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0884A - 纸料分解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料分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0884A
CN1970884A CNA2006100095609A CN200610009560A CN1970884A CN 1970884 A CN1970884 A CN 1970884A CN A2006100095609 A CNA2006100095609 A CN A2006100095609A CN 200610009560 A CN200610009560 A CN 200610009560A CN 1970884 A CN1970884 A CN 1970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hole
orifice plate
decomposition device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95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0884B (zh
Inventor
福留博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met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0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0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0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08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19/00Teaching not covered by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9B19/10Modelling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12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wet methods, by the use of steam
    • D21B1/30Defibrating by other means
    • D21B1/34Kneading or mixing; Pulpers
    • D21B1/345Pulper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B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0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 D21B1/04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 D21B1/12Fibrous raw materials or their mechanical treatment by dividing raw materials into small particles, e.g. fibres by wet methods, by the use of steam
    • D21B1/30Defibrating by other means
    • D21B1/34Kneading or mixing; Pulpers
    • D21B1/345Pulpers
    • D21B1/347Rotor assembl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00Bending wire other than coiling; Straightening wi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种纸料分解装置,具体而言,其具有:被配置在纸料容器内,形成了第一孔的第一孔板;与第一孔板的一个表面相对,且接近于形成第一孔(131)的区域的第一孔区域而旋转的第一分解叶片;与第一孔板的另一个表面相对,且接近于第一孔区域,并与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同心地进行旋转的泵叶片;被配置在纸料容器内形成了第二孔的第二孔板;与第二孔板的一个表面相对,且接近于形成第二孔的区域的第二孔区域,并与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同心地进行旋转的第二分解叶片;使第一分解叶片、泵叶片及第二分解叶片旋转的驱动源。这样,本发明的纸料分解装置抑制分解处理所需要的动力,可以得到好的分解效果。

Description

纸料分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分解纸浆、回收纸、抄纸机中的损坏纸等的纸料的纸料分解装置。
背景技术
图14及图15都是表示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500的结构的简图,另外,图16是表示该纸料分解装置500的主要部分的部分放大立体图(一部分剖面图),图中的虚线箭头表示纸料的流动。而且,这些图14~图16中示出的纸料分解装置500被用于比较容易分解的纸料。
如图14所示,该纸料分解装置500在收容纸料的容器501的底部具有多孔板503。另外,在该多孔板503上贯穿设置了多个孔,另外,在其中心设置了转子502。另外,在该转子502上突出设置了朝向外周侧的六片的分解叶片521。而且,对应于纸料的分解的难易程度,转子502及多孔板503的结构可以变化为各种方式。
而且,如图15所示,在转子502的旋转轴506上连接了马达508,转子502通过该马达508得到动力而旋转,另外,通过该转子502旋转,分解叶片521也旋转。
更具体地说,如图16所示,经由垫片561将转子502安装在旋转轴506的上端固定的凸缘502A上,通过增减该垫片561的片数,或改变其厚度,可以适当地调整多孔板503与分解叶片521之间的间隙。
而且,通过该分解叶片521的旋转,在容器501内搅拌与作为稀释液的水一起投入的纸料,并进行粗分解处理。而且,水和纸料的比例一般被设定为对于水,纸料的浓度为3~8%左右。
另外,如图14所示,在容器501的底部设置了从该容器501的中心向径向延伸、且向容器501的内部隆起而形成的转向板507,伴随着转子502及分解叶片521的旋转,通过该转向板507,使得在容器501内产生的纸料的周向流动转向成为纵向的流动。
由此,通过纸料在容器501内在周向或纵向循环并被搅拌来进行分解处理,同时在旋转中的分解叶片521与被固定的多孔板503之间进行分解处理。
而且,在多孔板503的背侧设置了室腔509,在该室腔509的出口管505上设置了阀门(图示略),在转子502旋转了规定时间之后,通过打开所述阀门,纸料可以通过该出口管505向外部排出。
即,在该纸料分解装置500中,纸料的分解主要是通过设置在转子502上的分解叶片521、与形成在多孔板503上的孔514的协作进行的。如果再稍微详细说明这点,纸料通过转子502的旋转流入分解叶片521与多孔板503之间的间隙。而且,该纸料在分解叶片521的下缘与孔514的周缘之间被撕裂,其大小变小而被分解。
但是,图17是表示用于分解比较难以分解的纸料的纸料分解装置6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一部分剖面图)。
如图17所示,该纸料分解装置600在多孔板603上形成了在径向上延伸的多个长孔614,另外,在该多孔板603的背面(即,与相对于分解叶片621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在长孔614的外周侧上安装了环状的固定刃681。
另外,转子602的凸缘602A从其中心侧向多孔板603的背面延伸,在其外周部分上安装了环状的旋转刃682,使得其与上述的固定刃681相对。
根据该纸料分解装置600的结构,通过转子602旋转,纸料流入分解叶片621与多孔板603之间的间隙,通过分解叶片621的下缘与长孔614的周缘将纸料撕裂,来进行分解处理。
之后,通过长孔614的纸料在固定刃681与旋转刃682之间被分解得更细小,之后通过在多孔板603的外周部形成的循环口660返回到容器(图示略)。
由此,在被设置于多孔板603的背侧的室腔609的出口管(图示略)上设置阀门(图示略),如果通过使转子602旋转规定的时间完成分解处理,则打开所述阀门,排出完成分解的纸料。
另外,图18是表示:与通过上述的纸料分解装置600分解的纸料相比,用于更难以分解的纸料的分解的纸料分解装置700的主要结构的立体图(一部分剖面图)。
如该图18所示,在多孔板703上形成了多个圆孔714。另外,转子702的凸缘702A被形成为从转子702的中心轴一侧向多孔板703的背面延伸。
另外,在转子702的外周侧上安装了旋转刃(泵叶片)725,使其与上述的多孔板703的背面(与相对于分解叶片721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相对。而且,该泵叶片725由环状的基体725A、与在该基体725A的上面以一定间隔形成的多个刃725B构成。
从而,根据该纸料分解装置700的结构,通过转子702旋转,流入分解叶片721与多孔板703之间间隙的纸料,通过在分解叶片721的下缘与圆孔714的周缘之间将纸料撕裂,来进行分解处理。
之后,通过圆孔714的纸料在泵叶片725的刃725B与圆孔714之间被分解得更细小,之后,从被设置于该多孔板703的背侧的室腔709的外周上形成的循环口760,返回到没有图示的容器中。
而且,在特许第3581686号公报中,示出了与上述的图14~图16所示的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相关的技术。
如上所述,图14~图16所示的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500及图17所示的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600具有分解叶片521、621,该分解叶片521、621具有撕裂并搅拌容器内的纸料的功能,兼有与多孔板503、603协作、进一步促进纸料的分解的功能。
但是,在这些的纸料分解装置500及600中,在分解叶片521、621的搅拌力弱的情况下,难以使纸料集中在多孔板503、603的形成孔514、614的部分(作用部分)。这是由于如果分解叶片521、621的搅拌力弱,则纸料上浮而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虽然也考虑了采用增加分解叶片521、621的搅拌力的方法,但根据该方法,当然需要增大对于转子502、602的驱动力,从节能化的观点来看也不是理想的。
