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1259A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41259A CN1941259A CNA2006101412324A CN200610141232A CN1941259A CN 1941259 A CN1941259 A CN 1941259A CN A2006101412324 A CNA2006101412324 A CN A2006101412324A CN 200610141232 A CN200610141232 A CN 200610141232A CN 1941259 A CN1941259 A CN 19412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buffering area
- plasma display
- viewing area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2—Fluorescent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36—Spacers, barriers, ribs, partitions or the like
- H01J2211/368—Dummy spacers, e.g. in a non display reg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它防止障肋的高度在荧光体分配过程开始和结束的位置不正常地增大,改进了面板的放电性能和均匀性。前基底和后基底彼此面对。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彼此分开地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障肋划分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的包括多个放电室的显示区。非显示区沿着显示区的外周形成。荧光体层形成在各放电室中。非显示区包括由显示区外部的至少一个单个区域形成的缓冲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防止障肋的高度在荧光体分配过程开始和结束的位置不正常增大的PDP,从而改进了面板的放电性能和均匀性。
背景技术
通常,PDP通过利用从由等离子体放电激发荧光体发射的可见光来形成图像。在PDP中,预定的电压被施加到设置在放电空间中的电极,使得等离体放电发生在所述电极之间。在等离子体放电期间产生的真空紫外(VUV)线引起具有预定图案的荧光体层被激发。PDP通过利用当荧光体层回稳时产生的可见光来形成图像。
PDP包括:后基底;多个寻址电极,形成在后基底上;介电层,覆盖寻址电极;多个障肋,形成在介电层上,以保持放电间隙并防止放电室之间产生串扰;荧光体层,形成在障肋的表面上。
此外,PDP包括前基底、形成在前基底上的放电电极、覆盖放电电极的介电层和覆盖介电层的保护层。放电电极以预定的间隙与寻址电极分开,放电电极的方向基本上垂直于寻址电极的方向。
前基底和后基底彼此密封,惰性气体例如氖(Ne)和氙(Xe)填充在放电室中。惰性气体在等离子体放电期间产生VUV线。
障肋形成在后基底上,随后利用例如将荧光体浆料通过设置在分配器中的多个喷嘴泄放的方法来形成荧光体层。
在分配过程中,从喷嘴注射的荧光体浆料被泄放在分配过程开始和结束的位置处的哑区域中的哑障肋上。为此,哑障肋的高度发生不正常地增大。
随着哑障肋的高度在两个边缘处不正常地增大,后基底和前基底彼此密封的整个PDP中面板的均匀性降低。
另外,由于后基底和前基底之间的间隙增大,所以在邻近于分配过程开始和结束的位置的显示区域的放电室中发生串扰,且放电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DP,该PDP防止障肋的高度在荧光体分配过程开始和结束的位置不正常地增大,并改进了面板的放电性能和均匀性。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布置成彼此面对的前基底和后基底的PDP。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彼此分开地分别在彼此交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障肋划分具有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的显示区。非显示区沿着显示区的外周形成。荧光体层形成在各放电室中。非显示区包括由显示区外的至少一个单个区域形成的缓冲区。
缓冲区可在第二方向上形成在整个非显示区中。
在缓冲区中可以没有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障肋。
具有不同颜色的荧光体混合层可形成在缓冲区中,使得彼此邻近。
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可小于障肋的平均高度。
缓冲层可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显示区的两边缘处。
缓冲区可包括:第一横向障肋构件,在第二方向上,形成缓冲区和显示区之间的边界;第一纵向障肋构件和第二纵向障肋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在第一横向障肋构件的两边缘处;第二横向障肋构件,通过连接第一纵向障肋构件的端部与第二纵向障肋构件的端部来形成。
分配过程中的荧光体浆料的涂覆开始和结束的位置可分别位于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显示区的两边缘处的缓冲区域中。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布置成彼此面对的前基底和后基底的PDP。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彼此分开地分别在彼此交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障肋划分具有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的显示区。非显示区沿着显示区的外周形成。荧光体层形成在各放电室中。非显示区包括缓冲区,在所述缓冲区中,具有不同颜色的荧光体混合层形成为彼此邻近。
缓冲区可从显示区和缓冲区之间的边界形成到沿着后基底和前基底相互叠置的部分的边缘形成的烧结线。
缓冲区在第二方向上可包括形成缓冲区和显示区之间的边界的第一横向障肋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可包括形成在第一横向障肋构件的两边缘处的第一纵向障肋构件和第二纵向障肋构件。
随着向显示区的接近,涂覆在缓冲区中的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可从最大高度减小。
在显示区中,涂覆在缓冲区中的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可小于形成障肋的纵向障肋构件和横向障肋构件之中的纵向障肋构件的平均高度。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布置成彼此面对的前基底和后基底的PDP。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彼此分开地延伸。障肋形成显示区。非显示区沿着显示区的外周形成。在前基底和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被划分。荧光体层形成在各放电室中。非显示区包括哑室,哑室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在第一方向上邻近于哑室的一对放电室的宽度。
进一步远离显示区,哑室可具有更大的宽度。
非显示区可包括由哑室形成的第一缓冲区,所述哑室邻近于显示区且各具有与放电室的单位宽度相同的宽度。第二缓冲区由哑室形成,所述哑室邻近于第一缓冲区且各具有大于第一缓冲区中包含的哑室的每个的宽度的宽度。第三缓冲区由哑室形成,所述哑室邻近于第二缓冲区且各具有大于第二缓冲区中包含的哑室的每个的宽度的宽度。
