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1389A - 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1389A
CN1961389A CNA2005800175556A CN200580017555A CN1961389A CN 1961389 A CN1961389 A CN 1961389A CN A2005800175556 A CNA2005800175556 A CN A2005800175556A CN 200580017555 A CN200580017555 A CN 200580017555A CN 1961389 A CN1961389 A CN 1961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or
rectangular wire
mentioned
magnetic cor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75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1389B (zh
Inventor
渡部良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d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61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1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61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1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7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of signal type inductors or transformers with electronic circuits, e.g. mounting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01F2017/04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helical coil made of flat wire, e.g. with smaller extension of wire cross sec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 H05K3/341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3/3421Leaded components
    • H05K3/3426Leaded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平角线、且卷绕的轴线方向相对于被安装的电路板大致平行的电感器中,使安装的接合强度提高;电感器(10)设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芯部件(20);接触面为沿长度方向呈扁平形状、同时、通过以扁立绕法卷绕于磁芯部件(20)的外周面而形成卷绕构造体(31)的平角线(30);以及配置有磁芯部件(20)和平角线(30)的壳体(40);在这里,平角线(30)相对于磁芯部件(20)卷绕多次,同时,多个卷绕构造体(31)以沿着磁芯部件(20)的轴线方向重叠的状态被配置。

Description

电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例如使用于车载用的各种装置等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在车载用的各种装置等中装载有电感器,而作为相关车载用的电感器已知的有,将绕线卷绕于磁芯,并根据需要以外壳等覆盖磁芯及绕线,同时,利用回流焊接等将绕线末端进行安装的类型。在这里,电感器中也存在以卷绕的轴线相对于安装电路板平行的状态被安装的、卧式电感器。卧式电感器具有,在绕线轴线方向的长度尺寸大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突出尺寸的优点。
另外,近年来为了提高电感器的占空系数且对应大电流化,也存在作为绕线使用平角线这一类型的电感器。作为其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在上述卧式电感器中将平角线重叠成两条并以扁立绕法进行卷绕这一类型的电感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将以扁立绕法卷绕的两条平角线沿着安装电路板的法线方向重叠的构成。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7328号公报(参照说明书摘要、第0012段、图1等)
专利文献2:特开2001-85232号公报(参照说明书摘要、图1)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电感器中的使用平角线的类型中,由于该平角线存在厚度、或匝数多等原因,电感器的长度尺寸变大的话,有考虑到与电路板的接合强度,而使用卧式电感器的情况。特别是,在使用于车载用的各种装置的电感器中必须考虑被负载的振动,因此必须进一步考虑接合强度。
在这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使用平角线的卧式电感器中,由于采用使两条重叠并卷绕的方式,因此相邻平角线的末端接近。因此,存在电路板的安装部位也接近,在进行焊接等中焊锡遮盖相邻部位,从而会引起短路等不良情况。另外,在卷绕的轴线的各个端部上末端接近,接合部位接近的话,经受得住对于轴线方向的振动,但是经受不住与电路板平行且与轴线方向垂直方向的振动。因此,如车载用设备那样在从各个方向被赋予振动的环境下,在可靠性方面并不理想。
