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3206A - 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3206A
CN1933206A CNA2006101170683A CN200610117068A CN1933206A CN 1933206 A CN1933206 A CN 1933206A CN A2006101170683 A CNA2006101170683 A CN A2006101170683A CN 200610117068 A CN200610117068 A CN 200610117068A CN 1933206 A CN1933206 A CN 1933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mer
electrode
preparation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70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5359C (zh
Inventor
张晓青
夏钟福
黄金锋
王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6101170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5359C/zh
Publication of CN1933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3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53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535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Treatments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可控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和对该复合膜充电两个步骤。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聚合物致密膜和不同熔融温度的聚合物网状膜逐层相间迭全,然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处理一定时间,即可制得聚合物复合膜;然后采用电晕法、接触法或电子束法对该复合膜充电,得到压电功能膜。本发明方法工艺过程简单,可制得高热稳定性的压电驻极体膜。

Description

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以有机驻极体材料为基质的封闭微孔结构的薄膜经过适当的电极化处理以后可表现突出的压电活性。这种材料同时具有压电材料和驻极体的特点,被命名为压电驻极体或铁电驻极体,是1990年前后发展起来的新一类压电功能材料。压电驻极体的压电系数d33比铁电聚合物PVDF的高出20倍以上;与压电陶瓷材料相比,压电驻极体除具有较高的压电系数d33以外,还拥有聚合物的柔顺性、可大面积成膜、低成本、低电容率以及与空气和水相匹配的低声阻抗等突出特性。目前唯一商品化的压电驻极体是以聚丙烯(PP)树脂为基质的经过化学或物理发泡工艺形成的微孔结构膜。这种PP压电驻极体薄膜已经被应用在压力传感器、电声、声电、超声波传感器,以及报警器、临床医学等方面,并可望在通讯、保安、控制、生命科学及军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压电驻极体的压电活性源于沉积在内部孔洞上下两壁极性相反的空间电荷和材料的微孔结构。该材料的压电活性与孔洞电介质壁的驻极体性能、孔洞膜系的力学性能、孔洞形貌的几何结构、以及介质和气隙的体积比直接相关;而压电活性的热稳定主要取决于电介质的驻极体热稳定性。图1是压电驻极体薄膜横截面的示意图。
传统工艺制备封闭微孔结构聚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化学发泡工艺得到孔洞结构的材料;二是将聚合物树脂与无机或有机颗粒进行熔融共混后通过挤出或热压工艺形成薄板,利用聚合物树脂和添加颗粒之间巨大的力学性能差异在双向拉伸过程中得到微孔结构的薄膜。但是,这两种薄膜制备方法都无法实现对薄膜微孔结构的精细调节。此外,在压电驻极体传感器的各种应用中需要涉及较为复杂的环境条件,例如高温环境,这时要求材料的压电活性必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驻极体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PTFE),聚全氟乙丙烯(FEP),环烯烃共聚物(CO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等。但是受自身物化性能的限制,某些高热稳定驻极体(例如PTFE)无法通过传统的加工工艺形成封闭微孔结构,因而无法通过传统的加工工艺制备出高热稳定性的压电驻极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即压电驻极体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过程简单,且可制得高热稳定性的压电功能膜。
本发明提出的可控微孔结构压电驻极体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可控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和对该复合膜充电两个步骤。
(1)可控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聚合物致密膜和与聚合物致密膜不同熔融温度的聚合物网状膜逐层相间迭全,聚合物致密膜的层数为n,聚合物网状膜的层数为n-1,2≤n≤10;
然后在一定的温度T和压力P下,经过一段时间t形成微孔结构的聚合物复合膜;T的范围是90-500℃,P的范围是1kPa-10MPa,t的范围是2min-120min。
通常,层数n取值为2≤n≤5。