第三缓冲区中的每个可由一个哑室形成。
各第一缓冲区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等于显示区的放电室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各第二缓冲区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等于显示区的放电室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各第三缓冲区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可大于显示区的放电室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第三缓冲区可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在非显示区的两边缘处。
分配过程中的荧光体浆料的涂覆开始和结束的位置可分别位于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在非显示区的两边缘处的第三缓冲区中。
具有不同颜色的荧光体混合层可形成在缓冲区中,使得彼此邻近。
分配过程中的荧光体浆料的涂覆开始和结束的位置可分别位于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显示区的两边缘处的哑室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PDP,由单个区域形成的缓冲区设置在沿着显示区的外周形成的非显示区中,荧光体分配过程开始和结束的位置分别位于缓冲区中。因此,能够防止障肋的高度在荧光体分配过程开始和结束的位置不正常地增大。结果,在邻近于非显示区的显示区的放电室中防止串扰,从而改进了面板的放电性能和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平面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后基底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后基底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烧结部分和后基底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后基底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后基底的上部和下部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了将荧光体浆料(paste)涂覆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PDP的后基底的部分上的工艺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涂覆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PDP的后基底上的荧光体浆料的平面图,并且是示出了沿着纵向障肋构件和荧光体混合层的图5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高度轮廓的对应的曲线图。
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涂覆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PDP的后基底上的荧光体浆料的平面图,并且是示出了沿着纵向障肋构件和荧光体混合层的图5中的线IX-IX截取的高度轮廓的对应的曲线图。
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线X-X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A和图2B,PDP包括彼此大致平行设置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彼此密封,且障肋16置于其间。障肋16将基底10和20之间的放电室18分隔。吸收VUV线并发射可见光的荧光体层19形成在放电室18中,放电气体(例如,包括Ne、Xe等的混合气体)填充在放电室18中。
障肋16可以将放电室18分隔,使得放电室18具有带状的结构(未示出)或矩阵结构(如图1中所示)。在带状结构中,障肋16将由在第一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障肋构件形成。在矩阵结构中,障肋16由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障肋构件16a和在第二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横向障肋构件16b形成,其中,第二方向与纵向障肋构件16a交叉。
放电室18中的每个被设置有寻址电极12和一对显示电极31、32,其中,寻址电极12与显示电极31、32分别设置在y轴方向和x轴方向上且彼此交叉。因此,在由障肋16分隔的放电室18中选择特定的放电室18,并且驱动所选择的放电室18来形成图像。
寻址电极12形成在后基底10上并在y轴方向上延伸,以与放电室18对应。此外,寻址电极12被介电层13覆盖。显示电极31、32形成在前基底20上,并在与y轴方向交叉的x轴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远离寻址电极12。此外,显示电极31、32被介电层33和保护层34覆盖。
参照图2A和图2B,PDP包括:显示区DA,包括多个如上所述的形成图像的放电室18;非显示区UD,沿着显示区DA的外围形成,不形成图像。
在PDP中,非显示区UD可以表示除了显示区DA之外的所有区域。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的非显示区UD基本上表示形成在显示区DA的在y轴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处的区域。
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被设置成具有叠置部分和非叠置部分,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彼此叠置于叠置部分,而在非叠置部分,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彼此不叠置。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沿着烧结线(frit line)FL彼此附着,所述烧结线FL形成在叠置部分和非叠置部分之间的边界上。
发射红色(R)、绿色(G)或蓝色(B)可见光的荧光体层19R、19G、19B分别形成在显示区DA的放电室18R、18G和18B中。在分配荧光体的过程中,将荧光体浆料涂覆在放电室18R、18G和18B中,以形成荧光体层19R、19G、19B。
在分配荧光体的过程中,荧光体浆料的涂覆从非显示区UD的在y轴方向上的一个边缘处开始,并在非显示区UD的在y轴方向上的另一个边缘处结束。因此,由于荧光体浆料被不均匀地泄放,导致在非显示区UD的两个边缘处泄放了过量的荧光体浆料,即在荧光体浆料的涂覆开始的位置处或结束的位置处泄放了过量的荧光体浆料。
缓冲区BA形成在其上荧光体浆料没有被均匀泄放的非显示区UD中。缓冲区BA可以形成在大致形成为四边形形状的显示区DA的四边上。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A中所示,缓冲区BA形成在显示区DA的在y轴方向上的被涂覆荧光体浆料的两边上,即形成在y轴方向的两个边缘上。缓冲区BA中的每个由显示区DA外的单个区域形成,以均匀地泄放荧光体浆料。所述单个区域指下面的结构。即,第一纵向障肋构件26a、第二纵向障肋构件27a、第一横向障肋构件26b和第二横向障肋构件27b彼此连接以形成四边形形状,并将缓冲区BA与显示区DA分隔开。没有纵向障肋构件(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障肋构件)或横向障肋构件(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障肋构件)在缓冲区BA中形成。