而且,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感器,由于是立式的,因此在向卷绕的轴线方向突出的长度尺寸大的情况下,作为车载用其强度面是令人担心的,同时,平角线的各个末端的弯曲次数必须为两次,比卧式的多,需要花费该部分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平角线、且卷绕的轴线方向相对于被安装的电路板大致平行的电感器中,能够使安装的接合强度提高的电感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感器设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芯部件;接触面为沿长度方向呈扁平形状、同时、通过以扁立绕法卷绕于磁芯部件外周面而形成卷绕构造体的平角线;以及具有凹陷部,并通过嵌入卷绕构造体及磁芯部件位于该凹陷部,同时,该磁芯部件的轴线与凹陷部的底面呈相对状态的壳体;且平角线相对于磁芯部件卷绕多次,同时,多个卷绕构造体以沿着磁芯部件的轴线方向重叠的状态被配置。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磁芯部件及平角线嵌入凹陷部,形成卷绕构造体位于凹陷部的状态。此时,通过磁芯部件的轴线与凹陷部的底面处于相对状态,卷绕的轴线方向与壳体的开口部大致平行,磁芯部件及平角线呈平放于壳体凹陷部中的状态。因此,在向电路板安装时,电感器呈横置状态。另外,磁芯部件的外周面通过平角线的卷绕,形成多个卷绕构造体沿着轴线方向重叠的状态。因此,能够增加平角线末端的数目。由此,在将电感器安装于电路板上时,能够使接合部增加末端所增加的部分,能够使电感器牢固地接合。
这样,通过增加末端的数目,提高电感器的接合强度,能够长期确保使用该电感器的各种装置的可靠性。因此,即使在例如车载用的各种装置那样在被负载振动的环境下使用电感器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可靠性,从而可以长期使该装置工作。
另外,其他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而,在壳体中形成有从构成该壳体侧面的开口部侧朝向远离侧的狭缝,并在平角线末端中的至少一方上设有被扩径并向卷绕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同时,伸出部垂挂于狭缝中。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伸出部垂挂于狭缝,能够从外部辨认该伸出部。因此,即使在伸出部的一部分通过焊接等被接合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从外部辨认该接合部分。由此,能够以目视确认接合状况,从而能够提高电感器的接合的可靠性。另外,在电感器的接合部分上发生剥离等情况下,也能够辨认该剥离。
进而,其他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进而,伸出部仅存在于末端中与其他平角线相邻的一侧。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仅在存在于与其他平角线相邻一侧的末端上设有伸出部。因此,容易从外部辨认伸出部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由此,容易从外部确认具有伸出部的末端的接合状况,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感器的安装的可靠性。
另外,其他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进而,平角线设有两条。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两条平角线上设有,分别具有伸出部、同时与其他平角线相对的末端,和不具有伸出部且与平角线不相邻(位于端部侧)的末端。因此,在轴线处于正面的状态下观察电感器的情况下,具有伸出部的末端和不具有伸出部的末端,位置错开并不重叠。由此,仅通过从正面观察电感器,就可以辨认末端的接合状态。
进而,其他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进而,在壳体上设有从侧面中开口部侧的边缘部使该侧面凹陷的下端凹部,通过弯曲平角线的末端而构成的电路板接合部位于该下端凹部上。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电路板接合部位于下端凹部。因此,能够防止构成壳体的侧面和电路板接合部发生干涉。另外,通过设置电路板接合部,能够对应下端凹部的大小而确保末端接合于电路板的面积,能够确保电路板和电感器之间的接合强度。
另外,其他发明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进而,存在于多个平角线中的与其他的平角线相邻一侧的末端,通过被安装的电路板相互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对应平角线的数目而使平角线对于电路板的安装部位增加。由此,能够提高接合部位的接合强度,从而能够提高电感器的可靠性。另外,能够将通过多条平角线构成的多个卷绕构造体视为由一条平角线构成的电感器。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话,在使用平角线、且卷绕的轴线方向相对于被安装的电路板大致平行的电感器中,能够使安装中的接合强度提高。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电感器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2涉及图1的电感器、是从该电感器的轴线方向观察的正面剖面图。
图3涉及图1的电感器、是从该电感器的开口部侧观察的仰视图。
图4是从图1的电感器的上方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5涉及图1的电感器、是从该电感器的侧方观察的侧面剖面图。
图6是从图1的电感器的侧方观察的侧面图。
图7是从图1的电感器的正面观察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电感器中所使用的平角线的卷绕状态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图1的电感器中所使用的平角线的卷绕状态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电感器中所使用的平角线的卷绕状态的侧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涉及的电感器外观形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图11的电感器的侧方观察的侧面图。