本步骤中,聚合物致密膜的材料选自PTFE、FEP、COC、PET、聚酰亚胺(PI)、聚乙烯(PE)、PEN、PP等中之一种或几种。不同层次的致密膜可以是同一种聚合物,也可以是不同种的聚合物。聚合物网状膜的材料选自PTFE、FEP、COC、PET、PI、PE、PEN和PP等之一种或几种,不同层次的网状膜可以是同一种聚合物,也可以是不同种聚合物。
本发明制备的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的结构特征是:微孔呈扁平状结构,网状膜是作为微孔骨架,而致密膜作为扁平状孔的上下两壁。
本发明中,聚合物网状薄膜的目数为2-2000目,网的丝径为0.001-2mm,孔径为0.005-35mm。
本发明中,通过调节网状膜的几何参数,例如网的丝径、网孔大小、网孔形状,孔径,开孔率等等,可以容易的控制微孔结构功能膜的结构及力学性能。
本发明中,致密膜是微孔结构功能膜的储电介质层。
本发明中,通过选择具有高热稳定性的致密膜实现了微孔结构功能膜压电活性的高热稳定性。
(2)压电驻极体膜的制备:可以采下述3种方法之一种:
①电晕充电,将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置于金属电极上展平(可以单面镀电极,也可以两面都不镀电极),在复合膜上方安置一个电极,电极可以是针尖、丝状或刀状,电极连接直流高压电源,在无栅压或栅压调控的条件下电晕充电得到微孔结构聚合物驻极体膜(即压电功能膜)。电晕充电可以是正电晕充电,也可以负电晕充电。电晕充电条件是:电压范围是+2kV~+100kV或-2kV~-100kV,最高温度不高于复合膜系中最低熔点薄膜的熔融温度,通电时间范围是1s-1h,电极与多孔膜的距离为2cm~50cm;
本步骤中,电晕充电时,电晕电极和微孔结构膜之间可以采用金属栅网,通过金属栅网的偏压来控制膜的表面电位,也可以不用金属栅网。
②接触法充电,将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的两面镀上电极,然后上下电极分别连接到一个直流高压电源的两极,充电,即得到微孔结构聚合物驻极体膜(即压电功能膜);充电条件是:电压范围是+2kV~+100kV或-2kV~-100kV,最高温度不高于复合膜系中最低熔点薄膜的熔融温度,通电时间范围是1s-1h;
③电子束充电,电子束充电条件是:电子束能调节范围是5keV~100keV,最高温度不高于复合膜系中最低的熔融温度,通电时间范围是1s-1h,电荷密度控制在1nC/cm2-1000nC/cm2
本发明中,网状聚合物膜的网孔沿膜表面方向可以是部分贯通的,也可以是闭合的。
本发明的电晕充电工作原理如下:在一定气压下,并在恒压或恒流充电条件下,利用电极间存在的非均匀电场引起电极间气体局部放电,即电晕放电,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通过沉积在微孔结构膜表面或与微孔结构膜表面进行电荷交换,使得微孔结构膜上下两表面产生一定的电势差,当这一电势差达到或超过微孔膜内部气隙的放电电压,将引起内部气体放电,放电产生的极性相反的离子通过沉积在微孔结构膜内部孔洞的介质表面或与介质表面进行电荷交换,使得内部孔洞的上下两壁带有极性相反的电荷达到充电的目的。
本发明中的接触法充电工作原理如下:在一定气压下,并在合理(受控)的直流电压下,当两面镀有电极的微孔结构膜上下表面的电势差达到一定值以后,引起薄膜内部气孔内气隙的气体放电,放电产生的极性相反的离子通过沉积在微孔结构膜内部孔洞的介质表面或与介质表面进行电荷交换,使得内部孔洞的上下两壁带有极性相反的电荷达到充电的目的。
本发明中,可以通过调控充电温度来提高压电驻极体膜的热稳定性。
本发明中,可以对微孔结构的复合膜进行预老化处理,进一步提高压电驻极体膜的热稳定性。
本发明工艺过程简单,构思新颖,不仅能制备可控微结构的压电驻极体膜,而且能够制备基于优异驻极体(例如PTFE)的高热稳定性压电驻极体膜。
附图说明
图1为压电薄膜驻极体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2为可控微结构聚合物膜制备工艺的示意图。其中,聚合物网状薄膜为两层,聚合物致密薄膜为3层。
图3为可控微结构聚合物膜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4为可控微结构聚合物压电功能膜的压强特性图(实施例3)。
图5为可控微结构聚合物压电功能膜横截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实施例4)。
图6为可控微结构聚合物压电功能膜的压强特性图(实施例4)。
图中标号:1为压力,2为聚合物致密膜,3为聚合物网状膜,4为微孔,5为聚合物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采用厚度为25μm的致密PTFE薄膜(三层)和厚度为25μm的PTFE网状薄膜(20目,网的丝径0.08mm,孔径1mm,两层)。施加压力为27MPa;施压温度为380℃;施压时间4h。得到微孔结构的聚合物复合膜。然后进行电晕充电。电晕电极为针状;电晕电压32kV;无栅控电压;充电温度为25℃;充电时间为60s;电晕电极与样品的距离为7cm。微孔膜两面各真空蒸镀100nm的铝电极。得到压电驻极体膜。
实施例2,采用厚度为25μm的致密PTFE薄膜(三层)和厚度为12.5μm的FEP网状薄膜(10目,网的丝径0.2mm,孔径0.05mm,两层)。施加压力为6kPa;温度为320℃;施压时间1h。得到微孔结构的聚合物复合膜。然后进行电晕充电。电晕电极为针状;电晕电压32kV;无栅控电压;充电温度为25℃;充电时间为60s;电晕电极与样品的距离为7cm。微孔膜两面各真空蒸镀100nm的铝电极。得到压电驻极体膜。
实施例3,采用厚度为12.5μm的致密PEN薄膜(三层)和厚度为12.5μm的PTFE网状薄膜(30目,网的丝径0.1mm,开孔率90%,两层)。施加压力为15kPa;温度为260℃;施压时间0.5h。得到微孔结构的聚合物复合膜。然后进行电晕充电。电晕电极为针状;电晕电压32kV;无栅控电压;充电温度为25℃;充电时间为60s;电晕电极与样品的距离为7cm。微孔膜两面各真空蒸镀100nm的铝电极。得到压电驻极体膜。
实施例4,采用厚度为12.5μm的致密FEP薄膜(三层)和厚度为12.5μm的PTFE网状薄膜(100目,网的丝径0.05mm,开孔率90%,两层)。施加压力为10kPa;温度为280℃;施压时间0.5h。得到微孔结构的聚合物复合膜。然后进行电晕充电。电晕电极为针状;电晕电压30kV;无栅控电压;充电温度为25℃;充电时间为60s;电晕电极与样品的距离为7cm。微孔膜两面各真空蒸镀100nm的铝电极。得到压电驻极体膜。