另外,在纸料相对于稀释液的浓度高的情况下,为了使转子502、602旋转需要大的驱动转矩,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增大驱动转矩并不现实,结果是分解处理变得不充分,或者,会导致分解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变长的情况。
这样,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500及600并不能说分解效果良好。
另外,在图16所示的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500中,虽然希望在分解叶片521与多孔板503之间的间隙来分解纸料,但是,由于该纸料分解装置500的纸料径向的流动比周向的流动强,所以纸料向外周侧集中,难以流入分解叶片521与多孔板503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图17所示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600中,因为除了分解叶片621及多孔板603之外,还具有固定刃681与旋转刃682,所以有个优点是:即使是图15所示的纸料分解装置500中难以分解的纸料,也可以进行分解。
但是,因为固定刃681与旋转刃682相对的部分(作用部分)被设置在从转子602的旋转中心分离的外周侧,所以有必要增大用于使转子602旋转的驱动转矩。
而且,在该纸料分解装置600中,在通过长孔614流入多孔板603的下面的纸料比较大的情况下,该纸料不能进入固定刃681与旋转刃682之间的间隙。
因此,在纸料分解装置600中,有个课题是:还未分解的纸料容易堆积在固定刃681与旋转刃682的内周侧。
另一方面,在图18所示的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700中,因为具有分解叶片721,并且在多孔板703的背侧具有旋转刃(泵叶片)725,所以有个优点是:即使是在图17所示的纸料分解装置600中难以分解的纸料,也可以进行分解。
但是,在该纸料分解装置700中,纸料通过在没有位于泵叶片725的刃725B的旋转轨迹上的部分上形成的圆孔714,而流入室腔709内,该纸料没有经过多孔板703及泵叶片725的分解处理,就通过循环口760返回到容器中,因此不能说分解效果好,另外,因为通过泵叶片725的刃725B与多孔板703来进行分解处理的纸料,也通过循环口760返回到容器中,再次进行了分解处理,所以也不能说分解效率高。
另外,为了提高多孔板703及泵叶片725的分解效果,虽然也考虑了增大多孔板703及泵叶片725的直径,或提高泵叶片725的转速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方法中,用于使转子702旋转的动力也变大,从节能化的观点来看也不是最好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分解处理所需要的动力,并可以得到好的分解效果的纸料分解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纸料分解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孔板,被配置在所述纸料容器内形成了第一孔;
第一分解叶片,与所述第一孔板的一个表面相对,且接近于形成所述第一孔的区域的第一孔区域而旋转;
泵叶片,与所述第一孔板的另一个表面相对,且接近于所述第一孔区域,并与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同心地进行旋转;
第二孔板,被配置在所述纸料容器内形成了第二孔;
第二分解叶片,与所述第二孔板的一个表面相对,且接近于形成所述第二孔的区域的第二孔区域,并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同心地进行旋转;和
驱动源,使所述第一分解叶片、所述泵叶片及所述第二分解叶片旋转。
由此,因为通过使驱动源运转,使第一分解叶片、泵叶片及第二分解叶片旋转,可以积极地将与稀释液一起被投入到纸料容器内的纸料引导向旋转中的第一分解叶片与第一孔板之间(第一作用部分),并可以积极地将其引导向第一孔板与旋转中的泵叶片之间(第二作用部分),并且可以引导到旋转中的第二分解叶片与第二孔板之间(第三作用部分),所以可以抑制分解处理所需要的动力,并可以得到对纸料的高的分解效率。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上方设置了第三分解叶片,
所述第三分解叶片被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到其外周端的距离,比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到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外周端的距离短。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分解叶片被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到其外周端的距离,比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到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外周端的距离短,且所述第四分解叶片的高度也被设定得比所述第三分解叶片的高度低。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多片该第一分解叶片,
在所述多片的第一分解叶片的上方,分别交互地设置所述第三分解叶片与所述第四分解叶片。
由此,可以更好地搅拌分解与稀释液一起被投入到纸料容器内的纸料。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向所述第二孔板突出的刃部,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的刃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孔板的间隙越往其后流侧越逐渐变宽。
由此,可以在刃部与第二孔板之间产生负压,可以防止纸料堆积在形成于第二孔板上的第二孔内。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5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的孔面积比所述第一孔的小。
由此,因为第二孔的孔面积比第一孔的孔面积小,所以只有被粗分解处理成可以通过第一孔的大小的纸料到达第二多孔板,之后,只有通过形成在第二孔板上的第二孔的纸料,即,可以使只有被细分解处理成可以通过第二孔的大小的纸料作为完成分解处理的纸料。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7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一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由此,可以使旋转中的第一分解叶片相对于第一孔成规定的角度不变地使纸料通过。即,第一分解叶片与长孔的第一孔可以如剪刀的两刃那样协作动作,在第一分解叶片与第一孔之间(第一作用部分),可以通过大的力来撕裂纸料,可以提高分解效率。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8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7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由此,可以使旋转中的第二分解叶片相对于第二孔成规定的角度不变地使纸料通过。即,第二分解叶片与长孔的第二孔可以如剪刀的两刃那样协作动作,在第二分解叶片与第二孔之间(第二作用部分),可以通过大的力来撕裂纸料,可以提高分解效率。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9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8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由此,可以容易地贯穿设置第二孔,可以提高生产率,有利于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0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9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由此,可以对纸料作用离心力,可以对圆柱形状的第二多孔板引导更多的纸料。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1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10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有槽部。
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分解处理的效率。另外,通过在形成于第二分解叶片的刃部之间的槽部产生负压,可以防止纸料堆积在形成于第二孔板上的第二孔内,并且,也可以将不能通过第二孔而堆积在第二多孔板上的纸料,通过该槽部刮到外周侧。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2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3~40mm的孔宽度,同时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0.15~16mm的孔宽度,
所述第一及第二孔板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50%。
由此,可以确保第一及第二孔板所需要的刚性,并可以得到高的分解效率。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3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4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及第四分解叶片的外缘部与第一分解叶片的上表面部所成的角度被形成为直角或者锐角。