图13是从图11的电感器的开口部侧观察的仰视图。
图14是从图11的侧方观察的侧面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11     电感器
20、200    磁芯(对应于磁芯部件)
30    平角线
31    卷绕构造体
31a   插通孔
32    末端
33    电路板接合部
34    伸出部
40    壳体
40a~40d   侧面
40e   上端面
41    凹陷部
42    开口部
43    定位凹部
44    磁芯接收部
45、450    下端凹部
46    狭缝
202   凸缘部
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
(第一实施形态)
以下,根据图1~图10对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电感器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电感器10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图2~图7是从各方向观察电感器10状态的示意图,图8~图10是从各方向观察处于卷绕状态的平角线30状态的示意图。
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方侧”是指垂直于电感器10的轴线L(参照图3~图6)、且与平角线30的末端32的朝向方向相反的一侧;“下方侧”是指垂直于电感器10的轴线L、且平角线30的末端32的朝向方向。另外,“一端侧”是指沿着轴线L的方向中的侧面40b侧,“另一端侧”是指沿着轴线L的方向中的侧面40d侧。
电感器10是安装为卷绕的轴线L相对于电路板(不图示)的平面平行的卧式电感器。该电感器10设有磁芯20、平角线30及壳体40。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作为磁芯部件的磁芯20是其外观呈圆柱状的部件,其外周面21上(参照图2及图5)卷绕有后述的平角线30。磁芯20由镍系铁氧体磁芯等的磁性材料构成。但是,磁芯20的材质不限于铁氧体磁芯,也可以为坡莫合金等其他的磁性材料。该磁芯20以卷绕有平角线30的状态位于后述的壳体40的凹陷部41内。而且,磁芯20具有适于嵌入后述凹陷部41的长度尺寸。另外,磁芯20的轴线(与电感器10的轴线L一致),通过该磁芯20向后述的凹陷部41的嵌入,处于与凹陷部41的底面平行的相对状态。
另外,如图3及图5等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两条平角线30。如图8~图10所示,平角线30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分为卷绕构造体31、末端32以及电路板接合部33(参照图1;图2是形成电路板接合部33前的状态)。平角线30是,剖面呈扁平形状,同时,其外周面上涂敷有搪瓷等绝缘膜的线材。该平角线30以扁立绕法被卷绕。另外,通过相关的卷绕,在卷绕有平角线30的卷绕构造体31中形成插通孔31a(参照图8、图9),在该插通孔31a中插通有上述磁芯20。
在这里,如图2、图8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形态中,平角线30的末端32中的至少一方侧向扩径方向弯曲。由此,如图2所示,将从卷绕构造体31的中心至平角线30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半径)设为R1,从卷绕构造体31的中心至被扩径的平角线30的末端32为止的距离设为R2的话,则成为R1<R2。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过扩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称为伸出部34。另外,从卷绕构造体31延伸的两个末端32相互平行,并向开口部42侧延伸。
另外,图8~图10所示的平角线30与现有技术下使用的平角线30相比较的话,其截面积为大致一半。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平角线30通过使其宽度尺寸为大致一半,使平角线30的截面积为大致一半,而平角线30的厚度尺寸与现有技术下使用的平角线30相同。但是,也可以通过使平角线30的厚度尺寸为大致一半,从而使平角线30的截面积为大致一半,在该情况下,平角线30的宽度尺寸与现有技术下的相同。另外,平角线30的宽度尺寸或厚度尺寸不限于作为一半的情况,也可以为平角线30的宽度尺寸或厚度尺寸的一半以上。
在这里,在使平角线30的宽度尺寸为大致一半的情况下,相应地使磁芯20的直径增大也可以。
另外,如图1所示,平角线30的末端32中的从后述壳体40的凹陷部41突出的部位,成为被弯曲的电路板接合部33。该电路板接合部33通过例如焊接等的手法接合于电路板(不图示)的安装部位上。但是,对于安装部位的电路板接合部33的接合手法不限于焊接,例如也可以使用激光束焊接、电弧焊接等其他接合方法。
另外,如图1~图7所示,壳体40例如由树脂这样的非磁性材质形成。该壳体40通过被多个(本实施形态中为四个)侧面40a~40d、及上端面40e包围,其外观呈箱型形状。另外,通过被侧面40a~40d及上端面40e所包围,在壳体40的内部设有凹陷部41(参照图3、图5等),箱型的一方侧(下端侧)成为开放的开口部42。
如图2所示,在凹陷部41的内部中的上端面40e侧上设有定位凹部43。定位凹部43是剖面呈圆弧状的凹陷部分,是用于将卷绕构造体31的外周面定位的部分。因此,定位凹部43被设置为模仿卷绕构造体31外周面圆弧的形状。
另外,在凹陷部41的内部设有磁芯接收部44。磁芯接收部44是错层状的部分,通过该错层状的磁芯接收部44磁芯20被挡住。该磁芯接收部44是,通过从开口部42向上端面40e使侧面40b、40d薄壁化,同时,在与上端面40e仅相隔规定距离的部位上使薄壁化停止而形成的。因此,磁芯接收部44位于仅离开上端面40e规定尺寸的部位上。通过磁芯20被该磁芯接收部44挡住,磁芯20在凹陷部41被定位,从而确定轴线L。
另外,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在壳体40中侧面40a~40d的下端侧上设有下端凹部45。下端凹部45是用于使平角线30的电路板接合部33和壳体40的侧面40a~40d不发生干涉的凹陷部分,并从侧面40a~40d的下端侧向上方仅凹陷规定尺寸。电路板接合部33从该下端凹部45中的位于侧面40b、40d的下端凹部45向凹陷部41的外方延伸。
