸收体,所以能够得到具有上述吸收体的特征的吸收性物品。
【第十发明】
第九发明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的里面侧设置着保持片。
(作用效果)
在对纤维束开纤而形成的纤维集合体中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情况下,若接触制品的里面,则从纤维集合体脱落的或纤维集合体的下部的SAP粒子群的凹凸会造成“嘎扎声”的不协调感,使制品的价值降低。对此,若根据本发明设置保持片,则能够减轻从制品的里面接触时的“嘎扎声”的不协调感,或使之不会产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的发明,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其中,
附图说明
上述吸收体具有吸收芯,所述吸收芯具有通过对纤维束开纤形成的纤维集合体和保持在该纤维集合体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上述纤维集合体由纤度1-16旦尼尔的卷缩纤维构成,并且,厚度为10mm时的纤维密度是0.0060-0.0070g/cm3
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吸水量大于等于50g/g,且粒径为20-850μm。
第二方面的发明,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体液透过性顶片、体液不透过性片、设置在这些体液透过性顶片和体液不透过性片之间的吸收体以及设置在体液不透过性片的穿用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由无纺布构成的外装片,其中,
上述吸收体具有吸收芯和包覆片,所述吸收芯具有通过对纤维束开纤形成的纤维集合体和保持在该纤维集合体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所述包覆片包覆该吸收芯的至少穿用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和侧面,
上述纤维集合体由纤度1-16旦尼尔的卷缩纤维构成,并且,厚度为10mm时的纤维密度是0.0060-0.0070g/cm3
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吸水量大于等于50g/g,且粒径为20-850μm,
上述包覆片是单位面积重量为8-20g/m2的片,
在上述吸收芯的穿用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设置由无纺布构成的保持片,所述无纺布的基于KES试验的压缩能WC为0.01-10.00gf·cm/cm2,且压缩弹性变形RC为10-100%。
如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芯的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等于400g/m2,并且,在上述吸收芯的直接接收体液的区域的5cm×5cm的平面面积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纤维的重量比为1-14。
如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发明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芯没有形成轧纹加工产生的凹部。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产生上述各种效果。
图1是表示短裤型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展开状态的短裤型尿布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展开状态的短裤型尿布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吸收体的第1方式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吸收体的第2方式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吸收体的第3方式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吸收体的第4方式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吸收体的第5方式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吸收体的第6方式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吸收体的第7方式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吸收体的第7方式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吸收体的第7方式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吸收体的第7方式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吸收体的第7方式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吸收体的方向的概要图。
图16是表示吸收体的第8方式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吸收体的第9方式的剖视图。
图18是概略地表示吸收体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吸收体的其他方式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吸收体的其他方式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吸收体的其他方式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展开状态的带式尿布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2的4-4线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吸收体的制造设备例的概要图。
图25是表示开纤装置例的概要图。
图26是表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散布方式的概要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吸收体的方向的概要图。
图28是表示试验装置的说明图。
图29是概略地表示尿布状态下的加压下吸收量的测定方法的俯视图。
图30是概略地表示其他的方式的吸收体制造设备例的俯视图。
图31是概略地表示其他的方式的制造设备例的正视图。
图32是概略地表示其他的方式的制造设备例的另外的上游侧辊例的俯视图。
图33是表示吸收体的其他的方式的制造流程的概略图。
图34是概略地表示向片涂布粘接剂的例的俯视图。
图35是概略地表示向片涂布粘接剂的例的纵剖视图。
图36是向片涂布粘接剂的例的概略图。
图37是刀具辊部的放大图。
图38是吸收体的纵剖面概略图。
图39是展开状态的纸尿布的例的俯视图。
图40是图39的II-II剖视图。
图41是展开状态的纸尿布的例的俯视图。
图42是图41的II-II剖视图。
图43是另外的纸尿布的例的俯视图。
图44是另外的纸尿布的例的俯视图。
图45是另外的纸尿布的例的俯视图。
图46是另外的纸尿布的例的俯视图。
图47是另外的纸尿布的例的俯视图。
图48是表示通过压缩加工的槽的例的俯视图。
图49是有关其他的方式的固定式纸尿布的俯视图。
图50是图49的II-II剖视图。
图51是表示纤维集合体层的叠层状态的概略图。
图52是有关该其他的方式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剖视概略图。
图53是有关该其他的方式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剖视概略图。
符号说明
10…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0A…带式一次性尿布、10u…沿腿围的凹部、12…外装片、12A…底片、20…吸收性主体、21…纤维集合体、30…顶片、31…槽、40…中间片、50…吸收体、52…长纤、52X…捆、52Y…纤维束、52Z…纤维集合体、54…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6…吸收芯、58…包覆片、60、60A…护翼、62…弹性伸缩部件(线型橡胶)、64…阻挡片(侧片)、70…体液不透过性片、72…第二体液不透过性片、74…目标印刷片(目标带)、80…保持片、130…连接片(固定片)、151、152…上游侧夹持辊、153…下游侧夹持辊、156、157…切割构件、32…吸引鼓、41…刀具辊、42…刃尖、43…砧辊。E…凹部、Z…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区、样品尿布…100X、样品尿布100X的腰的部分…101、样品尿布100X的腿围部分…105、样品尿布100X的褶裥部分…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面参照附图所示的纸尿布及其制造设备,一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例】
图1中表示了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例。该短裤型一次性尿布10具有外面(里面)侧的外装片12和内面(表面)侧的吸收性主体20,在外装片12上固定着吸收性主体20。吸收性主体20是阻止并吸收保持尿或软便等的体液(在后述的生理用卫生巾时为经血)的部分。外装片12是用于穿用者穿用的部分。
外装片12例如为图示那样的沙漏形状,两侧被捆扎,这成为穿用者的脚伸入的部位。吸收性主体20可以采用任意的形状,在图示的方式中为长方形。
外装片12如图2所示,在吸收性主体20被设置固定在规定位置后,向前后折叠,通过热粘接等,将外装片12的前身片12F以及后身片12B的两侧部的接合区域12A接合。据此,得到图1所示的构造的、具有腰开口部WO和一对腿开口部LO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图示的吸收性主体20的长度方向(即,图2的上下方向。也是制品的前后方向)的中间的宽度,显示为比将外装片12的被捆扎的部分相接的宽度短的方式。该宽度的关系也可以相反,也可以是同一宽度。
外装片12希望是由两片例如阻水性无纺布的片构成,希望是使弹性伸缩部件位于这些片之间,通过其收缩力,与穿用者合身的方式。作为该弹性伸缩部件,虽然可以使用线型橡胶或弹性发泡体这样的带状物等,但希望使用多个线型橡胶。在图示的方式中,线型橡胶12C、12C…在腰围区域W沿宽度方向连续设置,在腰以下区域U仅设置在两侧部分,在下裆区域L没有设置。通过将线型橡胶12C、12C…设置于腰围区域W以及腰以下区域U这两者上,即使线型橡胶12C本身的收缩力弱,也因为作为整体在腰以下区域U与穿用者接触,所以制品恰当地与穿用者合身。
(吸收性主体)
实施方式的吸收性主体20如图3所示,具有由使体液透过的例如无纺布等构成的顶片30、中间片(第二片)40以及含有吸收芯56的吸收体50。另外,在吸收体50的里面侧,设有由塑料片等构成的体液不透过性片(也称为底片)70。在该体液不透过性片70的里面侧,设有外装片12。再有,在两侧具有护翼60、60。
(顶片)
顶片30具有透过体液的性质。因此,顶片30的材料只要是能够体现该体液透过性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以举例表示出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或多孔性塑料片等。另外,其中就无纺布而言,对其原料纤维是什么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例表示出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的合成纤维、人造丝或铜铵人造丝等的再生纤维、棉等的天然纤维等,以及使用这些两种以上的混合纤维等。再有,无纺布可以是通过任意的加工所制造出的无纺布。作为加工方法,可以举例表示出公开的方法,例如水刺法、纺粘法、热粘法、熔喷法、针刺法等。例如,若要求柔软性、垂感性,则水刺法是好的加工方法,若要求膨松性、柔和性,则热粘法是好的加工方法。
另外,顶片30可以是由一张片构成,也可以是通过粘合2张以上的片所得到的叠层片构成。同样,顶片30对于平面方向,可以是由一张片构成,也可以是通过粘合2张以上的片构成。
(中间片)
为了使透过了顶片30的体液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可以设置体液的透过速度比顶片30快,通常被称为“第二片”的中间片40。该中间片不仅使体液迅速地向吸收体转移,提高吸收体的吸收性能,而且还能防止所吸收的体液从吸收体“回流”的现象,使顶片30上总是保持干燥的状态。
中间片(第二片)40处于顶片30和包覆片58之间。如图20所示,也可以使用没有设置中间片(第二片)40的方式。
图示方式的中间片40比吸收芯56的宽度短,被配置在中央,但也可以遍及整个宽度地设置。中间片4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可以与吸收芯56的长度相同,也可以在以接收体液的区域为中心的短的长度范围内。中间片40的代表性的材料是体液透过性优异的无纺布。
作为中间片40,可以举例表示出与顶片30相同的材料,或水刺、浆粕无纺布、浆粕和人造丝的混合片、点粘或皱纹纸。特别好的是热风无纺布以及水刺无纺布。
中间片制品的前后方向的挺度虽然为0.05-0.75g·cm2/cm,但适合于用于减轻从制品的表面侧接触时的“嘎扎声”的不协调感或使之不会产生。这里,“制品前后方向的挺度”是表示作为利用纯弯曲试验机(KATO TECH公司制“KES-FB2”),在DFE感度20、曲率范围0.0cm-1-0.5cm-1的范围内,将裁剪为长200mm、宽200mm的样品进行弯曲的情况的值所得到的数据。就包覆片而言,也是同样。
(吸收体)
吸收体50具有吸收芯56和包覆片58,该吸收芯56具有对纤维束开纤的纤维集合体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该包覆片58至少包覆该吸收芯56的里面以及侧面。再有,在吸收芯56和包覆片58的里面侧部位(下侧的部分)之间设置保持片80。
(吸收体的第一方式)
图4表示吸收体的第一方式,该吸收体50具有吸收芯56和包覆片58,该吸收芯56具有纤维集合体21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该包覆片58至少包覆该吸收芯56的里面以及侧面,在包覆片58中的至少设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部分的整个面或者大致整个面上,以连续面状涂布粘接剂24。另外,“大致整个面”表示设置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部分的80%。
更详细地说,在包覆片58的内面上,借助粘接剂24,设置着由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22构成的层,在其上借助粘接剂25,还设置着由纤维集合体21构成的层,再有,在纤维集合体21上,借助粘接剂,粘接着包覆片58。虽然图示例的包覆片58被构成为通过在两肋部折返,来包覆纤维集合体21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但也可以采用通过上下两张片夹着进行包装的方式。作为该包覆片58,如后所述,适合使用皱纹纸或无纺布等的吸收性片。