由此,通过使第三及第四分解叶片的外缘上端形成尖的形状,可以较好地撕裂纸料,高效地进行分解处理。
另外,本发明技术方案14的纸料分解装置是技术方案11中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出口管,该出口管是所述第二孔板的一个表面相反侧的另一表面侧上设置的通路,将从所述第二孔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通过第二孔的纸料排出到外部,同时
所述第一孔板具有循环口,该循环口被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区域的外周侧,使所述第一孔板的另一面侧与所述容器内相连通。
由此,只有被细分解处理成可以通过第二孔的大小的纸料,即只有分解完成纸料可以排出到外部。另外,可以使被分解成可以通过第一孔的大小的、但没有被细分解成可以通过第二孔的大小的纸料(即,半分解纸料)返回到容器内,可以进行连续运转的分解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模式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模式截面图,表示图1的III-III向视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平面图,表示泵叶片的一部分。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平面图,表示第二分解叶片。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截面图,表示图4的VII-VII线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立体图,主要表示第三分解叶片。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立体图,主要表示第四分解叶片。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的第一孔板一部分的模式平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模式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纸料分解装置的第一孔板的一部分的模式平面图。
图14是表示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的结构的模式俯视图。
图15是表示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的结构的模式截面图,表示图14的XV-XV线截面图。
图16是表示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一部分断开图)。
图17是表示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一部分断开图)。
图18是表示以往的纸料分解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立体图(一部分断开图)。
图中:100-纸料分解装置;101-容器;102-转子;105-出口管;106-旋转轴;108-马达;109-室腔;111A-转向板;111B-防止旋转板;112-凸缘;121-第一分解叶片;122-第二分解叶片;123-第三分解叶片;124-第四分解叶片;131-第一多孔板;132-第二多孔板;160-循环口。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图10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100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的模式俯视图,图2是表示其中心附近的模式放大图,图3是图1的III-III向视截面图,图4是表示其主要部分的模式截面图,图5是表示泵叶片的模式平面图,图6是表示第二分解叶片的模式平面图,图7是图4的模式VII-VII向视截面图,图8及图9是表示其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模式立体图,图10是主要表示第一孔板的平面图。而且,以下以“搅拌分解部”的名称,说明图4所示的纸料分解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符号100A)。
如图1及图3所示,该纸料分解装置100具有圆柱形状的纸料容器101,在该纸料容器101中收容了作为稀释液的水与纸料。
另外,第一多孔板(第一孔板)131及室腔109被固定在容器101的底部101b上,另外,第二多孔板(第二孔板)132被安装在该室腔109上。
其中,在室腔109上设置了用于将完成分解处理的纸料排出到外部的出口管105,并且还设置了将水导入容器101内的稀释水口110。而且,这些出口管105及稀释水口110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阀门可以开闭。
另外,如图4所示,在该室腔109的中心形成了插入旋转轴106的轴套109A。而且,该旋转轴106的轴心C102与后述的转子102的旋转中心轴一致。
另外,在该室腔109内,在第一多孔板131与第二多孔板132之间,形成了泵叶片152及第二分解叶片122的外周侧的空间即分类部109F。而且,对于泵叶片125及第二分解叶片122在以后进行说明。
在容器101的内侧形成了转向板111A与防止旋转板111B。
其中,从容器101的侧部101a到底部101b,倾斜且向容器101的内侧隆起形成了转向板111A。通过形成该转向板111A,可以将容器1内的纸料的周向的流动(以后,称为“旋转流”)转向成为纵向的流动(以后,称为“纵流”)。
另外,在容器101的侧部101a上,在纵向上延伸且向容器101的内侧隆起而形成了防止旋转板111B,可以防止旋转流的产生。
第一多孔板131是在中央具有开口的环状的一片板,被水平地配置成与转子102的旋转中心的轴心C102同心。另外,在该第一多孔板131上贯穿设置了多个长孔(第一孔)141及循环口160。
另外,如图4所示,该第一多孔板131在从上方覆盖室腔109的状态下,通过螺栓170被固定在室腔109的主干部分109B上。另外,在接近于该第一多孔板131的上表面(一个表面)131a的状态下,后述的第一分解叶片121旋转,同时在接近于该第一多孔板131的下表面(另一个表面)131b的状态下,后述的泵叶片152旋转。
另外,如图10所示,第一多孔板131的每个弧段贯穿设置了十一个该第一孔141。而且,在该图10中,例示出了假设将多孔板131分割十六个后其中一个的弧段131A。另外,在该图10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是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下前缘121b,该第一分解叶片121以转子102的轴心C102为中心,如图10中箭头R121所示顺时针旋转。
而且,在图10中,符号α121b表示的角度是第一孔141A的长度方向轴线C141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下前缘121b所成的角度,此处,为了方便说明,只示出了图10中从右数第五个的第一孔141A5的长度方向轴线C141A5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下前缘121b所成的角度。
在图10所示的弧段131A中,在第一分解叶片121的前下缘121b与形成在最右侧的第一孔141A1相交叉的状态下,该第一孔141A1的长度方向轴线C141A1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前下缘121b交叉所形成的角度α121b只比0度大一点点(例如α121b1°)。
另一方面,贯穿设置其他的第一孔141A2~141A11,使得其长度方向轴线与上述的右端的第一孔141A1的长度方向轴线C141A1平行。
另外,在图10所示的弧段131A中,在最左侧形成的第一孔141A11的长度方向轴线C141A11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前下缘121b所形成的角度α121b大约为20度。
即,在弧段131A中,角度α121b大约在1~20°的范围,这是因为从形成在最右侧的第一孔141A1到形成在最左侧的第一孔141A11逐渐增大的缘故。
而且,通过这样形成各个第一孔141A1~141A11,在第一分解叶片121旋转时,第一分解叶片121的前下缘121b可以倾斜地交叉通过各个第一孔141A1~141A11,第一分解叶片121与各个第一孔141A1~141A11可以如剪刀的两刃那样协作动作。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各个第一孔141A1~141A11的孔宽度可以在大约3~40mm之间进行适当变化,另外,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这些各个第一孔141A1~141A11的孔长度可以在大约3~25mm之间进行适当变化。另外,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在实际应用中,优选的是在第一多孔板131上,第一孔141的开口面积相对于可以物理地形成第一孔141的面积的比率(即,第一多孔板的开口率)大约在10~50%。
而且,从越增加第一孔141的个数,则越提高纸料的分解效率这点可以看出,在第一多孔板的开口率在上述的优选范围内,最好尽可能地增加第一孔141的个数。
在第一多孔板131的中心,设置了与轴心C102同心的转子102,使得其可以相对于第一多孔板131旋转。
另外,该转子102通过旋转轴106及V型带107被连接在马达(驱动源)108上,通过马达108驱动,所述转子102可以以轴心C102为中心旋转。而且在该马达108上具有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开关,通过该控制开关,操作员可以控制马达108的开关。
另外,旋转轴106的轴套106a通过防止液体泄漏用的密封圈119,由室腔109的轴套109A支持成可以自由相对旋转。
另外,在该旋转轴106的前端部插入了支持转子102的凸缘102A的转子套筒102B,另外,通过在转子102的上端部安装的盖190,用螺栓191将转子102与旋转轴106固定起来。