而且,该凹陷尺寸被设置为,在使平角线30的电路板接合部33位于下端凹部45的情况下,相对于壳体40的侧面40a~40d的下端,电路板接合部33的底面更向下方侧突出程度的尺寸。由此,通过焊接等能够容易地将电路板接合部33安装于电路板上。另外,下端凹部45中的存在于与轴线L平行的侧面40a、40c的下端凹部45,其宽度比存在于侧面40b、40c的下端凹部45宽。这是因为,存在于侧面40a、40c的下端凹部45的情况为,两个下端凹部45处于夹持狭缝46而连通的状态。
另外,壳体40中的与轴线L平行的侧面40a、40c上设有狭缝46。狭缝46从下端凹部45向上方形成,但是该狭缝46的上端侧与上端面40e间隔规定的尺寸并离开。该狭缝46上垂挂有平角线30的末端32中的位于轴线L的中央部分的末端32。此时,末端32以与侧面40a、40c处于同一平面、或比该侧面40a、40c向外方突出的任一状态垂挂于狭缝46。
如上述那样的电感器10,使用绕线机等将两条平角线30卷绕于磁芯20的外周面,形成两个卷绕构造体31。另外,对各平角线30的末端32中的位于轴线L中央侧的末端32,进行使其向扩径方向的弯曲加工,形成伸出部34。此时,扩径前半径为R1的卷绕构造体31的半径,在扩径后其半径变为R2。另外,扩径后的伸出部34被加工为与另一方的末端32平行。
结束这样的平角线30的卷绕,以形成有两个卷绕构造体31的状态,将磁芯20及平角线30嵌入凹陷部41。此时,使平角线30的末端32侧位于凹陷部41的开口部42侧。于是,卷绕构造体31的外周面被定位凹部43定位,磁芯20被磁芯接收部44定位。与此同时,中央侧的末端32呈垂挂于(进入)狭缝46的状态,该末端32的外周侧面呈与侧面40a、40c成为同一平面的状态、或末端32的外周侧面从侧面40a、40c突出的状态。
在此,在将磁芯20及平角线30向壳体40插入前或插入后,进行平角线30的末端32的弯曲加工。此时,在侧面40b、40d中将电路板接合部33进行弯曲,使电路板接合部33垂挂于下端凹部45内,进而使电路板接合部33向远离下端凹部45的方向突出。另外,在侧面40a、40c中将末端32弯曲为与轴线L平行,并形成电路板接合部33垂挂于下端凹部45内的状态。因此,电路板接合部33以不远离侧面40a、40c而与该侧面40a、40c平行的状态延伸。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两个电路板接合部33以同时朝向侧面40b或侧面40d的状态被弯曲,并向同一方向延伸。
在进行了这样的弯曲之后,在各电路板接合部33和电路板的安装部位之间进行焊接,所说的焊接是,例如通过将电路板接合部33处于浸于焊锡槽的状态之后,使电路板接合部33与电路板的安装部位接触而进行的。该情况下,两条平角线30的各中央侧的电路板接合部33安装于,电路板中的与连接该两个电路板接合部33的电路图形接通的部位上。由此,两个电路板接合部33呈相互连接的状态。
如上所述,若焊接等的接合状态定形了的话,形成电感器10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状态。
采用这样构成的电感器10的话,磁芯20及平角线30以卷绕构造体31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存在于壳体40内。因此,卷绕的轴线L相对于壳体40的开口部42大致平行,电感器10处于横置状态,而在磁芯20的外周面上形成沿着轴线L两个卷绕构造体31重叠的状态。因此,能够增加平角线30的末端32的数目,在将电感器10安装于电路板上时,能够使接合部分增加末端32所增加的部分,从而,能够使电感器10牢固地接合于电路板上。
这样,通过增加末端32的数目提高电感器10的接合强度,能够长期确保使用该电感器10的各种装置的可靠性。因此,例如即使在如车载用的各种装置那样在被负载振动的环境下使用电感器10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其可靠性,从而可以长期地使该装置工作。
另外,能够防止如专利文献1的以将两条平角线重叠的状态实施卷绕作业的卧式电感器那样,平线角的末端之间接近的不良情况。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末端之间的接近而引起短路这样的不良情况。特别是,由于本实施形态的电感器10通过使末端32的距离分离开,能够使对于电路板的接合部位的距离相离开,因此能够防止在通过焊接等将电感器10安装于电路板上时发生短路等情况。另外,由于采用电路板接合部33相互远离的构成,因此容易进行将电路板接合部33接合于电路板的作业,从而体现出色的操作性。
另外,因为能够使各电路板接合部33(末端32)的距离分离开,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电感器相比较,变得能够经受住向与电路板平行且与轴线L垂直方向的振动。因此,能够防止如车载用设备那样在从各个方向被赋予振动的环境下使可靠性降低的情况。
另外,在现有的立式电感器中,平角线的各末端的弯曲次数必须为两次,但是在本实施形态的电感器10中,仅通过将末端32弯曲一次就形成电路板接合部33。因此,与立式电感器相比较,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如本实施形态那样使平角线30的宽度尺寸为大致一半时,具有将磁芯20的直径增大从而能够增大电感值的优点。相反地,在使平角线30的厚度尺寸为大致一半时,具有平角线30的加工变容易的优点。特别是,在使厚度尺寸为大致一半的情况下,卷绕上述平角线30时使用绕线机容易自动卷绕,与现有技术那样卷绕粗圆线的情况相比较,使用绕线机的卷绕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在壳体40上设有狭缝46,平角线30在其末端32的一方上设有被向卷绕的外径侧扩径的伸出部34,该伸出部34垂挂于狭缝46中。因此,能够从外部辨认被扩径的伸出部34。由此,即使在电路板接合部33通过焊接等被接合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从外部目视辨认该电路板接合部33和电路板之间的接合部分。这样,通过以目视确认接合情况,能够提高电感器10的接合的可靠性。另外,即使在电感器10的接合部分上发生剥离等情况下,也能够辨认该剥离,从而不良原因的特别指定变得容易。