另外,没有图示,在包覆片58中的至少设置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部分的整个面或大致整个面上,设置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和被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包围的多个没有粘接剂的部分,还可以被构成为具有通过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粘接于包覆片58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和存在于没有粘接剂的部分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在将粘接剂24涂布为连续面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帘幕涂布或辊涂布。另外,在设置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和由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包围的多个没有粘接剂的部分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螺旋涂布。作为粘接剂24,适合使用能够用于后述的纤维集合体的粘合剂的热可塑性树脂。另外,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粘接剂5,与纤维集合体1粘接固定为好。
在本第一吸收体的例中,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大部分通过粘接剂24与包覆片58粘接,或者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一部分通过粘接剂24与包覆片58粘接,同时,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大部分被限制在由涂布有粘接剂的部分包围的没有粘接剂的闭合空间内。另外,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粘接剂25与纤维集合体21粘接。据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手触时存在“嘎扎声”的感觉以及吸收特性的非有意识的不平衡。另外,符号26表示将纤维集合体21的与聚合物侧面的相反侧的面和包覆片58粘接的粘接剂。
(吸收体的第二方式)
图5表示吸收体的第二方式,相对于第一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纤维集合体21内也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54。
(吸收体的第三方式)
图6表示吸收体的第三方式,相对于仅在纤维集合体21的单侧(下侧)设置高吸收性聚合物54的第一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在纤维集合体2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高吸收性聚合物54。在该情况下,位于纤维集合体21的上侧的高吸收性聚合物54可以通过粘接剂28与纤维集合体21粘接。
(吸收体的第四方式)
图7表示吸收体的第四方式,是在第三方式中,还与第二方式同样地在纤维集合体21内也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54的方式。
(吸收体的第五方式)
图8表示吸收体的第五方式,是省略了在第二方式中的与包覆片58粘接的高吸收性聚合物54以及用于其粘接的粘接剂25,仅在纤维集合体21内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54的方式。
(吸收体的第六方式)
图9表示吸收体的第六方式,是相对于第五方式,在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54的纤维集合体21上另行设置仅仅为纤维集合体(没有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54)的层21B,同时,通过粘接剂26B,将保持高吸收性聚合物54的纤维集合体21和仅为纤维集合体的层21B粘接的方式。
(吸收体的第七方式)
图10以及图11表示吸收体50的第六方式。该吸收体50具有吸收芯56和包覆片58,该吸收芯56具有由纤维所构成的纤维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该包覆片58包覆它们,在特征方面,设置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相对地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该量的多少在图中用点的浓淡表示。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吸收特性,特别是吸收量具有有意识的不平衡。
特别是如图示例那样,使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中间部50C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比纤维集合体的长度方向两肋部50S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多是好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在将宽度方向与吸收性物品(图示例是纸尿布DP)相吻合而使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更多的体液被供给的宽度方向中间部50C的吸收量更多。
另外,如图12所示,使纤维集合体的长度方向中间部50M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比纤维集合体的长度方向前后50E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多也是好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在将长度方向与吸收性物品(图示例是纸尿布DP)相吻合而使用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更多的液被供给的长度方向中间部50M的吸收量更多。
另外,在长度方向两端的切割部50e上不设置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也是好的方式。在制造时,能够防止刀具刀刃的寿命的缩短。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付与量设定成三个阶段(多·少·无),通过反复由少·多·少·无构成的周期进行制造。
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使长度方向两端部50E、50E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比长度方向中间部50M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多。另外,虽然在图示例中,是将吸收体50的长度方向分为了中间部以及两端部三个部分,但也可以分成两个或四个以上的部分,分别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相异,另外,也可以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沿吸收体50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变化。
在吸收体50中,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可以保持在纤维集合体内,也可以保持在纤维集合体表面,或还可以在其两者中。再有,也可以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在纤维集合体表面仅保持在一部分上,在纤维集合体内保持在全体上。
但是,希望至少在体液接收区域,相对于纤维集合体,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SAP粒子)实质上分散在厚度方向全体上。该实质上分散在厚度方向全体上的状态作为图13的主要部位放大图概念地表示。另外,图13中符号52表示构成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长纤)。
在吸收芯56的上部、下部以及中间部没有SAP粒子的情况下,不能说“分散在厚度方向全体上”。因此,“分散在厚度方向全体上”除了相对于纤维集合体,“均匀地”分散在厚度方向全体上的方式以外,还包括虽然在上部、下部以及或中间部“不均匀”,但仍然分散在上部、下部以及中间部的各部分的方式。另外,也不排除一部分的SAP粒子没有侵入纤维集合体中,而是残存在其表面的方式,或一部分的SAP粒子穿过纤维集合体,处于包覆片58上的方式或图14所示那样处于保持片80上的方式。另外,在不考虑凝胶阻塞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在上部或仅在中间部不均匀,在不考虑回流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在中间部或仅在下部不均匀的方式。
虽然该第七方式是针对制品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在各部分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下面称为分散密度)存在大小,但作为其他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针对制品的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的全部的方向,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量均匀的方式。
对“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分散密度存在大小”的方式总结如下。现在,如图15所示,就吸收芯56而言,将制品的宽度方向作为X,长度方向作为Y,厚度方向作为Z,如表1所示,若分别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分散密度比其他的区域大(高)的情况定义为“聚集”,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分散密度相同的情况定义为“均匀”,则各方式的特有的效果如表2-表4所示。当然也可以将各条件组合使用。
  X(宽度方向)   中间聚集   均匀   缘部聚集
  Y(长度方向)   腹部聚集   中间聚集   均匀   背部聚集
  Z(厚度方向)   中间聚集   均匀   肌肤面   内衣面
就X方向而言,若为“中间聚集”,则可以将SAP有效地配置在必要部位,能够以低费用制造,并且制造时的SAP损失少。
Figure G05821858520061230D000131
就X方向而言,若为“均匀”,则SAP所造成的不协调感降低,使用中的SAP移动少。
Figure G05821858520061230D000141
就X方向而言,若为“缘部聚集”,则有效降低腿围或者肋部泄漏。特别适合与内衬共同使用。
Figure G05821858520061230D000151
(吸收体的第八方式)
接着,图16表示吸收体的第八方式。该吸收体50具有吸收芯56和包覆片58,该吸收芯56含有纤维集合体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该包覆片58包覆它们,在特征方面,设置了纤维集合体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密度相对地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该密度的高低在图中按层次表示。象这样,若设置纤维集合体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密度相对地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则能够使吸收特性,特别是吸收速度具有有意识的不平衡。
特别是如图示例那样,使宽度方向中间部50C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密度比宽度方向两肋部50S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密度高是好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吸收特性是宽度方向中间部50C的吸收速度慢,宽度方向两肋部50S的吸收速度快。据此,在将宽度方向与吸收性物品相吻合而使用的情况下,因为液较多地向宽度方向中间部50C中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供给,从这里向周围良好地扩散,所以能够将更大的面积用于吸收,同时,因为宽度方向两肋部50S中的吸收速度快,所以防止了所谓的侧漏。
(吸收体的第九方式)
接着,图17表示吸收体的第九方式。该吸收体50具有吸收芯56和包覆片58,该吸收芯56含有纤维集合体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该包覆片58包覆它们,在特征方面,设置了纤维集合体中的纤维密度相对地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该纤维密度的高低在图中用线的粗密表示。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性质是沿纤维的连续方向扩散液,密度越高,该倾向越显著。据此,即使设置纤维集合体中的纤维密度相对地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也能够使吸收体50的吸收特性具有有意识的不平衡。
象这样的纤维密度的高低能够通过在制造纤维集合体时局部强的开纤等、进行不平衡开纤,或者使用局部捆束多个纤维束等来实现。
特别是如图示例那样,使宽度方向中间部50C的纤维密度比宽度方向两肋部50S的纤维密度高是好的方式。纤维集合体具有若纤维密度低,则体液保持性优异,另一方面,若纤维密度高,则体液扩散性优异的特性。因此,若设置该密度的不同,则在宽度方向中间部50C中,体液迅速地扩散,在不需要快速的扩散性的两肋部50S中,提高了体液保持性,付与了各部位好的特性。更具体地说,因为宽度方向中间部50C中的体液的扩散性比宽度方向两肋部50S中的体液的扩散性高,所以在将宽度方向与体液吸收性物品相吻合而使用的情况下,在更多的液被供给的宽度方向中间部50C中,体液容易扩散,能够将更大的面积用于吸收,同时,因为在宽度方向两肋部50S中,液难以扩散,所以有效地防止了所谓的侧漏。
但是,与宽度方向两肋部50S以及宽度方向中间部50C的纤维密度为怎样的差无关,两肋部50S的纤维密度是10-100g/m3为好,是20-70g/m3为更好,是30-50g/m3为特好。若两肋部50S的纤维密度过低,则存在纤维集合体向宽度方向聚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两侧端部的纤维密度过高,则存在给穿用者造成不协调感的可能性。
(吸收体的配置)