如图4所示,凸缘102A从转子102的轴心C102侧向第一多孔板131的下表面的外周侧延伸。而且,在该凸缘102A的轴心C102侧上,通过螺栓140固定了第一分解叶片12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虽然设置了六片该第一分解叶片121,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片数,在实际应用中在3~16片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改变该片数。
另外,垫片151介于第一分解叶片121与凸缘102A之间,通过改变该垫片151的厚度,或改变垫片151的片数,可以适当地变更第一分解叶片121与第一多孔板131的距离。而且,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通过将第一分解叶片121与第一多孔板131的距离设定在大约0.5~5mm左右,可以得到好的分解效果。
此处,利用图2,对第一分解叶片121的旋转区域A121及第一多孔板131的第一孔区域A141进行说明。
其中,定义第一分解叶片121的旋转区域A121为由外圆R121OUT与内圆R121IN之间围成的区域,所述外圆R121OUT是以轴心C102为中心、且以从转子102的轴心C102到第一分解叶片121的外周端121c为半径;所述内圆R121IN是以轴心C102为中心、且以从轴心C102到第一分解叶片121的内周端121d为半径。
另一方面,定义第一多孔板131的第一孔区域A141为由外圆R141OUT与内圆R121IN之间围成的区域,所述外圆R141OUT是以轴心C102为中心、且以从轴心C102到第一孔141的外周端141a的距离为半径;所述内圆R121IN是以轴心C102为中心、且以从轴心C102到第一孔141的内周端141b的距离为半径。
即,该第一分解叶片121的旋转区域A121全部包括了第一多孔板131的第一孔区域A141
换言之,如果转子102以轴心C102为中心旋转,则与其旋转角无关,六片的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任意一个可以一直与任意一个的第一孔141交叉。
如图1所示,在六片的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上方,分别相互地设置第三分解叶片123及第四分解叶片124。
其中,第三分解叶片123被形成为如图1及图8所示的三角锥形状的叶片,与从轴心C102到第一分解叶片121的外周端121c的距离L121相比,从轴心C102到其外缘部123b的距离L123短。
另外,该第三分解叶片123被形成为其外缘部123b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上表面部121d形成的角度α123为直角。而且,通过发明人的研究发现:通过将第三分解叶片123的外缘部123b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上表面部121d形成的这些角度α123设定为直角或锐角,可以提高纸料的分解效率。
其中,第四分解叶片124被形成为如图1及图9所示的三角锥形状的叶片,与从轴心C102到第一分解叶片121的外周端121c的距离L121相比,从轴心C102到其外缘部124b的距离L124短。而且,该第四分解叶片124的高度h124也被设定得比第三分解叶片123的高度h123低。
另外,该第四分解叶片124被形成为,使其外缘部124b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上表面部121d形成的角度α124为直角。而且,通过发明人的研究发现:第四分解叶片124的外缘部124b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上表面部121d形成的这些角度α124并不限于直角,即使是在设定为锐角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纸料的分解效率。
通过螺栓180将与轴心C102同心的环状的泵叶片125固定在凸缘102A的上表面,设置成在第一分解叶片121及泵叶片125之间夹入第一多孔板131。
另外,垫片152介于凸缘102A与泵叶片125之间,通过改变该垫片152的厚度,可以适当地调整第一多孔板131与泵叶片125之间的距离。而且,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通过将该第一多孔板131与泵叶片125的距离设定在大约0.5~5mm左右,可以得到好的分解效果。
而且,该泵叶片125通过与第一多孔板131协作动作,不仅产生分解纸料的效果,而且此外,还产生通过第一多孔板131积极地使容器1内的纸流通的效果。
如图4所示,该泵叶片125由环状的基体125A、在该基体125A的上表面以一定间隔形成的多个刃125B构成。
其中,俯视基体125A其形成为环状,另外,如图7所示,在基体125A上,形成大致以轴心C102为中心呈放射线状且直线状的刃125B,并且各自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而且,该刃125B也可以形成为,例如,某种程度大小的半径的圆弧状。
另外,在基体125A上形成这些刃125B,使得占据包括第一多孔区域A141的区域。而且,在该泵叶片125上还设置了贯穿螺栓孔125C,螺栓孔125C中插入用于连接凸缘102A与该泵叶片125的螺栓180。
如图4所示,第二多孔板132与第一多孔板131同样,是与轴心C102同心,在中央具有开口的环状的板,贯穿设置了多个大致圆形的圆孔(第二孔)142。
另外,该第二多孔板132被设置在出口管105的上方,通过螺栓182、182被固定在形成于室腔109内的座台109C、109D上。另外,后述的第二分解叶片122接近于该第二多孔板132的上表面(一个表面)132a而旋转。
而且,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二孔142的直径优选的是大约为0.15~16mm的范围内,另外,对于第二多孔板132的开口率,优选的是大约在10~50%的范围。另外,由于分解效率的提高与第二孔142的个数成比例,所以只要开口率满足上述的优选范围,该第二孔142的个数最好较多。
如图4所示,通过螺栓181将第二分解叶片122固定在转子102的凸缘102A的下表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设置了四片的该第二分解叶片122。但是该第二分解叶片122的片数并不限于四片,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在3~8片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改变其片数,并且优选的是可以为3~6片。
另外,垫片153介于该第二分解叶片122与凸缘102A之间,通过改变该垫片153的厚度,或者改变其片数,可以适当地改变第二分解叶片122与第二多孔板132之间的距离。而且,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发现,通过将第二分解叶片122与第二多孔板132的距离设定在大约0.5~5mm左右,可以得到好的分解效果。
另外,如图7所示,该第二分解叶片122的前表面122a由:相对于凸缘102A以角度α122a1倾斜的面(斜面)122a1;相对于凸缘102A形成直角立起设置的壁面(直立面)122a2构成。
这是为了通过形成斜面122a1,使得减少在第二分解叶片122旋转时产生的流动阻力,另外,通过形成直立面122a2,使得不会降低第二分解叶片122的分解效果。
另外,该第二分解叶片122的下表面122b形成为越往后流侧距离凸缘102A的高度越变低的倾斜面,且形成为相对于第二多孔板132的间隙越往后流侧越逐渐变宽。由此,使得在下表面122b与第二多孔板132之间产生负压,可以防止纸料堆积在形成于第二多孔板132上的第二孔142内。
另外,如图4所示,使该第二分解叶片122的径向距离W122形成得比第二多孔板132的径向距离W132短,可以谋求好的分解效果与转子102的旋转所需要的马达108的驱动转矩的降低。
本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100形成了如上述那样的结构,通过该纸料分解装置100工作,可以产生以下的作用,另外,也可以得到各种效果。
首先,操作员通过打开没有图示的控制开关,使马达108运转,如果从该马达108向旋转轴106传递动力,则通过转子102旋转,第一分解叶片121及泵叶片125以轴心C102为中心旋转。
此时,第一分解叶片121在接近于第一多孔板131的上表面131a的状态下而旋转,另外,泵叶片125在接近于第一多孔板131的下表面131b的状态下而旋转。
另外,在六片的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上表面121d上,交互形成的第三分解叶片123及第四分解叶片124也伴随着转子102的旋转而以轴心C102为中心旋转。由此,可以良好地在容器101内搅拌纸料。
而且,如果转子102旋转(参考图7中箭头R121),则通过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上前缘121a及第三分解叶片123的上前缘123a,高效地将容器101内的纸料撕裂。尤其,由于第三分解叶片123的顶部(外缘上端)123c及第四分解叶片124的顶部(外缘上端)124c分别形成尖的形状,所以可以锐利地撕裂容器101内的纸料。
而且,通过第一分解叶片121、第三分解叶片123及第四分解叶片124的旋转,在容器101中产生纸料的旋转流,通过形成在容器101内的转向板111A及防止旋转板111B,该旋转流转向成纵流,纸料在容器101的内部循环。
另一方面,如果转子102旋转,则泵叶片125也以轴心C102为中心旋转,由此,可以对纸料作用离心力。其结果是强制地将在室腔109内(更详细地说,形成在泵叶片125的刃125B与刃125B之间的槽部G125)存在的纸料送出到外周,泵叶片125的槽部G125内的压力下降。而且,容器101内的纸料通过形成在泵叶片125的旋转区域上的第一多孔板131的多个第一孔141,被强制导入到压力下降的泵叶片125的槽部G125内。
而且,将通过泵叶片125旋转、容器101内的纸料被强制导入到室腔109内的作用,称为泵叶片125的“吸引作用”,通过该吸引作用,如图7所示,通过第一多孔板131的第一孔141被吸引到室腔109内的纸料,在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下前缘121b与第一孔141的上缘141a之间被撕裂,并且之后,在第一孔141的下缘141b与泵叶片125的上前缘125B1之间被撕裂。
然后,被送出到室腔109的分类部109F的纸料,此后通过重力作用向下方流动,通过形成于第二多孔板132上的多个圆孔142,向下方进一步流动。