而且,伸出部34设置在存在于与其他平角线30相邻的一侧的末端32上,而不设置在存在于与其他平角线30不相邻的一侧的末端32上。在此基础上,本实施形态中平角线30仅为两条。因此,在轴线L处于正面的状态(侧面40b、40d侧处于正面的状态)下观察电感器10的话,末端32的位置错开不重叠(参照图7)。由此,通过辨认进一步容易确认电路板接合部33和电路板之间的接合状态,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感器10的可靠性。
进而,在壳体40上设有从侧面40a~40d中的开口部42侧的边缘部使该侧面40a~40d凹陷的下端凹部45,电路板接合部33位于该下端凹部45上。因此,能够对应下端凹部45的大小而确保末端32接合于电路板的面积,能够确保电路板和电感器10之间的接合强度。另外,能够防止侧面40a~40d和电路板接合部33发生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两条平角线30中存在于相互相邻侧的末端32,通过被安装的电路板的配线图形相互连接。这样构成的话,能够使平角线30的对于电路板的安装部位对应于平角线30的数目而增加(由两条增加为四条),能够提高接合部位的接合强度。由此,能够使电感器10的可靠性提高。另外,能够将通过两条平角线30构成的卷绕构造体31视为由一条平角线30构成的电感器10。因此,线圈数能够视为将两个卷绕构造体31的线圈数相加的构成。
(第二实施形态)
以下,根据图11~图1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进行说明。而且,本实施形态的电感器11的基本构成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所述的相同。因此,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所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简略其说明,并标以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形态涉及的电感器11整体构成的立体图。另外,图12是电感器11的侧面图,图13是电感器11的仰视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施形态的电感器50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电感器10不同,壳体40上未设有狭缝46。因此,在末端32上不存在进入狭缝46的伸出部34。即,末端32未被进行朝向扩径方向的弯曲加工,由此呈不存在伸出部34的状态。
另外,存在于壳体40的、一部分下端凹部的形状在本实施形态中也不同。即,在本实施形态中,存在于侧面40a、40c的下端凹部(以下,将本实施形态的存在于侧面40a、40c的下端凹部作为下端凹部450)呈大开口的状态。这里所说的“大开口”是指,从电感器11的下方侧向上方侧凹陷的下端凹部450的尺寸(切口尺寸),远远大于存在于侧面40b、40d的下端凹部45的切口尺寸。
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从侧方观察电感器11时,下端凹部450被设置为凹陷(被切)至能够完全看到卷绕构造体31的程度的状态。但是,下端凹部450的切口尺寸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被切为在从侧方观察电感器11时看不见卷绕构造体31的程度。另外,下端凹部450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只要与电路板接合部33的长度尺寸对应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存在于侧面40b、40d的下端凹部45也配置于壳体40的转角处侧。但是,下端凹部45的凹陷尺寸等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磁芯20不同的、其外观呈大致“T”字形状的磁芯200,磁芯200由圆柱部201和凸缘部202构成。其中,圆柱部201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磁芯20相同的直径。另外,圆柱部201中的与存在凸缘部202侧相反一侧的部分(前端部分),通过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磁芯接收部44被挡住。另外,凸缘部202是具有比凹陷部41的宽度尺寸稍小,但对应于该凹陷部41的宽度尺寸的直径的圆盘状部件。该凸缘部202的直径被设置为远远大于圆柱部201的直径。
另外,也可以在磁芯200中的与平角线30接触的部分上,实施绝缘胶带等的绝缘部。这样,能够实现磁芯200和平角线30之间的绝缘。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也可以在凹陷部41的内部,设置用于支持磁芯200的圆柱部201中的远离凸缘部202部位的衬垫203。通过该衬垫203与凹陷部41接触,磁芯200被设置为在凹陷部41的内部与轴线L大致平行。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两条平角线30的卷绕构造体31的匝数大致相等。在此,在凸缘部202上未卷绕有平角线30。因此,成为在与设有凸缘部202一侧相反侧的部位(凸缘部202的前端部分)上,也存在规定长度尺寸的未卷绕有平角线30的部分的状态。但是,不存在凸缘部202侧的卷绕构造体31,也可以使平角线30的匝数增多。
在这样构成的电感器11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电感器10同样地,呈沿着轴线L两个卷绕构造体31重叠的状态。因此,能够增加平角线30的数目,从而末端32增加,能够增加与电路板之间的接合部分。由此,能够使电感器11的对于电路板的接合牢固。
由此,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的电感器10同样,通过提高电感器11的接合强度,能够长期确保使用该电感器11的各种装置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设有切口尺寸大的下端凹部450。因此,例如在进行了焊接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其粘结情况。由此,能够防止焊锡不良的发生,能够使电感器11对于电路板的焊接强度更加牢固。另外,磁芯200由于具有凸缘部202,因此能够使该凸缘部202在将平角线30卷绕于磁芯200时,作为其定位而发挥机能。