上述制备实施例中,电晕充电过程也可改用常规的接触法充电或电子束充电,均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对上述微孔压电功能膜的测试结果为:
1、实施例3微孔压电功能膜压电系数d33的压强特性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
由实施例3微孔压电功能膜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压电功能膜压电系数d33的数值在250-600pC/N之间;在较小的压强范围内(<0.5kPa),压电系数d33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强;而在较大的压强区间(例如4-18kPa,),样品1的压电系数d33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而样品2的压电系数d33在这一压强区间保持常数。
2、实施例4微孔压电功能膜横截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5所示。
由实施例4制备的微孔压电功能膜横截面的扫描电镜图可见,PTFE网布和致密FEP薄膜经高温复合,在界面处形成了致密的结构,而在各组成膜的体内仍保留其原有的结构。
3、实施例4微孔压电功能膜压电系数d33的压强特性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实施例4微孔压电功能膜的试验结果说明:压电功能膜压电系数d33的数值约为220pC/N;在整个试验实施的压强范围内,微孔压电功能膜的压电系数d33保持常数。

Claims (4)

1、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可控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聚合物致密膜和与聚合物致密膜不同熔融温度的聚合物网状膜逐层相间迭全,聚合物致密膜的层数为n,聚合物网状膜的层数为n-1,2≤n≤10;然后在90℃-500℃温度、1kPa-10MPa压力下,经过2-120分钟,形成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
(2)压电驻极体膜的制备:采下述3种方法之一种:
①将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置于金属电极上展平,在复合膜上方安置一个电极,电极是针尖、丝状或刀状,电极连接直流高压电源,在无栅压或栅压调控的条件下电晕充电得到微孔结构聚合物驻极体膜;电晕充电条件是:电压范围是+2kV~+100kV或-2kV~-100kV,最高温度不高于复合膜系中最低熔点薄膜的熔融温度,通电时间范围是1s-1h,电极与多孔膜的距离为2cm~50cm;
②接触法充电,将微孔结构聚合物复合膜的两面镀上电极,然后上下电极分别连接到一个直流高压电源的两极,充电,即得到微孔结构聚合物驻极体膜;充电条件是:电压范围是+2kV~+100kV或-2kV~-100kV,最高温度不高于复合膜系中最低熔点薄膜的熔融温度,通电时间范围是1s-1h;
③电子束充电,电子束充电条件是:电子束能调节范围是5keV~100keV,最高温度不高于复合膜系中最低的熔融温度,通电时间范围是1s-1h,电荷密度控制在1nC/cm2-1000nC/c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致密膜的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环烯烃共聚物、聚酰亚胺、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中之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网状膜的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环烯烃共聚物、聚酰亚胺、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之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网状薄膜的目数为2-2000目,网的丝径为0.001-2mm,孔径为0.005-35mm。
CNB2006101170683A 2006-10-12 2006-10-12 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535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170683A CN100505359C (zh) 2006-10-12 2006-10-12 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1170683A CN100505359C (zh) 2006-10-12 2006-10-12 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3206A true CN1933206A (zh) 2007-03-21
CN100505359C CN100505359C (zh) 2009-06-24

Family

ID=3787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70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5359C (zh) 2006-10-12 2006-10-12 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5359C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4215A (zh) * 2010-06-04 2010-12-15 同济大学 微波辐照制备高活性压电功能膜的方法
CN102350850A (zh) * 2011-08-10 2012-02-15 上海大宫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四氟乙烯机电能量转换功能膜的连续化生产工艺