此外,缓冲区BA形成在显示区DA的在x轴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内。因此,可以将荧光体浆料均匀地泄放在显示区DA的在x轴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纵向障肋构件26a和第二纵向障肋构件27a形成在显示区DA的在x轴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处,并且在y轴方向上延伸。第一横向障肋构件26b形成在显示区DA和各缓冲区BA之间的边界上,并将第一纵向障肋构件26a的末端与第二纵向障肋构件27a的末端连接。
由于如上所述每个缓冲区BA由单个区域形成,所以由第一纵向障肋构件26a、第二纵向障肋构件27a、第一横向障肋构件26b和第二横向障肋构件27b限定的区域中涂覆在介电层13上的荧光体浆料的量,大于将被泄放在显示区DA中的荧光体浆料的量。
由于缓冲区BA中的每个由单个区域形成,所以缓冲区BA中的每个包括荧光体混合层29(与在图6和图7中示出的第三缓冲区BA33中的荧光体混合层29对应)。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并被泄放的不同颜色的荧光体浆料在缓冲区BA中的每个中混合。如上所述混合的荧光体浆料形成荧光体混合层29。
将被泄放到每个缓冲区BA中的荧光体浆料的量大于将被泄放到显示区DA中的荧光体浆料的量。然而,由于每个缓冲区BA不包括障肋构件,所以荧光体浆料没有被涂覆在障肋构件上,而是以荧光体混合层29的形式在介电层13上存在。荧光体混合层29被形成其高度小于在显示区DA中分隔放电室18的障肋16的平均高度(见图7)。
如上所述,在非显示区UD的y轴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处的荧光体混合层29的高度小于形成在显示区DA中的障肋16的高度。在这种状态下,当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彼此附着时,对于整个面板来说,提高了面板的均匀度。此外,后基底10和前基底20之间的间隙减小。结果,防止了串扰,并且在与非显示区UD的分配荧光体过程开始和结束的部分相邻的显示区DA的放电室18中,提高了放电性能。
参照图3,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哑(dummy)区DM形成在显示区DA和非显示区UD的在x轴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处。哑区DM防止限定放电室18的障肋16在显示区DA的在x轴方向上的两边处的变形。
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了本发明的其它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在这些情况中,将省略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的描述,而将详细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元件不同的元件。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PDP中的烧结部分和后基底的部分的放大的平面图。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类似的是,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缓冲区BA20,荧光体混合层29形成在缓冲区BA20上。此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的是,缓冲区BA20中的每个从显示区DA和各缓冲区BA20之间的边界延伸向烧结线FL。
即使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缓冲区BA20也形成在显示区DA的在y轴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处。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区BA20中的每个由第一纵向障肋构件26a、第二纵向障肋构件27a和第一横向障肋构件26b分隔。
即,每个缓冲区BA20的结构是,其中有三边彼此连接成直角,距离显示区DA最远的边是开口的。各缓冲区BA20的开口边由烧结线FL形成。因此,各缓冲区BA20由彼此连接的第一纵向障肋构件26a、第二纵向障肋构件27a、第一横向障肋构件26b和烧结线FL分隔,并且各缓冲区BA20形成单个的区域。
缓冲区BA20中的每个形成单个的区域,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地,荧光体混合层29涂覆在各缓冲区BA20上。荧光体混合层29的高度小于在如上所述的显示区DA中分隔放电室18的障肋16的平均高度。
与包括前基底20和尺寸与前基底20相同的后基底1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缓冲区BA20不包括第二横向障肋构件27b,并且各缓冲区BA20由比第二横向障肋构件27b更远离显示区DA的烧结线FL分隔。因此,当在分配荧光体过程中泄放荧光体浆料时,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将被泄放的荧光体浆料的量。
此外,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减小在非显示区UD中前基底20和后基底10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对应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泄放到第二横向障肋构件27b上的荧光体浆料。出于这种原因,可以进一步提高面板的均匀性。
此外,在由单个区域形成的各缓冲区BA20中基本上随着从非显示区UD向着显示区DA靠近,荧光体混合层29的高度从最大高度开始减小。
荧光体混合层29的高度小于在纵向障肋构件16a和横向障肋构件16b之中的纵向障肋构件16a的平均高度,其中,纵向障肋构件16a和横向障肋构件16b在显示区DA中形成障肋16。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PDP中的后基底的部分的放大的平面图。
参照图5,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包括在非显示区UD中的哑室DC。哑室DC的宽度W1、W2、W3中的每个等于或大于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一对放电室18的宽度。随着哑室DC距离显示区DA越来越远,哑室DC的宽度会变得越来越大(W1<W2<W3)。
非显示区UD包括多个缓冲区,即包括依次远离显示区DA的第一缓冲区BA31、第二缓冲区BA32和第三缓冲区BA33。各第一缓冲区BA31包括哑室DC31,哑室DC31与显示区DA相邻并均具有宽度W1,其中,宽度W1与宽度W的宽度相同。各第二缓冲区BA32包括哑室DC32,哑室DC32与第一缓冲区BA31相邻并均具有宽度W2,其中,宽度W2大于包括在第一缓冲区BA31中的每个哑室DC31的宽度W1。各第三缓冲区BA33包括哑室DC33,哑室DC33与第二缓冲区BA32相邻并具有宽度W3,宽度W3大于包括在第二缓冲区BA32中的每个哑室DC32的宽度W2。此外,各第三缓冲区BA33由单个区域形成(与图3和图4中所示的类似)。