以上,对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及第二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电感器10、11通过电路板接合部33接合于电路板的安装部位上。但是,与电路板接合的部位并不限于末端32被弯曲的电路板接合部33,也可以在将末端32插入电路板之后将该插入部分以焊锡等进行固定。另外,也可以将另外的端子部件安装于壳体40。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电感器10、11设有壳体40。但是,电感器10并不限于设有壳体40的构成,也可以为不设有该壳体40的类型。该情况下,电感器10成为设有磁芯20、200和平角线30的构成。进而,作为磁芯部件,只要是例如进行平角线30的卷绕/定位的部件,可以为任意的部件,例如也可以使用由磁性或非磁性的材质构成的中空圆筒状部件等。
进而,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对使用两条平角线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平角线30的数目不限于两条,也可以使用三条或三条以上。另外,在使用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平角线30的情况下,也包括平角线30存在于两侧而被夹持状态的平角线30,但是该夹持状态的平角线30的两端末32处于分别设有伸出部34的状态。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两条平角线30采用通过电路板互相连接的构成。但是,平角线30不限于通过电路板相互连接的构成,也可以采用对于各平角线30可独立地流通电流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采用伸出部34位于电感器10的轴线L的大致中央部分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伸出部34位于轴线L的端部侧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可以省略狭缝46的设置。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中,采用在壳体40上设置定位凹部43、下端凹部45及狭缝46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不设置这些部件的构成。
另外,例如在变压器和滤波器这样的其他电子部件中也可以采用上述构成。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感器可以利用于电气设备领域。

Claims (6)

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
设有:
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芯部件;
接触面为沿长度方向呈扁平形状、同时、通过以扁立绕法卷绕于上述磁芯部件的外周面而形成卷绕构造体的平角线;以及
具有凹陷部,且上述卷绕构造体及上述磁芯部件通过嵌入位于该凹陷部,同时,该磁芯部件的轴线与上述凹陷部的底面呈相对状态的壳体;
上述平角线相对于上述磁芯部件卷绕多次,同时,多个上述卷绕构造体以沿着磁芯部件的轴线方向重叠的状态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壳体上形成有从构成该壳体侧面的开口部侧朝向远离侧的狭缝,
并在所说的平角线末端中的至少一方上设有被扩径并向卷绕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同时,所说的伸出部垂挂于上述狭缝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伸出部仅存在于上述末端中的与其他上述平角线相邻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平角线设有两条。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壳体上设有从上述侧面中的开口部侧的边缘部使该侧面凹陷的下端凹部,通过弯曲上述平角线的末端而构成的电路板接合部位于该下端凹部上。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多条上述平角线中的、存在于与其他平角线相邻一侧的所说的末端,通过被安装的电路板相互连接。
CN2005800175556A 2004-06-04 2005-05-23 电感器 Active CN1961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66597/2004 2004-06-04
JP2004166597 2004-06-04
PCT/JP2005/009369 WO2005119709A1 (ja) 2004-06-04 2005-05-23 インダ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1389A true CN1961389A (zh) 2007-05-09
CN1961389B CN1961389B (zh) 2010-06-09

Family

ID=35463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175556A Active CN1961389B (zh) 2004-06-04 2005-05-23 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11477B2 (zh)
EP (1) EP1752997B1 (zh)
JP (1) JPWO2005119709A1 (zh)
CN (1) CN1961389B (zh)
AT (1) ATE485592T1 (zh)
DE (1) DE602005024262D1 (zh)
TW (1) TW200540888A (zh)
WO (1) WO200511970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5258A (zh) * 2012-03-27 2014-12-10 派斯电子公司 平坦线圈平面变压器及方法
