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7474B - 应用多个编码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应用多个编码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7474B
CN1937474B CN200610144718.3A CN200610144718A CN1937474B CN 1937474 B CN1937474 B CN 1937474B CN 200610144718 A CN200610144718 A CN 200610144718A CN 1937474 B CN1937474 B CN 19374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rame
grouping
coding mode
error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47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7474A (zh
Inventor
镝木智
关谷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374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74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374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74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38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such as streaming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8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发送装置连续地发送多个帧或分组;接收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的接收装置对于帧或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解码处理;接收装置根据解码处理的结果对发送装置进行送达确认。发送装置对多个帧或分组选择性地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

Description

应用多个编码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5年8月4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No.2005-226753并要求其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例如,涉及通信领域中进行连续的发送的成组(バ一スト)通信中的纠错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成组通信中,通信数据按帧或分组的形式连续地被发送。以下将“帧或分组”简称为“帧”。在成组通信中,有时帧将不会到达接收侧(将之称为未达),有时发送中数据会产生错误。因此,为了检验出或恢复未达、错误等,应用检错码、纠错码等。此外,为了通知发送侧存在未达、错误等情况,接收侧会进行送达确认。 
所谓送达确认,是下面这样的情况。发送侧发送帧后,接收侧校验接收内容。此时,在应用检错码、纠错码等的情况下,通过对其解码而确认错误状态后,向发送侧发送送达确认的帧。在存在未达、错误等的情况下,接收侧不发送送达确认的帧。在发送后的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送达确认的情况下,发送侧再次发送帧。该处理称为再发送。 
但是,在应发送的数据有大量的情况下,如果按每一帧进行送达确认,则送达确认所需要的时间占发送接收整体时间的比例将会增加,从而通信效率会劣化。因此,存在对多个帧汇总地进行送达确认的通信方式。例如,在作为无线LAN标准的802.11e等中,规定了块送达确认方式。所谓块送 达确认方式,是指连续地发送帧(将之称为成组发送),并汇总地进行多帧的送达确认。具体地,例如发送侧连续发送4帧后,接着发送要求块送达确认(Block Ack Request:BAReq)的帧。被要求送达确认的接收侧根据连续接收的帧的错误状况等发送送达确认(Block Ack:BA)帧。 
接收侧对预先对帧应用的错误控制码、纠错码等进行解码,并根据其结果对各帧进行送达确认。此时,如果未检验出错误或者即便检验出错误也可进行纠错,则进行送达确认,在此外的情况下则不进行送达确认。此外,还有如下通信方式:取代不进行送达确认,而是通过发送出表示有错误或错误未纠正过来的内容的帧,来向发送侧通知未达或错误。 
但是,在纠错码、检错码中,解码处理要花费时间。在块送达确认方式中应用纠错码、检错码的情况下,被要求送达确认的接收侧,在检错码、纠错码等被应用了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解码并确认错误状态。在确认后,接收侧发送块送达确认BA的帧。此时,接收侧必须在接收到最后的帧后的一定时间内发送块送达确认BA的帧。即,在该一定时间内,接收侧必须结束对纠错码、检错码的解码。因此,在该一定时间内未结束解码的纠错码、检错码,则难以被应用到块送达确认方式中。 
另外,近年来,经常进行通过通信路径发送图像、声音等实时内容的通信。但是,在被发送的某个帧未达的情况下或者在存在用纠错码不能纠正的错误的情况下,会存在不能按适当的定时正常地再现内容的问题。 
此外,在特开2004-80576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根据帧内的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的位置改变调制模式的方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通信方法,包括:发送装置对多个帧或分组选择性地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并连续地发送上述多个帧或分组; 
接收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的接收装置对于该帧或分组的每一个进行解码处理;以及 
上述接收装置根据上述解码处理的结果对上述发送装置进行送达确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发送装置,其对多个帧或分组选择性地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并连续地发送上述多个帧或分组;以及 
接收装置,其对上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解码处理,并根据上述解码处理的结果对上述发送装置进行送达确认。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1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数据结构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数据结构的概念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所包括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所包括的接收装置的框图; 
图1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2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2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的帧发送状态的概念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所包括的发送装置的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所包括的发送装置的一部分区域的框图; 
图2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数据结构的概念图;以及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本实施方式采用在连续地发送(成组发送)多个帧或分组等之后进行块送达确认的通信方法。此时,在检错码、纠错码等的解码中,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所需的最大时间因所应用的编码方式而不同。着眼于这一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对多个帧、分组等汇总地进行送达确认的通信方法中,对成组发送的帧或分组等选择性地应用2种以上不同的编码方式中的某一种。即,使应用了不同的编码方式的帧或分组混在同一发送期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对帧选择性地应用2种编码方式(第一编码方式、第二编码方式)的情况。 