此外,在第一缓冲区BA31中的哑室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L1等于在显示区DA中放电室18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L。在第二缓冲区BA32中的哑室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L2等于在显示区DA中的放电室18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L。在第三缓冲区BA33中的哑室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L3大于在显示区DA中的放电室18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L。随着哑室距离显示区DA越来越远,哑室的长度会变得越来越长。
因此,依次地,第一缓冲区BA31的面积、第二缓冲区BA32的面积和第三缓冲区BA33的面积顺序增大。根据被不均匀泄放的荧光体浆料的量,如上所述的面积的增大使得缓冲区能更有效地容纳荧光体混合层29。即,面积的增大是考虑到荧光体在其被泄放的位置处被泄放得最不均匀的事实和荧光体在靠近显示区DA的位置处被泄放得较为均匀的事实。
参照图6,第三缓冲区BA33形成在非显示区UD中第二缓冲区BA32的在y轴方向上的边缘处。因此,在分配荧光体的过程中荧光体浆料的涂覆开始和结束的位置位于形成在两个边缘处的第三缓冲区BA33中。
图7是示出了将荧光体浆料涂覆在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PDP的后基底的部分上的过程的透视图。将利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作为示例来描述涂覆荧光体浆料的过程。
当分配器40在y轴方向上在具有障肋16的后基底10上移动时,通过设置在分配器40中的喷嘴41来涂覆荧光体浆料。
在荧光体分配过程中,由于荧光体浆料的涂覆从非显示区UD中的第三缓冲区BA33开始,并且顺序地进行到第二缓冲区BA32和第一缓冲区BA31,所以荧光体浆料可以被均匀地泄放。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各颜色的荧光体浆料在第一缓冲区BA31、第二缓冲区BA32和第三缓冲区BA33中形成荧光体混合层29。
在显示区DA中,荧光体浆料被均匀地泄放,使得根据颜色来将荧光体浆料涂覆到放电室18中。
荧光体浆料的涂覆前进通过显示区DA,并顺序地前进到非显示区UD的第一缓冲区BA31、第二缓冲区BA32和第三缓冲区BA33。然后,荧光体浆料的涂覆结束。此外,荧光体浆料被再次地不均匀地涂覆。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各颜色的荧光体浆料在第一缓冲区BA31、第二缓冲区BA32和第三缓冲区BA33中形成荧光体混合层29。
参照图8,由于第三缓冲区BA33不包括纵向障肋构件,所以涂覆到后基底10的第三缓冲区BA33中的荧光体混合层29在荧光体浆料的涂覆开始的位置处具有最高的高度,而在靠近第二缓冲区BA32的位置处具有最小的高度。
此后,荧光体浆料在第二缓冲区BA32和第一缓冲区BA31中彼此混合,并涂覆到纵向障肋构件47a、57a中。结果,荧光体浆料形成荧光体混合层29,并且以均匀地泄放量被涂覆到显示区DA的放电室18中。
参照图9,在第二缓冲区BA32中的各纵向障肋构件47a的高度和荧光体混合层29的高度之和,大致等于在显示区DA中的各纵向障肋构件16a的高度。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纵向障肋构件47a和前基底20之间的荧光体混合层29b的高度,大致等于在显示区DA中的纵向障肋构件16a的高度。因此,前基底20和后基底10之间的间隙被设置得小。
参照图10,由于第三缓冲区BA33包括纵向障肋构件37a,所以涂覆到后基底10的第三缓冲区BA33中的荧光体浆料的高度大于在荧光体浆料的涂覆开始的位置处图8中示出的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
参照图11,在第三缓冲区BA33中的各纵向障肋构件37a的高度和荧光体混合层29的高度之和略大于在显示区DA中的各纵向障肋构件16a的高度。
如上所述,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具有略微的优势。然而,与其中连接到显示区DA的障肋构件16的障肋构件形成在非显示区UD的在y轴方向上的两边缘处的PDP相比,在荧光体分配过程开始和结束的位置处,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减小。所以,可以具有更好的效果。
虽然结合当前被认为是实际示例性实施例的内容已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地,本发明旨在覆盖包含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更改和等效布置。
Claims (21)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彼此面对的前基底和后基底;
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在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彼此分开地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障肋,划分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在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
荧光体层,形成在所述各放电室中;
非显示区,沿着所述显示区的外周形成,
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缓冲区,在所述缓冲区中,具有不同颜色的荧光体混合层彼此邻近地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缓冲区从所述显示区的边界形成到烧结线,所述烧结线沿着彼此叠置的后基底和前基底的基底边缘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缓冲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显示区的两边缘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缓冲区包括:
第一横向障肋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形成所述缓冲区和所述显示区的边界;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纵向障肋构件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二纵向障肋构件,形成在所述第一横向障肋构件的两边缘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涂覆在所述缓冲区中的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小于所述障肋的平均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涂覆在所述缓冲区中的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随着向所述显示区接近而从最大高度降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涂覆在所述缓冲区中的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小于形成所述显示区中的所述障肋的纵向障肋构件和横向障肋构件之中的所述纵向障肋构件的平均高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其中,分配过程中的荧光体浆料涂覆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分别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显示区的两边缘处的缓冲区中。
9、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
彼此面对的前基底和后基底;