但是,由于该圆孔142的内径形成得比形成于第一多孔板131上的第一孔141的内径小,所以被分解成可以通过第一孔141的程度、但没有被分解成可以通过第二孔142的程度的纸料(以后称为“半分解纸料”)堆积在该第二多孔板132的上表面132a上,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地被分解、其大小变细小的纸料通过该圆孔142,作为分解完成纸料通过出口管105被排出。
另外,被送出到室腔109内的分类部109F内的一部分纸料流入旋转中的第二分解叶片122与第二多孔板132之间,在第二分解叶片122与第二多孔板132之间被撕裂,其大小变得微细的纸料通过第二多孔板132的圆孔142,作为分解处理后的纸料通过出口管105被排出。
而且,通过该第二分解叶片122旋转,不仅可以促进纸料的分解,还可以防止纸料残留在第二多孔板132上。即,形成于第二多孔板132上的多个圆孔142的内径小,不能通过该圆孔142的纸料就残留在第二多孔板132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100中,因为第二分解叶片122以轴心C102为中心旋转,所以可以除掉残留在第二多孔板132上的纸料,之后,通过离心力可以将该纸料送出到室腔109内的分类部109F内的外周侧。
另外,如图4所示,由于第二分解叶片122的径向距离W122比第二多孔板132的径向距离(参考图3中的符号W132)短,表面上看,虽然可以看到半分解纸料残留在第二分解叶片122没有通过的区域的第二多孔板132的上表面132a,但是实际上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该第二分解叶片122旋转,通过形成在第二分解叶片122的前面的倾斜面122a而被集中的残留纸料,之后,通过离心力被送出到室腔109的分类部109F的外周侧,此时,通过第二分解叶片122直接地将没有被集中的半分解纸料也全部送出到分类部109F的外周侧。
而且,可以使第二分解叶片122的径向距离W122形成得与第二多孔板132的径向距离W132相等,但可以说,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使第二分解叶片122的径向距离W122形成得比第二多孔板132的径向距离W132短,因为可以减少为了使第二分解叶片122旋转所需要的动力,即,可以减少为了使转子102旋转而要求的马达108的驱动转矩,所以从节能化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
另一方面,不能通过第二多孔板132的圆孔142的半分解纸料通过形成于第一多孔板131的外周侧的循环口160再次返回到容器101。
即,半分解纸料暂时滞留在室腔109的分类部109F,通过由泵叶片125及第二分解叶片122旋转而产生的分类部109F内的压力,从该分类部109F通过形成于第一多孔板131的循环口160,向容器101内送出。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100,因为可以积极地将投入到容器内的稀释液与纸料引导向旋转中的第一分解叶片121与第一多孔板131之间(第一作用部分),同时可以积极地引导向第一多孔板131与旋转中的泵叶片125之间(第二作用部分),并且,可以引导向旋转中的第二分解叶片122与第二多孔板132之间(第三作用部分),所以可以抑制马达108所需要的驱动转矩,并可以得到对纸料的好的分解效果。
另外,因为通过在多个第一分解叶片121上分别交互设置第三分解叶片123及第四分解叶片124,可以更好地搅拌被投入到容器101内的稀释液与纸料,并且旋转中的第三分解叶片123及第四分解叶片124可以良好地撕裂纸料,所以可以使分解处理的效率更高。
另外,通过在第一分解叶片121上形成第三分解叶片123及第四分解叶片124,即使在降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高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分解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可以抑制使转子102旋转的马达108所需要的驱动转矩,所以可以有利于节能化。
另外,通过由泵叶片125旋转产生的吸引效果,通过第三分解叶片123及第四分解叶片124,可以将从容器101通过第一孔141被吸引到室腔109内的纸料搅拌并撕裂,所以即使不提高转子102的旋转速度,也可以提高纸料的分解效率,可以进一步有利于节能化。
另外,因为第二分解叶片(刃部)122形成为相对于第二多孔板132的间隙越往后流侧越逐渐变宽,所以可以在刃部122与第二多孔板132之间产生负压,由此,可以防止纸料堆积在第二孔板132内。
另外,因为以比第一孔141的孔面积小的空面积形成第二孔142,所以只有被粗分解处理成可以通过第一孔141的大小的纸料到达第二多孔板132,之后,只有被细分解处理成可以通过第二孔142的大小的纸料作为分解完成纸料,可以通过出口管105排出到外部。
另外,第一孔141形成为在第一多孔板131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而且,通过设定成其长度方向轴线C141相对于第一分解叶片121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旋转中的第一分解叶片121可以倾斜地交叉通过第一孔141。即,第一分解叶片121与长孔的第一孔141可以如剪刀的两刃那样协作动作,在第一分解叶片121与第一孔141之间(第一作用部分),可以通过大的力来撕裂纸料,可以提高分解效率。
另外,通过设置多片第二分解叶片122,可以提高分解处理的效率。
另外,通过在多个的第二分解叶片122之间分别形成槽部G122,在该槽部G122可以产生负压,可以防止纸料堆积在形成于第二多孔板132上的第二孔142内,并且,也可以将不能通过第二孔142而堆积在第二多孔板132上的半分解纸料,通过该槽部G122刮到分类部109F的外周侧。
另外,通过形成第一孔141的孔宽度W141在3~40mm,并且形成第二孔142的孔宽度W142在0.15~16mm,而且,通过设定第一及第二孔板131、132的开口率为10~50%,可以确保第一及第二孔板131、132所需要的刚性,并可以得到高的分解效率。
另外,通过形成第三及第四分解叶片123、124的外缘部123b、124b与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上表面部121A所成的角度α123、α124为直角或者锐角,可以使第三及第四分解叶片123、124的外缘上端123b、124b形成尖的形状,可以较好地撕裂纸料,高效地进行分解处理。
另外,配有出口管105,在第二多孔板132上,该出口管被设置在第二分解叶片122的下表面122b侧,将通过第二孔142的纸料(即、分解完成纸料)排出到外部,通过配有该出口管105,可以只将该分解完成纸料迅速地排出到外部并送到下一道工序。
并且,形成有循环口160,在第一多孔板131上,该循环口160贯穿设置在第一多孔区域A141的外周侧,连通第一多孔板131与容器101,通过形成该循环口,可以使被分解成可以通过第一孔141的大小的、但没有被细分解成可以通过第二孔142的大小的纸料(即,半分解纸料)返回到容器101内,可以进行连续运转的分解处理。
另外,可以使通过该循环口160返回到容器101内的纸料,集中在第一分解叶片121、第三分解叶片123及第四分解叶片124上,即使在进行连续运转的分解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高的分解效率。
以上,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以下,对若干个变形例进行说明。
而且,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付与相同的符号,此处将与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作为重点进行说明。另外,还有利用在说明上述实施方式时使用的附图的情况。
图11是模式地表示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100的变形例的纸料分解装置20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在该图11中具有特征的结构要素是第三分解叶片223、第二多孔板232及第二分解叶片222。而且,如果将对于该第三分解叶片223的说明置换,则变成对于第四分解叶片224的相同的说明,所以此处只以第三分解叶片223为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的第三分解叶片223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三分解叶片123(参考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其外缘部123b的一部分形成了缺口部223d这一点。
即,通过在该第三分解叶片223上形成缺口部223d,因为可以减少其前方投影面积,所以降低了为了使转子102旋转马达108所需要的驱动转矩,并可以提高纸料的分解效果。
另外,本变形例的第二多孔板232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多孔板132(参考图4)的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为以轴心C102为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的圆柱状,且,其上端形成为向外周方向水平延伸这一点。即,该第二多孔板232由:作为圆柱状的壁面形成的部分(圆柱壁面部)232A;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部分(水平部)232B形成的。
另外,通过螺栓170将该第二多孔板232的水平部232B与第一多孔板131一起固定在室腔209上。
而且,在该圆柱壁面部232A及水平部232B上分别形成了多个的第二孔241。而且这些第二孔241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形成为大致呈圆形的圆孔。
另外,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分解叶片222被固定设置在凸缘102A的外周端,该第二分解叶片222在圆柱状的第二多孔板232的内侧、且接近于圆柱状的第二多孔板的内表面旋转,这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分解叶片122(参考图4)不同。
另外,在圆柱状的第二多孔板232的内侧且在第二分解叶片222的下方,设置了使容器101与室腔209内相连通的循环管261。另外,在室腔209的外周侧上设置了出口管205,可以将通过了第二孔241的纸料(即,分解完成纸料)排出到外部。