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的框图,作为一个例子,表示无线通信系统。如图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发送装置2和接收装置3,由它们构成通信网络(LAN)。发送装置2通过例如有线LAN连接到未示出的服务器、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盘)、HDD(HardDisc Drive,硬盘驱动器),或者通过金属线路、光纤等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互联网连接。并且,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发送到接收装置3。此时,上述发送装置2成组发送多个帧,响应于此,接收装置3向发送装置2发送块送达确认帧。 
发送装置2大致包括RF(radio frequency)部4、基带部5和接口部6。RF部4进行通过无线通信接收发送的模拟信号的数据的放大等,并从天线7发送或接收数据。接口部6接收从服务器、DVD、HDD或互联网提供的发送数据。基带部5进行由接口部6接收的发送数据的信号处理,并向RF部4输出,或进行由RF部4接收的送达确认帧的信号处理。基带部5包括物理部8和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部9。以下,在发送接收数据中,以MAC部9为界,将接收装置3侧的发送接收数据称为“帧”、将接口部6侧的发送接收数据称为“分组”。所谓分组,是发送接收数据被构成为可在个人计算机等中处理的数据结构的数据。此外,所谓帧,是被构成为可利用无线通信进行通信的发送接收数据。 
MAC部9从接口部6接收分组。此外,对分组附加MAC标头而构成帧,并向物理部8输出。 
物理部8进行与通信的帧的物理层有关的发送接收处理。具体地,进行如下处理。在发送帧的情况下,对于从MAC部9提供的帧进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从而得到基带发送信号。进而,对基带发送信号进行D/A转换而得到模拟信号。在接收的送达确认帧的情况下,进行相反处理。即,在对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后,进行OFDM解调和纠错解码而得到帧。 
接收装置3也具有和发送装置2基本相同的结构。即接收装置3大致包括RF部10、基带部11和接口部12。RF部4和接口部与发送装置2相同。基带部11包括物理部12和MAC部13。MAC部13从物理部12接收帧。并且,从帧中除去MAC标头而构成分组,并向接口部12输出。物理部12,在对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A/D转换后,进行OFDM解调和纠错解码从而得到帧。 
图2是表示使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时的帧或分组的发送状态的概念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像作为无线LAN标准的802.11e等那样,连续地发送多个帧或分组等,并且汇总地进行多个帧的送达确认(进行块送达确认)。此外,在图2中,表示时间轴的横轴的上侧表示发出数据的装置(发送侧)发送的帧或分组等,下侧表示接收数据的装置(接收侧)发送的帧或分组等。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发送侧连续发送4帧(frame)后接着发送块送达确认要求BAReq。接收侧根据连续地接收的帧的错误状况等发送送达确认BA帧。 
接收侧对被应用于帧、分组等的错误控制码、纠错码等进行解码。然后,根据解码的结果对各帧、分组应用例如图3所示的算法,而汇总地进行送达确认。图3是在接收侧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尤其表示是否进行送达确认的处理。 
如图所示,接收侧接收帧(步骤S10)后,对接收的帧进行解码处理 (步骤S11)。在步骤S11的结果是没有错误的情况下(步骤S12,是),进行送达确认(步骤S13)。即,接收侧对发送侧发送表示可正常地接收数据的内容的帧。在步骤S12中判断为有错误的情况下(步骤S12,否),接着判断该错误能否纠正(步骤S14)。在能够纠正的情况下(步骤S14,是),前进到步骤S13。在不能纠正的情况下(步骤S14,否),不进行送达确认,或向发送侧发送表示不能正常地接收数据的内容的帧Nack(步骤S15)。 
应用了编码方式的帧包含信息数据和奇偶校验。所谓信息数据,是用户发送接收的实质的数据,也称为系统部分。所谓奇偶校验,是通过错误控制编码、纠错编码等产生的,是在后面的检错、纠错中使用的数据。 
对于各帧的奇偶校验的最大解码所需时间、奇偶校验及其依赖性可彼此不同,也可相同。此外,对于编码方式,可以是编码前的信息出现在编码后的信息的一部分中的构造码,也可以应用非构造码。 
第一、第二编码方式是检错码还是纠错码无关紧要,但是,与第一编码方式相比,第二编码方式优选是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例如,对于第一编码方式,可以使用循环码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所形成的检错码,对于第二编码方式,可以使用RS(Reed-Solomon,里德-索罗蒙)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这样的纠错码。此外,与采用第一编码方式的帧的奇偶校验相比,采用第二编码方式的帧的奇偶校验的数据量要大。进而,与采用第一编码方式的帧的最大解码所需时间T1相比,采用第二编码方式的帧的最大解码所需时间T2要长。编码方式可靠性越优异,其解码所需时间通常越大。 
现在考虑如下情况:第一编码方式的最大解码所需时间比从接收到连续地被发送的帧中的最后帧到进行送达确认为止的期间要短、而且第一和第二编码方式的最大解码所需时间比从接收最初的帧到进行送达确认为止的期间要短。 
此时,如图2所示,对于成组传送的最初的几个帧,应用第二编码方式。图2所示的例子,对成组的靠开头的2帧应用第二编码方式。对这些 帧应用的编码方式的解码需要较长的解码时间T2,但是,由于在接收后续的帧的期间内可完成解码,因此可使这些帧的解码结果反映在送达确认帧BA中。 
相对于此,对于成组传送中末尾的几个帧,应用第一编码方式。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对靠末尾的2帧应用第一编码方式。由于对这些帧应用的编码方式的解码所需时间比较短(比第二编码方式短),所以可使这些帧的解码结果反映在送达确认帧BA中。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包括:发送装置对多个帧或分组选择性地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并连续地发送上述多个帧或分组;接收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的接收装置对该帧或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解码处理;以及上述接收装置根据上述解码处理的结果对上述发送装置进行送达确认。此时,在对多个帧汇总地进行送达确认的成组通信之时,对靠开头的帧应用解码需要较长时间的编码方式,对靠末尾的帧应用可在短时间内解码并且到进行送达确认之前可完成解码的编码方式。由此,可使全部帧的解码结果反映在送达确认帧BA中。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应用了2种编码方式,但是,也可应用3种或3种以上的编码方式。此外,应用各编码方式的帧数可由发送侧、接收侧双方预先确定。或者,也可使用与第一编码方式~第n编码方式(n是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对应的应用的比例(系数)α1、α2、α3、...αn(0<α1、α2、α3、...αn<1)。此时,对于各系数,通过求出为Mi≤αi×N或αi×N≤Mi(i=1~n、N是总帧数)的整数Mi,来确定应用各编码方式的帧数。此外,也可利用其他方法来确定。关于本方法,后面使用图15详细地说明。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在接收块送达确认要求BAReq后进行送达确认的情况。但是,在接收侧预先已知成组传送的帧数的情况下,发送侧即便不发送块送达确认要求BAReq,接收侧也可进行送达确认。此时,对于靠末尾的帧,如果也应用适合于到返回送达确认帧BA的时间为止的期间的编码方式,则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概念图,其按发送顺序并排地图示在时间上连续地被发送的帧。如图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成组传送的连续帧中,发送顺序越早的帧被应用越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而对越晚的帧则应用越低可靠性的编码方式。如果采用本变形例,则通过对靠近成组传送的开头的帧应用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而在实时应用中减少靠近开头的帧的再发送。其结果,减少了在实时内容的再现中产生问题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本实施方式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与可靠性对应的编码方式的应用顺序倒过来。图5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概念图,其按发送顺序并排地图示在时间上连续地被发送的帧。 