寻址电极和显示电极,在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彼此分开地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彼此交叉;
障肋,形成显示区,并划分所述前基底和所述后基底之间的空间中的多个放电室;
荧光体层,形成在所述各放电室中;
非显示区,沿着所述显示区的外周形成,
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邻近于所述放电室的哑室,所述哑室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一对放电室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远离所述显示区的哑室的宽度大于所述放电室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
第一缓冲区,由邻近于所述显示区的哑室形成,所述各哑室的宽度等于所述放电室的单位宽度;
第二缓冲区,由邻近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哑室形成,邻近于所述第一缓冲区的各哑室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缓冲区中包含的哑室的每个的宽度;
第三缓冲区,由邻近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哑室形成,邻近于所述第二缓冲区的各哑室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缓冲区中包含的哑室的每个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缓冲区的每个形成一个哑室。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各第一缓冲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显示区的放电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各第二缓冲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显示区的放电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各第三缓冲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显示区的放电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缓冲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二缓冲层的两边缘处。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分配过程中的荧光体浆料涂覆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分别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非显示区的两边缘处的第三缓冲区中。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具有不同颜色的荧光体混合层形成在所述缓冲区中,使得彼此邻近。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小于所述障肋的平均高度。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邻近于所述显示区,所述荧光体混合层的高度从最大高度减小。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分配过程中的荧光体浆料涂覆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分别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在所述显示区的两边缘处的哑室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5-0091201 | 2005-09-29 | ||
KR1020050091201A KR100749464B1 (ko) | 2005-09-29 | 2005-09-29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20050091201 | 2005-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1259A true CN1941259A (zh) | 2007-04-04 |
CN1941259B CN1941259B (zh) | 2011-02-09 |
Family
ID=37440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4123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1259B (zh) | 2005-09-29 | 2006-09-29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683544B2 (zh) |
EP (1) | EP1770749B1 (zh) |
JP (1) | JP4435131B2 (zh) |
KR (1) | KR100749464B1 (zh) |
CN (1) | CN1941259B (zh) |
DE (1) | DE602006012257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49464B1 (ko) * | 2005-09-29 | 2007-08-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JP5491020B2 (ja) * | 2008-11-26 | 2014-05-1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タッチパネル |
KR20230121028A (ko) * | 2020-12-25 | 2023-08-17 |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 격벽 부착 기판, 파장 변환 기판, 및 디스플레이, 그리고 파장 변환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85838B2 (ja) | 1997-06-13 | 2007-02-28 | 株式会社日立プラズマパテントライセンシング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蛍光体層形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
CN100590769C (zh) | 2001-04-09 | 2010-02-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利用喷砂形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间隔壁的形成方法 |
JP3769261B2 (ja) | 2001-12-19 | 2006-04-19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形成装置 |