CN109564812A (zh) * 2016-08-22 2019-04-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圈组装体、电路结构体及电气接线箱
CN113744959A (zh) * 2020-05-27 2021-12-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以及电子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34261A1 (de) * 2006-07-18 2008-01-24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Co. KG Koplanare Montage
JP2008098505A (ja) * 2006-10-13 2008-04-24 Sumida Corporation アンテナ用コイル装置
DE102006058336A1 (de) * 2006-12-11 2008-06-19 Vacuumschmelze Gmbh & Co. Kg Induktives SMD-Bauteil
JP5309682B2 (ja) * 2007-05-25 2013-10-09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5019523B2 (ja) * 2007-05-30 2012-09-05 Fdk株式会社 チョークコイル
US8031040B1 (en) * 2010-02-02 2011-10-04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Magnetic component having a bobbin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winding
CN201886863U (zh) * 2010-08-16 2011-06-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变压器
US9646755B2 (en) * 2010-11-15 2017-05-09 Pulse Electronics, Inc. Advanced electronic head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DE102013206453B4 (de) 2013-04-11 2015-02-12 SUMIDA Components & Modules GmbH Gehäuse mit verlängerten Kriech- und Luftstrecken und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mit derartigem Gehäuse
JP6379468B2 (ja) * 2013-09-30 2018-08-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巻線型電子部品
WO2015136909A1 (ja) * 2014-03-14 2015-09-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097188B (zh) * 2014-05-13 2018-10-09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感器及具有该电感器的变换器
DE102015104794A1 (de) * 2015-03-27 2016-09-29 Epcos Ag Induktives Bauelement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induktiven Bauelements
US10600552B2 (en) * 2015-04-23 2020-03-24 Hitachi Metals, Ltd. Surface-mounted rea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6531712B2 (ja) * 2016-04-28 2019-06-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複合インダクタ
JP2018117012A (ja) * 2017-01-17 2018-07-2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多段コイルおよび回路構成体
JP2021019088A (ja) * 2019-07-19 2021-02-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
CN117712786A (zh) * 2022-09-06 2024-03-15 伍尔特电子明康有限公司 转接口组件、感应装置以及用于装配感应装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0329A (en) 1969-05-05 1971-06-29 Sarkes Tarzian Coi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2450513A1 (de) 1974-10-24 1976-04-29 Standard Elektrik Lorenz Ag Drosselspule
JPS5595310A (en) 1979-01-13 1980-07-19 Toshiba Corp Reactor and manufacture of the same
JP3306092B2 (ja) 1992-05-08 2002-07-24 毅 池田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H0774036A (ja) * 1993-08-31 1995-03-17 Tokin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H08264338A (ja) * 1995-03-28 1996-10-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電磁装置