如图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相反,在成组传送的连续帧中,发送顺序越晚的帧被应用越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而对越早的帧则应用越低可靠性的编码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靠近成组传送的末尾的帧应用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这样,在汇集帧而不间断地连续地进行成组发送的方式中,可得到有效地利用通信信道的效果。即,在不间断地连续地进行长时间的发送时,在接收侧基本上难以获得同步。也就是说,越是成组末尾的帧,越容易产生错误。然而,如果采用本实施方式,则由于越是成组末尾的帧,其纠错可靠性越高,所以能够降低靠成组末尾的帧产生错误而导致再次发送的可能性,其结果,可有效地利用通信信道。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包括:发送装置对多个帧或分组中的一部分选择性地应用检错编码方式,并连续地发送上述多个帧或分组;接收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的接收装置对于该帧或分组中的每一个分析上述检错编码的有无;在上述检错编码被进行了的情况下,对该检错编码进行解码处理;以及根据上述解码处理的处理结果进行送达确认。 
即,本实施方式中,在连续地发送多个帧之后进行块送达确认BA的通信方法中,对成组传送的帧中的某一个不应用纠错编码。换言之,在被汇总地进行块送达确认的多个帧组中,应用了纠错编码方式的帧和未应用纠错编码方式的帧混在一起。 
图6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概念图,其按发送顺序排地图示在时间上连续地被发送的帧。如图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4中的成组传送的连续帧中,发送顺序越早的帧被应用了越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而对较晚的帧则不应用纠错编码。 
由此,在接收未被应用纠错编码方式的后续的帧期间,可使被应用了纠错编码方式的帧的解码完成。其结果,可使纠错编码的解码结果反映在送达确认帧BA中。 
此外,在成组传送的连续帧的位置越晚越容易产生错误的通信方式(例如无线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图7那样的方法。图7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概念图,其按发送顺序并排地图示在时间上连续地被发送的帧。如图所示,也可以是对成组传送的连续帧的位置越晚的帧应用越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而对较早的帧则不应用纠错编码。由此,由于仅对成组中容易产生错误的位置的帧应用纠错编码,因此可有效地利用通信信道。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中直到进行送达确认之前还未完成解码处理的帧,应用与上一次发送时所应用的纠错编码方式不同的纠错编码方式,并再次发送。 
在本例中,在再次发送未进行送达确认的帧或分组等时,应用比第一次(初次)发送时对该帧或分组等应用的纠错编码方式更高可靠性的纠错编码方式。 
图8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其表示发送装置2的处理。如图所示,首先,发送装置2按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步骤S20),发送帧(步骤S21)。对于应当应用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的全部帧进行步骤S20、S21(步骤S22,是)。 
接着,对于步骤S22之后应发送的帧,按低可靠性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步骤S23),向接收装置3发送(步骤S24)。对于应当应用低可靠性的编码方式的全部帧进行步骤S23、S24(步骤S25,是)。 
在完成全部帧的发送后,发送装置2向接收装置3发送送达确认要求帧BAReq(步骤S26)。此外,在接收到送达确认帧BA时,发送装置2确认是否需要对于某一数据再次进行发送。然后,如果不需要(步骤S28,否),则进行下一成组传送(步骤S29)。在需要的情况下(步骤S28,是),对于需要再次发送的帧确定应用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步骤S30),进行下一成组传送(步骤S29)。 
使用图9示意性地说明以上的处理。图9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概念图,其按发送顺序并排地图示在时间上连续地被发送的帧。 
如图所示,在第一成组传送内,在被应用了可靠性最高的编码方式以外的编码方式的帧未到达或者不能纠错的情况下,在接着的第二成组传送内,应用比初次发送时可靠性更高的编码方式并再次发送帧。由此,能够降低通信一次失败后的帧在再次发送中也失败的可能性。 
在本例中,再次发送帧在第二成组传送内的开头发送。但是,该帧在成组传送内的位置也可以是开头以外的位置。此外,该方式使发送帧的顺序暂时偏移。 
<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此外,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反,如图10所示,考虑在再次发送时也应用与初次发送时相同的编码方式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在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30,发送装置2确定对于需要再次发送的帧应用与初次发送时相同的编码方式。此外,图10在应用与初次发送时相同的编码方式的帧 中在开头进行发送,但该再次发送的帧的位置不需要一定是开头。该方法可实现发送数据的再利用。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本实施方式对上述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各帧应用多种编码方式,接收侧选择按其中的某种编码方式进行解码。此外,发送侧的编码比较简单,但发送时间长,频带加宽。 
图11和图12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被进行纠错编码的帧的内部结构的概念图。在图11和图12中,对1个帧应用不同的2种编码方式。 
首先说明图11。如图所示,帧包括信息数据111和奇偶校验112、113。如上所述,信息数据111是由用户提供的实质的数据。奇偶校验112是基于信息数据111并根据某纠错编码方式生成的,奇偶校验113是基于信息数据111并根据与奇偶校验112不同的其他纠错编码方式生成的。 
接着说明图12。如图所示,帧包括信息数据111和奇偶校验112、114。奇偶校验112是基于信息数据111并根据某纠错编码方式生成的。另一方面,奇偶校验114是基于信息数据111和奇偶校验112并根据其他的纠错编码方式生成的。 
此外,奇偶校验可位于帧中的任何位置,奇偶校验也可被分割为多个而放置,还可位于本例以外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存在仅用一部分编码方式进行编码的信息数据,还可以存在任意一种编码方式都不被应用的信息数据。 
接着使用图13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接收装置3的处理。图13是表示接收装置3的处理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接收分别应用了多个编码方式的帧(步骤S40)。这样,接收装置3确定对于该帧应按哪种编码方式进行解码(步骤S41)。然后,接收装置3根据在步骤S41确定的编码方式进行解码(步骤S42)。在成为BA发送时期之时,换言之,在完成了对于全部帧的处理时(步骤S43,是),根据解码结果向发送装置2发送送达确认帧(步骤S44)。 
使用图14示意性地说明以上处理。图14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概念图,其按发送顺序并排地图示在时间上连续地被发送的帧。如图所示,例如4个帧131~135连续地被发送,之后送达确认要求帧135被发送。各帧131~135被应用了第一纠错编码方式和第二纠错编码方式。例如,关于纠错可靠性,第一纠错编码方式优于第二纠错编码方式。 
接收侧对于靠开头的几个帧(图14中的帧131、132)进行第一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35、136。此外,接收侧对于靠末尾的几个帧(图14中的帧133、134)进行第二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37、138。然后,使解码处理135、136、137、138的解码结果反映在送达确认BA中。 
对于进行各解码处理的帧数的确定,可通过准备与上述的第1~第n(n是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的编码方式对应的常数Mi(i=1~n之一)来确定应用与各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方法的帧数。此外,也可以使用与各编码方式对应的、为0<α1、α2、α3、...αn<1的系数α1、α2、α3、...αn,并通过对于各系数求出为Mi≤αi×N或αi×N≤Mi的整数Mi,来确定应用各编码方式的帧数,也可利用其他方法来确定。 