在将吸收体50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虽然将哪个作为体液接收侧均可,但特别是在第一方式等中,最好是将纤维集合体21侧(图中上侧)作为体液接收侧使用。
另外,图18表示纸尿布DP或生理用卫生巾NP中的吸收体的配置例。对纤维束开纤的纤维集合体具有在纤维的连续方向(流动方向)容易使体液扩散,但在与纤维的连续方向正交的方向,体液难以扩散的特性。因此,虽然希望吸收体50如图18(a)(b)所示,将纤维(由多条线表现)的连续方向设置成沿物品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但也可以如图18(c)(d)所示,将纤维连续方向设置成沿物品的宽度方向。若将纤维的连续方向作为物品的长度方向,则液在长度方向也能迅速地扩散,能够有效利用吸收体50的整个面。
(纤维集合体)
纤维集合体是通过对由实质上被看作连续纤维的作为长纤的束的纤维束(纤维丛)所组成的,更具体地说是对上述纤维束进行开纤而形成的,即为长纤的集合体。作为构成纤维束的纤维,虽然可以使用例如多糖类及其衍生物(纤维素、纤维素酯、壳多糖、脱乙酰壳多糖等)、合成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酯、ポリラクタアミド、聚醋酸乙烯脂等)等,但最好是纤维素酯以及纤维素。
作为纤维素,可以使用棉、棉籽绒、木浆等源自植物体的纤维素或细菌纤维素等,也可以是人造丝等的再生纤维素,再生纤维素可以是被纺纱的纤维。
作为适合采用的纤维素酯,可以使用例如醋脂纤维素、丁酸酯纤维素(セルロ一スブチレ一ト)、纤维素丙酸酯等的有机酸酯、醋酸丙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硝酸醋酸纤维素等的混酸酯以及聚己内酯接枝纤维素酯等的纤维素酯衍生物等。这些纤维素酯可以单独或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纤维素酯的粘度平均聚合度例如是50-900,最好是200-800的程度。纤维素酯的平均置换度例如是1.5-3.0(例如2-3)的程度。
纤维素酯的平均聚合度例如可以是10-1000,好的是50-900,更好的是200-800的程度,纤维素酯的平均置换度例如可以是1-3的程度,好的是1-2.15的程度,更好的是1.1-2.0的程度。纤维素酯的平均置换度从提高生物降解性等的观点出发可以选择。
作为纤维素酯,合适的是有机酸酯(例如与炭素数为2-4的程度的有机酸的酯),特别合适的是醋脂纤维素。醋脂纤维素的醋化度大多为43-62%的程度,特别是若为30-50%的程度,则因为生物降解性也优异,所以好。特别好的醋脂纤维素是纤维素二醋酸酯。
构成纤维束的纤维也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例如,热稳定剂、着色剂、油剂、效率促进剂、白色度改良剂等。
构成纤维束的纤维的纤度可以例如为1-16旦尼尔,好的为1-10旦尼尔,更好的是2-8旦尼尔的程度。构成纤维束的纤维也可以是非卷缩纤维,但最好是卷缩纤维。卷缩纤维的卷缩度可以例如为每英寸5-75个,好的是10-50个,更好的是15-50个的程度。另外,多数情况使用均匀地卷缩的卷缩纤维。若使用卷缩纤维,则可以制造膨松且重量轻的吸收芯,同时,可以容易地通过纤维间的交络制造一体性更高的纤维束。对构成纤维束的纤维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异形(例如Y字状、X字状、I字状、R字状等)或中空状等的任意的形状。构成纤维束的纤维可以按照通过将例如3,000-1,000,000根,好的是5,000-1,000,000根程度的单纤维捆扎而形成的纤维束(纤维丛)的形式使用。纤维丛最好是将3,000-1,000,000根程度的连续纤维集束而构成。
纤维束因为纤维间的交络弱,所以主要以维持形状为目的,可以使用具有对纤维的接触部分进行粘接或熔接作用的粘合剂。作为粘合剂,除了三醋精、三甘醇二乙酸酯(トリエチレングリコ一ルジアセテ一ト)、三甘醇二丙酸酯(トリエチレングリコ一ルジプロピオネ一ト)、邻苯二甲酸盐、二甲氧基乙基酞酸酯(ジメトキシエチルフタレ一ト)、柠檬酸三乙酯等的酯类可塑剂以外,还可以使用各种的树脂粘接剂,特别是热可塑性树脂。
在作为粘合剂使用的热可塑性树脂中,含有通过熔融·固化体现粘接力的树脂,且为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树脂以及水溶性树脂。作为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树脂和水溶性树脂,还可以根据需要同时使用。
作为水不溶性或水难溶性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的烯烃类的单体或共聚物、聚醋酸乙烯、聚甲基丙烯甲酯、甲基丙烯甲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类单体和苯乙烯单体的共聚物等的丙烯树脂、聚氯乙烯、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类单体和(甲基)丙烯类单体的共聚物等的苯乙烯类聚合物、即使变性也没有问题的聚酯、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尼龙612等的聚酰胺、松香衍生物(例如松香酯等)、碳氢化合物树脂(例如松节油树脂、双环戊二烯树脂、石油树脂等)、氢化烃树脂(水素添加炭化水素树脂)等。这些热可塑性树脂可以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水溶性树脂,可以使用各种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醚、乙烯单体和羧基、砜酸基或者与具有这些盐的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等的乙烯类水溶性树酯、丙烯类水溶性树脂、聚环氧烷、水溶性聚酯、水溶性聚酰胺等。这些水溶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两种以上的组合来使用。
在热可塑性树脂中,可以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的稳定剂、充填剂、可塑剂、防腐剂、防霉剂等的各种添加剂。
但是,在可能的前提下,应避免使用妨害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侵入的粘合剂成分。最好不使用妨害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侵入的粘合剂成分。
因为纤维束是由公知的方法制造的,所以不进行详细说明。适合用于吸收体50的纤维素二醋酸酯的纤维束的大件,由セラニ一ズ公司或ダイセル化学工业等在市场销售。纤维素二醋酸酯的纤维束的大件密度约为0.5g/cm3,总重量为400-600kg。
从该大件撕下纤维束,以希望的尺寸、体积开纤成宽的带状。纤维束的开纤宽度可以任意,例如,可以是宽100-2000mm,好的是宽度150-1500mm,特别好的是制品吸收芯的宽度即100-300mm的程度。另外,通过调整纤维束的开纤程度,可以调整吸收芯的密度。
作为纤维集合体,合适的是厚度为10mm时的纤维密度小于等于0.0075g/cm3,特别是为0.0060-0.0070g/cm3的纤维集合体。若纤维密度过高,则使用通过对纤维束开纤而形成的纤维集合体的优点减少,例如,难以谋求轻量化和薄型化。另外,纤维集合体的单位面积重量是小于等于0.0075g/cm2,特别好的是0.060-0.070g/cm2。若纤维单位面积重量过高,则使用通过对纤维束开纤而形成的纤维集合体的优点减少,例如,难以谋求轻量化和薄型化。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可以通过对选择成为卷筒料的纤维束或根据其制造条件来调整。
作为纤维束的开纤方法,例如可以使用将纤维束缠挂在多个开纤辊上,随着纤维束的行进,逐渐扩大纤维束的宽度来开纤的方法、反复进行纤维束的拉紧(伸长)和松弛(收缩)来开纤的方法、使用压缩空气扩大宽度·开纤的方法等。
(高吸收性聚合物)
有关本发明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希望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在本说明书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是表示除“粒子”之外,还包含“粉体”的意思。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可以直接使用用于这种吸收性物品的粒子的直径,例如,20-850μm适合使用。具体地说,可以使用有下述那样的特性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平均粒子径:约350μm
粒度分布
850μm on:0%
500μm on:12.2%
250μm on:75.7%
180μm on:8.8%
106μm on:2.4%
106μm pass:0.9%
一次粒子径:110-120μm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材料,可以不加特别限定地使用,但适合使用吸水量大于等于50g/g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有淀粉类、纤维素类和合成聚合物类等,可以使用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钠羧甲基纤维素的交联物和丙烯酸(盐)的聚合物等。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形状,通常使用的粉粒体状就合适,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形状。
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适合使用吸水速度小于等于45秒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若吸水速度超过45秒,则容易产生供给到吸收体内的体液返回到吸收体外的所谓回流现象。
再有,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适合使用凝胶强度大于等于900Pa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据此,即使是在通过使用纤维束而成为膨松的吸收芯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抑制体液吸收后的表面粘着感。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单位面积重量能够相应该吸收体的用途所要求的吸收量而恰当地确定。因此,不能一概而言,例如可以是小于等于400g/m2。若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过小,则不能保持吸收性能,反之,若过大,则不仅效果饱和,而且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过剩产生上述的“嘎扎声”的不协调感。
如必要的话,则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可以在吸收芯56的平面方向调整散布密度或散布量。例如,可以使散布量在体液的排泄部位比其他的部位多。在考虑男女差别的情况下,男用可以提高前侧的散布密度(量),女用可以提高中央部的散布密度(量)。另外,在吸收芯56的平面方向,还可以局部地(例如斑点状)设置不存在聚合物的部分。
可以根据需要,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准备粒径分布不同的多数,依次在厚度方向散布·投射。例如,将后述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构件90隔开间隔沿多个线方向配置,在先将粒径分布小的粒子散布·投射后,通过散布·投射粒径分布大的粒子,可以使粒径分布小的粒子分布在吸收芯56内的下侧,使粒径分布大的粒子分布在上侧。该方式因为能够使粒径分布小的粒子很深地侵入到纤维集合体内,所以有效。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和纤维集合体的比率左右吸收特性。作为吸收芯56中的直接接收体液的区域的5cm×5cm的平面面积内的重量比,希望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长纤重量为1-14,特别希望是3-9。
(吸收芯的尺寸·重量)
另一方面,吸收芯56的尺寸希望其平面投影面积大于等于250cm2,好的是大于等于400cm2,并且其厚度为小于等于10mm,好的是0.5-10mm,尤其是1-5mm。若吸收芯的尺寸在该范围内,则在容易谋求轻量化、薄型化,不会导致重量和厚度、成本的增加,提高了复原性的基础上,极其有利。另外,最好吸收芯的重量小于等于25g,最好是10-20g而构成。特别是,若小于等于15g,则通过使用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所造成的轻量化效果特别显著。
(吸收芯的压缩特性)
吸收芯56的压缩弹性变形RC好的是40-60%,更好的是45-60%,特别好的是50-60%。据此,能够通过吸收芯本身,发挥充分的复原性。
再有,若吸收芯56的压缩能量WC为4.0-10.0gf·cm/cm2,好的是4.0-7.0gf·cm/cm2,则在包装时,由于可以以与以往相同的水平,或高于以往地紧凑地压缩,所以很好。
这些压缩特性可以通过由于开纤等而进行的纤维集合体的纤维密度的调整、纤维原料的选定、可塑剂等的粘合剂的种类的选定·处理程度的调整,或这些的组合等来调整。
这里,压缩能量(WC)是指在对被裁剪为长200mm、宽50mm的试验片(保持片)的中央部以50g按压时(实施例是此时的厚度)的能量消耗量。
该压缩能量(WC)可以通过便携压缩试验机(KES-G5、KATOTECH公司制)进行测定。在该试验机情况下的测定条件是SENS:2、测力计的种类:1kg、SPEED RANGE:STD、DEF感度:20、加压面积:2cm2、获取间隔:0.1(标准)、STROKE SET:5.0、上限载荷:50gf/cm2
另一方面,压缩弹性变形(RC)是表示纤维被压缩时的回复性的参数。因此,若回复性好,则压缩弹性变形大。该压缩弹性变形可以通过便携压缩试验机(KES-G5、KATO TECH公司制)进行测定。在该试验机情况下的测定条件与上述压缩能量的情况相同。
(包覆片)
作为包覆片58,可以使用面巾纸,特别是皱纹纸、无纺布、多层无纺布、开有小孔的片等。但是,希望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不会析出的片。在替代皱纹纸,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亲水性的SMMS(水刺/熔喷/熔喷/水刺)无纺布特别合适,其材质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丁烯/聚丙烯等。单位面积重量希望是8-20g/m2,特别希望是10-15g/m2
该包覆片58如图3所示,除了为包覆纤维集合体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层全体的方式外,还可以例如如图19所示,仅包覆该层的里面以及侧面。另外,虽未图示出,也可以是用皱纹纸或无纺布仅覆盖吸收芯56的上面以及侧面,用聚丁烯等的体液不透过性片覆盖下面的方式、用皱纹纸或无纺布覆盖吸收芯56的上面,用聚丁烯等的体液不透过性片覆盖侧面以及下面的方式等(这些各原料为包覆片的构成要素)。若有必要,虽然也可以是用上下两层片夹着纤维集合体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层的方式,或仅将纤维集合体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层配置在下面·上面的方式,但是,因为很难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移动,所以不是所希望的方式。