CN101624170B (zh) * 2009-08-18 2012-03-21 同济大学 用模板制备有序微孔结构压电聚合物功能膜的方法
CN101777425B (zh) * 2008-12-08 2012-07-04 索尼株式会社 一种生产驻极体材料的方法
CN103531706A (zh) * 2013-10-22 2014-01-22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驻极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0761A (zh) * 2013-11-27 2014-04-02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驻极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6928A (zh) * 2016-07-07 2016-12-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压电功能多孔电极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2350850B (zh) * 2011-08-10 2016-12-14 上海大宫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四氟乙烯机电能量转换功能膜的连续化生产工艺
CN109141695A (zh) * 2018-07-23 2019-01-04 深圳大学 一种氟碳压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93784A (zh) * 2019-11-29 2020-04-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可调控磁电效应的磁电驻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0377A (zh) * 2021-05-21 2021-09-17 同济大学 一种柔性透明机电耦合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CN114919247A (zh) * 2022-05-10 2022-08-19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层状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1560U (zh) * 1990-12-19 1991-07-24 衡阳工学院 聚酯膜直接驻极装置
CN1528500A (zh) * 2003-10-16 2004-09-15 同济大学 聚四氟乙烯驻极体多孔过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0435371C (zh) * 2006-03-23 2008-11-19 同济大学 一种多孔聚合物压电驻极体薄膜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7425B (zh) * 2008-12-08 2012-07-04 索尼株式会社 一种生产驻极体材料的方法
CN101624170B (zh) * 2009-08-18 2012-03-21 同济大学 用模板制备有序微孔结构压电聚合物功能膜的方法
CN101914215A (zh) * 2010-06-04 2010-12-15 同济大学 微波辐照制备高活性压电功能膜的方法
US20140318703A1 (en) * 2011-08-10 2014-10-30 Shanghai Dagong New Materials Co., Ltd.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for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functional film for electro-mechanical energy conversion
CN102350850A (zh) * 2011-08-10 2012-02-15 上海大宫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四氟乙烯机电能量转换功能膜的连续化生产工艺
WO2013020410A1 (zh) * 2011-08-10 2013-02-14 上海大宫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四氟乙烯机电能量转换功能膜的连续化生产工艺
CN102350850B (zh) * 2011-08-10 2016-12-14 上海大宫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四氟乙烯机电能量转换功能膜的连续化生产工艺
CN103531706B (zh) * 2013-10-22 2016-05-25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驻极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1706A (zh) * 2013-10-22 2014-01-22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驻极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0761A (zh) * 2013-11-27 2014-04-02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驻极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0761B (zh) * 2013-11-27 2016-11-23 深圳市豪恩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压电驻极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06928A (zh) * 2016-07-07 