使用图15说明应用各系数的方法。图15是接收装置3的基带部11的一部分区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基带部11包括系数表保存部20、帧数表21、帧数计算部22和帧数确定部23。表20对于第1~第n编码方式保存系数α1~αn的帧数计算部22,根据总帧数、编码方式以及从表20读出的系数α计算帧数Mi。例如,在第一编码方式被应用的情况下,从表20读出与第一编码方式对应的系数α1。然后,计算M1=(α1×N)。该M1为应按第一编码方式解码的帧数。表21按各编码方式保存由帧数计算部22计算的帧数Mi。帧数确定部23根据编码方式从表21读出适当的帧数。例如,对于被应用了第一编码方式的帧,从表21读出帧数M1。然后,仅对于帧数M1按第一编码方式进行解码。 
如果采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即使是在发送侧不能把握接收侧需要的解码所需时间的情况下,接收侧也可到应发送送达确认帧的定时之前 使解码处理在时间上相配合。其结果,对于全部的帧,可使任一编码方式的解码结果反映在送达确认帧BA中。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可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适应。在再次发送未进行送达确认的帧或分组等时,在应用高可靠性的纠错编码方式的位置或者按同一编码方式在更早发送的位置再次发送该帧或分组等。 
或者,再次发送的方法也可按图16所示的方法来进行。图16是表示帧发送的状况的概念图。假定发送装置2知晓与各编码方式对应的帧数。此时,按可靠性高的顺序,以第一编码方式、第二编码方式、...第k编码方式的顺序发送帧。此外,设各编码方式的帧数为M1、M2、...Mk。这样,发送装置2,也可以在到发送第k编码方式的帧之前、即从开头到发送(M1+M2+...+Mk)个帧为止的期间内,发送再次发送帧。由此,可得到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本实施方式涉及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用于确定常数M的方法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准备n个(n≥1)纠错编码方式,并对于各编码形式,设对按第i(i=1~n之一)纠错编码方式编码的1帧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大时间为di。此外,设从各帧到达到进行送达确认为止的时间为ti。例如,对按第一纠错编码方式编码的1帧进行解码所需的最大时间为d1,到进行送达确认为止的时间为t1。 
图17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所包括的接收装置的框图。如图所示,接收装置包括解调电路2400、接收电路2401、解码电路2412、2422、2432、...、送达确认电路2403、发送电路2404及调制电路2405。此外,在图17中仅表示出为进行送达确认所需要的部分,在接收装置也包含发送功能的情况下,还包括对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的电路等。 
解调电路2400对经通信路径2406从发送装置提供的帧进行解调。接收电路2401接收由解调电路2400解调后的帧。解码电路2412、2422、2432、...,分别对由接收电路2401接收的帧进行对于第1到第i(i≤n) 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送达确认电路2403,根据解码电路2412、2422、2432、...的解码结果生成送达确认帧BA。发送电路2404将由送达确认电路2403生成的送达确认帧BA向调制电路2405输出。调制电路2405对送达确认帧BA进行调制并向通信路径2406发送。 
如图17所示的结构,分别仅设置有1个与各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电路。此时,在对多个帧按同一编码方式进行解码处理的情况下,对各帧依次进行解码处理。 
图18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所包括的接收装置的框图,其表示出与图17不同的结构。如图所示,接收装置包括解调电路2500、接收电路2501、解码电路2512、2522、2532、...、送达确认电路2503、发送电路2504及调制电路2505。此外,在图18中也仅表示出为进行送达确认所需要的部分。 
图18的结构与图17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别设置有多个与各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电路。或者,虽然各解码电路仅设置有1个,但各解码电路可同时地进行多个帧的解码处理。在任一结构中,都可并行地进行多个帧的解码处理。 
此外,也可以形成为对于多个帧同时地进行与某一纠错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的解码电路以及依次地进行与其他纠错编码方式对应的解码的解码电路组合而成的结构。此外,也可以采用解码电路包含在其他电路、例如接收电路的一部分中的结构。 
此外,对于包括可同时地进行多个解码的解码手段的编码方式而言,对于根据其编码方式的解码结果进行送达确认的各帧,以满足ti≥di的方式来确定常数Mi。在图19中表示出该状态。例如假定以第i个编码方式发送3个帧(j、(j+1)、(j+2))。此外,从接收最后的帧(j+2)开始到发送送达确认帧为止的期间为ti,最后的帧(j+2)的解码所需的时间为di。这样,以使最后的帧的解码所需时间di比期间ti短的方式来确定帧数Mi。 
此外,对于仅包括不能同时地进行多个解码的解码手段、而进行依次 的解码的编码方式而言,可使用如下方法。设根据该编码方式的解码结果进行送达确认的帧数为Mi,从各帧的接收时开始到送达确认帧的发送时期为止的期间为tj,从该编码方式的最初的帧的接收时开始到送达确认帧的发送时期为止的期间为ti,而且各帧的解码所需时间为di。这样,对于各帧,以满足ti≥di并且di·Mi≤ti的方式来确定常数Mi。表示该状况的是图20。例如假定按第i个编码方式发送3个帧(j、(j+1)、(j+2))。此外,从接收最初的帧j开始到发送送达确认帧的期间为ti,各帧的解码所需的时间为di。这样,在帧j的解码完成之后开始帧(j+1)的解码,在帧(i+1)的解码完成之后开始帧(j+2)的解码。从而,对于3个帧,以使得所需要的解码所需时间(di×Mi)小于等于期间ti的方式来确定帧数Mi。在本方法的情况下,优选地,以使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的解码结果反映在送达确认中的帧数尽可能多的方式来确定常数Mi。当然,也可利用此外的方法来确定常数Mi。 
通过利用这些方法来确定常数Mi,在接收侧解码所需时间已知的情况下,能够使解码时间与BA发送时间相配合并且最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的解码结果反映在BA中。 
此外,在图17和图18中,表示出利用硬件实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的例子,但是,只要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也可使用软件来进行。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本实施方式仅使用上述第五或第六实施方式中到送达确认帧的发送时期为止解码处理完成了的解码处理结果来生成送达确认帧。图2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中被发送的帧的概念图,其按发送顺序并排地图示在时间上连续地被发送的帧。 
如图所示,4个帧141~144被依次成组发送,最后送达确认要求帧BAReq被发送。此时,发送装置对于各帧141~144应用第一纠错编码方式和第二纠错编码方式这2个编码方式。接收装置对于各帧141~144,对于第一纠错编码方式和第二纠错编码方式双方进行解码处理。即,接收装 置,在接收帧141时,对帧141进行第一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411,或进行第二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421。此外,在接收帧142时,对帧142进行第一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412,或进行第二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422。进而,在接收帧143时,对帧143进行第一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413,或进行第二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423。最后,在接收帧144时,对帧144进行第一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414,或进行第二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处理1424。 
此时,设解码处理1413、1414到送达确认帧的发送时期为止在时间上不相配合。这样,接收装置根据到送达确认帧的发送时期为止在时间上相配合的解码处理1411、1412、1421~1424的结果生成送达确认帧BA。在对于第一编码方式和第二纠错编码方式二者完成了解码处理的情况下,采用其中任意一个可靠性较高的编码方式的解码结果。在图21的例子中,对于帧141、142,采用第一纠错编码方式下的解码处理1411、1412的解码结果。 