(保持片)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可以通过其散布等位于保持片80和吸收芯56上之间。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能够在向纤维集合体散布·投射时,或其后的工序、或消费者使用前的流通过程,穿过纤维集合体的情况。穿过了纤维集合体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群的凹凸在消费者使用时,在手触摸时有“嘎扎声”的不协调感。因此,使具有吸收性聚合物的保持性能的保持片80处于吸收芯56和包覆片58之间。该保持片80对仅有面巾纸(皱纹纸)等的包覆片58是不足的挺立进行加强,减轻或防止消费者在使用时手触摸时的不协调感。
另外,图14中,示意地表示了在吸收芯56的下方设置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情况、或者含在吸收芯56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在从制造到消费者使用的阶段,从纤维集合体析出,汇集在保持片80上的情况。
对保持片8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具有吸收性聚合物的保持性能即可。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例表示出无纺布、卷缩浆粕、低吸收性的棉纤维(例如,对未脱脂的棉纤维、脱脂的棉纤维、人造丝纤维用阻水剂或疏水化剂进行了处理等)、聚乙烯纤维、聚酯纤维、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绢、棉、麻、尼龙、聚氨酯、醋酸纤维等。
在保持片80为无纺布的情况下,该保持片80其基于KES试验的压缩能量好的是0.01-10.00gfcm/cm2,更好的是0.01-1.00gfcm/cm2,且其压缩弹性变形好的是10-100%,更好的是70-100%的无纺布。另外,保持片80的制品前后方向的挺度为0.05-0.75g·cm2/cm,因为能够减轻或不产生因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为起因的“嘎扎声”的不协调感,所以很好。这里,“制品前后方向的挺度”是表示作为利用纯弯曲实验机(KATO TECH公司制“KES-FB2”)在DFE感度20、曲率范围0.0cm-1-0.5cm-1的范围内,将裁剪为长200mm、宽200mm的样品进行弯曲的情况的值所得到的数据。
设置保持片80的理由是以先行接触的方式,保持例如从吸收芯56下落(脱离)到下方的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因此,就脱离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而言,因为是借助包覆片58以及保持片80与使用者接触,所以不存在作为“嘎扎声”的不协调感传递给使用者的可能性。特别是,若为上述的压缩能量以及压缩弹性变形的无纺布,则充分发挥作为保持片的功能。
另外,因为脱离的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被保持片80保持,没有在包覆片58上移动,所以不存在产生吸收能力的不平衡的可能性。特别是,因为防止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在保持片80上移动,所以能够预先将具有粘着性的热熔粘接剂等涂布在保持片80上。另外,也可以通过使保持片80的上面(朝向使用面侧的面)为糙面,来防止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在保持片80上移动。作为用于糙面化或羽毛竖起的手段,可以列举出在制造无纺布时进行使之不是网面而是非网面的抛光加工、通过针刺法进行的加工、刷光加工等。
保持片80可以如图3等所示,仅设置在吸收芯56的下方,另外,也可以如图14所示,通过吸收芯56的侧面,提升到吸收芯56的上面并延伸。另外,还可以重叠多个保持片80来使用。
上述例是在吸收芯56和包覆片58的里面侧部位之间设置保持片80的例子,保持片80可以与包覆片58相比在里面侧(该方式未图示出),也可以不另行设置保持片80,而是使包覆片58本身作为保持片发挥功能,总而言之,只要相对于吸收芯56,将保持片80设置在里面侧,即可减轻从制品的里面接触时的“嘎吱声”的不协调感,或使之不会发生。
(体液不透过性片)
体液不透过性片70单单表示配置在吸收芯56的里面侧的片,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顶片30之间有吸收芯56的片。因此,本体液不透过性片其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具体地说,可以举例表示出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烯烃类树脂、或将无纺布叠层到聚乙烯片等的多层无纺布、中间有防水薄膜,实质上确保了不透液性的无纺布(在该情况下,由防水薄膜和无纺布构成体液不透过性片)等。当然,除此之外,还能举例表示出近年从防止不透气的观点出发,较好地被使用的不透液性且具有透湿性的材料。作为该不透液性且具有透湿性的材料的片,可以举例表示出例如在将无机填充剂混合到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烯烃类树脂中,形成片后,在一轴或二轴方向延伸而得到的微多孔性片。
体液不透过性片70虽然可以通过以所谓的突出缠绕的方式在使用面延伸(未图示出),来防止体液的侧漏,但是在实施方式中,针对侧漏,是通过使第二体液不透过性片72处于形成护翼60的双重的阻挡片64之间来防止。根据该方式,因为第二体液不透过性片72延伸到护翼60竖起的部位,所以还有能够防止在顶片30上传递并横向扩散的体液或护翼60、60之间的软便的侧漏的优点。
(护翼)
设置在制品的两侧的护翼60、60是为了阻止在顶片30上传递并沿横向移动的尿或软便,防止侧漏而设置,但是它是附加要素。
图示的护翼60是使阻挡片为双重而形成的物品,被形成为覆盖从吸收芯56的里面侧向顶片30的下方折入的部分,突出于表面侧。为了阻止在顶片30上传递并沿横方向移动的尿,特别是将体液不透过性片70的侧部插入双重的无纺布片之间,延伸到突出于表面侧的护翼60的途中。
另外,护翼60自身的形状可以适当地设计,在图示的例中,在护翼60的突出部的前端部以及中间部,弹性伸缩部件例如线型橡胶62在拉伸下被固定,在使用状态中,通过其收缩力,护翼60竖起。在中间部的线型橡胶62与前端部的线型橡胶62、62相比位于中央侧,并被固定在顶片30的前后端部的关系下,如图3所示,护翼60的基部侧成为向中央侧倾斜地竖起,从中间部开始前端部向外侧倾斜地竖起的方式。
阻挡片的材料可以具有使体液透过的性质,也可以具有不使体液透过的性质,对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与作为顶片30或体液不透过性片70所举例表示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但是,从防止肌肤接触或摩擦造成斑疹等的观点出发,好的是无纺布,更好的是产热风无纺布等那样膨松的无纺布。
另外,可以根据所重视的功能,分别单独或组合使用阻水性无纺布或亲水性无纺布。例如,若重视防止体液的渗透,或提高皮肤接触感等,则好的是阻水性无纺布,例如被涂层有硅类、石蜡类、アルキルクロミツククロリド类阻水剂等的阻水处理无纺布。另一方面,若重视体液的吸收性,则好的是亲水性无纺布,例如,除由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等构成的无纺布外,还可以使用通过亲水剂对非亲水性纤维进行过亲水处理的无纺布。
(弹性伸缩部件)
作为弹性伸缩部件,只要是具有伸缩性的物质即可,对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例表示出伸缩热熔材料、伸缩薄膜、线型橡胶、平型橡胶等。另外,作为原料,例如可以举例表示出苯乙烯类、烯烃类、氨基甲酸酯类、酯类的橡胶、或聚氨基甲酸酯、聚乙烯、聚苯乙烯、丁苯、硅、聚酯等的发泡体等。
(轧纹加工)
也可以从顶片30的表面侧开始在厚度方向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E。在该情况下,除了仅在顶片30上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E外,也可以或是如图21(a)所示,在顶片30和中间片40两者上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E,或是如图21(b)所示,以从顶片30的表面侧到达吸收芯56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或者大致全体的方式,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E,或是如图21(c)所示,以从顶片30的表面侧到达保持片80的方式,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E。从以不阻碍透液性为条件,能够充分地进行轧纹加工的方面来看,为了在顶片30和中间片40两者上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E,希望作为中间片40,在单位面积重量为8-40g/m2,厚度为0.2-1.5mm的范围内,作为顶片30,在单位面积重量为15-80g/m2,厚度为0.2-3.5mm的范围内。
另外,也可以不在顶片30上形成凹部,仅在中间片40上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再有,也可以不在顶片30以及中间片40上形成凹部,仅在吸收芯56上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另外,也可以不在顶片30、中间片40以及包覆片58上形成凹部,仅在吸收芯56上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
凹部E具有在其延伸的方向引导体液使之扩散的效果。因此,若使凹部E实质上槽状地连续(多个凹部空开间隔成列,形成一个槽的情况也包括在内),则体液在到达吸收芯前,在表面侧层的凹部E传递扩散,能够将吸收芯的更广泛的部分用于吸收。因此,制品整体的吸收容量增大,成为难以产生由于吸收容量不足导致的从侧方的泄漏或回流的吸收性物品。
另一方面,虽然由纤维束构成的吸收芯56与以往的浆粕物相比,刚性容易降低,但因为若能在吸收芯56上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则能够提高刚性,所以很好。虽未图示,但为了提高吸收体50的刚性,从吸收芯56的里面侧(相对于顶片30侧而言是相反侧)开始在厚度方向形成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也是好的方式。为了形成该里面侧的凹部,可以以从保持片80、包覆片58、体液不透过性片70或外装片12的里面侧开始到达吸收芯56的方式一体地进行轧纹加工。另外,虽然这样的里面侧的凹部最好与表面侧的凹部E一起形成,但也可以不形成表面侧的凹部E,仅形成里面侧的凹部。在将凹部设于表里两侧的情况下,凹部的方式可以是表里共通,另外,也可以使表里不同。
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具有在其延伸的方向引导体液使之扩散的效果。另外,还有提高刚性的效果。因此,希望考虑这些效果来决定通过轧纹产生的凹部的方式。例如,凹部除了是实质上槽状地连续的凹部(多个凹部空开间隔成列,形成一个槽的情况也包括在内)外,还可以是多个凹部隔开间隔点状地配置的凹部。另外,作为平面图案,可以采用槽状或点状的凹部沿制品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将它们组合而成的格子状的宽度方向往复的锯齿状(狗牙状)的、或不规则地配置的方式等。再有,也可以采用针状、圆锥状、蛇腹状等合适的方式。
(其他)
另外,虽然未图示出,但吸收性主体20的各构成部件可以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相互固定。在涂布粘接剂的情况下,可以在粘接面有意地设置涂布部分和不涂布部分。另外,粘接剂可以通过帘幕、狭缝、螺旋、控制接缝(Ω字型涂布)、珠状涂布等进行涂布。
(带式一次性尿布的例)
另一方面,图22以及图23表示带式一次性尿布的例。图23是图22中的4-4线向视图,但针对吸收性主体20,稍稍夸张地进行图示。
带式一次性尿布10A具有安装在尿布的背侧两侧端部的连接片,在该连接片的固定面上具有搭钩元件,同时,使构成尿布的里面的底片为无纺布叠层体,在穿着尿布时,是能够将连接片的搭钩元件卡合到底片的表面的任意位置的尿布。
吸收性主体20在顶片30和体液不透过性片70之间有吸收芯56。该吸收芯56整体被由面巾纸构成的包覆片58包覆,俯视为长方形。在吸收芯56和包覆片58之间设置保持片80。
再有,在顶片30和吸收芯56之间有中间片40。体液不透过性片70为比吸收芯56宽的长方形,在其外方设置由沙漏形状的无纺布构成的底片12A。
顶片30为比吸收芯56宽的长方形,从吸收芯56的侧缘稍向外方延伸,与体液不透过性片70通过热熔粘接剂等被固定。
在尿布的两侧部,形成向使用面侧突出的护翼60A,该护翼60A由实质上在宽度方向连续的由无纺布构成的阻挡片64和弹性伸缩部件,例如作为由线型橡胶构成的一根或多根腿围用弹性伸缩部件的线型橡胶62构成。130是由尼龙粘链构成的连接片。
阻挡片64的内面在离开顶片30的侧缘的位置具有固定始端,从该固定始端到体液不透过性片70的延伸缘,宽度方向外方部分通过热熔粘接剂等被固定。阻挡片64的外面在其下面,通过热熔粘接剂等固定在底片12A上。再有,设置着衬垫翼用弹性伸缩部件,例如线型橡胶66。
阻挡片64的内面的、向体液不透过性片70的固定始端形成护翼60A的竖起端。在腿围中,与该竖起端相比的内侧是未固定于制品主体的自由部分,该自由部分通过线型橡胶62的收缩力竖起。
在本例中,作为连接片130通过使用尼龙粘链,可以相对于底片12A机械地固定。因此,可以省略所谓的目标带,并且能够自由选择连接片130的固定位置。
连接片130可将塑料、多层无纺布、纸制等的连接基础材料的基部通过例如粘接剂接合于底片12A上,在前端侧具有搭钩元件130A。搭钩元件130A通过粘接剂与连接基础部件接合。搭钩元件130A在其外面侧具有多个卡合片。在与搭钩元件130A相比的前端侧具有临时固定粘接剂部130B。在制品组装的末期,通过使临时固定粘接剂部130B粘接于阻挡片64上,来防止连接片130的前端侧的剥离。在使用时,抵抗其粘接力进行剥离,将连接片130的前端侧带入前身片。前端侧从临时固定粘接剂部130B露出有连接基础部件,成为垂片部。
在前身片的开口部侧,在底片12A的内面侧设置着作为设计片的目标印刷片74,是进行了使固定连接片130的搭钩元件130A的位置容易被看到的设计的目标印刷,以从外部透过底片12A能够目视识别的方式进行。
在穿着尿布时,因为是以船形将尿布穿着在身体上,这样因为线型橡胶62的收缩力发挥作用,所以在腿围中,通过线型橡胶62的收缩力,护翼60A竖起。
被竖起部包围的空间形成尿或软便的封入空间。若排尿到该空间内,则该尿通过顶片30被吸收到吸收芯56内,同时,就软便的固体成分而言,护翼60A的竖起部成为阻挡,防止其越过。万一越过了竖起部的竖起远位侧缘而横向泄漏的尿是通过平面接触部的阻挡功能防止其侧漏。
在本方式中,形成各竖起翼的阻挡片64希望不是透液性而是实质上不透液性(半透液性也可以)。另外,可以对本发明的表面片(无纺布叠层体)通过硅处理等,使之成为排斥液体的性质。无论怎样,合适的是阻挡片64以及底片12A分别具有通气性,并且阻挡片64以及底片12A分别是耐水压为大于等于100mmH2O的片。据此,在制品的宽度方向侧部体现了通气性,能够防止穿着者的斑疹。
对于其他的点,例如各部的使用材料等,由于与上述的短裤型纸尿布的情况相同,所以斗胆省略说明。
(制造设备的方式)