然后,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如果转子102旋转,则通过第三分解叶片123及第四分解叶片124来搅拌容器101内的纸料,另外,在第一分解叶片121与第一多孔板131之间分解纸料。之后,纸料通过第一孔141到达第一多孔板131的下表面,此处,通过在第一多孔板131与泵叶片125之间撕裂而进一步分解,被送出到泵叶片125的外周侧。
之后,该纸料流入第二分解叶片222与第二多孔板232之间的间隙,通过在第二分解叶片222与第二多孔板232之间撕裂,进一步进行分解处理,其大小更加细化。
然后,被分解处理成比形成于第二多孔板232上的第二孔241的孔径小的纸料通过该第二孔241,之后,通过出口管205排出到外部。另一方面,比第二孔241的孔径大的纸料通过循环口160返回到容器101,或者,通过在圆柱状的第二多孔板232的内侧且在第二分解叶片222的下方配置的循环管261,返回到容器101。
如上所述,根据图11所示的变形例的纸料分解装置200,因为对在第二分解叶片222与第二多孔板232之间进行分解处理的纸料作用有离心力,对圆柱形状的第二多孔板232可以直接地引导更多的纸料,所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分解效率。
图12是模式地表示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纸料分解装置100的变形例的纸料分解装置300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而且,对于该图12所示的第一分解叶片121、第三分解叶片123、第一多孔板131、泵叶片125的基体125A及刃部125B、凸缘102A及第二多孔板132,因为如同利用图7等说明的那样,所以此处省略其说明。
即,在该图12所示的变形例的纸料分解装置300中,具有特征的结构要素是第二分解叶片322。该第二分解叶片322由环状的基体322A、与在该基体322A的下表面以一定间隔形成的多个刃322B构成。
其中,俯视基体322A其形成为环状,另外,在基体322A的下表面上,形成大致以轴心C102为中心呈放射线状且直线状的刃322B,并且各自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隔。而且,该刃322B也可以形成为,例如,某种程度大小的直径的圆弧状。另外,在该多个的刃322B、322B之间,形成了槽部G322
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由于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第二分解叶片322的数量,所以可以提高分解效率,同时可以高效地刮跑堆积在第二多孔板132的上表面的半分解纸料。
对于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图1~图12所图示的结构之外的变形例,进行以下的说明。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一多孔板131中的某一个的弧段131A中,形成了十一个长孔14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孔数,对应于要分解的纸料的材料或种类,可以适当地增减适宜的长孔141的数量。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第一多孔板131为环状的一片板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分割成每个弧段而形成,之后,在固定在室腔109上时,形成以轴心C102为中心的环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全部的长孔141A1~141A11形成为一个长孔的情况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即,如图1 3所示,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各个长孔141A1~141A8(参考图10)一分为二地形成为外周侧的各个长孔141A1-1~141A8-1、与内周侧的各个长孔141A1-2~141A8-2。由此,可以提高第一多孔板131的刚性。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作为长孔形成了第一孔141的情况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形状。但是,如利用图10所详细叙述地那样,有个优点是作为长孔形成第一孔141可以得到所谓的剪刀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于第二孔142是圆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该第二孔142形成为在第二多孔板132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也可以设定成其长度方向的轴线相对于第二分解叶片122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由此,可以使旋转中的第二分解叶片122倾斜地交叉通过第二孔142,换言之,第二分解叶片122与长孔的第二孔142可以如剪刀的两刃那样协作动作,在第二分解叶片122与第二孔142之间(第二作用部分),可以通过大的力来撕裂纸料,可以提高分解效率。
另外,第一~第四分解叶片121、122、123、124或泵叶片125的缘部逐渐磨损,作为该摩擦的对策,可以在这些叶片121、122、123、124的前面安装耐磨损性能良好的材质的替换刃。
另外,第一~第四分解叶片121、122、123、124或泵叶片125的叶片排列或、其配置间隔(节距)及其形状并不限于上述的情况,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开放的容器101的底部设置了搅拌分解部100A(参考图4)的形式的纸料分解装置100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也可以同样适用于具有密闭的容器的形式的纸料分解装置、或在容器101的侧面上设置搅拌分解部100A的纸料分解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分解叶片121上固定第三分解叶片123、223的情况,另外,还说明了在第一分解叶片121上固定第四分解叶片124、224的情况,但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第三分解叶片123、223可以构成为,在第一分解叶片121的上方,与第一分解叶片121分开另行旋转,另外,第四分解叶片124、224可以构成与第一分解叶片121分开另行旋转。

Claims (85)

1.一种纸料分解装置,使与稀释液一起被投入到纸料容器内的纸料分解,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孔板,被配置在所述纸料容器内形成了第一孔;
第一分解叶片,与所述第一孔板的一个表面相对,且接近于形成所述第一孔的区域的第一孔区域而旋转;
泵叶片,与所述第一孔板的另一个表面相对,且接近于所述第一孔区域,并与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同心地进行旋转;
第二孔板,被配置在所述纸料容器内形成了第二孔;
第二分解叶片,与所述第二孔板的一个表面相对,且接近于形成所述第二孔的区域的第二孔区域,并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同心地进行旋转;和
驱动源,使所述第一分解叶片、所述泵叶片及所述第二分解叶片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上方设置了第三分解叶片,
所述第三分解叶片被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到其外周端的距离,比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到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外周端的距离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分解叶片被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到其外周端的距离,比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旋转中心到所述第一分解叶片的外周端的距离短,且所述第四分解叶片的高度也被设定得比所述第三分解叶片的高度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多片该第一分解叶片,
在所述多片的第一分解叶片的上方,分别交互地设置所述第三分解叶片与所述第四分解叶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向所述第二孔板突出的刃部,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的刃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孔板的间隙越往其后流侧越逐渐变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的孔面积比所述第一孔的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一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有槽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3~40mm的孔宽度,同时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0.15~16mm的孔宽度,
所述第一及第二孔板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50%。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及第四分解叶片的外缘部与第一分解叶片的上表面部所成的角度被形成为直角或者锐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出口管,该出口管是所述第二孔板的一个表面相反侧的另一表面侧上设置的通路,将从所述第二孔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通过第二孔的纸料排出到外部,同时