图22是表示上述处理的流程图。本流程图的处理在接收装置3中进行。如图所示,首先,接收分别被应用了多个编码方式的帧(步骤S50)。接着,对于多个编码方式进行解码(步骤S51)。然后,在送达确认帧的发送时期到来后(步骤S52,是),接收装置3使用到该发送时期为止完成了的解码结果发送送达确认帧(步骤S5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对各帧所采用的多个纠错编码方式进行解码处理。然后,使用到送达确认帧发送时期为止与解码处理的时间相配合的解码结果生成送达确认帧。此时,在按多个纠错编码方式完成了解码处理的情况下,使用可靠性最高的纠错编码方式的解码结果。 
由此,在发送装置不能把握接收装置的解码所需时间的情况下,也可使到送达确认时期为止完成了解码处理并且到此为止的可靠性最高的编码方式的解码结果反映在送达确认帧BA中。此外,在发送装置把握了接收装置的解码所需时间、但该所需时间在每次解码处理时都变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有效。 
此外,因编码方式、解码方法等的不同,有时会因解码对象中所包含的错误数、错误位置等而使得解码时间不一定。在这种情况下,也可在解码处理完成的中途,反映对应于高可靠性的编码方式的解码结果。 
<第八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本实施方式涉及实现根据上述第一到第七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的发送装置。此外,接收装置具有例如上述说明的图17或图18所示的结构。 
图23是可应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编码的发送装置2的一部分区域的框图。此外,在图23中,数据供给电路2907或数据存储电路2908,是具体地考虑硬盘、PC、移动电话等且连接到接口部6的装置。在图23中,这些部件各连接到一个数据输入电路,但也可以是仅具有一个的结构、具有2个或2个以上这些部件的结构等。 
数据输入电路2901、2902,是从数据供给电路2907或数据存储电路2908接收数据的装置,具体地,是例如PCI接口、AV接口等,其相当于图1的接口部6。从数据输入电路2901、2902输入的数据被帧构成电路2909构成为帧。在对于1帧的长度有限制、输入的数据不能形成为1帧的情况下,进行分割等操作。也可没有帧构成电路2909,而在应用后面说明的加密电路2903、编码电路等的处理后构成帧。 
接着,如果需要,则由加密电路2903进行加密。也可没有加密电路,而形成为在后面说明的编码电路之后应用加密的结构。 
接着,利用与多个编码方式对应的编码电路2912、2922、2932,应用与各形式对应的编码方式。编码电路,可以像2912那样使用相同的多个来对多个帧同时地进行处理,也可形成为像2922、2932那样仅一个的结构。此外,也可考虑用1个编码电路应用多个编码方式的结构。加密电路2903,进行例如无线通信标准的802.11标准的WEP加密、802.11i标准的加密等。帧构成电路2909、编码电路2912、2922、2932的一部分、发送电路2904的一部分相当于MAC部9。编码电路2912、2922、2932的包含于MAC 9中的电路进行例如802.11标准的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检验序 列)的生成、解码。 
在图23中,表示出将来自各编码电路的输出再次输入到任意一个编码电路的结构。利用该结构,可按任意的顺序多次应用编码方式。在应用编码方式的顺序已被确定了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可固定编码电路的顺序。这些处理结束后,由发送电路2904、调制电路2905将帧发送到通信路径2906。以上各电路可用软件来构成,也可用硬件来构成。发送电路2904的一部分和调制电路2905对应于图1的物理部8和RF部4。 
<第九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本实施方式是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图11和图12所示的帧结构的变形。 
图25是表示帧的结构的概念图。如图所示,帧包含构造部171、175、176和奇偶校验172、173、177、178。奇偶校验177、178分别根据第二编码方式对构造部175和176进行编码而生成。奇偶校验172通过根据第一编码方式对构造部171进行编码而得到。奇偶校验173,是通过对构造部171、175、176和奇偶校验172、177、178作为构造部汇总地进行处理并对其应用第一编码方式而生成的。 
在这样的某个帧内,可多次应用相同的编码方式,或者也可以有不应用编码的部分,也可以对于包含已经通过应用编码方式而生成的校验部的部分进而应用编码方式。 
例如,在无线LAN标准IEEE802.11中,规定有应用基于称为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的CRC的检错编码。由此,例如将FCS奇偶校验用作奇偶校验173,将MAC标头部分用作构造部171,来生成MAC标头的CRC奇偶校验172。而且,还有对将帧主体分割为构造部175、176的各部分应用其他编码方式而生成奇偶校验177、178的方法。所谓其他编码方式,可以是RS编码、LDPC编码等这种纠错编码,也可以是其他编码方式。此外,帧主体可进行2分割以外的分割,也可不进行分割。 
使用图26来说明采用上述那样的帧的情况下的接收装置3的处理。图 26是表示接收装置3的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所示,接收装置3首先对由接收装置应用第一编码方式而生成的奇偶校验173进行解码(步骤S60)。在解码成功时(步骤S61),由于奇偶校验172、177、178的解码也成功的可能性较高,所以也可以省略它们的解码(步骤S62,否)。在省略的情况下,根据步骤S60的解码结果发送送达确认帧(步骤S63)。在步骤S60失败的情况下(步骤S61,否),或者在步骤S62对于其他奇偶校验也进行解码的情况下(步骤S62,是),接着进行奇偶校验172的解码(步骤S64)。在步骤S64失败的情况下(步骤S65,否),由于即便假定剩余的奇偶校验177、178的解码成功也不能恢复构造部171,因此不进行送达确认(步骤S66)。 
在对奇偶校验172解码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65,是),接着进行奇偶校验177、178的解码(步骤S67),根据其结果进行送达确认(步骤S6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发现另外的优点和变形。因此,本发明在其更广义的方面并不限于这里所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从而,在不背离由后附的权利要求和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总体发明构思的主旨或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18)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发送装置对多个帧或分组选择性地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并连续地发送上述多个帧或分组;
接收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的接收装置对于该帧或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解码处理;以及
上述接收装置根据上述解码处理的结果对上述发送装置进行送达确认;
其中,上述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中,对靠末尾的帧或分组应用可在短时间内解码并且到进行送达确认之前可完成解码的编码方式,而且上述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的最大解码所需时间比从接收最初的帧或分组到进行送达确认为止的期间要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上述发送装置对上述帧或分组选择性地应用3种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上述接收装置,在识别出接收到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中最后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后,进行上述送达确认。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上述发送装置对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中发送顺序越早的帧或分组,应用对于数据错误的检验可靠性越高的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上述发送装置对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中发送顺序越晚的帧或分组,应用对于数据错误的检验可靠性越高的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
6.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发送装置对多个帧或分组中的一部分选择性地应用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并连续地发送上述多个帧或分组;
接收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的接收装置对于该帧或分组中的每一个分析上述纠错编码或上述检错编码的有无;
在上述纠错编码或上述检错编码被进行了的情况下,对于该纠错编码或该检错编码进行解码处理;以及