接着,对吸收体的制造设备例进行说明。图24表示吸收体的制造设备例,供给以希望的宽度·密度进行了开纤的连续带状的纤维集合体52Z。在开纤时,例如,如图25所示,从纤维束的捆52X依次放出纤维束52Y,在该运送过程中,在依次通过使用压缩空气的扩宽开纤构件120,和将周速度象下游侧的辊那样快的多个开纤夹持辊126A、126B、126C组合而成的开纤部,并进行扩宽·开纤后,通过粘合剂添加箱140,付与(例如使三醋精的烟雾充满在箱中)粘合剂140b,可以成为由所希望的宽度·密度的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52Z。该开纤线被构成为与图24的吸收体制造线直接连结,将制造出的纤维集合体52Z直接送入吸收体制造线。
可以在向被供给到吸收体制造线的纤维集合体52Z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之前涂布粘接剂。因此,在图示例中,在运送线中的聚合物散布位置的上游侧配设粘接剂涂布装置114。作为粘接剂,可以恰当地使用由热可塑性树脂(具体例如前所述)构成的粘接剂。粘接剂除了使用帘幕涂布和辊涂布连续面状地涂布外,还可以使用螺旋涂布,设置涂布粘接剂的部分,和被涂布粘接剂的部分包围的多个没有粘接剂的部分。粘接剂的涂布量只要恰当地确定即可,通常的情况下,大于等于1g/m2合适。但是,因为若过多地涂布,则妨碍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移动,所以好的是在1-10g/m2的范围内。
在涂布粘接剂时,在将使用压缩空气的开纤构件110、120接近地设置于粘接剂涂布装置114的上游侧的情况下,存在泄露出的压缩空气AR沿纤维集合体52Z流入粘接剂涂布装置114,或是使粘接剂的供给紊乱,或是使粘接剂干燥的可能性。因此,最好构成为在粘接剂涂布装置114的上游侧,设置遮蔽板113,遮蔽压缩空气AR。该遮蔽板113最好至少设置在纤维集合体52Z的粘接剂涂布装置114侧。
涂布有粘接剂的纤维集合体52Z接着,其上面通过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构件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该散布例如可以通过简单地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通过自重下落于纤维集合体52Z上来进行。
此时,可以根据需要,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散布量周期地变化。具体地说,交互地反复散布状态和非散布状态,沿运送方向交互地设置付与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部分和没有付与的部分(沿运送方向间歇地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是一个好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如图26所示,在后面将进行切割的切割位置C上,基本不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特别好。具体地说,特好的是空开比吸收体的一个长度短一些的恰当的长度L1,例如,沿运送方向空开10-30cm的间隔,确定切割位置C,成为在以此为中心含有足够的切割余量的长度L2,例如以5-20mm程度遍及宽度方向整体,实质上不存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状态(不足单位面积重量0.01g/cm2),进行切割。象这样,通过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付与工序和切割工序同步,从后述的实施例也可以明白,与在具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部分进行切割的情况相比,能够明显地延长刀具刀刃的寿命。
可以利用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散布量的周期性变化,设置散布量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另外,还可以连续地增减散布量,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采用在切割位置不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并且,随着接近切割位置之间的运送方向中央部而使散布量增加的方式。
接着,散布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纤维集合体52Z可以通过旋转辊仅进行旋转,运送到后面的工序,但是,通过真空辊106在旋转的同时进行吸引也是好的方式。该真空辊106被构成为在外周壁具有吸气孔,遍及其周方向规定范围(图示例中大致左半部分的范围),从内侧通过未图示出的吸引泵进行吸引。散布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纤维集合体通过真空辊106与外周面接触的同时被引导。然后,在该过程中,通过从真空辊106的吸气孔进行吸引,环境气体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付与侧通过纤维集合体52Z内,通过相反侧(真空辊106侧),通过该气体的通过力,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在纤维集合体52Z内移动。
特别是在好的方式中,在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散布到纤维集合体52Z上后,进一步在其上覆盖包覆片58等的片。在该情况下,在真空辊106中,从纤维集合体中的包覆着片58的面的相反侧面进行吸引。象这样,若在吸引时片58被包覆,则与没有包覆什么的情况相比,更强的吸引力作用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能够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效果良好地向纤维集合体52Z内部移动·分散。作为该片,可以使用皱纹纸、无纺布、开孔片等的液透过性片,聚乙烯制薄膜等的液不透过性片。在图示例中,该片仅仅是包覆片58,但在设置上述的保持片80的情况下,虽未图示出,也可以将保持片与包覆片58一起供给,在这些片和纤维集合体52Z重叠的状态下,进行吸引。
为了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固定在纤维集合体52Z上,除了在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前的纤维集合体52Z上涂布粘接剂外,虽未图示出,还可以在付与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后,且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在纤维集合体52Z内移动前的纤维集合体52Z上涂布粘接剂,即,从图示例来说,在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被散布后到进入真空辊106之前的期间,可以将粘接剂涂布到纤维集合体52Z上。
另外,在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散布到纤维集合体52Z上后,进一步在其上覆盖保持片80或包覆片58等的片的情况下,可以在相对于真空辊106的片供给路径上设置粘接剂涂布装置115,预先向片58的成为纤维集合体52Z侧的面供给粘接剂。若采用该方式,则露出于纤维集合体52Z表面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借助粘接剂被固定在片58上,未粘接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通过后面的吸引向纤维集合体52Z内部移动。但是,因为存在粘接剂附着在真空辊106上引起孔阻塞等,在下游侧设备中,产生以粘接剂的附着为起因的故障的可能性,所以针对片58还是不勉强涂布粘接剂为好。
再有,也可以在真空辊106的下游侧的纤维集合体52Z的露出侧面(片58侧的相反面,图中为上面)设置粘接剂的涂布装置116,向吸引后,即,使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移动后的纤维集合体52Z供给粘接剂。若采用该方式,则可以将被付与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中的向纤维集合体52Z中的聚合物付与侧的相反侧移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固定在纤维集合体52Z上。另外,当在纤维集合体52Z的露出侧面,另行覆盖片或象上述那样,使包覆片58的两肋部围绕纤维集合体52Z的两端折返包覆时,可以将向纤维集合体52Z的露出侧面移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相对于该片58固定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
这些粘接剂的供给可以适用任意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作为粘接剂,可以恰当地使用由热可塑性树脂(具体例如上所述)构成的粘接剂。
这样,于是被付与了高吸收性聚合物54的纤维集合体52Z例如在另行覆盖了片或如图示那样,通过セ一ラ一,将片58的两肋部围绕纤维集合体10的两端折返包覆后,按照规定的长度切割,成为单独的吸收体50。
另一方面,相对于纤维集合体52Z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量分布、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密度分布、纤维密度分布,在以通用为目的的情况下,均匀为好,在以发挥特别的吸收特性为目的的情况下,好的是根据其目的,设置相应地多的部分·少的部分或者高的部分·低的部分。
具体地说,在散布聚合物时,可以设置在平面方向散布量相对地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特别是在吸收性物品中,大多数情况要求增大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吸收量,在该情况下,在散布聚合物时,可以以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量比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两肋部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量多的方式,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
另外,在散布聚合物时,可以以纤维集合体52Z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成为各个吸收体的部分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量比纤维集合体52Z的长度方向前后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量多的方式,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这样的散布可以通过上述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散布量的周期变化来实现。
另外,通过设置真空辊106中的吸引力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因为越是在吸引力高的位置,更多的量的高吸收性聚合物越位于真空辊106侧,所以可以设置纤维集合体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密度相对地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例如,通过使真空辊106中的吸引力作用于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比作用于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两肋部强(或可以使吸引时间长),可以象上述的第八方式那样,使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中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密度比宽度方向两肋部的密度高。在这样的构造中,因为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吸收速度低,宽度方向两肋部的吸收速度高,所以在用于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液容易向吸收体全体扩散,即,提高了扩散性。
再有,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52Z因为液容易沿纤维的连续方向流动,所以通过设置纤维密度相对地高的部分和低的部分,能够付与特别的吸收特性。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在制造纤维集合体52Z时部分地较强地进行开纤,或者部分地捆扎使用多个纤维束等来实现。作为具体的例子,象上述的第九方式那样,使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纤维密度比宽度方向两肋部的纤维密度大是好的方式。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52Z因为液容易沿纤维的连续方向流动,所以在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中间部,更多的液沿纤维的连续方向流动。
另外,也可以不进行利用了气体的通过力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移动。这样的方式如图24所示,可以通过在真空辊106的下游侧向纤维集合体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或省略真空辊106的吸引来实现。
另外,还在真空辊106的上游侧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同时,也在真空辊106的下游侧向纤维集合体52Z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在该情况下,还可以遍及成为一个吸收体的部分的全体,在真空辊106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双方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另外,也可以针对成为一个吸收体的部分的一部分,在真空辊106的上游侧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针对另一部分,在真空辊106的下游侧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
再有,在真空辊106的下游侧,向纤维集合体52Z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情况下等,根据需要,在真空辊106的下游侧,特别是在真空辊106的下游侧付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54的情况下,在该付与位置以后的运送线的大致全体或一部分中,从下方借助片58以及纤维集合体52Z进行吸引,可以促进聚合物向纤维集合体10内等的移动。