2016-12-0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压电功能多孔电极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206928B (zh) * 2016-07-07 2019-03-2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压电功能多孔电极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141695A (zh) * 2018-07-23 2019-01-04 深圳大学 一种氟碳压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93784A (zh) * 2019-11-29 2020-04-10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可调控磁电效应的磁电驻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93784B (zh) * 2019-11-29 2022-05-0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可调控磁电效应的磁电驻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0377A (zh) * 2021-05-21 2021-09-17 同济大学 一种柔性透明机电耦合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CN114919247A (zh) * 2022-05-10 2022-08-19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层状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5359C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5359C (zh) 一种可控微孔结构压电功能膜的制备方法
CN1845353A (zh) 一种多孔聚合物压电驻极体薄膜的制备方法
TWI434576B (zh) 聚合物駐電薄膜及製作方法
TWI465118B (zh) 駐極體振膜與使用此駐極體振膜的喇叭
US9691916B2 (en) Synthesis of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 foam: use as supercapacitors
JP5721738B2 (ja) 圧電性および/または焦電性固体複合材料、その材料の取得方法ならびに使用
CN101624170B (zh) 用模板制备有序微孔结构压电聚合物功能膜的方法
US20140134418A1 (en) Forming a piezoelectric membrane
Yang et al. Fabrication of PVDF/BaTiO3/CNT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ers with bionic balsa wood structures through 3D printing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oaming
CN103531706B (zh) 压电驻极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4275A (zh) 二层或多层铁电驻极体及其制备方法
US9786445B2 (en) Supercapacitor configurations with graphene-based electrodes and/or peptide
EP3593371A2 (en) Deposited carbon film on etched silicon for on-chip supercapacitor
CN101654524A (zh) 驻极体材料、驻极体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Ansari et al. Piezoelectric polymeric foams as flexible energy harvesters: a review
Yang et al. Boosted mechanical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barium titanate composite porous foam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nd foaming technology
CN102143424B (zh) 传声扬声两用薄膜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JPH06342947A (ja) 多孔質圧電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ポリマ−圧電性多孔膜
TW201311015A (zh) 駐極體揚聲裝置
JP2010267906A (ja) 高分子多孔質エレクトレットの製造方法
CN201765960U (zh) 聚合物驻电薄膜
KR20160039537A (ko) 전기이중층 커패시터용 시트전극 및 그 제조방법
Aghayari An introduction to PVDF nanofibers properties, and ways to improve them, and reviewing output enhancing methods for PVDF nanofibers nanogenerators
US2016030770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ctrode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d an electrode manufactured therewith
KR101925688B1 (ko) 중공음극방전에 의한 나노구조체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11012