根据上述解码处理的处理结果进行送达确认;
其中,在接收未被应用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的后续的帧或分组的期间,使被应用了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的帧或分组的解码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上述发送装置对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中发送顺序越早的帧或分组,应用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上述检错编码方式;对上述发送顺序较晚的帧或分组中的任意一个,不应用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上述检错编码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
上述接收装置自接收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中的最后的上述帧或分组开始,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上述送达确认;
上述发送装置向上述接收装置再次发送在上述接收装置中、上述解码处理在上述规定的期间内未结束的上述帧或分组;
上述发送装置对上述被再次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应用与上一次发送时不同的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上述检错编码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
上述接收装置自接收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中的最后的上述帧或分组开始,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上述送达确认;
上述发送装置向上述接收装置再次发送在上述接收装置中、上述解码处理在上述规定的期间内未结束的上述帧或分组;
上述发送装置对上述被再次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应用与上一次发送时相同的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上述检错编码方式。
1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发送装置对多个帧或分组中的每一个应用多个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并连续地发送上述多个帧或分组;
接收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的接收装置对于该帧或分组中的每一个选择上述纠错编码方式或上述检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个;
上述接收装置对于每一个上述帧或分组,对上述选择的上述多个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个进行解码处理;以及
上述接收装置根据上述解码处理的结果对上述发送装置进行送达确认。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
上述接收装置保存系数表,该系数表保存上述多个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中的每一个的、相对于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的总数的比例;
上述接收装置,在选择上述多个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个时,使用上述系数表中的上述比例和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的总数,而计算按各个上述多个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进行解码的上述帧或分组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上述接收装置对于上述多个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保存应进行解码的优先顺序;以及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上述发送装置应用规定的优先顺序或规定的优先顺序以上的编码方式进行帧的再次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
上述接收装置自接收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中的最后的上述帧或分组开始,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上述送达确认;
上述接收装置,在上述多个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中,选择在从接收各帧或分组开始到经过上述规定的期间为止的期间内能够进行上述解码处理的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
上述接收装置自接收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中的最后的上述帧或分组开始,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上述送达确认;
上述接收装置,在按上述多个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中的任意一个依次对各帧进行解码时,选择解码结束时刻处于上述规定的期间内的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
上述接收装置自接收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中的最后的上述帧或分组开始,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上述送达确认;
上述接收装置仅对在上述接收装置中、上述解码处理在上述规定的期间内结束了的上述帧或分组进行上述送达确认。
16.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发送装置,其对多个帧或分组选择性地应用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并连续地发送上述多个帧或分组;以及
接收装置,其对上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中的每一个进行解码处理,并根据上述解码处理的结果对上述发送装置进行送达确认;
其中,上述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中,对靠末尾的帧或分组应用可在短时间内解码并且到进行送达确认之前可完成解码的编码方式,而且上述2种或2种以上的纠错编码方式或检错编码方式的最大解码所需时间比从接收最初的帧或分组到进行送达确认为止的期间要短。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系统,其中
上述接收装置自接收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中的最后的上述帧或分组开始,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上述送达确认;
上述发送装置向上述接收装置再次发送在上述接收装置中、上述解码处理在上述规定的期间内未结束的上述帧或分组;
上述发送装置对上述被再次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应用与上一次发送时不同的上述检错编码方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系统,其中
上述接收装置自接收上述连续地被发送的帧或分组中的最后的上述帧或分组开始,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上述送达确认;
上述发送装置向上述接收装置再次发送在上述接收装置中、上述解码处理在上述规定的期间内未结束的上述帧或分组;
上述发送装置对上述被再次发送的上述帧或分组应用与上一次发送时相同的上述检错编码方式。
CN200610144718.3A 2005-08-04 2006-08-04 应用多个编码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74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6753/2005 2005-08-04
JP2005226753A JP4703310B2 (ja) 2005-08-04 2005-08-04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7474A CN1937474A (zh) 2007-03-28
CN1937474B true CN1937474B (zh) 2013-05-22

Family