KR100471969B1 (ko) | 2002-09-04 | 2005-03-1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더미 격벽을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JP2004103249A (ja) | 2002-09-04 | 2004-04-02 | Nec Kagoshima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KR100484645B1 (ko) * | 2002-09-23 | 2005-04-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더미 격벽을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US7285914B2 (en) | 2003-11-13 | 2007-10-23 | Samsung Sdi Co., Ltd. |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 having phosphor layers in non-display areas |
KR100627301B1 (ko) * | 2003-11-27 | 2006-09-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형광체 도포에 적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589357B1 (ko) | 2003-11-27 | 2006-06-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형광체 도포에 적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573161B1 (ko) * | 2004-08-30 | 2006-04-2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667933B1 (ko) * | 2004-12-10 | 2007-01-1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670308B1 (ko) * | 2005-03-11 | 2007-01-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격벽 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749464B1 (ko) * | 2005-09-29 | 2007-08-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2005
- 2005-09-29 KR KR1020050091201A patent/KR10074946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
- 2006-09-28 JP JP2006264307A patent/JP443513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9-29 US US11/529,873 patent/US768354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9-29 EP EP06121509A patent/EP177074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6-09-29 CN CN2006101412324A patent/CN194125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9-29 DE DE602006012257T patent/DE602006012257D1/de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1-06 US US12/655,770 patent/US813867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70749B1 (en) | 2010-02-17 |
JP4435131B2 (ja) | 2010-03-17 |
US7683544B2 (en) | 2010-03-23 |
CN1941259B (zh) | 2011-02-09 |
US8138674B2 (en) | 2012-03-20 |
EP1770749A3 (en) | 2008-06-04 |
EP1770749A2 (en) | 2007-04-04 |
US20100109526A1 (en) | 2010-05-06 |
KR20070036310A (ko) | 2007-04-03 |
US20070170864A1 (en) | 2007-07-26 |
JP2007095696A (ja) | 2007-04-12 |
DE602006012257D1 (de) | 2010-04-01 |
KR100749464B1 (ko) | 2007-08-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37296C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314070C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76389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65836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 | |
CN1577698A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74426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6102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82034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00347803C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941259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81567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822290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61018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25423A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581408A (zh) | 具有改进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00347804C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83209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929077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53136A (zh) | 等离子体显示屏、其制造方法及阻挡壁 | |
CN1577699A (zh) |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300045A (zh) | 电极板、具有电极板的气体放电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917125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05067A (zh) | 具有改善的排气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81204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和包括pdp的平板显示器 | |
CN1783403A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9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