【吸收体等的其他的制造例】
接着,对使用由图25所示的设备得到的纤维集合体的本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设备例进行说明。图30以及图31表示有关本方式的制造设备例,供给由所希望的宽度·密度的纤维束构成的连续带状的纤维集合体52Z。因此,可以将该制造线与上述的纤维集合体制造线直接连结,将制造出的纤维集合体52Z直接送入制造线。
在本方式中,在相对于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端部沿长度方向施加拉伸力的状态下,在宽度方向端部刻出切缝。因此,在图示的设备例中,其构成为,在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设置夹持着被连续地供给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上游侧夹持辊151、152,同时,在与其相比的下游侧,设置夹持着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全体的下游侧夹持辊153,通过上游侧夹持辊的夹持压,在上游侧夹持辊和下游侧夹持辊之间的、纤维集合体的宽度方向端部的运送速度比宽度方向中间部慢。通过该速度差,相对于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端部,沿长度方向施加拉伸力。
相对于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端部施加的拉伸力能够通过调整上游侧辊的夹持压来适当地设定,在通常的情况下,若使宽度方向中间部为100%,则比100%大且不足300%,特别是小于等于200%为好。
例如,为了形成V字状或U字状等的那样越接近两端切缝宽度越宽的凹部10u,以越靠近宽度方向端缘越大的方式施加拉伸力为好。因此,其构成为,可以将上游侧辊沿线流向设置多段(在图示例中由符号151、152所示的夹持辊段,和由符号154、155所示的夹持辊段),越靠近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端缘,越由数量多的夹持辊进行夹持。另外,如图32所示,作为上游侧辊,也可以采用具有随着接近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端部,外径增大的形状的弹性夹持辊158、159。
再有,在上游侧夹持辊151、152和下游侧夹持辊153之间,分别设置切割构件156、157。该切割构件156、157由相对于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端部沿宽度方向刻出切缝的切割刃156n、157n以及未图示出的切割刃的驱动构件构成。更详细地说,在线(纤维集合体)的两肋分别设置沿MD方向的旋转轴156x、157x,以向各旋转轴156x、157x的放射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切割刃156n、157n,若两旋转轴156x、157x通过未图示出的驱动装置旋转,则与其相伴地旋转的各切割刃156n、157n从上至下通过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端部,进行切割。切割刃156n、157n的数量恰当地确定即可,在图示例中,沿旋转方向等间隔设置了多个。另外,旋转速度可以根据线的速度以及切割位置的间隔适当地调整。
在制造时,在相对于通过上游侧夹持辊151、152以及下游侧夹持辊153之间的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施加了与上游侧夹持辊151、152的夹持压相应的拉伸力的状态下,通过切割构件154、155,相对于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端部,刻出沿宽度方向的切缝。通过该切缝,施加在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拉伸力被释放,刻有切缝的部分相互以分离的方式沿长度方向收缩,在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向宽度方向中央侧凹陷的凹部10u。这样,即使是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52Z,也能极其容易地形成沿着腿围位置的凹部10u。
这样,形成有凹部10u的纤维集合体52Z例如如图33所示,在成为单独的吸收体后,被供给到未图示出的制品组装线,可以作为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的吸收体进行组装。
即,在图33所示的例中,形成有凹部10u的纤维集合体52Z首先通过聚合物散布箱91,上面被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散布量(单位面积重量)如上所述,可以根据该吸收体的用途所要求的吸收量恰当地确定。
在好的方式中,此后,散布着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纤维集合体52Z被送入吸引鼓32。该吸引鼓32被构成为在外周壁具有吸气孔,遍及其周方向规定范围(图示例中大致左半部分的范围),通过未图示出的吸引泵从内侧进行吸引。散布着聚合物粒子的纤维集合体52Z通过吸引鼓32与外周面接触,同时被引导。这样,在该过程中,通过从吸引鼓32的吸气孔进行吸引,环境气体从高吸收性聚合物付与侧通过纤维集合体内,并通过相反侧,通过该通过力,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在纤维集合体内移动。
在图示方式中,纤维集合体通过片包覆,同时将粘接剂涂布在片内面的切割位置。在将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散布到纤维集合体52Z上后,在其上进一步覆盖包覆片58。在不进行吸引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将纤维集合体放置在片上,进而在其上散布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这样简单的手法。作为该包覆片58,可以使用皱纹纸、无纺布、开孔片等的液透过性片、聚乙烯制薄膜等的液不透过性片。
另外,在相对于纤维集合体52Z的片供给路径上设置粘接剂涂布装置114,包覆片58在被粘接剂涂布装置144在成为纤维集合体52Z侧的面上涂布粘接剂后,与纤维集合体52Z的上面结合。作为该粘接剂,可以恰当地使用由热可塑性树脂(具体例与上述相同)构成的粘接剂。
该粘接剂在图示方式中,至少被涂布在包含有为了吸收体的单独化而进行切割的部位(切割预定部位)的范围内。为了提高后述的压接的确实性,而使该涂布量大于等于2g/m2,合适的是大于等于5g/m2。虽然也可以仅在包含有切割预定位置的一部分,即在MD方向间歇地涂布粘接剂,但也可以连续面状地涂布。在该情况下,露出于纤维集合体52Z表面的高吸收性聚合物借助粘接剂被固定在包覆片58上。从压接的确实性以及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固定的观点出发,如图34以及图35所示,将粘接剂10b沿MD方向连续涂布,同时,仅使切割部位10c的涂布量增加为好。在图中,对该粘接剂的增量部分标注符号10d。在该情况下,虽然可以使一个涂布装置114的涂布量变化,但好的是并列设置连续涂布用以及间歇涂布用的涂布装置,通过前者,连续地涂布用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固定的粘接剂,通过后者,进行针对切割预定部位的间歇涂布。
另外,就切割预定部位10c中的粘接剂10d的涂布而言,如图36(a)所示,将粘接剂10d以与最低限确保的纤维集合体52Z的设计宽度相同的涂布宽度,涂布到包覆片58内面中的切割预定位置,借助粘接剂10d,将被开纤成大于等于该涂布宽度的宽度的纤维集合体52Z粘接在包覆片58内面是好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在粘接后,如图36(b)所示,虽然纤维集合体52Z想要收缩,但由于粘接剂10d的限制作用,在不足粘接剂10d的涂布宽度前没有收缩。因此,提高了纤维集合体52Z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稳定性。
另外,该粘接剂10d在图36所示的例中,是付与在包覆片58内面中的与纤维集合体52Z的厚度方向两侧相对的面上,但是,也可以仅仅付与成为纤维集合体52Z的厚度方向一方侧的面上。
另一方面,借助粘接剂10b、10d,与包覆片58内面粘接的纤维集合体52Z例如通过另行覆盖片,或者如图所示,通过セ一ラ,将包覆片58的两肋部围绕纤维集合体52Z的两端折返包装后,按照切割预定位置依次切割,成为规定长度的单独的吸收体50。
在该切割时,在特别好的方式中,在切割的同时,压接通过切割所形成的端部。若假想进行制造线上的连续的处理的情况,则具体如图33以及图37所示,使用具有沿辊宽度方向延伸的刃尖42突出,并且,刃尖42的旋转方向前面以及后面所构成的角度θ大于等于90度的刀具辊41和与刃尖接触的砧辊43的压接切割构件为好。若使由包覆片58包覆的纤维集合体52Z通过这些刀具辊41和砧辊43之间,则通过刀具辊41的刃尖42进行切割,形成被独立化的吸收体50的下游侧端和接着被独立化的吸收体的上游侧端。这样,在该切割的同时,通过刃尖42的旋转方向前面42F以及后面42B压接被独立化的吸收体50的下游侧端部be以及接着被独立化的吸收体的上游侧端部fe。
这样,如图38所示,通过切割形成长度方向两端,并且长度方向两端部fe、be将纤维集合体52Z夹在包覆片58上,并且这些通过使用粘接剂10d被压接密封,制造出这样构造的吸收体50。
【向吸收性物品的应用例】
图39以及图40是表示将含有纤维集合体52Z的吸收体50应用到纸尿布的例子,在位于使用者的肌肤侧的透液性的透液性顶片30,和位于制品的外侧、实质上不使液透过的不透液性片、例如由聚乙烯等构成的完全不使液透过的不透液性底片12A之间,存在有关本发明的吸收体50。
吸收体50具有以纤维的连续方向沿着长度方向的方式被设置的、由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52Z。纤维集合体由皱纹纸等的液透过性片58包装,在该包覆片58的内侧被封入高吸收性聚合物。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可以存在于纤维集合体52Z和包覆片58之间或纤维集合体52Z中。在纤维集合体中的长度方向中间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向宽度方向中央侧凹陷的凹部10u。这样的纤维集合体52Z可以通过上述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纤维集合体52Z的凹部10u除了图示例那样的U字状以外,还可以是V字状等的适当的形状。该凹部形状可以使用上述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通过恰当地设定拉伸力来调整。
底片12A呈比吸收元件宽度大的长方形,在其外方设置着由沙漏形状的无纺布构成的外装片12。另一方面,透液性顶片30呈比吸收元件宽度大的长方形,与吸收元件的侧缘相比向外方些许延伸,通过热熔粘接剂等与底片12A固定(包括该固定部分在内,有关本方式的固定部分用符号*表示)。
在尿布的两侧部,形成向使用面侧突出的腿围用护翼60A。该竖起翼60A由侧片64和弹性伸缩部件,例如由线型橡胶构成的一根或图示那样的多根腿围用弹性伸缩部件62构成,该侧片64由实质上在宽度方向连续的无纺布构成。希望侧片64不是透液性而是实质上不透液性(也可以是半透液性)的物质,例如,可以通过对无纺布进行硅处理等,而成为排斥液体的性质。
通过尿布的、在穿用时尿布以船形被穿在身体上,然后,各弹性伸缩部件62、62…的收缩力发挥作用,在腿围,通过各弹性伸缩部件62、62…的收缩力,护翼60A竖起。由护翼60A的竖起部包围的空间形成将尿等的体液封入的空间。若向该空间内排泄体液,则该体液通过顶片30被吸收到吸收体50内,此时,护翼60A的竖起部成为壁垒,防止体液从两肋漏出。
图示方式的纸尿布是所谓的带固定式纸尿布,即,具有腹侧部分以及背侧部分,在腹侧部分以及背侧部分的任意一方(图示例为背侧)的部分的两侧端部分别具有固定片130,通过将一方的部分的固定片130固定在另一方的部分(图示例为腹侧的目标带74),形成腰围开口部以及一对腿围开口部,但是当然也可以应用到预先将腹侧以及背侧的两侧端部接合的短裤型纸尿布、其他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中。
另一方面,在本方式中,与图18(a)(b)所示的方式相同,希望将纤维集合体以其纤维束的纤维连续方向沿物品的长度方向(前后方向)的方式设置,但是,也可以象图18(c)(d)所示的方式那样,以纤维束的纤维连续方向沿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方式设置。
【用于提高液扩散性的改进】
如图41以及图42所示,为了提高液扩散性,可以在被设置在吸收芯56的表面侧的层,即,在顶片30、中间片40以及包覆片58的任意一个和两个以上或全部设置连续线状的槽31。若将槽31设于顶片30,则在能使体液更早期地扩散方面有利。另外,若将槽设于中间片40或包覆片58上,则因为能在远离肌肤的位置使液扩散,所以在减少潮湿感方面有利。若考虑制造的容易性和效果的平衡,则仅在顶片30或中间片40上,或在两片30、40上设置槽31为好。
作为槽31的方式,可以主要考虑体液的扩散方向恰当地确定,例如可以采用下述的方式。
(1)如图41所示,沿物品前后方向设置槽31的方式。
(2)如图43所示,沿物品宽度方向设置槽31的方式。
(3)如图41或图42所示,隔开恰当的间隔多列设置槽31的方式。
(4)如图44所示,使沿物品前后方向的多列槽31和沿物品宽度方向的多列槽31交叉进行设置的方式(即,格子状地设置槽31的方式)。
(5)如图45所示,沿物品前后方向设置多列槽31,同时仅在物品前后侧部分设置沿物品宽度方向的槽31的方式。
(6)如图46所示,以包围排泄位置的方式环状地设置槽31的方式。
设置槽31的范围可以考虑体液的扩散范围恰当地确定,例如可以采用下述的方式。
(a)对象片的全体或大致全体(例如以面积率计算,大于等于80%)。
(b)如图47所示,对象片的一部分,例如仅在物品前后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中间部或两端部。
(c)如图41等所示,至少与吸收体3重叠的范围。
槽31的数量恰当地确定即可,可以是一根,但设置多条,特别是三条或多于三条为好,特别是设置三条或多于三条沿物品前后方向的槽是好的方式。
槽31的长度、宽度、深度以及设置多个时的间隔可以恰当地设定。这些尺寸虽然不能笼统地确定,但在纸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的通常的方式中,槽31的长度以50mm-1000mm为好,特别是70mm-700mm为好。另外,槽31的宽度以0.5mm-50mm为好,特别是1mm-20mm为好。另外,槽31的深度以0.05mm-10mm为好,特别是0.1mm-5mm为好。再有,槽31的间隔以0.5mm-150mm为好,特别是1mm-50mm为好。
槽31虽然可以通过制造具有槽31的材料本身(例如,截面波状地制造)来形成,但是,通过在恰当的制造工序中,对对象部件进行轧纹加工等的压缩加工来形成为好。在该情况下,除了通过连续线状的图案形成槽31以外,还可以采用通过利用图48所示那样的将多个点状的压缩部31a相连的图案,使压缩部31a相互接近来形成连续线状的槽31的手法。
在多个片上设置槽31的情况下,可以使槽31的方式不同。例如,在顶片30中使槽31沿物品前后方向延伸,在中间片40中使槽31沿宽度方向延伸。