ID=37717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471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7474B (zh) 2005-08-04 2006-08-04 应用多个编码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734987B2 (zh)
JP (1) JP4703310B2 (zh)
CN (1) CN19374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6730B2 (en) * 2007-01-30 2016-05-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adding error protection bits to match codeword length
US9722763B2 (en) * 2007-02-07 2017-08-01 Valens Semiconductor Ltd. Highly utiliz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with order and retransmissions
US10284483B2 (en) 2007-02-07 2019-05-07 Valens Semiconductor Ltd. Indicating delays added to packets due to retransmission
US10749642B2 (en) * 2007-02-07 2020-08-18 Valens Semiconductor Ltd. Dynamic retransmissions with fixed and minimum delays
CN101689951A (zh) * 2007-06-28 2010-03-3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送装置、发送方法、接收装置及接收方法
KR101467788B1 (ko) * 2007-12-11 2014-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랜덤 선형 부호화를 이용하는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KR101490249B1 (ko) * 2007-12-11 2015-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연판정을 이용한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US8787384B2 (en) * 2008-05-05 2014-07-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emptive acknowledgement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896931B2 (ja) * 2008-06-24 2012-03-14 株式会社東芝 検査符号生成方法
JP2010206730A (ja) * 2009-03-05 2010-09-16 Sony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1854702B (zh) * 2009-04-01 2014-0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rpd系统中非3gpp2系统信息的发送、响应方法与装置
CN101854747B (zh) 2009-04-01 2013-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rpd系统中非3gpp2消息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US20110045793A1 (en) * 2009-08-24 2011-02-24 Klein Itzik Method circuit and system for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multi-frames
US8370725B2 (en) * 2010-02-01 2013-02-05 Mosys, Inc.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nd protocol
CN102118173B (zh) * 2011-01-27 2013-09-18 牛毅 一种ldpc及其缩短码的高速译码方法
KR101581515B1 (ko) * 2011-07-15 2016-01-11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송신 장치, 수신 장치, 통신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및 송신 방법
JP2013029882A (ja) 2011-07-26 2013-02-07 Toshiba Corp メモリコントローラ、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復号方法
CN103957087B (zh) * 2014-04-30 2018-01-23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10764012B2 (en) * 2014-11-06 2020-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ducing processing time for low latency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US10448390B2 (en) * 2014-12-19 2019-10-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for enabling an immediate response
CN108292978B (zh) 2015-12-01 2022-04-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预测性确认反馈机制
CN109417434B (zh) * 2016-05-03 2021-10-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快速确认反馈机制的可变传输格式参数
RU2739718C2 (ru) 2016-10-12 2020-12-28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з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ной сторон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ющей стороны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274A (zh) * 2000-06-23 2002-12-18 索尼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数据输出控制方法、数据输出方法、检错方法以及数据输出和再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37742A (en) * 1979-04-16 1980-10-2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5828677A (en) * 1996-03-20 1998-10-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daptive hybrid ARQ coding schemes for slow fading channels in mobile radio systems
JPH10190631A (ja) * 1996-12-27 1998-07-21 Toshiba Corp データ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JP3450729B2 (ja) * 1998-12-21 2003-09-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JP2003008553A (ja) 2001-06-22 2003-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信機、受信機、送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3669960B2 (ja) * 2001-12-27 2005-07-13 富士通テ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3490425B2 (ja) * 2002-03-14 2004-0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JP3842185B2 (ja) 2002-08-21 2006-11-0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局装置
JP4082257B2 (ja) * 2003-03-25 2008-04-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の再送制御方法、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WO2004107639A1 (ja) * 2003-05-27 2004-12-09 Fujitsu Limited 受信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arq通信システム