所述第一孔板具有循环口,该循环口被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区域的外周侧,使所述第一孔板的另一面侧与所述容器内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向所述第二孔板突出的刃部,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的刃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孔板的间隙越往其后流侧越逐渐变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的孔面积比所述第一孔的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一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有槽部。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3~40mm的孔宽度,同时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0.15~16mm的孔宽度,
所述第一及第二孔板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50%。
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的孔面积比所述第一孔的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一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2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有槽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3~40mm的孔宽度,同时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0.15~16mm的孔宽度,
所述第一及第二孔板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50%。
3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一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3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有槽部。
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3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4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多片该第一分解叶片,
在所述多片的第一分解叶片的上方,分别交互地设置所述第三分解叶片与所述第四分解叶片。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向所述第二孔板突出的刃部,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的刃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孔板的间隙越往其后流侧越逐渐变宽。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的孔面积比所述第一孔的小。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一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53.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3~40mm的孔宽度,同时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0.15~16mm的孔宽度,
所述第一及第二孔板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50%。
54.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3~40mm的孔宽度,同时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0.15~16mm的孔宽度,
所述第一及第二孔板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50%。
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向所述第二孔板突出的刃部,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的刃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孔板的间隙越往其后流侧越逐渐变宽。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的孔面积比所述第一孔的小。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一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62.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3~40mm的孔宽度,同时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0.15~16mm的孔宽度,
所述第一及第二孔板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50%。
6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的孔面积比所述第一孔的小。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一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69.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3~40mm的孔宽度,同时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0.15~16mm的孔宽度,
所述第一及第二孔板的开口率被设定为10~50%。
7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一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其长度方向的轴线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第二孔板的大致径向上延伸的长孔,且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比0度大且20度以下的范围内倾斜。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并且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7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7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被形成为大致圆形的圆孔。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8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板被形成为以所述旋转轴为长度方向中心轴的圆柱状,同时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在所述圆柱状的第二孔板的内周侧旋转。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解叶片具有多个的所述刃部,
在所述多个的刃部之间分别形成槽部。
85.根据权利要求2、3、12、13、21、22、28、29、34、38、41、43、44、52、53、54、61、62、68、69、74、78、81、83或84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纸料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出口管,该出口管是所述第二孔板的一个表面相反侧的另一表面侧上设置的通路,将从所述第二孔板的一面侧向另一面侧通过第二孔的纸料排出到外部,同时
所述第一孔板具有循环口,该循环口被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区域的外周侧,使所述第一孔板的另一面侧与所述容器内相连通。
CN2006100095609A 2005-11-21 2006-02-24 纸料分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0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36249 2005-11-21
JP2005336249A JP2007138354A (ja) 2005-11-21 2005-11-21 紙料離解装置
JP2005336249 2005-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0884A true CN1970884A (zh) 2007-05-30
CN1970884B CN1970884B (zh) 2010-08-11

Family

ID=38052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956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0884B (zh) 2005-11-21 2006-02-24 纸料分解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14311A1 (zh)
JP (1) JP2007138354A (zh)
KR (1) KR100755218B1 (zh)