【其他的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带固定式纸尿布的应用例,对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也可以应用于短裤型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等、其他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中。
图49以及图50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固定式纸尿布10A。该纸尿布10A在位于使用者的肌肤侧的透液性表面(顶)片30,和位于制品的外侧,实质上不使液透过的不透液性里面片70之间,设置例如长方形,好的是沙漏形的具有某种程度刚性的吸收体50。
里面片70呈比吸收体50宽度大的方形。在其外面,为了提高肌肤接触性,可以设置由无纺布等构成的外装片。里面片70可以由聚乙烯薄膜等的塑料薄膜形成。
另一方面,表面片30呈比吸收体50宽度大的方形,与吸收体50的侧缘50s相比向外方延伸,通过热熔粘接剂等与里面片70粘接。表面片30除了水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SMS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等的各种无纺布以外,还可以使用聚乙烯薄膜等的塑料薄膜,以及将塑料薄膜和无纺布叠层的多层无纺布。另外,也可以使用将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丝进行平织等而成的网状的材料。
在表面片30和吸收体50之间,以使通过了表面片30的体液快速地向大范围扩散或迅速地转移到吸收体50等为目的,设置第二(中间)片40U。在本方式的体液吸收性物品中,该第二片40U是由通过纤维束组成的纤维集合体构成(下面,将作为该第二片的纤维集合体也称为第二纤维集合体。)。该第二纤维集合体以其连续纤维方向沿体液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方向的方式被配置,通过表面片30,到达第二片40U的体液在该第二片40U沿体液吸收性物品10A的宽度方向扩散,并向吸收体50转移。
吸收体50在吸收芯56的表面片30侧叠层地配置着与上述第二片40U不同的另外的纤维集合体40D(下面,将构成吸收体的纤维集合体也称为第一纤维集合体。),它们是通过由具有透液性的片58,例如皱纹纸、无纺布、开孔片等的透液性片包覆而形成。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40D不同于第二片(第二纤维集合体)40U,以其连续纤维方向为体液吸收性物品10A的前后方向的方式被配置在吸收芯56上。因此,通过第二片40U以及皱纹纸58等到达第一纤维集合体40D的体液沿体液吸收性物品10A的前后方向扩散,并向吸收芯56转移,进行吸收保持。
即,本方式的体液吸收性物品10A在表面片30和吸收芯56之间,成为第二纤维集合体40U和第一纤维集合体40D叠层的构造,并且,第二纤维集合体层40U的纤维连续方向成为沿体液吸收性物品10A的宽度方向的方向的方式被配置,上述第一纤维集合体层40D的纤维连续方向成为沿体液吸收性物品10A的前后方向的方向的方式被配置。因此,通过表面片30被导入到体液吸收性物品内的体液首先在第二片40U中,沿体液吸收性物品10A的宽度方向扩散,然后渗透到皱纹纸58,进而,在第一纤维集合体40D中沿前后方向扩散,到达吸收芯56。因此,在吸收芯56的大范围部分能够接收体液,不存在以吸收芯56的某个特定位置集中地吸收体液为起因的吸收性降低的情况。另外,能够没有浪费地使吸收芯56的角也吸收体液。
这里,作为第二片的第二纤维集合体40U和作为上述吸收体构成物的第一纤维集合体40D,可以是同样构成的纤维集合体,也可以是纤维径或开纤情况等不同的纤维集合体。这些可以恰当地设计。
另一方面,上述吸收芯56内存有高吸收性聚合物。另外,高吸收性聚合物也可以内存于第一纤维集合体40D中。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可以合适地使用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及其盐类、丙烯酸盐聚合体交联物、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合物、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合物的加水分解物、聚氧化乙烯交联物、羧甲基纤维素交联物、聚氧化乙烯、将聚丙烯酰胺等的水膨栏性聚合物进行部分交联的物质、或是异丁烯和马来酸的共聚合物等。为了抑制因制品的吸湿而产生的封阻性,可以使用添加了封阻防止剂的物质。另外,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虽然具有粉体状、粒子状、颗粒状、丸状、溶胶状、悬浮状、凝胶状、薄膜状、无纺布状等的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是这些都能够在本方式中使用,特别适合使用的是粒子状的物质。
另外,虽未图示出,当然也可以使用将在固定式纸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线型橡胶等的弹性伸缩部件配置在各位置的技术。
在以上的方式中,是第二片(第二纤维集合体)40U以及吸收体构成物(第一纤维集合体)40D的各连续纤维方向以与前后、宽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叠层配置的体液吸收性物品10A,但在本发明中,各层的连续纤维方向没有必要是正交。只要在透液性表面片和吸收芯之间具有两层以上的纤维集合体层,它们的连续纤维方向相异即可。例如,如图51所示,也可以是按照下述的状态,将各纤维集合体叠层的方式,所述状态为:第二片等的第二纤维集合体40U被配置成其连续纤维方向(图中单点划线)相对于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具有大致左倾斜45度的角度,吸收体构成物等的第一纤维集合体40D被配置成其连续纤维方向(图中双点划线)相对于吸收性物品的前后方向具有大致右倾斜45度的角度。另外,刚才的方式是在透液性表面片30和吸收芯56之间,具有第二片(第二纤维集合体)40U以及第一纤维集合体40D两层纤维集合体层的体液吸收性物品的方式,但也可以是在透液性表面片30和吸收芯56之间具有三层或者四层纤维集合体层的方式。
再有,刚才的方式是吸收体构成物40D以及在第二片40U上使用纤维集合体,构成两层纤维集合体层,但是可以如图52的剖视图所示,在吸收体50和透液性表面片30之间具有第二片40U的方式,该第二片40U将连续纤维方向不同的纤维集合体40U1、40U2叠层配置。
也可以如图53所示,是在吸收芯56的透液性表面片30侧具有将连续纤维方向不同的纤维集合体40D1、40D2叠层配置的吸收体50的方式。在该方式中,虽未图示出,还可以另行设置第二片,在该情况下的第二片除了纤维集合体以外,还可以使用无孔或开孔的无纺布、短纤维或长纤维无纺布、网状的薄膜等。在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可以使无纺布或是含有人造丝或纤维素衍生物等的保水性纤维,或是添加亲水剂。在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纤维密度比表面片1的纤维密度小的无纺布为好,例如,可以使用纤度超过2.1dtex的无纺布,特别是超过2.1dtex但小于等于11.0dtex的无纺布。作为在该方式的第二片中使用的无纺布的材质,可以列举出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酰胺、尼龙、人造丝、维尼纶、丙烯等,在直接法的情况下,适合采用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尼龙纤维构成的材料。短纤维的接合可以列举出通过湿式法、干式法(无接触热风或凝胶法)、水刺法等,利用热或粘接剂的点粘接、水流或针等使之交络的方式。还可以列举出由芯/鞘、侧列构造的复合纤维构成的无纺布,作为该复合纤维,能够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等。
可以在本方式中使用的纤维集合体(第一纤维集合体以及第二纤维集合体)的具体的构成、制法等由于与在上述(纤维集合体)的栏中所述的相同,所以省略。
实施例
【实验1】
使用不含高吸收性聚合物(单位面积重量为0.000g/cm2)的纤维集合体和高吸收性聚合物为0.020g/cm2的纤维集合体,反复进行切割,直至刀具刀刃损坏。其结果为,判明了通过在完全不含有或基本不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位置进行切割,能够将刀具刀刃的寿命最大延长30%左右。
【实验2】
针对表5所示的、有关使用了由醋酯纤维素纤维的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本发明的吸收体(实施例A)、使用了短纤维浆粕的一般的吸收体(以往例B)以及虽然使用了由醋酯纤维素纤维的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但不满足本发明的条件的吸收体(比较例C),进行下述测定。另外,在表5中一并表示评价结果。
(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水量的测定)
将0.9%的氯化钠水溶液(将试剂特级氯化钠9.00g溶解于991.0g的离子交换水调制)500.00±0.10g放入装有转子的1升烧杯,一面通过电磁式搅拌器搅拌液,一面加入样品2.0000±0.0002g,用莎纶盖板盖住,搅拌1小时。
使用标准滤网(38μm、200mmΦ×45mm)对烧杯内容物过滤,用聚四氟乙烯板对滤网上残留的凝胶进行脱水,放置15分钟。测定滤网上残留的凝胶的重量A,通过下面的公式算出吸水量。
C=A/S…(1)
这里,C:自然状态吸水量(g/g)、A:滤网上残留的凝胶的重量(g)、S:样品重量(g)。
(高吸收性聚合物的保水量的测定)
在不锈钢容器内放入0.9%氯化钠水溶液约八成。
精确称量样品2.0000±0.0002g,放入棉袋(メンブロ一ド60号,100mm×200mm)内后,在使0.9%氯化钠水溶液约100ml流入棉袋内的同时,使全体浸渍到不锈钢容器内的水溶液中。
将棉袋的上部用皮筋捆扎浸渍15分钟后,用脱水机(167G)脱水1分钟,测定棉袋以及凝胶的重量。
不放入试剂,实施同样的操作,测量空的棉袋湿润时的重量。
通过下述算式算出保水量
C=(A-B)/S…(2)
这里,C:保水量(g/g)、A:棉袋以及凝胶的重量(g)、B:空的棉袋湿润时的重量(g)、S:样品重量(g)。
(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速度的测定)
将0.9%的氯化钠水溶液50.00±0.01g放入装有转子的100毫升烧杯,在恒温水槽内恒定地保持为25±0.2℃。
使用电磁式搅拌器以及旋转体测定器,以600±10rpm的旋转速度进行搅拌。
称量试剂2.0000±0.0002g,投入烧杯内的涡旋中,同时开始利用秒表进行计测。记录截止到涡旋消失,液面成为水平时的时间(秒),作为吸收速度。
(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加压下的吸收量的测定)
如图28所示,使中心与支撑台201中央的上下贯穿孔对合,竖立设置聚丙烯树脂制圆筒203(内径2cm,高5cm,底面安装75μm的尼龙网201N),将0.100±0.0002g的样品200放入该圆筒203中,在样品200上放置圆柱状的锤202(直径1.9cm,重量120g)。
通过导管206,将量管204的排出口与支撑台201的贯穿孔的下侧开口连接,读取打开阀门V1、V2前的刻度值以及30分钟后的刻度值。
通过下面的公式算出加压下的吸收量。
C=(A-B)/S…(3)
这里,C:加压下的吸收量(ml/g)、A:吸水开始后30分钟的刻度值(ml)、B:吸水前的刻度值(ml)、S:样品重量(g)。
(高吸收性聚合物的凝胶强度的测定)
将尿素20.0g、氯化钠8.0g、氯化钙0.3g、硫酸镁0.8g、离子交换水970.9g、硫酸亚铁0.25g混合,调制整体为1升的人工尿(铁离子50ppm)。
将含有铁离子50ppm的人工尿49±0.1g加入到装有转子的100毫升的烧杯中,使用电磁式搅拌器进行搅拌。称量出试剂1.0000±0.0002g,投入到烧杯内的涡旋中,进行搅拌,直至涡旋消失,液面成为水平。
将生成的凝胶放置在40℃×60%RH的恒温恒湿机内三小时。
在浸渍在25℃的恒温水槽内5分钟后,使用凝胶计测定凝胶强度。通过下述公式,对该测定值进行单位换算,算出凝胶强度(Pa)。
C=A×0.1…(4)
这里,C:凝胶强度(Pa)、A:从凝胶计得到的凝胶强度(dyne/cm2)、0.1:系数。
(尿布状态的加压下吸收量的测定)
首先,测定未吸收的样品的重量。
接着,如图29所示,对样品尿布100X中的由于线型橡胶等而收缩的部分,例如,腰的部分101和腿围部分105、褶裥部分103以点划线所示的2cm的间隔进行刻痕,使尿布非强制地(自然地)平整。
以使用面(内面)为上,将样品平整地夹在丙烯板和金属板之间,将锤(10kg)放置在丙烯板上,浸渍在被保持为37℃的人工尿(上述的尿)中30分钟。
30分钟后,将样品从人工尿中提出,卸掉锤、丙烯板后,将样品三折,放置在称上,测定重量。
从吸收后的样品重量中减去未吸收的样品重量,算出加压下吸收量(g)。
(尿布状态下的吸收速度的测定(垂挂法))
使用U字器具,该U字器具由假想从裆到臀部的部分而形成的U字状板构成,在最下位置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有注入口。
在样品尿布中的吸收体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做上标记,将该标记位置与注入口对合,将样品固定在U字器具的外面。
将固定着样品的U字器具放置于吊床,不要倾斜。
将中央具有贯穿孔的锤(1kg、10cm×10cm)放置于U字器具上。此时,使锤的贯穿孔与U字器具的注入口吻合。
通过锤的贯穿孔以及U字器具的注入口,将人工尿(上述的人工尿)100cc注入样品,测定全部吸收所需要的时间,作为吸收速度(秒)。
(尿布状态的回流量的测定)
将顶片放置在切割为100mm×300mm的吸收体上,密封四边,成为样品。
将样品中央放置在内径为27mm的圆筒器具(支撑部150mm×150mm)上。圆筒器具根据需要进行加重。
以50cc的量10分钟的间隔3次滴下人工尿。
在第三次滴下的10分钟后,放上滤纸(ADVANTEC NO.2、10cm×10cm、30张重叠),在施加5kg的重量10秒钟的负荷后,测定餐巾纸的重量,减去预先测定的未进行吸收的餐巾纸的重量,算出移动到餐巾纸的人工尿量,作为回流量(g)。
(压缩弹性变形RC·压缩能量WC的测定)
使用KATO TECH公司制的压缩试验机,在速度:0.01cm/sec、压缩面积:2cm2、感度:2(测力计200g/10v)、压缩载荷:50gf/cm2的条件下,将样品压缩,从压力和变形量的关系图中算出压缩弹性变形RC以及压缩能量WC。压缩弹性变形RC的值越大,表示压缩后的回复性越高,压缩能量WC的值越大,表示越容易压缩。
(复原性的感官评价)
使用各吸收体,按照除吸收体外其余部件共用的方式,制造纸尿布样品。准备在制造后没有压缩的样品,和在以共同的方式压缩包装后,打开包装的样品,通过20名被检验者利用目视以及手触来评价复原性。其评价为,以以往例为基准并与其对比,几乎感觉不到变化的情况为△,复原性高,富有柔软性的情况为○。
Figure G05821858520061230D000511
(实验3)
再有,针对具有使用了对纤维素二醋酸酯纤维的纤维束进行开纤的纤维集合体制造出的吸收体的短裤型纸尿布(实施例1-10以及比较例1),使用了浆粕短纤维的一般的吸收体以及制品(以往例1-2)进行下述的测定。结果表示在表6以及表7中。
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SAP)的单位面积重量如图27所示,将对象的吸收体的俯视的面积在宽度方向均等地分割为3份,在长度方向均等地分割为3份合计分割为9个区域,相对于各区域的面积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重量为分散密度。