JP4235507B2 (ja) * 2003-08-14 2009-03-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中継装置、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72878A (ja) * 2003-08-22 2005-03-1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伝送モード選択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4128961B2 (ja) 2004-01-26 2008-07-3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KR20050114162A (ko) * 2004-05-31 2005-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드-솔로몬 부호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내부및 외부 부호 복호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08167081A (ja) 2006-12-27 2008-07-17 Toshiba Corp バースト通信装置
JP4896931B2 (ja) 2008-06-24 2012-03-14 株式会社東芝 検査符号生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6274A (zh) * 2000-06-23 2002-12-18 索尼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的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数据输出控制方法、数据输出方法、检错方法以及数据输出和再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alachandran, K. Ejzak, R. Nanda, S. Vitebskiy, S. Seth, S..GPRS-136: High-Rate Packet Data Service for NorthAmerican TDMA Digital Cellular System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IEEE6 3.2002,6(3),34-47.
Balachandran, K. Ejzak, R. Nanda, S. Vitebskiy, S. Seth, S..GPRS-136: High-Rate Packet Data Service for NorthAmerican TDMA Digital Cellular System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IEEE6 3.2002,6(3),34-47. *
Daji Qiao, Kang G. Shin.A Two-Step Adatptive Error Recovery Scheme for VideoTransmiss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s.IEEE INFOCOM 2000. Nineteenth Annual Joint Conference of the IEE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ocieties.Proceedings.IEEE3.2002,31698-1704. *
Sunghyun Choi, Kang G. Shin.A Class of Adatptive Hybrid ARQ Schemes for Wireless Link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LE TECHNOLOGY50 3.2001,50(3),777-790.
Sunghyun Choi, Kang G. Shin.A Class of Adatptive Hybrid ARQ Schemes for Wireless Link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LE TECHNOLOGY50 3.2001,50(3),777-79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703310B2 (ja) 2011-06-15
US20070030799A1 (en) 2007-02-08
CN1937474A (zh) 2007-03-28
US8356224B2 (en) 2013-01-15
US20100223529A1 (en) 2010-09-02
JP2007043550A (ja) 2007-02-15
US7734987B2 (en) 2010-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7474B (zh) 应用多个编码方式的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JP701762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冗長バージョン設計ソリューション
KR101116929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선점 확인 응답
KR10159773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레이트 매칭
US7650560B2 (en) Packe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optimized punctured convolution codes
US7397861B2 (en) Mapping strategy for OFDM-based systems using H-ARQ
RU2531264C2 (ru) Способ кодирования информации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harq с помощью двух отдельных кодовых слоев с неравной защитой от ошибок для dtх и ack/nack
KR101490249B1 (ko) 연판정을 이용한 통신방법 및 장치
JP2006520138A (ja) チャネル適応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WO201011162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frames
US7685500B2 (e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2152754B (zh) 一种极化码重传方法及装置
JP5232420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受信方法、移動端末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4022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code block
CN109565371B (zh) 针对marc/mamrc系统利用全双工中继器和有限反馈对数字信号的动态和选择性fd-dsdf传输
US201202011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uplink signals
WO2003092209A1 (fr)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WO2018233635A1 (zh) 一种信道编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09510879A (ja) 誤り検出及び選択的再送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KR101690791B1 (ko) 초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로토콜 버전을 포함하는 프레임을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3648560B2 (ja)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20040260996A1 (en) External coding for enhanced communications reliability
WO202205001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復号化方法
CN111917510B (zh) 数据处理、指示数据处理的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15137854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