CN (1) CN197088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1966B (zh) * 2007-09-27 2011-08-10 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粘附解纤装置及解纤方法
CN104328703A (zh) * 2014-10-29 2015-02-04 长沙正达轻科纸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造纸厂用水力碎浆机
CN107849809A (zh) * 2015-07-14 2018-03-27 罗达工业株式会社 碎浆机以及碎浆机转子的刃部结构
CN108350651A (zh) * 2015-12-29 2018-07-31 瑞德怀尔公司 用于处理回收材料的转子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4398B2 (ja) * 2008-01-16 2010-12-08 日本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離解濾過装置
DE102008029043A1 (de) * 2008-06-18 2009-12-24 Voith Patent Gmbh Stoffauflöser
ITMO20090190A1 (it) * 2009-07-23 2011-01-24 Carlo Guidoboni Impianto di recupero con separazione degli scarti di produzione della carta da parati, con separazione dei due componenti pvc e cellulosa con sistema centrifugo senza l'utilizzo di additivi chimici, ma utilizzando solo acqua a temperatura ambiente e
CN103119217B (zh) 2010-09-17 2016-03-30 汉斯-乔基姆·鲍尔特斯多夫 包括筛板的碎浆机
DE202011110357U1 (de) * 2011-03-03 2013-09-09 Voith Patent Gmbh Rotor
DE102011082976A1 (de) 2011-09-19 2013-03-21 Günter Betz Vorrichtung zum Aufschlagen (zerkleinern, zerfasern, auflösen, aufbereiten) von Altpapieren und Zellstoffen in einem Pulper (Stofflöser)
CN103669061B (zh) * 2013-12-05 2016-06-15 富阳市以勒科技有限公司 双效水力碎浆系统
DE102018109634A1 (de) * 2018-04-23 2019-10-24 Voith Patent Gmbh Stoffauflöser
GB2603257B (en) * 2020-11-30 2023-03-01 Kerry Mech Engineering Limited A Mace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85756A (en) * 1960-04-04 1963-04-16 Bolton John W & Son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lping
JPS5982491A (ja) * 1982-10-28 1984-05-12 株式会社岩科製作所 離解機
JPS6139197A (ja) * 1984-07-31 1986-02-25 セコム株式会社 警備システム
US4586662A (en) * 1984-11-08 1986-05-06 Beloit Corporation Flexible spoke rotor for multiple disk refiner
JPH01139886A (ja) * 1987-07-27 1989-06-01 Aikawa Iron Works Co Ltd 故紙原料の溶解離精選装置
JPH02118190A (ja) * 1988-10-26 1990-05-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パルパ
JPH03279478A (ja) * 1990-03-23 1991-12-10 Aikawa Tekko Kk 製紙用パルパー
JPH0559681A (ja) * 1991-08-29 1993-03-09 Aikawa Tekko Kk 製紙用分離装置
US5282980A (en) * 1992-02-18 1994-02-01 Kinetic Dispersi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sludge
JPH06128887A (ja) * 1992-10-19 1994-05-10 Iwashina Seisakusho:Kk 離解機におけるロータ構造
JPH06299487A (ja) * 1993-04-09 1994-10-25 Iwashina Seisakusho:Kk パルパー
US5522553A (en) * 1994-09-29 1996-06-04 Kady Internationa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liquid suspensions of finely divided matter
JP3581686B2 (ja) * 2001-12-26 2004-10-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紙料離解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1966B (zh) * 2007-09-27 2011-08-10 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粘附解纤装置及解纤方法
CN104328703A (zh) * 2014-10-29 2015-02-04 长沙正达轻科纸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造纸厂用水力碎浆机
CN107849809A (zh) * 2015-07-14 2018-03-27 罗达工业株式会社 碎浆机以及碎浆机转子的刃部结构
CN107849809B (zh) * 2015-07-14 2019-11-26 罗达工业株式会社 碎浆机以及转子刃部
CN108350651A (zh) * 2015-12-29 2018-07-31 瑞德怀尔公司 用于处理回收材料的转子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0884B (zh) 2010-08-11
KR100755218B1 (ko) 2007-09-04
KR20070053593A (ko) 2007-05-25
JP2007138354A (ja) 2007-06-07
US20070114311A1 (en) 200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0884B (zh) 纸料分解装置
US501913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gas with a pump from a medium being pumped
US5202024A (en) Centrifugal separator
US11596954B2 (en) Separator
KR0156619B1 (ko) 연마형 수직 곡물 제분기
CN1106473C (zh) 洗衣机的波轮总成
EP0602670B1 (en) Centrifugal concentrating machine
CN110139707B (zh) 分散装置、脱泡装置
CN1615180A (zh) 具有浸入的搅拌转子的环形离心提取器
WO2014071951A1 (en) Stator for flotation machines
US4880532A (en) Sorting apparatus for fiber suspensions
US7416523B2 (en) Separator having a double-cone drum made of metal
US3690571A (en) Apparatus for disintegrating and separating material in fluid suspension
JPH0742673B2 (ja) 懸濁液の分配装置
JPH02118190A (ja) パルパ
JP2000342878A (ja) 攪拌翼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濯機
US5255788A (en) Pressure sorter
EP1672118A1 (en) Screen apparatus
US7338427B2 (en) Centrifugal separator having cleaning channel
JP3595544B2 (ja) 紙料分離精選装置
US6068772A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fiber suspensions intend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paper or cardboard
EP1273340B1 (en) Homogenization valve with rotatable intermediate seat element
WO20040464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fiber suspension
CN2335685Y (zh) 圆筒式液--液离心分离机
JPH0995888A (ja) 製紙用スクリー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ETSO PAPER MACHINERY COMPAN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Y CORP.

Effective date: 200810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1010

Address after: Helsinki

Applicant after: Metso Paper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