另外,在该表中的试验方法中,对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吸水量的测定)、(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加压下的吸收量的测定)、(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凝胶强度的测定)、(尿布状态的回流量的测定)、(尿布状态下的吸收速度的测定),与上述(试验2)中的试验方法同样地进行。
关于其他的试验方法如下所述。
(复原性的感官评价)
使用各吸收体,按照除吸收体外其余部件共用的方式,制造纸尿布样品。准备在制造后没有压缩的样品,和在以共同的方式压缩包装后,打开包装的样品,通过20名被检验者利用目视以及手触来评价复原性。其结果为,以以往例为基准并与其对比,有复原性高,富有柔软性的评价(在表中作为○的评价表示。)。
(吸收性能的评价)
准备L尺寸用的人体模型(男用以及女用),在仰卧以及俯卧的各状态下,在以注入速度12.5cc/分的速度,注入100cc的人工尿的情况下,通过截止到泄漏产生的翻身次数进行评价。
Figure G05821858520061230D000541
包覆片:都是皱纹纸20gsm
保持片有以及中间片有:使用热风无纺布(30gsm PE/PET 2.2dtex纤维长44mm偏心50%耐久亲水性,PE/PET 2.8dtex纤维长51mm偏心中空50%耐久亲水フクロン公司制)(挺度B 0.300gfcm2/cm)
实施例7的保持片:使用热风无纺布(50gsm PE/PP 5.6dtex卷缩纤维长51mm阻水フクロン公司制)(挺度B 0.850gfcm2/cm)
实施例8的保持片:使用SMMS 13gsm PP100%TSI公司制(挺度B 0.03gfcm2/cm)
人体模型试验:使用L尺寸
“挺度大”表示挺度过度大,“挺度小”表示挺度过度小。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适合用于纸尿布、生理用卫生巾、失禁用片、与尿布罩一同使用的吸收片等的吸收性物品中的吸收体的制造。

Claims (10)

1.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体具有吸收芯,所述吸收芯具有通过对纤维束开纤形成的纤维集合体和保持在该纤维集合体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
上述纤维集合体由纤度1-16旦尼尔的卷缩纤维构成,并且,厚度为10mm时的纤维密度是0.0060-0.0070g/cm3
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吸水量大于等于50g/g,且粒径为20-850μm。
2.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具有体液透过性顶片、体液不透过性片、设置在这些体液透过性顶片和体液不透过性片之间的吸收体以及设置在体液不透过性片的穿用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由无纺布构成的外装片,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体具有吸收芯和包覆片,所述吸收芯具有通过对纤维束开纤形成的纤维集合体和保持在该纤维集合体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所述包覆片包覆该吸收芯的至少穿用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的面和侧面,
上述纤维集合体由纤度1-16旦尼尔的卷缩纤维构成,并且,厚度为10mm时的纤维密度是0.0060-0.0070g/cm3
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吸水量大于等于50g/g,且粒径为20-850μm,
上述包覆片是单位面积重量为8-20g/m2的片,
在上述吸收芯的穿用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设置由无纺布构成的保持片,所述保持片的无纺布的基于KES试验的压缩能WC为0.01-10.00gf·cm/cm2,且压缩弹性变形RC为10-1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使用吸水速度小于等于45秒的高吸收性聚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使用凝胶强度大于等于900Pa的高吸收性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芯的上述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等于400g/m2,并且,在上述吸收芯的直接接收体液的区域的5cm×5cm的平面面积内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纤维的重量比为1-14。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持片被设置在上述吸收芯与上述包覆片的穿用者的肌肤侧的相反侧部位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接触部分通过粘合剂粘接或热熔。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芯没有形成轧纹加工产生的凹部。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由上述纤维束构成的纤维集合体的构成纤维是醋酯纤维素的纤维。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连续方向沿着物品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
CN2005800218585A 2004-06-28 2005-06-28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19766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0410/2004 2004-06-28
JP2004190410A JP4790232B2 (ja) 2004-06-28 2004-06-28 吸収体及びその吸収体を備えた紙おむつ
JP2004194854A JP4558390B2 (ja) 2004-06-30 2004-06-30 吸収性物品
JP194854/2004 2004-06-30
JP194851/2004 2004-06-30
JP2004194852A JP4568040B2 (ja) 2004-06-30 2004-06-30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設備
JP194852/2004 2004-06-30
JP2004194851A JP4553646B2 (ja) 2004-06-30 2004-06-30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設備、ならびに吸収体
JP340951/2004 2004-11-25
JP2004340951A JP4477477B2 (ja) 2004-11-25 2004-11-25 体液吸収性物品
JP2004344715A JP4553700B2 (ja) 2004-11-29 2004-11-29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344715/2004 2004-11-29
JP2005031662A JP4790281B2 (ja) 2005-02-08 2005-02-08 吸収性物品
JP031662/2005 2005-02-08
JP2005103856A JP4790296B2 (ja) 2005-03-31 2005-03-31 吸収性物品
JP103856/2005 2005-03-31
PCT/JP2005/011862 WO2006001457A1 (ja) 2004-06-28 2005-06-28 吸収体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6664A CN1976664A (zh) 2007-06-06
CN1976664B true CN1976664B (zh) 2010-11-03

Family

ID=35774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18585A Active CN1976664B (zh) 2004-06-28 2005-06-28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790232B2 (zh)
CN (1) CN19766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82617B2 (en) 2006-12-28 2012-10-09 Daio Paper Corporation Disposable diaper
EP2399557B2 (en) * 2010-06-25 2017-03-29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diaper with reduced bulk
JP6128791B2 (ja) 2012-10-15 2017-05-17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吸収性物品
WO2015046604A1 (ja) * 2013-09-30 2015-04-0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粒子状吸水剤の充填方法および粒子状吸水剤充填物のサンプリング方法
KR101680830B1 (ko) 2013-12-06 2016-11-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흡수성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0560317B (zh) * 2019-08-27 2021-01-08 杭州青琅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用阻流型低吸湿性吸油棉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90A (zh) * 1991-07-23 1993-03-17 伊斯曼柯达公司 能够自然传输液体的纤维
JP2003192732A (ja) * 2001-08-09 2003-07-09 San-Dia Polymer Ltd 吸水性樹脂及びこれを用いてなる吸収性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85265A (ja) * 1988-05-12 1989-11-16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JP3016367B2 (ja) * 1996-12-13 2000-03-06 株式会社日本吸収体技術研究所 高吸水性三次元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52637B2 (ja) * 1997-09-08 2006-12-06 チッソ株式会社 短繊維不織布
US6068620A (en) * 1998-03-30 2000-05-30 Paragon Trade Brands Absorbent laminate
JP2000015093A (ja) * 1998-06-29 2000-01-18 Sanyo Chem Ind Ltd 吸収性物品用吸水剤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JP4124938B2 (ja) * 2000-02-01 2008-07-23 株式会社日本吸収体技術研究所 水崩壊性高吸水性複合体及び吸収体物品
JP3892260B2 (ja) * 2001-09-18 2007-03-1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紙おむ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90A (zh) * 1991-07-23 1993-03-17 伊斯曼柯达公司 能够自然传输液体的纤维
JP2003192732A (ja) * 2001-08-09 2003-07-09 San-Dia Polymer Ltd 吸水性樹脂及びこれを用いてなる吸収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6664A (zh) 2007-06-06
JP2006006742A (ja) 2006-01-12
JP4790232B2 (ja) 201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6663B (zh) 吸收体的制造设备
CN101849876B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体的制造方法
JP6490773B2 (ja) 吸収性物品用の吸収性コア及び/または捕捉及び分散層を含む一体吸収性構造体
CN1976662B (zh) 吸收性物品
CN207734281U (zh) 吸收性物品
US7717150B2 (en) Manufacturing facility of absorbent body, absorbent body and absorbent article
US7884259B2 (en) Absorbent article
CN101453971B (zh) 吸收性物品和吸收单元的制造方法
KR100776183B1 (ko) 바이패스 채널 부재를 구비한 흡수체 및 이를 사용한흡수체 제품
WO2015174106A1 (ja) 吸収体用の不織布シートを含む吸収性物品、及び当該吸収性物品に用いられる不織布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976664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541281B (zh) 纸尿布
CN1976659B (zh) 纸尿布
CN102395344A (zh) 吸收性物品
CN207785374U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PL186431B1 (pl) Materiał przyjmujący do produktu ochrony osobistej i produkt ochrony osobistej
CN1976660B (zh) 体液吸收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CN208799412U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101621977B (zh) 纸尿布
CN107970091A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JP2007159633A (ja) 体液吸収体及び体液吸収性物品
CN101198304B (zh) 吸收性物品
CN1976665B (zh) 体液吸收性物品
JP4397746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960381B2 (ja) 吸収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