US5805431A (en) * 1996-01-17 1998-09-08 Synergy Microwave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able transformer
JP3623338B2 (ja) * 1997-04-25 2005-02-23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コイル及び電子部品
JP2000150266A (ja) * 1998-11-06 2000-05-3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高圧用パルストランス
JP2001085232A (ja) 1999-09-16 2001-03-30 Tdk Corp 表面実装用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JP3777962B2 (ja) * 2000-09-14 2006-05-2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電磁装置及び高電圧発生装置
JP2003017328A (ja) * 2001-06-28 2003-01-17 Tabuchi Electric Co Ltd 平角線を用いた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2003229313A (ja) * 2002-02-04 2003-08-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トランス装置
US20030184423A1 (en) * 2002-03-27 2003-10-02 Holdahl Jimmy D. Low profile high current multiple gap inductor assembly
DE102004031886A1 (de) 2004-06-30 2006-01-19 Robert Bosch Gmbh Spulenanordnung und Substrat mit Spulenanordnung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5258A (zh) * 2012-03-27 2014-12-10 派斯电子公司 平坦线圈平面变压器及方法
CN109564812A (zh) * 2016-08-22 2019-04-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圈组装体、电路结构体及电气接线箱
CN109564812B (zh) * 2016-08-22 2021-03-0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圈组装体、电路结构体及电气接线箱
CN113744959A (zh) * 2020-05-27 2021-12-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部件以及电子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52997B1 (en) 2010-10-20
CN1961389B (zh) 2010-06-09
DE602005024262D1 (de) 2010-12-02
EP1752997A1 (en) 2007-02-14
US20070241850A1 (en) 2007-10-18
TW200540888A (en) 2005-12-16
US7411477B2 (en) 2008-08-12
ATE485592T1 (de) 2010-11-15
JPWO2005119709A1 (ja) 2008-04-03
TWI373055B (zh) 2012-09-21
EP1752997A4 (en) 2007-07-04
WO2005119709A1 (ja) 2005-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1389A (zh) 电感器
CN1206491A (zh) 扼流圈
CN1137497C (zh) 电感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97098C (zh) 电感线圈
CN1941227A (zh) 表面安装型电感器
CN1697098A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00843A (zh) 基板接合构件和采用其的三维连接结构体
CN1933051A (zh) 电感器
CN103650082A (zh) 电子部件
US11201515B2 (en) Motor coil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coil substrate
CN101043158A (zh) 电动机
CN1508818A (zh) 电子部件、变压器、电感器及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300810C (zh) 线圈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957430A (zh) 电感器
JP4841009B2 (ja) アルミ電線接続端子
CN203706811U (zh) 变压器组件以及电源转换器
US9236180B2 (en) Indu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7228369A (ja) 基板付き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41077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US2020030528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7490346B2 (ja) コイル装置
EP2096649A2 (en) Alpha-turn coil
JP2010040706A (ja) 薄型コイ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源
CN1781163A (zh) 制造导线线束的方法和导线线束
JP2010040707A (ja) 薄型コイ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